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分析當前中小學教育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如何解決
當前中小學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是:
1.教育思想的不穩定性問題。
總是在變來變去,讓教師無回所適從,讓學生無答所適從;
2.教育環境與社會環境的脫節問題。
在學校,給孩子們的是一個純凈的教育氛圍,在社會,給孩子們的是一個殘酷的污染氛圍;
3.教師的社會屬性問題。
教師並沒有獲得與其身份相適應的待遇和尊重,導致對教育工作產生極嚴重的負面影響;
就簡單談這么多吧,希望你能滿意!
❷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存在哪些問題
認真回顧《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五個問題》這門課,請結合教學實際
說一說: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存在哪些問題?至少提出三個。
一、學生自主學習,教師應把握分寸。
新課程標准明確指出:
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
習的特點,
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
愛護學生的好奇
心、
求知慾,
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
倡導自主、
合作、
探究的學習方式。
由於強調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強調關注學生不同的
學習需求,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因此,在教學中就出現了教師只注
重讓學生自主發揮,而教
師
沒有給予評價,也不及時批評指正,其
目的可能是為了尊重學生這一主體,
尊重學生的自主學習方式,
調動
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然而,自主學習,不是一種「自由式放羊」,這
樣的尊重是否讓學生迷失方向,
失去自我。
因為學生的學習能力發展
也呈不平衡狀態,教學中要充分考慮這一情況,要因人而異,因材施
教,同時教師要及時的指導、糾正,這樣才能讓學生朝著正確的方向
發展,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誤認為「熱鬧」的課堂就是成功的課堂
如果課堂上只是表面熱鬧,
學生對知識並未掌握,
思維並未得到
鍛煉,能力尚未得到開發,這絕對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活」。
只顧
課堂中表面形式的熱鬧,
整堂課下來,
學生忙這忙那,
「自主」
至極。
但學生真正能學到多少有用的知識呢?
就小學語文而言,
教師的精心組織和合理引導,
全體學生的思維
卻總是處於活躍狀態,
並且這種思維在適時的交流碰撞中常常能走向
深入,
這樣的課堂才是有效的課堂。
有些文章,
語言優美,
內涵深刻,
富有哲理。這時不必將問題加給學生,而是讓其靜靜地反復品讀、美
讀,做「無問題之讀」,在靜讀中置身其境。學生會逐步領悟其中的
思想和意境,對文中妙理一旦悟透,便恰如醍醐灌頂,妙不可言。
三、止「只重視結果的得出而忽視過程」的傾向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
往往會出現
「只重視結果的得出而忽視過程」
的傾向。
教師片面的追求學生是否學到了知識或考試的成績,
而不深
入了解過程,
我認為過程的體現應主要看兩個方面,
一是看老師教的
過程,即教師是如何啟發、引導的,二是看學生學的過程,即學生是
如何獲取知識的。
就拿語文朗讀指導來說,
朗讀一般也講求兩個方面,
一是數量,二是質量。朗讀的遍數多了,也可以算作是有了朗讀的過
程,但更應體現出質的訓練過程。在一次次的反復朗讀中,後一次要
能比前一次有所進步,有所提高,要能體現出誦讀訓練的層次性來。
要能讓學生在多次的反復不斷
的
訓練中,
逐步地去體味語言,
體會
情感,提高朗讀的能力,最終達到自
我
感悟的程度。過程的反饋可
以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況,
及時了解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
了解
學生是怎樣獲取知識的,
了解學生的思維狀況,
便於更及時地調控教
學進程,其意義就在於能將問題及時解決在課堂之中。但很多時候,
這種信息交流僅僅局限在題目的正確與否上面,
而很少能夠感受到學
生的思維和想法,而這才正是學情反饋的目的所在。
以上只是我對語文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的薄見,
願各位同仁共
勉。
社會在期待,
每一位語文教育工作者要自覺增強教育創新的緊迫
感與主動性,領悟素質教育的真正內涵,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讓每個孩子感受到學習語文的快樂!
❸ 小學數學教學中可能遇到哪些問題
幼升小准備不是簡單的語數外啟蒙那麼簡單了,在上小學前可以嘗試版培養孩子一些小權學生的日常,讓他有相對足夠的時間來適應和准備小學生活。
語文:拼音基本學習;識字,是孩子閱讀學習的一個基礎。
數學:10以內加減法,基本數數。
英語:接觸過,會一些簡單的對話和單詞即可,零基礎的孩子也可以跟得上。
書寫水平:大班以後要有意識有步驟的訓練孩子書寫習慣。一定要會寫字,而是接觸過筆,訓練過手部肌肉,畫畫也是一種書寫,一定要有書寫的意識和基礎。
運動技能:很多小學在一年級都有明確的某項運動要求。
學習習慣:每節課45分鍾,寫作業的習慣,不遲到不曠課。
生活習慣:作息時間的調整,自理能力,交際能力(主動表達)。
心理准備:對比幼兒園,師生比、師生關系都發生了改變;家長對孩子的期望也從家庭個性化標准向社會標准在轉移比重等等。
❹ 小學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以及應該怎樣做
一、教學目標模糊來、虛化,教學效率不源高.
解決策略:
1、要把對《課標》的研讀作為校本教研教師業務學習長抓不懈的內容,並在教學實踐中落實,將理念轉化為教學行為.
2、綜觀課標學段目標,把握好學段教學重點,明確各學段的階段目標,才能把握好階段訓練重點,避免盲目教學.
3、統籌考慮教材編排體系,把握單元訓練重點.每一個單元都圍繞一個主題,要把語文基礎知識、基本能力情感方法、習慣態度等融為一體,進行整合訓練,以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
研讀課文,了解學生,把握每課教學目標.根據課文特點和學段目標要求准確確定教學目標.目標既定,課堂教學所有的學習活動都要為實現達成教學目標服務,教學的重點要深究精練濃墨重彩,與目標關系不大的則可捎帶而過輕描淡寫.
在教學中把握住了學段重點、單元重點及每課教學重點就能做到教學目標明確、重點突出、思路清晰.對重點處不惜時間精力進行訓練,做到有的放矢,減少盲目性,教學效率就會大大提高.
❺ 小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應該怎麼改進
一、教師教學拔高要求,教學繁雜。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倡簡、務本、求實、有度。教材處理要簡約而不簡單。因此,教師要對教材進行挖掘、梳理、濃縮,從而使課堂教學內容化難為易,以簡馭繁。其次,教師如果瞄準課文的重點,訓練的難點,學生的疑點,語言發展的生長點,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拔高要求,教學繁雜」的問題。
二、教師教學死摳教材或無度拓展。
有些教師認為,凡是教材中出現的內容,都是正確的;凡是教材中提到的知識,都是重要的。因此,從字詞句段篇等角度一一出題讓學生回答,把學生當作規范答題的機器,不考慮問題的難易度以及學生回答問題的角度和思路。教材是最重要的、最基本的課程資源,體現了課程目標和能力培養的要求,但教材不是給教師樹立一個必須遵從的「權威」,而是搭建一個創造性勞動的「平台」。新課程倡導開發的教材觀,要求教師做教材的主人,成為教材的鑒賞者和開發者,創造性的使用教材,做到「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創造性的使用教材是一個優秀教師必須具備的基本素養。
三、朗讀指導重技巧,情感體驗不深刻。
當前,很多教師都認識到了「以讀代講」的重要性,並努力在閱讀教學中加以實施。但在實踐過程中,更多的教師將重點放在朗讀技巧的指導上,如重音、停頓、節奏等,或是籠統地提出朗讀的要求,如「讀得美一些」、 「讀出作者……的感情」等。這樣的指導,不能觸及文本的深層,學生的朗讀只能是飄浮在文字的表面,不能對課文有更加深入的理解,也無法表達自己的真實情感。 朗讀技巧的指導是必要的,但重要的是從重點的詞句入手,從學生的情感體驗著眼,結合文本的內容和語言文字表達的思想感情,通過教師的點撥、引導和啟發,體會語句暗含的意思,學生的讀才有根。在實踐中可嘗試以下做法。
讓學生了解作者以及文本創作的相關背景資料,拉近學生與文本之間的距離,讓學生與文本零距離接觸;藉助媒體手段和教師語言等創設情境甚至再現情境,讓學生感同身受;開啟學生想像的大門讓學生換位體驗。在學生情感體驗的過程中,教師加以點撥、指導,引領學生在讀中體會、讀中感悟,達到以讀代講的目的。總之,只有用心靈引導心靈誦讀心靈,才能讀出形,讀出意,讀出情,讀出味,讀出神。
四、教師教學過分依賴教材和備課資料。
在備課時,一些教師大致看看課文,就急於讀教材,甚至照著教參寫教案,搞"教材搬家」。這中間缺少獨立思考,沒有「化」的過程,雖然把教學要求、教學步驟方法寫在了自己的教案上,但由於沒有消化,還是人家的,肯定不會收到好的閱讀效果。
五、教師對教材把握不準、處理不當。
仔細分析一些課例,許多課的問題都出在教材的把握和處理上,有文意把握不準、教材理解有誤、切入點找的不好,缺乏整體把握問題。引導學生鑽研文本,教師必先鑽研文本,才能幫助學生提高語文素養。
六、追求形式,浮華空泛
閱讀教學時常遭遇這樣的尷尬:教師神采飛揚、學生積極踴躍、教學進程順利,課後反饋卻很不理想。為什麼?環節設計似乎沒什麼疏漏,學生的發言也都切合文本主題,那麼問題出在哪裡?
小組討論、多媒體輔助……教學方式、手段本身無錯,關鍵在於教師運用是否妥當。有的老師過於追求形式,使語文課堂呈現浮躁之氣,其間欠缺了思考——冷靜的、有深度的思考。很多時候學生沒有充足「讀」(尤其是默讀)的時間,發言順應老師思路,而非自我生成。更直白些講,過分形式化的課堂,使學生的視覺聽覺不斷受到沖擊,容易產生思維疲憊。這種情況下,學生往往是根據老師的暗示,猜測老師想要什麼樣的答案,而不是考慮自己收獲了什麼。沒有思考,何來感悟?浮華之下,自然只剩了空泛。
❻ 小學英語教學中存在哪些問題
【摘 要】農村小學英語教學存在著缺乏環境氛圍、教育與環境差、教學方專法、教學手段、教學設備屬落後等困難,為了解決這些困難,要採取合適的方法,提高教學效果。
【關鍵詞】環境氛圍;教育與環境;教學方法;教學手段;興趣與激勵
隨著社會對外語的廣泛重視,英語目前已成為小學教育一個重要的科目。英語教學也走進了農村小學的課堂。許多農村小學沒有專業的英語教師,有的只有一點英語基礎,有相當一部分完全不懂英語,這一切都給英語教學帶來了諸多不便。我有幸成為了一名農村小學英語教師。從教以來,體會農村教師的艱辛與奉獻;接觸農村的孩子,感受他們的淳樸與好奇。與城裡小孩相比,這邊的學生視野狹窄,信息閉塞。導致學生在學習英語時存在不少的困難。
一、農村小學英語教學面臨的困難
1.農村孩子比較膽小,怯於說英語
農村小學的學生土生土長,從小受周圍特定環境與家庭教育的影響,往往會顯得更加膽小拘謹、不善言談,缺少自信心理,又害怕會說錯被老師批評,會遭人笑。口語基本處於被動位置。
2.缺乏學習英語的環境氛圍
在課堂上,學生很少聽到英語教師較流利的口語,而且每周一般只能接觸兩到三次,每次僅四十分鍾,其他任課老師則都是用漢語教學。而且,目前
❼ 小學音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困惑是什麼
小學音樂"歌唱教學"實踐中存在的問題和疑惑
一、音準問題
在歌唱教學中存在兩個較普遍的現象:1、全班齊唱時,總有一些同學的音調不準,聽起來很著急。2、學生獨唱時,很多學生不夠肯定也不夠自信跑調的現象嚴重。造成這些現象的原因一是有的學生總覺得音找不準,唱完上一句,下一句的起音就找不到了;還有的學生心理清楚怎樣唱,但是一唱出聲就不對了。歌唱教學中音準問題嚴重,使學生的歌聲缺乏美感,音準問題不解決,怎能讓歌唱深入學生的內心?怎能讓歌唱激起學生內心美好的情感?久而久之音準問題還會使學生對歌唱失去興趣。二是教師對學生歌唱音準的關注率很低,面對學生歌唱時音不準缺乏有效的方法。有的教師認為這么一點音準問題是很正常的,便忽略了;而有的教師則是關注到音準問題了卻沒有有效的方法去解決,也就跳過去了。在歌唱教學中請學生獨唱的機會少,檢測少給學生唱歌的時間不夠多。導致學生在歌唱時對准確音高的心理感知能力、對聲音的控制能力不夠強。
解決音準問題的對策
(一)、常規聆聽。培養學生會聆聽、會比較、會評價、會調整的音樂學習習慣。
(二)個別檢測。培養學生自信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1、在歌唱教學中注重學生的演唱,多給學生展示的機會;2、學生單獨演唱時找出錯誤並糾正;3、自信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二、歌唱知識技能欠缺。
中年階段(3—6年級)是小學教學的重要階段,這個階段的學生逐步理性,所要掌握的知識由感性到了理性,此階段的唱歌教學不但要與讀譜知識相結合,而且要求學生在唱歌中對呼吸方法、發生技巧等知識逐步的掌握和運用,從三年級開始進入合唱教學,要求學生在節奏和曲調上有比較准確的把握。
解決歌唱知識技能的對策。
(一)呼吸訓練形象化
1、用畫線條來表示呼吸的強、弱、長、短。
在黑板上畫出各種線條,在畫線的同時讓學生發出「si」的聲音,並引導學生根據線條的粗、細、長、短用線條的走向進行呼吸練習。
2、用手勢等動作來指揮學生的呼吸
教師時快時慢做兩手掌打開收攏的動作,學生隨著教師的動作的變化進行氣息控制訓練。
(二)讀譜與音準訓練生動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