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小學語文教學過程怎麼寫模板
小學 語文教學步驟及教學方法
教師的教學方法是教學思想和教學能力的體現,是達到高效教學的保障。今天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些小學語文教學步驟及教學方法,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一、了解學生學情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教學與作戰的道理是一樣的,唯有了解學生的學情,才能更好地進行下一步的教學,才能使我們的幫助最大限度提高學生的學業水平,而不是做無用功,盲目地病急亂投醫。教師在教學中應當注重教學效率,即不要盲目的熱情,而應該更加理性與科學地立足於學生的學術基礎水平,制定個性化的教學方案,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了解學情是高效課堂教學必需的步驟,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知識經驗、學習習慣,結合教學內容,對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做一個預先推測。只有深入地了解學情、准確地把握學情,才會使教學方向更正確、方法更靈活、效果更理想,才能達到學生學習效益的最優化。
小學語文教學步驟及教學方法
二、教師自己的心理准備
教師上課前除了要做好知識上的准備,做到備課於書本,備課於心外,還要做好思想和心理上的准備。高效的課堂需要教師具有飽滿、高昂、振奮的精神,穩定、踏實、集中的情緒,這樣才能感染學生,讓教學更高效。所以積極的心理准備可以促使教學過程達到最優效果。課堂教學時,教師要以熱情、自信的姿態帶領學生進行學習,注意自己的言行始終如一,同時要注意反饋,把握學生的神態,就不同情況及時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不斷提高和完善語言表達能力,語言簡潔、明確、豐富形象、合乎邏輯、節奏鮮明、避免語病,以富有感情的語言傳情、動心,誘發學生的求知慾,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精選教學內容
現代教學論認為教的起點與歸宿都應該且只能是學,因為學是學生高效吸收知識從而發展自身的過程。為使學生高效吸收,就必須提供有效的學習內容,面對豐富多彩的教學資源,教師必須對教學內容進行有序和有效的選擇,既賦予學生期望,又要考慮學生的需要。在語文教學中,同樣一篇課文安排在不同年級、不同單元,它的教學價值是有所不同的,它所蘊涵的有價值的教學內容也相應不同。
合理地發掘一篇課文的教學內容,一是依據文本本身的教學價值以及課程標准規定的目標;二是篩選這篇課文實際需要教什麼。一般可以教什麼是很難完全羅列出來的,而就一篇課文本身而言,實際上需要教師帶領學生學習的內容十分有限。教師應當針對學生實際的差異性來決定實際需要教的內容,即盡可能剔除不需要教的,才能使教學內容、任務更集中,目標達成更高效。
Ⅱ 急需一個小學語文教學的流程圖!小學語文哪一課都可以!
一是導入新課
二是教學過程分為1.自由讀課文 指名讀2.學習生字新詞3.再讀課文了解版課文主要內容4.體會文權章的重點句子意思和思想感情5.課外延伸與課文有關的知識6.最後就是作業了
三是課堂小結
四是板書設計
五是教學反思
Ⅲ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包括哪幾個階段
語言文字訓練與思想教育、傳授知識與發展智力、教學的縱向聯系與橫向聯系。
閱讀教學法為語文教學法的組成部分,研究閱讀教學的目的、任務、原理和方法。閱讀教學為語文教學的基本環節,識字的重要途徑,作文的基礎,目的是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閱讀習慣。
語言文字訓練與思想教育的關系,語言文字訓練與思想教育要統一在閱讀教學過程之中。傳授知識與發展智力、培養能力的關系,知識是智力和能力的基礎,在發展智力、培養能力的過程中,又能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教學的縱向聯系與橫向聯系,如低年級、中年級與高年級之間的聯系,讀、聽、說、寫之間的聯系,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的聯系。
(3)小學語文教學過程擴展閱讀:
小學語文教學的相關要求規定:
1、使學生認識三千五百個常用漢字;學會漢語拼音,作為識字的輔助工具;掌握常用的詞彙;流利地誦讀課文,並且能夠背誦教師指定的一部分課文。
2、為了適應閱讀和寫作的需要,三千五百個常用漢字,應該在一二年級教學生掌握半數左右,其餘半數的教學在以後四年中陸續完成。一二年級識字教學可以採用集中識字的方法,也可以採用隨課文分散識字的方法。
3、要教學生學寫記敘文,逐步學會把耳聞目見的事物記下來。有關記敘文的寫作方法,如觀察事物,確定中心,選取材料,組織材料等等,要通過課文的講讀和作文的指導講評,分別年級,陸續教給學生。
Ⅳ 小學語文常用的教學方法有哪些
小學常用的教學方法有哪些 ,目前,我國中小學常用的教學方法從宏觀上講主要有:以語言形式獲得間接經驗的教學方法,以直觀形式獲得接經驗的教學方法,以實際訓練形式形成技能、技巧的教學方法等。這些教學方法之所以經常被採用,主要是因為它們都有極其重要的使用價值,對提高教學質量具有特定的功效。但任何教學方法都不是萬能的,它需要教者必須切實把握各種常用教學方法的特點、作用,適用范圍和條件,以及應注意的問題等,使其在教學實踐中有效的發揮作用。
一)以語言形式獲得間接經驗的方法。這類教學方法是指通過都師和學生口頭語言活動及學生獨立閱讀書面語言為主的教學方法。
它主要包括:講授法、談話法、討論法和讀書指導法。 1.講授法:講授法是教師運用口頭語言向學生描繪情境、敘述事實、解釋概念、論證原理和闡明規律的一中教學方法。
2.談話法:談話法,又稱回答法。它是通過師生的交談來傳播和學習知識的一種方法。其特點是教師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的經驗和知識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藉以獲得新知識或鞏固、檢查已學的知識。 3.討論法: 討論法是在教師指導下,由全班或小組圍繞某一種中心問題通過發表各自意見和看法,共同研討,相互啟發,集思廣益地進行學習的一種方法。 4.讀書指導法 讀書指導法是教師目的、有計劃地指導學生通過獨立閱讀教材和參考資料獲得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
二)以直觀形式獲得直接經驗的方法。這類教學方法是指教師組織學生直接接觸實際事物並通過感知覺獲得感性認識,領會所學的知識的方法。它主要包括演示法和參觀法。
1.演示法 : 演示法是教師把實物或實物的模象展示給學生觀察,或通過示範性的實驗,通過現代教學手段,使學生獲得知識更新的一種教學方法。它是輔助的教學方法,經常與講授、談話、討論等方法配合一起使用。
Ⅳ 新老師。 教小學語文 主要的流程是什麼
1.設計好教學導語。導語是新課的引子,是教學一篇新課文的開場白,一段精彩的導語是一節課能否取得成功的關鍵。
2.創設良好的課堂氣氛,課堂氣氛直接影響著教學效果。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領導者,其知識,人格和威信是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大的教育震憾作用,是影響學生情感、制約課堂教育氣氛的關鍵要素。
3.尋求課內外閱讀的結合點。
4.形成課外閱讀的氛圍。
5.教給課外閱讀的方法。
Ⅵ 小學語文講課技巧
你好,針對你的問題,我給出以下建議:
(1)畢竟教學對象是小學生,所以版你要抓住小學生的心理特點,比權如多誇獎,多表揚,貼標簽,這些都可以起到非常不錯的特點。
(2)講課時建議多涉及生活中的有趣事情,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雪中玩,玩中學。
(3)和小朋友做朋友,不僅僅是師生關系,而且是朋友關系,這樣可以更好地起到教學的目的。
以上就是我的建議,希望能給你帶來幫助。
Ⅶ 小學語文過程與方法教學目標怎麼寫
答:掃除閱讀障礙(如,生字新詞的認讀),能讀通課文(應多讀幾遍課文,盡量做到讀流利);了解課文的大意(根據年級的教學要求,理清課文的脈絡,即:課文每部分的大意。),能用自己的話去概括。
Ⅷ 小學語文教學三維目標是什麼
課程標准提出的三維是「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知識與能力目標。「總目標」的6-10條是對課程中知識與能力的具體規定,是「知識和能力」教學的基本依據。我們要深入鑽研新課標,了解新課標中的知識能力要求與舊大綱比較有什麼變化,從而正確把握新課程「知識與能力」的要求。如,閱讀教學,舊大綱要求「能理解主要內容,領會中心思想,有一定的速度,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新課標則要求「具有獨立閱讀能力,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此外,還有閱讀量閱讀速度方面的要求,以及強調積累與語感的培養,這是舊大綱所沒有的。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這是新課標所特有的。「總目標」第五條是有關過程與方法的要求,倡導「探究性學習」,強調在實踐過程中學習。「過程」,重在「親歷」。「識字」「閱讀」「口語交際」「習作」「綜合性學習」等,都要讓學生親歷過程,在過程中學習,使學習過程成為學生生活世界的一部分。「方法」,應是具體的,而不是抽象的,應伴隨著知識的學習,技能的訓練,情感的體驗,審美的陶冶,如影隨形,而不能游離其外。中外教學史說明,獨立於具體的知識技能學習的「方法」是很難產生遷移的。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體現的是語文的人文性,強調的是給學生廣博的文化浸染,內涵比起舊大綱「思想性」目標要豐富得多,深刻得多。「總目標」1-4條是對「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具體要求,涵蓋傳統的思想教育的精華,以及生命意識、現代意識、多元文化、國際理解和語文學習興趣、信心、習慣的培養。
Ⅸ 小學語文教學目標是什麼
1、主張「和諧」。在語文教育的價值追求上注重工具素養和人文素養的和諧統一;在語文教育過程中注重教師主導和學生主體關系的和諧統一;在閱讀體驗上注重尊重兒童獨特見解和遵循文本特點的和諧統一;在教學手段應用上注重教學形式和教學內容的和諧統一。
2、主張「本真」。語文教育應基於本真的兒童,應真正從兒童需要出發,遵循兒童認知特點,聯系兒童生活世界;語文教育應追求本真的課堂,教學目標應當切實,教學過程應當真實,教學風格應當朴實。
(9)小學語文教學過程擴展閱讀:
語文教學要貫徹終身教育思想,把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放到重要地位。語文是一個人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人們正是通過聽、說、讀、寫,與外部世界(自然、他人、社會)進行交流,不斷地豐富和發展自己的內心世界,開拓精神的自由空間,開發自我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在未來的信息社會,知識更新速度加快,社會發展加速,人們的職業、地位以及所扮演的角色,呈現出多變性和多樣化的特點,終身學習是每個公民的基本素養。因此,語文教學要從以知識積累為取向,轉向以促進學生能力發展為取向,立足於促進學生一生的可持續發展。
教學中要重視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養成語文學習的自信心和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最基本的學習方法,使學生喜歡語文,學會學習語文,為他們終身學習打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