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幼兒園教育活動觀摩與評析怎麼寫
一,在設計幼兒園各類保教活動時(包括集體教學活動),如何真正體現「以幼兒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
教師創設寬松的活動情景,讓幼兒自主選擇,以小組的形式為主開展活動,教師在預設活動時,並不是所有的內容都是幼兒感興趣的。我的經驗是:找到預設活動中幼兒感興趣的內容,或者是通過教師的引導,能激發起有些幼兒興趣的因素。在前一種情況下,教師可以通過給予幼兒空間和時間,讓幼兒自主地去選擇,根據他們自己選擇的內容,按自己的方式,或在與教師、同伴的交互作用中主動地開展活動;幼兒對於環境的變化是最敏感的。在進入春天以後,班級自然角又豐富起來。有的幼兒帶來的黃豆發芽了。有的幼兒帶的黃豆則爛了。結合正在進行的對於「春天秘密」的探究主題,我決定以小組形式,鼓勵幼兒自由選擇發芽材料、自由選擇發芽條件,自由結隊進行發芽實驗。根據孩子的提議,這項活動命名為「快樂試驗田」。對於種子發芽的認識是教師計劃中的任務。幼兒對發芽確實很感興趣,然而,每個幼兒對於發芽的觀察角度和興趣是不同的,有的幼兒樂衷於不斷地澆水,有的幼兒感興趣的是種子發芽後的情況,教師在這種情況下應該尊重幼兒的選擇,滿足他們研究自己感興趣的問題的好奇心和需求,使兒童的探索活動更為主動、深入,更具創造性在後一種情況下,教師則創設生動活潑的活動情景,通過對開放性問題的討論,讓兒童尋找資料、讓幼兒製作和展示作品等活動,引發幼兒探究的慾望。為此,我特地設立了「顧問」一職,可以請老師擔任,也可以請同伴兼職。目的是希望通過對發芽過程中遇到問題的探究性行為,激發幼兒對於結果的期待,把教師預設的內容成為幼兒願意去探索的問題,從而在實效上提升活動的質量。
二、開展幼兒體育活動抓好以下幾個方面工作
(1)在選擇活動內容時,首先要考慮幼兒的年齡特點,充分了解幼兒的現有水平。
(2)教育目標具有導向作用,教師在制定和落實目標的過程中應該充分考慮到本班的具體情況,具體問題具體對待。
(3)活動的組織實施緊密聯系幼兒的生活,選擇幼兒感興趣的活動內容,促進幼兒參與活動興趣和身心的發展。
(4)教師應當為每個幼兒的充分活動提供機會條件和充足的豐富的材料,以保證每個幼兒各種方面發展的需要。
(5)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
2、在組織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時,怎樣充分利用本地區(包括農村)的各類資源?
我所在班級是大班,在組織大班集體實踐活動時,我更注重活動的參與面、活動的目性,大班孩子他們對活動有自己的看法和想法,也有自己的創新,我作為支持者,我會尊重他們的個性,大班孩子對事物充滿了好奇心,喜歡探索,春天來了萬物復甦,孩子們對這些變化都非常感興趣,所以我們就開展了這次種植活動,我們來到種植園地,讓孩子們動手把自己帶來的種子,種子自己准備好的容器里,並告訴孩子們,要學會管理這些種子,還要每天來管擦自己種子的生長過程,孩子們做的很認真,種植完成後,我讓孩子在自己的種植記錄本上幾下自己種子的情況。過了兩三天,孩子們又來到了種植園,看見自己的種子發芽了,孩子們可高興啦,馬上為種植澆澆水。最後蹲在自己種植的小苗苗前,畫下了自己種植發呀的樣子。這樣不停的觀察記錄,孩子們最終知道了,種子的生長過程,也感知了植物的神奇變化。到了採摘期我和孩子一起觀察、感知蔬菜瓜果的特徵,充分利用看、聽、摸、聞、嘗等多種感官親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與孩子一起體驗親手採摘的樂趣,一同品嘗自己的勞動成果,從中培養親子孩子愛勞動,感知勞動的光榮。並且培養了孩子親近大自然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2. 最近我觀摩了一位老師的活動,整個活動中讓我感觸最深的就是老師對待孩子的態度,教師一直在用自己良好的情緒情感陶冶孩子,用親切的語言啟迪孩子的智慧,用真摯的愛哺育孩子的心靈,充分體現了《綱要》中「尊重幼兒」的理念。活動後的評析中各位老師也多次提到了要「尊重孩子」這一點。結合自己在工作中的體會,我也來談談「尊重孩子」。有人說:「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沒有尊重則談不上愛。」教師應尊重每一位幼兒,讓他們感受到愛,從而更加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活動當中。聯想到最近我們教研組開展的教研課上,兩位老師同時上了《為小動物做花衣》的製作活動。兩個活動都很成功,孩子們的情感被教師充分的調動了起來,每個孩子都很投入的在為小動物「穿衣服」,以至於兩個活動最後都出現了這樣的情況:教師想集中孩子進行最後的點評環節,但很多孩子都余興未盡,不願回到老師身邊……在教研活動評課時,我們教研組就「活動中如何將孩子的注意力引向下一環節」這一大家共識的難點展開了討論。很多有經驗的老師都提到了諸如用誇張有趣的游戲情境吸引孩子,在平時的活動中注意培養孩子這方面的常規,提供適量的操作材料等等。有一位老師提出了讓我耳目一新的看法,她認為:孩子不願停止操作是因為他們的情感和操作的慾望沒有得到滿足。這次活動是請孩子們為小動物穿新衣,孩子們看到有的小動物還沒有衣服穿就急於給它們都穿上新衣服,所以到活動結束時他們不願停止手中的「工作」,這正體現了我們的孩子具有同情心和責任意識。二期課改要求「尊重孩子」,那麼我們教師完全可以滿足孩子的興趣和需求,讓他們繼續操作,甚至延伸到區角活動中。至於展示和講評的環節,完全可以等孩子們都完成作品後,隨機的調整到一日活動的其他時間進行,這樣的活動才是真正滿足了每個孩子的需要,是為孩子的發展服務的。這位老師的話促使我反思,反思自己認為理所當然、毫無疑問的習慣,學會打破自己的固有的狀態,改變教師的身份位置,關注幼兒的內心世界,實際教學中多從幼兒的角度考慮;在教學中要追隨幼兒的自然狀態來調整預設的目標、程序和內容,尊重幼兒的現在狀態與水平。最重要的是真正地轉變教育觀念,不能將幼兒看成是被教育和改造的對象,而應當將幼兒看成一個獨立的個體,從而在實踐中更好地尊重幼兒。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我們的愛不應該是盲目的。教師只有在堅持尊重幼兒主體地位的前提下,發揮自己在工作中的主導作用,才能真正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而處理好這些問題,對於建構積極、有效的師生互動,更好地開展我們的工作有著重要意義。
B. 幼兒園教師愉快的春節教學觀摩活動記錄
五月份的優青班學習給我帶來了不同的感受和思索角度。作為一個觀摩者,我和其他老師們觀摩了四位老師認真准備、執教的學習活動,從她們身上學到了很多;作為一名由閔行、奉賢組推薦出的臨時教研組長,我承擔了教研活動的主題預設和組織。本來我覺的我們身在不同的幼兒園,接觸的機會少,可能到教研活動的時候會出現冷場等情況,所以在正式開展教研活動前,有些忐忑不安。但是等到教研活動真正開展時,我發現每位老師都能積極發言,都能將自己的想法大膽的表達出來,讓我感受到了濃厚的學習氛圍。最後程老師提的建議令我感到相當有用。 就像程老師說的一個教研活動是否有效,與教研組長的組織有著非常大的關系。結合程老師給出的建議,我覺的教研活動的有效性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考慮。 首先,教研活動需要一個適宜的主題。 也就是在組織教研活動前,教研組長先要分析學習活動存在什麼問題,需要一個什麼樣的切入點,讓組員有話好說,讓學習活動中存在的問題通過此次的教研活動得到改進。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教研活動的適宜切入點會讓教研活動更有效。 第二,在教研活動時善於發現問題和困惑,給予必要的理論支撐。 在教研活動時教研組長要敏銳的關注組員最關心的問題和最顯著的問題,以及可能對學習活動存在的困惑,結合時下的教育理論,教研組長要調動組員將自己的知識元認知和新的教育理念進行磨合,沖撞,建構成新的知識結構。只有教師感受到其價值和其可行性,才會付出意想不到的能量。 第三,教研組長的組織與小結需要不斷推進教研活動的層次。 教研組長是教研活動的帶領人,所以教研組長的組織和小結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層層遞進。教研組長在小結的時候,可以是對組員的討論進行及時的理論總結,也可以是在組員發現困惑時,讓大家一起就困惑進行討論,允許組員有不同的意見,有智慧的碰撞,對組員的討論給予及時的梳理。教研組長在小結、提升、梳理的時候,一定要和本次的教研主題相結合,從基本的要素上去梳理核心問題,這樣的教研活動才是有效的。
C. 幼兒園教學活動觀摩記錄怎麼寫
班區域活動觀察記錄表活動時間 活動名稱區域活動活動目的活動准備區角名稱補充材料活動過程
D. 如何寫幼兒園觀摩課記錄
幼兒園難得的開放日,今天上午和明天全天。雖然越越不在,還是請了假,很感興趣地去了。
早飯過後,9點整,故事時間——彩色繪本《我就要》。孩子們聽得很入迷,偶爾會看一眼自己的父母。我們的座位離活動區域比較近,難免干擾他們,有幾個家長關掉了手機。
老師的語速比較慢,講得聲情並貌。故事聽完,開始分享故事主題,老師會問孩子們:故事裡有哪些人物,你最喜歡故事裡的誰,你從故事裡聽到了什麼等等問題。想和大家分享答案的孩子就舉手示意。回答完畢,老師會說很好,然後說謝謝。
接下來是靜默游戲。老師輕聲告訴孩子們,安靜、放鬆、閉上眼睛,把感覺放在嘴唇上,現在開始,你們感覺到了什麼……靜默三分鍾後,孩子們開始舉手回答。答案很有趣:感覺到嘴唇是乾的。感覺到嘴唇是濕的。感覺到鼻孔里呼出的氣熱乎乎的。感覺到鼻涕快流出來了。感覺肚子里的稀飯在動……
之後,主題課開始。今天的主題是《如何擤鼻涕》。老師說,寶貝們,請保持安靜,看我怎麼做。她拿起一張紙巾,對折,然後將身子和頭偏向一邊,開始演示擤鼻涕的動作,擤完,將紙巾對折,再擦拭一遍,然後起身走向教室的角落,扔掉紙巾。回到座位,她問孩子們,請告訴我,你們看到了什麼?
孩子們的回答比較准確地切合了老師試圖演示出的擤鼻涕的要點:比如,要把頭和身體背向人群。要把紙巾折疊起來。要把紙巾扔進垃圾桶。老師最後補充道:在人多的場合,尤其在吃飯的公共場合,擤鼻涕發出很大聲音是很粗魯的行為。然後,老師拿著一摞紙巾,在每個孩子面前蹲下來,挨個詢問:請問你願意跟大家分享擤鼻涕的規則嗎?有的孩子說願意,有的孩子說不願意。說願意的孩子有的只是演示,有的真的擤起了鼻涕,動作很規范,很可愛,家長們都偷偷地笑了。
主題課結束,開始走線練習。走線是鍛煉孩子協調性的運動。音樂聲響起,孩子們沿著貼著小腳丫標記的橢圓形區域,抬頭、挺胸,雙臂一字打開,雙腳腳尖緊貼腳跟,前後成一字型,隨著音樂節奏掂起、放下、行進。老師也參與其中,對他們說,每一位女寶寶都是高貴的公主,每一位男寶寶都是高貴的王子……孩子們走得很慢,很認真,求穩不求快。那些兩歲多的寶寶們尤其可愛,平衡能力不佳,小小的身子歪歪斜斜,可庄嚴的神態和大寶寶們比起來毫不遜色。走線練習結束,是芭蕾動作練習。
運動身體過後,開始工作。孩子們各自抱著卷好的工作毯,在教室里依次攤開,脫下鞋子,或跪或趴,准備工作,所謂的工作就是操作教具。孩子們自己挑選喜歡的教具:積木、拼圖、串珠,大多數都是蒙氏教育的專用教具,很多都是我從沒見過的新鮮東西。不想上工作毯的孩子,可以選擇繪畫、染色,或者切菜、擀麵游戲。
工作中的孩子非常專注,各自守著自己的一方天地,很少和旁邊的孩子交流,除了去上廁所和喝水要告之老師,或者請求老師幫助的時候,他們很少說話。
一個叫司月的男孩子很引人注意。他在用棕色的大型積木搭高塔。搭到夠不著的位置,就搬來幾個塑料凳子套在一起,然後站上去,繼續搭,凳子越摞越高,他爬上爬下也越發費勁兒。其間,老師試圖幫助他,他拒絕了。最後完成的時候,他搭起了比一個成年人身高還高的積木塔。從凳子上小心地跳下來,他長長地吁了一口氣,臉紅紅地,很滿足的樣子。一旁的我們都不禁地為他輕聲鼓掌,他轉頭看了我們一下,可能因為突然發現有這么多人在看他,他很羞澀地沖我們笑了。顯然,他的父母親都不在場,否則這樣高難度的動作,一定會讓他們擔心,而且他可能不會這么專注。
工作接近一個小時的時候,孩子們好像很准確地掌握著時間,他們陸續捲起自己的工作毯,教具歸位,然後開始喝水、上廁所,去過道里游戲,到父母身邊撒嬌,氣氛開始變得活躍起來。
11點多,孩子們准備吃午飯了。我們的觀摩也結束了。一位老人離開的時候,她的孫女哭得厲害,鬧著一起走,怎麼勸都沒用。老師抱起她安慰道,寶寶最堅強,老師向你保證,明天爸爸媽媽都會來的。讓奶奶回家好嗎?再過幾個小時,奶奶就來接你了……孩子的情緒很快穩定了。
真佩服老師,一語中的,准確地抓住了孩子的心理。因為在場的都是爸爸媽媽,只有她是奶奶來觀摩,對於安全感建立得不太好的孩子,奶奶的離開會讓她很惶恐。
觀摩感想:越越不在孩子們當中,有些遺憾。
在家長在場的情況下,孩子們比我想像中更專注,更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