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小學語文中寓言故事該怎樣進行教學
寓言是一種諷喻或寄託的故事,是一種形象與寓意相結合的文學體裁。優秀的寓言故事裡有著豐厚的思想容量,蘊涵著深刻的人生哲理,需要學生們去領悟言外之意、品評味外之味。在寓言王國里,狐狸和狼、小鹿和老虎不再是一種動物,它們是人格化了的「人」,就是人的言行舉止也大多顯得怪誕奇異,這些都能使學生難以忘懷。小學語文教材中精選了不少文質兼美的寓言故事,那麼,小學寓言故事教學應注意哪些問題呢?
一、 指導疏通文意,把握故事內容
小學階段有不少寓言故事課文,比如《亡羊補牢》、《南轅北轍》、《井底之蛙》等,寓言故事常常是用假託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擬人手法來說明某個道理。教學時,首先,讓學生了解這則寓言講了一個什麼故事,弄清故事的情節,也就是故事的發生、發展和結果。那麼,如何使學生弄清故事情節,把握故事內容呢?
指導學生通過查字典或聯繫上下文的方法理解字詞。比方說《亡羊補牢》一文中「亡」和「牢」的意思,這兩個字所表達的意思和現代漢語有所不同,因此,教學中面對三年級的孩子要指導他們學會理解重點字詞的意思,還理解「後悔」「接受」這兩個詞意,引導學生讀書討論,想想從「後悔」一詞你了解到了什麼?從「接受」一詞明白了什麼?
加強朗讀指導,啟發學生把故事中表達的意思讀出來。如學習「亡羊補牢」時,可以使用分角色朗讀對話部分的方法,讓學生體會鄰居對養羊人的關心和養羊人對丟羊這件事的態度。
二、結合生活實際,體會蘊涵道理
小學語文課本中的寓言故事篇幅短小,往往只有上百個字,但是幾乎每一則寓言,都有一個生動有趣、情節富於變化的故事,同時語言精練簡潔易於朗讀,這樣的故事深受小學生的喜愛,從而激發了他們閱讀的興趣。寓言故事往往通過一個個生動有趣的小故事形象地反映人們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蘊涵著深刻的哲理,就像慈愛聰明的長者,總是語重心長地告訴人們一些生活道理和人生哲理。由於小學生形象思維較強,理解能力較差,缺乏感性經驗,要揭示和理解深刻的寓意具有一定的難度,所以在寓言故事教學中,我們可以創設故事情境並讓學生帶著問題初讀課文,在閱讀寓言故事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提取信息的能力,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例如:在學習寓言故事時,一定要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說說身邊以及在電視、電影或讀過的故事裡所知道的類似的人。比方說:學習了《亡羊補牢》可以讓學生說說生活中你有沒有犯過和養羊人一樣的錯誤?如果你是養羊人你會怎麼做?還有學習了《南轅北轍》可以談一談這個人錯在哪裡?你想對這個楚國人說些什麼?學習了寓言故事你收獲了些什麼?讓學生在閱讀課文中通過理解、提取、分析、概括信息找出問題的答案。這樣學生在閱讀中揭示和理解了寓意,同時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提升。
三、捕捉編者意圖,了解寓言特點
寓言故事是文學體裁的一種,在漢語言文學中佔有一席之地。那麼編者在小學語文中選編寓言的目的是什麼呢?我們學習寓言哪些特點呢?
首先,從形式上看,寓言故事的特徵:一是語言精練簡潔,概括性極強,極富表現力;二是篇幅短小精悍,結構嚴謹,是敘事性文學作品中最簡短的一種。寓言故事雖然篇幅短小,但卻是一個充滿機智、幽默、滑稽、膽識和豐富想像力的世界,它對自然界的動物、植物賦予了人類豐富的思想情感和基本的善惡觀,蘊涵著深刻的哲理。由於要在短小的故事中蘊涵豐富深刻的哲理,把諷刺對象的本質充分地揭示出來,讓人們在嘲笑故事丑角荒誕可笑的行為之餘,感悟生活的哲理,因此,要求寓言故事的語言既要精煉概括,極富表現力,又要幽默、風趣。此外,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寓言故事很好地吸收了象徵、誇張、擬人等藝術表現手法,增添了更加豐富的文學色彩,使寓言故事的情節更具曲折性和趣味性。寓言故事憑借形象誇張的形象、生動有趣的故事情節和豐富深刻的哲理性、教育性贏得了兒童的喜愛,也成為小學語文教材中的重要文學體裁,為學生的寫作起到了很好的鋪墊作用。
其次,要注意教給孩子學會區別寓言和童話,他們既有相似之處又有很大的區別。童話是一種富有幻想色彩的故事。有幻想才有童話,它以少年兒童認識、理解的人或事物為描寫對象,通過豐富的想像、誇張的手法來塑造形象。童話有詩一般優美的意境和語言,能給人以美的享受。
四、 注重拓展延伸,增加文化積累
(一)推薦寓言故事書
教師要給學生推薦一些寓言作品,讓學生大量閱讀中外寓言故事,如:《伊索寓言》、《中國古代寓言》、《中外寓言名著故事精品》以及相關的成語故事、歷史故事等有關書籍,並向學生提出每人每周不少於兩篇故事的閱讀要求。從而使學生對寓言這一體裁文章有更深一層次的了解,拓展他們的視野,擴大他們的閱讀量。學生逐漸從被動讀書轉變為主動讀書,對語文學習起了推動、促進的作用。
(二)組織寓言故事會
老師在學生大量閱讀中外寓言故事的基礎上,趁熱打鐵、組織寓言故事會,用不同的形式詮釋自己對寓言故事的理解,形式可以多種多樣,可以是改編後的相聲、小品、課本劇等等,以此來推動學生對寓言故事學習的興趣。
(三)編寫寓言故事
想像和寫作有密切的聯系。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充分利用和發揮想像力對培養學生寫作能力的積極作用。寓言故事是一個充滿了機智、幽默、滑稽、諷刺、膽識和豐富的想像力的世界,十分符合小學生的想像思維,能充分激發學生的想像力,為培養學生寫作能力提供良好的契機。通常情況下寓言故事的寓意深刻而具有多面性,語言精煉簡潔。還有的寓言只講故事沒有明說道理,在結尾對故事的結局或人物的命運或作品的寓意給讀者留下了廣闊想像空間,讓讀者自己品味、辨析、感悟。因此,我們在教學時要充分激發學生的想像力,並根據寓言故事的特徵設計續寫寓言故事、改寫寓言故事、仿寫寓言故事等教學環節來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1.續寫寓言故事。有的寓言故事的結尾言已盡而意無窮,因此,我們可以根據這一特點設計教學環節,讓學生充分發揮想像力,寫下有可能發生的故事結局,不一定要求有標准、統一的結局。
如寓言故事《狼和小羊》的故事結局沒有說明可憐的小羊的最後命運如何,我們可以利用這一藝術空白,激發學生的想像力,續寫之後可能發生的事情,設計這樣的教學環節:首先,讓學生讀課文最後一句話:「狼說著就往小羊身上撲去。」然後利用多媒體課件播放凶惡的狼向小羊撲去時的動畫,讓學生充分感受狼的兇狠,小羊的弱小、無助,為可憐的小羊被狼吃掉而痛惜。也可以向學生提出如下問題:「小羊最後被狼吃掉了嗎?如果沒有,小羊是怎樣獲救的呢?」並引導學生發揮想像力和創造思維,想出解救小羊的辦法。最後,在學生充分說出辦法的基礎上,要求以「小羊獲救」為題,寫一段話。
在學生充分閱讀寓言故事的基礎上感受問題情境的特定角色,從不同的角度、不同思路展開創造性的聯想,為寫出有特色的作文,打下良好的基礎。
寓言故事往往具有角色少、故事情節簡單但富於變化的特徵。因此,可以添加情節和增添角色,進行多角度敘述,續寫寓言故事。另外,故事總是從反面給讀者以教育,所以給學生留下了廣闊的想像空間,在教學時可以通過對寓言角色接受教訓後做正面的描述,進行續寫故事。
2.改寫寓言故事。改寫寓言故事的教學環節,可以根據寓言故事的寓意具有深刻的教訓性、角色少和形象誇張可笑的特徵設計。例如,《狐假虎威》這則寓言故事諷刺老虎的兇殘、愚蠢和狐狸的狡猾、仗勢欺人的可惡行為。因此,利用寓意的多面性可以在故事中增加角色,給人以更多的教育。如在小動物看見老虎來了紛紛逃走時,一隻犀牛來了,它建議老虎站在旁邊觀看,讓狐狸自己向前走,結果老虎恍然大悟。
總之,寓言故事教學注意了以上四個問題,教學中就能開拓學生思路,拓展學生積累,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就都能得到良好的發展。
② 小學二年級下冊寓言兩則教學反思100字
本課是由《揠苗助長》和《守株待兔》兩篇寓言組成。課文分別勾勒出了古代兩個可笑的人物形象。一個做事急於求成,違背常理,結果把事情弄得更糟;一個是對意外的收獲心存僥幸,不認真做事,結果一事無成。這兩則寓言都是家喻戶曉的作品,語言簡潔明快,內容生動有趣。
寓言常常是以一個小故事來說明一個深刻的道理,是學生們喜聞樂見的一種體載。教學中應抓住課文篇幅短小、內容生動有趣的特點。引導學生結合課文的插圖,抓住理解重點詞句,分析人物的言談舉止和心理活動,讀懂課文內容。同時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引導學生理解感悟。抓住課文的內在聯系,分析因果揭示寓意,讓學生從中受到教育和影響。
如:《揠苗助長》,講的是古時候有個人盼望禾苗長得快些,就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高里拔,結果禾苗都枯死了。這則寓言告訴我們:事物有它自身的發展規律,如果違反自然發展規律,強借外力,強求促成,反而會把事情弄糟。這則寓言情節簡單,學生一讀就能了解故事內容,但寓意比較抽象,這對於二年級的孩子來說是比較難以理解的。為此,我認真研讀了文本,尋找到了本課教學的關鍵所在,較好地引導學生悟出了深刻的寓意。
《揠苗助長》這則寓言故事共4個自然段,按事情發展順序講明了故事的起因、經過和結果。在教學過程中,我在學生初讀課文的基礎上,用填空的形式:「宋國有的農夫,因為巴望禾苗___________,就把禾苗_____________,結果_____________。」幫助學生理清了課文的脈絡,並自然地概括了各部分的意思。
《守株待兔》這篇寓言故事對孩子很有教育意義,這是古人做的一件蠢事,對什麼事情都存有僥幸心理,不會靠自己的努力去爭奪。從古到今這樣的人依然存在,學習本篇課文時,課後我布置了一個作業,要求學生續編《守株待兔》學生寫的很形象很生動,有的學生寫到:"種田人對自己的行為很是懊悔,於是他就振奮起來,不再等天上掉下來的餡餅了,而是踏踏實實,勤勤懇懇的工作,最終在秋季得到了大豐收,並且家庭逐漸富裕起來,過上了衣食無憂的生活。後來這個種田人還把自己的經歷講給了自己的兒女聽,並奉勸孩子不要像自己學習."孩子現在明白了這樣一個深刻的道理,但以後他們會怎麼做呢?我期待孩子不要只是片刻的明白,而是長遠理解。
自己取捨吧
③ 小學語文課本中的故事寓言等是屬於什麼文體
寓言是一種諷喻或寄託的故事,是一種形象與寓意相結合的文學體裁。優秀的寓言故事裡有著豐厚的思想容量,蘊涵著深刻的人生哲理,需要學生們去領悟言外之意、品評味外之味。在寓言王國里,狐狸和狼、小鹿和老虎不再是一種動物,它們是人格化了的逗人地,就是人的言行舉止也大多顯得怪誕奇異,這些都能使學生難以忘懷。小學語文教材中精選了不少文質兼美的寓言故事,那麼,小學寓言故事教學應注意哪些問題呢看
一、 指導疏通文意,把握故事內容
小學階段有不少寓言故事課文,比如《亡羊補牢》、《南轅北轍》、《井底之蛙》等,寓言故事常常是用假託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擬人手法來說明某個道理。教學時,首先,讓學生了解這則寓言講了一個什麼故事,弄清故事的情節,也就是故事的發生、發展和結果。那麼,如何使學生弄清故事情節,把握故事內容呢看
指導學生通過查字典或聯繫上下文的方法理解字詞。比方說《亡羊補牢》一文中逗亡地和逗牢地的意思,這兩個字所表達的意思和現代漢語有所不同,因此,教學中面對三年級的孩子要指導他們學會理解重點字詞的意思,還理解逗後悔地逗接受地這兩個詞意,引導學生讀書討論,想想從逗後悔地一詞你了解到了什麼看從逗接受地一詞明白了什麼看
加強朗讀指導,啟發學生把故事中表達的意思讀出來。如學習逗亡羊補牢地時,可以使用分角色朗讀對話部分的方法,讓學生體會鄰居對養羊人的關心和養羊人對丟羊這件事的態度。
二、結合生活實際,體會蘊涵道理
小學語文課本中的寓言故事篇幅短小,往往只有上百個字,但是幾乎每一則寓言,都有一個生動有趣、情節富於變化的故事,同時語言精練簡潔易於朗讀,這樣的故事深受小學生的喜愛,從而激發了他們閱讀的興趣。寓言故事往往通過一個個生動有趣的小故事形象地反映人們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蘊涵著深刻的哲理,就像慈愛聰明的長者,總是語重心長地告訴人們一些生活道理和人生哲理。由於小學生形象思維較強,理解能力較差,缺乏感性經驗,要揭示和理解深刻的寓意具有一定的難度,所以在寓言故事教學中,我們可以創設故事情境並讓學生帶著問題初讀課文,在閱讀寓言故事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提取信息的能力,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例如:在學習寓言故事時,一定要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說說身邊以及在電視、電影或讀過的故事裡所知道的類似的人。比方說:學習了《亡羊補牢》可以讓學生說說生活中你有沒有犯過和養羊人一樣的錯誤看如果你是養羊人你會怎麼做看還有學習了《南轅北轍》可以談一談這個人錯在哪裡看你想對這個楚國人說些什麼看學習了寓言故事你收獲了些什麼看讓學生在閱讀課文中通過理解、提取、分析、概括信息找出問題的答案。這樣學生在閱讀中揭示和理解了寓意,同時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提升。
三、捕捉編者意圖,了解寓言特點
寓言故事是文學體裁的一種,在漢語言文學中佔有一席之地。那麼編者在小學語文中選編寓言的目的是什麼呢看我們學習寓言哪些特點呢看
首先,從形式上看,寓言故事的特徵:一是語言精練簡潔,概括性極強,極富表現力;二是篇幅短小精悍,結構嚴謹,是敘事性文學作品中最簡短的一種。寓言故事雖然篇幅短小,但卻是一個充滿機智、幽默、滑稽、膽識和豐富想像力的世界,它對自然界的動物、植物賦予了人類豐富的思想情感和基本的善惡觀,蘊涵著深刻的哲理。由於要在短小的故事中蘊涵豐富深刻的哲理,把諷刺對象的本質充分地揭示出來,讓人們在嘲笑故事丑角荒誕可笑的行為之餘,感悟生活的哲理,因此,要求寓言故事的語言既要精煉概括,極富表現力,又要幽默、風趣。此外,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寓言故事很好地吸收了象徵、誇張、擬人等藝術表現手法,增添了更加豐富的文學色彩,使寓言故事的情節更具曲折性和趣味性。寓言故事憑借形象誇張的形象、生動有趣的故事情節和豐富深刻的哲理性、教育性贏得了兒童的喜愛,也成為小學語文教材中的重要文學體裁,為學生的寫作起到了很好的鋪墊作用。
其次,要注意教給孩子學會區別寓言和童話,他們既有相似之處又有很大的區別。童話是一種富有幻想色彩的故事。有幻想才有童話,它以少年兒童認識、理解的人或事物為描寫對象,通過豐富的想像、誇張的手法來塑造形象。童話有詩一般優美的意境和語言,能給人以美的享受。
四、 注重拓展延伸,增加文化積累
(一)推薦寓言故事書
教師要給學生推薦一些寓言作品,讓學生大量閱讀中外寓言故事,如:《伊索寓言》、《中國古代寓言》、《中外寓言名著故事精品》以及相關的成語故事、歷史故事等有關書籍,並向學生提出每人每周不少於兩篇故事的閱讀要求。從而使學生對寓言這一體裁文章有更深一層次的了解,拓展他們的視野,擴大他們的閱讀量。學生逐漸從被動讀書轉變為主動讀書,對語文學習起了推動、促進的作用。
(二)組織寓言故事會
老師在學生大量閱讀中外寓言故事的基礎上,趁熱打鐵、組織寓言故事會,用不同的形式詮釋自己對寓言故事的理解,形式可以多種多樣,可以是改編後的相聲、小品、課本劇等等,以此來推動學生對寓言故事學習的興趣。
(三)編寫寓言故事
想像和寫作有密切的聯系。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充分利用和發揮想像力對培養學生寫作能力的積極作用。寓言故事是一個充滿了機智、幽默、滑稽、諷刺、膽識和豐富的想像力的世界,十分符合小學生的想像思維,能充分激發學生的想像力,為培養學生寫作能力提供良好的契機。通常情況下寓言故事的寓意深刻而具有多面性,語言精煉簡潔。還有的寓言只講故事沒有明說道理,在結尾對故事的結局或人物的命運或作品的寓意給讀者留下了廣闊想像空間,讓讀者自己品味、辨析、感悟。因此,我們在教學時要充分激發學生的想像力,並根據寓言故事的特徵設計續寫寓言故事、改寫寓言故事、仿寫寓言故事等教學環節來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1.續寫寓言故事。有的寓言故事的結尾言已盡而意無窮,因此,我們可以根據這一特點設計教學環節,讓學生充分發揮想像力,寫下有可能發生的故事結局,不一定要求有標准、統一的結局。
如寓言故事《狼和小羊》的故事結局沒有說明可憐的小羊的最後命運如何,我們可以利用這一藝術空白,激發學生的想像力,續寫之後可能發生的事情,設計這樣的教學環節:首先,讓學生讀課文最後一句話:逗狼說著就往小羊身上撲去。地然後利用多媒體課件播放凶惡的狼向小羊撲去時的動畫,讓學生充分感受狼的兇狠,小羊的弱小、無助,為可憐的小羊被狼吃掉而痛惜。也可以向學生提出如下問題:逗小羊最後被狼吃掉了嗎看如果沒有,小羊是怎樣獲救的呢看地並引導學生發揮想像力和創造思維,想出解救小羊的辦法。最後,在學生充分說出辦法的基礎上,要求以逗小羊獲救地為題,寫一段話。
在學生充分閱讀寓言故事的基礎上感受問題情境的特定角色,從不同的角度、不同思路展開創造性的聯想,為寫出有特色的作文,打下良好的基礎。
對於寫作文這件事,我們一定要樹立一個觀點,那就是久久為功,就是說寫好作文不是一天兩天的事,需要長期的堅持,那種為了考試而應付的討巧辦法一般是很難奏效的。聽起來,這好像很難一樣,其實不然,只需要我們平時稍微多花一點時間在作文這件事情上。
④ 如何指導小學生進行童話和寓言的閱讀
小學語文教材中選有一定數量的童話和寓言,非常適合小學生的年齡特徵。作為小學語文教師,如何高效地指導學生進行童話和寓言的閱讀呢?這是一個值得探究的話題。文章對這一問題進行了探討和解決。
⑤ 小學寓言故事有哪些啊
小學的寓言故事有很多 下面給你舉幾個例子
鼬鼠和獅子
有一次,一隻鼬鼠和—頭獅子相遇。
鼬鼠向獅子挑戰,要同它一決高低。獅子想也不想,就果斷地拒絕了。 「怎麼?」鼬鼠輕蔑地說, 「你害怕了嗎?」
「非常害怕!」獅子說,「如果我就這么答應你,你就可以獲得曾與獅子比武的殊榮。雖然,你可能會死;但我呢,以後所有大動物、小動物都會來恥笑我,恥笑我竟然和弱小的鼬鼠打架,弄得自己無地自容。那不是一件可笑的事嗎?」說完,它頭也不回地向樹林深處走去。
你認為強大的獅子應該接受鼬鼠的挑戰嗎?我覺得獅子的選擇是明智的。
如果獅子接受挑戰,它一定會贏,但這只不過是短暫而無意義的快樂,不久便會滿城風雨,所有動物都會反感獅子,都會恥笑它,事情將會弄得—發不可收拾。俗話說:「潑出去的水收不回來。」獅子如果落到這地步,到那時,就後悔莫及了。
如果拒絕,一切風平浪靜。獅子還是森林之王,還是像原來一樣威風凜凜。
就像人一樣,如果與—個實力與自己不是同一等級的人爭執不休,就會浪費許多的資源,如口舌、精力。這還是小事,最重要的是浪費時間。同樣的,一個人對瑣事的興趣越大,對大事的興趣就會越小。曾經有位哲人說過: 「明智的藝術就是清醒地知道該忽略什麼的藝術。」不要把精力過多地放在不重要的事和人上,因為成功的秘訣就是抓住既定的目標不放。
空城計只能用一次
有一次,山羊媽媽要出遠門。可它出門前卻犯了愁,不帶小山羊去吧,小山羊—個人呆在家裡它不放心,帶去吧,又不方便。
忽然,它想起了仨國演義》中諸葛亮用空城計嚇退司馬懿的故事。於是,它就一個人出去了,臨走前還叮囑小山羊不要關門。
山羊媽媽出去以後,大灰狼真的來了。它看見門開著,以為屋裡一定有一張大網,不敢進去,就跑了。山羊媽媽回來看到小山羊沒事,非常高興。
第二次,山羊媽媽又要出門。它還是按照上次的計策辦,結果小山羊被大灰狼吃掉了。
山羊媽媽氣得把《三國演義》撕了個粉碎。隔壁的猴子大叔耐心地對它說:「你再看看(仨國演義》,諸葛亮只用了一次空城計,而你卻用了兩次,計策當然會被別人識破啊!」
烏鴉與黑豬
一隻烏鴉飛呀飛,感到有點累了,便停在一塊大黑石上閉目養神。忽然,「黑石」搖動起來。烏鴉—個趔趄,差一點兒掉下來。
烏鴉一愣,石頭怎麼能動?它仔細一看,噢,原來「大黑石」
是一隻烏黑的老母豬。烏鴉情不自禁地笑起來: 「哈哈,世上怎麼有這么黑的東西!哈哈……」
烏鴉的笑聲驚動了黑母豬。黑母豬抬頭一看,原來是一隻烏鴉站在自己的背上。黑母豬看到烏鴉手舞足蹈,笑得直流眼淚,於是奇怪地問: 「喂!你笑什麼?」這時烏鴉笑得更厲害了: 「你怎麼長得這么黑呀,活像—塊大煤炭,真羞死人了……」
黑母豬頓時明白了,它覺得好笑。「哈……哈哈!」黑母豬也大聲笑起來。
烏鴉聽到黑母豬的笑聲,一下子愣住了,就問黑母豬:「喂,你笑什麼?黑不溜秋的,真羞死人了。」
「哎喲,你怎麼光看見人家黑。」黑母豬說,「難道我比你還要黑?」烏鴉—驚,低下頭來看看自己的身體,臉「刷」地紅了。
桂花樹與迎春花
初春的一天,迎春花笑眯眯地對身邊的桂花樹說: 「桂花樹,你看看你自己,什麼時候才能開花呀?你再看看我,彎彎的樹枝上開滿了小黃花。路過的人都說我是迎春小喜神,長得非常美,卻沒人說你美,也沒有人朝你看。」說著,迎春花就不理桂花樹了。
桂花樹聽了迎春花的話,傷心地流下了眼淚。不過春天—過去,迎春花的花兒就凋謝了。夏天也過去了,秋天慢悠悠地到來了。桂花開放了,金黃的小花在微風的吹拂下翩翩起舞,散發著誘人的香味,過路的人紛紛停下腳步,去聞桂花散發出的芳香,恨不得摘下幾枝桂花帶回家。
這種情景被迎春花看見了,它心裡有說不出的難過,落下淚來。
桂花樹看出了迎春花的心思,就對它說:「迎春花妹妹,不要難過,現在是我好看,不過到了來年的春天你就又會開花,你不就比我好看了嗎?好了,別難過了。」迎春花聽了破涕為笑,連忙說: 「桂花樹姐姐,我以後不會再看不起別人,自以為了不起了,我一定要把這個缺點改掉。」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個道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但要正確對待自己的長處,學習別人的長處。
比賽暫停
一天早上,小象、小鳥、小猴和小松鼠來到草坪上,准備進行一場比賽。小鳥自告奮勇地說:「我來當裁判。」
大家都同意了。
可是比什麼呢?
「比爬樹。」小猴大聲說。
「不!比跳樹。」小松鼠尖聲說。
「不!不!比發樹。」小象粗聲粗氣地說。
「比爬樹!」「比跳樹!」「比拔樹!」
它們爭得面紅耳赤,誰也不聽誰的。一直到天黑,它們都還沒有決定比什麼。
「真沒勁!」大家只好耷拉著腦袋回家了。
都爭著要比自己最拿手的項目,除了自己,還有誰願意參加呢?
⑥ 小學生寓言故事
木匠的門
一個木匠造得一手好門。他費了好多時日給自家造了扇門,他想這門用料實在,做工精良,一定會經久耐用。後來,門上的釘子銹了,掉下一塊板,木匠找出一顆釘子補上,門又完好如初。再後來又掉下一顆釘子,木匠就又換上一顆釘子;之後又一塊板朽了,木匠就又找出一塊板換上;門栓損了,木匠就又換了一個門栓;門軸壞了,木匠就又換了一個門軸……
若干年後,這扇門雖經無數次破損,但經過木匠的精心修理,仍堅固耐用。木匠甚是自豪,多虧有了這門手藝,不然門壞了不知如何是好。
有一天,一位鄰居對他說:「你是木匠,你看看你們家的門!」木匠仔細一看,才發覺鄰居家的門個個樣式新穎、質地優良,而自家的門又舊又破,長滿「補丁」。
木匠很是納悶,禁不住笑了:「是我的這門手藝使得我家門又破又舊。」
啟示:學一門手藝很重要,但換一種思維更重要,技術上的造詣是一筆財富,但也是一扇門,能關住自己。
馬拉汽車
有人在俄克拉荷馬州的土地上發現了石油,該地的所有權屬於一位年老的印第安人。這位老印第安人一生都在貧窮中度過,發現石油以後頓時變成有錢人,於是他買了輛凱迪拉克豪華旅行車,買了頂林肯式禮帽,打了蝴蝶領帶,並且叼一根黑色大雪茄,這就是他出門時的「裝備」。每天他都開車
⑦ 我是讀小學教育的,美術老師叫我們畫畫,內容可以是寓言故事,道德故事,數學教學等,然後要在講台講課,
快樂可以使人延年益壽,快樂可以使人青春永駐,在我們的工作中,在我們的生活中,一定會留下許多不盡人意的地方,但只要我們試著在不經意間揀拾快樂,我們的生命道路上將會灑滿陽光,我們的青春將不會流逝太快。所以,我們不要隨便扔掉他人的快樂,也不要輕易去掉自己的快樂,每天把笑臉送給每個人,為了心中美麗的執著,不管有多少艱難,讓快樂永遠隨「痛」前行。回首2011年快樂,感受最深莫過於教師遠程研修了。
不同於學術專家「聞雞起舞」的苦修,更比不上課程專家們通宵達旦的作戰,我的研修平凡真實而快樂。與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時間表。
6:00 起床,洗漱更衣,准備早餐,整理房間,准備上班帶的物品。時間緊張,採用華羅庚的統籌法,還是有些丟三落四。——我的第一個角色:家庭主婦。
6:30 開始吃早餐,同時催促老公起床,叮囑老公吃完早餐,上班路上注意安全。——我的第二個角色:為人之妻。
7:30 趕到學校,先確定今天的教學課程,在心中做一個工作安排。再打開網路,看簡報,看文本,發表評論,確定作業題目,在忙碌教學工作的同時能有一方心靈靜土讓自己思索。——我的第三個角色:為人之師。
11:40 與同事們共進午餐,在輕松的聊天中,不忘談一談研修的小小感悟。——我的第四個角色:合作者。
12:30 下午繼續完成我未竟的事業,修改作業,完成上傳;繼續瀏覽網頁,看看同事們的評論,讀讀他人的作業,在研修QQ群中與同仁們互動研修。——我的第五個角色:我是學員。
5:00 下班的時間到了,回家的路上,也是我最享受的,短短的路,承載著我一天的勞動收獲與思索。——我的第六個角色:我就是我。
研修的日子裡,生活有了追求,也有了意外的收獲:對孩子的教育是該放手時就放手,晚上就著研修的熱潮一家子學習的氣氛空前上漲。
睡夢中夢見自己雙眼緊盯著刺眼的太陽,掙扎著醒來忽然領悟,這個太陽,除了網路研修平台,還會是什麼?自己成了追趕太陽的誇父了?呵呵,這個夢真有意思,摸摸自己腫痛的雙眼,我坐在
從事小學數學教學工作以來,我發現:聰明的學生一教基本上能掌握,當然這樣的學生在我的班裡不少,但是仍然有10%的學生接受能力較弱,屢說屢忘,怎麼教他都一臉茫然,每個班都有這樣的學生,但是心中怒火不知不覺就旺了起來。剛開始我還能耐著性子,一遍遍講,但是臨近下課的時候,我就會變得極不耐煩。
記得一次我講解完例題後讓學生自己練習,班裡的張譯文獃獃地看著題目就不動手。我走到她跟前,她很緊張地看著我,看她害怕的模樣,我覺得很奇怪。於是我站在她旁邊,問她為什麼不計算?她說出了原委:她雖然記住了減法法則但是根本就不知道怎麼用這個法則,再有經常不被表揚,我站在她旁邊,就不敢動手做題,免得再被我說。我突然覺得自己愧為人師。我先鄭重向她道歉,然後摸摸她的頭,試著讓她不再怕我。接著開始舉些不同類型的例子手把手教她怎麼用法則。通過這一次,她在上課時變得主動起來。而我,很注意自己的態度和用詞,盡量表揚。漸漸,同學們會主動向我提問,「老師,這道題可不可以這樣算?」……
教師,是一個特殊的職業,它的特殊之處在於它的育人性,即它是以育人為根本宗旨的職業。教師在各方面都起著表率作用,教師用自己的學識、才能,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質影響學生,培養學生。這種教育作用不僅僅表現在課堂上,更表現在以身立教上,既要教人學會做學問,又要教人學會做人,身教重於言教。因此,在日常教學中尤其要時時注意自己的行為、態度、語言,不能因為一時的心情糟糕,而辱罵、諷刺學生。
床上得意地笑。
⑧ 如何發揮寓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作用
課堂教學是一門學問,也是一門藝術.如果教師能運用靈活的、恰當的教學方法回,創設最佳的教學情境,會讓答學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中去,發揮他們的創新精神.如果我們的方法得當,會使學生由「讓我學」轉變為「我要學」.使他們對知識有一種渴求的慾望.因此,我們每位教師都應重視課堂教學,讓課堂真正成為學習和各方面發展的主陣地.
⑨ 如何更好地發揮寓言文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作用
淺談如何發揮寓言文學在小學語文教學的作用 寓言是一種把深刻的哲理和教訓寄託在簡短、 形象的故事裡的文學 形式。它是故事、寓示、寓意三者的緊密結合;具有寓意於言的教訓 性、連類比物的比喻性、犀利幽默的諷刺性、精練簡潔的概括性等特 征。由於寓言的以上特徵符合小學兒童的年齡段心理特徵的發展,所 以寓言文學在小學低年級的語文教學就已經開始。 如何更好的發揮寓 言文學在小學語文教學的作用是值得關注的。 因為寓言把生活中的或淺顯或深刻的道理寄寓與寓言中, 把那些 乾巴巴的、不易理解的道理娓娓道來,顯得通俗易懂,讓小學生客觀 地理解和把握小故事的道理,並深入他們的心裡。而寓言的比喻性、 諷刺性在低年級的學生中可能存在著一定的難度, 但是由於其故事性 強,會在學生的腦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在以後的生活、學習中也就 能自然而然地理解和運用。 寓言故事在語文教學中的編排應盡量結合小學兒童的年齡特徵, 由於寓言文學中道理大多是可以多方面理解, 而其中的幽默和諷刺語 言一般較為隱晦,不能為低年級學童所理解,在語文教學中也要注意 這方面的引導。所以要充分發揮寓言文學的語文教學作用,應注意寓 言的挑選和編排。 寓言文學能引起小學生學習的興趣。由於小學兒童的閱歷、經驗 等都有所缺乏,如果只是教師一廂情願的,滔滔不絕的講故事道理如 何如何的話,我認為這做法收效甚微。由於寓言大多是來源於生活, 所以寓言的教學也應結合生活去講解,分析。如:小學一年級的寓言 故事《小馬過河》,如果教師只是單方面跟學生講其中的要自己嘗試 的道理, 學生在一定程度上理解, 可是並不能真正地結合生活去理解, 更談不上運用。 而教師如能讓學生結合課文談談自己在生活的經過嘗 試獲得的成功的經驗, 會不會更好呢?這樣寓言故事就能把生活中的 道理反映到生活中,是可觀可感的,是有用的,而不是枯燥無味的。 自然而然地引起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 寓言的教育性是通過犀利的言辭、機智的幽默來實現諷刺和訓 誡,在表達常常帶有幽默性和警醒性。如果在教學中能結合寓言故事 講解其他篇章也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不但能起著溫故而知新的作 用,而且能達到舉一反三的目的。如講解《小木偶的故事》中的誠實 就可以結合《狼來了》的寓言小故事進行講解。使得學生能夠更深刻 地理解「做誠實的好孩子」的重要性。利用寓言的教育性,引導學生 加深對其他章節的理解和學習,促進學生對課文的重難點的理解。 寓言有連類比物的比喻性,藉助設譬立喻的藝術手法,將外在的 故事形式作為喻體,由此實現寓意的文學性的傳達。所以在寓言文學 的學習中要注意引導學生對藝術修辭的學習和掌握。 要多用例子例舉 其中的聯系與區別, 從而使學生易於理解語文知識中的藝術修辭的手 法和運用。 如能在語文教學中很好地發揮寓言文學的作用, 必能進一步提高 語文教學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