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幼兒園大班教育教學反思三月
一、教育教學: 本月開展了主題活動為《花兒開》主要讓孩子: 1、通過欣賞和觀察大自然,讓幼兒了解春天的天氣。 2、通過講故事等的形式讓幼兒知道春天的天氣情況。 3、讓幼兒認識青蛙、蜜蜂和小鳥。 4、引導幼兒學習解決困難。 通過每周活動的滲透與操作:例如參觀幼兒園的花草樹木,家庭合作戶外觀察春天,觀看圖片讓幼兒了解青蛙的形成過程,通過植物角的種植讓幼兒了解綠豆,紅豆,黃豆,並讓孩子自己觀察並隨時記錄等等,幼兒對這一主題很感興趣,並能積極投入到學習之中,調動了幼兒的積極性。識字和兒,古詩的學習中,與主題活動相結合,通過摘果子,小草變綠了等游戲調動了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幼兒學習情況不錯,部分年齡較小的孩子還需要鞏固復習。打擊樂與曲的學習方面,培養了幼兒對音樂活動的興趣,並強調了音樂學習及欣賞的常規要求,大部分幼兒基本能達到,但少數較活躍的孩子還需要加強。在情景數學的學習過程之中,大部分幼兒能操作並能掌握其學習內容,家園並進共同促進幼兒的學習,幼兒基本情況不錯。 二、保育保健: 春季為發病較多的季節,本月出勤率總的來說不及上個月,針對春季的季節特徵,我們採取了一系列的辦法:在日常生活中,注重清潔與消毒工作,教育幼兒多喝水,勤洗手,並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來避免病毒性的感冒。一日生活中注重清潔與消毒的工作,一周保證用紫外線燈消毒一到兩次,經常將孩子的圖書進行暴曬,玩具進行清洗消毒,孩子的椅子,桌子等用八四液進行擦洗消毒來預防疾病的侵襲,並加強戶外活動的鍛煉,提高幼兒的身體抵抗能力,通知家長少帶或不帶孩子去公共場所等人多的地方,可帶孩子去參加一些戶外的鍛煉活動來增強幼兒的體質。 三、園內活動 本月參加了幼兒園的區域環境布置活動評比,在全班教師和小朋友的共同參與下,本班的區域環境布置得到了一致好評,本班的自然角和音樂角獲得優秀角區。 四、家長工作: 積極做好常規性的家長工作:家園欄內及時更換新內容讓家長了解本月幼兒的學習情況與我們本月的工作重點,對於一天不來園的幼兒進行溝通等等,並利用下班時間在幼兒園進行談話,家訪等及時了解幼兒在家的教育情況和反映孩子在幼兒園的情況,家園合作來促進部分個性孩子的良性發展。家長工作開展較好。 總的來說,春天是萬物復甦的季節,希望本班的各項工作也能推陳出新,腳踏實地,越來越好。
② 幼兒園教學反思
沒有反思,只有發言搞!內容如下: 和孩子一起成長 和所有父母一樣,在孩子日復一日的成長中,我們體會著點點滴滴的感動與喜悅。然而細細想來,卻沒有可供總結的任何心得或理論,一切,原來就那麼順其自然地「無為而治」了。 這也許是一種自我開脫的借口吧。但平常我們確實把自己僅僅定位於父母而非老師,在繁忙的工作之餘更注重與孩子相處時間的質量而非數量,希望通過父母的言傳身教與老師的在校教育形成合力,培養孩子健康向上的性格。 某某某自小就是一個敏感細心的孩子,但有點膽小,不願與陌生人交往。我們就有意識地帶她參加各種同事朋友間的社交活動,並利用一切可能的機會帶她一起去旅遊,在活動中鍛煉與他人交往溝通的能力。特別是在自助旅遊中,要通過與當地人打交道安排食宿住行,了解風土人情,我們盡量鼓勵她參與與他人交往的過程,哪怕在語言不通的異國,也要求她用微笑和簡單的問候語向陌生人打招呼。而別人友善熱情的回應往往肯定和鼓勵了她,使她漸漸變得主動大膽。 隨著孩子生理心理的發展,幼兒園這個小群體社會的作用越來越不可忽視。孩子學會了選擇朋友,維護小團體的利益,有了小小的從眾心理,在游戲中學習與人交往的規則。開始,某某某的朋友圈子比較局限,都是女孩子,或是「乖乖仔」。我們每天 聽她講班級小朋友的事情,引導她「易地而處」,發現每個小朋友身上的優點,寬容別人的弱點,在友誼中享受快樂的童年。我們高興地發現,孩子口中的「好朋友」漸漸多了起來,也很希望有機會能組織小朋友們的校外活動。 孩子很喜歡自己的每一個老師,不過往往尊敬之餘有點害怕。我們鼓勵孩子大膽和老師溝通。高老師生病後,很多小朋友很著急。某某某回來說,她和小朋友商量了,要做樣手工送給老師,祝她早日康復。看到孩子學會主動關心別人,我們感到很欣慰。 幼兒園已經提供了各方面足夠的教育,我們只是在日常生活中陪伴孩子一起快樂地成長。爸爸會在看新聞時給她分析國際形勢,媽媽陪她克服畏懼心理學習游泳,只希望在不知不覺中,孩子的觸角更寬更廣,興趣及樂趣更多層面,因關心別人而受人歡迎,少些成長的煩惱,享受成長的快樂。
③ 幼兒園中班教學反思
1、 結合主題教材,開展豐富多彩的區域活動 本學期,我們結合主題課程,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區域活動,真正意義上做到了「靜與動」的結合。為了給孩子們創造一個優美整潔且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的活動環境,我們充分利用各片場地,設計最佳的區角位置,還利用走廊一角,布置成「春天一條街」把孩子們和家人一起製作的手工作品陳列出來,很受小朋友喜歡,同時也提高了他們的動手能力。小手也變巧了,還鍛煉了他們的耐心,孩子在教室里追跑打鬧的現象也少了。 2、 加強常規建設,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 俗話說:「沒有規矩,難成方圓」。良好的常規可以使幼兒的生活具有合理的節奏,使神經系統得到有益的調節,有利於培養幼兒自我服務的能力,為今後的生活和學習打下良好基礎,當然常規也不是以犧牲幼兒的個性、快樂為代價。我班有個別幼兒生性好動,比較調皮,我們兩位老師步調一致,共同合作,重抓教育,使小朋友逐漸能互相幫助、關心集體,搗亂的小朋友少了,熱愛勞動的小朋友多了。 中班幼兒的獨立意識增強,而且自我服務的願望和要求日趨激烈,我們抓住孩子這一心理特徵,開展了「值日生輪換制」,讓做值日生的孩子負責發蠟筆、分點心,擺椅子……抓住這些細小的機會,既培養了他們為同伴服務的能力,而且督促了孩子的自律,潛移默化中培養了 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從而促進了整個班風班貌的提高。
④ 幼兒園怎樣在活動中開展游戲化教學反思
傳統的教學方式一直都是一成不變的,幼兒對這種陳舊老套的學習模式很難產生興趣。孩子更加討厭填鴨式的教學形式,很容易使學生出現多動、厭倦或者自卑等心理,嚴重的還會產生一些心理陰影,學生的學習效率自然是可想而知的。為了避免這些問題的發生,教師可以將游戲教學引入到教學過程中,利用游戲來吸引學生的目光,引起學生的重視,使學生貪玩的天性得到利用。
一、幼兒園教學游戲化實現的有效途徑
1.整合資源,合理配置幼兒園環境。幼兒園的室內環境和戶外環境是幼兒活動的空間,能夠為幼兒進行知識學習、能力培養和性格發展提供整體的感知環境,能夠促使幼兒對日常生活學習形成最直觀的最初體驗。幼兒園應當通過合理的空間設計和配置、游戲設備和材料的安排,促使幼兒園能夠滿足教育性與游戲性相結合的需要。教學游戲化需要以游戲為核心,讓幼兒在游戲中體會教育。在對幼兒園環境進行有目的的創設以後,還需要充分挖掘被浪費的教學資源。
2.提高教師素質,發展游戲化教學技能。游戲化的教學模式需要實現教與學的游戲化,教師的主導作用十分重要。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角色也影響著教的性質,制約著教學游戲化的進程。幼兒教師首先應當具備游戲化的教學理念,認識到教學活動與游戲活動不是分離的狀態,應當相互融合、相互促進。
幼兒學習應當以游戲為核心,教學活動應當配合游戲活動進行。教學活動與游戲活動並無明顯的界限,游戲活動能夠成為教學的源頭,兩者相互推進。幼兒教師應當主動學習,不斷創設新的游戲化教學模式,整合幼兒園教學資源,組織開展游戲化教學活動。
3.豐富活動材料,增加游戲化教學方式。現有的幼兒教學活動一般以幼兒園提供的活動材料為主,很少進行活動材料的創造。首先,幼兒園應當根據孩子的特徵,提供具有創造性和想像力的游戲玩具。其次,教師應當引導幼兒主動發掘大自然賦予的玩具,利用不同的生活空間和自然環境,創造出符合幼兒興趣的活動材料。幼兒教師可以利用季節優勢,冬季可以讓幼兒戴上手套堆雪人,春季帶著幼兒認識辨別不同種類的花草等。還可以利用生活中的水、砂、石等材料進行活動材料創作。幼兒教師還要在游戲的過程中增加一定的課程內容,引導幼兒對學習產生興趣。
⑤ 幼兒園小班教學反思怎麼寫500字
如何撰寫幼兒教學反思?
1.從一個經典的實驗看反思的重要性。
咱們先提出一個問題:蒼蠅和蜜蜂哪一個更聰明?
實驗:兩位美國生物學家做了這樣一個實驗,他們現在兩個玻璃瓶中一個裝5隻蒼蠅,一個裝5隻蜜蜂,然後將玻璃瓶的底部對著有光亮的地方,而將開口朝光亮淺暗的一方。幾個小時後,科學家們發現,5隻蒼蠅找到了開口的一端跑掉了,而5隻蜜蜂在撞擊瓶底無數次後全部死在玻璃瓶里。這是為什麼?研究分析:蜜蜂的生活經驗,它們總是認為有光源的地方就有出口,所以每一次總是全力以赴地沖向光源方向,即使是沖在前面的同伴經過幾次的撞擊終於殞命瓶底,它們也不假思索地前赴後繼。而蒼蠅沒有這樣的經驗,更重要的是,幾次在瓶底碰壁後,它們改變了單一的線路,終於在瓶口找到了出路。
這個實驗給我們帶來的啟示是:
教師要積累經驗,更重要的是要不斷地反思經驗和更新的經驗,這對於自身生存與發展有著直接關系的。
2.我們再提一個問題
如何搞垮一個企業,一位美國企業家曾說「你要搞垮一個企業,很容易,只要往那裡派一個具有40年管理經驗的主管就行了。」這說明:只有經驗,不反思,不與時俱進,不創新,一桶水那就腐爛發臭了,質量就不高了。
喊一句口號:讓教育充滿思想,讓思想充滿智慧!」
智慧從何而來?
讀書啟迪智慧;
實踐中的感悟產生智慧;
更來自反思的升華。
葉瀾教授說: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的反思,有可能成為名師。
一、什麼是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就是教師自覺地把自己的課堂教學實踐,作為認識對象而進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靜思考和總結,不斷對自己的教育實踐深入反思,積極探索與解決教育實踐中的一系列問題,充實自己,優化課堂教學。
「教學反思」就是研究自己如何教,自己如何學,教中學,學中教。
⑥ 幼兒園的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
幼兒園教學反思範文2
一次游戲活動時間,我讓幼兒玩「老鷹捉小雞」的游戲,可是一慣當老鷹的曾一名小朋友卻遲遲不動,像很委屈似地低著頭,問他怎麼了,他竟然說:「老師,我想玩『小雞捉老鷹』的游戲!」「為什麼?」我急忙問道。曾一名仰著小臉,滿懷希望地說:「老鷹一次次捉不到小雞,小雞們更不怕它了,越來越勇敢,一看到老鷹就去追趕它!」啊……
看到這個場景,我首先想到的是,為什麼要讓一個孩子「一貫的當老鷹」呢?其餘的大部分孩子一定就會一貫的當小雞,還有一個孩子一貫的當母雞了!這樣的「老鷹」,說實在話,其實也真的沒有「喜歡當」的理由!游戲的特點之一就是自主性,趣味性!所以,假如我遇到以上這樣的場景,我會幫助曾一名,教他做個勇敢、厲害的老鷹!
我想,既然曾一名能夠一貫的當老鷹,既然是滿懷希望的對老師說那些話,表明他是多麼的想捉到小雞,表明曾一名還對自己存有希望,只是想得到幫助,讓自己可以捉到小雞!所以我會給於幫助!
找到原因,我准備對症教育!「曾一名,想想你為什麼會一次次捉不到小雞呢?」讓孩子自己找找原因,是否是因為個子過矮,跑的速度過慢、轉身的靈敏性不夠,不會聲東擊西麻痹母雞媽媽……..然後,結合孩子的實際情況,找對原因,尋求對策!
為了讓曾一名學會掌握方法,我示範給他看。我扮作一名老鷹,給曾一名小朋友一個學習的機會,讓他學到捉小雞的訣竅!師:「老鷹家族的孩子,都是勇敢的、厲害的,要有過硬的本領才行啊!我是一隻老鷹,讓我教給你捉小雞的本領,好嗎??你可要用心學習啊!」然後教師示範游戲,請曾一名仔細觀察,學習技巧。然後在游戲中指導孩子,運用技巧!相信孩子在掌握要領之後,會勝任老鷹的角色,激起游戲的興趣,才會自主投入到游戲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