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做好幼兒園教學教研
愛心,耐心,細心去對待每一個孩子,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不光教師要細心備好每一個回過程細節,答還要考慮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會發生的一些小問題,這都是我們每一個教師都要考慮的。新的學期開始了,我們要在生活上悉心照顧每一個幼兒,在教育教學中要:「嚴格」要求,嚴:要把握好度,讓孩子尊敬老師,但不是懼怕。讓我們做孩子們生活中的朋友,做他們學習道路上的引路人!
B. 幼兒園教研組織形式有哪些
一.教研組織形式:
余文森將教研分為三類:教學型教研、研究型教研、學習型教研
(一)教學型教研:教學型教研一般以「課例」為載體,圍繞如何上好一節課而展開,研究過程滲透或融入到教學過程,貫穿在備課、設計、上課、評課等教學環節之中,活動方式以同伴成員之間的溝通、交流、討論為主,研究成果的主要呈現樣式是文本的教案和案例式的課堂教學。
教學型教研的實踐模式:
1.一人同課多輪:同一位教師連續多次上同一課,內容重復,但教學行為不斷改進。
2.多人同課循環:年級組內教師同上一節課。後一位上課的教師針對前一位教師存在的問題進行改進,再上課。這種模式的關鍵在於教師的互動和問題的跟進,教師切實感到同伴互助的魅力和意義。 3.同課異構:同一課,不同的教師有不同的構想,不同的上法。實施這一模式的關鍵:教師的選擇——教學經驗背景不同(年青教師、老教師;不同年齡段教師),教學個性、教學風格差異明顯的教師。教學內容的選擇——具有一定的開放性,能發揮教師的主觀能動性和教學創造性。
4.互助式觀課:同事間互助指導互動。側重於問題診斷。(教研組、師徒聽課)
5.邀請式觀課:上課教師主動邀請同行或專家聽課。側重於成果鑒定。
6.反思式觀課:教師成為觀察自己的主人。這種課例研究模式是藉助錄像來實行的。
教學研究不僅僅研究教學。在不同的場合我們都聽到這樣的聲音:「要把重心放在研究兒童上」。其實研究幼兒決不意味著不可以研究教學,研究教學不等於只研究怎麼上課,怎麼「教」。幼兒是如何學習的?如何形成這個概念的?如何理解教學內容的?如何完成其知識建構的?也應當是教學研究的內容。由此也說明為什麼研究教學與研究兒童是一回事。如果不研究幼兒,也就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教學研究。(李季湄-上海)
C. 幼兒園教師教研內容
每周幼兒園都舉行些什麼教研活動?
第一周…安全第一,討論如何保護好新來的回幼兒,一些事項答怎麼處理,緊急的情況怎麼安排。並介紹小幼兒各自互相認識,向小幼兒介紹廁所和吃飯的地點。…
第二周…慢慢的教育,幼兒怎麼和其他的小幼兒相處,適當的教育大膽一點,和其他的小幼兒一起玩。…
第三周…學會表演節目,簡單的認識,學會一些基本的事情,按照要求來,學會模仿。…
時刻安全第一。時刻注意各個孩子的情況!
....
D. 幼兒園教研活動具體有哪些
在一學期中幼兒園的公開觀摩課、評課、案列分析、理論學習、教學反思、幼兒園器械的投放,區角的設計等都屬於教研活動的內容。
E. 幼兒園教科研工作的涵義及意義如何
幼兒園科教研工作的涵義及意義
一、促進幼兒園教育的發展
促進幼兒園教育事業發展的動力是多方面的,從幼兒園教育事業和發展歷程來看,關於人腦的研究,關於兒童身的發展方面的研究為幼兒教育事業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理論基礎,而這些成就的取得離不開科學研究。
二、促進幼兒園自身的發展
我國的幼兒教育理論對我國幼兒園教育事業的發展起到的推動作用是不可否認的歷史事實。然而時代在進步,現有的理論已遠遠不能適應實踐的需要。理論具有抽象性,它也不可能給出現實生活中所有問題的答案。
另外,幼兒園教育理論本身的不足也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如我國幼兒園課程的不完善就是一例,而且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東西部差距較大。這些因素決定了我國的幼教科研必須更多地面對實踐,直接為幼兒園的發展服務。
以往,教師往往習慣於模仿筆從眾。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嚴重脫離幼兒園的實際、脫離當地的實際。如果幼兒園有自己的科研隊伍,能從實際出發,設計出符合幼兒園實際情況的課程、教學模式、教學方法等,切實解決業已存在的問題,幼兒園自身的水平必須會隨之提高。
三、提高幼兒園教師自身的素質
21世紀對教師的職業要求更高。時代要求教師成為學者和專家、成為研究提高,許多人已擁有大學本科或專科文憑,但是由於幼兒教育理論一度滯後,在教師們的教學技能普遍較高的情況下,教育思想卻普遍跟不上時代發展的步伐。
另外傳統的應試教育思想對我國幼兒園師資培訓也有很大的影響。普遍注重理論的灌輸,忽視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特別是科研能力的培養。而學生則普遍忽視文化素養的提高。
這些因素造成我國幼兒園教師在科研活動能力方面的先天不足。通過參與教育科研活動,教師可以加深對教師教育思想的認識,促進自身教育觀念的轉變,把理論與實踐聯系起來,甚至修正某些不正確的理論,從而提高自身的素質。
四、提高幼兒園教育質量
幼兒教育質量的提高表現在整體和個別兩個方面。所有幼兒園教育質量的提高也就是幼兒園整體水平的提高。
在教師積極從事教育科研,提高自身素質的情況下,幼兒教育的質量必定會有所提高。教師從本園的實際情況出發,從本園幼兒的實際水平出發,解決實際中的問題和難題,創造出適合本園情況的教學方案、教學模式,使所有的幼兒在現有的水平都有所發展,幼兒園的教育效率也就提高了。
五、加強培訓,轉變觀念
傳統教育中,教師僅僅是「知識的傳遞者」。這樣的一種角色定位,限制了幼兒教師的專業化成長。因此,要促進幼兒教師的專業化成長,必須改變傳統幼兒教師的角色定位,現代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遞者,更是一個具有對教育活動有反思、分析、發現和實踐的教育研究者。
在不斷的反思總結中,不僅使保育和教學工作更科學性和合理化,也使教師們在反思中得到了不斷成長。許多教師通過反思,能更理性地看待自己的工作,能自覺地調整教育策略和方法,促進孩子的不同發展。通過反思,教師能自覺地做好各項工作,達到自我管理的良好效果。
(5)幼兒園教學教研擴展閱讀:
幼兒園教科研工作的成果——活教育思想
活教育思想在我國幼兒教育界有廣泛而深遠的影響,活教育倡導
1、一切設施、一切活動以兒童為中心的主體,學校里一切活動差不多都是兒童的活動。
2、教育的目的在培養做人的態度,養成優良的習慣,發現內在的興趣,獲得求知的方法,訓練人生的基本技能。
3、一切教學,集中在做,做中學,做中教,做中求進步。
4、分組學習,共同研討
5、以愛以德來感化兒童。
6、兒童自訂法則來管理自己。
7、課程是根據兒童的心理和社會的需要來編訂的,教材也是根據兒童的心理和社會的需要來選定的,所以課程是有伸縮性,教材是有活動性而可隨時更改的。
8、兒童天真爛漫,活潑可愛,工作時很靜很忙,游戲時很起勁很高興。
9、師生共同生活,教學相長。
10、學校是社會的中心,師生集中力量,改造環境,服務社會。
F. 幼兒園教研的目的與意義
首先,幼兒園教研的目的不是為了構建關於兒童發展和幼兒園教研的新理論,發現新的教育教學規律。教研和科研不同,科研的目的多是為了在基礎理論層面對事物的本質進行追究,而教研,顧名思義是教學研究的意思,是針對某一具體教學行為、教學活動、教學事件和教學段落的研討和分析,其目的不在於構建理論,不在於發現新的教學規律,而在於如何運用這些教學規律對當前的教學活動和教學事件進行分析、評估和探查,進而發現當前教學活動中存在的問題、可以採取的改正策略,等等。從現實的角度來看,當前我國的幼兒園教師盡管總體學歷達標率不算低,但幼兒園教師因為本身承擔著較為繁重的教學任務,加之科學研究水平整體不高,都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幼兒園進行科學研究的活動。
其次,幼兒園教研活動不是為了解決幼兒園教學領域普遍的、本質性的問題。當前我國的幼兒園普遍採用案例教學或活動教學的方式組織教學實踐,這種一定程度上的同質性為教研成果的推廣提供了條件,但這並不能決定幼兒園教研的目的定向。幼兒園教研活動應該立足於本園、立足於具體的教學事件和教學活動,這才是幼兒園教研活動的根基。至於在此基礎上形成的具有普遍借鑒意義的教研成果,並不應該成為幼兒園教研之初的目的。
再次,幼兒園教研活動不是為了獲取教學活動之外的任何事物。幼兒園教研活動必須遵循的第一因素是教育性,任何脫離了這一原則的教研活動都應該被拒絕。其實這一規定性對幼兒園教研活動的開展提供了思想基礎,幼兒園教研活動的開展不是為了表現教研管理人員或園長的高明,而在於創造一個民主、公平的研討環境,讓各位參與教研的主體都能暢所欲言,既不是為了獲取言說的快感,也不是為了獲得高明的稱號,所以應該以理性的討論為引導,在此基礎上著眼於教學活動的開展價值、開展流程、存在問題及改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