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進行幼兒園繪本教學
1、在繪本教學中教師可利用提問的方式來引導幼兒觀察,講述繪本內容,進一步提高幼兒對繪本的印象和理解。通過教師有效的提問和回答,給幼兒提供一個能說、想說和喜歡說的機會。而且通過提問還可以引發幼兒思考,使幼兒發現繪本中隱藏的價值和以前沒有注意到的細節。在問題的設計時,要照顧幼兒的興趣,提高幼兒回答問題的主動性。在部分教師的教學過程中,往往採用比較單一的方式,使幼兒在繪本閱讀活動中感覺枯燥無味,不能積極的投入到活動氛圍中。在提問時,教師可以改變自己的聲調,或者作出誇張的表情和動作來提高幼兒的注意力。
2.豐富繪本教學的手段。在繪本教學中,教師要改變傳統單一的教學模式,積極的利用多媒體技術等多種技術的教學工具豐富教學手段,提高教學的效率,加深幼兒對繪本內容的理解。多媒體技術具有豐富的人物形象、聲音等特點,對於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具有重要的幫助。在使用多媒體的過程中可以利用其豐富的功能,來完成對畫面的重組、增加動畫,進行鏡頭特寫和配置聲音等,還可以根據教學的需要來增加和刪減其中的內容。採用多媒體技術來進行繪本教學,可以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使教學方式更加的靈活。
3.做好繪本的朗讀。對於幼兒來說,如果沒有教師的正確引導,幼兒難以明白繪本的內容,教師對文字有感情的朗讀會把幼兒帶入到主題境中,使幼兒更好地理解繪本內容。朗讀教學方式主要是針對文字量比較大,故事比較完整的繪本。在繪本中文字是圖畫的依據,是繪本的基礎。在很多繪本中,對於文字語言的選擇依據句式等都有特定的應用,例如繪本會比較重視字母音節的旋律和節奏,同時利用文字中的音效來表達情感和塑造人物。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逐頁地讀出文字,幼兒則邊看圖畫邊聽文字,在頭腦中跟隨老師的聲音完成字音和圖文的對照和匹配。在朗讀繪本的過程中可以將討論穿插在其中,幫助幼兒進一步的理解繪本的內容,隨著幼兒的翻頁,逐漸的完成整個閱讀流程。
② 幼兒園繪本教學的方法
「繪本教學」是當今幼兒園中較為流行與推崇的一種課程。在經歷了多多少少的幾次相關「繪本教學」的專題培訓,學期初參與了區「早期閱讀」優質課的評比,再到觀摩園內為期一周的 「繪本教學」展示課,讓我多少對「繪本」、「繪本教學」、「早期閱讀」等相關概念有了較粗淺的認識。 首先,繪本教學屬於語言教學領域的范疇,是兒童讀物教學的一種,這也剛好對應了「繪本教學」與「故事教學」的相似性。但「繪本教學」與一般意義上的「故事教學」卻有著本質上的區別。 「繪本教學」是以繪本為載體,借用課堂,在師幼有效地互動中,共同解讀對畫面的理解,從而在腦海中建構一個完整的故事,它是建立在欣賞畫面的基礎上的。因此,教會孩子會看、會用正確的方法看是繪本教學的一個重要目標。它的長遠目標就是培養幼兒的自主閱讀能力。它與「繪本」(圖畫書)是相依相存的。而我們一般意義上的「故事教學」則側重對故事內容的理解,從中讓幼兒感悟一些簡單的道理。 那麼,真正有效地繪本教學到底該怎麼上?繪本教學中我們更應關注什麼?為什麼我們的「繪本教學」會像是「看圖講述」或是「故事教學」?我們的問題出在哪?通過幼兒園中「繪本教學」展示課的觀摩,讓我對以上問題有了些粗略的想法與思考。 1.教師的教育理念 執教的教師在上課前應對教學活動有一個清晰地定位,今天我上的是「繪本教學」,開展的是早期閱讀。早期閱讀的大宗旨在於培養幼兒對閱讀的興趣以及良好閱讀習慣的形成。在這里「興趣」、「習慣」是關鍵詞。因此,在課堂上提供充裕的時間,創設幼兒人手一本小書、自主閱讀的機會,積極營造閱讀的氛圍,並對幼兒的閱讀習慣提供正確的示範,作出相應的要求。 2.提問的設計 繪本教學中教師提問的設計應是引導幼兒去關注畫面,通過仔細觀察每一張畫面,從而去理解繪本所要表達的那個故事內容。簡單一點地說,就是這個故事是孩子自己看出來的,而不是老師直接講述給幼兒聽的。因此,教師所設計的問題一開始應是開放式的,不應有太強的指向性,不然就會束縛孩子的思維。如:你看到了什麼?你最喜歡畫面里的哪個部分?你覺得這張畫面上講了什麼意思?你從這張畫面上看懂了什麼?……然後根據幼兒的現場回答,進一步有針對性地進行有效地追問:你為什麼這樣說?從哪裡看出他很不高興?……引導幼兒關注畫面的細節,深入理解畫面所要表達的意思。 3.教學的模式 學前期的孩子年齡小,自主能力差,需要教師恰時、恰當的正確引領。因此,我覺得「繪本教學」中的閱讀方式應是集體閱讀與自主閱讀相結合,逐頁閱讀、多頁閱讀、完整閱讀相融合的,這樣才能使孩子在老師的半推半放的教學策略中,逐漸學習自主閱讀。 以上就是張老師同志對幼兒園「繪本教學」的粗淺想法。寥寥數語,但屬原創。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③ 淺議如何在幼兒園上好繪本教學
南康市幼兒園 伍玉華 繪本教學是當今幼兒園較為新穎的一種課程。在經歷了幾次 「繪本教學」的專題培訓,讓我多少對「繪本」、「繪本教學」、「早期閱讀」等相關概念有了較粗淺的認識。 首先我們要明確它的意義,繪本教學屬於語言教學范疇,是兒童讀物教學的一種。它的應用可以讓教師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把繪本作為...教材,完成提升幼兒閱讀能力的全過程,使師生共同進步的活動。借用課堂,培養兒童觀察圖示來判斷推理的思維能力。激發幼兒好奇好問的學習行為,讓孩子懂得什麼是互動學習。讓幼兒找尋和老師共同去解讀對畫面的樂趣,讓他們在腦海中建構一個完整的故事。繪本書的語言簡單幽默富有童趣如:在繪本閱讀《狐狸爸爸鴨兒子》活動中,通過了解狐狸爸爸不辭辛苦孵小鴨的故事讓小朋友們自然說出「爸爸我愛你」,既促進了語言發展又感受到了父子之間濃濃的親情。《愛吃水果的牛》是一本適合小班年齡段幼兒閱讀的畫冊,畫面的動物形象可愛,能吸引幼兒的注意。從中,幼兒了解了許多水果的名稱,幼兒通過「請喝……味的牛奶」的句型,和同伴說說的過程中學會了和同伴使用禮貌用語並通過延伸活動,讓孩子更知道了多吃水果的好處。 那麼,真正有效地繪本教學到底該怎麼上?繪本教學中我們更應關注什麼? 1.教師的教育理念 執教的教師在上課前應對教學活動有一個清晰地定位,今天我上的是「繪本教學」,開展的是早期閱讀。早期閱讀的大宗旨在於培養幼兒對閱讀的興趣以及良好閱讀習慣的形成。在這里「興趣」、「習慣」是關鍵詞。因此,在課堂上提供充裕的時間,創設幼兒人手一本小書、自主閱讀的機會,積極營造閱讀的氛圍,並對幼兒的閱讀習慣提供正確的示範,作出相應的要求。 2.提問的設計 繪本教學中教師提問的設計應是引導幼兒去關注畫面,通過仔細觀察每一張畫面,從而去理解繪本所要表達的那個故事內容。簡單一點地說,就是這個故事是孩子自己看出來的,而不是老師直接講述給幼兒聽的。因此,教師所設計的問題一開始應是開放式的,不應有太強的指向性,不然就會束縛孩子的思維。如:你看到了什麼?你最喜歡畫面里的哪個部分?你覺得這張畫面上講了什麼意思?你從這張畫面上看懂了什麼?……然後根據幼兒的現場回答,進一步有針對性地進行有效地追問:你為什麼這樣說?從哪裡看出他很不高興?……引導幼兒關注畫面的細節,深入理解畫面所要表達的意思。有效的繪本學習活動不再是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自主探究成了孩子學習繪本的重要方式之一。教學實踐表明,教師善於創設問題情境,就能使孩子的學習興趣始終處於被激發的狀態。 3.教學的模式 學前期的孩子年齡小,自主能力差,需要教師恰時、恰當的正確引領。因此,我覺得「繪本教學」中的閱讀方式應是集體閱讀與自主閱讀相結合,逐頁閱讀、多頁閱讀、完整閱讀相融合的,這樣才能使孩子在老師的半推半放的教學策略中,逐漸學習自主閱讀。 繪本教學是教師運用繪本進行與文本內容相關的延伸教學。繪本教學進入幼兒園,讓我們的教師進行傳播,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