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幼兒園中班情緒教案
活動目標 1、能夠結合「心情表」講述自己的心情故事。 2、初步感知他人的情緒變化,學習調節自我情緒的簡單策略。 活動准備 1、表情娃娃圖片:(笑笑臉、哭哭臉、生氣、憤怒)。 2、與幼兒人數相同的鏡子若干。 3、幼兒「心情卡」每人一張 活動流程 1、師幼談話,教師選擇一首歡快的曲子讓幼兒一起欣賞。 (1)、寶寶聽了這首曲子你們覺的心情怎麼樣?(引導幼兒說出一些表示心情愉快的詞,如:開心、高興等),並讓幼兒用面部表情表現出來。 2、讓幼兒說自由發言,和小夥伴一起來分享她們的快樂。 「寶寶在我們生活和學習中,你們還遇到過那些高興的事情?」 3、讓幼兒用面部來表現心情。「你們有這么多高興的事情和開心的事情,那有沒有過不順心的事情,讓幼兒自由發言,當你遇到不開心的事情時,你的心情是什麼樣的?(傷心、難過、生氣等)當你有這樣的心情時,你的面部會怎麼樣? 」 4、教師出示表情娃娃圖片,請幼兒猜一猜娃娃的心情: (1)、笑笑臉:娃娃為什麼這么開心,他遇到了什麼事情這么開心?讓幼兒自由回答,發揮幼兒想想力,讓幼兒做一個笑笑臉。(幼兒觀察娃娃的面部表情:眼睛和眉毛向下彎,嘴巴向上翹)。 (2)、哭哭臉:娃娃為什麼會哭?他遇到了什麼事情了?讓幼兒自由討論回答,你喜歡笑笑臉還是哭哭臉?(幼兒觀察娃娃面部表情:眼睛和眉毛像上翹,嘴巴像下彎)。 (3)、生氣:娃娃為什麼會生氣?他遇到了什麼事情?讓幼兒自 由討論回答。你在生氣時還會做什麼動作?(幼兒觀察娃娃面部 表情:眼睛和眉毛緊皺,兩嘴巴一閉向上翹)。 (4)、憤怒:娃娃為什麼這么憤怒?他怎麼了遇到了什麼事情?讓幼兒給娃娃想辦法把憤怒變為高興。(發揮幼兒想像力) 小結:每個人的心情好壞有時我們會從她(他)的臉上都會看出來,遇在這樣的情況時,我們要想各種辦法來幫助她們。 5、在我們生活中每個人都會遇到好多開心的事情,但不可能事事都順心,誰都有不愉快的時候,當我們遇到煩心的事情時,你會怎樣讓自己變的快樂?讓幼兒想辦法來發言,發揮幼兒想像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教師小結:每天我們都要應該以快樂的心情去面對每一件事情,你們不高興時,可以告訴老師、小朋友、讓大家一起想辦法來幫助你、還可以聽聽你喜歡的音樂、看看你喜歡的動畫片電視、好好睡一覺、到外邊散散步等等,要想辦法讓自己高興起來,笑起來。知道笑能使人美麗健康。那樣我們就會永遠是個快樂的小天使。 6、聽口令做表情游戲:讓幼兒照鏡子,聽教師指令做不同的表情。如:「變變變,我變的很快樂!變變變,我變的很生氣!… 」 活動延伸: 出示「心情卡」讓幼兒認識了解,並把每天的心情畫在上面,以便教師及時了解幼兒每天的情況。
② 幼兒園中班游戲教案。
幼兒園中班體育游戲教案6篇
1《會動的小球》
准備:小木桶 水 小球目標:鍛煉幼兒上肢平衡的能力。
玩法:提著裝有水的木桶到達終點,把水倒在裝有小球的水桶,哪組小球先浮上來哪組獲勝。
規則:必須是小球靠水的浮力自己浮上來,不能用手去拿。
2《小兔摘果子》
目標:鍛煉幼兒蹦跳以及雙腳跳的能力。
准備:KT板大樹 果子玩法:小兔跳到果子樹下,摘下果子,再跳過終點把果子放在籃子里。
規則:必須是模仿小兔跳,走跑著都不算勝者。
3幼兒園中班體育游戲教案:《小動物回家》目標:培養幼兒鑽爬的技巧,以及鍛煉他們的體能。
准備:墊子鑽圈擺有小椅子的"S"形動物面具玩法:幼兒在終點,爬過墊子,然後鑽過圈,再繞過"S"型到到終點,先到者為勝。
規則:必須爬過墊子,鑽過圈,繞過"S"形,遵守這些規則,先到者為勝。
4《揪尾巴》
目標:鍛煉孩子的思維能力(想辦法讓自己的尾巴不被揪去)准備:皺紋紙當尾巴游戲玩法:把皺紋紙剪得小尾巴塞在褲子後面,教師喊開始,幼兒四散去揪其他小朋友的尾巴,(同時也要保護好自己的尾巴不被別人揪掉)教師吹哨子喊停,游戲結束,看看誰揪的尾巴最多,游戲可以反復進行。
5
《拾果果》
目標:訓練孩子手指的靈活性,促進大腦的發展准備:人手一隻小籃子形狀不同的玩具若干游戲玩法:教師說開始;幼兒用手一個一個往空籃子里拾果果,拾得越多越好,直到拾完為止。
6《巧運毽子》
目標:鍛煉幼兒平衡力和手腳協調配合的能力。
准備: 毽子羊角球獨木橋玩法:幼兒在起點騎著羊角球到放毽子的地方,把毽子放在頭頂,兩臂平舉,走過獨木橋,先到者為勝。
規則:不能用手扶毽子,要兩臂平舉走過獨木橋。游戲一:毛毛蟲爬目標:練習屈膝朝前爬的技能。
准備:泡沫墊若干游戲玩法及規則:將泡沫墊子拼擺成"弓"字形,幼兒一個跟一個從墊子的一頭爬向墊子的另外一頭,直到爬完為止。
③ 幼兒園幼兒園中班詩歌教案《我想》
活動目標:
1、理解兒歌內容,學習有感情的朗誦兒歌。
2、引導幼兒說出媽媽的模樣及特色。
3、培養幼兒有顆感恩的心,懂得惜福。
4、能用手中的畫筆表現自己的媽媽。用實際行動表達對媽媽的愛。
活動過程:
1、播放《媽媽再愛我一次》通過和幼兒一起欣賞影片片斷讓幼兒感受媽媽對於孩子來說有多重要。激發幼兒愛媽媽的情感。
2、閱讀幼兒用書,理解兒歌內容。
提問:「小朋友們,你們喜不喜歡自己的媽媽?」
「你的媽媽愛你嗎?」「圖畫上的小朋友也非常愛自己的媽媽,他的媽媽看上去怎麼樣?」
「這位小朋友是怎樣說自己的媽媽的,請你們仔細聽!」
教師播放磁帶,引導幼兒傾聽並跟讀兒歌,說明兒歌的意義。幫助幼兒理解和記憶兒歌內容。
3、引導幼兒具體描述媽媽的樣子提問:「你的媽媽是長發還是短發?是卷的還是直的?」
「媽媽的臉長得什麼樣子?眼睛、嘴巴是大是小?」
「媽媽平常喜歡穿什麼顏色的衣服?穿裙子還是褲子?」
「媽媽最常做什麼事?」
4、請幼兒帶著和媽媽的合照,逐一上來向大家介紹。
提問:「平常媽媽都是怎麼叫自己的?」
「最喜歡媽媽的哪一個部分?為什麼?」
「最喜歡和媽媽一起做哪些事情?為什麼?」
「覺得自己媽媽和別人媽媽最不同的地方是什麼?」
5、發給每位幼兒圖畫紙和油畫棒,請幼兒把自己的媽媽畫下來。
提醒幼兒畫自己曾經說過的媽媽特色。
自由作畫,
教師巡視
指導個別幼兒用自己喜歡的顏色、線條表現媽媽的主要特徵。
6、完成後,互相交流展示
教師將幼兒的作品布置起來,家長接送幼兒時,可以請他們欣賞,並給於幼兒鼓勵。
7、活動延伸:播放歌曲《小烏鴉愛媽媽》體會歌曲旋律和內容
一起討論:歌曲中的小烏鴉是怎麼做的?(不吵鬧、不玩耍、急急忙忙趕回家;叼回蟲子喂媽媽、、、、、、)
小烏鴉做得對嗎?你們喜歡小烏鴉嗎?你們在家是怎麼對自己媽媽的?
說說媽媽每天是如何照顧孩子的?以後你們怎樣對待自己的媽媽呢?(為媽媽做個小禮物、給媽媽捶背
洗腳、
給媽媽講故事
唱歌、
不讓媽媽生氣
著急等)
我們可以把我們今天的作品當作禮物送給自己的媽媽,讓媽媽開心一下。
行為體驗活動:
每個幼兒一個中號皮球,然後把鞋帶解開,把球放在內衣中,然後彎腰系鞋帶,體驗媽媽懷孕時活動的不方便。沙袋一個放在腹部體驗媽媽懷孕時候的辛苦。
④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這是我上個的一節課,希望能幫到您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有趣的水
一、活動背景
水是幼兒每天都能接觸到的、熟悉的、喜歡的東西,我就抓住這一教育契機,注意創設操作環境,提供豐富的材料,讓幼兒通過眼、腦、手等多種感官協調活動,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這樣是幼兒變被動學習者為主動學習者、探索者,從而萌發愛科學的情感。
二、過程實錄
(一)活動目標:
1.在嘗試活動中,了解水的特性。
2.能仔細觀察,樂於嘗試,懂得保護水。
(二)活動准備:
1.兩個金魚缸(一缸水內有一條金魚,一缸米內有塑料綵球),一玻璃杯清水,每組一份菊花精、白糖、鹽、沙、石子、紅豆。
2.人手一隻塑料小籃、有洞塑料袋、有洞小容器、半玻璃杯清水、一條毛巾。
(三)活動過程:
1、教師導入課題
(1)出示一杯清水
師:瞧,今天我給大家請來了好朋友——水。它的秘密可多啦,現在就讓我們一起去探索水的秘密。
(2)幼兒猜猜水裡、米里有什麼。
師:小朋友看看這兩個金魚缸,一個缸內裝水,一個缸內裝米,你們知道水裡、米里都有些什麼東西嗎?
幼:有的說水裡有條金魚;有的說水裡有條金魚在游來游去。
師:你是怎麼知道的?
幼:有的說一看就知道;有的說透過水看到的。
師:看看米里有什麼?
幼:有的說只有米;有的說什麼也沒有;有的說看不出。
教師從米里拿出塑料綵球。
小結:水是無色透明的,能看見水裡的物體;米不透明,看不見裡面的。
(評:以探索秘密引出課題,萌發幼兒的好奇心,充分調動了幼兒的學習興趣,並以具體形象的猜一猜活動,讓幼兒自己感受水是透明的。)
2、幼兒進行嘗試操作。
(1)盛水活動
師:老師給小朋友准備了有洞的小容器、塑料袋、小籃、請你們選
一樣來盛水,看看會怎樣?
幼A:小容器里的水跑到了盆里。
幼B:籃子放到盆里時籃子里有水,拎起籃子水沒了。
幼C:塑料袋裡的水流到盆里了,盛不住。
小結:水會流動。
(評:提供材料,幼兒在自己的嘗試操作中感知水會流動,教師及時肯定幼兒的結論,使幼兒有了成功的體驗,為下一嘗試活動奠定了基礎。)
(2)溶解實驗
師:請小朋友從桌上的白糖、鹽、菊花精……中取幾樣東西放入你的清水中,再輕輕攪拌,看一看,你會發現什麼?
幼兒嘗試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引導幼兒仔細觀察水的顏色及實物在水中的變化。
建議幼兒相互交流實驗結果。
師:誰來告訴大家實驗中,你發現了什麼?
幼A:糖、鹽放在水中沒有了,沙子沉到了杯底。
幼B:菊花精放在水中,攪一攪後沒有了,水變成了淡黃色,小石子還在水中。
幼C:糖、鹽、菊花精放在水中都沒了,水變顏色了,沙子、紅豆、石子都在水裡。
師:小朋友觀察得可真仔細。
小結:糖、鹽菊花精放入水中不見了,這幾樣東西被水溶解了。
師:生活中你還見到哪些東西能被水溶解。
幼:有的說果珍,有的說阿華田,有的說味精,有的說化肥,有的說感冒沖劑。
(評:提供多種材料,引讓幼兒嘗試操作,並引導幼兒自己觀察、比較,講述自己的發現。既為幼兒間的互動提供了機會,又使幼兒的主動活動得到了充分體現,鍛煉了幼兒的語言能力,也理解了溶解的含義。讓幼兒運用已有經驗,培養幼兒創造性思維。)
3、引導幼兒保護水
師:水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也是小金魚的家,看小金魚在清水中游得多歡呀。可我們經常在電視看到一些河水發黑、發臭,魚兒都死了,也影響了人們的生活,所以我們怎樣保護水呢?
幼A:不把臟東西丟進河裡。
幼B:工廠里污水不能放到河裡。
幼C:看到河裡有垃圾把它撈上來。
幼D:讓治污水的叔叔把水變干凈。
師:小朋友的辦法可真多,好了,現在我們把剛才水杯里的水倒到水桶里,可千萬不能亂倒呀。
(評:教師適當引導,使幼兒了解水污染的危害,激發幼兒保護水,增強幼兒的環保意識。
⑤ 幼兒園中班優秀教案
給你推薦個網站吧
⑥ 幼兒園中班ie的教案設計
【活動目標】
1、用撕貼添畫的方法,嘗試表現斑馬的不同動態特徵。
2、根據斑馬的不同動態,展開合理想像並愉快的與同伴分享交流。
【活動准備】
白色鉛畫紙、事先做好背景的牛皮紙、記號筆、膠棒、活動ppt、記錄紙。
【活動過程】
一、情景導入、激發興趣
導入:今天,我在教室里發現了一本魔法書,一起來讀一讀吧!
二、觀察畫面,歸納分析
1、播放PPT,引導幼兒觀察斑馬的身體構成
提問:魔法書這一頁上面的圖符表示什麼呢?(引導幼兒觀察畫面,回憶已有經驗)
小結:原來斑馬的身體可以分成四部分(出示圖符,歸納總結)頭——小橢圓形脖子——長方形身體——大橢圓形腿——細長方形
2、閱讀步驟圖,引導幼兒回憶撕貼步驟和方法導入:接下來我們來看看魔法書的下一頁講了什麼?
提問:這一頁你看懂了嗎?
小斑馬是怎樣做成的呢?你能來說一說嗎?(幼兒分組討論,個別回答)
3、播放PPT,引導幼兒觀察斑馬的不同動態
導入:魔法書里真有趣,我們來看看下面還講了些什麼有趣的內容。
提問:這里有兩只斑馬,它們的動作一樣嗎?
你從哪裡看出來的?(尋找變化規律)
小結:原來小斑馬它的頭部在不同的部位,就可以做出不同的動作。用動作來表達自己的想法。
三、經驗遷移,表現動態。
提問:今天我也用魔法書里方法,製作了一隻可愛的斑馬,請你猜猜我的小斑馬在干什麼?(出示操作模板)你能貼出和這只斑馬動作不一樣的斑馬嗎?說說你的斑馬在干什麼?(鼓勵幼兒展開合理想像,個別幼兒操作示範)
小結:小斑馬它的頭部在不同的部位,就可以做出不同的動作。用動作來表達自己的想法。
過渡:你也想用魔法書中的辦法來製作一匹可愛的小斑馬嗎?
四、操作實踐,完成任務提出任務要求:
1、要注意仔細閱讀魔法書步驟圖,按照步驟製作。
2、注意要將斑馬的重點部位添加完整。
五、分享交流,大膽表達。
1、尋找亮點作品進行點評,鼓勵幼兒奇思妙想。
2、請幼兒拿著自己的作品和朋友們講一講,你的小斑馬在草地上干什麼?(幼兒教育)
⑦ 幼兒園中班常規教案
活動目標: 1、通過多媒體活動幼兒知道自己長大了,要獨立進餐。 2、 懂得無論是在家裡還是在幼兒園都要自己用筷子,自己吃飯。 活動准備: 1、多媒體課件 2、多媒體設備。 【幼兒園PPT課件製作】 3、筷子、各種小點心。 設計意圖: 進餐對幼兒的生命和健康有著直接的關系。但幼兒家庭環境的不同、個體成長的變化,他們的飲食習慣都有差別,在我們班級普遍存在的就是在幼兒園是獨立進餐,但是到了家裡卻是家長喂。 中班的孩子是練習使用筷子獨立進餐的時期,雖然在自己學習獨立進餐時速度會很慢,但是我們還是要尊重他們學習的積極性。 設計「一歲到4歲成長過程」這個環節,是為了能讓孩子更感性地感受到自己在長大,能做許多事情,要學會在家裡和幼兒園都是自己使用筷子獨立進餐,這才真正長大了,是一個中班小朋友。 活動流程: 一、童年的回憶 1、以「大風車俱樂部」節目形式展開活動,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2、導入活動:讓我們看看你們小時候是用什麼吃飯的? 3、播放多媒體,幼兒觀看多媒體中的圖象。 4、教師有意識引導幼兒講講不同的年齡時期分別是怎樣進餐的。 二、自己吃飯真能幹 1、利用點心時間開個「大風車餐廳」,准備各種食物和餐具。 2、餐前,請幼兒講講:文明用餐的常規和禮儀。 3、在游戲中學會一首簡單的兒歌《自己吃飯真能幹》 小朋友,來吃飯,坐端正,手扶碗,小筷子,本領大,吃飯夾菜全靠它。 不剩飯,不挑菜,自己吃飯真能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