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確定小學語文課文教學的重難點
我認為可以這樣確來定教自學目標:
課時1:掃除閱讀障礙(如,生字新詞的認讀),能讀通課文(應多讀幾遍課文,盡量做到讀流利);了解課文的大意(根據年級的教學要求,理清課文的脈絡,即:課文每部分的大意。),能用自己的話去概括。
課時2:根據課文的內容,引導學生去理解、感悟重點段落;學習文中的一些寫作方法、積累好詞佳句(中、高年級);有感情地朗讀或背誦全文(段落)(這要根據課後的要求去定)
⑵ 小學語文課文閱讀教學
23 小抄寫員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0個生字,認識「楷、瞞、懊」3個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皮膚、簽條、縮短、脾氣、名冊、呵欠、咳嗽、原諒。
2.初讀課文,理清文章的脈落。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了解文章的作者。
1.齊讀課題,質疑、解疑。
什麼是抄寫員?本文說的小抄寫員是誰?
(抄寫員指照著原文抄寫的人。本文中的小抄寫員指的是敘利奧。)
2.了解本文的作者。
課文選自《愛的教育》一書。作者是義大利作家亞米契斯。1866年參加義大利反對奧地利統治的民族解放戰爭,後來曾加入義大利社會黨。所寫的日記體小說《愛的教育》描寫學生生活,帶有感傷情調,其他作品有《公共馬車》、《工人女教師》。
二、初讀課文,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
1.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按要求讀課文。
(1)讀准字音。
(2)畫出不理解的詞語,利用查字典和聯繫上下文的辦法進行自學。
(3)認識生字,掌握字形。
2.指名讀課文。
(1)理解課文中的詞語。
一味:單純地、一個勁兒地。
迸出:指由內而外地、突然地、不能抑制地發出。
瞟:斜著眼睛看。
懊悔:做錯了事或說錯了話,心裡後悔不該這樣。
啜泣:抽噎,抽抽嗒嗒地哭。
自作自受:自己做錯了事,自己承受不好的結果。
三、再讀課文,理清文章的脈絡。
1.與同桌合作讀書,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小敘利奧為了幫助父親養活一家人,瞞著父親在夜深人靜的時候堅持抄寫簽條,雖然被父親誤解、冷淡,依然堅持著。)
2.圍繞著敘利奧幫助父親抄簽條這件事,課文寫了哪幾部分的內容?請你劃分出本文的段落層次。
3.學生匯報。
課文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敘利奧要幫父親抄簽條,父親不同意。(1—4自然段。)
第二部分:敘利奧瞞著父親抄寫簽條。(5—24自然段。)
第三部分:父親了解了事情的真相。(25—30自然段。)
四、分組分部分熟讀課文。
五、布置作業
1.練習有感情地朗讀。
2.認真書寫本課的生字新詞。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感受敘利奧關心體貼父母,主動為父親分憂解難的美德。
2.領悟作者通過人物的心理活動展示人物思想品質的表達方法。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整體感知
1.分角色朗讀課文,讀後請你說一說:你覺得敘利奧是一個怎樣的孩子呢?
2.學生自讀課文。
3.討論交流,鼓勵學生發表各自的見解。
(體諒父母、愛家人的孩子。)
二、帶著問題讀課文
你是從哪兒體會出來的?請你畫出體會最深的語句,體會後出聲地讀出來。
三、突出重點內容,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1.敘利奧三次受到父親的責罵、誤解都沒有怨言,仍堅持幫父親抄簽條。
抓重點句體會,尤其是心理活動的描寫。
句子①
敘利奧雖然不說什麼,心裡很快活。他想:「爸爸不知道我在替他寫,還以為自己沒有老呢。好!就這樣做下去吧!」從「心裡很快活」體會出他默默幫父親工作,看到成果,他很高興。「就這樣做下去吧!」說明他要幫父親抄下去的決心很大。
句子②
每天晚上到了十二點,敘利奧就起來工作。
從「每天十二點」體會到為了幫助父親,他是可以克服一切困難的。
句子③
敘利奧出世以來第一次挨罵,心裡很難受……敘利奧重新振作起來,心裡暗暗對自己說:「唉,還是繼續做下去。白天多用點功,夜裡仍舊工作吧!」
從「心裡很難受,繼續做下去,仍舊工作」去體會。敘利奧長這么大,第一次受到父親的責罵,心裡真是很難受,可看到父親和一家人高興的樣子,他堅定了繼續做下去的決心。
句子④
敘利奧一聲不響地受著責備,忍住了就要流出來的眼淚,心裡卻很歡喜。
從這句話中我們能體會到他怕父親知道,就不會讓他做了,所以他沒有告訴父親。
句子⑤
「啊,不是這樣!您不要這樣說,爸爸!」敘利奧含著眼淚懇求說。他真想把經過的一切說個明白,可是話到了嘴邊又咽了下去,心裡反復說:「哎呀,不能說,還是一直瞞著下去,幫爸爸做事吧。學校的功課是非學好不可的,但是更重要的是幫助父親養活一家人,稍微減輕父親的疲勞。對,這樣做對!」
從「懇求」體會出敘利奧的心裡非常難受,委屈。
從「更重要,對,這樣做對!」體會到敘利奧把幫助爸爸做事,減輕父親的疲勞看成是最重要的事情,而且心中還十分肯定自己的做法是對的。說明他很體諒父親的辛苦。
句子⑥
又過了兩個月,敘利奧繼續夜夜工作,白天疲倦不堪;父親見了兒子,仍舊動怒。最傷心的是父親對兒子漸漸冷淡了……敘利奧看到這個樣子,傷心得不得了。
從「夜夜」體會到敘利奧這樣工作,對於一個孩子來說是難以忍受的。
從這句話中我們還能體會到父親的冷淡,使他傷心到了極點,可為了幫父親,他仍舊沒有為自己辯解。
句子⑦
可是一到十二點鍾,這個決心不知不覺又動搖了,好像睡著不起來,就是逃避了自己的責任,偷用了家裡的兩角錢一樣。於是他忍不住仍舊爬起來。
追問:你是怎樣理解「好像睡著不起來,就是……偷用了家裡的兩角錢一樣?」
(敘利奧把幫助爸爸工作看成了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如果不幹,就是對這個家的不負責任。)
句子⑧
敘利奧聽了心裡像刀割一樣……父親確實不愛他了,眼裡已經沒有他這個人了。「啊,爸爸!沒有您的愛,我是活不下去的!——無論怎樣,請您不要這樣說。……
追問:請你想像體會,什麼是刀割一樣?從中你體會到了什麼?
(敘利奧此刻已是傷心欲絕,他是那麼愛他的家人,同樣他也需要父母對他的愛。)
2.敘利奧受到父親的責罵,冷落後是否停止了工作呢?
(沒有,習慣的力量,為爸爸分憂的信念使他半夜又起來。)
追問:敘利奧為什麼要偷偷地做?不告訴父親呢?
(因為父親無論如何也不會答應。「不要。你應該用功讀書,功課是你的大事情,就是一個鍾頭,我也不願意佔用你的時間。「父親很愛敘利奧,如果敘利奧告訴了父親,父親不會讓他做的,他也就幫不了父親了。)
3.敘利奧是在什麼情況下幫助父親工作的?
家裡的生活很清苦。一家人的生活全壓在父親的肩膀上。他白天在鐵路上工作,晚上又從別處接了文件來抄寫。工作很辛苦,父親常常訴苦:「我的眼睛似乎壞起來了。這樣的夜工,會縮短我的壽命呢!」
敘利奧心疼父親,想為他分擔一些。
4.事情的結果怎麼樣呢?請你認真25—30自然段,想像一下當時的情景。
(父親知道了真相,心中充滿了愧疚,也充滿了對兒子無盡的愛。)
四、總結,體會文章中所表達的情感。
敘利奧為了幫助父親維持家中的生活,減輕父親的重荷,默默幫助父親工作,雖被誤解仍堅持著,表達了他對父親、對家人深沉的愛。同樣,父親對這個家、對兒子也是十分摯愛,寧可自己受累,也不願意耽誤兒子的學習。使我們感受到了父子間那份真摯的愛。
五、作業
1.分角色表演課文最後一部分內容。
2.預習《向命運挑戰》一課。
附:板書設計
23.小抄寫員
幫助
敘利奧 → 父親
←
責罵
父子情深
⑶ 如何確定小學語文課的教學目標
語文教學要求循序漸進。學生識字、寫字、詞語這些最基礎的知識需要日積月累,閱讀和寫作更需要一點一點地提高,這就需要教師既要有所教學年段的總目標,還要有每節課的教學目標,並採用恰當的教學手段落實好教學目標。
一、明確小學語文教學總目標和階段性目標
1、小學語文教學目標有以下幾個方面:
(1)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感情和社會主義道德品質,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
(2)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關心當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樣文化,吸取人類優秀文化的營養。
(3)培植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養成語文學習的自信心和良好習慣,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
(4)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像力和創造潛能。逐步養成實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學態度,初步掌握科學的思想方法。
(5)能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在實踐中學習,運用語文。
(6)學會漢語拼音,能說普通話,認識3500個左右常用漢字。能正確工整地書寫漢字,並有一定的速度。
(7)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藉助工具書閱讀淺易文言文。
(8)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據日常生活需要,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寫作。
(9)具有日常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發展合作精神。
(10)學會使用常用的語文工具書。初步具備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2、階段目標從「識字與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四個方面提出要求。課程標准還提出了「綜合性學習」的要求,以加強語文課程內部諸多方面的聯系,加強與其它課程以及與生活的聯系,促進學生語文素養全面協調地發展。
二、教師要制定好每個單元和課時目標
小學語文教材安排非常合理,教材根據學生認識事物的規律和不同的內容構建單元,每個學期課本有八個單元。前五個單元都有不同的綜合學習內容,每個單元都設計了導語、課例、口語交際、習作和回顧拓展四個部分。
教師要根據單元的這一設計安排好課堂活動,採用靈活多樣的課堂教學方法,讓單元目標成為課時目標的指導。課時目標要權衡所教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學生的認識水平來制定。單元和單元之間的知識聯系要突出出來,課時之間的承上啟下要做好,教師還要注意知識的適當擴展。
(3)小學語文課文教學擴展閱讀:
教學目標是關於教學將使學生發生何種變化的明確表述,是指在教學活動中所期待得到的學生的學習結果。在教學過程中,教學目標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學活動以教學目標為導向,且始終圍繞實現教學目標而進行。
教學目標可以分為三個層次:一是課程目標;二是課堂教學目標;三是教育成才目標。這也是教學的最終目標。
課堂教學目標就是課堂教學過程中的教與學的互動目標。新課程倡導的課堂教學目標有三個維度:知識與技能目標,過程與方法目標,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⑷ 小學語文教學方法有哪些
講授法:講授法是教師通過簡明、生動的口頭語言向學生傳授知識、發展學生智力的方法。
討論法:討論法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以全班或小組為單位,圍繞教材的中心問題,各抒己見,通過討論或辯論活動,獲得知識或鞏固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
直觀演示法:演示法是教師在課堂上通過展示各種實物、直觀教具或進行示範性實驗,讓學生通過觀察獲得感性認識的教學方法。是一種輔助性教學方法,要和講授法、談話法等教學方法結合使用。
練習法:練習法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鞏固知識、運用知識、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在教學中,練習法被各科教學廣泛採用。
讀書指導法:讀書指導法是教師指導學生通過閱讀教科書或參考書,以獲得知識、鞏固知識、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一種方法。
任務驅動法:教師給學生布置探究性的學習任務,學生查閱資料,對知識體系進行整理,再選出代表進行講解,最後由教師進行總結。
參觀教學法:組織或指導學習到育種試驗地進行實地觀察、調查、研究和學習,從而獲得新知識或鞏固已學知識的教學方法。
現場教學法:是以現場為中心,以現場實物為對象,以學生活動為主體的教學方法。本課程現場教學在校內外實訓基地進行,主要應用於育種試驗布局規劃、試驗設計、作物性狀的觀察記載方法等項目的教學。
自主學習法:為了充分拓展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和自主學習能力,鍛煉學生的綜合素質,通常給學生留思考題或對遇到一些生產問題,讓學生利用網路資源自主學習的方式尋找答案,提出解決問題的措施,然後提出討論評價。
拓展資料:
教學方法論由教學方法指導思想、基本方法、具體方法、教學方式四個層面組成。教學方法包括教師教的方法(教授法)和學生學的方法(學習方法)兩大方面,是教授方法與學習方法的統一。教授法必須依據學習法,否則便會因缺乏針對性和可行性而不能有效地達到預期的目的。但由於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處於主導地位,所以在教法與學法中,教法處於主導地位。
⑸ 怎麼教好小學語文
1、尋求課堂開放性,培養綜合能力
《新語文課程標准》明確提出要"溝通課堂內外","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這就需要教師實現教學觀念的開放,採取開放性的教學形式。語文是一門極其生活化的學科,課文是社會生活的反映,學生正處於開始關注和思考生活的心理年齡階段,對一切充滿好奇和熱情。語文教學應該以課堂教學為軸心,向學生生活的各個領域開拓、延展。
全方位地把學生的語文學習同他們的學校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有機結合起來。縮短課本知識與實際生活的距離,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開拓學生視野,滿足學生獲取知識的願望。使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培養由課內延伸到課外,以點燃其創新之火,綻放其天賦之花。
在完成一活動的基礎上,可以舉一反三地溶入課外知識――日常生活中的事例、電影、電視及文學作品中的某些情節、人物等。除此,還要鼓勵學生走出狹窄的課堂,讓學生在與大自然、與社會、與家庭的接觸中學習語文,運用語文。知識是教不盡的,學生在實際的生活接觸中具有了一定的語文能力,便可以自學知識,再生知識,自覺提高語文綜合素質。這樣,就達到了"教是為了不教"的教學目標。
2、開展多種形式的朗讀,讓課堂教學"活"起來
小學語文課本中的每一篇課文都是文質兼美的佳作,其語境描述的美妙,語言運用的精妙,思想表達的深邃,見解闡述的獨到,都是引導學生感悟的重要內容。採用多種形式讓學生反復朗讀,像朗讀比賽,組織讀書會、朗誦會,寫讀後感等,以發掘每個學生的智慧潛能,發揮學生的一技之長。
在朗讀過程中,理解內容,積累詞句逐步提高閱讀能力,又提高了學生的寫作能力。如:我在教學《小木偶的故事》一課時,讓學生在閱讀中抓重點,引導學生去仔細揣摩、感受老木匠、小木偶、小紅狐、熊警官、小兔子、老婆婆、小女巫的心理活動,自己有感情地朗讀,然後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分角色的有感情朗讀,在課堂的最後還讓學生分小組自編自演了課本劇。這樣可以讓學生在朗讀、表演中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得到情感的升華。
3、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讓學生全面展現自我
新課標強調:教學活動是師生的雙邊活動。因此,教師在課堂上要巧設問題,引導學生,點撥學生的思路,學生要通過自己的活動,獲取知識。所以說,課堂舞台上的主角不是教師,而是學生。沒有學生積極參與的課堂教學,不可能有高質量和高效率。心理學家認為:"課堂上只有經常性啟發學生動手、動口、動腦,自己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才能使學生始終處於一種積極探索知識,尋求答案的最佳學習狀態中。
"如在教學《蟋蟀的住宅 》一課時,揭示課題後,我讓學生自己上網查找有關蟋蟀的資料,讓學生藉助視覺、聽覺更好地了解蟋蟀,同時培養了學生自己動手查找、篩選資料的能力。自學課文時要求學生做到邊讀邊想邊動手。通過這樣動手、動口、動腦訓練學生,能促使他們在最大限度里發揮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在自主學習中掌握知識,形成技能。因此,課堂教學中只有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讓學生在全方位參與中學習,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參與率,使語文課堂生機勃勃,充滿活力。
⑹ 小學語文課文的教學方法有哪些
授法,回答法(談話法),演示法, 情景教學法,情感教學法,師生互動法,閱讀法 教師首先通過備課,掌握教材內容(特定的知識)之後,在課堂運用口頭語言載體,用教師講,學生聽的方式向學生傳授知識的叫講授法。 教師在首先掌握教材知識內容的基礎上,在課堂教師通過口頭提問,學生口頭回答問題,教師提問或用語言加以啟發引導的方式使學生掌握知識提高認識的方法,就叫做回答法或談話法。 教師在掌握教學目的、教學內容的基礎上,利用掛圖、模型、實物等直觀教具,通過演示活動和教師的語言指導使學生通過觀察思考,掌握知識的方法就叫做演示法。 ①教學方法,就教學方法所要達到的目的來說,教學方法是通過完成使學生掌握知識技能,發展智力、體力,形成一定的世界觀、道德品質和個性的教學任務,從而達到培養合格人才的目的的方法。②教學方法,就其手段來說,其基本手段是知識,教學是運用知識武裝學生,並在向學生傳授知識的同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特定的教育,對所運用的知識,有特定的規定性,主要是通過特定的教材內容來體現。③教學方法的運用,它作用的對象是學生,它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方法。④教學方法的使用者、控制者,包括教師和學生,因為教學活動是師生雙邊活動,教師和學生都是教學活動的主體,都是教學方法的使用者和控制者,都具有能動作用。只是教師在運用教學方法的活動中起主導作用,而學生掌握學習方法是通過配合教師教的活動,以學習的方式來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