導航:首頁 > 教學大全 > 小學語文故事教學

小學語文故事教學

發布時間:2020-12-20 01:49:22

『壹』 怎樣在語文教學中引導學生講好故事,小學語文論文

參考義獻這是論文中很重要、也是存在問題較多的一部分。列出論文參考迴文獻的目的答是讓讀者了解論文研究命題的來龍去脈,便於查找,同時也是尊重前人勞動,對自己的工作有準確的定位。因此這里既有技術問題,也有科學道德問題。
一篇論文中幾乎自始至終都有需要引用參考文獻之處。如論文引言中應引上對本題最重要、最直接有關的文獻;在方法中應引上所採用或借鑒的方法;在結果中有時要引上與文獻對比的資料;在討論中更應引上與論文有關的各種支持的或有矛盾的結果或觀點等。

『貳』 求小學語文教學故事

這是在我上低年級寫話課上發生的故事。在這節課上我發現我們的孩子潛力非常大,也非常的討人喜歡。
他們還有很多我看不到的才藝,有很多我不知道的特長。看來要真正了解他們我還要做更多的努力。真真正的深入到學生當中,真正的做他們的朋友,這有這樣才能真正的了解他們,進入他們的內心世界,進而更好的教授他們知識。
前兩天上寫話課,要求孩子們跟同學講故事。我問大家有誰願意給大家講個故事呢?沒想到孩子們異口同聲的說「劉偲偲」。我就說偲偲既然同學都推薦你,你願意給大家講一個故事嗎?讓我驚奇的是偲偲大方的站起來說「我願意」真沒想到平時從不積極回答問題的她會有這樣的舉動。接著掌聲響了起來。更出乎意料的是,偲偲大大方方的說起了開場白「大家好,今天給大家講的故事是《豌豆姑娘》希望大家喜歡」。這樣的開場白並沒有教過她,竟然說的這樣有模有樣,講台頓時成了他的舞台。不開口還好,開口更是語出驚人,偲偲把故事講的生動有趣,語言優美動聽。換人的可惡豌豆姑娘的可憐都被他一一描述出來。講故事時教師里鴉雀無聲,沒有一個做小動作或者是搗亂的,盡管我在平時講課的時候如何的組織教學都達不到這樣的效果。真是讓我佩服啊!一個故事講完教師里想起了熱烈的掌聲。同學們都嚷嚷著再講一個再講一個。看同學們有這樣的性質,我就又為了一句,偲偲還願意跟大家再分享一個故事嗎?(下面同學開始插話了,可以,老師你不知道她可是咱班的故事大王,每天晚上都會給我們講故事,她知道的故事可多了。)這時偲偲說可以於是又說,我再給大家講一個《白雪公主》的故事······

一堂課下來,她講了五六個故事,下課後孩子們還沒聽夠。課後通過交流我知道,這孩子從小就喜歡聽爸爸媽媽講故事,自己也特別愛看故事書。在平時生活中,同學們經常圍著他聽故事,晚上睡覺前,同寢室的同學經常聽著他的故事入睡。我這個不負責任的老師竟然沒有發現班內這樣的小天才。

班內有個男孩子表現欲極強,在學《狼和小羊》這一課時,我發現這孩子把狼的兇殘蠻不講理,小樣的溫順模仿的惟妙惟肖。這孩子平時不最守紀律,作業經常不認真寫,課通過他的表演,我知道這孩子不是不學習,也不是學不會,是他沒有認真學,或者我所講的知識不能引起的的興趣。這就要求我在今後的教育教學中設計一些生動有趣的環節,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行,讓每個孩子都融入的學習的氛圍當中。讓他們在快樂中學習。

『叄』 小學語文教學故事好聽的以前的短的

人物:晏子 楚王 城門衛兵 武士 畫外音:春秋末期,齊國和楚國都是大國,齊王派大夫晏子出使楚國。晏子來到楚國城下,只見城門關著,在城門旁開了一個小洞。 晏子:這是個狗洞,不是城門。 衛兵:我國大王說了,你只配從這小洞里鑽進去。 晏子:只有訪問「狗國」,才從狗洞進去。你去問問你們大王,楚國到底 是個什麼樣的國家? 畫外音:衛兵向楚王報告了晏子的話,楚王只好吩咐大開城門迎接晏子。 士兵:大開城門,有請大夫! (晏子大步走進大廳,與楚王並排而坐) 楚王:(冷笑地)難道齊國沒有人了嗎? 晏子:(嚴肅地)這是什麼話?我國首都臨淄住滿了人。大夥兒都把袖子 舉起來,就能夠連成一片雲;大夥兒都甩一把汗,就能夠下一陣雨;街上 的行人肩膀擦著肩膀。腳尖碰著腳跟。怎麼說齊國沒有人呢? 楚王:既然你們齊國有這么多人,為什麼打發你這么一個人來呢? 晏子:(為難地)您這一問,我實在不好回答。撒個謊吧,怕犯了欺君之 罪;說實話吧,又怕大王生氣。 楚王:實話實說,我不生氣。 晏子:(拱了拱手)敝國有個規矩,訪問上等的國家,就派上等人去;訪 問下等的國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就派到這兒來了。 楚王(陪著笑):是、是。快擺酒席招待齊國大使。 (楚王與晏子正用膳,忽見兩個武士押著一個囚犯走過。) 楚王(忙問):那個囚犯犯的是什麼罪?他是哪裡人? 武士:犯了盜竊罪,是齊國人。 楚王:(笑嘻嘻地)齊國人怎麼這樣沒出息,干這種事情? (眾大臣及武士等哈哈大笑) 晏子:大王怎麼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桔,又大又甜。可是這種桔樹一種到 淮北,就只能結又小又苦的枳。大王,請問這是什麼原因? 楚王:因為水土不同吧? 晏子:是啊,齊國的人在齊國能安居樂業,好好勞動,一到楚國,就做起 盜賊來了,也許是兩國的水土不同吧。 楚王:唉,我原來想取笑大夫,沒想到反讓大夫取

『肆』 如何做好小學語文古詩教學

一、學習古詩文要讓學生展開聯想和想像
在小學語文課本中,收入了70多首膾炙人口的古詩,要想讓學生領會其中的含義,在教學這些古詩時就要引導學生展開聯想和想像,才能更好地理解詩情蘊意.例如教學《詠柳》一詩,可以讓學生閉上眼睛想像:當春天到來之際,你行走在路上,一定會感受到嚴冬過後,大自然正在悄悄地發生變化.你看那河堤上,道路旁,原本光禿禿的柳樹,這時是不是有了變化?它變得怎樣了?在學生想像之後,老師就可以提問他們想像的情景,然後就導入詩文,指導他們朗讀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將詩文與他們想像的情景聯系起來,讓學生明白這首詩看似對柳樹輕描淡寫,實則蘊含著作者很巧妙的筆法.全詩對樹乾和樹枝樹葉的贊頌,即對柳樹的贊頌,雖然沒有一個柳字,但是人們可以通過他描寫的萬條垂下綠絲絛和細葉這些柳的特徵的描寫.推測出作者寫的就是柳.原本光禿禿的柳樹現在發生了這樣的變化是因為什麼呢?當然是春風了,春天來了,春風吹綠了大地,作者贊詠春風中的柳樹,其實就是贊詠了春風.這棵樹是這樣,其他的樹不是也一樣抽枝發芽、綠葉成蔭嗎?所以,這首詩的主旨是贊頌春風吹得樹兒綠,給大地帶來了無限生機.
二、音樂畫畫配合,創設意境
古詩文富有韻律、節奏,誦讀起來朗朗上口,很受孩子們的喜愛.配樂朗誦詩是一種創設意境,讓學生進入到詩的境遇中去的一種很好的教學方法.它可以啟發學生思維,發揮學生想像,加深學生對詩意、詩境的理解.如教學岳飛寫的《滿江紅》,通過反復的配樂誦讀、歌唱,能讓學生體會詩句的豪邁風格,闊大境界,語言的粗獷有力,氣氛的雄偉悲壯.教學張志和的《漁歌子》,反復的配樂誦讀,能讓學生體會詩句清新自然的風格,語言的明白如話,感受到漁人於斜風細雨中那種愛自由、愛自然的情懷.教師在進行配樂朗誦時,要適時地指導學生體會聲音的抑揚頓挫,高低起伏,高亢與低沉所表達的情緒與效果.在古詩文中,詩與畫又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古詩文的教學,還應注重把詩畫樂融為一體,讓學生感受古詩的意境美.
三、趣味訓練,培養詩興
學習古詩文,還要注重富有情趣的訓練,這樣,才能使學生學起來興趣盎然.
1、巧設情境問題讓學生填寫詩句.如,問學生當我們浪費糧食時,媽媽常用( )這句詩來教導我們,你能寫出男一首《憫農》嗎?當我們在外地過年時,常常引用唐代詩人王維在《 》中的( )來表達對家鄉親人的思念.當我們回憶起母愛,要報答母親的深恩時,我們會很自然地吟誦起唐代詩人孟郊的《 》中的詩句( ).有時候,我們對自己所處的環境,正在做的事反而不及旁人清楚,這就是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宋代詩人蘇軾的《 》中的詩句()說明了這個問題.
2、按要求寫詩句.一是要求學生分別寫出描寫春、夏、秋、冬的詩各一句.如描寫春天的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描寫夏天的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描寫秋天的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描寫冬天的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二是要求學生寫出帶有紅、橙、黃、綠、青、藍、紫字的詩各一句.三是寫出帶有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萬等數字的詩句.四是要求學生在詩句中填入花名.如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 )開,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 )別樣紅,竹外( )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等等.
3、設計一些文學史常識的回答,如唐代詩人李白和杜甫,被中國文壇合稱為( ),其中,李白被稱為( ),杜甫被稱為( ),杜甫生平第一快詩是《 》,抒發了( ).
4、讓學生學寫對聯,感受成功的快樂.如我出上聯鳥語花香添美景,學生就饒有興味地對出下聯風和日麗慶新春或風和日麗迎新年.其他的訓練還有很多,如:讀一讀山海關外孟姜女廟的這副對聯,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雲長長長長長長長消.這個訓練讓學生明白漢字的一字多音,漢語的停頓以及語序等都能使我們的表達更豐富更靈活.
四、運用故事,點燃詩心
小學生很喜歡聽故事,教學古詩文時,可以插入一些有趣的故事,以此來點燃學生的詩心.
特別是講一些與此有關的奇聞軼事,學生就會更感興趣.如賈島推敲的故事,是用僧推月下門好呢,還是僧敲月下門好呢?體現了古人對提字煉句的注重.王安石寫《泊船瓜洲》的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的綠字的提煉.還有曹植七步成詩的故事,駱賓王詠鵝的故事,王冕喜畫墨梅,寫詩詠墨梅的故事等等.這些故事使學生增強對古詩文的興趣,有了興趣,學生就更能學好古詩文了.
五、課外拓展,積累詩文
古詩文是思想的精華,智慧的源泉,是古人用心靈中流淌出的動聽的樂章、描繪的迷人的畫卷.除了學完課本中的詩文,還應向學生推薦相關的詩書讓他們課外誦讀.學生通過課外誦讀,展開聯想和想像,品味詩文的語言,步入詩文的境界,就會得到很多課外的積累.學生一旦有了大量的課外的誦讀與積累,反過來,就會大大地促進我們語文的教學.
中國歷史,源遠流長,中華文化,絢麗多姿.特別是我國的古詩,更是我國語言中的珍寶,藝海的奇葩,是民族文化精華的積淀和展示,也是世界文化寶藏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炎黃子孫,龍的傳人,傳承和弘揚偉大的民族文化是我們共同的職責.在教學小學古詩文,我體會到,要讓學生喜歡和學好古詩文,以上就是我個人總結的經驗.

『伍』 小學語文中寓言故事該怎樣進行教學

寓言是一種諷喻或寄託的故事,是一種形象與寓意相結合的文學體裁。優秀的寓言故事裡有著豐厚的思想容量,蘊涵著深刻的人生哲理,需要學生們去領悟言外之意、品評味外之味。在寓言王國里,狐狸和狼、小鹿和老虎不再是一種動物,它們是人格化了的「人」,就是人的言行舉止也大多顯得怪誕奇異,這些都能使學生難以忘懷。小學語文教材中精選了不少文質兼美的寓言故事,那麼,小學寓言故事教學應注意哪些問題呢?
一、 指導疏通文意,把握故事內容
小學階段有不少寓言故事課文,比如《亡羊補牢》、《南轅北轍》、《井底之蛙》等,寓言故事常常是用假託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擬人手法來說明某個道理。教學時,首先,讓學生了解這則寓言講了一個什麼故事,弄清故事的情節,也就是故事的發生、發展和結果。那麼,如何使學生弄清故事情節,把握故事內容呢?
指導學生通過查字典或聯繫上下文的方法理解字詞。比方說《亡羊補牢》一文中「亡」和「牢」的意思,這兩個字所表達的意思和現代漢語有所不同,因此,教學中面對三年級的孩子要指導他們學會理解重點字詞的意思,還理解「後悔」「接受」這兩個詞意,引導學生讀書討論,想想從「後悔」一詞你了解到了什麼?從「接受」一詞明白了什麼?
加強朗讀指導,啟發學生把故事中表達的意思讀出來。如學習「亡羊補牢」時,可以使用分角色朗讀對話部分的方法,讓學生體會鄰居對養羊人的關心和養羊人對丟羊這件事的態度。
二、結合生活實際,體會蘊涵道理
小學語文課本中的寓言故事篇幅短小,往往只有上百個字,但是幾乎每一則寓言,都有一個生動有趣、情節富於變化的故事,同時語言精練簡潔易於朗讀,這樣的故事深受小學生的喜愛,從而激發了他們閱讀的興趣。寓言故事往往通過一個個生動有趣的小故事形象地反映人們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蘊涵著深刻的哲理,就像慈愛聰明的長者,總是語重心長地告訴人們一些生活道理和人生哲理。由於小學生形象思維較強,理解能力較差,缺乏感性經驗,要揭示和理解深刻的寓意具有一定的難度,所以在寓言故事教學中,我們可以創設故事情境並讓學生帶著問題初讀課文,在閱讀寓言故事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提取信息的能力,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例如:在學習寓言故事時,一定要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說說身邊以及在電視、電影或讀過的故事裡所知道的類似的人。比方說:學習了《亡羊補牢》可以讓學生說說生活中你有沒有犯過和養羊人一樣的錯誤?如果你是養羊人你會怎麼做?還有學習了《南轅北轍》可以談一談這個人錯在哪裡?你想對這個楚國人說些什麼?學習了寓言故事你收獲了些什麼?讓學生在閱讀課文中通過理解、提取、分析、概括信息找出問題的答案。這樣學生在閱讀中揭示和理解了寓意,同時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提升。
三、捕捉編者意圖,了解寓言特點
寓言故事是文學體裁的一種,在漢語言文學中佔有一席之地。那麼編者在小學語文中選編寓言的目的是什麼呢?我們學習寓言哪些特點呢?
首先,從形式上看,寓言故事的特徵:一是語言精練簡潔,概括性極強,極富表現力;二是篇幅短小精悍,結構嚴謹,是敘事性文學作品中最簡短的一種。寓言故事雖然篇幅短小,但卻是一個充滿機智、幽默、滑稽、膽識和豐富想像力的世界,它對自然界的動物、植物賦予了人類豐富的思想情感和基本的善惡觀,蘊涵著深刻的哲理。由於要在短小的故事中蘊涵豐富深刻的哲理,把諷刺對象的本質充分地揭示出來,讓人們在嘲笑故事丑角荒誕可笑的行為之餘,感悟生活的哲理,因此,要求寓言故事的語言既要精煉概括,極富表現力,又要幽默、風趣。此外,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寓言故事很好地吸收了象徵、誇張、擬人等藝術表現手法,增添了更加豐富的文學色彩,使寓言故事的情節更具曲折性和趣味性。寓言故事憑借形象誇張的形象、生動有趣的故事情節和豐富深刻的哲理性、教育性贏得了兒童的喜愛,也成為小學語文教材中的重要文學體裁,為學生的寫作起到了很好的鋪墊作用。
其次,要注意教給孩子學會區別寓言和童話,他們既有相似之處又有很大的區別。童話是一種富有幻想色彩的故事。有幻想才有童話,它以少年兒童認識、理解的人或事物為描寫對象,通過豐富的想像、誇張的手法來塑造形象。童話有詩一般優美的意境和語言,能給人以美的享受。
四、 注重拓展延伸,增加文化積累
(一)推薦寓言故事書
教師要給學生推薦一些寓言作品,讓學生大量閱讀中外寓言故事,如:《伊索寓言》、《中國古代寓言》、《中外寓言名著故事精品》以及相關的成語故事、歷史故事等有關書籍,並向學生提出每人每周不少於兩篇故事的閱讀要求。從而使學生對寓言這一體裁文章有更深一層次的了解,拓展他們的視野,擴大他們的閱讀量。學生逐漸從被動讀書轉變為主動讀書,對語文學習起了推動、促進的作用。
(二)組織寓言故事會
老師在學生大量閱讀中外寓言故事的基礎上,趁熱打鐵、組織寓言故事會,用不同的形式詮釋自己對寓言故事的理解,形式可以多種多樣,可以是改編後的相聲、小品、課本劇等等,以此來推動學生對寓言故事學習的興趣。
(三)編寫寓言故事
想像和寫作有密切的聯系。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充分利用和發揮想像力對培養學生寫作能力的積極作用。寓言故事是一個充滿了機智、幽默、滑稽、諷刺、膽識和豐富的想像力的世界,十分符合小學生的想像思維,能充分激發學生的想像力,為培養學生寫作能力提供良好的契機。通常情況下寓言故事的寓意深刻而具有多面性,語言精煉簡潔。還有的寓言只講故事沒有明說道理,在結尾對故事的結局或人物的命運或作品的寓意給讀者留下了廣闊想像空間,讓讀者自己品味、辨析、感悟。因此,我們在教學時要充分激發學生的想像力,並根據寓言故事的特徵設計續寫寓言故事、改寫寓言故事、仿寫寓言故事等教學環節來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1.續寫寓言故事。有的寓言故事的結尾言已盡而意無窮,因此,我們可以根據這一特點設計教學環節,讓學生充分發揮想像力,寫下有可能發生的故事結局,不一定要求有標准、統一的結局。
如寓言故事《狼和小羊》的故事結局沒有說明可憐的小羊的最後命運如何,我們可以利用這一藝術空白,激發學生的想像力,續寫之後可能發生的事情,設計這樣的教學環節:首先,讓學生讀課文最後一句話:「狼說著就往小羊身上撲去。」然後利用多媒體課件播放凶惡的狼向小羊撲去時的動畫,讓學生充分感受狼的兇狠,小羊的弱小、無助,為可憐的小羊被狼吃掉而痛惜。也可以向學生提出如下問題:「小羊最後被狼吃掉了嗎?如果沒有,小羊是怎樣獲救的呢?」並引導學生發揮想像力和創造思維,想出解救小羊的辦法。最後,在學生充分說出辦法的基礎上,要求以「小羊獲救」為題,寫一段話。
在學生充分閱讀寓言故事的基礎上感受問題情境的特定角色,從不同的角度、不同思路展開創造性的聯想,為寫出有特色的作文,打下良好的基礎。
寓言故事往往具有角色少、故事情節簡單但富於變化的特徵。因此,可以添加情節和增添角色,進行多角度敘述,續寫寓言故事。另外,故事總是從反面給讀者以教育,所以給學生留下了廣闊的想像空間,在教學時可以通過對寓言角色接受教訓後做正面的描述,進行續寫故事。
2.改寫寓言故事。改寫寓言故事的教學環節,可以根據寓言故事的寓意具有深刻的教訓性、角色少和形象誇張可笑的特徵設計。例如,《狐假虎威》這則寓言故事諷刺老虎的兇殘、愚蠢和狐狸的狡猾、仗勢欺人的可惡行為。因此,利用寓意的多面性可以在故事中增加角色,給人以更多的教育。如在小動物看見老虎來了紛紛逃走時,一隻犀牛來了,它建議老虎站在旁邊觀看,讓狐狸自己向前走,結果老虎恍然大悟。
總之,寓言故事教學注意了以上四個問題,教學中就能開拓學生思路,拓展學生積累,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就都能得到良好的發展。

『陸』 小學語文如何進行童話閱讀教學

「孩子們的思想感情,最突出的一點是幻想,幻想貫穿著整個童年的生活。」童話體裁課文發生以情節完整曲折,形象生動鮮明。幻想豐富奇特、誇張強烈動人語言簡潔活潑,表現手法多樣的特點,深愛廣大少年兒童的喜愛。它能讓孩子們在理想世界裡暢游,這正好順應了兒童的心理特點和愛幻想的天性,為兒童打開了一扇通向幻想王國的大門。但是現今我們很多教師教學童話時習慣於深入文本,習慣於微言大義。他們往往抓住一兩句話大做文章,意圖讓學生從淺顯的文字中挖掘出好多深刻的內涵。這樣的教學童話,是完全違背作者的寫作意圖的,一節課下來學生學得興致全無,教學效果也甚微。所以提高童話教學實效性是發展中低段學生閱讀能力不可缺少的一個方面。在教學中建議採用「聽、讀、演」教學模式,以便更大地適合小學生年齡特徵和認知水平,讓小學生真正地走進童話,感受童話中的真善美,提高學習童話課文的實效性。 一、以聽激趣 愛因斯坦有句名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古人亦雲:「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樂之者。」興趣對學習有著神奇的內驅動作用,能變無效為有效,化低效為高效。我們所教的對象是一群活潑可愛,天真無瑕的孩子,他們的理性思維尚未發育成熟,但他們的感性思維豐富,他們愛唱、愛跳、愛動、愛表現。他們喜歡富有神奇色彩的童話故事,孩子們總喜歡在故事中找到自己的快樂,希望自己也能擁有童話故事中白馬王子的英勇,白雪公主般的美麗,魔鏡的魔力,聖誕老人的智慧和法力。要牢牢地吸引著少年兒童的注意力,使他們產生主動學習的願望,在教學童話課文過程中,我們要把激發學生對童話的興趣作為教學的首要任務。 激起學生的興趣可採用聽故事的形式。一次班會上偶然發現學生對聽看故事饒有興趣,於是我決定在講授《巨人的花園》前先錄制好《聰明的小裁縫》課件給學生講這個故事。有精彩圖片與課前的充分准備,孩子都聽得津津有味的。故事的結局是兇狠的巨人自食惡果。這時我發問:孩子們,如果當初巨人知錯了,他以後的日子會如何呢?今天老師也跟大家一起讀一讀另一個巨人的故事,於是就自然而然地引出了課題,同時勾起孩子氣的好奇和興趣,課堂就在孩子們濃郁的興趣中展開了。緊接著我讓孩子們在音樂的襯托中聽聽課文,在聽之前要求孩子們要認真聽,聽完說說:你聽懂了什麼呢?你覺得巨人是怎樣的一個人?通過師生的交流學生便能大致了解課文內容。音樂的襯托下,加上之前故事的精彩,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以讀燃情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童話故事曲折有趣,語言淺近、生動、簡練、質朴。對於發展兒童的語言,是有著積極作用的。尤其是中低年級的語文教材中,有許多生動有趣的童話寓言,在朗讀教學中,不妨像電視動畫片里的配音演員那樣,把語言的音調作一些有趣的誇張,學生會興趣盎然。不要怕模仿不像,只要燃起學生讀書的熱情,想讀書的激情,把握好字里行間的感情就行了。我們可以運用了富有變化的朗讀形式,引領學生入情入境,朗讀水平自然而然就可得到很快的提高。提高朗讀的實效,要從以下幾方面做好努力: (一)充滿童趣地讀 《小蝌蚪找媽媽》一課中「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大腦袋,灰黑色的身子,甩著長長的尾巴,快活地游來游去。」這一段對小蝌蚪群體嬌態的描述,迎合著兒童對小蝌蚪新奇、好玩的情趣。朗讀時要語音親切豐厚,語氣新奇諧趣。具體地說,「大腦袋,黑灰色的身子,甩著長長的尾巴」三個短語的朗讀速度要逐個加快。這樣,不僅可以使兒童聽者對小蝌蚪有一個完整系統的形象,還可以使他們感受到小蝌蚪嫵媚多姿、新奇有意思。自然地沉浸到喜聞樂聽的情趣之中去。 (二)分角色地讀 童話故事可以有很多種讀法,其中分角色朗讀是童話教學的重要方法。分角色朗讀不僅可以讓學生更好地進入學習內容的情境,還可以使同學們能夠更好地理解童話中所蘊涵的意義。如在學習《去年的樹》可以指導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要求學生分別讀出所扮鳥兒、樹根、門先生、小姑娘等角色的恰當語氣,並在讀之前適當提示:鳥兒在尋找大樹時的急切、失望以及尋找到「大樹」時和即將離開時悲傷的語氣;「樹根」、「門先生」、「小姑娘」要讀出難過和同情的語氣。使學生在這樣的反復朗讀中,結合課文具體語言環境,提高朗讀能力,增強語感,理解課文內容,並能感受到鳥兒對朋友最真摯的感情。又如《黃鸝和山雀》課文中小黃鸝對老黃鸝所說的話例:「媽媽,給我吃,給我吃!」,讀音要細而高,以形象小黃鸝的小;讀的速度要快,以形象小黃鸝急切要食的神態。對於小黃鸝與山雀所說的話:「山雀阿姨,您怎麼吃樹皮呀?」要用細而高的語音讀,以表現小黃鸝幼稚、短見、多奇的特點。對於老黃鸝所說的話:「這是卷葉蟲。這種害蟲真狡猾。它吐出比,把嫩葉捲起來,自己躲在裡面吃葉肉。

『柒』 如何將故事引入小學語文教學中

首先非常感謝你這樣認真且負責的人民教師。 小學一二年級的孩子心靈還很純真,可以通過講小故事和同齡階段有關的。這樣可能引起小孩子的興趣,也會把注意力拉回來。(個人意見僅供參考)

閱讀全文

與小學語文故事教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