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學大全 > 小學對課的教學

小學對課的教學

發布時間:2020-12-19 22:44:47

㈠ 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小學生數學核心素養

摘 要:核心素養是當代基礎教育的重要內容。創建核心素養體系,提升學校和廣大教師對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意識是社會和時代的發展對教育教學的訴求。因此,初中各門學科都需要聚焦於本學科的核心素養,並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提升學生的學科能力與學科水平,對於初中數學教學而言亦是如此。數學教師需要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更加註重如何發展初中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如何讓學生通過中學數學課堂的學習而具備良好的應用意識、運算能力、推理能力,等等。因此,結合以往的數學教學經驗,對如何通過初中數學的教學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進行分析和探究,為中學數學教學的優化發展提供一點幫助。
關鍵詞:初中數學;培養;核心素養
伴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素質教育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而核心素養作為中學生在今後的學習與生活中必備的素養,對於幫助學生更好地適應時代的變化和社會的發展,提升學生的學習水平和學習能力也有著極大的作用。核心素養的培養在中學數學課堂的教學中也尤為重要,它需要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時,不僅僅局限於對學生數學基礎知識和技能的教授,更要重視在這些知識和內容中所包含的數學核心素養、所需要的素養以及可以培養的素養。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升學生學習數學的質量,發揮初中數學在教育中

㈡ 課堂教學中對小學生有效獎勵措施有哪些

課堂教學中對小學生有效獎勵措施:
1、精神獎勵。口頭贊美、點頭和微笑、掌聲鼓勵、輕拍肩膀、頒發喜報、光榮榜、發獎狀、發獎章、用校信通給家長發公告表揚等。這樣的獎勵是對小學生的自身價值很好的確認,對學生來說都可能意味深長。與玩具和食物相比,更被許多孩子所看重。特別到了中高年級,對學生的影響更加明顯。
2、作業獎勵。作業每按時上交一次加1分,作業全對一次加4分,視作業干凈整潔程度一次加1——5分,把所加的分數直接批在當天的作業上。如果累到100分,可以獲得一次選擇家庭作業內容的機會。如果累積到500分,可以獲得一次免寫家庭作業的權利。讓學生享受因個人努力而獲得的特殊待遇。堅持一段時間以來,學生的作業質量提高了不少。
3、時間獎勵。如果教學任務完成得非常順利,可以留出一定的時間,讓學生來做游戲、講故事、看課外書等。但學生們必須靠集體的努力去爭取這個時間,而某一個人的違規會使他們都失去機會。這樣可以培養學生的集體觀念。
4、獎勵做一天教師的小助手。
5、獎勵在班裡推薦自己喜歡的故事。
6、獎勵做「學困生」的小老師。
7、獎勵作業優先批改。
8、獎勵一個擁抱。
9、獎勵把照片貼在教室的牆上,並寫上鼓勵的話等等。有時也能收到較好的效果。

強調:利用獎勵的手段還要注意一些問題,如:獎勵要及時,遲到的獎勵是不會起作用的。獎勵要循序漸進,一次只聚焦一個行為,目的是堅持一段時間後形成好習慣。獎勵要公平、公正、公開,許諾了的獎勵一定要兌現。重視激發學生的內部動機,最終達到「獎勵是為了不要獎勵」等等。

㈢ 給小學生輔導英語課如何使教學變得生動有趣(一對一的情況下)。

其實我的答案和他差不多。 不過 並不是單純講游戲。
我覺得吧 應該跟他的專興趣愛好沾上邊。屬 如果說他對英語有著怎麼樣的理解 你可以讓他和你交流。然後 在語言方面 你可以多注意用上所謂的敏感詞 讓他不得不集中精力。 這樣 一舉兩得。
在一個的話 教英語千萬別死教= = 假設說學了某個單詞 將這個單詞帶入生活中 讓他更理解 也能變得有趣。
總之吧。 多了解他的興趣愛好 依著他 按照他想要的學習方法 這將是最好的教學。。。
祝你桃李三千

㈣ 淺談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對小學生進行感恩教育

對小學生進行感恩教育的技巧:
一、播愛育恩,喚醒識恩知恩意識
感恩教育是一種情感活動,要做到以情動情、以情感人,要讓學生感受到恩惠,打開「意識結」,喚醒感恩意識,激發報恩的慾望。在平時我很注意用愛心拉近和學生的距離,給他們講「恩欲報,怨欲忘;報怨短,報恩長」的古訓,講「黃香溫席」的美談和「結草銜環」的佳話;堅持做到「心靜氣順、嘴甜手軟」,少批評,多鼓勵,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行為,帶給學生關愛和快樂。學生非常願意聽我的話,而且願意模仿我的行動,關心集體團結友愛。
我們學校的新教學樓集中供熱,既干凈又暖和。可是在我上課的時候,發現嗓子發癢,很多學生也咳嗽,原來教室地面是水磨石的,灰塵在乾燥的室內很容易漂浮嗆到嗓子。我就找干凈的濕毛巾蓋在暖氣片上,濕潤空氣,灰塵下沉,學生不再咳嗽。為了防止流感,我又買了瓶白醋,每天都灑在毛巾上,既消毒,又能保護學生的嗓子。這些細微的關愛感化了學生,後來這些事情都被學生搶著做了。有一天,班上一名最內向、最不熱心的女同學,從家裡帶來用開水燙好洗干凈了的四條毛巾,在學校使用。這些正驗證了魏書生的話:「培養集體主義精神,就是吸引學生為集體出力、流汗,貢獻個人的東西,為集體傾注心血,傾注得多,感情自然就深。」數九寒天,別的班級感冒的有十多個人,我班一個沒有,這得益於老師愛心的付出和學生心靈的感恩。其實對學生來講,感恩不是驚天動地的英雄創舉,而是滲透在生活的點滴之中,滲透在你來我往的言行之中。
二、尋恩覓情,激發學生感恩情懷
感恩,英文為thanksgiving,意為感謝、給與,是情懷,是一種美德和境界。學會感恩,是學會做人的一條最基本的標准。
感手足之恩,是為悌。班級如家庭,同學如手足,為了讓學生學會感恩、體驗快樂,我在班裡開展了「快樂尋恩,以恩促行」活動,鼓勵學生識恩尋恩、感恩施恩,體驗過程中的快樂。在班級的板報開設了感恩專欄,讓學生每天找出恩情點,看到的、聽到的、老師的、同學的、班內的、校內的……只要是積極向善的閃光點,都要鼓勵、學習、珍惜。開始每天只有一兩條,學生把課本中學到的、理解的感恩表達了出來,比如《給予樹》、《七顆鑽石》、《可貴的沉默》等。慢慢的感受越來越廣,有關於非值日生主動做班務的,有關於主動幫同學進步的……尤其是兩個單親家庭的學生,平時性格孤僻自閉,同學們就有意識地找他倆的優點,鼓勵他們,無意識中運用了「皮格馬利翁效應」,很快他倆走出了家庭的陰影,也有了快樂的笑容。

在幫助與感恩的循環中,同學們都變得主動熱情,用快樂和感恩的心真誠相待。家長會上,許多家長都高興地反映孩子的變化,懂事了,孝順了,勤快了,有禮貌了……感謝我解決了他們最頭疼的問題。
感父母之恩,是為孝。學生的識恩尋恩行動還和諧了家庭,讓他們更加得到家長的疼愛,感受到了濃濃的親情。班上有一名同學從外地轉來,經常不寫作業,即使寫了錯誤也很多。開展感恩教育活動他唱反調,原因是爸爸忙生意,媽媽特好麻將,他心裡生氣。針對這種心態,我首先讓他想從小到大父母對他的付出,在紙上寫下來。一會兒他嫌太多不寫了。我讓他學著用感恩的心去付出,去做感動父母的事情。一個周以後,他告訴我媽媽天天在家陪他,還把方法講給同學聽:第一天傍晚回家,媽媽告訴自己弄飯吃,他就在鍋里煮了十多個雞蛋,還撈出四個給媽媽放在碗里,留言讓媽媽保重身體吃雞蛋。第二天晚上媽媽又去玩到11點多,他說害怕不敢睡,又給媽媽端了一盆洗腳水,告訴媽媽燙一燙腳舒服,讓媽媽很激動。第三天在爸爸回來時替媽媽「撒謊」……從那以後,只要他在家,媽媽就在家。那段時間,這個學生各方面狀態很好。大約一個半月後,他媽又犯病了,以前的方法不好用,我找來家長,把這位同學的前段表現和現在的狀態說了說,表揚家長挺上心的,不像有的家長喝酒、唱歌、打牌而不顧孩子,孩子肯定有出息。家長高興地走了,問題解決了。去年春節他給我打電話:「老師我真的很感激您,如果我不會感恩,就治不好我媽的毛病,可能早出校門成小混混了。」 知恩必圖報,圖報必圖強,圖強必有為,現在他在初中,成績一直在全級部名列前茅。
三、報恩獻恩,培養學生做有恩必報、與人為善之人
「人之初,性本善」,愛心和關懷能喚醒孩子內心深處美好的、向善的感恩意識,體驗恩情能平和心態並付諸感恩施恩,達到《弟子規》中「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的境界,實現一個自然人向社會人的轉型。恩情哪裡都有,教育無處不在。我們抓住一切機會開展了「五心」教育活動,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忠孝仁愛、誠信自強,讓學生超越自我,感恩內化品質,施恩由習慣到自然。
我在班級中開展了每天對家長「問一聲好、倒一杯水、夾一筷子菜、捶一次背、逗一次樂」的「五個一」活動,並在孝心卡留下記載。我們還開展了主題為「整潔環境,健康大家」的綜合整治活動,學生走上街頭,向行人宣傳,清除野廣告,清理各類

㈤ 怎樣寫小學課堂教學反饋

我覺的應該要條例清楚,可從下面幾個方面入手:
如果家長去聽過課,這版樣寫起來更會得心應權手。
對老師的講課情況,講課的方法,老師的著裝,語言,表情,更重要的是課堂氣氛,及老師和學生的互動性,是否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能否讓學生緊跟老師的思路,以及對老師提問是否得到學生的積極回應。在這里既要有對老師講課的肯定,對老師的授課能提出比較中肯的意見和建議最好。
對於學生,也應該從課堂紀律,聽課情況做一些反映。我覺的課間的紀錄也很重要,好的課間紀律對學生上課時快速進入聽課狀態很關鍵。
還有就是對,孩子回家的表現,做一些反饋,回家的表現在一定側面上也能反映老師的教課情況。教學相長,孩子離校的表現對老師的教學也會有一定的思考,比如:孩子寫作業的情況,在家裡,做為家長應該最了解,本來老師可能覺的布置的作業學生半個小時就能做完的,可孩子在家可能做了一個或更長的時間,把這些問題反映給老師、學校,對老師改進講課方法,提高課堂質量等都會有很大的幫助的。
最後還是覺得能夠站在家長的立場上對學校、老師提一些中肯的意見做好。漫天的褒獎或過火的批評都會讓人覺得難以接受。

㈥ "動畫片「對小學生的影響及如何合理應用於課堂教學

對少年兒童影響來最大的形式非動畫莫源屬,學生們的思維活躍,活潑,不願也不應只局限於教材、書本,動畫反而能更好地帶動學生的思維與興趣。因此,將動畫引進課堂無疑是個不錯的辦法,將死板的知識以動畫的形式演繹出來,真正實現「學生的課堂」。

閱讀全文

與小學對課的教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