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小學數學教學經驗交流發言稿 怎樣備課更有效
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前提。教師要想真正的上好一節課,備課是關鍵,它直接影響課堂教學效率的高低,教學質量的好與壞。通過備課,你可以查出在應傳授的知識上還有什麼遺漏,該准備的是否都准備好了,然後你才能胸有成竹的走向講台,「傳道、授業、解惑」。在新課程的背景下,如何備好一節課小學數學課?怎樣才能達到備課的最高境界?我認為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一、充分了解學生,找准教學的起點。
1.了解本班的學生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一切教學都是為了學生的發展。上課首先要考慮的就是學生的學習基礎與實際情況,只有深入了解了學生教學才能有的放矢。因此在設計教案時,要真正吃透學生,深入分析學生的基礎,全面了解學生的素質發展狀況。一個班級學生的學習能力是參差不齊的,學生的學習興趣也不一樣。教師在備課時不僅要考慮怎樣讓學生自主的學會知識,還要考慮如何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積極性和主動性。還要考慮如何設計練習題,不僅要有鮮明的針對性,還要有層次性,能夠照顧到全班學生。尤其重要的是還要想到這節課那些同學學起來有困難,需要老師的指導,好在課上作重點地輔導、點撥。只有這樣才能把課上好,上實,才能真正做到促進全班學生的發展,實現有效的課堂教學。
2.對新知識、新技能的掌握情況。
教師課前必須了解學生對新知識的掌握程度,哪些知識學生已經掌握,哪些知識學生還沒有掌握,有多少學生已經掌握,哪些知識學生能自己學會,哪些需要教師引導。
3、了解學生的心理准備狀況
了解學生心理是備好課的切入口和關鍵。要獲得成功,關鍵是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其積極主動地參加與到整個教學過程。因此,教師備課要把握學生的心理規律、心理特點,了解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方法和學習要求等情況,了解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內容存在的偏見或誤解,根據大多數學生的求知慾和學習特點,對教材進行重組、加工、再創造,力求使課堂教學符合學生的興趣。
二、要吃透教材,科學地確定好教學目標。
備課時要吃透教材,只有吃透教材,才能恰當地確定好每節課的教學目標、重點、難點和關鍵,才能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在這個環節上,要深入理解這一部分內容和前後的知識是如何銜接的,有幾個知識點,這些知識點之間是什麼聯系,哪一個知識點最關鍵。只有抓住這些,教師上課才能做到心中有數,才能游刃有餘的駕馭課堂教學。
三、要備重難點
重點往往是新知識的起點和主體部分。備課時要突出重點。一節課內,首先要在時間上保證重點內容重點講,要緊緊圍繞重點,以它為中心,輔以知識講練,引導啟發學生加強對重點內容的理解,做到心中有重點,講中出重點,才能使一堂課有靈魂。
所謂難點,即數學中大多數學生不易理解和掌握的知識點。難點和重點有時是一致的。備課時要根據教材內容的廣度、深度和學生的基礎來確定,一定要注重分析,認真研究,抓住關鍵,突破難點。
四、要備交點
即新舊知識的連接點。數學知識本身系統性很強,章節、例題、習題中都有密切的聯系,要真正搞懂新舊知識的交點,才能把知識融會貫通,溝通知識間的縱橫聯系,形成知識網路,學生才能舉一反三,更有利於靈活地運用知識。
五、要備疑點
即學生易混、易錯的知識點。備課時要結合學生的基礎及實際能力,找准疑點,充分准備。有意識地設置懸念,多用啟發,讓學生積極思考,質難質疑,引導學生分析判斷,教師指導則點到為止,讓學生自己把能力充分發揮,將疑點搞清楚。
六、備課要設計自主探索的環節
《數學課程標准》明確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
新教材內容為學生創設自主探索的空間。為此,我們要使用好新教材,挖掘新教材各種資源,為學生設計自主探究的學習環節。備課時應做到:凡是學生自己能夠探索得出的,教師決不代替;凡是學生能夠獨立發現的,教師決不暗示;凡是學生難於理解或不易接受的,教師要點拔引導,讓學生去主動建構;凡是學生獨立學習有困難的,可能通過小組合作,進行互相幫助學習。如教學「比的基本性質的運用」時,可設計三個不同層次的自主探究環節,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學習方法,開展自主學習。第一層次,認為自己能夠解決,可以自己獨立嘗試進行化簡比。第二層次,認為感到困難的,可以打開課本進行自學,教材是怎麼做的?第三層次,經過自己努力後還有困難,可以請教他人,求得別人幫助。
七、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創造性的開發教材資源。
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是一名優秀教師應具備的基本素質。只有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才可能實現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與手段的完美統一,才能使教材的普遍性同本地區、本人的教學風格等特殊性實現有效的整合,也才能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對學習內容、教學方法的需要,才能調動教學雙方的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六、寫好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可以將平時星星點點的啟發和頓誤、有特色的教學經驗和典型問題記錄下來,既要記成功之舉,也要記「敗筆之處」:既要記學生的見解,又要記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千變萬化法,更要記下改進教學的具體措施。這樣可以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和教學能力,更能為寫教學論文提供題材,為教育教學科研打下良好的基礎。
總之,在課堂教學改革不斷深入的背景下,要備好一節課,必須針對學生的現有水平,找准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密切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創造性的處理教材,合理科學的確定探究目標,靈活安排教學結構,採取生動有效的教學方法,拓寬數學知識領域,充分體現數學價值的魅力。我們教師只有不斷地努力,力爭備好每一節課,才能上好每一節課,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不被社會所淘汰。
❷ 求:小學數學經驗交流文章或演講稿
魯迅先生有一句名言:「我的確時時解剖別人,然而更多的是更無情面地解剖我自己。」這種更無情面地解剖自己的勇氣和態度,正是本階段——自我剖析階段所提倡的不怕丑、不護短、不怕痛的精神。
從教以來,在各級領導的關心和同事們的支持幫助下,在教學技能、教學觀念等各方面都有所提高,能較好地完成本職工作。
我不是詩人,不能用漂亮的詩句贊美我的職業;我不是學者,不能用高深的理論詮釋我的價值;我不是歌手,不能用動聽的歌喉歌唱我的崗位。我只是一名再也普通不過的的鄉村教師,但是,我深深地愛著我的職業。
有人說:「疼愛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熱愛別人的孩子是神聖的。」用「神聖」兩個字來形容可能有點誇張,但是我深愛著我的每一個學生。
由於工作原因,我被安排擔任六年級的班主任。這對我來說是個巨大的挑戰,因為本班是全校聞名的「問題生」最多的班級。我暗暗給自己打氣:雖然從未涉足過「被難為」領域,但這也是一個提高自己的機遇呀。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呀。
古語有雲:「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者也。」踏上講台身為人師已經十幾年了,可以說有淚水,也有歡笑,但更多的是收獲。我也由起初手忙腳亂地應付學生隨時發生的問題到後來的得心應手,慢慢地我覺得我不再是師長,而是他們的知心朋友。我對師德的含義也有了更深一層的體會。在教育活動過程中,教師既要把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傳授給學生,又要用自己的高尚人格影響學生、感化學生,使學生的身心健康地成長發展。。陶行知先生說過:「學高為師,德高為范。」說的都是為師者不僅要有廣博的知識,更要有高尚的師德。優良的師德、高尚的師風是搞好教育的靈魂。
尤其是在當前社會,教師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行為規范,甚至一言一行,對學生都會起典範作用,將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健康成長。教育工作不應是為教書而教書,更要以人為本、教書育人。作為教師要樹立正確的學生觀,尊重和信任學生,真誠關心學生的進步和成長,要做學生的良師益友。要注意「身教」的作用。應該以自己的實際行動教育學生,學生從教師行為中辨別是非之道,由於教師與學生長期相處,處於教育者的地位,在學生的心目中,教師應該是做人的表率,因而教師的思想、感情、言語、行動對學生影響巨大,處處起著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作用。另一方面由於學生的年齡特點,他們喜歡模仿、而認識和判斷又不完全成熟,所以,教師應處處以身作則,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一定要做到,要求學生不做的,自己一定要自覺不做,在言語、儀表、作風、品格、情操等方面,為學生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
❸ 小學數學教學經驗交流
數學不抄像語文,自己學學就會了,襲數學必須靠上課認真聽講,最起碼你要聽20分鍾,如果課堂上老師講的東西你聽不懂,那就下課問問老師,讓老師在給你講講,如果你不敢,那麼你就可以回家再自己慢慢消化消化。記住:數學課不相語文,語文如果你的成績一般都在90分以上,那我可以保證,你1個月不學語文都可以,但數學必須靠課堂上老師講的內容。老師布置的作業要認真完成,這很重要。你還可以買一些數學輔導資料看看,上面有一些題讓你做,這對學習有一些幫助,多練習數學題你的成績會提高10—20分,我是數學大組長,成績都在97分以上,我就是按照以上的方法從85分慢慢提高的。你試一試吧!
❹ 如何提高小學數學一年級教學質量經驗交流會發言稿
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引導和訓練學生踏實認真的學習版態度,讓學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權學習習慣,同時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學會學習,終身受益.注意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教師非常重要的任務之一.在課前課後我十分注意培養學生認真聽講和認真作業的好習慣.在課堂教學中多讓學生自主探索
❺ 求:小學數學經驗交流文章或演講稿
我像打籃球一樣教小學數學
我個子不高,卻非常喜歡打籃球。喜歡籃球運動的團隊合作,喜歡籃球運動的挑戰自我,喜歡從對方的嚴防死守中突破上籃,喜歡籃球的遠距離投籃的一球定乾坤的灑脫,喜歡籃球砰砰撞地的和諧美!所以在教學中我自覺不自覺的把對籃球的理解和熱愛運用到我的小學數學教學中。
一、要想打好籃球,離不開籃球基本功,運球、傳球、投球;如果沒有這些基本功,一到了籃球場上根本分不清東南西北,光看著球動人跑,自己不知道往哪兒去,更別說傳球、過人、配合、上籃了。同樣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我也非常注重基本功的訓練,語言學科比較重視聽說讀寫,數學也一樣,要從小培養學生會聽老師分析思路,會用自己的話說明題意,會讀懂題目,會寫出解題過程!所以在課堂中,我經常進行。口算練習、解題思路分析會、讀題比賽、規范解題大比武等等一些數學基本功小訓練比賽!
二、打籃球要具有觀賞性,趣味性、否則NBA就不會有那麼多球迷狂熱地喜歡。小學生年齡小,靠興趣學習是他們的特點,所以在教學時也我很注重這一點,想方設法讓學生喜歡學數學,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更是學習和研究的源泉,我認為能夠讓小學生從小喜歡數學遠比逼著學生多考幾分要重要得多。如果小學生從小就對數學失去了興趣,就懼怕數學,對這個學生來說該是多麼的可悲啊,對老師來說也是失敗的教育!所以在小學數學教學中,不斷玩一些新花樣,就像打籃球時,來一個背後傳球、胯下運球、妙傳、三分等動作,不斷地變化形式,來增加其觀賞性,在教學中也就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三、 打籃球要有合作意識,籃球的魅力在於集體的力量,很難想像如果籃球運動中沒有配合會是什麼樣子,這種合作意識是21世紀人才必須具有的心理品質。在課堂中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讓他們在小組中學會怎樣與人相處、怎樣分工、怎樣交流。
四、要勇於投3分球,在球場上誰能投中一個3分球,總會使整個球隊為之一振,觀眾更是歡呼雀躍,自己則很有成就感,但是,3分球並不是誰都能投的,因為它有一定的難度,所以3分球有一定的挑戰性。同樣在數學教學中,也存在「3分球」,比如,一些題目的巧妙解法、一些思考題等。我經常鼓勵引導學生積極開動腦筋,誰能在課堂當中投中這樣的「3分球」總會得到我的大力贊賞,同時也會得到其他同學的掌聲祝賀,對於他自己則更會有一種成就感。這樣的學生會把這一次成功的喜悅,作為下一次投「3分球」的動力,最後這樣的學生在學習中就會越「投」越勇,幾年下來,他們能不出類拔萃嗎!
五、 敢於突破上籃:在籃球比賽中,對於後衛來說,能夠突破上籃的機會並不多,特別要把握好突破的時機,敢於突破,或許突破會遭到對方的封蓋,但是,要敢於突破,這樣就能帶動整個球隊的士氣,這體現的是一種敢打敢拼的精神,在數學教學和學習中這體現的是一種敢於探索的精神。也正如魯迅先生說的一句話:「不幹固然遇不到失敗,但也絕對遇不到成功!」所以在教學中,我鼓勵學生「敢於突破上籃」,遇到了難題,不要怕,做做看,或許你就能做出來!
❻ 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經驗交流發言
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
課堂教學是學校教育工作的主體,是實施素質教育內的主渠道.課堂教容學效率就是教師「教」和學生「學」的效率,是師生在單位時間內共同完成的教學任務.它是衡量課堂教學實效的一個重要指示,影響著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那麼在課堂教學中起決定因素且充當著引導者、組織者、合作者的教師該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呢?本人結合自身實踐作幾點總結:
一、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前提
良好的學習習慣,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心,有利於提高學習效率,培養創新能力.
我嚴格要求學生課前必須准備好學慣用具,不得在課堂上翻包倒桌,影響自己和他人學習.杜絕了課堂上常見的用什麼才找什麼的不良現象.另外我還培養學生養成預習的習慣.數學知識的緊密性,邏輯性,無不要求學生必須具有與新知識相關的已有知識做基礎.有效預習有利於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增強學習信心、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例如,我在教學《分數除法》時,由於學生在已有知識《分數乘法》和《倒數的認識》的基礎上預習掌握了《分數除法》的演算法,因此我重點引導學生理解算理,體驗知識的生成過程.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