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反思:如何開展幼兒園集體教學的有效性
南湖學校開展集體大排練為「六一」熱身
【字體:大 中 小】
發布時間: 2018-05-25 來源:南內湖學容校 作者: 唐雪雯 劉廣星 茹婉婉 徐琰
為了讓全校學生過一個快樂的「六一」兒童節,在「六一」兒童節到來前夕,南湖學校各班積極謀劃,准備了豐富多彩的文藝節目,利用課余時間進行排練。
為檢驗各班訓練效果,5月24日下午,該校舉辦了集體大排練活動。參加排練的節目有歌曲、舞蹈、相聲、小品、樂器、籃球技藝等,絕大部分節目都是由學生自編自導自演的。
2. 如何提升幼兒園教學的有效性
如何實現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的有效性,是廣大幼兒教師不斷探索的問題。教師既要關注幼兒的學習興趣,又要關注幼兒的現有水平;既要重視幼兒知識技能的掌握,又要重視幼兒的情感體驗;既要重視教師的教法,又要重視幼兒的學法。根據本人的從教經驗以及擔任教研員後的學習與研究,我對如何實現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的有效性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一、選擇好教材
由於幼兒園的課程具有啟蒙性、整合性、開放性的特點,因此,教師對教材的選擇有充分的自主權。而教材的好壞是保證集體教學活動有效性的前提。一套好的教材,首先應該考慮它的科學性,給幼兒的信息是否正確,是否科學:其次要考慮它是否具有教育意義,能讓幼兒懂得什麼道理,培養幼兒什麼品質;第三,要考慮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原有基礎,即選用的教材是否能被幼兒接受,跟幼兒的年齡特點有多大差異:第四,要考慮幼兒的興趣需要,關注選用的教材能不能吸引幼兒,讓幼兒有興趣地學。教材的選用只有考慮了本身的科學性、教育性、幼兒的年齡特點以及興趣點,才會激發幼兒的求知慾望,才會集中幼兒的注意力。因此,選擇好的教材是確保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有效性的前提。
二、制訂適切的目標
選擇了一套好的教材後,教師便要結合教材內容制訂適切的教學目標。適切的教學目標是實現集體教學活動有效性的基礎。在制訂目標時,教師要考慮目標的全面性、適切性和操作性。全面性是指自然地滲透和涵蓋知識與技能、習慣與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等維度。適切性指的是要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班級實際,既聯系幼兒的已有經驗又得具有一定的挑戰性。操作性則是指活動目標要具體明確,突出對幼兒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3. 如何提高集體教學活動的有效性
集體教學活動一般是由教師按照一定的教學目標,依據一定原則,選擇教學內容、設計教學過程,面對全班幼兒實施教學過程的活動.它是幼兒園教育活動的一種重要形式.理想的集體教學活動可以實現師幼互動,實現幼兒的有效學習以及教育內容內涵的整合.
一、集體教學有效性指什麼?
余文森教授(教育部課程改革專家組核心成員)從專業的角度回答了什麼是課堂教學(集體教學)的有效性問題,他認為:從專業角度說,課堂教學(集體教學)的有效性是指通過課堂教學使學生獲得發展.首先,發展就其內涵而言,指的是知識、技能,過程、方法與情感、態度、價值觀三者(三維目標)的協調發展.
通俗地說,課堂教學(集體教學)的有效性是指通過課堂教學活動,學生在學業上有收獲,有提高,有進步.具體表現在:學生在認知上,從不懂到懂,從少知到多知,從不會到會;在情感上,從不喜歡到喜歡,從不熱愛到熱愛,從不感興趣到感興趣.但最核心的一點是看學生是否願意學、主動學以及怎麼學、會不會學和學的怎麼樣」.
二、怎樣才能更加有效地開展集體教學活動,提高教學質量呢?
(一)教材的選擇——巧
教材是活動的載體、是活動的根源,教材的選擇直接影響到活動開展的有效性.選擇了一個好教材就等於已經成功了一半,反之選錯了教材則註定要失敗.那我們應該選擇怎樣的教材呢?
① 內容的選擇應符合幼兒的興趣以及當前經驗並回歸幼兒生活;
② 內容的選擇應對幼兒具有一定的挑戰性;
③ 要來源於低結構活動.
例:《奇特的數字》
教師選擇了24小時營業的商店、葯店、超市和人行道、紅綠燈上的數字作為活動內容.這一內容的3個特點正巧符合上述所說的3個要求.第一個特點是與幼兒生活息息相關,符合第1條要求;第二個特點是給人們生活帶來方便,符合第3條要求;第三個特點是都沒被幼兒所關注,符合第2條要求.這一教材引起了幼兒的高度興趣,在活動進行中他們的活動狀態一直持續在興奮點.由於他們具有一些這方面的經驗,因此師幼互動非常積極、合拍.
(二)目標的制定——准
目標是教學活動開展的導航器,整個教學活動都圍繞它而進行.在實踐中我們發現,許多教師在制定目標時存在著這樣一些問題:有的照抄參考書上的教學目的,脫離自己教學的實際和本班幼兒水平;有的失之片面,目的擬定太多、太少、太深、太淺,甚至於太概括,太具體;還有的看來很順暢,似乎對任何一個活動都適用,實際上根本起不到作用,屬於通用式、萬能型的無效目的.
例1:中班數學《小動物搬新家》
目標:1.初步理解序數的概念.
2.發展幼兒的思維能力.
4. 如何提高幼兒集體教學活動的有效性
英盛觀察在復目前幼兒園制普遍存在較大班額的現實背景下,集體教學在幼兒園教學活動中仍佔一定的地位,也是我國幼兒園較為普遍的一種教學形式,確保教學的有效性是所有幼兒教育工作者的目標,也是當前幼兒教育面臨的難題。在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中,既要關注幼兒的學習興趣,又要關注幼兒的現有水平;既要重視幼兒知識技能的掌握,又要重視幼兒的情感體驗;既要重視教師的教法,又要重視幼兒的學法。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的有效性就表現為幼兒在活動的過程中是否得到了發展。
5. 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怎樣才能有效性
如何實現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的有效性,是廣大幼兒教師不斷探索的問題。教師既要關注幼兒的學習興趣,又要關注幼兒的現有水平;既要重視幼兒知識技能的掌握,又要重視幼兒的情感體驗;既要重視教師的教法,又要重視幼兒的學法。根據本人的從教經驗以及擔任教研員後的學習與研究,我對如何實現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的有效性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一、選擇好教材 由於幼兒園的課程具有啟蒙性、整合性、開放性的特點,因此,教師對教材的選擇有充分的自主權。而教材的好壞是保證集體教學活動有效性的前提。一套好的教材,首先應該考慮它的科學性,給幼兒的信息是否正確,是否科學:其次要考慮它是否具有教育意義,能讓幼兒懂得什麼道理,培養幼兒什麼品質;第三,要考慮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原有基礎,即選用的教材是否能被幼兒接受,跟幼兒的年齡特點有多大差異:第四,要考慮幼兒的興趣需要,關注選用的教材能不能吸引幼兒,讓幼兒有興趣地學。教材的選用只有考慮了本身的科學性、教育性、幼兒的年齡特點以及興趣點,才會激發幼兒的求知慾望,才會集中幼兒的注意力。因此,選擇好的教材是確保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有效性的前提。 二、制訂適切的目標 選擇了一套好的教材後,教師便要結合教材內容制訂適切的教學目標。適切的教學目標是實現集體教學活動有效性的基礎。在制訂目標時,教師要考慮目標的全面性、適切性和操作性。全面性是指自然地滲透和涵蓋知識與技能、習慣與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等維度。適切性指的是要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班級實際,既聯系幼兒的已有經驗又得具有一定的挑戰性。操作性則是指活動目標要具體明確,突出對幼兒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在目標的表述上,教師應以幼兒的角度出發,使用「體驗」「感受」「喜歡」「探索」等詞彙。如「手印螃蟹」的活動目標是體驗用手掌印畫螃蟹貝殼,嘗試運用畫的方式來表現螃蟹的不同動態;使幼兒樂意介紹自己的作品,能獨立創編有趣的故事情節。這樣的目標具體明確,操作性強,表述清楚。而有的目標就顯得比較空洞,如「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想像力」「提高感受力、表現力」等,這些可能是教學的中、長期目標,而不是一個活動就能實現的。 三、合理設計教學環節 一個有效的集體教學活動,除了選材好、目標適切之外,教學環節的合理設計是關鍵。對此,我認為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激發興趣、引發問題、喚醒守望、注重體驗、尊重差異、關注全體」這六個環節。 首先,要集中幼兒的注意力,採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如形象生動的手偶、色彩鮮艷的教具、多媒體課件等。根據幼兒注意力的特徵,把最重要的內容安排在上課後5分鍾~15分鍾這個時段;其次,要根據幼兒思維的特點,使教學的內容由易到難、具體形象、生動有趣;再次,根據幼兒學習的特點,調動幼兒的多種感官,創設環境、提供材料讓幼兒親身參與,親自體驗:還要根據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動靜交替,又要考慮幼兒個性發展的特點,安排有層次性、挑戰性的內容,既尊重差異,又關注全體。盡可能地讓每個幼兒都能在活動中獲得成功感,得到心靈上、情感上的震撼。 四、設計恰當的問題 在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的提問非常重要。一個好的問題能夠有效地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能夠引起幼兒的思考和探索。那麼,到底怎樣設計問題呢? 首先,教師要考慮問題與活動主題的聯系性。如「我要上小學」活動中,教師提問「幼兒園與小學到底有什麼不一樣?」幼兒對此能緊扣主題展開討論,列舉了許多方面的差異,對小學生活有了一定的了解。直截了當的問題,能引導幼兒迅速進入活動的主題,節約達到教學目的的時間。 其次,教師要考慮問題的適宜性,即幼兒能否回答這些問題,是否適合回答這些問題。對幼兒的提問,要從幼兒已有的親身體驗出發,使幼兒在對問題的思考時,能結合自己的經驗來表達自己的感受和認知。 第三,設計的問題要注重開放性和挑戰性。教師提出的問題能否引發幼兒的思考,激發幼兒的探索行為,這直接關繫到能否順利地進一步推進或延伸教學活動,從而達到教學的目的。帶有開放性和挑戰性的問題能提高幼兒的思考深度,讓幼兒在自身原有的經驗之上去發現一些新的問題,探索新的知識。否則,幼兒的認知就得不到發展。 第四,設計的問題要有層次性。幼兒的發展水平是不同的。幼兒個體性的差異要求教師的問題也帶有一定的層次性。如難度大、較靈活的問題,可請能力較強的幼兒回答;基礎性、綜合性的問題,可請中等能力的幼兒回答;比較簡單的問題,請能力相對較弱的幼兒回答。這樣可以幫助幼兒建立自信,提高學習興趣。 另外,在整個活動的進程中,教師還要留給幼兒提問的時間與機會。一個活動中不應只有「教師問,幼兒答」,也可採用「幼兒問,教師答」「幼兒問,幼兒答」等方式,這樣不僅可以培養幼兒的問題意識,也可訓練幼兒的思維方式,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6. 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設計的有效性有哪些
1、首先要了解此次集體活動所針對的幼兒年齡段以及這一年齡段的領域目標;專
2、進行課前備課,了解屬授課班級幼兒的發展情況,制定適宜的活動目標(70%的幼兒掌握活動內容);
3、根據對幼兒的了解,確定活動的重點、難點;5、根據目標、重難點設計活動過程,遵循的原則:以游戲為主完成目標,解決難點;6、根據活動需要准備充足的材料,如:音頻、視頻、圖片、可操作的材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