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試述我國現行學校教育體系的基本內容
我國現行學校教育體系的基本內容:
一、學前教育
中國的學前教育一般從3歲開始,進入幼兒園分為:小班(3-4周歲)、中班(4-5周歲)、大班(5-6周歲)。在有的幼兒園和小學中還辦有「學前班」,為不滿6周歲的兒童進行適應學校生活的教育。在幼兒園生活包括一日三餐,游戲為主;學前班類似學校上課,但時間短,有許多戶外活動。
二、初等學校(小學)
在中國的大部分地區,中國的小學被分為六年,但是在一些省份,小學為五年制。通常認為一年級至三年級為「低年級」即小學基礎階段,而四年級至六年級為「高年級」即小學拓展階段。在這六年年中,學生通常要學習的課程為: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語文、數學、英語、體育與健康、科學、音樂、美術、信息技術。
三、中等學校(初中)
在城市地區,進入初中一般可以通過三種方式:「計算機派位」、「按區劃分」和「擇校」。計算機派位是指將學生通過計算機隨機的方式指派到該小學所屬區域的初中。這種方法延續至現今未發現作弊行為,完全是憑運氣,大多數時候,由於所在小學附近沒有師資較好的初中,家長通常會選擇擇校。
四、高級中學(高中)
初中畢業的學生有幾種選擇,可以升入高級中學為今後進入大學做准備;也可以直接上中等專業學校和職業中學,中專和職高畢業可以直接就業或再考入高等職業學校。
中專和職高有各種專業,在縣一級如果是農業較發達偏重於農業或畜牧獸醫一類的專業學校,在城市中計算機、商業等門類齊全,幼兒師范也是一種專業學校,畢業的學生可以到幼兒園做教師。
五、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包括高等職業學校,大學專科(2-3年)和大學本科(4年),高職和大專畢業沒有學位。本科畢業可以得到學士學位。本科畢業之後可以通過參加全國研究生入學考試進行深造。其中考上的學生可以選擇考研究所,或者是各個大學的研究生院。
六、成人教育
成人教育是指整個有組織的教育過程,不論其內容、水平、方法如何,是正規的或是非正規的,不論是延續或是取代學校和大學進行的初步教育以及在企業的學徒訓練。
通過這個教育過程,使社會成員中被視為成年的人增長能力、豐富知識、提高技術和專業資格,或使他們轉向新的方向,在人的全面發展和參與社會經濟、文化的均衡而獨立發展兩個方面,使他們的態度和行為得到改變。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
Ⅱ 小學教學課程的含義性質和地位作用
語文課程是一來門學習語言文字源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應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祖國語言文字進行交流溝通,吸收古今中外優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養,促進自身精神成長。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
Ⅲ 什麼是小學教學點
小學教學點:
一、重視學習,革新觀念,提升理念。
理念是先導,學習是保證。為進一步轉變廣大教師的教育觀念,讓所有教師的教育理念提升到一個新的層面,本學期,我們十分重視和加強教師的理論和業務學習,採用集體與自學相結合的辦法,提倡寫學後反思,讓先進的教育思想牢牢紮根於每位教師心中,從而更有的放矢地指導自己的實踐,更好地為教育教學服務。
1、加強對《課程標准》的學習,新的《課程標准》是我們廣大教師近階段乃至今後一個時期教學的依據,本學期我們充分利用雙周六下午業務學習時間,組織語文、數學、英語、體育、藝術等學科的教師,以教研組為單位,對各年級段的教學目標、要。
重難點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解讀,尤其是一年級新課程的教師,我們採用了比較系統的講座(如觀看國家級有關《課程標准》解讀的錄像資料等),通過各種途徑、各種方式的學習,廣大教師對《課程標准》的要求有了新認識,大家一致認為《課程標准》的要求符合時代的步伐和要。
對當前全面實施和推進素質教育具有指導意義,十一月份教導處組織全體教師對《課標》進行書面測試,合格率100%優秀率70%以上,收到預期的效果。
2、重視教育教學理論學習,終身學習大眾教育是新課程理念倡導下的教學思想,本學期開學初,全體教師集中階梯教室學習充電,周校長作了《爭當新課程改革的促進派》的理論講座,從新課程的編排體系、新教材的編寫思路、結構、內容、要求,解決問題的新方法,新課程背景下學生的學習方式 。
教師的教學方式等方面作了分析和培訓,受益匪淺另外我們還分批分層次組織教師觀看有關新課程的理論錄像資料,要求每位青年教師必須自學一本教育理論書籍,其他教師必須每月讀好幾篇與本學科相關的且有指導意義的論文和教學案例,寫好教學反思,填好自學理論表,同時作為教師年度考核的參考。
通過學習交流、總結、反思等系列活動,讓教師的觀念得到更新,知識得到長進,理論得到提升,真正做到學以致用,學有所長。
二、重視研討,改革方式,推進課改。
在研討中發展,在反思中成長。這是我校對廣大教師,尤其是中青年教師提出的目標。本學期,我們十分重視各種形式的研討活動,每次集體備課前組織本學科骨幹教師座談,暢談各自的教學設想;每次教研活動前,組織青年教師說課,骨幹教師點評,讓每位教師都能得到鍛煉的機會。
1、認真組織教師集體備課,集體備課主要採用兩種方法,一是利用雙周一下午集體業務學習時間,由教導處安排青年教師暢談教學設想並說課,骨幹教師提出修改意見和新的創意設計,回校後各課任老師針對各班學生實際各自備課、上課,(形式類似沙龍座談,老師們發言熱烈踴躍,效果明顯)二是由教研組提出集體備課任務後。
同年級老師先以校或輔導片為單位進行商討,然後指定教師寫出教案,再大組集體交流,為了使每位教師均有鍛煉機會,一般採用輪流的辦法進行,集體備課的教案,必須體現教師的指導活動,學生的自主學習活動和本課設計意圖三方面內容,由一人執筆寫出的教案其他教師必須在備注欄內詳細寫出修改意見及自己的上課思路,本學期各學科集體備課累計二百餘次,其中新課程集體備課佔40%以上,通過集體備課活動,開闊了教師的眼界,增加了相互交流的機會,教師們樂於做,願意做。
2、積極開展學科教研活動,本學期為扎實穩步推進我校新課程改革步伐,各學科舉行大小教研活動累計二十餘次(含金秋開課日和雙周六業務學習),為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每次教研活動前先由教導處組織學校領導、骨幹教師、教研組長深入村孝輔導校、中心校教研組聽課並當面提出修改意見,實驗教師利用雙周六下午業務培訓時間向全體教師開課,教導處組織百節好課教師和校級上好課教師評課,10月下旬我們專門邀請 了市教研室有關教研員來校指點迷津。
Ⅳ 小學教學質量評價體系有幾個方面
1、對教師素質的評價。
根據發展性的評價理念,我校對教師素質進行以下幾個方面評價,職業版道德、學科知識權、教學能力、文化素養、參與和共事能力、反省與計劃性等,並制定出《教師素質評價標准》,每學期校領導都要按此標准對教師進行嚴肅認真的考核。
2、對教師教學質量的評價。
(1)看是否提高了學習興趣,使學生愛學習。
(2)看是否使學生逐漸養成了良好學習習慣和嚴謹的學風。
(3)看「學困生」的轉化情況。看「學困生」是否能積極地參與學習,看教師是否善於發現和挖掘「學困生」身上的閃光點。
(4)看課業負擔是否適度,教學效果是否高效。
以上幾項內容通過學校、家長、學生和學校的各項教學監控措施來評定。
Ⅳ 小學教學活動設計方案分哪些步驟
新理念下的中小學備課,實際上是以學習者為中心,圍繞著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學習問題回而展開的答教學設計.這種設計有利於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效果,有利於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實施.
Ⅵ 小學教育政策體系主要包括哪些內容
教育來政策包括教育法、教師法自、義務教育法、高等教育法、職業教育法、語言文字法、未成年人保護法、還有好多條例,主要是教育法、義務教育法、教師法和未成年人保護法。
教育政策是一個政黨和國家為實現一定歷史時期的教育發展目標和任務,依據黨和國家在一定歷史時期的基本任務、基本方針而制定的關於教育的行動准則。
(6)小學教學體系擴展閱讀:
現存問題:
1、教育政策「缺席」
所謂教育政策「缺席」是指,在特定時空下需要教育政策來進行管理的事務或活動沒有相應的政策來規范和引導。我們的教育政策往往都是應付式的,常常是等教育問題發展到一定程度以後才考慮政策制定。
一方面,問題從潛隱到顯現、從輕微到嚴重需要經歷一個過程;另一方面,即使政策制定後,從頒布到實行、從實行到起效也存在時滯問題。這個從無到有、從存在到有效的過程中,政策都是「缺席」的。
需要指出的是,教育政策的不均衡現象不僅僅表現為教育政策的供給不足。有的時候,政策過多、過剩也是一個問題,同樣會擾亂或限制教育實踐的
Ⅶ 如何構建小學生養成教育體系
1.養成教育是文明禮儀教育的橋梁
教育就是養成習慣,這是我國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對教育本質的理解。而「習慣」是人們在長期的實踐活動中逐漸形成的一種行為定勢。俗話說:「積一千,累一萬,不如養個好習慣」。這是因為一個人良好的習慣一經形成,他的意識就會得到解放,其智力活動就能進入積極狀態,從而形成行為自覺、自控,使智力活動堅持下去直至成功。
(1)抓起點
養成教育的基礎和起點是培養文明的行為習慣,衛生習慣與文明舉止是培養文明習慣的重要內容。要成為一個有禮貌、有道德、有涵養的現代人,必須從學生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做起。
(2)抓規范
要讓學生具有良好的文明行為,就必須首先學習「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讓學生學習禮儀常規和待人接物的原則,通過狠抓、實抓、強化訓練,使之內化為一種習慣。
2.開放的管理方式是文明禮儀教育的途徑
改變以往的舊方式,倡導一種開放的管理方式,以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培養自主意識為主,並藉助多方的教育,形成教育合力,開展文明禮儀教育活動。
3.科學的評價是文明禮儀教育的保障
發揮評價的教育功能,引導學生在評價中充分認識自我、發展自我、超越自我。班主任要用發展和全面的眼光看待學生,進行科學的評價。
4.加強學科滲透,暢通禮儀教育主渠道
課堂是培養學生禮儀習慣的主渠道和主陣地,學生的大量活動是在課堂上表現出來的,課堂教學是進行禮儀教育的最佳時間和空間。我們的指導思想是課堂教學滲透禮儀教育,禮儀教育服務於課堂教學。要求教師把禮儀教育有機地滲透到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之中,使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潛移默化地受到思想教育。
Ⅷ 小學教育學哪些課程
教育學、心理學、邏輯學、普通話、教師口語、教學設計等。
1、教育學
教育學是一門獨立的學科。教育學是研究人類教育現象和解決教育問題、揭示一般教育規律的一門社會科學。教育是廣泛存在於人類生活中的社會現象,教育學是有目的地培養社會人的活動。它是通過對各種教育現象和問題的研究揭示教育的一般規律。
2、心理學
心理學是一門研究人類的心理現象、精神功能和行為的科學,既是一門理論學科,也是一門應用學科。包括基礎心理學與應用心理學兩大領域。心理學研究涉及知覺、認知、情緒、人格、行為、人際關系、社會關系等許多領域。
3、邏輯學
邏輯學,是一門歷史悠久的指導人們掌握正確的思維方法的學科.邏輯學是研究純粹理念原則性的一門極為重要的科學,純粹理念就是人類大腦思維的最抽象的要素所形成的理念。
4、普通話
普通話(Standard Mandarin/Putonghua) 是以北方話(官話)為基礎方言,以典範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范的現代標准漢語。普通話作為聯合國工作語言之一,已成為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橋梁和外國人學習中文的首選語言。
5、教師口語
《教師口語》再版,說明"教師口語學"研究勢在必行,前景光明。要開好"教師口語"課,必須加強"教師口語學"研究,必須建立"教師口語學"的科學理論體系,這已成為近年來廣大口語教學研究工作者的共識。
Ⅸ 小學教育學什麼
小學教育專業主要學習課程有教育學、心理學、邏輯學、普通話、教師口語、教學設計、德內育原理、教育社會學容、班主任工作、教育哲學、心理衛生與心理輔導、現代漢語基礎、中國歷代文學作品選、基礎寫作、兒童文學、小學語文課程教學、初等數論、數學分析。
應用數學、小學數學課程教學、小學英語課程教學、小學自然課程與教學論、小學社會與品德課程教學、小學藝術課程教學、發展與教育心理學、中外教育簡史、比較教育、現代教育測量與評價、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
(9)小學教學體系擴展閱讀
知識技能
掌握該專業的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具有較寬廣的知識面,較高的文化素養;了解現代人文社會科學和科學技術發展的新成就;具有正確的教育思想,掌握現代教育技術和信息技術,懂得教育教學規律。
培養要求
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熱愛社會主義祖國,熱愛人民教育事業;努力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樹立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學會用這些觀點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教師職業道德。
Ⅹ 小學教學模式有哪些
講解接受教學模式是我國中小學教學實踐中長期普遍採用的教學模式,它主要適用於系統知識和技能的講授與學習。它源於赫爾巴特(Herbert)的四段教學,後經前蘇聯著名教育家凱洛夫(Кайров)運用馬克思列寧主義的辯證法、認識論,以列寧提出的從生動的直觀到抽象的思維,再從抽象的思維到實踐這個人類認識的一般規律,對四段教學進行系統改造後傳人我國。20世紀50年代以來,我國教育界曾對凱洛夫教學理論進行過系統的學習,在實踐中逐步形成了一套體現該教學理論的教學模式,即講解接受教學模式。 廣義的自學輔導教學模式是指在教學過程中,強調學生自學,教師傅到,以此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自學能力,發展智力,從而實現教學目標各種教學形式。小學數學學科教學中的自學輔導教學模式是根據兒童心理發展規律及數學學科特點而形成的 「在教師輔導下的學生自學」模式。 討論式課堂教學模式以數學問題為主線,以現代教學論和心理學為依據,遵循兒童的認識規律,以激發學生獨立思考和創新意識為重點,創設教師創造性地教、學生合作探索式學習的教學環境,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活動,學生的數學知識和數學素養得到同步提高 小組合作學習是合作學習的一種形式,是在承認班級授課制教學組織形式的前提下,以學生異質小組為基本形式,以小組成員合作活動為主體,以小組目標達成為標准,以小組總體表現為評價和獎勵依據的教學程序與策略體系。 探究發現教學模式是指在探究教學和發現學習等現代教學理論的指導下,在教學中為發展學生的探究能力和發現能力,培養其創新精神,以學生自主探究、自行發現為主要特徵,按模式分析等方法建構起來的一種教學活動結構和程序。 信息技術支持下的計算機輔助教學(簡稱CAI)是由通用計算機系統和具有實現教學功能的軟體組成的。在CAI中,計算機作為教學媒體,可以完成教學過程中對教學信息的處理和傳遞。由於計算機在程序的控制下可以通過輸出設備向人們呈現各種信息,通過輸入設備接受使用者輸入的各種信息,並能對其進行判斷處理,根據判斷結果進行轉移和提供有針對性的提示信息。因此,把具有教學功能的軟體(通常稱為課件)配置到計算機之後,計算機就能像人類教師那樣,與學生構成人機交互教學系統,完成一定的教學任務。 計算機輔助教學的基本模式主要反映了利用計算機進行教學活動的交互方式。在CAI的長期發展中,形成了多種教學模式,傳統的模式主要有練習、個別指導、咨詢、發現學習、游戲和問題求解等。隨著多媒體網路技術的教育應用, CAI又發展了許多新型教學模式,如虛擬實驗室、計算機支持合作學習、案例研習等。在CAI軟體的設計製作和具體的數學教學中,常常需要幾種模式的綜合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