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蘇教版四年級上冊音樂教學計劃
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課本,共分四個部分:立足教學改革,加強自身的閱讀與習作相合的教學理念,把提高學生的課外閱讀
⑵ 新課標下綜合學科如何落實課程計劃
新課標下中小學音樂課程問題的思考
音樂課程問題是我國現階段正在進行的音樂教育改革的關鍵,對於這一問題的思考及嘗試解決的方案與途徑的研究顯得愈來愈重要。
一、課程的學科綜合問題
音樂新課程提出學科綜合這個基本理念之後,確實豐富了課堂教學。但是,存在的問題也不能忽視。
中小學生接受音樂的途徑是多種多樣的,音樂教育必須具有寬闊的視野,必須保持開放的態勢。但是當前許多音樂課為了突出課程的綜合,偏離了以音樂為本的原則,把音樂課上成歷史課、地理課、舞蹈課、繪畫課等,湮沒了音樂的學科特點,沖淡了音樂藝術的鮮明個性。教育部制定的《音樂課程標准》明確指出:「提倡學科綜合。音樂教學的綜合包括音樂教學不同領域之間的綜合,音樂與舞蹈、戲劇、影視、美術等姊妹藝術的綜合,音樂與藝術之外的其他學科的綜合。在實施中,綜合應以音樂為教學主線,通過具體的音樂材料構建起與其他藝術門類及其他學科的聯系。」由此可以看出,音樂課程的綜合是以音樂為本的綜合。能否適當地、適量地實施學科綜合,直接影響教師在教學中能否很好地貫徹以音樂為本的教學原則,直接關繫到音樂課程改革的成敗。
(一)音樂課程要堅守自己的陣地
音樂綜合課程應加強音樂性而不是弱化它,應該以音樂為主線,所引用的其他學科的內容必須與音樂密切相關,融合一體,要突出音樂的首席地位。
(二)音樂課程的綜合,應為音樂服務,把握好度
音樂與其他藝術形式綜合,旨在了解音樂在其他藝術形式中的作用,通過其他方面的知識進一步加強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和體驗,但是必須把握一個適可而止的「度」。超過了這個「度」,就是畫蛇添足。
(三)學科綜合的含義
音樂教師必須明白,音樂學科綜合的目的在於通過學科綜合給學生廣闊的體驗和表現音樂的空間,從而培養學生廣博的人文素養,體現一種先進的教育理念。因此,音樂教師首先要正確理解學科綜合的含義。其次,要明白綜合的目的是為了加深學生對音樂的理解,而不是一種形式。再次,綜合表現活動的展示與延伸不要佔據太多的課堂時間,也不能喧賓奪主,忘了是在上音樂課。教師在備課時除了要考慮音樂課程在形式上的科學性,更要考慮音樂課程在內容上的科學性。
二、音樂課程資源問題
(一)音樂教材的編寫及推廣方面存在問題
在朱則平、廖應文主編的《音樂課程標准教師讀本》一書中,明確指出:「中小學音樂課程標准和據此編寫的教材是音樂課程最重要的基本資源。」根據《標准》編寫的試驗教材,無論在內容上還是在呈現方式上,較之以往的音樂教材,從總體上看,有了質的進步,無疑是本次課程改革的重要收獲之一。但是筆者認為,新教材在編寫、組織方面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首先,音樂教材的編寫缺乏系統性和連續性,學習國外教育理論不能與我國具體實踐相結合。其次,音樂教材的可操作性不強。再次,音樂教材的內容不夠豐富,缺乏多樣性。
針對這些問題,筆者建議:(1)借鑒國外教材編寫經驗,構建和完善我國音樂教材體系。音樂教材的編寫要順應時代的潮流,應根據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編寫不同層次的音樂教材,借鑒國外音樂教材編寫的成功經驗,取長補短,構建和完善我國音樂教材體系。其次,必須打破那種模仿音樂專業教材的以樂理知識體系為教材體系的傳統框架。降低中小學音樂教材的知識化、學術化的成分,增加音樂生活化的含量。再次,教材內容的選擇既要考慮面向全體學生,也要有利於具有特殊音樂興趣和愛好的學生的學習。最後,還要注意教材載體的多樣性,除了書本文字教材外,應大力發展聲響教材、多媒體教材、多媒體組合教材等。(2)強化音樂教材的可操作性,突出音樂教材的主體性與基礎性內容。音樂新課標要求重視音樂實踐。教育部制定的《音樂課程標准》明確指出:「音樂課的教學過程就是音樂藝術的實踐過程。因此,所有的音樂教學領域都應重視學生的藝術實踐,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各項音樂活動,將其作為學生走進音樂,獲得音樂審美體驗的基本途徑。通過音樂藝術實踐,增強學生音樂表現的自信心,培養良好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這就要求教材在編寫時應強化它的實踐性可操作性。(3)加強校本課程的開發,豐富教材資源。這對促進音樂課程改革具有重要的意義。首先,校本課程是發展學生興趣,形成學生特長的基本途徑。其次,實施校本課程是培養多種人才、滿足社會多樣化需要的重要措施。再次,校本課程是體現與發揮學校辦學特色、提高教育質量的必要環節。
(二)新課程資源普遍缺乏
在音樂新課程的實施過程中,音樂教師和學校領導對音樂新課程資源的需求較之原來出現了大幅度增加。一方面,他們急切希望了解有關課程改革的各種信息,希望能與有關的教育專家和同行進行及時地溝通和對話,以便及時交流音樂課程改革的情況和經驗。另一方面,在音樂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新的音樂課程提倡音樂課的學科綜合。這就要求音樂教師的知識面及信息量增大。音樂教師希望拓寬信息來源通道,從多方面獲取各種與音樂教育新課程相關的教學材料。從各試驗區反饋的情況來看,新課程教學資源的匱乏帶有普遍性。音樂教師為備好一堂課,有時會花費好幾天的工夫,也不一定就能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教學資料。
因此筆者提出如下措施:(1)整合學術資源,對我國學校音樂教育資源匱乏問題有計劃地組織教育專家進行集中攻關突破,豐富和完善音樂教育資源。(2)改革和建立課程資源開發系統,從實踐中深入挖掘新的有效的音樂課程資源,加強音樂課程內容的綜合性,淡化音樂學科與其他學科之間的界限,加強音樂課程內容、現實生活和學生經驗的聯系。
總之,新課標下中小學音樂課程問題還不僅這些,筆者只是管中窺豹。因此,進一步深入研究與中小學音樂課程相關的問題並尋求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對正在進行的中小學音樂課程改革具有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音樂課程標准[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陳玉琨,代蕊華.課程與課堂教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3]朱則平,廖應文.音樂課程標准教師讀本[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第108頁.
⑶ 舞蹈的教學計劃怎麼寫
教學計劃 分為階段 年級 年度 季度 月 周 日 ,最常用的 就是教案。很簡單,都有模版的。
一般包括:教學目的 目標(情感目標、道德目標、技術技能模板) 教學內容 具體實施過程 總結 布置作業 教學評價 之類的。
年度教學計劃模板:
為培養孩子具有優美的體態,並逐漸形成高雅的氣質,為加強少兒自身素質培養和藝術潛力的挖掘,在教學中我們採用「融合式教學」,把教學趣味的、規格的、專業的、融合在一起。初學舞蹈時,孩子們因為年齡尚小,往往學了一會就會到厭煩。針對這一問題,老師以「興趣式教學」為基礎,在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教學前提下,讓孩子們易於吸收,不會感到枯燥乏味,我們引導少兒通過想像,創造用肢體動作將模仿的事物表現出來,如:大海的波浪、風中的楊柳、各種人物、各種動物。。。。。。舞蹈老師不光是傳授知識,訓練技藝、強健體魄,同時還培養了她們的思想道德品質,全方位的、完整的培養了孩子們健全、完美的品格。家長們一起為少兒的未來著想,鼓勵她們有自己的思考方法,獨立見解、個性特點、充分發揮其主動性、積極性。 這一年的教學步驟: 一、 活動訓練:(用(採用活潑輕快的音樂如:大海啊故鄉、搖小船等) 內容: 頭、上肢、軀干、下肢。。。。。各關節柔韌性的練習,並配上輕快活潑的舞蹈動作,中間 可以加入芭蕾手位組合1~8位,練習站、立、重心練習。
時間安排:在8分鍾。 二、 耙上髖關節軟開度訓練:A、壓腿+滑叉(前、旁)B、扳腿訓練(前、旁)C、踢腿(前、旁、後)2、肩腰部軟開度訓練(拉肩掰肩、耗腰、下腰、)
時間安排:30分鍾 三、 身韻的訓練:在歡快的音樂中,使學生用呼吸帶動脊椎學習古典舞中身體的韻律訓練(提、沉、沖、靠、含、仰、移)學會身手相隨、頭眼相跟。鬆弛、自 然、協調的進行舞姿柔美的訓練。
時間安排:7分鍾 四、 音樂創造力訓練:舞蹈中、音樂里、引導啟發孩子們學會用肢體動作去模仿大自然的各種動物、人物和現象如:小兔子、小花貓、雨、雪、老人、白雪公主。。。。。。。 用身體語言最大限度的把她們的身體的動作源放到極限,學會聽音樂做動作的表現自我的習慣,讓她們自信的、快樂的、在音樂里跳屬於她們自己的舞蹈。
時間安排:5分鍾 五、 表現力訓練(採用活潑輕快的音樂如:健康課、我愛洗澡、向前沖、紅豆歌等) 內容:(模仿生活中的喜怒哀樂如:笑——分有大笑、微笑、苦笑等、生氣、傷心等)
時間:5分鍾 六、 舞蹈組合與劇目:1、漢、藏、蒙、維族的基本律動組合。 2、演出的成品舞蹈。(復習舊節目、練習新節目)
時間安排:復習舊節目10分鍾、教新節目20分鍾 八、布置作業:復習今天學過的新知識,讓家長回去監督孩子們完成,下課後主動與 家長交流在教學中遇到的問題,徵求家長意見相互促進孩子的健康。
還有課時的,比如學習古典舞《黃土地》、《秦俑魂》等等,分幾課時學,每節課的階段目標 又細分為哪些。。等等。。。希望能幫到你,不懂得還可以問我。
⑷ 小學音樂教學計劃
小學音樂三年級上冊教學計劃
一、指導思想:
1、從音樂科的特點出發,貫徹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方針,為提高民族素質奠定基礎,寓思想政治教育於學科教學中。
2、正確處理知識的邏輯順序,遵循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選擇教學內容,努力處理好內容的濃度和廣度。
3、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兩者之間的協調關系,重視基礎知識和基本內容。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共有八個單元,後面還有選唱選聽的歌曲共四首。每一課都有一個主題,每課都包含「唱一唱」、「聽一聽」「玩一玩」等內容。
在本冊中,歌曲內容健康生動活潑,體現了兒童生活的各個方面,在指導學生有表情自信地演唱基礎上進行有關愛國主義的教育以及體驗各種生活的樂趣,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音樂知識有:節奏的把握、人聲的分類、各音符的掌握、四分休止符的學習和音樂家聶耳的故事等等。活動和音樂童話劇是教材的特色之一,通過活動激發學生興趣,更好的掌握音樂基礎知識,並達到多種技能的綜合運用;通過表演童話音樂劇使學生在愉快的學習過程中得到樂趣和教益,以音樂為主線的綜合藝術實踐,幫助學生更深刻地理解音樂。整冊教材以審美為核心,以學生的興趣為動力,充分體現玩中學、學中玩。
三、學生分析:
1、學生人數多,不太易於管理,要有適當的方法去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2、小學生好動,還有一部分學生頑皮,但已經有了一定的音樂基礎。
3、現在的小學生智力水平相對高,動手能力也較強。
4、思維活躍,富有創造性,應加強對學生的正確引導。
5、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
6、雖然已經是小學階段的第三年了,但著重培養學生良好的上課習慣還是非常重要(正確的演唱姿勢、上音樂課的習慣、游戲的規則等等)。
四、教學目標:
1、保持學生對音樂的興趣,使學生樂於參與音樂活動。
2、通過欣賞優秀的兒童歌曲,培養學生的音樂感受和鑒賞能力。
3、培養學生自信、自然、有表情地歌唱,學習演唱、演奏的基本技能。
4、培養學生在音樂聽覺感知基礎上識讀樂譜,在活動中運用樂譜。
5、培養學生的音樂表現能力及藝術想像和創造力。6 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及友愛精神。
五、教學內容的基本要求:
1、唱歌: (1)注意培養學生正確的發聲、演唱方法,防止喊歌;讓學生學習正確的唱歌姿勢、清晰的咬字吐字方法和氣息方法。 (2)教學中抓住重難點,演唱時要注意音準、節奏和正確的情緒。
2、欣賞:
(1)了解人聲分類和演唱形式,根據歌曲介紹中外音樂家。
(2)進一步加強情感體驗的能力,加深對音樂形象的感受。
3、識譜:
掌握各種基本音符、休止符及簡單節奏,並能在活動中靈活運用。
六、教學進度
第一周 、第二周 第一單元《老師您好》
第三周、第四周 第二單元《到郊外去》
第五周、第六周 第三單元《豐收的喜悅》
第七周、第八周 第四單元《大海的歌》
第九周 復習
第十周、第十一周第五單元《小機靈之歌》
第十二周、第十三周 第六單元《我架飛船上藍天》
第十四周、第十五周 第七單元《多彩的民間音樂》
第十六周、第十七周 第八單元《你我手拉手》
第十八周 復習
⑸ 誰知道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小學音樂四年級下冊的教學計劃和教案呀
me 知道,私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