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學大全 > 對小學語文教學的建議

對小學語文教學的建議

發布時間:2020-12-17 12:08:17

㈠ 小學語文課程的實施建議中,對教學有怎樣的建議

1-3年級注重識字和規范寫字,之後寫字開始混亂,潦草。尤其是鉛筆和鋼筆交替使用期。一片混亂,到初中就連自己也不認得寫了啥。作業太多。高考制度不改,無以解決。

㈡ 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的幾點建議

一、反復誦讀,品味古詩的語言美
誦讀是傳統語言學習的一種重要方式,「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就是強調誦讀的重要性。朱熹在《訓學齋規》中說道:「凡讀書須要讀得字字響亮,不可誤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牽強暗記,只要多誦讀,自然上口,久遠不忘。」在低年級古詩教學中,教師要特別重視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幫助學生在反復誦讀中培養語感、理解內容,提高閱讀能力。初學一首古詩,教師應要求學生先自己預習,參照拼音正確流利的朗讀古詩,不讀錯,不丟字,不加字,這樣有利於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也可以鞏固漢語拼音。課堂上,教師可以選出幾名同學大聲朗讀,讓其他同學當裁判,評一評,議一議,看誰朗讀得最好,誰朗讀時存在哪些問題。教師要聲情並茂地為學生示範朗讀,讓學生跟讀,注意古詩的停頓和節奏,讀出感情,讀出古詩的韻律美。教師還可以通過分組朗讀、配樂朗讀的等方式組織學生進行朗讀比賽,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二、學會欣賞,領悟古詩的意境深
學習古詩時教師要通過多種方式幫助學生感知和領悟古詩的深邃意境,這樣的學習方式才會使學生深深地愛上語文這門基礎學科,進而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意識。
1.巧用插圖感受情境。在教學《山行》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觀察書中的插圖,彎彎曲曲的山路上,一輛馬車停在路旁,詩人坐在路邊的石頭上,欣賞著漫山遍野的楓葉。讓學生通過插圖加深對古詩的理解。

㈢ 淺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幾點建議

1 科學地制定教學目標
合理的教學目標是有效教學的基礎,指引著教學實施過程中所採用的教學手段和方法。在新課標的要求下,教學目標更是要在「知識與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方面有所體現。在「知識與能力」層面上,主要是進一步開拓學生的視野和知識領域,掌握自主思考等語文應用實踐能力;在「過程和方法」層面上,要求教師根據教學目標,採取有效的教學策略,是教學體系中最重要的構成部分;在「情感、態度、價值觀」層面上,要求學生能夠理解教學內容所體現的內涵,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和世界觀。比如在學習《可貴的沉默》時,可以這樣制定教學目標:
(1)查閱字典,認識「迅、蘊、霎」等9個字,能正確讀寫「祝賀、神氣十足、左顧右盼」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讀懂文章內容,學會理解和關愛別人,回報父母的愛。
2採用合理的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要依據教學要求制定。在新課標下,語文的教學要遵循語言的應用規律,注重學生的差異性,教學方法要利於學生個性化的發展。例如在學習《桂林山水》時,由於絕大多數人沒有去過,僅靠講述與演示並不能讓學生體驗到桂林山水的魅力,而是需要藉助視頻、圖片和音樂等多種多媒體手段,讓學生產生主觀上的情感體驗。另外,教學過程是一個動態變化的過程,教師應根據學生上課時情緒的新動向、新思路、新問題,及時調整教學方法。此外,閱讀課文的內涵是隱藏在字里行間的,只有讓學生走進設定的教學情境,學生才能體會課文所表達的情感,這就要求教師在設定教學情境是,要首先了解學生的審美發展現狀。
3注重學生閱讀學習體驗
新課標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注重學生的學習體驗。小學生往往好動,難以靜下心來安靜閱讀,因此,在進行閱讀教學時,首先要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其次是提供良好的閱讀環境。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1)根據學生的年齡段和心理發展情況,推薦適當的閱讀刊物和書籍;
(2)學生閱讀後,組織學生間的交流,讓學生學會表達。小學生往往具有很強的表達慾望,但又缺乏表達技巧,教師可以在這方面進行積極的引導,同時也能增加學生閱讀的成就感。
(3)布置教室環境,如牆壁張貼卡通、自然畫卷等,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㈣ 怎樣上好小學語文課——對小學語文教學的反思和建議

改革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是教師永恆的研究課題。身為一名從事小版學語文教育工作已近權20年的教師,筆者一直孜孜不倦地對小學語文教學工作進行不斷的反思和改進。回望新課改之初,語文教學研究者們紛紛對之前傳統的語文教學進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批判。在這股潮流與風氣的影響下,小學語文教育界展開了一場轟轟烈烈的改革運動,各教學流派競相輩出,語文教學界呈現異彩紛呈的景象。這本是一件好事,然而在五彩斑斕的教學流派、教學風格面前,一些語文教師開始眼花繚亂,他們來不及分析這些新穎的教學方法是否對自身教學具有適用性,也不去分析他們的本質和實際效果到底如何,就爭相模仿,只學皮毛而忽略本質,課堂教學刻意追求詩意化、個性化,最終矯枉過正,導致語文課已經不像語文課,反而更像是綉花枕頭,失去了最初的語文味。那麼,什麼樣的小學語文課才算是好的語文課,因為本文研究的主體是小學五、六年級的學生,他們已經具備基本的自我思考和自我表達的能力。所以,對他們而言,好的語文課應該能充分挖掘、訓練和提高他們自我思考、自我表達的能力,使他們切身體會到語文的價值和魅力。

㈤ 現階段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問題及幾點建議

按照我們學校的「愉快課堂」倡議,倒是有幾點可供您借鑒的:
1、是否符合情景教學:小學生特別是中低年段的學生,因為思維及想像空間還處於發展階段,太抽象的導入他們理解起來會費力些,得符合他們的年齡特點進行生動有趣的情景導入;
2.設疑提問是否合理:即設置的疑問、提問應遵循徐徐漸進,符合小孩思維邏輯的特點;
3、激勵探索:在教學期間,可以利用激勵的語言激發孩子的探索慾望,特別是中低年段的孩子更應該用鼓勵的語言,可以通過提示來激勵他們自己的探索;
4、教學活動是否合理;
5、語言是否風趣:小學生對於語言的感知能力很好,他們很喜歡說話幽默的老師,更喜歡面帶笑容經常鼓勵他們的老師;
6、鞏固拓展:這關繫到是否有學到知識
7、師生互動:因為學生的注意力沒有初中孩子那麼容易集中,而且集中時間不夠長,這時候就需要老師適當的給他們放鬆放鬆,做到有緊有松,他們學起來才會更加感興趣。

㈥ 提高小學生語文課堂表現力的幾點建議

摘要:課堂教學活動在提升教學成效中具有重要地位,只有牢牢抓住了課堂這一專主陣地屬,才能夠有效實現教學成效的快速提升。對於高中語文教學活動而言,教師要強化對課堂教學的研究與分析,重點分析學生在學習中的特點以及教學實際情況,以創新的姿態開展課堂教學活動,提升教學成效,為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提升奠定堅實基礎。筆者多年從事高中語文教學活動,

㈦ 小學語文教學建議怎麼寫

引導學生學會自主識字 學生在遇到生字後首先要做的是自主識字、自覺猜測讀音和意專思.這個漢字的屬讀音是什麼?它的意思與其構成的哪部分有關?它的形體結構如何?這些問題是學生在初次見到生字時應該有的疑問. 這個時候,教師要出面,給學生以猜測和思維的引導,使學充分使用大腦的記憶存儲功能,調動原有的認知結構,完成自主識字. 這樣通過小成果的贊揚,使學生找到成就感,以此調動學生自主識字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從而使識字活動成為學生思維與心靈共同參與的游戲. 這樣學生才會主動深刻地認知生字,達到重新建構知識體系的目的.

㈧ 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幾點建議

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幾點建議具體如下:

一、存在的問題:

1、新教材的學習更注重學習的連貫性和系統性,各個年級之間的知識體系聯系緊密,中間如有一環節掉隊,就很難補上去。而農村師資配備並不完全到位,難免中途有個別教師對新教材的把握不夠,而導致學生的語文學習出現斷層。接任教師再去彌補,效果不像老教材那般顯著,從而導致語文成績下降。

2、新教材的編排中,二、三年級之間跨度太大。二年級對閱讀、作文教學的要求不明顯,但三年級就要求會寫250字左右的文章,且近幾年來作文的題目艱澀,習作要求與五六年級相差不明顯,使學生倍感吃力,也使教師教的幸苦。而且萬一脫節,很難彌補。

3、農村孩子的家長配合難以到位。家長是學生的第一位老師,但是,農村學生目前有三種狀況讓教師感到頭痛。一種是,想配合而無能為力。許多家長學識有限,對現代教學提出的問題感到很茫然,無法談的上讓家長進行家庭輔導。二種是有能力而不配合,這類家長都比較忙,忙於掙錢,忙於農活,連學校開家長會都沒時間參加。也許,在他們認為孩子交給了學校就是老師的事了。第三種情況是沒有人配合。許多孩子的父母都外出打工,把孩子託付給爺爺、奶奶等長輩上學,只管孩子的吃穿住行,不過問學習情況,在這種情況下,沒有家長良好「照顧」只有靠孩子的自覺學習,幼小的孩子又有多少能有自覺學習的習慣呢?頂多是為完成作業而已。這是語文教學也是各科教學普遍存在的問題。

4、新教材內容變廣、變活,雖說題型變化不大,但閱讀量、識字量大增,也導致許多教師無從下手,只能更大范圍的進行題海戰術,更長時間的「折磨」學生,教師教的痛苦,學生學得痛苦。

二、建議:

1、加強師資培訓,尤其對年齡偏大的教師的培訓,現階段對年輕教師的培訓不少,但對中老年教師的培訓力度不夠。加強教師的對新教材的認識,加強對教師的新教材培訓。使教師對整個教材體系有比較,全面系統的認識。引導教師學習先進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學校進行有針對性的校本培訓。

2、學校對各年級教師要重點安排,同時學校要對他們進行及時的指導。

3、積極開辦家長會,加強學校、教師和家長之間的聯系,努力宣傳現代教育理念,使教育至上的觀念深入人心。

㈨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設計的幾點建議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會讀寫()等()個生字,會讀認()等()個生字,掌握()等詞語的用法。

2能利用查字典的方法自主理解文中生字詞,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能聯繫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文中主旨句關鍵句()的含義。

過程與方法目標

1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習文中()的知識點,突破課文重點。

2運用聽讀、跟讀、默讀、自由朗讀等多種朗讀方法,體味文章()思想感情,突破課文難點。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體味課文對(內容風光人物意象)贊美

2感悟文章()的思想感情,產生對(大自然大好河山或美好品質)的熱愛,激發民族自豪感,產生對()的興趣,獲得良好的審美體驗。

教學重點:

1了解(長城)的(構造外貌)知識。懂得()的描寫順序、敘事線索、說明方法、。

教學難點:

感受由()而產生()的感情。並有感情朗讀出(詩歌的節奏和韻律)的感情。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通過提問法創設情境「同學們有沒有……」引起學生興趣參與課堂分享。

2、出示圖片、PPT視頻引出本文話題,請學生談圖片視頻感受。

3、對學生代表的回答予以鼓勵性評價,並引導學生形成()的觀察方法、描寫順序。導入新課。(學習生字詞)

【創設情境,引起學生對語文課堂的學習興趣,並通過提問使學生將語文學習與生活實際相聯系,培養他們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聽讀課文,學生跟讀。並通過查字典聯系生活實際解決生字詞。

2、老師檢查生字學習情況,引導學生識字方法,如部首歸類法記憶「」字趣法記憶「」等,強調寫字姿勢寫字習慣。

3、了解作者簡介、時代背景,為課文學習做鋪墊。

4、通過自由朗讀課文,劃分段落層次,並就文章大意同桌展開交流。

三、細讀課文,合作探究

(一)自由朗讀第一小節,思考問題:「」「」

1、通過四人小組形式展開交流,小組代表發言。

2、老師予以積極評價,引導正確答案。

(二)在10分鍾內快速默讀第二小節,通過圈點勾畫,劃出「」問題。

1、通過四人小組形式展開交流,小組代表發言。

2、老師予以積極評價,引導正確答案。

(三)教師示範朗讀第三小節,請學生注意其中的重音和停頓。()

1、通過尋找段落的(動詞)重音,說說你的理解。

2、分角色朗讀或表演。

四、精讀課文,拓展延伸

1、自由選擇朗讀方式,重點閱讀「」句子段落。說說你的感受

2、教師引導學生通過關鍵詞()把握文章脈絡和內容,體味感情。

3、仿詞造句,知識遷移。

4、開放課堂,復述表演。

五、總結歸納,布置作業

1、抄寫生字詞,背誦喜歡的段落。

2、閱讀()課外知識,搜集()資料,故事講給父母聽。

閱讀全文

與對小學語文教學的建議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