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小學英語教學法中任務型教學要注意什麼
一、任務型教學法及其產生的時代背景
以任務為中心的語言教學思路(一orientedApproach)是近20年來語言交際教學思路(CommunicativeApproach)的一種發展形態。它把語言應用的基本理念轉化為具有實踐意義的課堂教學方式。
長期以來,在外語教學界,人們一直在試圖尋找一種最佳教學法。外語教學是一個非常復雜,多變項交互影響的過程,使得外語教學中難於尋求出一種最佳的教學方法,教師在課堂上教什麼並不就等於學生學到了什麼。教師在外語課堂教學中的主要作用是如何為學生創造一種有利於外語習得的條件。因此,對於外語教學中語言交際任務的研究是目前第二語言習得和課堂教學研究的一個熱點。在過去的近20年中,不少應用語言學家從不同角度對交際學習任務進行了深入的理論探討和實證研究。
近期,在我國的基礎教育階段的外語教學中,對以任務為中心的語言教學思路開始給予了足夠的關注,對學習任務的研究和設計,以及在教材開發和課堂教學中的應用也日趨廣泛。任務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已逐漸成為中小學英語教學的主流。教育部新版的英語課程標准(實驗稿)中教學建議部分強調:倡導「任務型」的教學途徑,培養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要求教師依據課程的總體目標並結合教學內容,創造性地設計貼近學生實際的教學活動,吸引和組織他們積極參與。學生通過思考、調查、討論、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學習和使用英語,完成學習任務。
二、理論基礎
任務教學的理論基礎可以溯源於已對基礎教育產生深刻影響的認知心理學說。認知理論認為:人的認知活動不能離開實踐,人類所創造的知識都來源於人的直接經驗,但作為人的個體又不能事事親身經驗,這就依賴於社會交際。學校教學主要是傳授人類已經創造的知識和經驗。在語言教學,尤其是第二語言或外語教學中,這一點就表現得十分清楚。學生學習英語,不可能像幼兒跟母親學習母語那樣生活在所學語言的環境中,直接接觸信息源。在課堂里學習英語,是教師把前人在教學中總結出來的知識和經驗通過教材、教具和一定的教學活動傳遞給學生,並組織師生共同參與的活動,幫助學生掌握。
所謂「任務」,指的是「做事」。在做事的過程中,讓學生始終處於一種積極的、主動的學習心理狀態.學生之間的交際過程也是一種互動的過程。在完成任務的進程中,學生以「意義」為中心,盡力調動各種語言的和非語言的資源進行「意義」共建,以達到解決某種交際問題的目的。完成任務的過程催化了學生自然的和意義的語言應用,營造了一個有利於學習者語言習得和內化的支持環境。
三、基本特點
多年來對外語教學中交際學習任務的討論和研究並沒有對交際學習任務有一致的定義,但是龐繼賢教授在為DavidNunan《交際課堂的任務設計》一書寫的導讀中表明:任務作為課堂教學的一種活動至少應具備以下的特點:
1、以意義為中心,而不是以操練某種意義不大、甚至是無意義的語言形式為目的。
2、任務的焦點是解決某一交際問題,這一交際問題必須與現實世界有著某種聯系。這種聯系不應是籠統的或是現實世界中某種活動的翻版,而應是具體的,貼近學生生活、學習經歷和社實際,能引起學生的共鳴和興趣,激發學生積極參與的慾望。
3、任務的設計和執行應注意任務的完成,即交際問題的解決。任務完成的結果是評估任務是否成功的標志。
把以任務為中心的語言教學思路應用到兒童學習語言的課堂上,教師應該以教學目標為依據,結合教學內容創設貼近學生實際的圍繞主題活動展開的各種教學活動,吸引和組織學生積極投入、主動參與,讓學生通過學習、思考、體驗、使用英語,完成學習任務。教師在設計、組織教學活動時應該注意:
1、活動要有明確的目的,注重學生學習、思考、體驗的語言習得過程並具有可操作性。
2、活動要符合兒童的心理特徵和認知規律,考慮到他們的學習發展區。
3、活動要有利於語言知識的學習和語言綜合技能的提高,同時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發展。
4、活動要以學生的生活經驗或生活實際為出發點,以意義為中心,引導學生從語言知識的涉入向語言的實際使用過渡。
四、評析
任務型教學法是近20年來興起的一種新型外語教學法。
它既重視語言的交際功能和社會價值,又重視語句的結構和學生的認知圖式。目前,越來越多的外語教學工作者已經將其應用到外語教學中,並積累了一定的經驗。
㈡ 小學英語任務型教學法還有什麼教學法
1. 外語教學法流派介紹:閱讀法
2. 外語教學法流派介紹:自然法
3. 外語教版學法流派介紹:自覺實踐法權
4. 外語教學法流派介紹:視聽法
5. 外語教學法流派介紹:全身反應法
6. 外語教學法流派介紹:直接法
7. 外語教學法流派介紹:語法-翻譯法
8. 外語教學法流派介紹:聽說法
9. 外語教學法流派介紹:社團語言學習法
10. 外語教學法流派介紹:認知法(Cognitive Approach)
11. 外語教學法流派介紹:暗示法(Suggestopedia)
㈢ 如何設計及實施小學英語任務型教學活動
教師要成為學生的好朋友,老師與學生是平等和民主的關系。教師首先要放下架子,與學生多溝通,跟他們交朋友,在生活上、學習上都關心他們,從而激起對老師的愛
㈣ 如何組織小學英語「任務型」教學及其實踐活動
如何組織小學英語「任務型」教學及其實踐活動?
一、選擇恰當的課堂教學環節。 目前,結合中國語言教學的實際情況,和具體學生的具體學情,英語課堂的任務型活動主要安排在語言操練與語言輸出的環節,從而取代傳統的機械操練和表演式的語言輸出。語言的最終目的是實際運用和交流,任務型的活動正是幫助學生通過實踐達到語言掌握的最佳境界。
二、給學生一定的表現空間。 孩子們是一個個有生命的個體,每一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與眾不同的。語言是一個人思維的表達,是人與人之間思維的碰撞與交流,我們應當鼓勵孩子們大膽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想法,而不是鸚鵡學舌式的千篇一律。在任務型活動的實施中,我們既要給學生提供必要的語言支持,又要為學生提供發揮想像的空間,鼓勵孩子們創作與眾不同的作品,從而促進學生心智潛能的發展和提高。如Shapes教學中用形狀創作物品的活動,Communication Survey調查表中空白格的設置,都為孩子們的自我表達和自我發揮提供了充足的空間,為孩子們展示才華和思維的獨創搭建了舞台,使語言教學活動真正成為思維的表達和情感的交流。
三、將活動步驟化: 示範---實施---反饋---後續活動 一個好的任務型活動設計要想在課堂實踐中有效地開展和實施,教師還必須依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語言實際,將活動步驟化,幫助學生明確活動目的和活動要求,引導學生順利、有效的參與活動,開展交流。
四、做好充分的物質准備和語言准備。 傳統的語言課堂,教師教授的語言和教學應用語言都簡單而單調,而新型的任務型的語言課堂,不論是教授的語言還是活動實施的組織語言都豐富而多樣。最重要的是,任務型活動中所涉的語言往往無法預測。作為任務型課堂教學活動的實施者、組織者、參與者、輔助者,語言教師在課堂組織能力和語言水平方面都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這就要求我們無論是在物質材料方面,還是語言材料方面,都做好充分的准備。任務型語言教學的設計和實施確實向語言教師提出了更高更多的要求。我們必須不斷充實和豐富自己的教學思想和教學方法,才能跟上語言課堂發展的步伐。在這一過程中,我們要善於學習,善於吸納好的先進的教學理念,善於借鑒他人的好的教學設計,並恰當地運用的自己的教學實踐中。
五. 善於思考,靈活運用。 當然,無論是從生活中搜集的東西,還是從別人那裡學來的東西,或是從網上淘來的東西,都只是為我們的教學和活動設計提供了豐富的資料和活動建議,而不是說可以生搬硬套地將它們拿到我們的課堂。好的任務型活動,需要我們結合教材、結合具體的教學目標、結合孩子們的實際水平和生活實際恰當的整合、靈活地運用。這樣,才能使這些材料真正成為我們自己的材料,成為適合我們的課堂的材料。例如上面的兩個活動,我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教學重點,根據課堂的具體的教學環節刪減整合後就成為兩個適合於我的學生需要、有助於教學目標完成的有效活動,在課堂實踐中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大樹的枝繁葉茂源於根部的養料供給,孩子們健康的成長源於基礎教育階段教育工作者點滴的努力。讓我們努力為孩子們營造一個快樂、健康、積極而又充滿挑戰、充滿生活氣息的語言學習環境,將任務型的語言教學理念真正融入我們的課堂教學,讓孩子們在豐富的課堂教學活動中不斷地感受語言,不斷地感悟生活,讓語言教學成為孩子們生活中一道亮麗的風景,讓英語課成為孩子們展示語言學習成果、開展創新思維、大膽想像、憧憬未來的藍天和沃土。讓孩子們在其樂融融的學習氛圍中體驗到英語學習的快樂、付出關愛的幸福、獲得成功的自信和駕馭語言的神奇,使我們的英語課堂真正成為落實素質教育的陣地。
㈤ 《新課程小學英語任務型教學設計與實例》的讀後感(原創)
[《新課程小學英語任務型教學設計與實例》的讀後感(原創)]
《新課程小學英語任務型教學設計與實例》的讀後感
天河二小 金賽珍
本學期,我認真研讀寧波出版社出版的《新課程小學英語任務型教學設計與實例》一書,本書深入淺出,採用上篇任務型教學設計和下篇任務型教學課例精選這樣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法,讓理論變得生動簡單,《新課程小學英語任務型教學設計與實例》的讀後感(原創)。本書讓我對「任務型教學設計」有了更為全面的理解,同時對我的課堂也產生了很多影響。
作者認為,設計有效地小學英語教學活動應該遵循具體、實用的基本原則。
一、把明確的語言教學目標放在任務設計的首位。
二、把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作為任務設計的第一著力點。
三、在一個教學目標下,任務內容應層次分明,任務的形式應多樣化,任務活動之間應自然過渡。
在學習本書之前,我一直存在這一個認識上的誤區,我認為任務設計應該是每堂課的最後的實踐環節,而不是存在於每個環節中。在不斷地聽課、理論學習的過程中,我發現自己的想法非常局限,讀後感《《新課程小學英語任務型教學設計與實例》的讀後感(原創)》。任務型教學設計應該符合哪些原則呢?
首先,任務型教學設計要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這也是在小學英語學習過程中最為重要的一點。適度地運用英語教學游戲就是一種使學生始終保持高漲的學習熱情的好方法。游戲可以創造接近現實的生活情境,提供語言交際的場所,喚起孩子的積極活動思維,挖掘他們英語學習的潛在能力。小孩子生性好動,樂於參加游戲,通過游戲教學方法,學生學習英語的畏難心理減輕,同時,課堂氣氛也比較輕松,學習效果事半功倍。
其次,任務型設計應符合本堂課的教學目標,而不是為了設計而設計,為了任務而任務。我比較偏好在鞏固環節設計一個任務,有時這樣的任務其實不能達到配合教學目標,而只是為了讓課堂氣氛更加地熱鬧,或者調解課堂氣氛,而忽視了任務型設計為教學服務的本質。
再次,活動的設計應該盡量聯系學生生活實際,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語言水平。相對於學生的認知水平而言,學生的英語語言水平比較落後。所以教師在設計活動的時候,應盡可能從啟發學生英語思維為主,避免認知水平和語言水平的不均衡而降低學習興趣。過於簡單的任務不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而過難的任務又會挫傷學生的積極性,要考慮學生的知識結構,如果學生缺乏任務所涉及的相關知識,教師可以設計其他鋪墊性的任務,同時,要注意對已有知識的延伸和運用。比如在五年級上冊Unit
5中教師讓學生設計Robot』s
room,並寫出介紹該房間的話。學生既可以運用自己的想像力,又可以對自己的設計進行介紹。對於這樣的任務,學生在完成的時候也能體現他的認知水平和語言水平的均衡。
任務型教學設計是課堂上必不可少的一環,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充分利用本書的理論指導為我的課堂服務,設計合理的教學任務,讓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體驗成功,感受成功。
〔《新課程小學英語任務型教學設計與實例》的讀後感(原創)〕隨文贈言:【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農夫不會剝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長成種粒;單身漢不會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會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㈥ 如何組織小學英語「任務型」教學
(一)討論或辯論式任務
小學生爭強好勝。教學時適當引入競爭機制,讓學生針對某一問題展開討論,發表自己的看法,可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鍛煉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如在教學Holidays時,我不僅讓學生在畫一畫、說一說的任務型學習中掌握了課文內容,而且拓展教材,設計了如下表格:
針對表格內容,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最後,我把學生按照喜歡的節日分成了幾個組,就題目「When is…?What do people usually do at…?Did you…last year?」進行辯論。這樣的任務能使學生在組內討論、交換意見,促使學生積極思考,充分發揮他們的想像力和創造力,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二)操作性任務
貼近學生生活、具有現實意義的語言場景更利於學生產生語言學習的興趣並促使其主動地內化、吸收與運用。因此,通過設計一定的操作性任務,可以讓學生在操作活動中感受語言的學習和運用,並有效地展現其個性化特徵。製作賀卡、生日卡片等活動都是操作性的任務。如在教師節時,圍繞「給教師送賀卡」這一情境,我設計由學生自製賀卡的活動:「賀卡表心意,同學們親手製作的更是精品,你可以將它贈給老師,表達你對老師的節目祝賀。你可以在賀卡上畫好插圖,再在上面寫上一句祝福的話。」全班同學一下子都忙開了。當同學們把賀卡送給我時,我看到了賀卡上美麗的圖畫和各種祝福的話語:「Happy Teachers』Day!」(教師節快樂!)「BestWishes!」(致以最誠摯的祝福!)「I wishyou well and happy!」(祝您健康愉快!)我心中充滿了幸福和欣慰,因為在這一刻,每一位同學在寫下祝願的同時,正在自覺地嘗試著語言的綜合運用,英語正成為他們生活、活動的工具。
(三)展示性任務
此類任務可以為學生提供展示自己才能的平台,促進學生個性的張揚和創造力的發揮。在任務實施過程中,學生可以訓練收集信息、處理信息的技能,用學到的英語知識做事情,體現了「做中學,用中學」的原則。如編英語手抄報,我的實施過程是這樣的:(1)我提供示範小報,讓學生閱讀、了解英語小報。(2)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和興趣確定自己所辦報紙的主題,並圍繞這個主題收集資料。(3)學生設計版面,編寫英語手抄報。(4)手抄報完成後,組織學生進行展示,讓學生用簡單的英語在小組內或全班介紹自己做的小報,並讓學生進行評價。評選出優秀的作品,讓學生體會到用英語做事情的成功感和樂趣。
在「任務型」教學中,學生樂於參與各項任務和活動,在輕松愉快的活動中去感受語言、理解語言和運用語言,更好地促進綜合語言能力的發展。這對我國當前外語教學中普遍存在的過分重視語法和詞彙的講解而忽視語言實際運用能力培養的傾向來說,不失為對症治療的一劑良方。
㈦ 如何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應用「任務型教學法」
在教學活動中,來教師應當圍繞特定自的交際和語言項目,設計出具體的、可操作的任務,學生通過表達、溝通、交涉、解釋、詢問等各種語言活動形式來完成任務,以達到學習和掌握語言的目的。比如,教師可以讓學生模擬書上的情景對話,換一些詞彙,重新組織一個對話,並表演出來,這就是運用了任務型教學法。
㈧ 如何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應用任務型教學法
(1)適應學生個體發展的需求. 我們的英語教育不能僅僅停留在知識的習得上, 更重要的是注重培回養學生語 言運答用能力.本研究所提倡的「任務型教學法」 ,能極大地發展學生主體意識和 合作意識, 培養學生語言感知能力,為學生擁有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打下堅實的基 礎. (2)適應深化課堂改革的需求. 本研究的調查結果分析將為實現改變學生學習方式, 調動學生積極性和主動 性,從而有效地提高課堂效率起到有效的促進作用. (3)適應教師教學觀念轉變的需求. 本研究的最終理論成果將會促進部分教師轉變傳統教學模式, 適應新課改要 求,逐漸實現課堂「以生為本」的理念. 2.實踐意義 (1)本課題的研究有助於學生語言實際運用能力的提升. 隨著課題研究的深入, 通過對師生教與學狀況的調查與分析、對任務型教學 法的指導策略研究、 以及對任務型教學課堂教學模式的實踐研究,為當今小學英 語教學提供一手資料, 有效促進教師根據學生實際學習情況設計相應的任務型教 學方法,從而極大地提升學生語言實際運用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