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學大全 > 小學寓言教學

小學寓言教學

發布時間:2020-12-17 12:21:44

1. 為什麼要將寓言故事作為小學課文

寓言是一種諷喻或寄託的故事,是一種形象與寓意相結合的文學體裁。優秀的寓言故事裡有著豐厚的思想容量,蘊涵著深刻的人生哲理,需要學生們去領悟言外之意、品評味外之味。在寓言王國里,狐狸和狼、小鹿和老虎不再是一種動物,它們是人格化了的「人」,就是人的言行舉止也大多顯得怪誕奇異,這些都能使學生難以忘懷。小學語文教材中精選了不少文質兼美的寓言故事,那麼,小學寓言故事教學應注意哪些問題呢?
一、 指導疏通文意,把握故事內容
小學階段有不少寓言故事課文,比如《亡羊補牢》、《南轅北轍》、《井底之蛙》等,寓言故事常常是用假託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擬人手法來說明某個道理。教學時,首先,讓學生了解這則寓言講了一個什麼故事,弄清故事的情節,也就是故事的發生、發展和結果。那麼,如何使學生弄清故事情節,把握故事內容呢?
指導學生通過查字典或聯繫上下文的方法理解字詞。比方說《亡羊補牢》一文中「亡」和「牢」的意思,這兩個字所表達的意思和現代漢語有所不同,因此,教學中面對三年級的孩子要指導他們學會理解重點字詞的意思,還理解「後悔」「接受」這兩個詞意,引導學生讀書討論,想想從「後悔」一詞你了解到了什麼?從「接受」一詞明白了什麼?
加強朗讀指導,啟發學生把故事中表達的意思讀出來。如學習「亡羊補牢」時,可以使用分角色朗讀對話部分的方法,讓學生體會鄰居對養羊人的關心和養羊人對丟羊這件事的態度。
二、結合生活實際,體會蘊涵道理
小學語文課本中的寓言故事篇幅短小,往往只有上百個字,但是幾乎每一則寓言,都有一個生動有趣、情節富於變化的故事,同時語言精練簡潔易於朗讀,這樣的故事深受小學生的喜愛,從而激發了他們閱讀的興趣。寓言故事往往通過一個個生動有趣的小故事形象地反映人們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蘊涵著深刻的哲理,就像慈愛聰明的長者,總是語重心長地告訴人們一些生活道理和人生哲理。由於小學生形象思維較強,理解能力較差,缺乏感性經驗,要揭示和理解深刻的寓意具有一定的難度,所以在寓言故事教學中,我們可以創設故事情境並讓學生帶著問題初讀課文,在閱讀寓言故事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提取信息的能力,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例如:在學習寓言故事時,一定要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說說身邊以及在電視、電影或讀過的故事裡所知道的類似的人。比方說:學習了《亡羊補牢》可以讓學生說說生活中你有沒有犯過和養羊人一樣的錯誤?如果你是養羊人你會怎麼做?還有學習了《南轅北轍》可以談一談這個人錯在哪裡?你想對這個楚國人說些什麼?學習了寓言故事你收獲了些什麼?讓學生在閱讀課文中通過理解、提取、分析、概括信息找出問題的答案。這樣學生在閱讀中揭示和理解了寓意,同時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提升。
三、捕捉編者意圖,了解寓言特點
寓言故事是文學體裁的一種,在漢語言文學中佔有一席之地。那麼編者在小學語文中選編寓言的目的是什麼呢?我們學習寓言哪些特點呢?
首先,從形式上看,寓言故事的特徵:一是語言精練簡潔,概括性極強,極富表現力;二是篇幅短小精悍,結構嚴謹,是敘事性文學作品中最簡短的一種。寓言故事雖然篇幅短小,但卻是一個充滿機智、幽默、滑稽、膽識和豐富想像力的世界,它對自然界的動物、植物賦予了人類豐富的思想情感和基本的善惡觀,蘊涵著深刻的哲理。由於要在短小的故事中蘊涵豐富深刻的哲理,把諷刺對象的本質充分地揭示出來,讓人們在嘲笑故事丑角荒誕可笑的行為之餘,感悟生活的哲理,因此,要求寓言故事的語言既要精煉概括,極富表現力,又要幽默、風趣。此外,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寓言故事很好地吸收了象徵、誇張、擬人等藝術表現手法,增添了更加豐富的文學色彩,使寓言故事的情節更具曲折性和趣味性。寓言故事憑借形象誇張的形象、生動有趣的故事情節和豐富深刻的哲理性、教育性贏得了兒童的喜愛,也成為小學語文教材中的重要文學體裁,為學生的寫作起到了很好的鋪墊作用。
其次,要注意教給孩子學會區別寓言和童話,他們既有相似之處又有很大的區別。童話是一種富有幻想色彩的故事。有幻想才有童話,它以少年兒童認識、理解的人或事物為描寫對象,通過豐富的想像、誇張的手法來塑造形象。童話有詩一般優美的意境和語言,能給人以美的享受。

2. 小學語文中寓言故事該怎樣進行教學

寓言是一種諷喻或寄託的故事,是一種形象與寓意相結合的文學體裁。優秀的寓言故事裡有著豐厚的思想容量,蘊涵著深刻的人生哲理,需要學生們去領悟言外之意、品評味外之味。在寓言王國里,狐狸和狼、小鹿和老虎不再是一種動物,它們是人格化了的「人」,就是人的言行舉止也大多顯得怪誕奇異,這些都能使學生難以忘懷。小學語文教材中精選了不少文質兼美的寓言故事,那麼,小學寓言故事教學應注意哪些問題呢?
一、 指導疏通文意,把握故事內容
小學階段有不少寓言故事課文,比如《亡羊補牢》、《南轅北轍》、《井底之蛙》等,寓言故事常常是用假託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擬人手法來說明某個道理。教學時,首先,讓學生了解這則寓言講了一個什麼故事,弄清故事的情節,也就是故事的發生、發展和結果。那麼,如何使學生弄清故事情節,把握故事內容呢?
指導學生通過查字典或聯繫上下文的方法理解字詞。比方說《亡羊補牢》一文中「亡」和「牢」的意思,這兩個字所表達的意思和現代漢語有所不同,因此,教學中面對三年級的孩子要指導他們學會理解重點字詞的意思,還理解「後悔」「接受」這兩個詞意,引導學生讀書討論,想想從「後悔」一詞你了解到了什麼?從「接受」一詞明白了什麼?
加強朗讀指導,啟發學生把故事中表達的意思讀出來。如學習「亡羊補牢」時,可以使用分角色朗讀對話部分的方法,讓學生體會鄰居對養羊人的關心和養羊人對丟羊這件事的態度。
二、結合生活實際,體會蘊涵道理
小學語文課本中的寓言故事篇幅短小,往往只有上百個字,但是幾乎每一則寓言,都有一個生動有趣、情節富於變化的故事,同時語言精練簡潔易於朗讀,這樣的故事深受小學生的喜愛,從而激發了他們閱讀的興趣。寓言故事往往通過一個個生動有趣的小故事形象地反映人們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蘊涵著深刻的哲理,就像慈愛聰明的長者,總是語重心長地告訴人們一些生活道理和人生哲理。由於小學生形象思維較強,理解能力較差,缺乏感性經驗,要揭示和理解深刻的寓意具有一定的難度,所以在寓言故事教學中,我們可以創設故事情境並讓學生帶著問題初讀課文,在閱讀寓言故事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提取信息的能力,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例如:在學習寓言故事時,一定要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說說身邊以及在電視、電影或讀過的故事裡所知道的類似的人。比方說:學習了《亡羊補牢》可以讓學生說說生活中你有沒有犯過和養羊人一樣的錯誤?如果你是養羊人你會怎麼做?還有學習了《南轅北轍》可以談一談這個人錯在哪裡?你想對這個楚國人說些什麼?學習了寓言故事你收獲了些什麼?讓學生在閱讀課文中通過理解、提取、分析、概括信息找出問題的答案。這樣學生在閱讀中揭示和理解了寓意,同時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提升。
三、捕捉編者意圖,了解寓言特點
寓言故事是文學體裁的一種,在漢語言文學中佔有一席之地。那麼編者在小學語文中選編寓言的目的是什麼呢?我們學習寓言哪些特點呢?
首先,從形式上看,寓言故事的特徵:一是語言精練簡潔,概括性極強,極富表現力;二是篇幅短小精悍,結構嚴謹,是敘事性文學作品中最簡短的一種。寓言故事雖然篇幅短小,但卻是一個充滿機智、幽默、滑稽、膽識和豐富想像力的世界,它對自然界的動物、植物賦予了人類豐富的思想情感和基本的善惡觀,蘊涵著深刻的哲理。由於要在短小的故事中蘊涵豐富深刻的哲理,把諷刺對象的本質充分地揭示出來,讓人們在嘲笑故事丑角荒誕可笑的行為之餘,感悟生活的哲理,因此,要求寓言故事的語言既要精煉概括,極富表現力,又要幽默、風趣。此外,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寓言故事很好地吸收了象徵、誇張、擬人等藝術表現手法,增添了更加豐富的文學色彩,使寓言故事的情節更具曲折性和趣味性。寓言故事憑借形象誇張的形象、生動有趣的故事情節和豐富深刻的哲理性、教育性贏得了兒童的喜愛,也成為小學語文教材中的重要文學體裁,為學生的寫作起到了很好的鋪墊作用。
其次,要注意教給孩子學會區別寓言和童話,他們既有相似之處又有很大的區別。童話是一種富有幻想色彩的故事。有幻想才有童話,它以少年兒童認識、理解的人或事物為描寫對象,通過豐富的想像、誇張的手法來塑造形象。童話有詩一般優美的意境和語言,能給人以美的享受。
四、 注重拓展延伸,增加文化積累
(一)推薦寓言故事書
教師要給學生推薦一些寓言作品,讓學生大量閱讀中外寓言故事,如:《伊索寓言》、《中國古代寓言》、《中外寓言名著故事精品》以及相關的成語故事、歷史故事等有關書籍,並向學生提出每人每周不少於兩篇故事的閱讀要求。從而使學生對寓言這一體裁文章有更深一層次的了解,拓展他們的視野,擴大他們的閱讀量。學生逐漸從被動讀書轉變為主動讀書,對語文學習起了推動、促進的作用。
(二)組織寓言故事會
老師在學生大量閱讀中外寓言故事的基礎上,趁熱打鐵、組織寓言故事會,用不同的形式詮釋自己對寓言故事的理解,形式可以多種多樣,可以是改編後的相聲、小品、課本劇等等,以此來推動學生對寓言故事學習的興趣。
(三)編寫寓言故事
想像和寫作有密切的聯系。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充分利用和發揮想像力對培養學生寫作能力的積極作用。寓言故事是一個充滿了機智、幽默、滑稽、諷刺、膽識和豐富的想像力的世界,十分符合小學生的想像思維,能充分激發學生的想像力,為培養學生寫作能力提供良好的契機。通常情況下寓言故事的寓意深刻而具有多面性,語言精煉簡潔。還有的寓言只講故事沒有明說道理,在結尾對故事的結局或人物的命運或作品的寓意給讀者留下了廣闊想像空間,讓讀者自己品味、辨析、感悟。因此,我們在教學時要充分激發學生的想像力,並根據寓言故事的特徵設計續寫寓言故事、改寫寓言故事、仿寫寓言故事等教學環節來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1.續寫寓言故事。有的寓言故事的結尾言已盡而意無窮,因此,我們可以根據這一特點設計教學環節,讓學生充分發揮想像力,寫下有可能發生的故事結局,不一定要求有標准、統一的結局。
如寓言故事《狼和小羊》的故事結局沒有說明可憐的小羊的最後命運如何,我們可以利用這一藝術空白,激發學生的想像力,續寫之後可能發生的事情,設計這樣的教學環節:首先,讓學生讀課文最後一句話:「狼說著就往小羊身上撲去。」然後利用多媒體課件播放凶惡的狼向小羊撲去時的動畫,讓學生充分感受狼的兇狠,小羊的弱小、無助,為可憐的小羊被狼吃掉而痛惜。也可以向學生提出如下問題:「小羊最後被狼吃掉了嗎?如果沒有,小羊是怎樣獲救的呢?」並引導學生發揮想像力和創造思維,想出解救小羊的辦法。最後,在學生充分說出辦法的基礎上,要求以「小羊獲救」為題,寫一段話。
在學生充分閱讀寓言故事的基礎上感受問題情境的特定角色,從不同的角度、不同思路展開創造性的聯想,為寫出有特色的作文,打下良好的基礎。
寓言故事往往具有角色少、故事情節簡單但富於變化的特徵。因此,可以添加情節和增添角色,進行多角度敘述,續寫寓言故事。另外,故事總是從反面給讀者以教育,所以給學生留下了廣闊的想像空間,在教學時可以通過對寓言角色接受教訓後做正面的描述,進行續寫故事。
2.改寫寓言故事。改寫寓言故事的教學環節,可以根據寓言故事的寓意具有深刻的教訓性、角色少和形象誇張可笑的特徵設計。例如,《狐假虎威》這則寓言故事諷刺老虎的兇殘、愚蠢和狐狸的狡猾、仗勢欺人的可惡行為。因此,利用寓意的多面性可以在故事中增加角色,給人以更多的教育。如在小動物看見老虎來了紛紛逃走時,一隻犀牛來了,它建議老虎站在旁邊觀看,讓狐狸自己向前走,結果老虎恍然大悟。
總之,寓言故事教學注意了以上四個問題,教學中就能開拓學生思路,拓展學生積累,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就都能得到良好的發展。

3. 小學語文寓言故事教學設計中要怎麼設計合作活動

先讓自己說一說每句話的意思,然後同桌討論:每句話意思是什麼?2.交流。(學生說,師生評議)教師應講解課文的有關知識,幫助理解。

4. 如何更好地發揮寓言文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作用

淺談如何發揮寓言文學在小學語文教學的作用 寓言是一種把深刻的哲理和教訓寄託在簡短、 形象的故事裡的文學 形式。它是故事、寓示、寓意三者的緊密結合;具有寓意於言的教訓 性、連類比物的比喻性、犀利幽默的諷刺性、精練簡潔的概括性等特 征。由於寓言的以上特徵符合小學兒童的年齡段心理特徵的發展,所 以寓言文學在小學低年級的語文教學就已經開始。 如何更好的發揮寓 言文學在小學語文教學的作用是值得關注的。 因為寓言把生活中的或淺顯或深刻的道理寄寓與寓言中, 把那些 乾巴巴的、不易理解的道理娓娓道來,顯得通俗易懂,讓小學生客觀 地理解和把握小故事的道理,並深入他們的心裡。而寓言的比喻性、 諷刺性在低年級的學生中可能存在著一定的難度, 但是由於其故事性 強,會在學生的腦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在以後的生活、學習中也就 能自然而然地理解和運用。 寓言故事在語文教學中的編排應盡量結合小學兒童的年齡特徵, 由於寓言文學中道理大多是可以多方面理解, 而其中的幽默和諷刺語 言一般較為隱晦,不能為低年級學童所理解,在語文教學中也要注意 這方面的引導。所以要充分發揮寓言文學的語文教學作用,應注意寓 言的挑選和編排。 寓言文學能引起小學生學習的興趣。由於小學兒童的閱歷、經驗 等都有所缺乏,如果只是教師一廂情願的,滔滔不絕的講故事道理如 何如何的話,我認為這做法收效甚微。由於寓言大多是來源於生活, 所以寓言的教學也應結合生活去講解,分析。如:小學一年級的寓言 故事《小馬過河》,如果教師只是單方面跟學生講其中的要自己嘗試 的道理, 學生在一定程度上理解, 可是並不能真正地結合生活去理解, 更談不上運用。 而教師如能讓學生結合課文談談自己在生活的經過嘗 試獲得的成功的經驗, 會不會更好呢?這樣寓言故事就能把生活中的 道理反映到生活中,是可觀可感的,是有用的,而不是枯燥無味的。 自然而然地引起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 寓言的教育性是通過犀利的言辭、機智的幽默來實現諷刺和訓 誡,在表達常常帶有幽默性和警醒性。如果在教學中能結合寓言故事 講解其他篇章也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不但能起著溫故而知新的作 用,而且能達到舉一反三的目的。如講解《小木偶的故事》中的誠實 就可以結合《狼來了》的寓言小故事進行講解。使得學生能夠更深刻 地理解「做誠實的好孩子」的重要性。利用寓言的教育性,引導學生 加深對其他章節的理解和學習,促進學生對課文的重難點的理解。 寓言有連類比物的比喻性,藉助設譬立喻的藝術手法,將外在的 故事形式作為喻體,由此實現寓意的文學性的傳達。所以在寓言文學 的學習中要注意引導學生對藝術修辭的學習和掌握。 要多用例子例舉 其中的聯系與區別, 從而使學生易於理解語文知識中的藝術修辭的手 法和運用。 如能在語文教學中很好地發揮寓言文學的作用, 必能進一步提高 語文教學的成效。

5. 寓言教學如何突破難點揭示寓意

寓言將深刻的生活哲理蘊含於簡短生動精彩的故事之中,有一定的道理、現實意義或教育性。是形象思維與邏輯思維的完美結合。由於小學生缺少生活經歷和受到思維水平的局限。往往不容易從具體情節和形象中去准確理解、概括寓意,因此,在寓意教學中寓意的揭示就成了教學的難點。為突破難點,我們應根據寓言的特點和小學生的認知規律,重視引導小學生由形象思維向邏輯思維的過度,將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具體地說,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激發情感,悟出道理。 在小學生的認知活動中,常伴隨著豐富的情感活動,而寓言的寓意,是作者憑借具體可感的藝術形象所表現出來的對社會生活的思想觀點,藝術形象本身,無論是人物或人格化的動物,往往傾注著作者的主觀感情,體現出鮮明的褒貶態度。如《狼和小羊》中狼的蠻橫無理,小羊的善良幼稚;《狐假虎威》中,狐狸的狡猾,老虎的愚蠢;《掩耳盜鈴》中盜鈴者的自欺欺人,等等,這些故事無不滲透作者的思想情感。教師可在學生感知藝術形象的過程中,激發他們的情感共鳴,使他們在情感的深刻體驗中加深對藝術形象內涵的理解。小學生一旦將自己的內心情感與故事中的藝術形象結合起來,就會在主觀評價中辨識其中的真與假、善與惡、美與丑,為寓意的揭示打下基礎。要使學生悟出道理,關鍵是對學生情感的激發。為此,教師要善於啟發學生披文入情,引導學生深入領悟語言文字所傳遞的情感信息。例如《狼和小羊》一課,狼和小羊性格特徵鮮明,作者的愛憎情感分明。教師可引導學生抓住文中最能表現狼的狡猾凶惡本性,故意找碴、氣沖沖、大聲喊道,小羊溫和、可憐等詞語 ,細加品味,指導學生加強情感朗讀、表情復述、分角色表演,使學生深入角色之中,體會藝術形象的情感內涵。由此達到了教學的目的。 二、由此及彼 從表現手法來看,寓言更多地運用比喻、擬人、誇張的方法和手段,說古比今,以小言大,借物喻人。但小學生往往不理解寓言諷喻的對象並非限於藝術形象本身,而是社會生活中的某類人、某類現象。因而他們的認識活動,常常不能脫離直觀形象,僅停留在對個別的,特殊的事物理解上,出現就事論事的傾向。例如學生讀《坐井觀天》後,得出青蛙應當跳出井口去看看,就不會弄錯了這樣的認識,未能理解寓言的深層含義。為突破小學生知識和思維水平的局限,教師應首先向學生講清寓言的寫作特點,使他們明白寓言的針砭所指,諷喻所在。然後,啟發和引導學生在感知形象的基礎上,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展開類比聯想,列舉一些與故事相類似的實際例子,引導他們分析寓言故事和生活實例相類似之處,然後歸納和概括其中的道理,從而理解寓意。如《亡羊補牢》一課,教師可以啟發學生思考:亡羊補牢這樣的例子在實際生活里是很多的。叫學生們想一想:你有沒有犯過錯誤?犯錯誤有沒有接受別人的意見?結果又怎樣?這類事情跟亡羊補牢的故事有哪些相類似的地方?我們應該從這個寓言故事中吸取什麼教訓?通過舉一反三的發散思考,學生對課文寓意的理解就可以瓜熟蒂落,水到渠成了。 三、推因求果 客觀事物是普遍聯系、相互制約的。任何事物和現象都有其產生的原因,任何原因都必然引起一定的結果。寓言故事所反映的現象,所提示的道理,也存在著內在的因果關系。如果教師能在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提示事物與事物之間、現象與現象之間的因果關系,引導他們或推因求果,或溯果尋因,就不僅能讓學生更好地掌握故事內容,准確理解寓意,而且也教會學生分析、綜合的思維方法,培養和提高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 想法 做法 後果助 揠 枯使學生明確揠苗者的想法,做法與後果之間的因果關系,由此領悟經驗教訓:做事不能光憑主觀願望,若急於求成,一味蠻干,結果就會事與願違,甚至適得其反。 四、鋪設台階 在寓意的提示過程中,教師要善於設計有一定梯度的思考題,為學生鋪設思維的台階,引導學生逐步實現由形象思維的過度,將感情認識上升到理發認識,由表入里,由淺入深地概括出寓意 。 例如《守豬待兔》,我們可以這樣設計和組織教學,幫助學生逐層深入地概括寓意: 這們的概括,正體現了由現象到本質的思維過程,既符合小學生的認識規律,又有利於小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

6. 小學生概括寓言的主要內容的技巧

抓住關鍵詞句,給概括寓意一個坡度 多數的寓言故事,總是由一種思想或行為造成了某回種不良後果.從故事的答發展中,我們得出了教訓,受到了教育,說明了道理.因而,抓住故事中的變化,抓住變化過程中的關鍵詞句,也可以得到啟示,從而引導我們的思維從感性的事件上升到理性的推而廣之的道德訓誡的高度.完成思維的提升,實現寓意的理解.

7. 如何教學小學語文寓言

寓言,作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體系中的一部分,是一種諷喻或寄託的故事,是一種形象與寓意相結合的文學體裁。它用生動的情節構成故事,抽象的概括凝成寓意,被人盛譽為「理智的詩」,「是穿著外衣的真理」。無論是中國古代寓言,還是西方的《伊索寓言》,一方面,它們都是憑借生動具體的藝術形象,讓學生在領會寓意的過程中,明辨是非、知道善惡、認識美醜;另一方面寓言這種哲理性、諷喻性的特點,又為我們讓學生在領會寓意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理性思維能力提供了最好的契機。因此,引導學生正確揭示寓意是寓言教學的核心。那麼如何引導學生層層剝去「外衣」,讓真理見諸於世呢? 抓住寓言講讀,開拓學生思路 因為寓言的故事性強,語言形象,所以我在教學中,依靠教材,抓住形象化的語言,加強讀講訓練,透過故事的藝術形象,讓學生在讀講中領會形象感知認識,去弄清寓言的寓意,如《狼和小羊》這則寓言故事,狼為想要吃小羊,蠻不講道理,故意找借口,找小羊的麻煩,小羊性格溫順善良。教學時就引導學生先分角色朗讀,然後分角色表演。把狼奸滑狡詐,陰險毒辣的兇殘本質表現得淋漓盡致,將小羊純朴、善良的性格表現的栩栩如生,同時使學生懂得了象狼一樣的壞人的兇殘本質是不會改變的,他們要干壞事,總會找出一些所謂的理由,教育學生要向壞人壞事作堅決的都斗爭。啟發思維,弄懂寓意 初步弄清情節,掌握故事內容,這是教寓言故事的第一步,但更重要的是通過故事內容,讓學生從故事中感受形象,懂得道理。在教學中不是一下子,將故事的寓意告訴學生,而是通過指導學生閱讀,啟迪他們的思維,讓他們根據故事情節,依靠形象語言進行分析推理,最後使他們領悟寓意。如《揠苗肋長》這則寓言故事,在講課時通過分析,推理,使學生一下子弄清故事包含的道理。那個農民嫌禾苗長得慢,採取將禾苗一棵棵拔一點,這種方法對嗎?為什麼呢?學生根據現實生活中的感知知識,可以直言的判定,不對。因為他沒有按禾苗生長的規律去做,禾苗不但沒長高,反而枯萎了。通過這則寓言故事讓學生懂得了急於求成,違反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反而壞事的道理,然後讓學生舉出現實生活中例子來說明這個道理。如有的同學說,為了長身體盲目吃高營養食品,為了上課不遲到,不吃早餐等。這樣同學們明確了做任何事都遵循事物的客觀規律,否則,急於求成,反而壞事。聯系實際,加強思想教育 在學生感受,理解寓言的表達的藝術形象,懂得寓言寓意以後。怎樣引導學生聯系實際,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這是寓言教學的重點,也是目的所在。如《東郭先生和狼》這則寓言故事,使學生懂得狼的本性是不會改變的。又如《亡羊補牢》這則寓言故事,使學生正確對待錯誤,談談自己感想,通過討論,談認識很多同學找出了自己以前所做的事有害於社會、學校、家庭和自己的事。如:迷戀賭博、網路游戲、損壞公共財產、上課不遵守紀律等。亡羊補牢,並決心改掉以前的錯誤行為,做個有利於人民,有利益於社會的人。 教寓言不但要抓講讀教學,開拓學生的思路,而且要啟發學生認真思維,弄懂寓意,更重要的是還要聯系實際進行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這樣才能收較好的教育教學效果。

8. 小學語文寓言教學分學段應達到什麼目標

寓言是一種諷喻或寄託的故事,是一種形象與寓意相結合的文學體裁。優秀的寓言故事裡有著豐厚的思想容量,蘊涵著深刻的人生哲理,需要學生們去領悟言外之意、品評味外之味。在寓言王國里,狐狸和狼、小鹿和老虎不再是一種動物,它們是人格化了的「人」,就是人的言行舉止也大多顯得怪誕奇異,這些都能使學生難以忘懷。小學語文教材中精選了不少文質兼美的寓言故事,那麼,小學寓言故事教學應注意哪些問題呢?

一、 指導疏通文意,把握故事內容

小學階段有不少寓言故事課文,比如《亡羊補牢》、《南轅北轍》、《井底之蛙》等,寓言故事常常是用假託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擬人手法來說明某個道理。教學時,首先,讓學生了解這則寓言講了一個什麼故事,弄清故事的情節,也就是故事的發生、發展和結果。那麼,如何使學生弄清故事情節,把握故事內容呢?

指導學生通過查字典或聯繫上下文的方法理解字詞。比方說《亡羊補牢》一文中「亡」和「牢」的意思,這兩個字所表達的意思和現代漢語有所不同,因此,教學中面對三年級的孩子要指導他們學會理解重點字詞的意思,還理解「後悔」「接受」這兩個詞意,引導學生讀書討論,想想從「後悔」一詞你了解到了什麼?從「接受」一詞明白了什麼?

加強朗讀指導,啟發學生把故事中表達的意思讀出來。如學習「亡羊補牢」時,可以使用分角色朗讀對話部分的方法,讓學生體會鄰居對養羊人的關心和養羊人對丟羊這件事的態度。

二、結合生活實際,體會蘊涵道理

小學語文課本中的寓言故事篇幅短小,往往只有上百個字,但是幾乎每一則寓言,都有一個生動有趣、情節富於變化的故事,同時語言精練簡潔易於朗讀,這樣的故事深受小學生的喜愛,從而激發了他們閱讀的興趣。寓言故事往往通過一個個生動有趣的小故事形象地反映人們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蘊涵著深刻的哲理,就像慈愛聰明的長者,總是語重心長地告訴人們一些生活道理和人生哲理。由於小學生形象思維較強,理解能力較差,缺乏感性經驗,要揭示和理解深刻的寓意具有一定的難度,所以在寓言故事教學中,我們可以創設故事情境並讓學生帶著問題初讀課文,在閱讀寓言故事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提取信息的能力,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例如:在學習寓言故事時,一定要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說說身邊以及在電視、電影或讀過的故事裡所知道的類似的人。比方說:學習了《亡羊補牢》可以讓學生說說生活中你有沒有犯過和養羊人一樣的錯誤?如果你是養羊人你會怎麼做?還有學習了《南轅北轍》可以談一談這個人錯在哪裡?你想對這個楚國人說些什麼?學習了寓言故事你收獲了些什麼?讓學生在閱讀課文中通過理解、提取、分析、概括信息找出問題的答案。這樣學生在閱讀中揭示和理解了寓意,同時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提升。

三、捕捉編者意圖,了解寓言特點

寓言故事是文學體裁的一種,在漢語言文學中佔有一席之地。那麼編者在小學語文中選編寓言的目的是什麼呢?我們學習寓言哪些特點呢?

首先,從形式上看,寓言故事的特徵:一是語言精練簡潔,概括性極強,極富表現力;二是篇幅短小精悍,結構嚴謹,是敘事性文學作品中最簡短的一種。寓言故事雖然篇幅短小,但卻是一個充滿機智、幽默、滑稽、膽識和豐富想像力的世界,它對自然界的動物、植物賦予了人類豐富的思想情感和基本的善惡觀,蘊涵著深刻的哲理。由於要在短小的故事中蘊涵豐富深刻的哲理,把諷刺對象的本質充分地揭示出來,讓人們在嘲笑故事丑角荒誕可笑的行為之餘,感悟生活的哲理,因此,要求寓言故事的語言既要精煉概括,極富表現力,又要幽默、風趣。此外,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寓言故事很好地吸收了象徵、誇張、擬人等藝術表現手法,增添了更加豐富的文學色彩,使寓言故事的情節更具曲折性和趣味性。寓言故事憑借形象誇張的形象、生動有趣的故事情節和豐富深刻的哲理性、教育性贏得了兒童的喜愛,也成為小學語文教材中的重要文學體裁,為學生的寫作起到了很好的鋪墊作用。

其次,要注意教給孩子學會區別寓言和童話,他們既有相似之處又有很大的區別。童話是一種富有幻想色彩的故事。有幻想才有童話,它以少年兒童認識、理解的人或事物為描寫對象,通過豐富的想像、誇張的手法來塑造形象。童話有詩一般優美的意境和語言,能給人以美的享受。

四、 注重拓展延伸,增加文化積累

(一)寓言故事書

教師要給學生一些寓言作品,讓學生大量閱讀中外寓言故事,如:《伊索寓言》、《中國古代寓言》、《中外寓言名著故事精品》以及相關的成語故事、歷史故事等有關書籍,並向學生提出每人每周不少於兩篇故事的閱讀要求。從而使學生對寓言這一體裁文章有更深一層次的了解,拓展他們的視野,擴大他們的閱讀量。學生逐漸從被動讀書轉變為主動讀書,對語文學習起了推動、促進的作用。

(二)組織寓言故事會

老師在學生大量閱讀中外寓言故事的基礎上,趁熱打鐵、組織寓言故事會,用不同的形式詮釋自己對寓言故事的理解,形式可以多種多樣,可以是改編後的相聲、小品、課本劇等等,以此來推動學生對寓言故事學習的興趣。

(三)編寫寓言故事

想像和寫作有密切的聯系。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充分利用和發揮想像力對培養學生寫作能力的積極作用。寓言故事是一個充滿了機智、幽默、滑稽、諷刺、膽識和豐富的想像力的世界,十分符合小學生的想像思維,能充分激發學生的想像力,為培養學生寫作能力提供良好的契機。通常情況下寓言故事的寓意深刻而具有多面性,語言精煉簡潔。還有的寓言只講故事沒有明說道理,在結尾對故事的結局或人物的命運或作品的寓意給讀者留下了廣闊想像空間,讓讀者自己品味、辨析、感悟。因此,我們在教學時要充分激發學生的想像力,並根據寓言故事的特徵設計續寫寓言故事、改寫寓言故事、仿寫寓言故事等教學環節來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1. 續寫寓言故事。有的寓言故事的結尾言已盡而意無窮,因此,我們可以根據這一特點設計教學環節,讓學生充分發揮想像力,寫下有可能發生的故事結局,不一定要求有標准、統一的結局。

  2. 如寓言故事《狼和小羊》的故事結局沒有說明可憐的小羊的最後命運如何,我們可以利用這一藝術空白,激發學生的想像力,續寫之後可能發生的事情,設計這樣的教學環節:首先,讓學生讀課文最後一句話:「狼說著就往小羊身上撲去。」然後利用多媒體課件播放凶惡的狼向小羊撲去時的動畫,讓學生充分感受狼的兇狠,小羊的弱小、無助,為可憐的小羊被狼吃掉而痛惜。也可以向學生提出如下問題:「小羊最後被狼吃掉了嗎?如果沒有,小羊是怎樣獲救的呢?」並引導學生發揮想像力和創造思維,想出解救小羊的辦法。最後,在學生充分說出辦法的基礎上,要求以「小羊獲救」為題,寫一段話。

  3. 在學生充分閱讀寓言故事的基礎上感受問題情境的特定角色,從不同的角度、不同思路展開創造性的聯想,為寫出有特色的作文,打下良好的基礎。

  4. 寓言故事往往具有角色少、故事情節簡單但富於變化的特徵。因此,可以添加情節和增添角色,進行多角度敘述,續寫寓言故事。另外,故事總是從反面給讀者以教育,所以給學生留下了廣闊的想像空間,在教學時可以通過對寓言角色接受教訓後做正面的描述,進行續寫故事。

  5. 2.改寫寓言故事。改寫寓言故事的教學環節,可以根據寓言故事的寓意具有深刻的教訓性、角色少和形象誇張可笑的特徵設計。例如,《狐假虎威》這則寓言故事諷刺老虎的兇殘、愚蠢和狐狸的狡猾、仗勢欺人的可惡行為。因此,利用寓意的多面性可以在故事中增加角色,給人以更多的教育。如在小動物看見老虎來了紛紛逃走時,一隻犀牛來了,它建議老虎站在旁邊觀看,讓狐狸自己向前走,結果老虎恍然大悟。

  6. 總之,寓言故事教學注意了以上四個問題,教學中就能開拓學生思路,拓展學生積累,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就都能得到良好的發展。

閱讀全文

與小學寓言教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