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一年級語文識字如何教學
一年級識字、寫字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新課標在識字、寫字方面,實行「認寫分開」、「多認少寫」,提出「會認、會寫」兩種要求,這對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以及獲取信息的能力都有重要意義。但是,低年級學生在掌握字形方面是難點,如何突破這個難點呢?下面我來談談我的幾點看法:
一、教學生在自學中掌握漢字的構字規律
過去的教學一般是老師教,學生學,學生處於被動地位。新課程充分體現了讓學生自學,用多種方法思考、記憶、分析字形的思想,培養學生自主識字能力,放手讓學生自己思考,自己發現問題,想辦法解決問題。這樣不僅激發了學生識字的興趣,對字形的記憶也會更加扎實牢固,還可以從中摸索體會漢字的構字規律。
在一年級的識字教學中我是這樣做的:先引導學生觀察情境圖,讓他們產生讀書的慾望,在反復朗讀中掌握生字讀音、認識字形。接著我就問學生:「今天我們要學習這幾個生字,看誰最聰明?自己動腦筋想出最好的記憶方法,請你告訴大家。」這樣一問,同學們興趣盎然,馬上就開始在大腦中尋找答案,提出了許多不同的記憶方法:「熟字加筆畫」、「形近字對比」、「同音字」、「熟字去偏旁」、「拆部件」、「減筆畫」……如學習「天」字,有的說「大」字加一橫就是天;有的說「人」字加兩橫就是天;有的說「夫」字不出頭就是天。學習「園」字時,有的說是在「元」字外面加上圍牆「口」就是「園」,從而明白「校園、公園」是有圍牆的,以區別「元、園」的用法。學習「愛」字,學生把它拆成「、冖、友」,我配上兒歌「爪字頭,禿寶蓋,小朋友,真可愛」。這樣學生很快就記住了生字。
二、在輕松愉快的學習中突破字形難點
剛剛入學的孩子年齡小,注意力不集中,易於疲勞。《新課標》提出:培養學生對漢字以及漢字學習的態度和情感,有主動識字的願望,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所以,教學時要採用多種方式方法,激發學生興趣,讓他們在興趣盎然中邊玩邊學。這樣,在充分調動學生無意注意的同時也促使其有意注意的發展。並且老師要為解決困難創設情境,以促使學生思維靈活、有創造性地發展。下面我介紹幾種趣味識字方法:
1.編字謎。在一年級的識字教學中,我發現「編字謎」能幫助孩子們輕松地掌握一些難教的生字,經過引導,孩子們經常動腦筋編字謎在課堂上交流,課堂氣氛非常活躍,比如:朋:兩個月亮交朋友。林:兩棵樹,並排站。休:一個人靠在木頭上。息:自己的心。禾:一棵小樹苗,頭上戴草帽。思:十張口,一顆心,猜猜看,動腦筋。雷:雨點掉到田地里……孩子們不僅能編出書上出現的生字,還把這種識字方法擴展到課外,並講給家長聽,這樣不僅激發了孩子們的識字興趣,同時也鞏固了生字。達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2.組字游戲。老師把一個字或幾個字的構字部件打亂順序寫在卡片上,發給每個小組一份,讓他們通過小組合作盡可能多的組字,然後小組派代表到講台前來展示合作的效果,讓全體學生認讀,評出冠軍組。這樣,體現了保底不封頂的教學思路,學生們不僅能組出課本上出現的字,有些學生還能組出許多課外認識的字。
3.搶卡片。老師把許多卡片放在黑板槽里,指名2—3人站在黑板前,按老師讀的字音,找出有關的卡片組成字,讀後組詞或說一句話,誰搶得多誰就可以得到一面小紅旗。
4.編故事巧記字形。在教學中根據學生年齡特徵和構字的特點,充分發揮學生的聯想去揭示漢字的造字原理和音、形、義的關系。通過直觀手段、形象語言、生動故事,把一個個抽象的漢字演繹活化成一幅幅圖畫或一段小故事。如:學「呆」時,教師邊講故事邊寫筆畫:「一個人張著大嘴巴(口),像木頭一樣一動不動,原來他在發呆。」
5.變字小魔術。我結合語文百花園一中「這樣識字真有趣」組織了「變字小魔術」的游戲。選出一些簡單的字讓學生加一兩筆變成新字。如「日」,孩子們變出了:電、甲、由、申、田、白、百、目、旦等,「木」,變出了:本、禾、術、未、米等,課堂上,每個孩子都積極參與到「魔術」中,在游戲中學習,在交流中鞏固。
三、閱讀課外書識字
一年級新生在入學5—7周左右,便可熟練掌握漢語拼音,並利用音節讀一些淺顯的兒歌和兒童故事。此時,教師一邊教生字,一邊引導學生讀一些自己感興趣的課外書,既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也有效地鞏固了漢語拼音,更重要的是學生初學的生字一般都是常用字,這些字在書中出現的頻率非常高(如「日、月、水、火、的、了」等字)。學生在新的語言環境中重溫所學過的字,是一種知識的遷移,是興趣盎然中的再學習,獲得的是「溫故而知新」的效果。
四、在生活中識字以鞏固字形
漢語是母語,學生在生活環境中,可以接觸到很多漢字:電視、同學、親人的名字,商店的招牌,廣告及家中物品的包裝物等,可以說,漢字無處不在。所以,教材編排識字二中的三篇課文就引導學生平時留心觀察,隨時隨地識字,如:發作業本時,讓學生輪流發,從而認識同學的名字;星期天,讓爸爸媽媽帶著到大街上去「找漢字」,收獲一定不小;家中物品的包裝物上,漢字就更多了。諸如「紅蜻蜓」皮鞋、「達能」餅干、「光明」牛奶、「巧手」洗衣粉……當學生能夠正確地認讀出生活環境中的字時,他是多麼興奮啊!因此,學生樂此不疲,此時再引導他們將收集到的商標、廣告等匯集起來,裝訂成冊,便成了一本生動形象、圖文並茂的「識字讀本」。我們每星期評出十幾個「識字大王」的作品進行展覽,下課時,互相考一考,真是「樂在其中」!
識字教學中,通過各種途徑和方法,學生從中感受到學習和創造帶來的快樂,變「要我學」為「我要學」。不但確立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了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滿足了他們的成功欲,而且還能在他們不斷的「新發現」中激發他們的創新能力。
淺談小學一年級新教材漢語拼音教學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實驗稿)》在「教學建議」中指出,要「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語文學習規律,選擇教學策略」。還具體提出,漢語拼音教學盡可能有趣味性,與學說普通話、識字教學相結合,同時強調了要充分利用兒童生活經驗等。這些好建議啟發我們,要正確理解和使用新教材,賦予課堂活力,樹立「以學生為本」觀念,創造性地開展教學活動。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材第一冊漢語拼音部分共13課。編排了情景圖、短語、句子和兒歌,認識70個常用字。顯而易見,教材採用了多種方式體現出語文學科的綜合性、整體性。於是,我把漢語拼音部分視為一個多元化的整體,將學拼音看圖識字、看圖說話、閱讀短語和兒歌等多個知識點互相滲透,分層次有機整合,千方百計調動學生的興趣,力圖取得最佳學習效果。
一、聲母發音與課文插圖的整合
新教材漢語拼音部分有幾十幅富有啟發性的插圖,或示意字母發音、或表明字母形體,還有一些是為提高拼讀能力而安排的。教學中要充分利用直觀形象幫助學生學習抽象的拼音字母。聲母的本音雖然都是「標準的音」,但因為聽不清,學生學習還是不方便。新教材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就給這些聲母配上了不同的韻母,使聲母也能發出響亮的音。這種呼讀音,雖然能發出響亮的音,方便學生的學習,但還是難以啟動學生自學、自悟、自會。教材又配上了能夠表聲母音的插圖,幫助學生練習發音。如學習g這個聲母時,從圖導入:從遠處飛來了什麼?學生看書上的插圖,可能回答:「白鴿」「三隻鴿子」。教師繼續引導:誰能編一句兒歌記住「 g」,學生回答「鴿子鴿子ggg」「三隻鴿子ggg」。接著讓學生發出正確的讀音:如「鴿」(ge),然後告訴學生把ge讀得輕些、短些,這樣的發音就比較接近本音,也有別於音節ge音了。用這種方法可以教b、p、m、f、k、h、j、q、X、Z、C、S、Zh、Ch、Sh、y、W,配合這些字母的插圖都能引出聲母相應的字音來。有幾個聲母如d、t、n、l的插圖不是取音,而是取形,可以採用其他方法直接練習聲母的讀音。
二、拼讀音節與生活經驗的整合
六歲的孩子入學前已會說很多話了。從拼音角度來講,他們已經會發很多音節的音了,但是他們並不知道和理解為什麼要分解音節。如看見一叢草,他們認識是草(cao),卻不會將草(cao)分出聲母C,韻母ao.更不會有意識地將聲母和韻母連成音節進行四聲拼讀,因此字音(音節)的拼讀成了孩子們拼音入門的學習難點。根據新教材增加了許多與學生生活緊密聯系的音節的編排特點,教師可以調用孩子已有的生活經驗,直接切入音節,拼讀難點。如漢語拼音第5課三拼音節:gua、guo、hua、huo、kuo,可以先製作課件從電腦中依次出示一個西瓜、一口鍋、一朵花、一堆火和由小擴大的圓等圖片,先請孩子們認一認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事物,說一說它們的名稱(實際上已調用他們原有的「語音儲備」),然後引導學生:想一想,它們(指這些事物)是怎麼拼出來的?當學生理解有困難時,再用課件分別展示出聲母和相拼的韻母以及聲調,對應擺放在圖片下面。最後啟發學生:這些聲、韻母合在一起加上別的聲調就成了別的字音了,你們想認識它們嗎?再以此分別推出以上五個音節的四聲,讓學生讀一讀,結合生活實際說一說(說出雙音節詞或一句話即可)。這種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的擴展活動無一不是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進行的。
學生初步學習了拼音方法,還要經過大量的「耳聽口練」才能把知識轉化為能力,力爭做到看到音節便能准確、熟練地讀出來。教師要充分利用新教材拼音部分出現的209個音節。為了增加學生拼讀興趣和效果,我從學生最熟悉的口語入手;從學生日常生活用品入手;從學生使用的學習文具入手;從學生最樂於做的事情入手。每日一句,出示在黑板上方,為學生營造喜聞樂見的拼音音節氛圍,使他們愛學樂學,既提高拼音能力又發展了口語交際能力。
三、認識漢字與觀察情景圖的整合
新教材拼音部分的內容在聲母、韻母、音節、識字、兒歌、看圖口語交際等方面進行了巧妙的組合,體現了「以學生為本」觀念,也突出了各知識點的科學性。特別是與學習內容緊密聯系的情景圖,給師生帶來了更大的創造性學習的空間。教師應站在學生認知水平的角度上,認真審視每一幅情景圖,想辦法激活它們對學生的吸引力。讓學生藉助情景,利用漢語拼音讀准字音,會認漢字。
1.看懂留意,練習拼讀。有的情景圖內容簡單,物體的名稱和音節對應出現。如第7課,媽媽擦玻璃、爸爸拖地、我做賀卡。可以讓學生自己看圖、練讀音節、認漢字。有的圖內容復雜,學生看了圖還不能導出音節的讀音,如第11課的情景圖,教師作為引導者要帶著學生仔細觀察,啟發思維,講清留意後,引出diéffējī和漢字「疊飛機」。
2.抓住畫面特徵,記住字形。有的情景圖中的事物具有表形的特點,但圖上的物體真正表形的往往只在畫面的某一處。教學時應讓學生先整體後部分觀察畫面,突出最形象的表形部位,啟發學生想像,如第4課的情景圖,一隻小兔奔跑時的腿形,多像「兔」字下面的兩筆。
3.充分利用圖加深記憶。剛學會拼音字母的學生,拼讀音節是有一定難度的,在教學生看圖讀音節識字時,首先引導學生看圖,看懂圖意很容易就拼出音節了。學生在認讀時,遇到認不出說不上的漢字,教師可以憑借描述圖意,幫助學生復現畫面內容,喚起表象,使學生憶起見面字的讀音和字形,如第8課情景圖,「太陽剛剛升起,可以換成什麼詞來說?」學生思考後回答「日出」,這樣字的形和音的問題迎刃而解。把看圖、拼音、識字整合在一起,有益於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也益於調動群體學習過程中的互動作用,是提高識字效率的重要方法。
四、閱讀兒歌與識字的整合
兒歌或口訣是小學生最喜歡的學習材料,識字卻是他們由拼音的學習轉入高一層次的學習活動。新教材在編排上抓住了小學生的這一特點,在拼音教學內容中編排了大量的兒歌,有機地把拼音與識字結合起來,我認為這種安排不僅是鞏固和運用漢語拼音,還在於運用漢語拼音學習一部分構字率較高的獨體字,為學習合體字准備條件。每一課中都有圖畫表示獨體字的意義,字的上面都配有漢語拼音音節,圖下又有漢語拼音短文和片語、句子來概括圖意。學生通過讀兒歌,既學會了一些漢字又沒有增加單純識字的心理負擔。如漢語拼音第6、7、8課中的帶拼音的小短文、兒歌、童謠深深引吸著學生,激發起他們拼讀音節、認識漢字的強烈慾望。一位教育家曾說:對於一個孩子的發展,最重要、最有效的教育方法是幫助他尋找到一條他的才能可以盡情施展的途徑。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服務者,要為學生自主學習創設情境、鋪路搭橋。既憑借圖明白了字義和短文的意思,又在運用漢語拼音識字讀文的過程中鞏固了漢語拼音、掌握了獨體字、認識了見面字(帶紅色音節的字)。如第10課第二課時是這樣安排的:1.看圖說話,了解圖意;2.「借文識字」,自讀音節,找出與圖相應的短句;3.短文朗讀指導,理解文意;4.擴展活動中啟發學生說出自己認識的動物愛吃些什麼;5.獨體字「小」「魚」「牛」的字形識記。
我感到從一年級開始,學生每識一個字應讀准字音、認清宇形、大致了解字義。教師在有機整合的過程中,一要充分利用漢語拼音這個工具讀准字音;二要運用造句的方法大致了解字義;三要運用漢字構字的規律了解字形。教師還要注意強化聽、說、讀、寫的互相滲透。聽,聽字的讀音,聽老師范讀或同學的朗讀;說,說出自己識字的方法,說一句完整的話;讀,拼讀音節,認讀生字,用手指點短文中的字,按詞的組合朗讀句子,讀懂句意,利用句子的停頓朗讀每個句子;寫,對獨體字有條件的可以認一個寫一個,也可以認寫分開,但必須按照漢字的構字規律練寫。經過調動眼、口、耳、手這幾個器官,形成統一的聯系。
B. 一年級如何識字教學
1、先預習再隨文識字;2、尋找方法、掌握規律、自主認字;3、發揮「主人」意識,培養內識字能力;4、創設輕松容愉快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在活動中識字;5、字詞句同步訓練識字;6、鼓勵學生用自己獨特的方法識字;7、在閱讀、運用中鞏固識字;8、引導學生在生活中識字。
C. 如何實現小學一年級趣味識字教學
新課程一年級的識字量特別大,而且又實行「識寫分離」,這種「君子動口不動手」的學習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生字的「回生」率。為提高識字效率,為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教師可根據兒童的思維特點,激發學生的奇思妙想把抽象的漢字元號具體形象化,賦予漢字以全新的意義。基於這樣的認識,我對一年級的識字教學進行了探索。
一、一個漢字,一幅圖畫
漢字起源於圖畫。三千多年前,我們的祖先在結繩記事的勞動實踐中發明了用圖畫記錄事物的方法。當時的圖畫就是漢字的雛形,後經演變成了現在的象形文字。只因刀刻的需要,筆畫成了橫平豎直,整體呈方塊形狀。現在使用的獨體字多數是這一類。如山、石、貝、魚等。這些字的筆畫,有的現在仍然保留著圖畫的痕跡。選入低段教材中較為典型的字有:日、月、山、水、田、人、鳥、木等等。對於初入學的兒童來說,識字的難點不是字音和字義,而是字形結構。為了突破難點,我根據漢字規律和兒童認知規律,在教學過程中,主要加強直觀教學。具體做法是事先畫出色彩鮮明的事物圖象,再畫出象形字的圖形,然後簡單畫出它的演變過程,讓學生直觀地體驗象形文字字形演變的大致過程,體驗象形文字的構字規律。學生因新奇而感到特別興奮,並在形象的圖形和抽象字形之間產生聯想記憶,這樣既能快速地記住要認識的漢字,又能激發識字興趣,主動探究象形文字的演化過程,激活聯想記憶,領會圖畫痕跡,培養識字能力。
二、一個漢字,一段生活
愛因斯坦說過:想像比知識更重要。學生想像的翅膀一旦打開,那一個個本無生命的抽象文字元號就都有了靈性,有了生命的色彩。比如對「八」字的教學,把這簡單的一撇和一捺和小朋友在兒童樂園里玩過的滑滑梯聯系起來。學生一邊表達一邊動作演示。「八」字的一撇和一捺一下字充滿了動感。抽象的線條彷彿就是學生愛不釋手的玩具。一個小女孩說,那「八」字還象她爸爸的兩撇胡須,爸爸每次親我的時候,雖然有些扎人,但我感到非常幸福。同學們除了說「真的好象」,還連聲說「爸爸真好!」那段幸福的生活讓孩子們覺得那個「八」字格外親切。又如「頭」字。竟然會有小朋友把同學的發型聯系起來。他們說,那一橫就是我們寬寬的額頭,而一撇和長點就是額前的劉海。楊慊欣喜地發現,那一撇和長點與鄭金輝那特別的發型象極了。於是,鄭金輝就當了一回模特。在一片喝彩聲中,那個「頭」字就與小輝的可愛的頭發連在了一起。就這樣,一個個靜止的生字都活起來,動起來,字形也變得清晰明了,學生們在快快樂樂地聯想中學習並記住了生字。聯系生活實際,激活形象思維,讓學生在識字中享受快樂。
三、一個漢字,一則故事
積極引導學生根據字形想像編故事,在聯想中創新,讓學生在識字中體驗成功。每一個漢字都有一個動人的故事。聽故事是孩子的天性。經過學生的奇思妙想賦予抽象的漢字以思想、生命,使這一個漢字具體可感。有時,那個故事令人忍俊不禁,於是把識字融入笑聲中。有時,那個故事極富感染力,於是在「震撼」中識字。例如「四」的故事:有個淘氣的兒子,整天喜歡爬高又爬低。有一天他的右腳受傷了。爸爸把他帶到醫院,醫生把他的右腳用厚厚地紗布包紮起來,並要他好好休息,不準再到外面去玩。所以,「四」裡面的「兒」字的豎彎鉤就變成了「豎彎」。於是,他爸爸就把他關在了屋子裡。外面的大口框就是大大的屋子。又如「拔」字,學生結合歌曲《拔蘿卜》編了一個有趣的故事。一位老奶奶在拔一個大蘿卜,拔呀拔呀拔不動。於是小花狗來幫忙,還是拔不動。小花狗就請來了好朋友小白兔,小白兔請來了好朋友小花貓……一群好朋友(右邊的「友」字)都伸出雙手(提手旁)用力拔蘿卜。拔呀拔呀,拔得汗(把「友」字上面的一「點」想像成汗珠)都出來了。終於拔起了這個大蘿卜。這樣富有童趣的故事賦予了生字的各個部件以全新的意義。學生會「盤活庫存」,編出各種各樣的故事。這樣,學生興趣盎然,積極動腦,不僅掌握了生字,更重要的是在主動參與、體驗識字的過程中,獲得了成功的快樂。
識字本身是枯燥的,而對於枯燥的事物,人們的情緒總是消極和被動的。如果孩子們一味地被動識字,不僅識字的效率低,而且還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奇思妙想促識字」妙在:一不框死學生的思維,不求唯一答案,鼓勵學生用自己的發現識字;二是重視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並予以肯定,使之成為他們持續學習的動力。總之,在孩子內心深處,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成為一個「發現者」。於是,讓學生在奇思妙想中享受識字的快樂,在奇思妙想中體驗和創造著成功,在奇思妙想中獲得多方面的發展,更重要的是「奇思妙想」這一招點燃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保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因為,之後學生就會用更積極的方式再去「探索新知」。
學生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習生字,不僅提高了識記的興趣,還激發了學生想像和創造,表達能力也得到訓練;其間不時閃現出智慧的火花,讓他們品嘗到了創造者的快樂,成功者的喜悅,成為識字的主人,提高了識字的能力。
D. 一年級怎麼來教學識字
當一名低年級教師我深深的知道低年級的語文教學最重要的就是識字教學,因為低年級的語文是以識字為主,識字量大,識字對於低年級孩子來說內容也比較枯燥,而且孩子們往往學會了後面的生字就忘了前面的生字。反反復復效果總是不盡人意,因而教師教的吃力學生學得辛苦,而且即使學過記得也不牢。因此近幾年來我們在教學過程中也用到了多種識字方法,比如集中識字、分散識字、隨文識字、注意識字、歸類識字等等這些方法各有所長也各有所短,但如何能讓孩子們把學過的漢字記好、記牢才是關鍵。
首先要培養孩子的識字興趣,讓孩子從心底喜歡時才能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新課標在識字教學中提出「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願望」的要求。要讓學生達到這樣的要求,濃厚的學習興趣就顯得非常重要。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必須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低年級的學生活潑好動,喜歡游戲,在教學中把識字融入豐富的游戲活動中,讓學生在新奇有趣的識字場景中體驗識字的快樂。
可是一年級學生識字,存在的問題是:學得快,忘得也快。如何解決這個難題,通過實踐,我發現鞏固識字的最佳辦法便是讓學生進入「游戲樂園」,在輕松、有趣的玩耍氛圍中記住漢字。我從每天上語文課前抽出5分鍾的時間以每種不同的方式來復習昨天所學習過的生字。比如,同桌之間互相考一考生字,讓孩子自己成為小老師,使學生在自主實踐中興趣盎然地將所學漢字加以鞏固,加以運用。還有就是玩加減字游戲,讓學生能以舊字帶新字來記憶新的生字。一個班級共有學生24人,課堂上我要在短時間里了解每一位學生的識字情況是很難的。於是我採用聘任「小老師」的方法,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學生認為自己已經掌握了剛學的生字,就讓他讀給老師聽。對於確實讀得好的,就聘任其為「小老師」,其他同學都可以到他那兒認讀生字。為了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每一位識字過關的同學都可以被聘為「小老師」。因此學生學完一篇課文後,就積極地到老師、「小老師」處認讀生字,還可以採用一幫一的形式讓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得到了很好的體現。在學習生字的過程中我還會鼓勵孩子多認字比如評選出「小小認字王」「小小字謎王」等等都是在鼓勵孩子們多讀書、多識字。這樣以來極大的激發了孩子們學習生字的熱情,在課間都會聽見孩子們在認讀生字。可以說效果顯著。
E. 如何搞好小學一年級的識字教學
一、讓學生在自學中尋找規律,在識字中提高學習興趣。 1、在語文識字教學中,教師應努力做到讓學生去挖掘識字的方法和規律,培養識字的能力,體驗識字的樂趣,從而樂於識字,主動識字。 2、在低年級的識字教學中,在學生學習了基本字、基本筆畫、筆順和常用的偏旁部首之後,上課時首先解決生字的讀音,接著可以問學生:「今天我們要認識這幾個生字,看誰最聰明?你是怎樣記住這幾個生字的,請你告訴大家。」這樣一問,同學們興趣盎然,馬上就開始在大腦中尋找答案,提出了許多不同的記憶方法:「形近字對比」、「同音字」、「基本字加偏旁」、「熟字去偏旁」、「增減筆畫」……。 3、過去的教學一般是老師教,學生學,學生處於被動地位。實驗證明學生在充分自學中用多種方法思考、記憶、分析字形,是培養識字能力的捷徑。當然,自學不等於老師不教,教的目的是為了不教,放手讓學生自己思考,自己發現問題,獲得知識,這樣的所獲才扎實牢固,還可以從中摸索體會漢字的構字規律。 4、在教學象形字時,可以在教師的指導下,圖與字、物與字結合,知道這種模擬事物的樣子造出來的字就是象形字,讓學生在學習和比較中掌握象形字的識記規律,由形到字,由字到形,形象識記,引導學生學會識字。 5、對於會意字的教學,教師可啟發引導學生揭示一些會意字的構字特點,編一些琅琅上口的兒歌,如「二木林,三木森,二人從,三人眾等,從中了解會意字的構字規律,自己學習同類別的字。 6、對於形近、音近的字,可組織學生進行比較,區分、辨別,抓住異同點,巧記,活記。 7、在教學認識同一類偏旁的生字時,鼓勵學生自己去探索它們的秘密,發現它們的共同點,知道這些字都是與什麼有關聯的,揭示構字的規律,舉一反三,在學習中達到觸類旁通的效果。 8、在識字教學中,教師還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學習規律,運用多種手段和方法進行識字教學,如摘蘋果、走迷宮、找朋友、配配對等,讓學生在輕松、活潑的氣氛里進行有趣、有效的識字。二、讓學生感覺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識字。 低年級教材在識字、寫字方面,實行「認寫分開」,提出「認識」、「學會」兩種要求,在第一學段明確提出要「多認少寫」。「多認」有利於學生盡早。盡快、盡可能多地認字,以便盡早進入漢字閱讀階段。但我們不不難發現,低年級學生在識字中,音、形、義三方面,字形是難點,解決了這一問題就為提前閱讀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剛剛入學的孩子年齡小,注意力不集中,易於疲勞,教學時要採用多種方式方法,激發學生情緒,使他們在興趣盎然中邊玩邊學,充分調動學生無意注意的同時促使有意注意的發展,所以,每種方式練習前都要提出明確的目的和要求,並且老師要為解決困難創設情境,以促使學生思維靈活、有創造性地發展。因此可以採用以下趣味識字方法: 1、競賽法。小學生好勝心強,一提起比賽,他們就來勁了,所以在識字時,穿插一些比賽,能提高教學效果。如開火車比賽,教了生字後,開兩列火車比賽,看哪組同學讀得又快又准,就評出哪列火車開得又快又好;又如組詞比賽,教了生字,讓學生口頭組詞,看誰組得多;又如說話比賽,讓學生用當堂學的詞語說話,看誰用的詞多。這些比賽,既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效果很好。 2、游戲——找朋友。老師把生字卡發到同學的手中,一個學生拿著「飛」字說:「我是『飛』,誰和我做朋友?」另一個拿著「機」的學生馬上出來和「飛」合在一起,說:「我是『機』,我和『飛』組成『飛機』」。全班讀「飛機」。 3、編口訣。在一二年級的識字教學中,我發現「編口訣」能幫助孩子們輕松地掌握一些難教的生字。比如: 閃:門里躲著一個人。 種:禾苗種在水田中。今天要用心念書。肯:月亮不肯止步。 4、摘水果。老師先畫出一棵很大的蘋果樹,再把寫有相同偏旁字的水果形卡片貼到蘋果樹上,教師讀哪個字,就讓學生把帶有這個字的蘋果摘下來,然後用這個字組詞。 5、排隊組字。老師把一個字或幾個字的構字部件卡片打亂,發給每人一張,讓他們到講台前來組成老師讀出的生字,全體學生認讀和評議。 6、情景法。在識字教學中,通過簡筆畫、動作、語言等,創設情景,使漢字與事物形象地聯系起來,能有效地提高識字效率。也可讓學生做做這些動物,體會這些字的部首與意思的關系,從而記住這些字的字形。 總之,小小漢字,奧妙無窮。教師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結合學生的思維特點,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使學生積極地參與識字教學,處處從學生主體的實際出發,鼓勵學生想像,實踐,學生就能獲得成功的喜悅。從而使枯燥的識字教學成為培養學生發現興趣和熱情探索的熱土。
F. 小學一年級如何快速識字
1、加一加
加一加就是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來學習生字。用學生以前學習過的生字加上偏旁變成新的生字。這樣記憶起來就比較簡單。例如學習 「讓」,在學了「上」這個字為基礎的前提下,需要教會孩子認識言字旁。首先告訴孩子,言字旁的字跟語言有關,跟話語有關。然後讓孩子分析字形,左邊言字旁,右邊一個上,於是可以引導孩子這樣唱出識字方法:我用加一加的方法記住「讓」,言字旁加個上,讓讓讓,讓座的讓。
2、減一減
這個方法適合合體字與組成這個合體字的部分有相同的類型。減一減的方法就是把以前學過的生字去掉某一部分變成新的生字。比如學習去就是丟掉了一筆就變成了去,家沒有了房蓋就成了豕。例如「景」字,可以讓孩子用減一減的方法記住「景」:我用減一減的方法記住景,景色的景去掉日子頭,京京京,北京的京。
3、換部首
這個識字方法適合合體字中除部首外的字相對復雜,不是一個獨體漢字,或者去掉部首的那個部分比較生僻,不適合用加一加的方法。那麼可以讓孩子用換部首的方法記住新字。例如由「誰」這個字,學習「堆」字,就可以用換部首的方法學習:用換部首的方法記住「堆」,誰家的誰,去掉言字旁,換成提土旁,就是堆,土堆的堆。
4、組詞法
這種方法更適合孩子認識生字時使用,加上組詞後,不僅可以記住字形,還能藉助詞語大致了解字的意義。例如學習「數」:用組詞的方法記住數,數數數,數字的數。
5、編字謎
在一年級的識字教學中,「編字謎」能幫助孩子們輕松地掌握一些難教的生字,經過引導,孩子們經常動腦筋編字謎在課堂上交流,課堂氣氛非常活躍,比如:朋:兩個月亮交朋友。林:兩棵樹,並排站。休:一個人靠在木頭上。息:自己的心。禾:一棵小樹苗,頭上戴草帽。思:十張口,一顆心,猜猜看,動腦筋。雷:雨點掉到田地里……孩子們不僅能編出書上出現的生字,還把這種識字方法擴展到課外,並講給家長聽,這樣不僅激發了孩子們的識字興趣,同時也鞏固了生字。達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6、變字小魔術
結合語文百花園中「這樣識字真有趣」組織「變字小魔術」的游戲。選出一些簡單的字讓孩子加一兩筆變成新字。如「日」,孩子們變出了:電、甲、由、申、田、白、百、目、旦等,「木」,變出了:本、禾、術、未、米等,孩子會積極參與到「魔術」中,在游戲中學習,在交流中鞏固。
G. 一年級識字一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
學目標設計:
①知識與技能目標:學生認識萬、復、蘇、柳、歌、舞等13個生字,會寫萬、丁、冬、百、齊5個生字,能夠用普通話准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積累有關春天的詞彙。
②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學習夥伴談話的方式,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以及審美能力。
③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學生能夠感受到春天的色彩,體會春天的美麗,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良好品德。
H. 一年級的識字教學有哪些方法
加茂鎮中心學校半弓小學黃開玉 在一年級識字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掌握學習生字的方法呢?談談自己的幾點做法。一、教會學生在預習中讀准字音為提高小學一年級學生的識字效率,在上新課前,我要求學生預習生字。首先,我讓學生藉助拼音初讀課文,在初讀的過程中學生基本上讀准了字音;其次,我讓學生看課文中要求會認得有幾個生字,並要求他們從文中一個一個地標出來拼讀。這樣,通過預習,學生獲得了學習生字的主動權,也為課堂上學習生字做好了心理准備。二、教會學生聯繫上下文,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理解字義比如教「畫」這個生字,我在教學中讓學生聯繫上下文,體會「畫什麼……」的「畫」與「一幅畫」的「畫」的不同意思。學生通過反復朗讀、體會,知道前者指「動作」,後者指「圖畫」。再讓學生說說誰會畫什麼,「畫」字還可以組成哪些詞。這樣教學,遵循了「在語言環境中識字」的原則,學生理解到了同一個字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意義是不同的。三、教會學生同時運用眼、耳、腦記住字形聽課是重要的學習途徑,又是很難掌握的學習技巧。讓學生同時運用眼、耳、腦去積極地捕捉知識。眼,要注意看老師寫在黑板上的字及筆順。耳,要善於發現老師指出的重點,如老師說「雪」字上面是「雨字頭」,「雨字頭」第三筆是橫鉤,不要寫成橫折或橫折鉤;「牙」,共4筆,第二筆是豎折,不要把它寫成兩筆等。腦,要牢記字的讀音、字義、字形。簡單的字,如「紅」「葉」可以運用已有知識,自己分析字形;「幾、用、筆」可與熟字「兒、同、毛」比較字形,加深記憶。四、教會學生如何復習鞏固生字1、合一合利用兩個學過的生字合一合,組成新字。如:禾火秋; 少秒;千口舌;舌甘甜等。2、加一加利用學過的生字加偏旁變成新字。如:哥 + 欠 = 歌;方 + 訁= 訪等。3、減一減利用學過的生字減去一個偏旁變成新字。如:漂 - 氵= 票;完 - 宀 =元 等。4、形近字分辨把字形相近的字放在一起進行辨別比較來認識。如:辦----為;稱----秤 等。5、偏旁識字(1)有些字有一個相同的部件,偏旁不同則讀音和意義都不同,利用不同的偏旁進行識字。如:睛、晴、請、情、清。目字旁的字和眼睛有關,所以目字旁的是眼睛的「睛」;日字旁的字和天氣有關,所以日字旁的是晴天的「晴」 ;三點水的字和水有關,所以三點水的是清水的「清」。總之,低年級識字數量多,難度大,要使學生學得快、記得牢,就要求教師不僅要教會生字,更重要的是要教會學生如何學習生字,怎樣鞏固生字,實現由「學會」到「會學」的轉變,獲得生字學習的主動權和高效率。作為一名教師,我將持之以恆,讓學生插上翅膀,在識字的自由王國里盡情翱翔。
I. 如何上好小學一年級語文的識字課
在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中,識字教學是最基本的教學內容。課堂授課是識字教學的主要手段。如何在短短的四十分鍾內讓學生按教學計劃學好生字,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值得我們低年級語文教師思考,下面是本人授課過程的幾點體會。
一、設置輕松活躍的課堂氣氛,激發學生識字興趣。
按照新教材要求,先識記一定數量的字詞,再學習拼音。這對剛入學的孩子來講,有一定的難度。要克服這一難度,就必須注意結合兒童心理特點,以靈活新穎的形式,為兒童創造了一個快樂的識字學習情境,激發學生識字興趣,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生字。
1、編字謎識字
兒童識字量的積累需要多次重復,強化記憶。這個過程雖不復雜,但往往枯燥。在進行一年級識字教學時,我常常根據字的形狀或意義編成字謎,讓小朋友去猜,去讀,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提高識字興趣。比如,我教「風」字,謎面編成「樹兒見它把頭搖,苗兒見它就彎腰,雲兒見它快快跑」 小朋友猜對後,興趣來了,我趁機教「手」字謎,編成「兩棵小樹十個杈,不長葉子不開花,能寫會算還會畫,天天幹活不說話」 字謎,小朋友猜對「手」字謎後,學習興趣更大。再如,我教「雨」字,問小朋友:「誰能給這個字出一個謎面,請大家猜猜?」這樣小朋友的思維得以發展,在「手」字謎的啟發下,很快編成「千條線,萬條線,落到水裡看不見」的字謎等。經過不斷啟發,小朋友們編出了很多字謎,如「兩人坐在地上」,謎底「坐」;「小時四條腿,長大兩條腿,老了三條腿」,謎底「人」;「回」字,「四周不透風,口字在當中」等等,這樣快樂的教學情境,使學習生動活潑,喚起兒童的學習興趣。
2、編兒歌識字
兒歌或謎語,內容簡單,有的押韻,讀起來琅琅上口,饒有興味,一旦記住便永久難忘。為低齡兒童喜聞樂見。我平日教學中注意抓住字的特點編一些通俗易懂的兒歌 ,如我叫「問」字,編成「一個小朋友,進門瞧一瞧,見人就張嘴,等待結果到。」又如「磨」編成「一點一橫長,一撇到左方,一對孿生樹,長在石頭上」如此一編,易學易記,妙趣橫生。
3、加減法識字
在教學識字中,我出一些花樣翻新的練習來「考考」學生,激發求知慾,強化記憶。例如「門+口=?」(問)、「早+草頭=?」(早)。「草—草頭=?」(早)以次同時,讓學生自己照樣子編題來考考老師,如「坐—土=?」(從)、 「立+日=?」(音)等,在課堂開展競賽,幫助學生記牢字形。
除此之外,我還注意引導學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和發現形近字之間的異同,對一些外形相似、形旁不同的字,用換偏旁的方法識記,稱之為「姐妹字」。如:「蛙、哇、娃、窪」「請、清、情、晴」的字,找出了字形之間的聯系,學習起來便容易多了,而且隨機復習了以前學過的字。
二、引導學生自主識字
自主識字就是讓學生自由選擇願意識記的字、自己選擇不同的方法來記住字形,老師的引導只是體現在恰到好處的點撥上。在教學過程中,要加強學生自主的語文實踐活動,隨著學生經驗的積累,我們也就逐步簡化識記生字的過程,增加學生獨立識字的機會,發揮其主體性,引導他們自己想辦法,發現行之有效的識記方法,獨立掌握生字,並在實踐中不斷運用,形成識字能力。人教社新編的實驗教材在識字的編排上形式多樣,在連、塗、畫、拼、擺等學習活動中,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自主識字,啟迪心智。
1、讀讀背背中自主識字
在識字教學中,我根據語文園地里學生熟悉的古詩,讓他們自己自主學習,讀讀背背古詩的內容,這樣既達到了識字的效果,有豐富了語言、積累了語言。如學生學習古詩《詠鵝》、《春曉》、《村居》這些內容,學生自主識字字,在背誦古詩時,學生能夠把字讀准確、讀流利,正確地背誦。
2、認認塗塗中自主識字
在識字教學時,我引導孩子有意識地關注身邊的漢字,激發學生留心觀察周圍事物,在生活中主動識字,主動運用語文知識解決身邊的問題。採用同桌或小組間相互交流自己的姓氏,說說自己平常認識哪些字,展示識字成果,並交流自己的識字心得體會,最後結合園地的練習,讓學生認一認,把認識的姓塗上顏色。這樣做,能夠激勵學生自主識字,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3、讀讀畫畫中自主識字
在課堂教學中,通過認偏旁,析字形進行識字,效果較好。如語文園地三的讀讀畫畫,把你認識的偏旁和相對應的字畫上相同的顏色。實踐證明,利用多種形式的練習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興趣盎然中完成學習語文、鞏固基礎知識的任務。
三、創設「游戲樂園」,鞏固識字
一年級學生識字,學得快,忘得也快。我認為鞏固識字的最佳辦法便是讓學生進入「游戲樂園」,在輕松、有趣的玩耍氛圍中記住漢字。
1、開火車(分小組進行)
其他孩子學發火車開動的「嗚——咔嚓、咔嚓」 的聲音,教師出示生字,問:火車、火車從哪開?生:從我們這里開!讓一組學生按順序讀字音、認字及分析字形。誰說錯了,火車停下,選其他組的修理員修理(重讀字音),修理好了繼續開(讀錯的學生在車上表演讀兒歌)。
2、交生字朋友
教師准備一些聲母或韻母相同的生字,學生戴生字頭飾,讀出後,選擇字型結構相同的或能組成詞語的兩個生字,讓學生讀後手拉手交朋友。教師也可以把生字發給若干名學生,請他們分別拿著生字找朋友(字型結構相同的或能組成詞語的兩個生字),學生讀後交朋友。教師隨機給予表揚、鼓勵。
輕松的教學環境,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可以使孩子們愉快地學習,加深所學知識印象,鞏固識字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