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對《藝術與審美》的心得感受與教學建議
寫作思路:可以先介紹一下藝術與審美的意義和作用,再詳細闡述一下藝術與審美的關系,通過什麼樣的方法才能增強自己的藝術與審美,寫出自己內心的體會和感受等等。
正文:
一直以來,學校都想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學生。然而在我的小學、中學階段,我們的美術、書法、音樂課總是因為被標榜為所謂的副科而得不到重視,遇到考試時課時總是被語數英那些所謂的主科占據,事後也不會補課,因為不重要?
美育中有兩個重要的概念,正如課程名所顯示的,藝術和審美。藝術的形式多種多樣,有繪畫、書法、雕塑、音樂、舞蹈、戲劇等等。
其實藝術是廣義的,各行各業都存在藝術,藝術來源於生活,是人類的靈感和智慧的結晶。審美就是要培養我們的審美能力,擁有發現美的眼睛,然後參與藝術的創作。
古今中外,人類對美的追求和對藝術的探索從未止步,從石器時代的裝飾物,到後來的青花瓷,再到因對美的嚴苛追求而風靡全球的蘋果手機,都體現了人類對藝術的創造。
在某節課中,老師說美學對理科的貢獻不容忽視,那些公式最初不一定是正確的,但一定是美的。對此我感受到了美學對人類文明的進步所作出的巨大貢獻。
學了《藝術與審美》這門課程,打破了自身的認知缺陷。以前狹隘地認為搞設計搞藝術的才需要接受美學教育,但其實每一個人都應該接受美學教育,對美的感受和理解能激發我們創新和創造的能力。
小到給PPT排版,大到設計高樓大廈,都需要美的創造。而做到這些需要我們自覺地接受美學教育,提高審美能力,當靈感來臨之際能牢牢抓住並付諸行動,創造出美的事物。
對於藝術,通常可以從三個層面來認識:
第一是從精神層面,把藝術看作是文化的一個領域或文化價值的一種形態,把它與宗教、哲學、倫理等並列。
第二是從活動過程的層面來認識藝術,認為藝術就是藝術家的自我表現、創造活動,或對現實的模仿活動。
第三是從活動結果層面,認為藝術就是藝術品,強調藝術的客觀存在。
一般認為,藝術是人們把握現實世界的一種方式,藝術活動是人們以直覺的、整體的方式把握客觀對象,並在此基礎上以象徵性符號形式創造某種藝術形象的精神性實踐活動。
它最終以藝術品的形式出現,這種藝術品既有藝術家對客觀世界的認識和反映,也有藝術家本人的情感、理想和價值觀等主體性因素,它是一種精神產品。
Ⅱ 課程與教學論(美術)與設計藝術學 怎麼辦
課程與教學論也看你學的是什麼,我也是這個專業的,但是我的同學就業都很好
Ⅲ 小學生藝術課包括哪些課程
小學生語言藝術課教案
語文教案的內容,
一般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教學目標、
教學內容、
教學過程、
教學方法、
教學時數等。
Ⅳ 小學美術課型分為哪些
基礎教育美術課程指的是中小學美術教育課程與教學,主張通過美術學習,培養學生的視覺閱讀、表達和交流能力,引導他們學會對經典美術作品及其生活中的各種視覺影像進行思考與解讀。
美術課程標准對課程內容的設計,從促進學生素質發展的角度,結合美術學科特點,按美術學習方式劃分四個學習領域:
①「造型·表現」學習領域
它的內容包括一切與視覺造型有關的美術活動,如所有的繪畫種類、雕塑形式、工藝中的部分手工活動、民間美術中的勞作活動等。其中涵蓋美術的基本造型要素(線條、形體、空間、明暗、肌理、質感、色彩、構圖等)。
②「設計·應用」學習領域
它的內容包括現代設計基礎、傳統工藝美術。現代設計基礎主要包括平面構成、立體構成、色彩構成、工業設計、視覺傳達設計、服裝設計、環境藝術設計以及電腦美術設計等。傳統工藝美術主要包括基礎圖案、金屬工藝、竹木工藝、編結工藝、纖維工藝、紙工藝、泥塑和陶藝以及各種民間美術工藝製作等。
③「欣賞·評述」學習領域
它的內容包括欣賞、鑒別和評述(美術評論美術批評)。
④「綜合·探索」學習領域
它的內容包括通過綜合性美術活動,引導學生主動探索、研究、創造以及綜合解決問題的美術學習領域。
分三個層次:融美術各學習領域為一體;美術與其他學科相結合;美術與現實社會相聯系。
三層次不同程度的交叉與重疊。
按著表現形式來看,包括繪畫、書法、攝影、雕塑、泥塑、攝像、剪紙、設計、篆刻等。
按著作品的來源來看,分為經典美術和大眾美術。
(4)小學藝術課程與教學擴展閱讀
小學美術教育的特點
1,教學內容的廣泛性
美術是以物質材料為媒介,占據一定平面和立體空間的藝術,包括建築、雕塑、繪畫、設計等各門類。
而中小學美術教育除涉及到以上各門類外還不同程度地編寫了美術欣賞、美術史、書法、篆刻、手工製作等課程,新的《美術課程標准》將美術學科的課程內容歸納為「造型與表現」、「設計與應用」、「欣賞與評述」、「綜合與探索」等幾個板塊。
2,在美術教學中滲透審美教育
小學美術教育是以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為目的,是對學生進行美育的重要途徑。
除了傳授美術技能基礎之外,還可作為審美教育的主體,擴展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激發他們對美的愛好與追求,塑造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個性,促進其全面和諧的發展,以達到思想品德、科學文化和身心等全面素質提高的目的。
3,側重培養學生素質
社會的需要和人的發展這兩個方面決定了我國的美術教育應以受教育者的全面發展為基本點。
小學的素質教育的主要環節還是在課堂里,學校的美術教育除了傳授美術的基礎教學外,還應向學生展開全面的人生素質教育,在各個教學環節中向他們滲透思想品德教育、審美教育和愛國主義情感教育等。
Ⅳ 特級教師與教學藝術這門課程對未來職業能力提升的認識
沒有一百分的另一半,只有五十分的兩個人。
Ⅵ 有哪些特色的內容跟少兒美術教學可以很好的融合
在國內外漫畫發展的 歷史 中,以歐美的漫畫起步比較早,但 現代 的西方藝術,好象總是把插圖與文字分開來表達。因此,他們把圖畫與文字配在一起往往被看作是低級的大眾文化的一種形式,也就 影響 了它的發展;日本 目前 是世界上漫畫出版最多的國家,據資料統計顯示,2002年日本印刷出版物銷售的38.1%來自漫畫。日本漫畫雖然有催人奮進的經典之作,但日本漫畫中也存在暴力、色情、扭曲歷史等諸多糟粕,並且商業味越來越重;在我國台灣,漫畫的發展也是很快的,目前也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但台灣的漫畫教學不容樂觀,台灣漫畫界少壯派代表陳志華談到「台灣的漫畫教學環境不佳,許多標榜漫畫教學的班,其實都是在教美術」。
我國內地的美術課程中漫畫以及少兒漫畫在建國以來基本沒有涉及,20世紀80年代以來,由於少兒對漫畫的興趣,美術教材逐步開始少量涉及漫畫,但是課時與內容偏少,並且多數只是作為一種繪畫形式加以介紹,以小學為例: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美術課本中,鉛筆淡彩有6課時,中國畫在不同年級共有11課時,而漫畫只在3課時。
隨著美術學科實施素質教育改革的進一步推進,學校美術教育應更加關注新時期下不斷變化的世界中的學生生活和學習,現在讀圖的形式已經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以讀圖形式存在的漫畫藝術作為流行視覺藝術之一,受到了人們的廣泛青睞,成為今天人類文化的一個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因此,漫畫的研究開始引起一些人的關註:1996年美國克里夫蘭州立大學的貝克威茲在其碩士論文《在美術課堂中把漫畫書作為形成動機的工具》中設計的一個研究得出結論:「漫畫、卡通可以作為美術教育的手段,而且很有效。」2002年4月日本國家美術課程中「通過流行藝術讓學生表達他們的思想」。中央教科所的劉萬岑老師在2004年第一期《中國美術教育》雜志上撰文《學校美術課程應當重視流行視覺藝術》談到「把審美文化中心從高雅藝術轉移到人們的日常生活,是當代美術教育的一個發展趨勢。今天我們已經不可能忽視流行藝術對青少年藝術能力的發展……,這些大量的視覺信息對於設計富有活力的藝術教育課程是一個很大的資源,同時,它能夠更加有效地吸引學生。我們現在需要更多地討論如何創造更有吸引力的課程來促進兒童對藝術的學習」。
以上觀點的提出,說明人們已經在開始重視漫畫教學活動,但縱觀國內外漫畫創作、教學與研究,發現除日本、我國台灣對漫畫創作比較重視以外,多數國家對漫畫創作不夠重視;漫畫教學活動也沒有得到有效地開展;漫畫教學與學生素質培養的研究也基本上是空白,雖然也有很少的文章對此有一定的論述,但也只是在某一個領域的一些論述。我們發現這些論述對漫畫這一繪畫形式的獨特的激趣功能,漫畫對學生的創新思維的訓練,漫畫培養學生的幽默品質,漫畫培養學生的審美素養,漫畫培養學生正確世界觀等育人功能,漫畫與多學科的適當的有效的整合,以及用漫畫培養學生的鑒賞能力、繪畫能力等方面的關注不夠。
Ⅶ 小學藝術課程與教學怎麼樣,小學藝術課程與教學好不好
高考,是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的簡稱,於1952年實行,於1965年廢除,於1977年恢復專。是對中國學生高屬中三年學業水平的一次總結,是一種相對公正、公平、公開的人才選拔形式。以此次成績為依據,按照學習能力的差異將學生分進與其自身學習能力相當的學府。一些學習意志強的優秀學生有機會進入優秀高等學府,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重要的考試之一。高考是考生選擇大學和進入大學的資格標准之一,也是國家教育考試之一。
Ⅷ 小學藝術課程與教學自考重點
我們在學信網可以套取真實可查的自考統招大專本科研究生學歷編號,我就是做套號學歷的,歡迎採納
【山+是+吧+巴+似+而+留+刪-酒+期】
Ⅸ 中小學藝術課程如何分類
2001年7月,教育部頒布了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美術課程國家標准》的實驗稿。這次頒布的《美術課程國家標准》(以下簡稱為《課標》),力求體現素質教育的要求,具有下面幾方面的特點。
(一)以往的美術教學大綱往往把美術學科作為技能學科。而這次的《課標》卻把美術學科作為人文學科來看待,強調運用美術形式傳遞情感和思想。通過美術課程的學習,使學生共享人類社會的文化資源,積極參與文化的傳承,並對文化的發展作出自己的貢獻。
(二)以往美術教學大綱的學習內容是以美術的門類(如:繪畫、工藝、欣賞)來劃分,這樣的劃分顯然是強調學科中心,關注美術專業知識技能的學習。而這次的《課標》卻從促進學生素質發展的角度,根據美術學習活動方式來劃分學習領域,如:「造型·表現、設計·應用、欣賞·評述、綜合·探索」。顯然,這樣改變了單純以學科知識體系構建課程的思路和方法。
(三)這次的《課標》還加強了學習活動的綜合性和探索性,尤其是「綜合·探索」領域更是強調美術學習領域之間、美術與其他學科、美術與現實社會等方面相綜合的活動,旨在發展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和探究發展能力。
(四)以往美術課的學習內容往往脫離學生的生活經驗,難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而這次的《課標》卻注重美術課程與學生生活經驗緊密關聯,強調知識和技能在幫助學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學生須在實際生活中領悟美術的獨特價值。
(五)在學習方式上,以往教師是權威,是傳授知識的主導者。而這次的課標卻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提倡探究性的學習,以及自主性和合作性的學習,改變教師是課堂教學的推一主角的現象,提倡師生間的平等關系。
(六)在評價方面,以往只有教師對學生的作品進行評價。而這次的《課標》卻鼓勵學生自評、互評;注重對學生美術活動表現的評價;提倡採用多種方式評價學生的美術作業。
Ⅹ 小學藝術課程教學設計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藝術真的是一個泛詞彙, 藝術是 一種文化現象,大多為滿足主觀回與情感的需求,答亦是日常生活進行娛樂的特殊方式。其根本在於不斷創造新興之美,藉此宣洩內心的慾望與情緒,屬濃縮化和誇張化的生活。文字、繪畫、雕塑、建築、音樂、舞蹈、戲劇、電影等任何可以表達美的行為或事物,皆屬藝術。是比喻富有創造性的語言、方式、方法及形式
如果是設計的話,也是多種的,設計是把一種計劃、規劃、設想通過視覺的形式傳達出來的活動過程。(我現在在厚學網作為一名設計想對你說的話)
假若還是處在小學,我建議多開發下腦力,基本方法就是鍛煉思維能力和培養對知識感興趣,不能知識一個藝術氣息的文人,而是具有藝術范的藝術創造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