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小學音樂 我怎樣長大 教學反思
《我怎樣長大》是第三單元足跡中的歌曲,歌曲的曲調優美動聽,三拍子的節奏特點使得歌曲在優美的同時富有動感。這首歌曲的歌詞看起來很簡單,但卻非常富有哲理,因此在教學中要指導學生理解其深刻的含義。而且這是首三拍子的歌曲,學唱時引導學生回憶三拍子的節拍特點和指揮圖式是這節課我將考慮的教學內容。本節課我設計的重難點是學會用優美抒情的聲音演唱歌曲《我怎樣長大》, 在唱歌實踐中,鞏固三拍子指揮手勢。
在趣味導入環節我以說說「我怎樣長大」為主題通過小組討論的形式談談自己是怎樣長大的在討論的過程中孩子們的積極性還是不錯的。通過這一環節的設計既促進了師生間的交流又導入了新課。在第一遍聆聽音樂時引導學生感受歌曲三拍子的節奏特點,從而復習三拍子的節奏特點和指揮圖這些都進行的比較順利,之後的節奏練習我認為可能是這節課設計的欠缺點,我把歌曲中前三小節的節奏提出來,請學生根據三拍子的節奏特點試著打打拍子,這時我發現孩子的臉上皺起了眉頭,我才發現這個節奏對於這個班的孩子來說可能比較難,所以在這一環節中我花了挺多的時間教授知識,但是結果沒有預期的好,孩子學的比較枯燥,掌握的情況也不夠理想,所以導致在學習新歌的過程中孩子們失去了學習的熱情,所以歌曲學唱的效果也不夠理想。所以我認為今天這節課教授的不是很成功。
通過課下的認真反思發現,導致這種結果的原因是在備課的過程中只重視對教材的重視,而忽視了學生的實際的知識基礎,也就是說只備了教材而沒有備學生。其實備學生比備教材還要重要,因為我們教學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掌握知識,學生才是主題,如果課堂教學設計只考慮到教材的學習而忽視學生,就會導致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所以今後我會在認真分析教材的同時,也要了解學生的知識的掌握情況,這樣才能設計出適合學生的有效課堂。
篇二:我怎樣長大教學反思
《我怎樣長大》是人音教材小學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足跡》中的一首歌曲,是故事片《燭光里的微笑》的主題曲. 影片描述了一位女教師在教育崗位上辛勤耕耘的感人事跡,塑造了「燃盡自己,照亮別人」的人民教師的崇高形象。這首充滿兒童情感的歌曲,風格清新、流暢,生動地表現了孩子們渴望長大的願望。本節課我設計的重難點是學會用優美抒情的聲音演唱歌曲《我怎樣長大》。五年級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音樂基礎和一定的接受能力,他們對音樂充滿了濃厚的興趣,大部分學生在演唱時能不喊唱,會用正確的方法演唱和控制氣息.從四年級時起,學生已經學習了豎笛的吹奏,並且能做到看譜吹奏,在本課我決定在五年級二班做一次大膽的嘗試——自學歌曲《我怎樣長大》
在初聽歌曲之後,我對同學們說「今天我們將用我們的小幫手——豎笛來幫助我們自學本課歌曲」話音剛落,就引起了一陣陣的討論聲。「老師將做自學前的兩次輔導,請同學們認真學習」教室里頓時變得鴉雀無聲。接著我范唱歌曲,只見學生們個個都認真的聆聽,還用手指按歌曲的進度指著。在范唱之後又做了豎笛的范奏,他們拿著豎笛認真摸索著指法,認真度真是空前。
自學開始了,同學們按照分開的小組開始了自學,只見他們先進行分工,分為吹奏和歌唱兩組,一起進行學習。教室里豎笛聲、唱歌聲、討論聲此起彼伏,熱鬧非凡。經過20分鍾的准備各小組閃亮登場,只見他們胸有成竹的走上前來,按照自己的分組進行表演,雖然還有一些樂句還不是太熟練和准確,但表演起來卻是很自信。
通過這次自學,同學們鍛煉了自己的豎笛吹奏水平,加強了同學之間的合作能力,增強了自信心。雖然出現的問題也有很多,但對於第一次嘗試來說表現確實不錯。
篇三:我怎樣長大教學反思
歌曲《我怎樣長大》是故事片《燭光里的微笑》的主題曲。由吳天忍作詞,徐景新作曲。影片描述了一位女教師在教育崗位上辛勤耕耘的感人事跡,塑造了「燃盡自己,照亮別人」的人民教師的崇高形象。這首充滿兒童情感的歌曲,風格清新、流暢,生動地表現了孩子們渴望長大的願望。
在學習歌曲第一段時,我讓一部分學生輕輕跟著音樂哼唱,一部分學生有感情地朗誦歌詞。使他們充分感受到少年兒童不畏風雨、健康成長的精神風貌。 第二段是二聲部,比第一段有一定的難度,所以這堂課重點是二聲部的教學。通過把學生分為兩個聲部,並進行角色分配,一個是藍天一個是小樹,2種聲音不同的音高分開練習,讓他們在練習中體驗小樹的成長。然後再有感情的完整演唱歌曲。最後利用這首歌進行情感教育,鼓勵學生向老師、同學說說心裡話,增進了師生、同學間的相互理解。
歌曲學會了,同時也進行了思想教育。可是在本節課的教學中,卻還存在著一些問題,需要改進和提高。比如二聲部的合唱教學,兩個聲部的學生在分開演唱時都還不錯,可當合在一起演唱時,兩個聲部的聲音還不是很和諧,所以這就需要在平時的演唱過程和教學中多引導練習。
篇四:我怎樣長大教學反思
生命教育是旨在幫助學生認識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熱愛生命,增強對生活的信心和社會責任感,樹立正確的生命觀,使學生善待生命、完善人格、健康成長。生命意識是學生良好的一種素質,但只是一種潛在的素質,有待於教師去喚醒和培育。有了正確的生命意識,才會有正確的生命態度,才會珍惜尊重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音樂課作為隱性的課程,就要充分發掘教材,充分利用藝術美感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從而使學生保持樂觀積極的心態,激發學生對生命的熱愛之情和對生活的創造熱情。
從生命教育的理念出發,本課我設計了一條情感線,就是借「小樹」是如何長大的,它除了離不開陽光和雨露,離不開土壤和養料之外,更需要「不怕風吹不怕雨打」的頑強意志。樹的長大尚且如此,人的長大又何嘗不是這樣呢?那如何讓學生唱出對「這樣就會長大」的喜悅心情,感受到長大後的甜美幸福的感覺,是本課需要達成的情感目標,也是一個難點。
一、情感先導,以情激趣
培養審美體驗能力,是音樂教育的主要核心目標,在課堂教學中應採用多種手段創設藝術氛圍,提高學習興趣。首先在在課始階段我設計了用音樂的方式來探討「長大」,從學生已學的歌曲《小樹快長高》導入,然後由淺入深模仿樹葉的沙沙聲,在旋律音程的上行中,在和聲音程音域的寬窄中聽覺體驗樹的「長大」;小樹長大成叢林,在松樹林和灌木林的旋律線對比中聽覺、視覺並用,充分感受高低聲部的旋律行進特點,提前化解了兩聲部學習的一個難點;小樹的成長,離不開陽光和雨露,離不開土壤和養料,小樹的成長還需要什麼?在目標引導下,同學們初次完整聆聽歌曲,在歌曲中找到了答案——小樹的長大更需要「不怕風吹不怕雨打」的頑強意志。樹的長大尚且如此,人的長大又何嘗不是這樣呢?接下來在歌曲學習中,在對影視音樂作品的感知、鑒賞中,以情感人,使學生了解電影角色在經歷了一件件事情後,慢慢長大逐漸懂事,從而遷移到自身,明白「我怎樣長大」的主題。在情感線的引導下,歌曲演唱的難點,把它安排在這么美妙的情境中,提前突破難點,提問強化了對難點句的學習。為下面順利學唱歌曲作鋪墊。
二、聆聽中體驗、實踐中發展
音樂課應體現音樂學習的基本特點與規律。在每次的設計環節上,我注重以聽覺為先導,動覺、視覺積極介入的審美感知方式,讓學生能圍繞著音樂本身展開豐富的想像,用音樂語匯、音樂要素分析作品,用動人的歌聲去歌唱,充分體現音樂學科本身的綜合。
教學過程中無論是起始階段、展開階段、深入階段、還是結束階段,實踐與體驗是音樂學習的核心環節。歌唱是音樂表現的重要方式,是音樂教學中的重要內容。如在為了提前解決兩聲部合唱難點時,用圖畫板畫出了一棵棵音符樹,又把這些音符樹根據旋律連成了高低起伏的音符山,在兩聲部音樂伴奏下,在音符山的重疊分合中唱准唱好三度音程居多的兩聲部旋律。還有在教學中,我還注重運用多種形式(演唱;音頻、視頻欣賞)讓學生去感受、體驗。在音樂實踐中,我妙用手勢,師生共同參與,各個環節在逐層深入的目標驅動下充分演唱:唱單音、唱旋律;分聲部唱、兩聲部合唱;以唱准音高為目標的唱和有強弱變化帶上感情的唱……,聽和聲、唱和聲、學歌曲,在音樂學習中充分實踐,竭盡全力培養學生的想像力創造力、自主學習的能力與交流合作的能力。在互相交流、學習的過程中,體驗集體合唱,提高學生相互協助的能力,逐漸學會尊重他人,與他人合作。
另外,在教學的拓展環節中,我特意選擇了電影片段:王老師住院期間和同學們一起為小朋過生日的情景。在這個片段中,王老師為小朋在電台點播的歌曲《我怎樣長大》不但讓學生再次聆聽熟悉歌曲,其中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對話,表現出同學們謙讓、懂事、富有愛心的優秀品質,讓教室里的每一個人都感覺孩子們懂事了、長大了,從而了揭示了歌曲的主題思想,深化了對音樂的情感體驗。
Ⅱ 小學音樂教案
新課標人教版第六冊全冊教案 ·第一課 春天 第二課 可愛的動物 第三課 童趣 第四課 音樂會 第五課 牧童之歌 第六課 愛祖國 第七課 老師的歌 第八課 愛和平 第九課 家鄉美
新課標人教版第五冊全冊教案 ·第一課 童年 第二課 草原 第三課 友誼 第四課 放牧 第八課 愛鳥
新課標人教版第三冊全冊教案 ·第一課 問聲好 第二課 時間的歌 第三課 童話故事 第四課 跳起舞 第五課 愛勞動 第六課 我的小綿羊 第七課 小小音樂家 第八課 幸福生活
新課標人教版第一冊全冊教案 ·第一課 好朋友 第三課 祖國你好 第五課 靜靜的夜 第六課 愛勞動 第七課 小精靈
人教版小學一年級第一冊全冊教案.·歌曲:《你的名字叫什麼》、《拉勾勾》、《其多列》、《跳繩》、《國旗國旗真美麗》、《同唱一首歌》、《動物說話》、《我有一隻小羊羔》、《小寶寶睡著了》、《閃爍的小星》、《洗手絹》、《大家來勞動》、《小青蛙找家》、《小蜻蜓》、《法國號》、《布娃娃彈琴》、《火車開啦》、《躲貓貓》、《龍咚鏘》、《新年好》 欣賞:管弦樂《玩具兵進行曲》、管弦樂《口哨與小狗》、小組曲《快樂的一天》、歌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人教版五年級第九冊全冊教案.·簡價: 《太陽公公和月亮婆婆》 《西風的話》 《愉快的夢》 《看龍船》 〈排排坐〉《我的小綿羊》
人教版三年級第五冊全冊教案·大樹樁有幾歲 甜甜的密密 小白船 小騎兵之歌 藍藍的天 山谷靜悄悄
人教版三年級第六冊全冊教案·我們的田野 水晶般的心 嘀哩嘀哩 還要睡嗎 小牧笛 鷹 太陽公公月亮婆婆 八月桂花遍地開
Ⅲ 小學音樂課《金風吹來的時候》教學反思
本課是一首充滿傣族風情的優美的樂曲。我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關鍵要回抓住他們的心理特徵。「答好奇、好動、善於模仿」是兒童的身心特點,所以本課通過欣賞老師的舞蹈示範,觀察圖片,發揮想像。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模仿學習舞蹈的動作。針對兒童「好奇」的年齡特點,我的一段精彩的傣族舞表演作為課堂的開場、新穎的引入,讓學生通過直觀的欣賞來感受舞蹈中的美感和樂趣。通過聽、說、想、做、跳等活動進行師生互動,營造輕松愉快、生動活潑的互動氛圍,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調動學生積極性。從而始學生在學中玩,玩中創。我以大孔雀的出現,始終貫穿整堂課,和學生展開一系列的互動,從而使學生真正地全身心地參與學習活動中去。
Ⅳ 小學音樂課教學反思
音樂課的反思,我覺得應該從這幾個方面來寫:
1、是否達到教學目標
2、孩子們課專上是否活躍
3、通過本節屬課教師有什麼收獲或者是需要改進的地方。
這是我平時寫反思時要寫到的,不只是能不能幫到你
Ⅳ 小學音樂課教學反思
音樂課的反思,我覺得應該從這幾個方面來寫:
1、是否達到教學目標
2、孩子們課上是否活躍
3、通過本節課教師有什麼收獲或者是需要改進的地方。
這是我平時寫反思時要寫到的,不只是能不能幫到你
Ⅵ 小學音樂的教學反思該如何寫
1、記成功之舉
將教學過程 中達到預先設計的目的、引起教學共振效應的做法;課堂教學中臨時應變得當的措施;層次清楚、條理分明的板書;某些教學思想方法的滲透與應用的過程;教育學、心理學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觸;教學方法上的改革與創新等等,詳細得當地記錄下來,供以後教學時參考使用,並可在此基礎上不斷地改進、完善、推陳出新。
2、記"敗筆"之處
即使是成功的課堂教學也難免有疏漏失誤之處,對它們進行回顧、梳理,並對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為以後再教時應吸取的教訓。
3、記教學機智
課堂教學中,隨著教學內容的展開,師生的思維發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會因為一些偶發事件而產生瞬間靈感,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時利用課後反思去捕捉,便會因時過境遷而煙消雲散,令人遺憾不已。
4、記學生見解
在課堂教學過程 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他們總會有"創新的火花"在閃爍,教師應當充分肯定學生在課堂上提出的一些獨到的見解,這樣不僅使學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廣,而且對他們也是一種贊賞和激勵。同時,這些難能可貴的見解也是對課堂教學的補充與完善,可拓寬教師的教學思路,提高教學水平。因此,將其記錄下來,可以作為以後豐富教學的材料養分。
5、記再教設計
一節課下來,靜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學規律;教法上有哪些創新;知識點上有什麼發現;組織教學方面有何新招;解題的諸多誤區有無突破;啟迪是否得當;訓練是否到位等等。及時記下這些得失,並進行必要的歸類與取捨,考慮一下再教這部分內容時應該如何做,寫出"再教設計",這樣可以做到揚長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學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境界和高度。總之,寫課後反思,貴在及時,貴在堅持,貴在執著地追求。一有所得,及時記下,有話則長,無話則短,以記促思,以思促教,長期積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