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幼兒園大班數學 兩個兩個一數 教案 著急著急,謝謝
教育目標抄 :
1、學習1—20按群計數,兩個兩個數;
2、建立數群概念。
教具組成 教師演示板一套,幼兒人手一套學具。
活動過程 一、 活動導入:
教師和幼兒玩數單雙數的游戲,從1到10,再到20。
二、 活動組織:
1、請小朋友在插板上的第一行插上兩個紅棋子,再插兩個黃棋子,兩個藍棋子,兩個綠棋子, 2個黑棋子,一共10個棋子。
2、教師提問:
一共插了幾種顏色的棋子?每種顏色共有幾個棋子?數一數一共有多少棋子?
先讓幼兒按個數數,再按顏色數——2、4、6、8、10。
3、請幼兒照第一行的樣子插同樣的棋子,同時說出12個棋子,14個棋子,16個棋子,18個棋子,20個棋子。
4、請幼兒說說怎麼數速度快?為什麼?
教師和幼兒一起進行兩個兩個數的練習,讓幼兒藉助顏色的區別進一步感知雙數遞進的規律。
5、游戲「聽聲音拿棋子。」
教師拍一下手,請小朋友拿掉2個棋子,同時讓幼兒練習兩個兩個數,直至把棋子全部拿掉。
三、 結束
收回插板。
四、 活動延伸
戶外體育活動的報數游戲,數字表的點數游戲。
B. 幼兒園大班數學《關系對應》教學視頻
[1] 薛輝.幼兒園數學有效性教學的策略[J].考試周刊,2012,(30):188-189. [2] 康丹.試析幼兒園數學教學中的「問題解決」策略[J].教育導刊:下半月,2012,(1 1):42-45. [3] 楊雲霞.幼兒園數學教學有效性策略探索[J].科學導報 ,2013,(1 1):386-386. [4] 孫麗霞.幼兒園數學活動有效策略淺探[J].環球市場信息導報,201 1,(2):91-92. [5] 韓璐.幼兒園大班數學探究式教學策略研究[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 2,(6):33. [6] 包旭芳.淺析幼兒園數學教學活動中的探究式教學策略[J].新課程(教研版),2010,(1 1):212. [7] 王君玲.創新幼兒園大班數學探究式教學策略研究[J].才智 ,2013,(24):130-130. [8] 龍凌雲.新時代背景下幼兒園數學教育的策略探討[J].新課程(教研版),201 1,(9):17-18. [9] 錢芳.淺談幼兒數學教學活動的策略[J].快樂閱讀(下旬刊),2013,(5):32. [10] 張春麗.試談幼兒數學教學中的有效策略[J].新校園(中旬刊),2013,(9):229. [11] 向琴,陳世聯.新手幼兒園教師數學學科教學知識掌握現狀及相關建議--基於5個個案的研究[J].幼兒教育:教育科學,201 2,(5):21-24,29.. [12] 林翠萍.幼兒數學生活化教學的實踐與探索[J].新課程學習(社會綜合),2012,(8):42-43.
C. 幼兒園大班本學期的數學教學目的制定和要求是什麼意思
如何寫幼兒園教學目標 首先要了解領域的特點,再從能力,知識,情感態度,三方面去制定,教學目標最好是幼兒的發展目標,就是目標制定的主體是兒童,盡量避免從教師角度去提出的目標! 在導案、學案的設計過程中,教學目標該如何設計 (一)課堂教學的本質是什麼課堂教學,是教師有目的、有計劃組織學生...實現有效學習的活動過程。不同的教學理念,會帶來不同的教學活動,不同的學習效果。在我看來,只要強調課堂教學的本質是教師組織學生學習,學習任務適應學習者,教師為學生服務,是天經地義的。強調這一點,是為了讓我們對學校教育的現狀,對課程教學的現狀,有一個清醒的估計,從而在設計課堂教學計劃時,能夠更多地調查了解學生的實際需要與實際興趣,能夠更客觀、更冷靜地分析學生的實際反應與教學效果。這樣才會使教學、教學計劃立足於一個比較實事求是的基礎上。 (二)教學設計要符合學生的實際以學生為本的課堂教學的主要活動方式,是讓學習者有可能從個人實際需要與可能展開學習活動。因此,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興趣及學習能力,是教師設計教學的出發點。從這個角度說,所謂的備課,實際上就是備學生,就是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所謂的教學設計,就是為不同的學生,起碼是不同類型的學生,設計出符合他們需要的學習計劃、學習方式與學習進度。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年級的升高,學生之間的差異會顯著增大,進度統一、任務相同的課堂必然會讓位給類似復式教學的課堂。不同組別的學生學習不同的內容、完成不同的作業、採用不同的學習方式,或許將會成為課堂教學的常態;而統一的講解、答疑、點拔、指導,只能是學生自主學習討論的必要補充,是應學生的實際要求而安排的活動。
D. 幼兒園大班數學《填填看》教案
教材分析:
在日常活動中常聽到小班幼兒會隨口說出1、2、3、4、5……,但讓幼兒實際來數一數某個東西的時候,卻是口裡數的和實際東西數量不相符。3—4歲的幼兒已經進行點數、計數活動,形成了最初的數概念。我班幼兒現處於小班下學期,經過一個多學期的學習和訓練,已經能夠按順序口頭數數,能夠手口一致地點數4以內物體的數量,並說出總數。根據幼兒計數能力發展的順序:按順序口頭數數→按物點數→說出總數→按數取物,特設計此次數學教育活動。
活動目標:
1.能手口一致的點數1——7的數,並能大聲的說出自己的操作過程。
2.體驗數學活動點數匹配的樂趣。
活動重難點:
能手口一致的點數1——7的數。
活動准備:
1.課件《數數有多少》
2.操作材料:排序板、每個幼兒8朵花
活動過程:
1.手指游戲《手指變變變》
師:今天我們一起來玩個游戲《手指變變變》
一根手指頭呀,變呀變呀,變成毛毛蟲呀。 兩根手指頭呀,變呀變呀,變成小白兔呀。 三根手指頭呀,變呀變呀,變成金孔雀呀。四根手指頭呀,變呀變呀,變成大花貓呀。五根手指頭呀,變呀變呀,變成大老虎呀。我是一隻肚子非常非常餓的打老虎,想找一隻小動物吃……。
2.引導幼兒點數。
師:現在是什麼季節?(春天)春天給我們大家帶來了許多的禮物,一起去看看吧。
(展示課件)
(1)出示幻燈片大公雞,有幾只大公雞。
(2)誰又來了,出示幻燈片兩只小雞。教師帶幼兒一起點數,並說出總數。
(3)這次是誰來了,來了幾只蝴蝶,請幼兒說出總數,並提醒幼兒把話說完整。
(4)春天還有美麗的花朵,來數一數,這有幾朵花?
(5)還有一件好吃的禮物呢?請幼兒點數。
3.認識排序板。
(出示排序板)
提問:(1)排序板上有什麼?
(2)應該從小紅旗開始點數。請小朋友們手拿著小紅旗進行點數。
4.幼兒練習點數。
每位幼兒先點數5以內的花朵,點數正確的幼兒老師獎勵一朵花,然後再進行點數,根據不同層次的幼兒,點數數量逐漸增加。幼兒點數
5.花兒朵朵
請幼兒把花貼到自己身上,同時會說1朵花、2朵花、3朵花……。貼好後進行游戲。
活動反思:
數學活動中,最重要的就是如何激發幼兒的興趣,和教會幼兒操作的方法。只有這樣,在老師和孩子共同努力下,孩子各方面的能力才能得到發展。在這節活動中,先通過孩子感興趣的「禮物」,讓孩子反復練習並掌握點數的方法,鍛煉手眼協調,並且點數正確的幼兒老師獎勵小花,這樣既有驗證的作用,又起到了進一步加大難度的目的,這樣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根據幼兒發展水平的不同,設定不同的目標,充分考慮孩子的個體差異性。
二、
今天,孩子們在園上了一堂數學活動,名字叫《數數有多少》。小班的孩子對5以內的數字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但是手口一致地點數與說總數的能力還有所欠缺,所以設計了這堂活動。《數數有多少》的目標是:1.能收口一致地點數10以內的數。 2.對點數活動產生興趣。目標中是要點數10以內,小班幼兒對於情景化的游戲,特別喜愛。
本次活動幼兒自己操作得不是太理想,在活動剛開始,教師請幼兒看數字拍手,小朋友們大都能拍對,只有少數幾個人在其他幼兒拍完後還繼續拍手,沒有數量的概念。當老師請小朋友們在紅、藍、黃船中尋找一樣多的船時,小朋友們都能找對,可讓孩子們自己找圖片中一樣多的物體塗色時,有的幼兒就找不對了,我覺得原因有兩個:
1.有的幼兒數概念不強,不會手口一致地點數物體數量,所以他會數錯,導致操作錯誤。
2.有的幼兒不會在同一格子中找一樣多的物體,常常跨格子尋找,也會導致結果錯誤。
結合以上兩點經驗,我覺得以後再次上數學課時,第一要加強幼兒數概念的訓練,多給幼兒手口一致點數的機會,或在數學角投放相應的材料讓幼兒練習;第二,在幼兒操作之前,教師一定要把操作要求講清楚,必要時還可以讓幼兒復述一遍,讓幼兒知道要做什麼,應怎樣去做,這樣幼兒操作的正確率才會高。
E. 幼兒園大班的數學究竟到了什麼程度
幼兒數學教育主要包括幼兒的數概念、計數和運算的教育、量與計量的教育、幾何圖形和空間關系、時間關系的教育等。
①幼兒的數、計數與運算
10以內數的實際意義;數的守恆;相鄰數;數與數之間的數差關系;認識序數,能夠用自然數表示物體排列的次序關系,說出物體排第幾;認識10以內數的組成和分解,以及部分數之間的互換和互補關系等;學會10以內的計數;認讀和書寫10以內的阿拉伯數字;10以內數的加、減運算,包括認識加號、減號和等號,理解加減法的意義,學習10以內數的口頭加減運算,並能夠用加、減法解決實際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②量與計量的初步知識
能區分物體量的差異,比較物體的多少、大小、長短、高低、粗細,厚薄、寬窄、輕重、容積等;理解初步的量的守恆;在比較物體量的差異時,感知量的相對性;幫助兒童建立序的概念,並體驗其中的傳遞關系;學習計量,會進行初步的自然測量。
③簡單的幾何圖形知識
能夠正確辨認常見的平面圖形――正方形、三角形、長方形、半圓形、圓形和梯形,並能說出它們的名稱和主要特徵;能夠正確辨認幾種常見的立體幾何圖形――球體、正方體、圓柱體、長方體;能夠區分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理解圖形之間的簡單關系。
④空間方位初步知識
能區分上、下、左、右和遠、近等空間方位;能按指定方向進行運動,包括向前、向後、向左、向右、向上和向下等。
⑤時間、方位的初步知識
能區分早晨、晚上、白天、黑夜、昨天、今天、明天,並且知道一星期7天的名稱及其順序;認識時鍾,知道時鍾的用途以及正點與半點。
F. 幼兒園大班數學課合起來是多少教案
設計意圖:
三至四歲的孩子是自我認知、自我意識初步形成的時期,他們對周圍事物越來越感興趣。我在設計這活動時,從幼兒的興趣點著手,結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選題不宜太難,以情景表演引入課題,請來動物過生日,利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找朋友,比較出物體的多少。同時,在活動中為幼兒提供更多操作、探索的機會,有利於幼兒的認知活動向更深、更廣的層次邁進。
教學目標:
1、引導幼兒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找出較多的物體,回比較多少。
2、培養幼兒的初步分析、比較能力。
教學准備:
圖片3張 紙偶2個 記號筆 鈴鐺 凳子
教學過程:
一、 情景表演,出示汪汪狗、跳跳兔,引出課題。
老師給小朋友請來了兩位新朋友,一個是汪汪狗,一個是跳跳兔。
二、 出示禮物,感知物體的多少。
今天是汪汪狗和跳跳兔的生日,他們收到了許多許多禮物。
出示圖片①:跳跳兔收到了什麼禮物?(個別幼兒)蘿卜有幾個?我們伸出小手數一數?汪汪狗收到了什麼禮物?(集體)有幾顆?請幼兒想辦法比較誰的禮物多?
出示圖片②:跳跳兔收到了什麼禮物?汪汪狗收到了什麼禮物?哪個小朋友知道3個蘑菇多,還是4個蘋果多?你是用什麼好辦法知道的?
教師引導:我們是用什麼好辦法比較多少的?
出示圖片③:跳跳兔收到了什麼禮物,有幾塊餅干?汪汪狗收到了什麼,有幾根骨頭?請幼兒比較,誰的禮物多?你是用什麼好辦法知道的。請幼兒操作,發現了什麼?
三、 游戲:
⑴、跳跳兔和汪汪狗要邀請小朋友到他們家來玩搶凳子的游戲,小朋友要聽小鈴鐺的聲音學解放軍繞著凳子走,鈴聲停馬上坐下一張凳子坐一個小朋友,看看誰能搶到小凳子。幼兒游戲。
⑵、搶凳子的游戲好玩嗎?老師還要帶小朋友門去外面玩,我們一邊唱歌一邊找朋友,1個女孩子必須找1個男孩子做朋友。看看誰最能幹,會找到朋友,找到朋友的小朋友一起和老師去外面做游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