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七年級作文教學計劃一般用什麼寫
我從生活中學到了語文(修改稿)
語文,多麼熟悉的一個詞語,從小學開始,將一直陪伴我們到初中、高中、大學……整個學習生涯。那道我們就只能從課本上學習語文嗎?不!在我看來,生活中,語文隨處可見,隨時可學。
閑暇時, 我愛看電視。《中國漢字聽寫大會》,使我見到了許多見所未見、聞所未聞的漢字,讓我深深地感受到中國漢字的博大精深、漢字是語文的基礎,更是不可獲缺的一部分。也因此,我把13期的漢字聽寫大會全部看完了,並把每一個陌生的字記牢,這為我參加語文競賽打下了基礎。在上學期學校組織的漢字聽寫大賽上,遇到的許多詞都是我從電視中學習的,並順利地書寫出來。除此之外,《一站到底》欄目也是我的最愛,使我接觸到了許多不知道的知識,讓我感受到了別樣的語文。還有《百家講壇》、《讀書》等欄目,讓我暢游在古今中外文學的海洋中。
有時間了,就會捧一本書,靜倚窗邊,愜意地品味那一個個神秘莫測的字元,徜徉於一片語文的海洋中,每一本書都散發著沁人心脾的墨香。閱讀《童年》,我為主人公阿瘳沙不幸的兒時、灰色的童年,感到十分同情;《霧都孤兒》讓我隨著奧利弗悲苦的經歷而憤憤不平,恨不能穿越到那時的倫敦,打倒所有的壞人,拯救所有可憐的孤兒;拜讀《魯濱遜漂流記》時,魯濱遜那不向命運屈服,不向困境低頭的頑強精神和創造力令我欽佩;還有《培根隨筆》那一篇篇帶有哲理性的文章,一句句精煉深刻的話語,讓我懂得了一個又一個的真理;品讀法布爾的《昆蟲記》,彷彿與那些可愛的小昆蟲一同嬉戲於草叢間、花朵中,一起探索著大自然的奧秘;沉醉於《中華上下五千年》,讓我隨著古人的步伐,行走在各朝各代的更替輪回間,提前學習了語文課本上的歷史典故。還有一些精美的詩歌、散文,百轉千回,令我愛不釋手。讀書,開闊了視野,增長了學識,讓我受益非淺。正是有了大量閱讀的積累,讓我的文學水平和寫作技巧不斷提高,一篇篇精美的作文孕育而生。
今年春節,陪媽媽逛街買春聯,看著紅紅的紙上一個個熠熠生輝的字,我不禁被人們無盡的才華所折服。「蛇舞吉祥辭舊歲,萬馬奔騰迎新來」、「新春送來四季福,好運迎進八方財」。噢,語文真是無處不在。貼春聯,是中國古代傳承至今的一個習俗,但又有多少人會留意這與我們近在咫尺的語文呢?小小的春聯,讓我看到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悠悠文化歷史,感受到了漢字的精妙絕倫,更從中學會了什麼是對偶句,我還試著寫了一幅對聯「天道酬勤喜豐盈,勵志揚鞭奮馬年」。怎麼樣,讀起來還不錯吧?
語文,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化結晶。學好了語文,你會領略到一片別樣的天空。生活中,語文真的是無處不在,只要你有一雙發現語文的眼睛。
2. 小學作文教學計劃
[小學作文教學計劃]小學作文教學計劃小學六年級下冊作文教學計劃
一、班級情況分析
本班共48個學生,能寫具有一定條理的片斷和記敘文,寫話能力有一定個提高.能正確領會圖意,完整表述時間,小學作文教學計劃。能恰當描寫人物語言行動心理活動等.對文中主人物為動物的作文,想像里似乎較豐富,其他作文的想像力一般.學生的作文普遍存在的問題是:描寫不具體。學生的詞彙量普遍較少,還存在書面語言與口頭語混淆的情況。聯系生活以及周圍事物的能力一般,如對生活勞動細節描寫常不具體不形象.庄傑鵬、庄賢華表達能力特差;綜華珍、張潔瑩等寫作能力相對較好,但並不突出。
二、本冊課文習作訓練內容
本冊教材的習作安排有兩種形式,一是「口語交際·習作」中安排了5次習作,二是結合課文的學習,安排了6次小練筆。
5次習作安排如下:
第一單元:圍繞「難忘的『第一次』」這一話題進行口語交際,選擇一個自己感興趣的內容進行習作,能圍繞所選內容的寫作要點分段表達,內容要具體,感情要真實。
第二單元:口語交際課上,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民風民俗,交流時做到內容充實,表達流利。然後借鑒本組描寫民風民俗的寫作方法,學習抓住特點介紹民俗的方法,來寫一定寫自己所想要介紹的民風民俗。
第三單元:在口語交際的基礎上,以《我的理想》為題,完成一篇習作。同時培植學生表達的自信心,樹立良好的理想觀。
第四單元:寫寫自己經歷或從其他渠道了解到的自我保護的事情,也可以寫《魯濱孫漂流記》的讀後感,作文指導《小學作文教學計劃》。(激發學生珍愛生命,學會生存、具備自我保護的本領。能把自己看到、聽到、讀到的有關事情說清楚,並能發表自己的看法。)
第五單元:從記憶中搜尋最讓你心動的生活場景,讓我們大家一起分享那一個個印象深刻的人,一件件難以忘懷的事……
另外還安排了「畢業贈言」的學習。
學生習作時無話可說,常常是因為平時素材積累不夠。教材有意識地引導結合課文的學習,引導學生觀察生活、積累素材,樂於把所見、所聞、所思、所想記下來。本冊明確安排的「小練筆」在第五組的《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要求學生仿照課文的寫法寫一段話,用具體事實說明一個觀點。本冊還多次在課文之後安排學生動筆的練習,如,《匆匆》課後第三題:作者是怎樣具體描述日子去來的匆匆?仿照課文的寫法,再寫幾句;再如,《北京的春節》課後第四題,布置學生簡單寫寫自己是怎麼過春節的;又如,《跨越百年的美麗》課後第四題,讓學生結合課文和閱讀鏈接,簡單寫一寫自己的感悟。這樣的安排,不僅可以使學生及時把在閱讀中學到的表達方法自然遷移到習作中,更能使動筆成為學習的一種常態,成為學生的一個習慣。
三、學習教學目標:
1.懂得寫作是為了自我表達和與人交流。
2.養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聞,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積累習作素材。
3.能根據各次習作要求寫簡單的紀實作文和想像作文,內容具體,感情真實。能根據習作內容表達的需要,分段表述。
4.學寫讀書筆記和畢業贈言。
5.能根據表達需要,使用常用的標點符號。
6.修改自己的習作,並主動與他人交換修改,做到語句通順行款正確,書寫規范、整潔。
7.課內習作5次左右,40分鍾能完成不少於400字的習作。
三.具體措施
1、指導作文,從內容、從觀察入手,使人人有內容可寫。要激發學生對生活的熱愛,調動學生觀察思考和練筆的積極性。引導學生寫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說真話,表達真情實感,不說假話空話;要鼓勵學生寫想像中的事物,激發他們展開想像和幻想,發揮自己的創造性。積極開展各項活動,讓學生多一些體驗教育,為習作提供實踐經驗和經歷感受。鼓勵學生創新,不構一格,放開膽子寫。
2、注意讀寫結合,課內課外結合。讀寫結合,以讀促寫。閱讀教學和作文教學緊密結合起來。閱埃教學要重視指導,學生從讀學寫,作文教學要聯系作者是怎樣表達的,使讀寫互相促進。
3、加強學生自主擬題作文的練習,習作指導要有利於學生開闊思路,自由表達。在教室里開辟「佳作放送」,逐步提高學生的作文鑒賞能力。
4、改進作文的批改和講評。講評中要肯定成績,抓住帶有共性的問題,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批改可採用多種形式、多種方法,尊重學生的原意,肯定學生的點滴進步,講求實效。逐步培養學生自己修改習作的能力。
5.加強課外閱讀的指導,拓寬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知識,積累詞彙,培養語。
6.加強給中下學生的作文輔導.〔小學作文教學計劃〕【征服畏懼、建立自信的最快最確實的方法,就是去做你害怕的事,直到你獲得成功的經驗。】
3. 如何選材作文教學計劃
教學目標:
1.弄清什麼是作文的選材;
2.掌握選材應注意的一些問題及方法;
3.作文選材訓練。
教學重難點:掌握怎樣選材。
教學時數:1課時
教學設備: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導入:上周我們進行了一次考試,作文題是這樣的(課件展示)
愛是非常珍貴而又奇妙的東西。在我們的生活中處處充滿著愛,它伴隨著我們成長,豐富著我們的人生,同時我們也都在獻出自己的愛,使世界變得更加美麗。有些,我們正在感受到,老師、父母、長輩、同學的愛;有些,我們正在企盼著,無私、真誠、深沉、甚至永恆的愛;有些,我們還在追求著,鮮花、掌聲、陽光、甚至自然界各種生靈之間愛的故事……請以「愛」為話題,這一篇文章。要求自擬題目,寫出真情實感,文體不限,600字左右,可用多種表達方式。
二、下面是一個同學的作文,我請作者把它朗讀一遍,請其他同學聽後找出文章存在的比較明顯的問題。[文本附後]
明確:所寫之事是 「我」與弟弟之間的矛盾——弟弟調皮,撕毀了「我」的紙籃子,我很生氣(主要材料);最後媽媽出面「說了半天」(簡要交待)。本文既沒有寫出「我」與弟弟的姐弟之情,也沒寫出媽媽對我們倆的關愛,不能表現「家庭的愛」,犯了選材不當的毛病。
三、教師小結:好文章的的基本要素――
1.中心明確、集中,立意新穎、深刻;
2.語言通暢、准確、生動;
3.條理清楚、過渡自然、前後呼應、一波三折;
4.材料切題、具體、有個性、有時代性。著重強調]
四、今天我們專門學習作文選材的問題。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美味佳餚須用材料來烹飪,錦衣綉服須用材料來製作,亭台樓閣須用材料來建造,同樣,佳作華章須用材料來構建。材料的質量與作文的質量密切相關,因此必須選取好的材料,才能滿足表現主題的需要。
(一)什麼是選材:
1.就象蜜蜂採花,不是所有的花都能釀蜜,只有精心挑選、精心釀制,才有甘甜可口的蜂蜜一樣,選材是根據主題需要,有目的的選擇恰當的材料來表現主題,使主題產生最好的效果。
2.對於一篇好作文來說,主題是心臟;結構是骨架;語言是細胞;材料是血肉!
(二)材料的來源
1.直接生活經歷: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看到的人和事、聽到的各種聲音、感受到的喜怒哀樂等;
2.間接生活經歷:聽來的故事,書上讀到的故事。如:爸爸講在外面打工的故事……
這些生活經歷都是作文的素材,作文時,應根據表達主題的需要,精心剪裁,才能用到文章中去。就是用進去以後,還要仔細修改,才能寫成一篇好作文。
4. 作文教學計劃表
任教的兩個班級寫作的整體水平不是很高,除個別學生有較強的觀察力、想像力,作版文詞句優美,有內權容外,大部分學生內容老套,空洞無物,認識事情較為膚淺,僅僅停留在事物的表面,不能深入挖掘內在的本質,語言表達不生動,不能正確地抒發自己的見解與感悟。部分學生對於寫作有畏難情緒,對生活缺乏敏銳的觀察力,覺得無話可說,無事可寫。
5. 七年級語文網課結束後,該怎樣調整教學計劃
從夯實字詞和古詩文
開始,然後訓練學生
的閱讀能力,寫作文
的能力。養成好的閱讀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