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邯鄲市小學教學質量前十的都有什麼學校(各區都算)
邯鄲小學排名(來源:思而思學網):
1、邯鄲曙光小學
河北省邯鄲市叢台區曙光小學位於擁有悠久歷史的古城邯鄲。邯鄲市叢台區曙光小學的學生以氣質高雅、舉止文明、勤學善思、敢於創新、活潑向上而深得社會好評。
2、邯鄲市實驗小學
河北省邯鄲市實驗小學,位於沁河之畔。始建於1981年,是市教育局唯一直屬小學,對口初中為邯鄲市第二十五中學。
學校佔地面積8100平方米,擁有34個教學班,教職工64人,在校生1600多人。學校布局合理,環境優美,擁有體操房、圖書閱覽室、儀器實驗室、多媒體教室、微機室、電子備課室、雙向控制數字教學網路系統等現代化教學設施。
3、叢台區實驗小學
邯鄲市叢台區實驗小學坐落於滏河北大街99號,始建於1991年,學校原名滏河街小學,1993年正式更名為叢台區實驗小學,對口初中為邯鄲市熱點初中邯鄲市第二十五中學。
學校佔地面積11419.4平方米,校舍建築面積6016平方米。現有40個教學班,現已有四層樓的東樓,學生3503人,教職員工115人,教師學歷達標率為100%。
4、邯鄲市展覽路小學
邯鄲市叢台區展覽路小學(原中軸路小學),位於趙國古都邯鄲市中心博物館東側,始建於1965年,佔地面積10501平方米,建築面積7433平方米。學校有著豐厚的文化沉澱、重點校發展的悠久歷史。
5、邯鄲市邯山區實驗小學
河北省邯鄲市邯山區實驗小學坐落在美麗的古城邯鄲,是一座有著悠久歷史的學校。1951年建校,學校現佔地10700平方米,建築面積13717平方米,學校現有50個教學班,2500餘名學生,123名教職工。學校高標准地配備了圖書館、報告廳、科技館、紅領巾電視台、少年科學教研基地、科技製作室、創客空間等專用教室。
6、邯鄲市邯山區育德路小學
育德路小學創建於1990年,位於滏陽河畔羅城頭生活區。學校佔地面積19710平方米,建築面積9173平方米。該校環境優美、設備完善,圖書室、多媒體室、音樂室、舞蹈室、DIY手工室等專用教室一應俱全,裝有寬頻網、建有校園網,班班配備多媒體觸控一體機,實現了教師辦公自動化,辦學條件現代化。
7、邯鄲市邯山區農林路小學
農林路小學創建於 1981 年的邯鄲市邯山區農林路小學,是一所集教育、教學、科研、現代教育技術於一體。2017年11月,農林路小學獲評第一屆全國文明校園。
8、邯鄲市叢台區滏東小學
叢台區滏東小學建校於 1967 年,前身為中柳林小學,1987年正式更名為滏東小學,學校位於邯鄲市通達街7 號,地理位置優越,校園佔地總面積5000餘平方米,校舍建築面積2500餘平方米。
9、邯鄲市邯山區光明南小學
光明南小學位於河北省邯鄲市邯山區光明南大街常樂路7號,佔地19343平方米。現有教學班54個,學生3710人,教師154人。
10、邯鄲市叢台區和平東小學
學校在教學設施上,建立校園電視台、電腦室、語音室、多媒體教室各兩座,36個教室安裝了51英寸的大背投,為每個教師辦公室安裝了電腦,讓老師們從理論上武裝,從業務上提高;讓學生視野開闊、興趣盎然地接受知識。
② 給小學教師教學日記隨筆集起個名字
叫《園丁集》吧,因為是老師的辛勤汗水,這樣比較有紀念意義,而且很有文學效果
③ 小學教育教學中有哪些先進的教育理念
蹲下身子看孩子,經常和孩子溝通,做孩子的良師益友,孩子需要經常表揚和鼓勵,不要在別人面前批評孩子,好孩子是誇出來的等等吧,因為時間的關系不說了
④ 請給「5、12」新建小學教學樓命名!
致遠樓--「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 腹有詩書氣自華,最是書香能致遠內。」一容個人的閱讀史,就是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一個充實而有意義的人生,應該是伴隨著讀書而度過、而發展、而超越。一個愛讀書的人,一定有一個充實而美麗的人生。
思源樓--寓飲水思源,不忘師恩之意。意在懷故拓新,明源思變。同時也有對香港雅居樂房地產有限公司捐資的感謝和不忘眾多人的關懷!
行知樓--此樓名源自於陶行知的名言,「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有行動之勇敢,才有真知的收獲。」藉此激勵教師學陶師陶,獻身教育。
楷風樓
創新樓
⑤ 給小學教學樓起名字並要有寓意
明德樓——大學之道,在明明德。
⑥ 如何教好小學數學教學
其次是上課環節,跟學生之間當然需要嚴肅,但是光有嚴肅也不行,需要用你的親和內力去與容學生交流思想,學生才會在課堂上積極發言,多鼓勵學生發言,多表揚學生正確的做法,少批評錯誤的做法,要從正面引導,效果才最佳,不要隨便吹鬍子瞪眼,切記!
最後是作業環節,想要鞏固知識,這是最重要的一環,作業不要多,但要精,小學是打基礎階段,沒有必要個個要求100分,各個孩子的發展階段不同,智力情況不同,不能什麼都照著100分去要求,要多鼓勵孩子,少布置作業,要精改作業,改正孩子的錯誤,發展學生的長處,孩子就會樂於學習,更樂於成為您的學生。
⑦ 如何教好小學語文第一課時
老城中心學校 李莉 在習慣的思維中,第一課時沒什麼意思,無非是學字詞,讀課文,理文脈,教一點文本,不像第二課時,可以重組文本,品悟文本,容易出彩。然而實踐證明,第一課時是引導學生走進文本,接受熏陶的第一步,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整體感知課文的關鍵點,是對學生進行讀寫訓練,提高語文素養的起始點。我從事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工作已有十一年,語文第一課時的教學一直困惑著我,面對枯燥的字詞、重復的朗讀、對課文梗概的理解這些相對於第二課時略顯乏味的知識,我一直從內心裡抗拒執教第一課時。本學期,聽了張奇春老師執教《「番茄太陽」》第一課時,我不僅感受到了張老師本人深厚的語文素養和大語文精神,也解開了一直以來深埋於心中的困惑:如何上好語文第一課時。之後,我結合自己多年的語文教學經驗,認為第一課時必須要抓好字詞教學,強化初讀效果。在引導學生讀准、讀通、讀順課文的基礎上,幫助學生理清文章脈絡,整體感知課文,為精讀感悟做好充分的准備。為了讓這些內容落到實處,第一課時必須要扎扎實實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一、談話導入,激趣置疑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就是成功的一半。」第一課時學生剛剛接觸新課文,能否激發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吸引學生用心去學習,非常重要。為此,新課的開始,教師要努力創建情境,根據文本特點採用不同的方法導入新課,或故事簡述或激情敘說或資料巧現,讓學生在教師激情的話語中,在生動的畫面中,在動人的音樂中,在恰當的材料中走進文本,拉開課文學習的序幕,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新課文的興趣。如:張奇春老師在執教《「番茄太陽」》一課時,首先1、板書「番茄」師:同學們,「番茄」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西紅柿)有誰和老師一樣喜歡它?你為什麼喜歡?(絕大多數孩子都是非常喜歡這種能果能蔬的果子的。)生:因為它酸酸甜甜很好吃。生:因為它圓圓的,顏色紅艷艷的,非常好看。師:同學們真得很喜歡,說起來,張張臉兒都洋溢著笑容,很快樂。2、板書「太陽」,這個詞給你什麼樣的感覺?生:溫暖、光明……3、就請同學們帶著這種感受,齊讀課題。4、激趣置疑。師:讀這一課的課題,在你的心裡會產生哪些問題?生:「番茄太陽」到底是什麼?課文里主要寫了什麼?作者為什麼要以「番茄太陽」為題?師:帶著這些問題,請同學們翻開課文。經張老師這么引導,從而使學生產生了一種強烈的閱讀慾望,為學習新課文埋下了鋪墊。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何樂而不為呢? 二、識字學詞,落到實處 《語文課程標准》強調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識字、寫字、閱讀、作文能力的培養,並指出要十分重視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在第一課時的教學中,我們可以依據學生實際情況,有目的地進行字詞學法的指導,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學習生字新詞,落實識字任務,完成生字教學是第一課時的重點,我們語文教師要捨得拿出一定的時間,把識字教學抓細抓實。例如,張奇春老師在《「番茄太陽」》第一課時教學時,我認為她在識字教學抓得非常到位。她在進行教學生字新詞時,首先在黑板上寫出這篇課文最關鍵的八個詞語:「番茄、盲童、天使、清脆、蔬菜、捐款、親戚、忙碌。」然後請個別學生認讀,全班同學齊讀。張老師特別注重「戚」字的讀音和書寫,她能根據不同的生字新詞進行有重點、有取捨地巧妙教學,而不是面面俱到。最後讓學生在文中找出與之相應的句子讀一讀,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這節課她讓學生在輕松、活潑、有趣的氛圍中識字學詞,感受語言,積累語言,培養語感,把識字教學落到實處,出色地完成了識字教學的任務。三、緊扣課題,讀通讀順 文章的標題就像眼睛一樣。出色的題目,准確鮮明,引人入勝,提示文章內容,有畫龍點睛的作用。引導學生閱讀,首先要學會讀題目。文章題目就是學生展開閱讀學習的突破口。例如張老師在教《「番茄太陽」》一課時,注意引導學生多角度地品讀好課題,這樣不僅有助於學生理解文本,更能激起學生閱讀的興趣。再由課題質疑,這個「番茄太陽」到底是指什麼呢?課題中為什麼加雙引號?」讓學生帶著這些問題去讀,學生會比較有興趣地在課文中找到答案:看著她的笑臉,覺得那就是最美的「番茄太陽」。學生在讀文中理解課題中的雙引號是表示所寫的太陽不尋常,具有某種特別意義。學生就有了成就感,那閱讀的興趣會更濃些,接著張老師再相機引導學生讀通一些難讀的句子,記牢幾個難讀、難寫、難理解的詞,這樣就把課文讀通順了。 四、充分朗讀,理解文本於永正老師說過,書不讀熟不開講。於老師進行第一課時教學時,也是這樣做的。課前,於老師要求學生預習課文,其中一點就是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課始,他拿出充足的時間給學生自由讀課文,保證每個學生最少讀3遍,然後,逐節檢查學生的讀書效果,指導學生讀通、讀順每一句、每一段。我也認為在第一課時教學中,首先要給足學生讀的時間。不管是什麼體裁的文章,我們都應把讀好課文、讀准確課文作為第一課時的目標。朗讀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可以引讀,可以范讀,可以指名讀,可以開火車讀。但在這個過程中一定要注意細節的處理。如:⑴每一次朗讀都應給孩子確定一個明確的讀的目標。 ⑵注意讓孩子讀好重要的標點符號。⑶在孩子需要抒情時組織有效的朗讀。 在進行精讀感悟時,老師要抓住課文的重點,找到能統領課文的關鍵問題,讓學生去感悟,為下一課時的教學做好鋪墊工作。如:張奇春老師在 教學《「番茄太陽」》(蘇教版四年級下冊)一課,課文重點就是要讓學生通過朗讀課文感悟明明美好童心對「我」的感染,理解「番茄太陽」的含義。文中多次描寫了明明的「笑」,張老師先讓學生在文中找出描寫明明「笑」的語句,再進行重點朗讀,讓學生在讀中感悟理解其中的含義,不需要過多的講解。讀後讓學生談談自己的體會,這對下文的學習有所幫助。 五、指導書寫,創設氛圍特級教師於永正在《我怎樣備課》中提到:「第一課時,我們要考慮練習什麼的問題?要求學生寫的字和詞語,我一定先寫一寫,每個要求寫的字應注意什麼,特別是每一筆在哪兒起筆,在哪兒收筆,一定把握准,否則就寫不規范。」 當前,小學語文課提倡低耗高效。這就需要我們在課堂上精講精練,盡量壓縮教師講的時間,節約出時間帶領學生練習。即要求我們分配好時間,做到講練結合。而張老師在她的第一課時指導書寫的教學中,她都做到了這點。托爾斯泰曾指出:「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入門的向導。寫字教學也是如此。因此我們語文老師要利用各種活動,激發學生的寫字興趣。語文老師根據學生好勝心理開展一些活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如成立書法興趣小組、開展寫字比賽、參加書法大賽,每周舉辦學生作業展評等,還可以利用櫥窗、板報、展板等向全體師生展示練習成果。向他們講述身邊同學用心習字的故事,欣賞他們的書法作品,再看看他們一項項的獲獎證書。通過這些活動的開展,使他們受到熏陶,受到感染,認識到習字的重要性,從而對習字產生濃厚的興趣,使學生變成「老師要我寫好字」為「我要把字寫好」。這樣,學生對習字在思想上有了重視,也就有了持之以恆把字寫好的決心與動力。語文課堂教學如何教好是一個永恆的話題。我想,第一課時可有模式,但不能模式化,可有一定板塊,但不能結構化,必須因文而異,一切為學生的發展服務。 沒有第一課時的扎實,就難求第二課時的精彩。這就要求我們虛心探討第一課時的教學問題,搞清楚第一課時教什麼?怎麼教?從而上出與第二課時同樣精彩紛呈的語文課來。
⑧ 小學語文有哪些名師
: 上海特級教師賈志敏 江蘇特級教師於永正、江蘇省特級教師孫雙金 天津市特級教師靳家彥 上海特級教徐善俊 特級教師支玉恆 北京特級教師,竇桂梅
斯霞,女,1910年出生於浙江省諸暨縣斯宅鄉,取名碧霄;8歲時,進族裡辦的"斯民小學"讀書,改為斯霞。1922年考上浙江省杭州女子師范學校讀書,畢業後到紹興第五中學附屬小學任教,1929年轉浙江省嘉興縣集賢小學工作。次年經人介紹到肖山湘湖師范學校工作。婚後轉到南京東區實驗小學教書,不久又轉入中央大學實驗學校小學部工作。1947年,又回到南京中央大學實驗小學(1952年學校改名南京師范學院附屬小學)工作。1956年被評為南京市先進工作者,小學一級教師,同年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1960年被評為全國"三八"紅旗手,並出席了在北京召開的全國文教群英會。1963年,《江蘇教育》、《人民日報》先後刊登《育苗人》、《斯霞和孩子》的報道,著重宣傳介紹斯霞和學生的關系。1973年,江蘇省教育廳調她到省教材編寫組,編寫小學語文教材。1977年底,她回到南師附小,擔任一年級班主任,次年,被評為小學特級教師,選為第五屆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勞動英雄,全國"三八"紅旗手,南京市人民政府任命她為南京市教育局副局長,1979年被評為全國勞動模範。1980年辭去南京市教育局副局長職務,次年因病住院,不得不離開了心愛的講台。主要著作有:《斯霞教育經驗選編》、《我的教學生涯》。
霍懋征,女,漢族。中共黨員。1921年9月出生。1943年畢業於北京師范大學,曾任北京第二試驗小學教師、副校長,至今從教60年。是我國50年代就蜚聲全國教育戰線,具有影響力的教育家之一。全國首批特級教師,榮獲北京市教育工作者一等獎。多次榮獲北京市「三八」紅旗手,全國「三八」紅旗手等榮譽稱號,第一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她光榮地被評為中國現代百名教育家之一。霍懋征老師一家三代八人選擇了教師這一光榮職業,1991年這個教師之家當選「全國優秀教育世家」。
霍懋征老師是一位成功的人民教師,她在半個多世紀的教育教學生涯中為我們的基礎教育進行了全方位的教改實踐,她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教學經驗是我國教育史上的一份寶貴財富。
袁瑢(1923-)江蘇南通人。女。交通大學肄業。建國後,歷任上海實驗小學教師、副校長校長,全國小學語文教學研究會副理事長,全國婦聯執委會常委。特級教師。195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60年、1983年兩次獲全國三八紅旗手稱號。1960年出席全國文教群英會。是第一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五屆全國政協委員。
於漪,1929年生,浙江人,1951畢業於上海復旦大學教育系。全國著名語文特級教師。全國教育先進工作者、勞動模範。歷任上海市人大常委、上海市楊浦中學語文教師、上海第二師范學校校長、全國中學語文教學研究會副會長,全國語言學會理事,上海市中學語文教學研究會會長等職。著有《於漪文集》、《於漪語文教育論集》、《語文教苑耕耘錄》、《語文園地拾穗集》、《學海探珠》、《教你學作文》、《語文教學談藝錄》等,音像教學輔導材料有《於漪語文教學課堂結構精析》、《妙筆生輝》等數十盒。
李吉林,女,1938年5月生,1956年8月畢業於江蘇省南通女子師范,畢業後在江蘇省南通師范第二附屬小學任教。1978年被評為江蘇首批特級教師,現任江蘇情境教育研究所所長。李吉林老師長期堅持教學改革,創立了情境教育理論體系及操作體系,得到教育部領導及專家的高度評價。出版《訓練語言與發展智力》《情境教學理論與實踐》《李吉林情境教學詳案精選》等6本專著,發表近二百多篇論文,計300多萬字。這些科研成果先後榮獲國家教委首屆教育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國家新聞出版暑優秀教育圖書一等獎等。她主講的「小學語文情境教學」電視講座21集,由中國教育電視台通過衛星向華語地區播放,1999年獲全國電化教材師范最高獎。她應邀外出講學,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受到教育界普遍的歡迎與尊重,是基礎教育界卓有影響的小學教育專家。
支玉恆,1939年生於河北省張家口市,1959年於河北體育學校畢業後在小學上體育課,後由於種種原因,1977年,近40歲時改教語文課。當時他連漢語拼音都認不全,於是虛心地向低年級老教師求教。踢球多年的腳很靈活,而用手寫字卻很費勁,於是苦練三年,無論寫教案、改作業、批作文、寫總結等,均用小楷毛筆書寫。語文教學起步較晚,然而他以勤補缺,刻苦鑽研,終於天道酬勤。他走出了張家口,走出了河北省,成為全國著名的特級教師。
賈志敏,上海市人,漢族人,1939年出生。中國民主促進會會員,民進市委普教委員會副主任,民進浦東區委委員。小學高級教師。從事小學教育教學工作已有46個春秋。由於他創造性的勞動,出色的工作而多次受到政府嘉獎。1994年,獲上海市特級教師稱號。1999年「五一」前夕,獲「浦東新區開發建設特殊獎」。2000年獲「浦東名師」稱號。現任上海金蘋果學校小學部校長,浦東新區首屆政協委員。賈志敏同志一生坎坷,幾經磨難。文革期間,賈志敏教師在政治上受迫害,身心上受摧殘,但是他對黨的教育事業的執著追求矢志不渝。42年的語文教學生涯,他的課堂形成「以學生為主,以訓練為主,以激勵為主」的風格。在作文教學中形成了「高、趣、真、活、實」的特色。提任校長以後,他大膽試驗,積極探索,在實施素質教育方面,取得了經驗獲得了成效。1992年,上海電視台錄制的電視系列片《賈老師教作文》,1994年上海教育台錄制的作文教學系列片《錦上添花》相繼在許多省市播出,獲得良好的社會效果。1999年中國唱片公司上海分公司又錄制了《賈老師教小學生作文》的光碟並面世,引起了海內外的關注。前年暑假,賈老師應邀赴新加坡為當地華文老師傳授語文教學經驗,並獲得極好的反映。
於永正,男,中共黨員。1962年從徐州師范學校畢業後,就一直從事小學教育教學工作,現任鼓樓區教研室主任。1985年,於永正被評為江蘇省特級教師,同年被徐州市人民政府授予勞動模範稱號;1995年,他被評為國家有突出貢獻的專家,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於永正同志勇於革新,敢為人先,以語文教學改革為突破口,為小學素質教育工作帶來了一縷清新的風。他把如何啟迪學生的智慧、挖掘學生潛能、激發學生的創造天賦作為主要研究課題,形成了「重感悟、重積累、重遷移、重情趣、重習慣」的教學特色。在小學作文教學上,他實踐了「言語交際表達訓練」,在全國有較大的影響。中國教育電視台、山西教育電視製作中心、吉林教育電視台將有關教學實況拍成電視片向全國發行,在全國產生廣泛影響。於永正老師多次應邀赴外省、市講學,他的課和報告受到專家、老師們的贊譽。1992年12月14日—16日,國家教育部在南京專門召開了「於永正語文教學研討會」,推廣於老師的「五重」教學法。於永正同志曾出版《教海漫記》、《於永正課堂教學與經驗》等專著,並在全國、省級報刊、雜志上發表論文多篇。
靳家彥,男,1944年12月生,畢業於天津教育學院中文系。從教38年,現任天津南開小學校長,語文特級教師,中學高級教師。榮獲天津市模範教師、天津市勞動模範、全國教育系統勞動模範等榮譽稱號。被國家授予「人民教師」獎章,是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教學專家。創立「小學語文導讀法」,應邀赴30個省、市及大專院校講學,做示範教學,受到廣泛贊揚。出版《小學語文導讀法》等專著17部,發表《從素質教育的高度教小學語文》等論文200餘篇,多篇獲全國及省市獎。《中國教育報》開辟專欄介紹「靳家彥教育教學藝術」。參加多種教材編寫,培養徒弟20餘名,均取得優異成績。
張化萬,男,江蘇揚州人.全國著名特級教師,中學高級教師.現任杭州市上城區教師進修學校黨支部書記兼副校長,浙江省特級教師協會副會長,全國小學作文教學研究會副會長,<現代小學語文>編委會主編,杭州市小語會副理事長.曾榮獲全國曾憲梓先進教師二等獎、浙江省優秀教研員、浙江省十佳校長、區勞動模範、杭州市優秀黨務工作者等榮譽稱號. 1994年,倡議並參與組織實施了"杭州市上城區跨世紀園丁工程";5次代表浙江省在全國小學語文閱讀與作文教學的觀摩會上執教示範課;先後帶出了浙江省最年輕的特級教師曹曉紅、王鶯,培養了全國首屆青年教師閱讀教學比賽一等獎獲得者、省教壇新秀虞大明等一批省內外有相當知名度的優秀教師. 曾在全國22個省(市、自治區)上示範課,作學術講座;有60餘篇論文發表或獲獎;主編或撰寫<寫好作文的金鑰匙><豬八戒學作文><小學作文教學心理學><小學教育研究入門><小學教師教育科研基礎><小學語文典型課示例>等;出版專著<現代小學寫話與習作教學>;出版<張化萬閱讀教學><張化萬作文教學><中國名師張化萬>等課堂教學錄像資料;主編<浙江省義務教育小學語文>(第11、12冊)<現代小學語文><小學語文國情教育補充教材>等教材12本. 王崧舟,男,1966年10月出生,浙江上虞人。特級教師,中學高級教師,大學本科學歷。現任杭州市拱宸橋小學校長兼黨支部書記。王崧舟校長醉心於小學語文教學藝術的追求。他主張以發展學生的語感素養為核心,從生命成長的高度觀照和深化語文教學改革,促進學生語言和精神的協同發展。他的語文課在中國教育電視台《名師講壇》欄目播出,《語感教學法》入選教育部《中國名師》音像專著工程。他認為「語文素養」就是「人」的素養,「人文精神」就是「人」的精神,「母語教育」就是「人」的教育。他認為母語應該成為學生生命世界中的一片綠洲、成為學生精神世界中的一道風景、成為學生心靈世界中的一股甘泉。他主張語文教學應在繼承傳統的「雙基」教學的前提下,著力加強學生的「語文基礎積累」和「語文基本習慣」的培養;他認為一堂好的閱讀課應該「關愛生命、著眼發展、依學定教、發揚民主、以讀為本、以情感人、強化語感、鼓勵創見、引導質疑、敏於點撥」,並獨創「自讀感悟——開放引導」教學模式。
竇桂梅,女,1967年4月出生,漢族,中共黨員。從教於吉林省吉林市第一實驗小學(副校長),現任清華附小副校長。特級教師,中學高級教師,研究生課程班畢業。國家九五重點課題語文教材編寫組的編委及編寫人員。國家「十五」課題「現代教學藝術研究」課題組專家組成員。海淀中心學區課程改革領導組副組長。全國中小學整體改革專業委員會學術委員,全國反饋教學研究會理事,吉林省教育學會理事,吉林省青年教師研究會副理事長。從1994年開始搞「語文教學民族化與現代化研究」。具體目標是「繼承工具性,打牢語文基礎;注重人文性,弘揚主體精神;體現民族性,遵循漢語學習規律。」
孫建鋒,男,江蘇省小學語文特級教師,全國優秀教師,國家骨幹教師培訓對象。曾獲江蘇乍小學語文說課比賽一等獎,江蘇省「教海探航徵文」比賽一等獎;近年來,他應邀到山東,河南,浙江,江西,內蒙古等地上課,課堂教學扎實,靈活,富有創意,深受一線教師的喜愛。在《小學語文教師》《中國小學語文教學論壇》《河北教育》等刊物發表文章60餘篇,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吉春亞,全國著名小學語文特級教師。中學高級教師。中文本科學歷。1964年生於美麗的太湖南岸,那「千山千水千秀才」的江浙人文沃土孕育的了她的聰慧靈氣,再加上她博採眾長、開拓進取,使她教學自成一派——帶有濃濃「語文味」的且不乏詩情畫意的「言語學習型」的教學風格。吉老師有很強的科研能力,曾主持和參與「語文思維訓練」和「小學學科創新教育理論與實踐」等6項省級課題,其成果獲得全國小語會科研成果評比一等獎等多項榮譽,並由國家出版社出版。北京小學,是北京市最好的一所小學。吉春亞老師就是這所學校的唯一特級教師。
薛法根,男,1968年生,本科學歷,中學高級教師。吳江市盛澤實驗小學校長、小學語文特級教師。從教以來,潛心研究素質教育與小學語文教學,致力於小學語文組塊教學研究,提出了「走向智慧、走向生活、走向綜合、走向運用」的教學新理念。曾先後在《人民教育》等報刊雜志發表教學論文100多篇,著有《智慧教學》一書。1995年被評為江蘇省優秀教育工作者,1998年榮獲江蘇省「紅杉樹」園丁獎金獎,1999年被評為江蘇省名教師,2001年榮獲全國模範教師榮譽稱號,2002年獲第五屆全國「十傑教師」提名。
孫雙金,小學語文特級教師,現任南京市北京東路小學校長,語文特級教師、中學高級教師。曾榮獲全國師德先進個人、江蘇省十大傑出青年等稱號,江蘇省小學語文研究會學術委員會主任。事跡收入《江蘇教育名人錄》、《中國當代教育名人錄》和《全國小學語文名師精品錄》。在省級以上刊物發表200多篇文章,出版了《孫雙金語文教學藝術》和中華名師叢書《美麗課堂》等專著。
盛新鳳,女,1970年生。著名特級教師,國家級骨幹教師培養對象。中學高級教師,任教於浙江省湖州市湖師附小,大學本科畢業,中共黨員,湖州市第四屆政協委員。她潛心研究,碩果累累,先後獨立進行了多項國家、省市級課題的研究。30多項研究成果和論文公開發表,80多次在省內外公開示範教學,足跡遍布全國20多個城市。事跡曾多次被《語文教學通訊》、《小學教學設計》、《浙江教工》、《湖州日報》、湖州電視台「奉獻」、「關注」欄目等報刊雜志、新聞媒體作專題報導。出版個人教學專著《構建詩意的語文課堂》。
虞大明,男, 1972年4月出生,中學高級教師,省教壇新秀。杭州市崇文實驗學校副校長。1995年5月獲浙江省首屆青年教師閱讀教學比賽一等獎,同年10月代表浙江省參加全國首屆青年教師閱讀教學比賽,榮獲一等獎;1999年獲浙江省首屆學科教學技能競賽一等獎;2004年榮獲浙江省首屆中小學教師才藝大賽金獎;2004年被評為上城區首屆特級教師。工作10餘年來,一直以開拓、創新、勤奮的態度實踐著「用心成長,享受課堂」的理想與追求。應邀拍攝「名師講壇」、「中國名師」專輯,出版發行。應邀赴全國各地講學百餘次,獲廣泛好評。2003年出版個人第一本著作《走過10年——我的語文教學求索之路》,參與主編《新班級教育的實踐探索》。10餘年來共有30餘篇論文發表或獲獎。
⑨ 小學名師教學視頻在哪找
網站上就有啊,直接打小學**年級名師教學視頻就ok了,不行,勸去買個讀書郎,很利於提高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