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提升小學音樂唱歌教學的論文
唱歌是學習音樂的基礎,是獲得良好音樂素質教育的最佳途徑。在小學音樂教育中,唱歌教學是主要的音樂教學內容之一,也是學生最易於接受和樂於參與的音樂表現形式。《音樂課程標准》中對學生歌唱教學的要求是「激發學生富有情感地演唱,以情帶聲,聲情並茂,重視加強合唱教學,使學生感受多聲部音樂的豐富表現力,演唱的自信心,使他們在歌唱表現中享受到美的愉悅,受到美的熏陶……」 一、培養自信有感情地歌唱 歌唱中,聲音技巧固然很重要,但對小學生來說,關鍵在於培養他們願意歌唱、喜歡歌唱、熱愛歌唱,從而促使他們「從內心歌唱」。 1、教師生動的范唱 在教學中,傳遞歌曲信息,讓學生真實的體驗與感受歌曲的美,讓學生從整體上認識歌曲的就是教師。教師的范唱可以直接影響學生是否喜歡所學的歌曲。因此,教師要求學生唱好的歌,自己必須首先唱好。如果教師首先被歌曲打動,並投入的、有感情的演唱歌曲,那歌聲一定會使師生產生心靈上的共鳴,產生心靈上的交流,給學生產生積極的作用,使學生對歌曲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激發學生學習歌曲的強烈願望。 2、學會理解、分析、處理歌曲 任何一首歌曲作品,它的特點與音樂風格都是通過音樂要素(節奏、速度、力度、音色等)的運用來達成的。而在唱歌教學中,學生對於歌曲理解得越深刻、越全面,就會唱得越好、越動人。教學中,教會學生在對歌曲的音樂形象有了初步的感知以後,引導學生分析歌曲感情、結構、高潮,學會通過控制聲音的力度、速度、音色等要素來表達感情。 二、進行必要的唱歌基本技能的訓練 小學生唱歌基本技能訓練不同於專業的聲樂訓練,但是無論訓練的深淺,要求的高低,都要以科學的訓練方法為依據。在我們的常規課堂教學中,既要從心理上引導學生自信有激情的歌唱,同時還要注意交給他們必要的唱歌技能。 1、要培養學生建立正確的歌唱觀念,養成良好的歌唱習慣。 引導學生用良好的歌唱姿勢歌唱。歌唱時身體無論坐或站都要自然、端正,腰要挺,眼平視,頭與頸不要前俯、後仰,不要壓迫頸部,要保證橫膈膜的自由運動。使學生掌握正確的呼吸方法——胸腹式聯合呼吸。教學中,用聞花、跳皮筋、抽泣、咳嗽、打哈欠、隔河喊人等生動形象的比喻幫助學生體會。逐步糾正學生呼吸方法上的毛病。 結合學生的年齡特徵,小學低年級著重擴展學生的音域,到中高年級,主要採用訓練頭聲的發聲方法,使其聲音圓潤、清晰、甜美,有利於音樂的表現和增加學生歌唱的興趣。 教會學生清晰的咬字、吐字。歌唱是音樂與語言結合的藝術,准確清晰地表達詞意,依靠正確的咬字吐字,要把自然圓潤的發聲與歌詞的正確讀音融合起來。通過朗誦、教師示範、學生模仿對比等方法加以引導。使學生做到「咬清字頭聲母,引長字腹,收住字尾」,逐步達到字正腔圓、情真意切。 2、及時發現並糾正錯誤的歌唱方法。 喊唱問題。主要原因是學生想表現自己以引起他人的注意和發聲方法不正確。使他們明白優美的歌聲是發自內心的聲音,是根據歌曲的情感與需要用適當的音量、真摯的情感引出內心的表現。教學中要指導學生調整好呼吸,口腔自然打開,下齶放鬆,要教給他們控制、調整音量的方法,隨時發現,及時糾正。在聲音訓練與規范的過程中結合實際,採用科學的方法,有目的、有計劃地克服,同時應教會學生自我調劑的方法。 三、採用多種形式發展學生的歌唱表現能力 每一首歌曲都有它獨特的風格特點,每一種表現形式都能帶給人不同的藝術享受。教學中老師要教會學生結合歌曲的特點,使每一首歌曲的學習與表現都成為學生難以忘懷的一個記憶,從而激發學生自主參與表現的願望,發展學生的歌唱表現能力。 1、豐富歌曲的演唱形式 如:對唱、輪唱、領唱與齊唱、合唱等。這樣既可以使歌曲演唱形式多樣化,又可以強化並延展學生音樂學習的興趣。 2、組建班級合唱隊 合唱可以使每一個個體都能參與表現歌曲,合唱是一種集體互助、協作表演的音樂表現形式。當每一個人處於各自的聲部之中,他就會得到同伴的引領和吸引,對於有缺點的同學來說,在練習與表現的過程中,可以逐漸的被熏陶得以進步直至改掉自身存在的弊病。 四、變 四、充分的利用課堂評價。任何的評價都不是隨意的,從課改之前的吝嗇贊美到課改之後到處泛濫的「你真棒!」教師們對課堂評價產生了許多誤區,隨著課改的不斷深入,我們也發現課堂的評價體系也越來越完善了,教師對如何使用好課堂評價也有了自己的妙招。但其中都遵循著幾點原則: 1、遵循學生的年齡特徵進行評價,根據學生的心理成長進行評價。如低年級的學生的自律性不太好,上課時容易做小動作,這時我們可以通過獎勵其他表現好的同學來引導表現不好的同學,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高年級的學生雖然他們處於青春期,容易產生逆反心理,但他們同樣希望得到好的評價,善意的批評、用心的引導他們是能感受到的。 2、課堂評價是為了引導學生更准確的學到知識,更好的開展課堂教學工作,所以評價的前提是尊重學生。尊重學生的怪異、尊重學生的選擇、尊重學生的創新成果。 3、讓學生成為評價的主人。課堂評價有教師評價、師生評價和生生評價,而在以往的課堂中運用最多的是教師評價,壓抑了學生作為課堂主體的體現,所以在還課堂給學生的同時也應該還評價權給學生,他們更了解課堂評價與學生之間的重要關系。通過在課堂上運用不同的評價方式,使學生更積極的投入課堂,參與課堂,更好的實現課堂的有效性。 隨著新課程的深入,也根據這次網培學習的音樂評價方式,讓我感受到了有效的評價對學生來說又多麼重要,而音樂課堂教學的評價應從教學目標的具體化、層次化;教學內容的精選化、整合化;教學過程的靈活化、最優化;教學氛圍的民主化、和諧化;教學評價的多元化、激勵化等方面考慮,構建有效的課堂教學,實施有效地教學方法,來提高小學唱歌教學的課堂實效性。 五、聲期及嗓音保護 第一、教師、家長要重視。學生說話歌唱很容易音量過大,處於稚嫩階段的發聲器官極易受損。除了在教學中合理使用嗓音外,還要教育孩子們不要大喊大叫。第二,要教會孩子們利用科學的發聲方法說話、歌唱。第三,到了小學高年級學生要學習變聲期常識,學會自己判斷,自我調整,自我保護。第四,提倡學生在一般情況下應該用中等或較輕的音量說話與歌唱,但是適當的時候,教師還是應該指導學生用較強的音量來演唱,以使學生的發聲器官得到合理的鍛煉與發展。 變聲期問題。小學生五年級就有人開始變聲。歌唱時應當慎重,一般要注意輕聲唱,適當降低音高,選擇好聽、上口、短小的歌曲,唱歌時間宜短。教師在教學中要特別關注,在這個時期要給學生講解變聲期及嗓音保護常識,引起學生的重視 總之,在唱歌教學中我們要多進行反思與改進。教會學生歌唱方法和歌唱思維,不斷提高學生的歌唱技能、歌唱修養和欣賞水平。為學生將來能繼續歌唱學習打下基礎、埋下伏筆,讓他們的人生不留下遺憾!
② 小學音樂教育論文 怎麼寫
馬克思說過:「對於不懂音樂的耳朵,最美的音樂也沒有意義。」這說明,如果學生缺乏必要的音樂欣賞能力,那麼,音樂的美感就不能為學生所感受,音樂本身也會黯然失色。因此,要全面完成小學音樂教育的任務,小學音樂課就不能不重視音樂欣賞這一環節。筆者認為音樂欣賞至少有三個方面的益處。
一、通過音樂欣賞,可以發展學生的音樂聽覺能力、記憶能力和豐富的想像力。
例如一年級教材上的《口哨與小狗》,用模擬手法使音樂產生直觀聽覺形象。在欣賞作品時,我看到很多學生和著那詼諧、活潑的音樂旋律,隨心所欲地搖晃著腦袋,扭動著身體,一副頑皮、神氣的樣子,自己彷彿就是音樂中的小主人,吹著歡快的口哨,心愛的小狗在其身邊搖著尾巴,嘣來跳去。我不禁為學生的音樂感受力所激動,更為音樂欣賞的魅力而折服。
二、通過欣賞我國民族音樂作品,有助於弘揚民族音樂藝術,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熱情和民族自豪感。
例如,四年級教材中的《碼頭工人》是欣賞曲目中的精聽曲目,作品揭示了舊社會勞動人民反抗壓迫、追求幸福的渴望。全曲運用三連音這一特殊節奏型,21次重復出現,使主題旋律不斷上升到高潮,給學生留下了形象、鮮明、深刻的印象。在欣賞時,我給學生講述了人民音樂家聶耳的故事,寓教於樂,學生既增長了知識,又激發了他們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熱愛偉大祖國、建設偉大祖國的豪情壯志。民族器樂曲《百鳥朝鳳》是我國民樂中的瑰寶,學生通過欣賞,可以引起自己對民族音樂的興趣。
三、音樂欣賞,可以使學生接觸古今中外,風格各異的經典之作。
許許多多的音樂作品是經過錘煉、考驗的藝術生命力較強的精品。例如《土爾其進行曲》、《〈卡門〉序曲》等等。學生欣賞後,可以開擴音樂視野,提高他們的鑒賞力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③ 小學生音樂小論文
音樂創作讓小學生「樂」起來_音樂論文
音樂創作讓小學生「樂」起來
音樂教育是面向所有學生敞開大門的、是陶冶他們性情、滋養他們心靈的一副良葯。而其中最重要的是培育人的創造性和審美能力,正如美國著名作曲家、教育家赫伯特、齊佩爾博士所說:「學習音樂不僅是為了藝術、為了娛樂,而是為了訓練頭腦,發展身心,在這方面,音樂是非常重要的。」 音樂教育是一種富有強烈藝術感染力的審美教育,它藉助傾聽來感知音樂美,藉助歌唱來表現音樂美,藉助表演來發展音樂美,從小學五年級開始,我們大膽地將學生心目中「高深莫測」的音樂創作帶入課堂,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學生的實踐為主體,鼓勵學生求異、求新,不斷培養學生敢於創造的意識、勇於創造的能力。
一、展開想像的翅膀,讓快樂放飛。
想像力是人在過去知覺基礎上構建新形象的創造能力。愛因斯坦曾說過:「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是知識的源泉。」 音樂的世界是多姿多彩的,通過音樂,我們可以體驗到喜、怒、哀、樂等不同的情感世界,讓學生展開想像的翅膀,感受與創造音樂世界的豐富多彩,我是這樣做的:
1、讓孩子「樂」於表演。
學生天生愛模仿和表演,也善於表演。當學生熟悉和理解一首歌後,我總是在自由寬松的環境下讓學生用身段、手勢、眼神、表情來自我表演,有時根據歌曲的意境,讓學生試著發揮想像來表演歌曲中的角色,可以是童話和生活的角色,也可以是虛擬的角色。為了增添氣氛,我要求學生自製道具,來進行創造性表演。如:教第十一冊《讀書郎》時,我讓學生自願分組,每小組准備一個與讀書郎有關的節目,十五分鍾過後,學生上台表演:一個組表演合唱(校園十佳歌手領唱,其他同學合唱);一個組表演小品(讀書郎與私塾先生),讀書郎自帶了道具即書包;一個小組表演舞蹈;一個小組表演打擊樂等等。
發揮想像,表現自己不僅是學生理解了歌曲的內容,創作願望得以實現,我也在組織和參與中分享學生的成功與快樂,而且活躍了課堂的氣氛。
2、讓學生「樂」於色、畫。
音樂和繪畫是一對姐妹藝術,正如音樂大師貝多芬所說:「當我作曲時,心中總是描繪著一副圖畫,順著那個輪廓前行。」而圖畫與色彩是血肉相連的,我常常在欣賞和聽歌曲時,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感受到的音樂形象畫一副畫,引起他們內心世界的共鳴。或者用色塊來表達聽音樂的感受,這個活動學生們最喜歡,孩子們一邊聽著音樂一邊興致勃勃用色彩隨意揮灑,用紅色表達歡快、熱烈的場面;用藍色表現抑鬱、沉悶的心情;用綠色來表達生命與希望;用黃色表現明亮與美麗。如:我們欣賞第九冊《踏雪尋梅》時,學生們根據老師准備的材料,一組學生用蠟油來製造梅花,一組學生用各種顏色的紙塊剪貼梅花,一組學生用色塊揮灑,一組同學勾畫簡筆畫等等。
藝術是相通的,歌曲、音樂欣賞完了,一副副幼稚、美麗、誇張的充滿想像力和創造力圖案誕生了,音樂與色彩相映成趣,圖畫與音樂溶為一體。同學們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感受了美,表達了美,創造了美。
音樂的創造自由度是最高的。是動態、變化、發展的過程,是極具開放性的。只有發揮孩子們的想像力,才能發揮他們的創造力,從而走出「技能訓練」的怪圈,把「人本位」作為音樂教育的課程觀,使音樂真正關注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將培養素質全面、個性鮮明且具有一定文化藝術修養的完整人作為主要任務,並為學生終生喜愛音樂、學習音樂、享受音樂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遨遊創作的天地、體驗成就感。
好奇是小學階段學生的獨特天性,他們對任何事物都感興趣,總想自己去親自體會、感受。尤其是六年級的學生,他們的思維和看問題的方式與低年級明顯不同,總能通過特有的形式豐富自己的頭腦。我抓住瞬息就去的機遇對學生進行創作的輔導:
1、自製樂器、自編節奏。
我們音樂老師必須放下架子,勇於從傳統的角色中跳出來,變「教書匠」為「合作夥伴」。有一堂音樂課,根據旋律打擊節奏,有一個男生用豎笛拍打椅子,發出嗵嗵的聲音,幾個男生聽到了,也學起樣來,教室里充滿了嗵嗵嗵的聲音,表演完畢,這幾個男生不安地看著我,准備接受我的批評。他們想不到我會表揚他們,我說,剛才有幾個同學發現了一種打擊樂的聲音,椅子是傢具不經打,我們能不能用其他又小又漂亮又好聽的東西自製樂器來打擊呢?學生聽後紛紛發表意見,我當即拿出幾件簡單的打擊樂器,請學生們觀察後自己做一件打擊樂器,於是我和學生們一起利用竹筒、竹板、酒瓶和易拉罐等在課余時間製作,隨之我再和學生一起用自己造的樂器結合已學過的知識創編節奏,上課時擊打「樂器」體驗打擊樂的自由開放的節奏。這不但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
2、自編歌詞、自創旋律
對學生進行音樂創造性能力的培養可以從創造性音樂學習活動入手。在音樂教學中,音樂創作活動可以說是最具體、最有效的體驗和學習方法之一。學生在音樂活動中,不僅需要學習別人的作品的內容,更需要的是培養他們運用音樂基本要素去創編音樂,這是音樂教學的目的之一,音樂創作學習將會給學生提供一個積極活動的機會。我常常採用自編歌詞和自編旋律的形式,如:我讓五年級學生自編《歡樂頌》歌詞,大家歌詞編得很幼稚好玩,有一個學生這樣編的:「藍天高高、草兒青青,太陽公公在微笑。媽媽歡笑、爸爸點頭,我的心情真愉快。我們大家,一起來呀!又吃蛋糕又喝水。我採取表揚為主的方式,這樣一來,能保護大家創編的積極性。放學後,就有幾個同學自編了其他的歌詞讓我點評。
音樂又是流動的,幾個音符通過不同的組合,帶給我們的則是繽紛斑斕的聽覺享受。小學生自編旋律是多種多樣的,可以根據節奏創編出不同的旋律;可以根據老師給他們的調式音來創編旋律;也可以按時值隨心所欲創編旋律。在這個活動中,學生通過具體操作音樂基本要素,得到令人興奮的音樂創作過程的體驗。
總之,我們進行著音樂創作方面的初步嘗試,老師和學生都有快樂的體驗也有失敗的懊喪,我們所說音樂創造力是發展小學生初步的創造思維和能力,它將貫穿於整個音樂教學過程的始終,我們音樂老師盡可能提供機會讓小學生初步經歷和體驗音樂的創作過程。
音樂創作讓小學生「樂」起來
④ 小學音樂教學論文 怎樣上好低年級段的音樂欣賞課
[摘要]"音樂欣賞課可以說是音樂教育中,設法引起兒童對音樂的愛好,並使這種愛好更深,更有智慧的一種力量."它既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聽覺能力和音樂記憶力,又能夠豐富學生對音樂的聯想力和想像力,還能增強學生對情感的體驗能力及音樂直覺能力,從而培養學生音樂興趣,開闊音樂視野,豐富情感世界.正如達爾克洛茲說的:"欣賞是藝術中最令人神往和欣慰的,我們可以在其中體驗人類創造音樂的共同情感."
[關鍵詞] 低段音樂欣賞 心理把握 領悟 快樂
聽過很多音樂公開課,自己也開過很多課,不謀而合地都刻意避開了音樂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欣賞;或者是對音樂欣賞這一重要的教學內容,採取了形式主義的教學方式,粗粗一聽,簡單一講:"這首歌曲表達的音樂情緒是歡快的","這首樂曲是優美,抒情的"便草草了之.留在小朋友心中,是一片茫然.又由於新教材中的音樂欣賞曲,大都以管弦樂曲為主,獨唱合唱曲為輔,這對一二年級的小學生來說,理解是一個很大的難度,更別說去表現它的情感,延伸它的內涵.每個音樂老師心裡都有數,他安安靜靜的坐在那裡,並不表示他很認真的在聽,也許他的心早飛到窗外的在唱歌的小鳥上了.我教了兩年的新教材,說句實在話,他們對很多欣賞曲並不是很感興趣.作為對新教材充滿滿腔熱情地我們來說,怎樣引導學生對欣賞曲的情感內涵和音樂表現形式整體把握,去體驗,發現,創造,表現和享受音樂美的過程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大難題!若想要讓小學生豎起小耳朵,用愉悅的心情學會聽音樂,老師應該花更多的時間來鑽研教材,站在孩子們的角度去看新課程下的音樂欣賞課,統籌安排欣賞曲的教學方法,做好音樂和學生之間的橋梁.就此針對一年的課堂教學實踐和對新課標基本理念的理解,對低段音樂欣賞課的教學有此以下看法:
(一)動起來.
音樂欣賞課不一定只坐在那兒聽,可以適當地讓學生動起來.學科綜合是一個讓學生動起來很有效的辦法,包括音樂與美術,音樂與文學語言,音樂與藝術之外的其他學科綜合.在實施過程中,綜和應把握好以音樂為教學主線,用其它學科的內容來加強對音樂的感受,體驗,把握好"度"讓它更有效地為音樂欣賞課服務.
1,動起你的筆.
在我給學生欣賞過一段音樂後,學生會用相應的圖示表現出來,有時書中圖示或者線條已經給出,供大家選擇;或者讓同學們根據自己的對音樂的理解創造性地畫出適合音樂情感的線條,圖像,色塊等等,別人猛一看還以為是一節美術課呢,可是這種教學方式有其獨特的審美教育的作用,比老師講述給學生音樂的內涵以及情感更能激發學生對音樂本身的喜愛,也更能說明學生的內心世界對樂曲的理解.
例如我在教學《杜鵑圓舞曲》時,學生初聽時用線條,點和圓圈來表示初次印象.復聽時我給他們講了挪威的森林,圓頂的尖頂的小房子歌唱的杜鵑鳥,清新的空氣……他們的好奇心一下子提了起來,他們的圖紙里多了旋律流動的波浪,他們告訴我這是聽到的在唱歌的杜鵑;多了很多斜紋,這是感覺到田野上有微風吹過;多了小房子裡面畫了小鳥,天真的認為杜鵑鳥不小心地闖進小房子里不停地轉圓圈,原來是樂曲在低吟……好美的畫,好豐富地想像.
2,說出你的話
返拿覽
⑤ 小學音樂教師教學論文:農村小學音樂教學的幾點思考
我國新一輪教育與課程改革的開始是在2010年,以《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專規劃綱要屬(2010—2020)》的頒布實施為標志。新課改的實施對我國的基礎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素質教育中非常重要的音樂教育,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下也面臨著進一步的改革。音樂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培養學生的藝術情操和智力的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迎接新課改下農村音樂教育的挑戰,是一個急需解決的問題。一、新課改背景下農村音樂教育的問題1.教學觀念十分落後,忽視音樂教育的重要性我國的素質教育工作已經進行了很多年,但是大部分的農村小學並沒有完全接納素質教育的理念,教育側重點在於語文、數學等基礎學科,完全不適應新課改對於素質教育的要求。在農村小學音樂教育實踐中,存在著非音樂專業教師代教音樂課的現象,可見農村小學對音樂課根本不重視。2.農村小學音樂教師專業素質低廣大農村小學的師資力量薄弱,而對於一直被視為「副科」的音樂課師資就更沒有任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