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跳舞如何走平步我初學跳舞,連平步都走不了,請教教
老師的指導、加上自己的多練習,就可以了,相信你一定會走好的!~
B. 廣場愛情三步曲視平廣場舞
弟兄們好,弟兄們辛苦了,這樣說比較親切些,可以拉近與他們的關系。一般是大哥或者是上司的叫法。 而叫大家好,大家辛苦了,這樣說關系有些疏遠。就是正常的打招呼。只是單純的上司的叫法。
C. 舞蹈入門手位斜下,旁平,斜上,前平位怎麼解釋
舞蹈入門手位斜下,手臂伸直,手指尖指向左右斜下方的位置,胳膊位於身體兩側,注意手臂與身體之間保留一定距離。
手位的基本訓練
(1)掌:分男掌、女掌。男掌手指伸直,虎口張開,四指並攏與大拇指分開,女掌手指伸直、虎口收緊,拇指向中指靠攏,但不要貼緊。
(2)手臂的基本位置
1、拉山膀:兩臂弧形側舉,高度與肩平,小臀微向里屈,手腕梢扣、掌心向外,掌背朝裏手指微向上。
2、按掌:手按於身前,臂成弧形稍低於胸部,手指微向上,手心對前斜下方,從肩到手形成一個弧形。
3、托掌位:手臂舉至頭,手的位置在額前上方,手心向斜上方,食指對眉梢。
4、單山膀:先雙手叉腰,然後右手由下經身旁向上撩掌至頭的前上方、然後再下落切掌至胸前。
5、雙山膀:先雙手叉腰,然後左手做單山膀動作,接著,右手、左手一起做撩掌和切掌至胸前,這時軀乾和頭都微向左側,成雙山膀姿勢。
6、順風旗:一手做單山膀,另一手做托掌。
(3)手臂的基本動作概念
1、撩掌:手臂由下方至頭上方的動作,用手帶動,動作時,手背朝上。
2、切掌:掌的外側向下,手背向外,如刀切狀。
3、分掌:手由胸前經過頭上方至側或側下方的動作,做動作時,手背用力向外分。
4、穿掌:與分掌動作大致相同,但不同之處,在分手時手背向外,指尖向上伸,伸至頭上方翻碗,手心向上,然後手心向側分開,還有一種是指尖向上,從身體側邊伸出,手臂朝外。
5、端掌:手由側經下方端起到胸前的動作為「端掌」。與按掌位置相同,但與按掌不同的是,手心朝上。
6、晃手:雙手臂與肩同寬,手心向外,兩臂形成圓弧形,在體前做上左下右的劃圓晃動。
7、雲手:先站好丁字步,擺好雙膀,然後,左手擺至胸前平屈,手心向上。同時右手至胸前稍屈肘、手心向下。與左掌心相對成交叉狀。眼看右手,接著兩手臂同時經斜上方繞至頭前,相繼翻掌於頭兩側,掌心向下。再經右側繞至左側,左臂於左側山膀,右掌心向下,右臂經胸前,服視右手,拉成山膀,目平視前方,兩手交叉在胸前劃圓。
(3)平步舞教學視頻教程擴展閱讀
舞蹈專業術語
[舞台方位]舞蹈場記(舞蹈者的位置和走向、路線)專用以明確方向的名稱,共八個方位。即舞台正前方為第一位,右側前方為第二方位,右旁為第三方位,右側後方為第四方位,正後方為第五方位,左側後方為第六方位,左旁為第七方位,左側前方為第八方位。為敘述方便第一至第八方位,依次簡稱為第1、2、3、4、5、6、7、8點。
[人體方位]舞蹈動作多採用此種方位。即以身體本身的前、後、左、右為定位:分為正前,正後,左旁、右旁,左側前,右側前,左側後,右側後。為敘述方便可簡稱為前、後、左、右、左側前、左側後、右側前、右側後。
[對稱動作]左、右相對的同一動作。如右「按手」的對稱動作即左「按手」,右腳起做「平步」,對稱動作即左腳起做「平步」。
[動作的左與右]單一舞蹈動作一般均有左、右面,常常是以動作腿(或動作臂)來區別左與右。例如,用左腿向前「踢腿」,即為左「前踢腿」;右腿後撤成「踏步」,即為右「踏步」;左手做「按手」的動作,即為左「按手」;右手做「盤手」的動作,即為右「盤手」等。所以舞蹈訓練中,經常簡稱做某動作為左「XX」、右「XX」。例如:左「虛步」、右「端腿」、左「山手」、右「搖臂」等,即表示用左或右肢(腳、腿、手、臂)為動作腿(或動作臂)做該動作。它是一種習慣用的、某動作略稱的術語。
[動作的單與雙]某些動作,有時以單腿(臂)或雙腿(臂)來做。單腿(單臂)做該動作時,多標以左或右(見上條)。雙腿(臂)同時做該動作時,多標以「雙」字,例如:「雙山手」、「雙盤手」、「雙踮腳」、「雙腳轉」、「雙起雙落」等。
[主力腿]舞蹈訓練中的專用術語。又稱「支撐腿」。顧名思議是指做舞蹈動作時支撐身體重心的那條腿。
[動力腿]舞蹈訓練中的專用術語。又稱「動作腿」。是在舞蹈時正在運動著的那條腿,一般不擔任支撐身體重心的任務。
[身向]、[面向]身體正面所朝的方向稱「身向」。在中國舞的動作中,常常有身體朝一個方向,而面(臉)卻轉向另一個方向,即「面向」。例如:「身向」1點,「面向」8點。如果「面向」和「身向」是一致的,則只說「身向」。
[視點]眼睛的視結,它是中國舞以「手、眼、身、法、步」突出舞蹈神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舞蹈傳情達意的窗口。「視點」方向以舞台方位(點)標記,如:「視8點」,即向8點平視;「視8點上方或下方,」即向8點的高處或低處看,當視點和身向一致時,則不再說明視點。
[眼視]眼睛所看的方向。在中國舞蹈的「身韻」中,往往眼視某個方向時,也略帶動頭(臉)轉向或甩向眼所看的方向,以此加強動作的「精、氣、神」。
[平圓]與地面相平行的圓圈路線。如右手在頭上方順時針劃一「平圓」,即右手在頭上方經前往左,再向後至右劃一個圓圈。
[立圓]與地面相垂直的圓圈運動路線,也稱「豎圓」。如右臂經右「旁平位」、「上位」、左「旁平位」、「下位」劃一圓圈。
[上弧線]手臂的運動路線,不是動作名詞。「上弧線」是指手臂劃「立圓」的上半圓運動路線,如:右手臂由左「旁平位」經「上位」到右「旁平位」,這個運動路線即稱「上弧線」。
[下弧線]與「上弧線」相對稱的下半圓路線。如:右手臂由右「旁平位」經「下位」到左「旁平位|」,這個運動路線稱「下弧線」。
[雙起單落]「跳躍」術語。雙腳同時向上跳起,一隻腳落地,另一腿停在任何姿態上。
上肢動作
[垂手]手腕放鬆,手自然下垂成指尖向下。
[提壓腕]手腕上提,同時手指放鬆下垂為「提」,然後手腕下壓、手指上翹為「壓」。上提下下壓時,肘的位置要固定。
[推指]先在「按手位」十指交叉手心向上(見21頁圖20),然後小臂內轉「手心向外推出,肘伸直(見21頁圖21)。可向下或向前、向上」推指「,這是使手指柔軟的練習。
[繞腕]「里繞腕」:先手心向上,然後五指主動踡起,同時「轉腕」成手心向下。「外繞腕」:先手心向下,然後五指主動踡起,同時「轉腕」成手心向上。
[立掌折腕]五指並攏,指尖向上,掌心向旁,手垂直。臂不動,腕轉動,手做「切」物狀。
[前斜下位]手臂伸向「前下位」與「前平位」之間的位置,兩臂間距與肩同寬。
[單托手]手臂上舉,手的位置在頭頂偏前,掌心向「前斜上位」,中指尖與眉梢垂直。
[雙托手]雙臂都在「托手」位上,兩手手指相距約一拳余。
上體動作
[晃頭]做法同「傾頭」。「傾頭」連續做,動作幅度縮小。
[含胸]「勾腳旁開腿」位上低頭弓背,上體前屈,腰椎形成弓形,背似「上弧形」,骨盆固定,眼視腹部。可訓練脊椎松活。
[展胸]「對腳盤坐」位上雙肩向後掰,胸前控,頭微仰,上體的肩、胸完全展開,骨盆固定,肩與地面保持平行線。也稱「腆胸」,「展」與「含」往往是連在一起應用的。可訓練脊椎松活。
[提腰]上體由下至上向右、向左交替晃動,同時將腰椎、頸椎拉直,眼視前方。
[松腰]經低頭再「含胸」使頸椎、腰椎依次放鬆,背似「上弧形」。
下肢動作
[對腳盤坐]盤腿坐地上。腳心相對、相貼,膝外側部貼地,大腿與小腿的彎曲度為150度左右。「上體」直立,略前傾,以保持平衡。
[雙跪立]屈膝跪在地面,腳背綳直與小腿貼於地面。大腿與「上體」成垂直,小腿與大腿成90度角。雙腿可根據動作需要或並攏或分開,分開時雙腿相距同肩寬。
[旁雙吸腿]「仰卧」,屈膝,雙膝向旁打開,腿外側盡量貼地。「綳腳」腳尖相靠,腳心相對。
[踮腳]也可稱做「半腳尖」。腳趾踩地,腳跟最大限度提起。
[碎步]「正步位踮腳」用腳掌著地交替快速地移動,可以向前、向後、向旁。做「碎步」移動時,腿部不要僵直,膝微彎,舞步碎小,上身平穩不要跳動。
[踵步]「勾腳」腳跟著地,可向前或向旁。
[蛙跳步]一種是「大八字位蹦跳步」,另一種是「雙起單落」跳落成一腿是「勾腳旁吸腿」,另一腿著地並微屈膝。
[跳踢步]「正步位」站立,雙腿交替做「後吸腿」,落地時支撐重心腿微屈。在做跳踢過程中,雙腿膝部始終靠攏,上體略前傾,以保持平衡。
D. 藏族舞的基本動作
分析如下:
藏族舞的基本動作
有三個方面,分別如下所示:
1.身姿要穩定:體態自然放鬆,重心微微向前傾,腳位一般都是小八字位。
(4)平步舞教學視頻教程擴展閱讀:網路:藏族舞
E. 過一陣舞蹈考試,我想把技巧連起來,但是技巧會很少,就是大跳,倒踢,踹燕,虎跳,平轉,踏步翻身。然後想
還有絞柱、紫金冠絞柱、扳腿等都可以用上,不需要太長,1分鍾至1分半足矣,祝你成功!
F. 跳舞旋轉時怎樣保持身體平衡,讓旋轉更流暢(曳步舞)
留頭,旋轉時沒一圈都要迅速的定在一個點上,不能隨身體旋轉。重心要掌握好,不能總換重心。身體盡量把持與地面成90度,舞種不同角度不同
G. 學舞蹈的進。怎樣練平轉和點步翻身
1、做翻身動作時一定要保持頭頂的軸心不能上下起伏,掌握好前、旁版、後腰的折體度數,權形成身體的「立圓」動勢;
2、眼睛視線要穩定在一個點上,做「留頭甩頭」動作,以保證點翻身的原地性。為了防止身體失去重心,有效地控制速度,手臂應保持向翻轉方向的輕微反向力,而頭部的軸線起到穩定翻身、保持身體傾斜和提高翻身美感的作用。
3、在身體的翻轉過程中,手臂的兩端要注意保持在一條垂直線上,形成延伸性和平性感。練習時,腰部和胯部需要保持相同的方向以完成旋轉運動。
(7)平步舞教學視頻教程擴展閱讀:
學舞蹈的注意事項:
1、先找准自己想學的舞蹈,從網上找到學習該舞蹈的分解視頻,找一個寬敞的地方,一個分解一個分解的練習。
2、平常可以做一些基本練習如:壓腿,這是舞蹈基礎訓練中最為基本的訓練內容,分別為壓前、旁、後腿。壓腿的練習有助於打開學生腿部關節的韌帶。
3、壓肩:壓肩時,雙手臂伸直放在把桿上。兩腿之間的距離略等於肩寬。頭部和脊柱都要放鬆,向下壓時能夠感覺到肩部韌帶被拉長
4、推腳背:推腳背時在訓練之前,從腳尖到整個大腳背都要活動開;訓練時,雙手扶把桿,挺胸抬頭、收腹提臀,雙腳並攏站好,先從單腳背訓練開始。
H. 北京舞蹈學院中國舞考級8-13級教學法
(一)規格及要領部分
一、盤 手
規 格 正盤手:按手位,手心向上開始,手腕帶動,手指外旋,手臂隨動至斜上位,完成8字上半圓
手指繼續內旋向下帶動手臂至腰旁,手心向上,完成8字下半圓。
反盤手:手心向上開始,手腕帶動,手指內旋,手臂隨動至斜上位,完成8字上半圓。
手指繼續外旋向下帶動手臂至腰旁,手心向上,完成8字下半圓。
要 領 手腕帶動手指,動作連貫,手眼身法步配合協調
二傣族舞:
體 態 三道彎:頭、肩、腰、胯、膝所形成的曲線
規 格 起伏步:正步位,雙手叉腰以右腳為例,2拍一次起伏步。一拍半屈膝半蹲,第二拍的後半拍右腳踢起,右左交替後踢,保持臀與腳跟垂直。
要 領 快踢輕落,落地後再半蹲,有附點,重拍向下,
身體平穩,連綿不斷。
規 格 孔雀飛步:正步位膝微屈,右腳前腳掌點地准備,前半拍左腳腳跟落地,逐漸壓至全腳,雙膝微屈,同時右腳離地,後半拍右腳掌踏地,左腳稍離地面
要 領 重拍向下,膝鬆弛,靈巧而不竄
規 格 旁點步:以右腳為例,右丁字位準備,右腳沿腳尖方向移出,之間成一拳距離,前腳掌點地,胯根掖回,朝一點方向,雙膝屈。
要 領 重心在主力腿上,腳跟上提時,不宜過高。
註:叉腰、准備位、旁下位按手、旁平位立掌、前平位領腕、托按位領腕動作示範准確
三、圓場
規 格 女圓場:正步位右腳落在左腳的腳尖前,由腳跟開始,壓至腳尖,重心自然向前移動,同時左腳腳跟自然抬起,壓至腳掌。移動過程中,大腿相靠,膝自然彎曲,左腳再向前上步,如此兩腳交替進行。
規 格 男圓場:正步位雙腿彎曲,右腳勾腳落在左腳腳尖前一腳半距離,向前邁步,由腳跟開始壓腳至腳掌,重心自然向前移動,同時左腳腳跟自然抬起壓至腳掌,雙腳交替進行,移動過程中固定身體高度
要 領 膝蓋以下鬆弛,保持平穩、連貫的行走。
四、維吾爾族舞:
體 態 立腰拔背,挺而不僵
規 格 女進退步:自然位右腳踮腳上一步至左腳前,左腳隨即稍離地面,右腳踮腳後退一步,靠近左腳跟,如此交替進行,進與退均一腳距離
要 領 注意平穩,膝部相靠,上下身配合協調
規 格 男進退步:自然位半蹲,第一拍前半拍右腳前踵步,後半拍左腳原地平踏一步,第二拍的前半拍右腳腳掌著地,後退一步,後半拍左腳原地平踏一步。
要 領 注意平穩,上下身配合協調
規 格 三步一停:自然位踮腳向前行進三步停一拍,上步於另一腳的腳尖前,退步於另一腳的腳跟後,走在一條豎線上。向前行進時男生全腳。
要 領 注意平穩,在流動中保持舞姿
(一) 訓練目的
一、 平 轉:通過平轉的單一練習,初步掌握平轉的正確方法和協調性。
一、 維吾爾族舞:初步掌握維吾爾族舞的基本體態、手型、手位和
舞步,為進一步學習維族舞打下良好基礎
三、 彎 腰:1、學會單腿重心的彎腰及轉腰,進一步解決腰的
靈活性和柔韌性。
2、訓練學員在流動及連接過程中的韻律感和身體
各部位的協調配合的能力。
二、 蒙 古 族 舞:1、掌握蒙古族舞基本手型,學會硬腕的動作,
並能運用到不同的舞姿中去,做到手型及
手位的准確。
2、通過組合的練習,訓練學員腕部的靈活及
控制能力和身體的協調感
(二) 主幹動作、教學步驟及難點
一、 平 轉 :★主幹動作:甩頭、踮腳碎步轉、平轉
★難 點:平轉
★ 教學步驟:1、原地練習左右甩頭,可加雙腳
換重心。
2、扶把平轉1/2至1個平轉
3、中間平轉1/2至1個平轉
4、中間2個平轉
二、維吾爾族舞:★主幹動作:進退步、三步一停、攤手繞腕、
頸橫移
★難 點:進退步
★教學步驟:1、找到正確體態
2、單一練習腳的進退步
3、單一練習攤手繞腕加體態的變化
4、上下身配合
三:彎 腰: ★主幹動作:單跪後彎腰、單腿後彎腰、
轉腰、涮胸腰
★難 點:單腿後彎腰
★教學步驟:1、先練習雙腳重心的後彎腰及呼吸
的正確方法
2、單腿重心的胸腰
3、完整的單腿後彎腰
四、蒙古族舞:★難 點:硬腕
★教學步驟:1、手型及手腕部力度的練習
2、不同手臂位置上的硬腕單一練習
3、流動中的舞姿及硬腕的配合練習
I. 舞蹈基本功都有哪些
舞蹈基本功分為兩部分:
1、把上動作可分:擦地、蹲、劃圈、小踢腿、跨掖蹲(單腿蹲)、腰、控制、壓腿(朝天蹬)、下叉、大踢腿等。
2、把下動作可分為:大踢腿、擦地、蹲或控制、轉、腰或翻身、跳(小、中、大)、手位或身段、步或圓場步等。
學舞蹈的最佳年齡:7-10周歲之間,雖然你12歲了,但是還是適合練舞蹈,畢竟骨骼還沒成型。
(9)平步舞教學視頻教程擴展閱讀:
舞蹈是一種表演藝術,使用身體來完成各種優雅或高難度的動作,一般有音樂伴奏,以有節奏的動作為主要表現手段的藝術形式。它一般藉助音樂,也藉助其他的道具。舞蹈本身有多元的社會意義及作用,包括運動、社交/求偶、祭祀、禮儀等。在人類文明起源前,舞蹈在儀式,禮儀,慶典和娛樂方面都十分重要。中國在五千年以前就已經出現了舞蹈,它產生於奴隸社會,發展到秦漢之際已形成一定特色。
舞蹈作品中的舞蹈動作也要具有一定的技藝性,舞蹈演員要具備跳躍、旋轉、翻騰、柔軟、控制等高難度的技巧能力,但是,在舞蹈作品中表演高難度的技巧動作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一種表現人物思想感情、塑造人物性格和精神面貌的一種手段。如果在舞蹈作品中,以手段作為目的、演員高超的技藝不以反映生活、表現人物的思想感情為其存在的前提,或是不以舞蹈內容出發采選取相應的舞蹈動作技巧,而是以展示演員所掌握的舞蹈技巧能力出發,那就會使舞蹈作品由於內容和形式的脫節,或是缺乏藝術的完整性,而陷於失敗,舞蹈演員的技藝本身也就淪入了雜技性的技巧表演,而喪失了舞蹈藝術的基本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