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運用信息技術在幼兒園教學案例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多媒體課件已經走入了幼兒園中,它對幼兒園的教學活動起到了很大的輔助作用。對於現代幼兒教育也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多媒體課件以自己獨特的優勢,在教育教學中充當了重要的角色,一方面,多媒體課件將文字、圖片、聲音、動畫等多媒體組織起來,更是有動感和趣味性,能充分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它又具有直觀演示、人機交互、實時操作等多種形式,能充分發揮幼兒學習的主動性,提高教學效率。多媒體教學現已成為探索幼兒園教學改革的一條途徑,也是幼兒園教育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內容。
一、幼兒園開展多媒體教學的優勢
幼兒園教育的對象是學齡前的兒童,他們的年齡小,但是興趣廣泛,他們的思維處於具體形象思維階段,對比較抽象的事物還很難大量接受,促進具體形象思維的發展才是真正早期開發幼兒學習潛力的途徑。多媒體技術以其豐富多樣、形象直觀的表現形式,更能夠滿足幼兒在這方面的要求。
(一)利用多媒體吸引幼兒注意力,提高學習興趣
幼兒園孩子年齡小,無意注意佔主導地位,鮮明、新穎、具體形象的刺激是引起幼兒無意注意的主要因素。多媒體技術以其鮮艷的色彩、多變的動態畫面、聲音的配合能有效地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從而提高他們的興趣;通過形象生動的畫面、聲音和圖象來實現某些知識性較強的內容,就更易於幼兒掌握知識,同時也符合低幼年齡的認知特點。多媒體教學技術綜合運用形、聲、色、光的效果,創設各種形象生動、靈活多變的學習情境和教學情境,虛擬了現實,再現生活物景,把靜態知識動態化,抽象知識形象化,枯乏知識趣味化,從而營造了輕松自然的學習氛圍,就是憑著它的這些生動性、直觀性、趣味性來吸引幼兒的注意力,誘發幼兒的情感共鳴,使幼兒在不知不覺中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活動中,這不僅激發了幼兒的興趣,使他們能夠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例如,中班數學《分類計數》活動中,將抽象枯燥的教學內容,變為生動有趣的教學軟體,整個活動以小動物變魔術和與小朋友們做游戲的形式,貫穿始終。每當電腦顯示小動物一邊唱著動聽的歌,一邊拍打翅膀,帶出各種色彩鮮艷的幾何圖形,拼成一幅幅美麗的圖畫時,這色彩豐富、富於變化的視覺畫面,大大激發了幼兒學習的慾望,同時電腦又以小企鵝唱歌貫穿整個課件之中,更讓幼兒能長時間把注意力停留在課件上。正是由於多媒體教學有著濃烈的形象、生動性,使幼兒能進入自覺的學習狀態,愛動腦筋,積極回答問題,甚至連平時表現內向的幼兒也變得活躍起來,這種效果往往是其它教學手段所不能達到的。
(二)利用多媒體創設教學情境 ,優化教學效果
多媒體所創造的美妙的教學情境,這種情境能把學習的內容在動和靜、虛和實、遠和近、快和慢、大和小之間相互轉化,打破了多種限制,尤其是動畫技術可以表現生活中某些幼兒無法親自感受的事物,如:讓幼兒認識貓頭鷹的各種形態,了解貓頭鷹的生活習性,以及在捉老鼠時的不同動作方法,這樣貓頭鷹的整體形象就在幼兒意識中形成,及大增強了教學的密度,節省了教學時間,減輕了幼兒學習時的負擔,優化了教學效果。多媒體計算機具有靈活、隨意的界面交換功能,教師可以讓顯示屏上的畫面和存貯的聲音根據教學的需要進行主動調控、快捷的交換,方便的播放功能避免了錄音、錄像機因倒回播放而中斷教學使幼兒注意力分散、影響幼兒思維等弊端的發生,這就可以使教師能更主動地控制教學過程,進而增強教學效果。在中班科學《有趣的磁鐵》一課,其難點是讓幼兒掌握正負極之間的關系。通過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動態、逼真的模擬,並將抽象概念形象化。使幼兒獲得了直觀形象、生動活潑的知識經驗,從而提高了教學效果。
二、幼兒園開展多媒體教學的條件
隨著時代的發展進步,在很多的院校運用多媒體教學的條件可能已經比較健全、完善了,而在幼兒園中在運用多媒體教學所需要的條件方面還有一定的不足和缺陷。要想很好的運用多媒體教學需要硬體設施與軟體設施兩方面的條件:
(一)硬體設施
設備和技術問題直接影響了多媒體技術的應用。首先,在園內要安裝寬頻設施、幻燈、投影、錄音機、音響、計算機以及多媒體網路。同時,實現園內教師的教案、課件、經驗、活動反思等資料的共享;也為教學管理提供有利的幫助。當然要想應用多媒體上好一節課,教師的備課就是其中的關鍵之一。在多媒體教材上有一定要求,首先教材要滿足教學性要求,選題是否恰當;內容是否滿足教學需要;重點、難點是否突出;深、難易是否適中。其次滿足科學性要求,內容要正確,符合邏輯;模擬模擬要合情合理、准確真實。三是滿足技術方面的要求,即圖象、聲音、文字設計十分合理;畫面、色彩、聲音是否清晰、醒目、適當、聲音和圖象是否同步;交互設計、頁面跳轉是否正確。四是滿足藝術性要求,課件是否創意新穎、構思巧妙;多媒體選用十分恰當、畫面是否悅目、聲音是否悅耳;是否有較強的感染力。另外,為了能夠更加完善的開展多媒體教學在教室里也應有提供一些必備的條件。如計算機投影儀等,以便教師在上課是可以通過一系列系統選用自己合適的多媒體設施來配合自己的講解。
(二)軟體設施
作為教育者,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在教學過程中起主導作用。一方面幼兒園為教師提供良好的設施環境,另一方面教師自身素質也必不可少的。在多媒體網路教學環境下,要緊跟時代的步伐,適應時代的需要。就必須不斷的學習,只有使教師具有熟練使用多媒體技術,在網上獲得有用信息,根據教學需要熟練運用flash、power point等工具製作優秀的多媒體教材,並能正確的恰當的指導學生簡單操作。如果教師還不能很好、熟練運用和掌握多媒體技術,又如何去指導和教會幼兒呢?同時,也要為幼兒設計一些電腦課程,培養孩子運用電腦的能力,以便更好的教學。
『貳』 信息技術在幼兒園教學中的應用應注意些什麼
信息技術在幼兒園教學中的應用應注意些什麼
二十一世紀我國正在加緊教育信息化建設,教育部向全國教育界提出了教育信息化促進教育現代化發展的歷史使命。學前教育已進入高信息化時代,隨著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和教育學改革的不斷深入,信息技術在幼兒園教育教學領域的運用越來越廣泛,我園把新《綱要》的精神理念融入到現代化教育技術中,把現代化教育信息作為學校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近年來的教學實踐,對應用信息技術進行教育教學有了一些初步的體會。 一、信息技術與幼兒園教師 網路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引起了教學理論與實踐的深刻變革,從而給教師的教育觀念,教育地位、教學方式方法帶來越來越深刻的影響。隨著信息技術的日益普及,信息技術在現代教育中必將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對於現代信息技術,關鍵是在於教師的應用,只有在大量的應用和實踐基礎上,才會對陳舊的教育模式、教育環境和教育資源,以及對教師教育觀念,知識結構,教學水平帶來一系列的影響,這就要求我們教師把現代信息技術看作是現代教育一種手段、工具、更要掌握其中的科學理論與方法。因此,幼兒教師既要做一個現代信息技術的學習者,又要做一個實踐者,唯有這樣,才可能實現教育過程的最優化。 1、教師要掌握現代教育理論,促進教育觀念的改變。教育技術拓發展要求教師改變傳統為中心的教學結構,創建新型的既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又充分體現幼兒主體地位的教學結構。實現這樣的教學結構改革,就是要徹底改變教學系統中四個要素的地位,作用和它們之間的關系,而其核心則是要改變教師與幼兒的地位,作用和師生之間的關系。使教師由活動的主宰,改變為活動教學的組織者,指導者,幼兒學習的幫助者,促進者,幼兒則由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器,改變為信息加工的主體和知識的主動建構者。 2、教師要掌握現代信息技術,內容十分豐富,范圍非常寬廣,牽涉到許多科學理論問題和實際操作問題,作為教師必須了解現代信息技術,努力學習現代化科學知識,發揚探索和創新精神,積極參加計算機培訓,掌握常用的教學軟體的使用,不斷提高專業基本功和教學能力,科研能力,指導能力及組織能力。 (三)現代信息技術和科學啟蒙活動整合,教師應該注意的方面。 實踐證明現代信息技術是一種現代化輔助教學手段,具有生動,形象,色彩鮮艷,靈活多變,效果逼真等特點,有助於突破重點難點,有助於鞏固所學知識,有助於培養幼兒自主探索的能力等。但在運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也要注意以下幾點: 1、信息技術輔助教學是一種教學手段,運用這種手段進行教學,不能照搬教材或照搬教案,應該在使用信息技術的時候必須要有「一切以兒童發展為中心」的思想,充分藉助多媒體設備的優勢,合理設計幼兒活動的教學資源,提供活動資料,設計問題,讓幼兒帶著問題積極思考,動手實驗地去發現知識,去領會知識。切不可盲目的不分適宜的用起信息技術到活動中,使得幼兒活動後還清楚到底學的是什麼! 2、應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教師不能忽略自己的主導地位,幼兒主體作用的發揮有賴於主導作用的啟動和激好,教師的主導作用與有的主體作用的有機統一,才能獲得最佳教學效果。 3、根據《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不管是「健康教育」「科學教育」「社會教育」「語言教育」還是「藝術教育」,都應以游戲和活動為主要教育方式。因此,信息技術的應用必須有利於促進幼兒參與游戲和各類活動,並能幫助幼兒在愉快的游戲和活動中思考和學習。就此而言,我認為,信息技術整合於幼兒園科學啟蒙活動中,應努力使信息技術成為兒童生活,游戲,活動(和學習)中的「玩具」,讓幼兒在課余時間中盡情玩樂,在玩樂中探索。 4、應用現代信息技術,不能完全代替科學實驗活動。一些科學小實驗必須靠幼兒親手嘗試才能培養他們在實驗中經受的思維、操作,分析和觀察能力的鍛煉。目前的多媒體課件只能提供視覺和聽覺的信息,根本無法達到的活動的目的,不算課件設計得多好,這樣做就完全失去了實驗「過程」的意義。因此,我認為能夠讓幼兒觀察,體驗,嘗試的小實驗,不適宜選用課件來替代。 一、 信息技術與幼兒 1、利用網路技術,將活動室創設為科學屋,激活幼兒主動探索的慾望著名的心理學家皮亞傑的認知 發展理論中,指出兒童是在與周圍環境的交互作用中發展起來的,而這一點對於開展科學啟蒙活動更為重要,因此我採用了科學活動大環境與科學活動小布景結合起來的方式,充分調動幼兒主動觀察,主動發現,主動探索的慾望。而現代網路技術,素材光碟等給我創設環境提供了便利。如我在大班創設了《植物王國》,《科學大探索》,中班創設了《海洋世界》等,讓孩子們身臨其境,展開無限的遐想,圍繞自然科學,生態科學布置各個室內的「小布景」。為幼兒營造濃厚的科學氛圍,捕捉一些幼兒感興趣和喜愛的科學信息,使其微型化,讓幼兒每天生活在充滿科學氣息和賦予想像的環境中。 另外我從網上收集各種信息資料,圖片,創設了幼兒感興趣的牆飾和活動角,如我設計了「小小氣象站」,「游銀河系」,「保護海洋」等活動讓幼兒了解地球,環境與人類生存的關系,活動區角中我們提供了「果汁的製作」,「有趣的磁鐵」,「會吸水的紙」,「海洋食物鏈」等操作材料和觀察內容,並引導孩子可以回家和家人一起在網上收集資料。為此我將活動室除了牆飾外還分了教師資源和幼兒資源,供教師和幼兒進行網路知識共享,為以後的活動開展提供了豐富的素材,由此充分調動幼兒的感官,啟迪幼兒的智慧。 2、巧設情景,導入活動,激發幼兒的求知慾望 對幼兒而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活動前調動幼兒的求知慾望,激起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在學習起來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然而傳統課堂上僅僅靠簡單的掛圖,色彩變幻等手段來刺激學生的興趣,顯然是很不夠的,有了現代信息技術,活動前通過多媒體播放與本次活動有關的動畫、錄像、圖片、聲音等更易激發幼兒的興趣,集中幼兒的注意力,從而巧妙地引出新的活動。如在《祖國是個大花園》這個活動的引入,我先讓幼兒觀看科學啟蒙VCD,讓幼兒了解祖國是個大花園,有著繁多的花草樹木,了解主要大城市的花,從而深信刻認識到「愛環境,愛家園」的重要性。又如在《春夏秋冬》活動中,結合計算機IBM「小小探索者」軟體中的《橡樹池塘》游戲,在准備開展活動前一星期,讓幼兒按組或結伴地輪流在電腦王國里自由探索:春夏秋冬分別的氣候、有些什麼動物、植物有什麼變化等。通過科學啟蒙VCD和計算機IBM「小小探索者」軟體游戲,一方面可以有效的激發幼兒的興趣,提高幼兒的自主探索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這些生動有趣的游戲,學會使用計算機,更要學會與他人合作,共同活動,分享成功與快樂。 3、 化靜為動,突破科學啟蒙教材的重點難點 科學活動大多數內容比較抽象,現有的《科學啟蒙》聲像教材是根據《小學自然常識》教材攝制,而現行的小學科學教材中,很大的不足就是經常出現一些離現實、離這個時代較遠的信息,孩子對一些很枯燥乏味的內容都顯得不願意去看去聽,教材編寫受到一定限制,一些具有明顯時代特徵的科學內容不能在教材中及時、准確地反映出來,就算能反映出來,教師也難以表達。幼兒園的孩子好動,對動畫較感興趣,因此,在教學中,要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想盡辦法讓靜止的教材動起來,然而利用多媒體課件就可以很好地突破科學教學重點難點,它能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形象化,進行動態展示,加強幼兒的直觀印象,讓幼兒學起來更輕松一些,使幼兒願意去學,有興趣去學。
『叄』 如何在幼兒園教學中有效運用信息技術
在幼兒園教育教學實踐中,開展現代信息技術教育,幫助幼兒形成和發展信息內素養,是容全面發展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現代信息技術以其獨特的生動性、直觀性、趣味性、實踐性很快吸引幼兒的注意力,使之進入最佳的學習與活動狀態。因此信息技術在幼兒園教學活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它在幼兒園教學活動的有效應用能更好地促進幼兒進行自主的探索式學習,能有效地轉變幼兒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調動主體創新積極性,增強和發展幼兒的認知能力。
『肆』 信息技術在幼兒園教學中的應用應注意些什麼
信息技術在幼兒園教學中的應用應注意些什麼
1、信息技術輔助教學是一種教學手段,運用這種手段進行教學,不能照搬教材或照搬教案,應該在使用信息技術的時候必須要有「一切以兒童發展為中心」的思想,充分藉助多媒體設備的優勢,合理設計幼兒活動的教學資源,提供活動資料,設計問題,讓幼兒帶著問題積極思考,動手實驗地去發現知識,去領會知識。切不可盲目的不分適宜的用起信息技術到活動中,使得幼兒活動後還清楚到底學的是什麼!
2、應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教師不能忽略自己的主導地位,幼兒主體作用的發揮有賴於主導作用的啟動和激好,教師的主導作用與有的主體作用的有機統一,才能獲得最佳教學效果。
3、根據《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不管是「健康教育」「科學教育」「社會教育」「語言教育」還是「藝術教育」,都應以游戲和活動為主要教育方式。因此,信息技術的應用必須有利於促進幼兒參與游戲和各類活動,並能幫助幼兒在愉快的游戲和活動中思考和學習。就此而言,我認為,信息技術整合於幼兒園科學啟蒙活動中,應努力使信息技術成為兒童生活,游戲,活動(和學習)中的「玩具」,讓幼兒在課余時間中盡情玩樂,在玩樂中探索。
4、應用現代信息技術,不能完全代替科學實驗活動。一些科學小實驗必須靠幼兒親手嘗試才能培養他們在實驗中經受的思維、操作,分析和觀察能力的鍛煉。目前的多媒體課件只能提供視覺和聽覺的信息,根本無法達到的活動的目的,不算課件設計得多好,這樣做就完全失去了實驗「過程」的意義。因此,我認為能夠讓幼兒觀察,體驗,嘗試的小實驗,不適宜選用課件來替代。
『伍』 信息技術在幼兒園教學中的應用在教學中應注意些什麼
二十一世紀我國正在加緊教育信息化建設,教育部向全國教育界提出了教育信息化促進教育現代化發展的歷史使命。學前教育已進入高信息化時代,隨著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和教育學改革的不斷深入,信息技術在幼兒園教育教學領域的運用越來越廣泛,我園把新《綱要》的精神理念融入到現代化教育技術中,把現代化教育信息作為學校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近年來的教學實踐,對應用信息技術進行教育教學有了一些初步的體會。 一、信息技術與幼兒園教師 網路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引起了教學理論與實踐的深刻變革,從而給教師的教育觀念,教育地位、教學方式方法帶來越來越深刻的影響。隨著信息技術的日益普及,信息技術在現代教育中必將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對於現代信息技術,關鍵是在於教師的應用,只有在大量的應用和實踐基礎上,才會對陳舊的教育模式、教育環境和教育資源,以及對教師教育觀念,知識結構,教學水平帶來一系列的影響,這就要求我們教師把現代信息技術看作是現代教育一種手段、工具、更要掌握其中的科學理論與方法。因此,幼兒教師既要做一個現代信息技術的學習者,又要做一個實踐者,唯有這樣,才可能實現教育過程的最優化。 1、教師要掌握現代教育理論,促進教育觀念的改變。教育技術拓發展要求教師改變傳統為中心的教學結構,創建新型的既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又充分體現幼兒主體地位的教學結構。實現這樣的教學結構改革,就是要徹底改變教學系統中四個要素的地位,作用和它們之間的關系,而其核心則是要改變教師與幼兒的地位,作用和師生之間的關系。使教師由活動的主宰,改變為活動教學的組織者,指導者,幼兒學習的幫助者,促進者,幼兒則由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器,改變為信息加工的主體和知識的主動建構者。 2、教師要掌握現代信息技術,內容十分豐富,范圍非常寬廣,牽涉到許多科學理論問題和實際操作問題,作為教師必須了解現代信息技術,努力學習現代化科學知識,發揚探索和創新精神,積極參加計算機培訓,掌握常用的教學軟體的使用,不斷提高專業基本功和教學能力,科研能力,指導能力及組織能力。 (三)現代信息技術和科學啟蒙活動整合,教師應該注意的方面。 實踐證明現代信息技術是一種現代化輔助教學手段,具有生動,形象,色彩鮮艷,靈活多變,效果逼真等特點,有助於突破重點難點,有助於鞏固所學知識,有助於培養幼兒自主探索的能力等。但在運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也要注意以下幾點: 1、信息技術輔助教學是一種教學手段,運用這種手段進行教學,不能照搬教材或照搬教案,應該在使用信息技術的時候必須要有「一切以兒童發展為中心」的思想,充分藉助多媒體設備的優勢,合理設計幼兒活動的教學資源,提供活動資料,設計問題,讓幼兒帶著問題積極思考,動手實驗地去發現知識,去領會知識。切不可盲目的不分適宜的用起信息技術到活動中,使得幼兒活動後還清楚到底學的是什麼! 2、應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教師不能忽略自己的主導地位,幼兒主體作用的發揮有賴於主導作用的啟動和激好,教師的主導作用與有的主體作用的有機統一,才能獲得最佳教學效果。 3、根據《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不管是「健康教育」「科學教育」「社會教育」「語言教育」還是「藝術教育」,都應以游戲和活動為主要教育方式。因此,信息技術的應用必須有利於促進幼兒參與游戲和各類活動,並能幫助幼兒在愉快的游戲和活動中思考和學習。就此而言,我認為,信息技術整合於幼兒園科學啟蒙活動中,應努力使信息技術成為兒童生活,游戲,活動(和學習)中的「玩具」,讓幼兒在課余時間中盡情玩樂,在玩樂中探索。 4、應用現代信息技術,不能完全代替科學實驗活動。一些科學小實驗必須靠幼兒親手嘗試才能培養他們在實驗中經受的思維、操作,分析和觀察能力的鍛煉。目前的多媒體課件只能提供視覺和聽覺的信息,根本無法達到的活動的目的,不算課件設計得多好,這樣做就完全失去了實驗「過程」的意義。因此,我認為能夠讓幼兒觀察,體驗,嘗試的小實驗,不適宜選用課件來替代。 一、 信息技術與幼兒 1、利用網路技術,將活動室創設為科學屋,激活幼兒主動探索的慾望著名的心理學家皮亞傑的認知 發展理論中,指出兒童是在與周圍環境的交互作用中發展起來的,而這一點對於開展科學啟蒙活動更為重要,因此我採用了科學活動大環境與科學活動小布景結合起來的方式,充分調動幼兒主動觀察,主動發現,主動探索的慾望。而現代網路技術,素材光碟等給我創設環境提供了便利。如我在大班創設了《植物王國》,《科學大探索》,中班創設了《海洋世界》等,讓孩子們身臨其境,展開無限的遐想,圍繞自然科學,生態科學布置各個室內的「小布景」。為幼兒營造濃厚的科學氛圍,捕捉一些幼兒感興趣和喜愛的科學信息,使其微型化,讓幼兒每天生活在充滿科學氣息和賦予想像的環境中。 另外我從網上收集各種信息資料,圖片,創設了幼兒感興趣的牆飾和活動角,如我設計了「小小氣象站」,「游銀河系」,「保護海洋」等活動讓幼兒了解地球,環境與人類生存的關系,活動區角中我們提供了「果汁的製作」,「有趣的磁鐵」,「會吸水的紙」,「海洋食物鏈」等操作材料和觀察內容,並引導孩子可以回家和家人一起在網上收集資料。為此我將活動室除了牆飾外還分了教師資源和幼兒資源,供教師和幼兒進行網路知識共享,為以後的活動開展提供了豐富的素材,由此充分調動幼兒的感官,啟迪幼兒的智慧。 2、巧設情景,導入活動,激發幼兒的求知慾望 對幼兒而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活動前調動幼兒的求知慾望,激起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在學習起來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然而傳統課堂上僅僅靠簡單的掛圖,色彩變幻等手段來刺激學生的興趣,顯然是很不夠的,有了現代信息技術,活動前通過多媒體播放與本次活動有關的動畫、錄像、圖片、聲音等更易激發幼兒的興趣,集中幼兒的注意力,從而巧妙地引出新的活動。如在《祖國是個大花園》這個活動的引入,我先讓幼兒觀看科學啟蒙VCD,讓幼兒了解祖國是個大花園,有著繁多的花草樹木,了解主要大城市的花,從而深信刻認識到「愛環境,愛家園」的重要性。又如在《春夏秋冬》活動中,結合計算機IBM「小小探索者」軟體中的《橡樹池塘》游戲,在准備開展活動前一星期,讓幼兒按組或結伴地輪流在電腦王國里自由探索:春夏秋冬分別的氣候、有些什麼動物、植物有什麼變化等。通過科學啟蒙VCD和計算機IBM「小小探索者」軟體游戲,一方面可以有效的激發幼兒的興趣,提高幼兒的自主探索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這些生動有趣的游戲,學會使用計算機,更要學會與他人合作,共同活動,分享成功與快樂。 3、 化靜為動,突破科學啟蒙教材的重點難點 科學活動大多數內容比較抽象,現有的《科學啟蒙》聲像教材是根據《小學自然常識》教材攝制,而現行的小學科學教材中,很大的不足就是經常出現一些離現實、離這個時代較遠的信息,孩子對一些很枯燥乏味的內容都顯得不願意去看去聽,教材編寫受到一定限制,一些具有明顯時代特徵的科學內容不能在教材中及時、准確地反映出來,就算能反映出來,教師也難以表達。幼兒園的孩子好動,對動畫較感興趣,因此,在教學中,要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想盡辦法讓靜止的教材動起來,然而利用多媒體課件就可以很好地突破科學教學重點難點,它能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形象化,進行動態展示,加強幼兒的直觀印象,讓幼兒學起來更輕松一些,使幼兒願意去學,有興趣去學。如:在〈海
『陸』 在幼兒園教學中如何有效運用信息技術
幼兒園信息技術的運用主要在利用電腦或者網路信息准備一些音樂舞蹈視頻課件,通過信息技術與家長建立家校聯系。
『柒』 教育教學論文 如何在幼兒園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
如何構建一個有助於激發教師的主體性、積極性與創造性的群體。幼兒園應建立,以園長、教學園長為責任人的教研體制。體現以人為本的現代管理理念,營造積極向上的教研氛圍
『捌』 如何在幼兒園教學活動中融入信息技術
當今的信息技術和網路技術已滲透到大眾的工作和生活各個方面,擔負「傳道、授業、解惑」使命的教育工作者也身在其中,隨著多媒體技術應用於課堂、電腦網路進入學科課程教學以及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的廣泛應用,傳統的教育理論及觀念、教學策略及模式、教學方法及手段都在發生著深刻的變革。多年沿襲下來的「一個課本一張嘴,外加滿身粉筆灰」的授課模式也在慢慢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多媒體網路環境下的新型授課方式。為適應現代信息技術給教育教學帶來的變化,教師就必須進行角色的轉換,不斷提高信息素養和技能。
一、自身的信息素養和能力有待提高。
作為教師,首先要提高自身的信息素養,「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只有教師自身的素養達到了水準,才能在實際學習、生活中教導、影響學生,成為一名新時代合格的教師。
教師把信息技術作為獲取信息、解決問題的認知工具,要像使用黑板和粉筆一樣流暢自然,從而優化教學過程,達到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有機整合,教師強化自身的信息素養,具備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才能更好地指導學生,這一點很重要。所謂信息素養,是「個體能夠認識到何時需要信息,能夠檢索、評估和有效地利用信息」的綜合能力。教師信息素養主要是指向教育教學實踐的,它除了具備一般性信息素養的內涵外,還應具有其職業的獨特性,教師的信息化離不開教師良好的信息素養,教師的信息素養水平直接影響學生信息素養的培養。所謂信息技能就是具有一定的信息能力,即操縱、利用與開發信息的能力,能利用信息技術,獲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評價和分析所得到的信息,並且開發與傳播信息。教師的基本的信息能力包括信息系統的操作能力、文字處理能力、信息採集的能力、信息通訊的能力、信息組織與表達的能力、信息加工處理的能力等,有效利用計算機應用軟體處理信息並應用於教育教學之中,以達到最佳的教育教學效果。
現在教師的角色將不再以信息的傳播者或組織良好的知識體系的呈現者為主,其主要職責應從「教」學生,轉變為「導」學生,重視提高教師個人的信息素養和技能,並以此作為滲透整個教育教學活動的核心要素。網路技術和多媒體技術的發展,營造了資源豐富、動態交互、實時共享、創意無限的虛擬環境,創建了一個網路世界,大大拓寬了教學者和學習者的視野,為理想的教育教學效果提供了理想的環境支持,那麼教師信息素養和技能至關重要。作為一名幼兒教師的我,要努力的學習,將信息技術與我的學科課程有效的整合,使自己很快的能具備把信息技術和不同媒體優化組合、將信息技術有機融入學科教學過程的能力和素養,真正發揮信息技術的作用,從而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二、在教育活動中應用多媒體教學。
作為一名從教多年的幼兒教師,我熱愛幼兒教育事業,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科學技術也在不斷的發展,幼兒教育的手段和觀念也在不斷地更新,特別是多媒體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可以喚起幼兒的真摯感情,激發幼兒對教學活動的情趣。多媒體技術以幼兒為主體的新型教學模式,獨特魅力的多媒體教學軟體技術,鮮艷、生動、形象的圖像,幼兒樂於接受,在教育教學中借用多媒體豐富的內容和寬廣的知識面,為孩子們創設學習情境和思維能空間,尤其是多媒體技術能創設具有感性的立體信息的動態情景,能很好激發孩子們對教育教學活動的興趣。
(一)運用多媒體技術來輔助教學,能有效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心裡學表明,幼兒的注意力不穩定,以無意注意為主,控制能力差,而孩子們從小接受的新鮮事物較多,老師口耳相傳的教學方式,往往吸引不了幼兒的注意力。而多媒體對外界事物新穎性和獨特性的介紹能合理運用會引起他們的注意,進而促使他們自覺學習,注意力高度集中,積極思考問題,探索創新。只有當幼兒對活動產生濃厚興趣,大腦處於興奮狀態時,幼兒才會積極主動的參與活動。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創設輕松、活潑、自由的學習情境很重要。
比如:案例一:在中班序數《乘車》教學活動中,將抽象枯燥的教學內容,變為生動有趣的教學軟體,整個活動以幼兒幫助小動物按照車票上雙層汽車找座位的游戲形式,貫穿始終。當幼兒找的位置錯誤時,屏幕上會顯示小動物不高興的表情,同時出現一個大問號,提醒幼兒再想一想、找一找……每當找的位置正確時,屏幕上則會顯示出小動物高興、微笑的樣子,和掌聲、歡呼聲,美麗的花瓣從天而降,這色彩豐富、富於變化的視覺畫面,激發了幼兒學習的慾望。
案例二:在大班續編故事《貓醫生過河》教學活動中……通過製作多媒體,動畫及配音,以生動的場景,小動物之間逼真的對話,使幼兒進入自覺學習狀態,積極動腦筋,踴躍回答問題,性格內向的孩子也被這樣的教學情境深深地感染也變得活躍起來。充分發揮多媒體輔助教學的作用,使多媒體真正成為孩子們的良師益友,充分調動幼兒的積極性。
(二)利用多媒體技術創設美妙的教學情境,使教學效果最大化。
掌握和使用多媒體技術是教師利用多媒體創設美妙的教學情境的前提,教師必須了解信息技術的基本理論、知識和方法,必須掌握計算機基礎知識、Windows操作、Word文字處理、Excel電子表格等,只有具備了基本的信息素養,才能培養信息處理的能力;教師還應當掌握計算機教學的基本過程並盡量學會使用PowerPoint、Authorware、Dreamweaver、Fireworks和Flash等應用軟體製作多媒體教學課件;學會利用網路搜索數據、傳輸文件和網路互動式教學,能利用電子郵件跟同行或學生進行交流,利用電子公告牌或自己製作的網站(頁)發布自己的認識和觀點等。
在教學過程中如果能很好的激起幼兒對活動的興趣,那麼在學習起來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以往的課堂上,老師利用簡單的色彩變換往往不能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有了多媒體技術並為幼兒創設「身臨其境」的情境,幫助幼兒進入角色,激發起孩子們想表達及創作的興趣。
比如:案例:在繪畫活動《美麗的彩虹》教學活動中,多媒體課件為幼兒呈現了以往課堂上不可以表現的「彩虹形成」的過程,以及通過美麗的畫面讓幼兒更加形象的看到此情此景,使他們將無意注意轉為有意注意,在輕松愉快的觀察、學習中,發現獲得,幼兒融入其中,大膽表達、思維活躍、樂於表現,促進了幼兒觀察事物的能力,激發了其繪畫創作的慾望。
(三)利用多媒體課件幫助教學活動中重、難點的突破。
在幼兒教學中有的知識點僅僅依靠語言描述不能讓孩子理解,恰當的多媒體輔助教學,能更形象地對知識中的復雜事物或抽象問題進行分解和綜合,對幼兒理解和掌握事物的發生和發展過程,加深記憶,促進幼兒自主學習很有利。
比如:案例:在大班《我們要換牙了》的課件展示中,通過多媒體演示了人為什麼要換掉乳牙、長出恆牙的過程、如何保護牙齒以及正確的刷牙方法,幼兒所積累的經驗及情感體驗大大的被激活,他們興奮地談論著自己的親身感受,通過相互議論使他們知道了「人為什麼要換牙,換牙並不可怕,以及如何讓恆牙健康地長出,如何保護牙齒」,促使他們建立起正確的態度,突破重難點養成自覺保護牙齒的良好衛生習慣,並掌握正確的刷牙方法。
(四)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大大提高了幼兒的創新意識和能力。
在日常教育教學過程中,利用多媒體聲像結合的整體性特點,可以在活動中模擬甚至在現故事情景,使幼兒不自覺地進入情境之中,讓孩子們利用現有的經驗去創造新的方法和思路。
案例一:在小班故事《下雨的時候》教學中,使用多媒體FLASH製作的課件,一隻小白兔走草地上玩耍,天突然下起了雨,小白兔摘下一片大樹葉當傘來遮雨。這時,一隻小鴨子無處躲雨,小白兔大聲招呼:「小鴨子,快到我的大葉子下面來躲雨吧!」小鴨子感動的說:「謝謝你,小兔子!」……,
此時,在小白兔的大樹葉下躲雨的還會有誰呢?「小貓、梅花鹿、小鳥、小狗、小熊……等」,孩子們大膽想像,自由表達。艷麗的色彩、流動的畫面、優美動聽的音樂、生動形象的配音、逼真的音樂效果具有其他傳統教育手段所不能比擬的獨特魅力。讓無聲的文字變成有聲有色、有動有靜的視覺畫面,多媒體以其豐富的表現力和交互性,深深地吸引著幼兒,在雨中他們就是急於躲雨的小貓、梅花鹿、小鳥、小狗、小熊……等身在其中。在寓教於樂的教學過程中,孩子們大膽的創編同時也收獲了互助、友愛的人生啟迪。
案例二:在課件《交通安全要注意》中,為孩子們設置了不同的問題,「馬路中間汽車跑的時候小朋友能過馬路嗎?」「小朋友能一個人獨自過馬路嗎?……」「這些標志都是什麼意思?」答對了會有相應的音樂和表揚肯定的畫面呈現。錯了則是鼓勵、加油的畫面出現。在整個活動過程中,孩子們各抒己見,爭先恐後的發言,還自發的小組討論、合作,設計出了關於交通安全的標志,老師對於幼兒的表現也是給予了充分的支持、鼓勵的態度,及肯定、稱贊的話語。大大激發了幼兒的創新意識及能力的提高。
實踐證明,恰當地運用多媒體技術手段,在幼兒教育中,特別是對幼兒注意力、觀察力、想像力、創造力、語言表達能力的發展,起到了其他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有利於突破教育教學活動的重點、難點,發展幼兒思維,提高幼兒的多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