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幼兒園的教學方法分哪些 演唱法 節奏法
幼兒常用教學方法
1、啟發探索法
啟發探索法的目的是依靠幼兒已掌握的數學知識和經驗,啟發其去探索並獲得新的知識,這是幼兒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習數學的一個重要方法,它能最大限度地激發幼兒學習熱情,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主動性。啟發探索法的運用過程中必須注意:(1)啟發探索法要貫穿整個數學教學過程,以及教師指導下幼兒進行積極思考探索的學習過程;(2)啟發探索法應與操作法結合進行;(3)教師的提問要能起到引導幼兒思路、引導探索方向的作用;(4)在教師的啟發下,鼓勵幼兒獨立思考問題,充分調動幼兒的學習積極性;(5)當幼兒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時,教師要及時予以開導、鼓勵,並給予幫助。
2、游戲法
游戲法的目的是通過游戲引發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游戲是幼兒學習數學的一種十分重要的途徑和方法,也是幼兒獲得數學知識和思維發展的有效手段。主要的游戲方法有:(1)有情節的游戲,如看電影按票號坐座位;(2)運用感官進行的游戲,如聽鼓聲說數;(3)口頭游戲,如數數歌;(4)競賽游戲,如倒數比賽等。
3、歸納演繹法
歸納法是藉助已掌握的知識,概括出簡單本質特徵和規律,以獲得新的數學知識的方法。演繹法是運用帶有規律性的知識進行推理以獲得新的數學知識的方法。通過這兩種方法幼兒可以獲得初步的推理能力,並能運用之來學習新的數學知識。如幼兒在認識了三角形之後,知道凡是有三角三邊的圖形都是三角形;在學過1、2,3,4,5的排列規律後可以推理出6-10的排列形式。
其他方法(欣賞法、觀察法、談話法、歸納法、演繹法、情景法)
4、比較法
比較法的目的是通過兩組或兩組以上物體的比較,找出相同和不同之處。按照比較的形式來分,可分為對應比較(如重疊等)和非對應比較(如單雙排的不對應等)。比較法的運用過程中必須注意:(1)比較過程中要引導幼兒進行認真觀察比較;(2)教師要以啟發性的提問(問題要圍繞重點要求進行),指導幼兒進行比較;(3)觀察的過程中要引導幼兒積極思考,努力發現,並學會總結和歸納。
5、操作法
幼兒的思維是具體形象的,他們通過藉助於事物在頭腦中的形象來思維。單純地向幼兒傳授講解,既不能獲得較好的教學效果,又不利於發展幼兒的思維能力。如何優化數學教育活動,促進幼兒更有效主動地學習、增強幼兒的自信心呢?實踐中,我發現操作法是幼兒學習數學的基本方法。由於幼兒時期的各種心理過程帶有明顯的具體形象性和不隨意性的特點,所以一些新穎的、有情節的、變化的、讓他們動手的活動,能夠引起他們的注意和興趣。幼兒通過操作活動,通過操作具體的材料(這種材料多數是幼兒身邊常見的自然物品、玩具等),並且每個幼兒都有足夠的材料,使他們都有操作的機會,獨立進行學習活動,這種活動能夠充分地調動幼兒學習的主動性和學習興趣。操作法的運用過程中必須注意:(1)為幼兒操作活動創造必要的條件;(2)在幼兒動手操作之前要對幼兒講清楚操作的目的和具體操作方法;(3)給幼兒充分的時間操作、觀察、思考和探索;(4)操作過程中要觀察幼兒的操作情況並以提問的方式引導幼兒進行思索;(5)進行結果討論,幫助幼兒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整理歸納,明確概念,向內部思維活動轉化。
6、講解演示法
講解演示法目的是通過教師展現直觀教具並結合口頭講解把抽象的數、量、形等知識呈現出來。講解演示法運用過程中要注意:(1)演示的教具要直觀,易於幼兒理解接受;(2)教師講解語言要簡練,生動形象,通俗易懂。
『貳』 如何對幼兒進行節奏訓練
音樂是人類社會精神生活的基本組成部分,對幼兒實施音樂教育是促使幼兒和諧發展、健康成長的一種重要手段。節奏和旋律是構成音樂的基本要求,培養和訓練幼兒的節奏感是幼兒園音樂活動的主要內容之一,也是幼兒學習音樂基本技能、技巧的基礎。節奏被稱作音樂的骨骼,是音樂情緒和風格的重要表現手段。培養幼兒的節奏感,是使...幼兒能體驗感受節奏在音樂藝術中的情緒,感受節奏美,並能准確地再現節奏的能力。但培養和訓練幼兒的節奏感,並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幼兒因其年齡特點,大腦及身體動作的節律對音樂節奏的感受不能相互協調,所以節奏感差。因此, 老師要循序漸進地通過一些簡便而又富有趣味的方法對幼兒進行訓練。 通過多元智能課程,讓我摸索和嘗試了以下節奏訓練方法: 一、 發現和理解節奏 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充滿節奏,如下雨的嘩啦聲,動物的叫聲,走路的篤聲,拍球的咚咚聲等。在活動中,我告訴幼兒,這些有規律的聲音叫做節奏,並讓幼兒自己去尋找節奏,幼兒對此非常感興趣,很快就舉出各種各樣的節奏:火車的隆隆聲,啪啪的打槍聲,鬧鍾滴答聲等,每當幼兒發現一種新的有節奏的聲音,就感到特別興奮,常會自豪的說:這是我聽出來的。「由此,主動地到周圍生活中去尋找各種節奏的興趣更濃了。我將這些聲音組成各種不同的節奏型,用拍手和敲擊物體的形式表現出來,讓幼兒反復傾聽,感受和理解,使他們形成節奏意識。 二、 用語言通過歌詞培養節奏感 在幼兒對節奏有了一定的感受和理解後,可組織他們用語言來表現節奏。 幼兒歌曲的歌詞具有一定的韻律性,讀起來朗朗上口,易於幼兒節奏的表現。因此,在開始時,我選了一句歌詞。 如:我是小雞嘰嘰嘰嘰嘰,我先讓幼兒任意說,用不同的方式說,好多幼兒都是雷同,於是,我來做一個示範,一邊說,一邊用手打出節奏, x x x x xx xx x x x x x x xx x x 我 是小 雞 嘰嘰嘰嘰嘰 我 是 小 雞 嘰 嘰嘰 嘰 嘰 孩子們也不約而同的跟著模仿,並露出極大的興趣,這時,我便變換節奏,我說幼兒來打,如:1.x x x x x xx x x |; 2.x x x x x x xx x |這樣, 老師和幼兒在你說我拍或我說你拍的游戲中感受音樂的節奏。那麼怎樣用小音符把這些節奏演示出來並讓幼兒感知呢?在教學中,我用小動物作比喻。如認識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即一個動物表示一拍,用一個四分音符來表示,用手拍出它的節奏就是 x |,一個小動物表示半拍,用一個八分音符來表示,兩個小動物加在一起是一拍,用兩個八分音符來表示,那麼它的節奏要快一點,即 xx |。通過這些形象的比喻,幼兒不僅認識了小音符,又學會了看節奏譜打節奏。每出示一張卡片,幼兒馬上就能感受到它的節奏,並能用手拍出來。我還採用「搶椅子」的游戲,讓幼兒自願組合,(每張椅子最多坐兩個人),組成幾組不同的節奏,通過這種形式,還可認識休止符,即椅子上沒人時,就用休止符來表示。這樣,又形成了許多組新節奏。 在這個游戲中,幼兒始終處於積極主動的狀態,他們通過自己動手,自身參加,不僅獲得了情感上的滿足,有一種成就感,而且利於幼兒自信心的培養。 三.用身體動作來表現節奏 用身體動作表現節奏,也就是幼兒在有音樂或無音樂伴奏的情況下,把自己對節奏的感受和理解用優美的動作表現出來。動作由幼兒根據自己對音樂的體會自己表演,比較自由、靈活,而不是由教師一招一式地教。但教師必須加以引導、啟發,循序漸進地幫助幼兒用他們自己的動作表現節奏。如在訓練x x x x x x xx x 節奏型時,開始時我讓幼兒隨意用自己身體 的任何部位來打節奏,只要卡准節拍就行,漸漸的我要求幼兒四分音符用手拍,八分音符用腳來代替,並將此節奏型變成各種形式讓幼兒進行訓練,如:x x x x xx xx x ; x x x x x xx x x ; x x x x xx x xx |等等。 孩子們的興趣都很高漲,很多幼兒都能看著節奏譜,手腳並用打出旋律,除此以外我還讓幼兒比較分析那些兒歌和歌曲節奏與他們學過的那些節奏型相同。這樣,不僅訓練了幼兒打擊節奏的能力,同時還訓練他們聽辯節奏的能力。 每個幼兒都或多或少的具有音樂的潛能,我認為在節奏教學活動中,
『叄』 如何在幼兒園音樂教學中開展節奏教學
音樂教學是幼兒園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幼兒園開展音樂教學活動的主要目的就是讓孩子們萌發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通過音樂學習,能夠調節幼兒的情緒,給予他們積極的情感體驗,能夠帶給他們美的享受,使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到音樂活動中。但是,幼兒教師如何根據孩子們的特點,有效地開展音樂教學活動,使幼兒在理解音樂作品的同時感受到到音樂的魅力,進入到優美的意境中,是我們面對的一個重要課題。筆者將根據自己的教學實踐和研究,在本文中談一談如何有效開展幼兒音樂教學活動。
一、依據幼兒生理和心理特點開展音樂教學活動
幼兒園的音樂教學活動屬於啟蒙階段的音樂教育,教師應當依據幼兒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多選取一些形象生動的教學內容,並採用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以此來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培養他們學習音樂的興趣。游戲是幼兒非常喜歡的活動,他們會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趣味性較強的活動中,因此,教師可以採用游戲活動的形式來開展音樂教學,使幼兒在音樂旋律的伴奏下,在動手、動腦、動口的游戲活動中學習音樂。同時,教師要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來選擇恰當的音樂游戲活動,如小班的孩子剛接觸音樂,對音樂是什麼尚無概念,喜歡簡單明快的節奏和旋律,教師可以設計生動活潑的音樂游戲活動,如學習兒歌《走路》時,歌詞的內容為:「小白兔走路跳跳跳,小鴨子走路搖搖搖,小烏龜走路爬爬爬,小花貓走路靜悄悄。」教師可以讓幼兒邊唱邊模仿這幾種動物走路的方式,之後教師再出示其他動物的圖片,讓幼兒說一說這些動物是怎麼走路的,並模仿出來。在這樣的游戲活動中,幼兒都能積極參與其中,並主動發言和表演,在學會了兒歌的同時,也了解了一些生活常識。再如,教學中班兒歌《尾巴歌》時,歌詞為:什麼尾巴扁?什麼尾巴彎?什麼尾巴好像一把傘?鴨子尾巴扁,公雞尾巴彎,松鼠尾巴好像一把傘。什麼尾巴長?什麼尾巴短?什麼尾巴好像一把扇?猴子尾巴長,兔子尾巴短,孔雀尾巴好像一把扇。 教師可以通過猜謎語的游戲活動使幼兒了解不同動物的尾巴的形狀,使他們在歡樂的游戲活動中了解這首兒歌的結構,記憶音樂的旋律,並為接下來的兒歌創編活動做好准備。
二、精心選取音樂教材
開展有效的幼兒音樂教學,非常重要的一步是選准音樂教材,即音樂教材既要有教育意義,又要具有趣味性,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材有趣味性才能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幼兒園的教材中雖然選入了很多優秀的音樂作品,但是並不是每一首歌曲都適合幼兒的認知,有的歌曲太陳舊,有的歌詞太復雜,有的歌曲內容與幼兒的生活沒有太大的聯系,這些都有可能影響幼兒對音樂作品的理解。那麼什麼樣的音樂教材是適合幼兒的呢?我認為,只要是內容健康且幼兒感興趣的,能為他們帶來愉快情感體驗的歌曲就是適合的教材。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指出:「引導幼兒接觸周圍環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豐富他們的感性經驗和審美情趣,激發他們表現美、創造美的情趣。」幼兒音樂教學的內容,除了課本上一些優秀經典的兒歌外,還可以加入一些幼兒熟悉的流行歌曲、影視劇插曲等,如《隱形的翅膀》《外婆的澎湖灣》等,這些歌曲更能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興趣。在幼兒音樂教學中,教師可以對這些歌曲的旋律和歌詞進行適當的改編,變得更加朗朗上口、簡單易學,以便使幼兒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習音樂知識,提高審美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會了解幼兒學習的難點,如符點音、頓音、音的跨度,以及唱歌時的感情,並能幫助他們解決學習中的難點,所以幼兒教師應該有的放矢地為孩子們選擇歌曲,使他們成為「與時俱進」的人。
三、通過音樂欣賞活動提高幼兒的鑒賞能力
音樂欣賞是人根據樂曲旋律的發展,進行形象思維的一種心理過程,是對幼兒進行音樂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幼兒尚不具備獨立欣賞的能力,他們必須有賴於歌詞的引導和教師的啟迪,才能完成整個欣賞過程。在音樂教學中,我通常情況下會通過以下方式來引導幼兒欣賞音樂作品,以此來提高他們的鑒賞能力。
『肆』 如何在幼兒園音樂教學中開展節奏教學
一、日常生活中尋找節奏,激發幼兒對音樂節奏的興趣 讓幼兒感受不同長短和強弱的音,可以這樣做:1、模仿動物的叫聲:小雞 |嘰嘰 |嘰- |;小貓 |喵— |喵— |;青蛙 |呱呱呱呱 呱 |„..2、自然界的聲音:下雨了, |淅瀝瀝— |;刮風了, |呼啦呼啦;3、交通工具;火車,嗚— |嗚— |;汽車,嘀嘀嘀嘀等等。通過老師的引導,孩子們會找到身邊各種各樣的聲音,比如,老人,年輕人和小孩走路的腳步,故事《三隻羊》里大羊、中羊、小羊上山的腳步聲,通過模仿,幼兒極易對節奏產生興趣。 二、引導幼兒用耳傾聽 音樂是聽覺藝術,幼兒的音樂節奏能力與他們的聽覺發展有密切的聯系。活動中,一定要引導幼兒傾聽節奏,發現節奏。如:媽媽切菜時的「噠噠」聲;走路時的「踏踏」聲;在幼兒感知聲音節奏的基礎上,引導幼兒聽辨節奏。如在學習二拍子,三拍子,四拍子的樂曲時,讓幼兒一邊聽音樂一邊拍手,一邊拍手一邊唱,一邊跺腳一邊唱。 三、用身體動作表現節奏 在教學中,用身體動作表現節奏也是一種很好的辦法。一首樂曲,讓幼兒根據自己的體會用動作表演出來,然後通過動作鞏固節奏,在課堂上,啟發幼兒用拍手,拍頭、跺腳、捻指等動作表現節奏。身體的大肌肉運動是感知音樂節奏的最重要媒介。伴隨樂曲或歌曲的身體動作按其難易程度可分為以下幾種。 1.自由節奏。這種活動一般適合於小班上半學期,指讓幼兒自由的用自己感到最舒服的節奏來表現動作,這種動作和節奏沒有規律,沒有限制。可以拍手、拍肩,跺腳;一拍拍一下、還可以一拍拍兩下或三四下,只要身體的某個部分在動,就和節奏有關系,這就是自由節奏。 2.均勻節奏。這種活動一般只適合小班或中班。指按照樂曲的拍號,要求幼兒一拍一次或兩拍一次用動作均勻的打出節奏。這種節奏沒有變化,始終如一。 樂曲或歌曲編排的節奏。這種節奏比前兩種稍復雜些,適合中班下半學期和大班幼兒。相比較而言,這種節奏用身體動作表現出來,更具有趣味性。比如《小毛驢》「我有 一隻 小毛 驢我 從來 也不 騎 |、,„„」通過身體動作一拍一次的「跺腳、拍腿、拍手、捻指」幼兒很容易記住歌詞,並掌握四四拍節奏;比如《柳樹姑娘》通過一拍一次地拍腿、拍手、拍手讓幼兒感受三四拍子的強弱和旋律的優美。 3.雙聲部節奏。就是兩個聲部同時進行的節奏。這種節奏可以獨立完成,也可以合作完成。如一個聲部拍曲調的節奏,另一個聲部均勻的一拍一次的打拍子,即頑固節奏。獨立完成是一個人同時完成兩個聲部的動作,即又拍手又跺腳。合作完成是指一部分幼兒做拍手聲部,一部分幼兒做跺腳聲部,兩個聲部同時完成。 4.用打擊樂器拍打節奏。這是幼兒最喜歡的拍打節奏的方式。適合大班幼兒演奏。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樂器,三角鐵、碰鈴、沙錘、圓舞板、鈴鼓等等,將幼兒分組藉助節奏圖譜來完成節奏練習。比如一個蘋果表示一拍,半個蘋果表示半拍,幼兒一次就能記住,而且不會忘。節奏樂《木瓜恰恰恰》,用蘿卜—圓舞板,西瓜—三角鐵,西紅柿—碰鈴,一籃水果—齊奏,這種圖形譜具體形象,易於理解,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 在演奏中,一方面,幼兒需要探索何種樂器演奏時發出的聲音與圖形譜相匹配,另一方面,幼兒在不知不覺中將演奏效果相似的樂器進行了歸類。如碰鈴、大鼓、鈸演奏時都有拖音,圓舞板、木魚、演奏時聲音很乾脆等。可見,圖形譜的利用可以自然降低教師對幼兒學習的干預程度,同時也能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5.創編節奏。幼兒掌握了一些節奏後,可以引導幼兒來創編節奏,這時就需要老師提供一些必要的道具來啟發幼兒,也可以藉助身體動作來完成,一些簡單的圖形符號也可以幫助幼兒完成創編。如節奏樂《鮮花開》我就為幼兒提供各種各樣的花,讓幼兒進行創編節奏,幼兒可以按花朵的大小來編節奏,按花的位置高低來編節奏,按花的顏色來編節奏,按花辨的多少來編節奏。所以同樣是一朵花,按其不同,有的把它當作四分音符,有的把它當作八分音符符,信號各異,百花齊放,幼兒積極主動地創編出了自己喜歡的節奏。 音樂是一門藝術。學前期的節奏教學,不但使幼兒的音樂節奏感,音樂表現力大幅度提高,也使幼兒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了全面發展。節奏是一種最有力的音樂快樂的源泉,我們在生活中可能多少都有過這種感受與體驗,走步時忽然聽見了輕快的音樂聲,自己的步履也隨之變得矯健起來,當圍著圓圈集體跳舞時,會因動作的一致,合拍的感到集體的力量與歡樂,這正是因為人們的動作是在有節奏的音樂聲中進行的,動作與音樂的節拍同步了。由此可見,節奏能力的提高,不斷能培養幼兒表現美,感受美的能力,更有助於促使幼兒身心的和諧發展。
『伍』 幼兒園舞蹈教案
《我的朋友在哪裡》 舞蹈課現在越來越受社會及家長的重視,在幼兒園舞蹈課已經相當普遍。但是有的時候上課,孩子上課的時候會集中不到注意力,好多老師都反映舞蹈課不好上,一節課的時間根本就不能讓孩子們接受,很難達到教學目標,其實主要還是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調動幼兒的興趣,下面和大家一起欣賞一篇幼兒園舞蹈教案《我的朋友在哪裡》供大家參考: 幼兒園舞蹈教案:《我的朋友在哪裡》 活動目標 一、 在愉快地歌舞游戲中培養幼兒遵守游戲規則的自律能力。 二、 培養幼兒對節奏的認識。 三、 在游戲過程中對幼兒進行互助友愛的教育,使幼兒懂得友情,珍惜友情。 v 活動准備 為曲調選節奏的四列火車及節奏型卡片。 v 活動過程 一、 游戲《趕花會》,引導幼兒在句末大膽創編造型。 教師以游戲的口吻引入,引導幼兒大膽創編B段中花葉花莖的各種造型,活動中注意保持自己與別人之間的空間距離,不擠在一起,不相互碰撞。 二、 多聲部朗誦《小鴨小ji做游戲》,培養幼兒相互間的協調性。幼兒一部分扮小鴨,一部分扮小ji,扮小鴨和小ji的再分別分成兩組,一組念第一聲部的語句,另一組念象聲詞。 小鴨小ji快過來站隊,我們又准備做游戲了。(站成四隊),今天,小鴨小ji比賽朗誦,我們看一看哪隊朗誦得又協調又合拍。 三 、復習歌曲(拉拉勾) 1、 情節引入「有隻小鴨子不高興了,我們去幫幫它吧。」怎麼幫助它呢?幼兒討論。對幼兒進行互助友愛的教育。 2、 復習歌曲《拉拉勾》。引導幼兒有表情地表演唱。 四、 學舞蹈游戲《我的朋友在哪裡》 1、 復習歌曲《我的朋友在哪裡》 ① 教師問1、2、3、4、5、6、7,我的朋友在哪裡?啟發幼兒答:在這里,在這里,我的朋友就是你。 ② 幼兒齊唱後,復習這道歌有幾個樂句?(4個)。 2、 為曲調選節奏,並練習拍打節奏。 ① 出示四列代表四個樂句的小火車,引起幼兒興趣。 ② 出示節奏型卡片,幼兒拍打節奏。 ③ 引導幼兒為歌曲選相應的節奏型貼在車廂上。(合作性、互助性的培養)。 ④ 讀節奏。 3、 看著節奏譜學習基本動作。 4、 學習舞蹈游戲。 ① 教師唱曲示範一次。 ② 交待舞蹈游戲的規則。 ③ 組織幼兒舞蹈游戲。 游戲過程中結合幼兒的實際情況進行互助友愛的教育, 五、 小鴨小ji律動退場。 六 游戲結束 這篇幼兒園舞蹈教案《我的朋友在哪裡》就是從孩子的興趣出發,活動帶有很大的樂趣,一節課完成孩子們意猶未盡的討論這是我的動作這是誰誰的動作,而且他們會持續很長時間不會忘記這個舞蹈。從孩子的興趣出發還能夠為他以後的學習奠定基礎。
『陸』 如何開展幼兒園打擊樂教學活動
    首先,要選擇合適的樂曲。 音樂是用有組織的樂音來塑造形象、反映現實生活、表達思想感情的一種藝術。其基本表現手段是旋律和節奏。而打擊樂是根據樂曲來打擊樂器,通過各種樂器給音樂配伴奏以使樂曲更動聽。同時也能使幼兒通過樂器敲擊來表達和表現對音樂的感受和理解。 ...0;   剛開始練習打擊樂時最好選擇節奏鮮明的樂曲,因為節奏特點明顯的樂曲容易敲擊出效果,如進行曲,這樣便於幼兒掌握節奏特點。待幼兒有了一定的積累後再選擇一些節奏較復雜的樂曲。小班、中班可以2/4、3/4拍樂曲為主,大班幼兒在此基礎上可選擇4/4拍的樂曲。如《郊遊》這首樂曲很適合小班或中班幼兒作為打擊樂的樂曲。這是一首2/4的樂曲,節奏特點非常明顯,前八小節與後八小節旋律完全相同,中間八小節有所變化。在配器時可以根據樂曲中間八小節是高潮的特點,多選用一些樂器,同時節奏可與前後有所不同。前、後兩段可以節奏相同,這樣既便於幼兒掌握,同時也會使敲擊出的效果悅耳、動聽。另外,許多有民族風格的樂曲,如,維吾爾族、蒙古族、藏族樂曲,節奏型都比較明顯,易於幼兒理解把握,同時也可以讓幼兒感受到不同民族的音樂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