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誰有大學本科計算機四年的教學計劃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本科專業教學計劃說明
一、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需要,具有良好的科學素養、系統地、較好地掌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包括計算機硬體、軟體與應用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與方法,能在科研部門、教育單位、企業、事業、技術和行政管理部門等單位從事計算機教學、科學研究和應用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的德、智、體全面發展的高級專門技術人才。
二、業務培養要求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接受從事研究與應用計算機的基本訓練,具有研究和開發計算機系統的基本能力。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掌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
2、掌握計算機系統的分析和設計的基本方法;
3、具有研究開發計算機軟、硬體的基本能力;
4、了解與計算機有關的法規;
5、了解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的發展動態;
6、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獲取信息的能力。
三、主幹學科與主要課程
主幹學科: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主要課程:電路原理、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邏輯、數字分析、計算機原理、微型計算機技術、計算機系統結構、計算機網路、高級語言、匯編語言、數據結構、操作系統、編譯原理、系統分析與控制、信號處理原理、通信原理概論。
四、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
1、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包括電子工藝實習、硬體部件設計及調試、計算機基礎訓練、課程設計、計算機工程實踐、生產實習、畢業設計(論文)。
2、主要專業實驗:編程與上機調試、電子線路、數字邏輯、微型計算機介面技術、計算機組成等。
五、修業年限與最低畢業學分
修業年限:四年
最低畢業學分:157學分
六、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附教學計劃表及教學進程安排表
② 我該如何學習《操作系統》這門課程
每當我們打開計算機,啟動成功後,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操作系統的界面。我們所做的一切工作都是在操作系統之上來完成的。可是誰也不會去想:為什麼滑鼠的拖拖拽拽就能完成對文件、磁碟、各種軟硬體資源的管理;誰也沒意識到是因為有了操作系統的支撐,我么才那麼方便地使用計算機。如果有一天離開了操作系統,我們的計算機也就成了一堆廢鐵,什麼事也幹不了。 操作系統的使命 不過《操作系統》這門課程並不是教你如何使用操作系統的,而是講解操作系統內部機制的。操作系統的目標是為用戶提供一個良好的界面,方便用戶使用計算機,同時對內部各種軟硬體資源能夠進行有效地管理和分配,使整個系統能高效率的運行。操作系統所做的這一切是為了誰?歸根結底:為了用戶。「為人民服務」看來是操作系統的職責。想想十年前的操作系統,那時還是DOS的年代,整個操作還是以命令方式進行,操作系統啟動成功後,游標躺在屏幕的左上角,等待用戶輸入命令,所以要想學會使用計算機,必須要記住各種命令的名字、格式、參數。現在操作系統進步了,身上穿著五顏六色的衣服,衣服上有各式各樣的按鈕和圖標,用戶只需點擊和選擇就可以完成對計算機的操作。操作系統的服務是越來越到位了。操作系統主要有五大功能:處理機管理、存儲器管理、設備管理、文件管理、用戶介面。我們現在使用的大多是PC機,都是只有一塊CPU,而有時卻要在計算機上運行多個程序,每道程序在什麼時候使用CPU,這需要合理得分配協調才行,操作系統關於處理機的分配有相應的調度演算法,這些工作都有操作系統幫你代勞。內存儲器是存放程序與數據的,如何存放才能井井有條,互不幹擾,而且能充分合理的利用有限空間,這都需要操心,這一切也是操作系統的事。當你要使用設備的時候,例如要使用列印機時,只要單擊列印機按鈕即可將內容傳到列印機進行後台列印。都是因為有了操作系統,才可以這么輕松的調用外部設備,還不影響當前處理的工作,所以對設備的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文件的操作對於每個用戶來說是家常便飯,每次存取文件只需知道地點和文件名即可,你可曾想過你要存取的文件是放在那個道那個扇區上嗎?有時你不想讓自己的文件被外人看到,還可設置許可權。這些幕後的工作都由操作系統完成,你只需要對文件進行操作就可以了。操作系統還為用戶使用提供了兩種方式的介面:命令介面和系統調用介面。命令介面可使用戶交互的使用計算機,敲入一條命令,系統響應返回結果,用戶根據結果再敲入下一條命令,如此反復。系統調用是為編程人員提供的,每個系統調用都是一個能完成特定功能的子程序,這樣編程人員就可站在操作系統的肩膀上編製程序,沒必要所有的功能都從頭編起,操作系統提供的功能只需申請調用即可,這就是拿來主義。看來操作系統要管的事很多,設計出一個優秀的操作系統還真不容易。操作系統的學習竅門 在學操作系統時,千萬不要把所有的理論都往Windows操作系統中套,因為Windows只是PC機上的單用戶多任務的操作系統,除此之外還有Unix、Linux等更復雜的操作系統。課程是以一個大的范圍講的,所以不能坐在Windows這個「井」里看《操作系統》這門課程。另外就是學習的時候盡量理論聯系實際,這要靠老師的指導和課外的實踐,只有這樣才能理解掌握操作系統中的各種原理和機制,否則操作系統這門課程就變成了教條主義。分類: 「如何學習」系列文章「什麼是」網路文章計算機初學者
③ 有目的,有計劃,有結構地產生教學計劃、教學大綱及教科書系統化活動是
課程設計,我做過這個題
④ 在Windows XP操作系統的桌面上新建一個名為「任務」的文件夾,然後把桌面上的「教學計劃.do
滑鼠來右擊桌面的教學計劃源.DOCX文件,在彈出菜單點剪切,再打開桌面新建的任務文件夾,右擊滑鼠,點彈出菜單的粘貼。或者滑鼠左擊教學計劃.DOCX文件,同時按Ctrl和X,再打開桌面新建的任務文件夾,同時按Ctrl和V。
⑤ 本科課程已經全部通過,因為降級原因,教務系統好像比別人少了一門教學計劃以外的課程,影響畢業嗎
你都有了畢業證書和學位證書了,那肯定是不存在影響畢業這種情況的,如果實在不放心的話,可以找學校老師詢問一下,或者和同學的課對比,看看是不是真的少了。
⑥ 中學教學計劃管理系統
一:引言(名稱,目標,功能,背景)
二:流程圖分析(業務,數據)
三:系統分析圖
四:系統開發環境(語言,操作系統,資料庫)
謝絕代碼。 具體§ 1.1 背景
有利條件:
1. CUIT已經基本建立了學校的網站,所以迫切的需要一套學生學籍管理系統來對學生學籍等情況進行管理。
2. 有利於教務處、學生工作處、師資科、院長辦公室、各系輔導員對各自所需的及管理的學生信息進行查閱和管理。
3. 有利於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情況進行查看,方便他們掌握自己的學習信息。
4. 有利於家長對學生的監督。
5. 有利於用人單位可以通過瀏覽學校網頁,方便快捷的獲取學生的有用的信息,更加全面的了解學生在校的情況。
§ 1.2 系統目標
學生檔案管理: 學生的一般情況,及獎勵,處分情況;
學生成績管理: 學習成績,補考成績;
學籍處理: 學生留降級處理,休復學處理,退學處理;
日常教務管理: 日常報表,如通知書,補考通知書等,學生學習成績的各種分類統計;
畢業生學籍處理: 結業處理,畢業處理,授位處理,學籍卡片等。
§ 1.3 業務模式
高校學生學籍管理系統將採用B/S模式,學生的信息由各用戶在規定的許可權下在各自的工作站上錄入,統一保存在系統伺服器上,既可集中管理,有可讓各部門管理自己負責的信息。信息上網後各用戶可查詢,調用,達到全校信息共享。
§ 1.4 現行組織機構
學校現有的學生學籍資料分別由系、教務處、學生處管理。每個管理部門幾乎都有一份相同的學生基本信息。這樣,工作容易重復,而且,最大的問題是彼此工作不透明,容易出現數據的不一致。這問題的出現是致命的。
§ 1.5 業務現狀
現在學校各部門分別使用不同資料庫,各部門之間的信息還不能實現網上共享。由於學校的各個部門都需要一些學生的基本信息,所以各個部門都有一份學生檔案。一個部門的改動,將導致其他各部門必須修改,否則,學生的信息將不一致。
現有系統採用的是B/S模式,比如:各系可以將自己系學生的成績都傳到教務處的伺服器上,教務處就可以對各系學生成績進行集中統一管理。
§ 2 用戶需求
高校希望能夠對全校所有學生的信息進行集中管理。然後,對各個部門分配不同的許可權,讓他們去管理他們所需的信息,而沒有管理許可權的部門只能查詢。
§ 2.1 業務需求
1、使用范圍要求
按成都信息工程學院全日制學生學籍管理等相關文件完成本科和專科學生學籍狀況的系統管理(本科生用學年學分制,專科生用學年制)。系統中保留五個年級學生的信息(大四畢業以後學生信息還需保留一年),學生畢業一年後信息轉儲,但隨時可以查詢,輸出。
2、功能要求
學生檔案管理: 學生的一般情況,及獎勵,處分情況;
學生成績管理: 學習成績,補考成績;
學籍處理: 學生留降級處理,休復學處理,退學處理;
日常教務管理: 日常報表,如通知書,補考通知書等,學生學習成績的各種分類統計;
畢業生學籍處理: 結業處理,畢業處理,授位處理,學籍卡片等。
3、信息採集與各部門的使用許可權
每學期考試完畢由各系錄入成績,然後由教務科收集。為了保證信息的安全和數據的權威性,對於網上信息的使用許可權和責任規定如下:
數據收集前的系統許可權
學生檔案 學生獎懲 學生成績 學籍處理 補考成績 教學計劃管理 各種等級考試
學生處 0 ? 0 ? ? ? ? ? ?
各系 ? ? 0 ? ? ? ? ?
教務處 ? ? ? 0 ? 0 ? 0? 0 ?
院長辦公室 ? ? ? ? ? ? ?
註:0、登錄,修改,處理權。 ?、查詢權
4、數據完整性、正確性:
1、 可按某學生某學年考試及補考成績,自動生成該學生是否升留降級,退學。
2、 可按某學生在校期間累計重修科目門數和成績自動生成該學生是否結業,畢業,授位。
3、 可按某學生因非成績原因所引起的學籍變更作自動處理。
4、 可按每學期各年級班學生考試成績自動生成補考名單,科目。
5、 可按每學期各年級學生考試成績自動生成某課程統計分析表。
6、可按同一年級學習成績進行同一課程不同班級間成績比較。
§ 2.2 性能需求
因為學籍管理系統存儲學生信息,所以資料庫系統應該具有備份和恢復功能,保證學生資料庫的長期完整性和正確性。另一方面,作為系統的伺服器應該能夠長期無故障的運行,而且能夠便於管理員的操作。安全性要求比較高,對業務邏輯必須封裝,避免有人登陸他沒許可權的網頁,避免黑客從數據流中截取敏感數據。
⑦ 求分享藍色答案《長情計劃-系統課程》
b網路雲分享,@史泰熊小店,之前我也是在那找到的
⑧ 求 《***專業教學計劃安排系統》!!! C++語言 具體內容如下: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list>
#include <map>
#include <cstdlib>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H_cct.h"
using namespace std;
LinkNode::LinkNode(int pkey, int pkeyvalue)
{
Key= pkey;
KeyValue= pkeyvalue;
Next= Prior= NULL;
}
LinkNode::LinkNode(const LinkNode& pnode)
{
Key= pnode.Key;
KeyValue= pnode.KeyValue;
Next= pnode.Next;
Prior= pnode.Prior;
}
int LinkNode::GetKey(void) const
{
return Key;
}
int LinkNode::GetKeyValue(void) const
{
return KeyValue;
}
LinkNode* LinkNode::GetNext(void) const
{
return Next;
}
LinkNode* LinkNode::GetPrior(void) const
{
return Prior;
}
void LinkNode::SetKey(int pkey)
{
Key= pkey;
return ;
}
void LinkNode::SetKeyValue(int pkeyvalue)
{
KeyValue= pkeyvalue;
return ;
}
void LinkNode::SetNext(LinkNode* pnode)
{
Next= pnode;
return ;
}
void LinkNode::SetPrior(LinkNode* pnode)
{
Prior= pnode;
return ;
}
OrderLink::OrderLink(void)
{
HeadPtr= RearPtr= NULL;
LinkLength= 0;
}
OrderLink::OrderLink(const OrderLink& porderlink)
{
HeadPtr= porderlink.HeadPtr;
RearPtr= porderlink.RearPtr;
LinkLength= porderlink.LinkLength;
}
void OrderLink::LinkNodeIn(const LinkNode& pnode)
{
LinkNode *anode= new LinkNode(pnode.GetKey(), pnode.GetKeyValue());
if ((NULL== HeadPtr) && (NULL== RearPtr))
{
HeadPtr= RearPtr= anode;
}
else if (NULL== HeadPtr->GetNext())
{
RearPtr= anode;
HeadPtr->SetPrior(RearPtr);
HeadPtr->SetNext(RearPtr);
RearPtr->SetPrior(HeadPtr);
RearPtr->SetNext(HeadPtr);
}
else
{
anode->SetNext(HeadPtr);
anode->SetPrior(RearPtr);
RearPtr->SetNext(anode);
HeadPtr->SetPrior(anode);
RearPtr= anode;
}
LinkLength= LinkLength+ 1;
}
LinkNode* OrderLink::LinkNodeOut(void)
{
}
void OrderLink::Sayhi(void)
{
cout<<"OrderLink::Sayhi"<<endl;
}
void OrderLink::Sayyes(void)
{
cout<<"OrderLink::Sayyes"<<endl;
}
LinkNode* QueueLink::LinkNodeOut(void)
{
LinkNode *anode=NULL;
if ((NULL== HeadPtr) && (NULL== RearPtr))
{
LinkLength= 0;
}
else if ((NULL!= HeadPtr) && (RearPtr== HeadPtr))
{
anode= HeadPtr;
HeadPtr= RearPtr= NULL;
LinkLength= LinkLength- 1;
}
else if ((RearPtr== HeadPtr->GetNext()) && (HeadPtr== RearPtr->GetPrior()))
{
anode= HeadPtr;
HeadPtr= RearPtr;
HeadPtr->SetNext(NULL);
HeadPtr->SetPrior(NULL);
LinkLength= LinkLength- 1;
}
else
{
anode= HeadPtr;
HeadPtr= HeadPtr->GetNext();
HeadPtr->SetPrior(RearPtr);
RearPtr->SetNext(HeadPtr);
LinkLength= LinkLength- 1;
}
return anode;
}
void QueueLink::Sayhi(void)
{
cout<<"QueueLink::Sayhi"<<endl;
}
void QueueLink::Sayyes(void)
{
cout<<"QueueLink::Sayyes"<<endl;
}
LinkNode* StackLink::LinkNodeOut(void)
{
LinkNode *anode=NULL;
if ((NULL== HeadPtr) && (NULL== RearPtr))
{
LinkLength= 0;
}
else if ((NULL!= HeadPtr) && (RearPtr== HeadPtr))
{
anode= HeadPtr;
HeadPtr= RearPtr= NULL;
LinkLength= LinkLength- 1;
}
else if ((RearPtr== HeadPtr->GetNext()) && (HeadPtr== RearPtr->GetPrior()))
{
anode= RearPtr;
RearPtr= HeadPtr;
HeadPtr->SetNext(NULL);
HeadPtr->SetPrior(NULL);
LinkLength= LinkLength- 1;
}
else
{
anode= RearPtr;
RearPtr= RearPtr->GetPrior();
RearPtr->SetNext(HeadPtr);
HeadPtr->SetPrior(RearPtr);
LinkLength= LinkLength- 1;
}
return anode;
}
void StackLink::Sayhi(void)
{
cout<<"StackLink::Sayhi"<<endl;
}
void StackLink::Sayyes(void)
{
cout<<"StackLink::Sayyes"<<end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