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幼兒園小班畫而樂小鳥喝水教案
設計背景 中班幼兒對折紙方面沒什麼經驗,通過這節課讓幼兒自己動手、啟發幼兒在看一看、聽一聽、說一說、玩一玩中學會折紙的最基本的折紙技巧。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對折紙活動的興趣。 2、學慣用邊對邊、角對角的折法折小鳥,並塗上鳥的眼睛、翅膀 3、發展幼兒手部小肌肉的靈活性。 重點難點 重點:讓幼兒學會折紙的最基本的折紙技巧。 難點:掌握折紙的基本要領。 活動准備 1、正方形彩色紙若干張;彩色筆若干張盒。 2、大正方形紙(教師用)。 3、教學掛圖2張(一棵繪畫完整的樹、一隻繪畫形式的完整小鳥)、一隻用正方形紙折成的小鳥。 活動過程 一、出示教學掛圖,引起幼兒對本次活動的興趣 出示教學掛圖,師:「這幅圖上有什麼?」待幼兒回答後,「今天老師教小朋友們用折紙的方式來折小鳥好嗎?」 二、引導幼兒觀察範例,分析小鳥的折法 1、教師拿出一張較大的彩色正方形紙做範例,引導幼兒學會看圖似和教師一起完成,並與幼兒互動折紙的過程。 (1)教師把一張彩色正方形紙有色的一面朝下,強調對折時應注意要邊對邊、角對角折,對折後用手輕輕地將摺痕抹平。 (2)這時正方形的紙就成了三角形的了,在將三角形邊的一隻角往下折,小鳥嘴巴就折好了,強調在講訴嘴巴折法時應告訴幼兒要把三角形比較長的邊往下折尖。 (3)小鳥折好了,「小朋友看看上面還缺什麼?用彩色筆為小鳥畫上眼睛、翅膀。」 三、引導幼兒按圖說折紙,獨立完成 師:「小鳥折好了,那我們把小鳥貼到樹上好嗎?」引導幼兒按圖說自己折紙,學習簡單的對角折法,提醒幼兒折時要邊對邊、角對角抹平之後塗上眼睛、翅膀。 四、展示作品,引導幼兒互相欣賞、評價 「現在小鳥要回家了,小朋友們一起送它回家吧。」請小朋友把做好的作品帖到教學掛圖上,一起欣賞大家的作品,並選擇個別點評。
⑵ 幼兒園送你一面鏡子說課稿
各位老師大家好!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跟我一起做》。 一、教材分析 孩子都喜歡做游戲,尤其是跟自己的朋友。孩子在游戲中可以獲得知識,懂得道理,培養合作意識。詩歌通過學做各種動作,引導孩子同自己的朋友一起動起來,在動的過程中加強交流、學會合作、懂得分享、體驗愉悅。讓孩子學會和同伴一起游戲,加強孩子之間的交流,增進他們之間的友誼正是這首詩歌的價值所在。 二、教學目標 1、 掌握獨立閱讀的方法,激發對語言、圖書、文字的興趣。 2、 學習使用動詞,並能運用動作表現動詞的意義。 3、 認讀重點字詞:跟、一起、站、跑、跳、向前。 三、教學重難點 1、學習使用動詞,並能運用動作表現動詞的意義。 2、認讀重點字詞:跟、一起、站、跑、跳、向前。 四、教學准備 1、 知識經驗准備。 會玩游戲「請你像我這樣做」,熟悉這種跟學的游戲形式。 2、 物質准備 掛圖、大字卡、詩歌讀本人手一冊、幻燈片。 五、教學法 本次活動採用了表演游戲法,讓幼兒運用身體動律生動、具體的表現詞語、提高幼兒的綜合活動能力。提問法,與幼兒進行互動學習交流。 六、教學過程 1、開始部分 小朋友們好,今天老師要和小朋友做一個小游戲,游戲的名字叫「請你像我這要做」,那小朋友能不能說一下這個名字是什麼意思?哦,原來是這樣啊!這個名字的意思就是老師做動作,請小朋友像我這樣做,我們現在開始做游戲好嗎?來小朋友們站起來「我真的很棒,我真的很棒,我可以走一走,我走呀走呀走。我真的很棒,我真的很棒,我可以轉一轉,我轉呀轉呀轉。我真的很棒,我真的很棒,我可以拍一拍,我拍呀拍呀拍。我真的很棒,我真的很棒,我可以爬一爬,我爬呀爬呀爬。我真的很棒,我真的很棒,我可以扭一扭,我扭呀扭呀扭。我真的很棒,我真的很棒,我可以跳一跳,我跳呀跳呀跳。我真的很棒,我真的很棒,我可以跑一跑,我跑呀跑呀跑。謝謝大家! 好了,做完這個小游戲那,老師要和小朋友一起看一幅圖,圖的名字叫13跟我一起做,小朋友看這幅圖上面都有誰啊 ?他們在做什麼?哦小狗跟著小朋友,小貓跟著小狗,小兔跟著小貓。出示大字卡「跟」,他們在一起干什麼哪?出示字卡「一起」,他們是站著的,出示字卡「站」,還跑著、跳著,在向前走,依次出示大字卡。同時做相應的動作。領幼兒讀詩歌,同時做動作。然後幼兒分兩組,面對面,讀兒歌做動作。 2、游戲活動 現在我們做一個小游戲,看動作,猜詞語。 老師做動作,小朋友猜詞語,並找出相應的字卡。然後請一位小朋友上來做動作,其他小朋友猜。然後出示大字卡,幼兒做相應的動作。 3、交流小結 播放音樂,幼兒有序整理自己的物品。 七、教學反思 在這個活動中,始終讓幼兒做到學中玩,玩中動,動中學。這是我對這次教學活動的分析理解與做法,初次教材說課,會有很多不當之處,還請老師們給予意見,日後多注意,多思索,謝謝!
⑶ 幼兒園教育掛圖小太陽
小太陽 活動目標: 1、學習詞語:暖洋洋,紅彤彤、甜蜜蜜。 2、學習比喻句:彎彎的香蕉,就像一隻小船。 3、感受散文所抒發的情感,培養對散文的興趣。 活動准備 1、准備橘子、蘋果,香蕉等形狀獨特的水果。 2、准備教育掛圖《語言。小太陽》 3.准備小女孩子,姥姥手偶各一個。 活動過程 一、引入主題 小...朋友你們好,今天熊老師請來了兩位客人。現在就來和小朋友認識一下吧。看,這是紅紅。你們好,我叫紅紅。另外一位是紅紅的姥姥,小朋友知道姥姥是誰嗎?是外婆還是奶奶。哦對了,是外婆。 二、充滿感情地講述故事 今天,紅紅要去姥姥家,因為前些天姥姥生病了,媽媽叫她送些水果去看望姥姥。她來到姥姥家,看到姥姥在幹活,。紅紅就說:「姥姥你病剛好,還是不要幹活了,要多休息才是,走,我陪你去曬太陽吧」。她們來到院子,找了把椅子坐下曬太陽,太陽暖洋洋的。紅紅想:要是讓姥姥開心,她的病就會好的更快,於是,她想了想給姥姥變魔術吧!她一定會開心的。她對姥姥說:「姥姥我給你變個魔術吧!」姥姥說:「哦,你還會變魔術,我還真想看看。」於是紅紅就拿出魔術棒,變變變,變出個可愛的小兔子;它就在那兒蹦蹦跳了,她又說了聲變變變,變出個小烏龜,小烏龜就在地上爬呀爬;她又說變變變,變出個小魚,小魚就在那裡游呀游------。這時樂得姥姥都合不了嘴。紅紅說:「玩了這么久了,我們也渴了,我給你變個橘子吧。讓我們解解渴吧。」於是她又開始說:「變變變,變出個小橘子。」姥姥你看,我變出一個橘子。這個橘子圓圓的,紅彤彤的,就像個小太陽。紅紅說:「我來剝它,你一瓣我一瓣。」姥姥吃得甜蜜蜜,甜到心裡暖洋洋。橘子吃完了,紅紅說:「小太陽沒啦!」這時姥姥摟著紅紅,親親她的紅臉蛋兒,對她說:「你才是我的小太陽。」 三、重點句練習. 比如:「我陪姥姥曬太陽,太陽暖洋洋。」「圓圓的橘子紅彤彤,就像個小太陽。」「姥姥吃得甜蜜蜜,甜到心裡暖洋洋。幼兒跟教 四、提出問題 姥姥為什麼說:「這才是我的小太陽。」以加深幼兒對主題的理解。在幼兒理解的基礎上,延伸小朋友要怎麼做教師的小太陽。 五、結合散文學習比喻句。 出示香蕉、蘋果、梨等水果讓幼兒學說比喻句。教師:「剛才紅紅玩變變的游戲是不是很好玩?」幼兒:「是呀」教師:「讓我們一起來玩這個游戲吧!老師變出蘋果來,你只要會說XX(形狀)的XX(東西)XXX(顏色),就像個XXX。誰會說得來這個蘋果就獎勵給他。「 六、出示教育掛圖培養幼兒想說的興趣。 現在請小朋友自己根據掛圖來講述故事。比比哪一個小朋友說得最好。我們獎勵他小紅花一朵。 七、讓幼兒談心:「我也要做個小太陽。」 小朋友你們想做老師的小太陽嗎?想,那怎麼樣做才可以當老師的小太陽?上課認真聽,不隨便插嘴講說等。對的,小朋友說的真好,那以後小朋友要記住怎樣做才是老師的小太陽,可不要忘記了。
⑷ 幼兒園教學掛圖的形式要求主要是哪些方面
教學掛圖是根據教學內容和要求所繪制的圖形教具,是教師進行各種教學的重要輔助手段。色彩鮮艷、形象生動、特徵突出的教學掛圖,符合直觀性教學原則和幼兒思維具體形象性的特點,能集中幼兒的注意力,引發幼兒觀察感知的興趣和積極性,幫助引導幼兒具體理解和有序記憶所學的知識,從中發展幼兒的觀察力和思維能力,從而有效地促進教學任務的完成。 隨著時代的進步,社會的發展,特別是信息技術的發展,各種輔助教學工具競相出現,大量的現代化教學手段運用於幼兒園教育中,由以前的老式幻燈機、投影儀,到現在流行的多媒體輔助教學。當然,這些先進的輔助教學手段的確會讓我們的課堂更生動更豐滿,但作為平常的常規教學,這些手段又顯得那麼沒有「吸引力」。由於一些這樣或那樣的原因,一線教師更喜歡使用隨手可得的教學掛圖,尤其是一些多媒體配置不豐富的地區。教學掛圖以其直觀形象、製作簡單、易於操作等特點,在幼兒園教學中仍擔任著不可缺少的角色。 幼兒園的教學掛圖的主要來源於與每本教學活動設計相匹配的掛圖,它一般都是按照教學的重點及難點,繪出了顏色鮮艷、繪圖簡單、易於幼兒理解的圖片。還有就是教師自製掛圖,教師自己製作掛圖,是對教學內容的一個理解過程,是對教學活動進行充分准備的過程,只有掌握了課本知識的重點和難點,才能對教學中的問題有一個深刻的認識,才能在備課的過程中去更多地考慮以幼兒為主體,讓幼兒自己在思考的過程中學習,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地提高自己的能力。 一、教學掛圖的意義: 1.能幫助幼兒了解教學內容。在教學活動中,通過讓幼兒觀察掛圖的內容來了解本次活動的重難點。如:在進行語言講述活動中時,我常是讓幼兒自己先觀察,猜一猜發生了一件什麼事,然後稍加引導,幼兒就能記住本次活動的內容,因為加入了自己理解的過程達到了事半功倍的目的,並為今後的看圖講述打下堅實的基礎。 2.提高教學活動的效率。幼兒園的一節課時間很短,使用多媒體准備的時間要充分,操作要准確,如果稍有不慎,出點錯那就不僅浪費教學時間,而且容易出現紀律混亂和課堂失控。使用已做好的掛圖,就可以避免這樣的問題讓幼兒能集中精力聽課。用這種教學方法既減少了課堂浪費,又提高了課堂效率。 3.鞏固學習內容,激發學習興趣。平時活動中用過的掛圖,不用立即收起來,掛在活動室的一角讓幼兒在課間再次學習,使幼兒在不經意的情況下進一步掌握知識內容,在不知不覺中鞏固學到知識。 3.掛圖激發幼兒自主學習興趣 首先,掛圖的運用可以使活動變得生動、形象、富有趣味性,充分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如果只靠語言來傳遞信息,則會給幼兒以單調和枯燥的感覺。有了掛圖,活動內容的表述會更生動、形象。當你像變魔術一樣拿出圖片時,孩子們充滿了興奮和期待,兒童形象思維占優勢,這是他們的特點。在教學中恰當地運用掛圖,幼兒的注意力便能被充分吸引,學習興趣也能被充分調動起來。 更重要的是掛圖的運用,可以促使幼兒自己動腦,發展幼兒的觀察比較能力,讓幼兒思維處於最佳狀態,從而積極思考,自覺接受新知識。要發揮幼兒自由探索的主體性,利用掛圖的目的是為了通過老師的教逐漸過渡到老師的不教,如果教師在幼兒園教學活動中,利用掛圖完全是老師來教,那麼它的意義也就不大了,利用掛圖的重要意義在於有效的圖譜能夠幫助幼兒自主學習。 二、教學掛圖在各科學習中得運用: 教學掛圖作為教學中的一個手段,不僅僅是教學用具,還是教師開發幼兒潛能的一種途徑,有其不可取代的作用。教師要不斷發現和挖掘幼兒的潛能,製造機會讓幼兒自己去動手動腦,充分發揮掛圖在各科教學中應起的作用。 (一)在語言活動中得運用: 前蘇聯建國時期的卓越的心理學家維果茨基認為:「幼兒的任何學習活動都需要中介因素,需要通過符號來幫助他們提升和鞏固學習經驗,因而對兒童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那麼,什麼樣的中介能使得幼兒在語言學習過程能得到有效的學習呢?作為一位在教學一線的老師不難發現運用掛圖教學在幼兒園語言活動中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它對於促進幼兒語言的發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大班上學期散文詩《秋天的雨》教研活動中,採用一課多上的方法,王老師和李老師都採用了多媒體課件教學,大體環節相似:首先以猜謎「雨」導入課題;然後完整的欣賞課件;再分段欣賞;再次完整欣賞;最後讓幼兒討論(重點引導幼兒學會用散文詩中優美的語句來表達)最終初步理解散文的擬人化寫法。 而張老師的的活動設計如下: 1.以歌表演《秋葉》導入,引起幼兒活動的興趣,師幼共同表演歌曲。 2.欣賞散文,初步了解散文的內容。 (1)幼兒傾聽老師有感情地配樂朗誦散文一遍。 (2)通過提問,談談對散文中秋雨的初步印象。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及時進行追問,在一問一答中引導幼兒初步了解散文的三段體內容。 3.分段欣賞錄音散文,藉助圖片重點感受文中的意境。小朋友一邊看圖一邊聽錄音(同時出示圖片) (1)通過提問「為什麼說秋天的雨是一把鑰匙」讓幼兒初步了解擬人的表現手法,並理解詞彙「清涼」和「溫柔」。 (2)秋天的雨帶來的色彩。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出示相應的小圖片,在引導幼兒用散文中的語言回答的同時突出其中的動詞「扇」、「郵」,並理解詞彙「五彩繽紛」、「盛裝」、「你擠我碰」。 (3)通過提問「為什麼說秋天的雨是一盒五彩繽紛的顏料」了解本段中的比喻擬人手法。 (4)秋天的雨帶來的好聞的氣味。提問:秋天的雨還帶來了什麼呀?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出示相應的小圖片,學慣用散文中的語言講述。 (5)秋天的雨帶來的消息。提問:你聽到什麼好消息了?你從哪裡聽出來的?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繼續出示相應的小圖片,並學慣用散文中的語言講述。 (6)秋天的雨帶來的歡樂。提問:為什麼說秋雨帶來豐收的歌、快樂的歌? (7)利用圖片了解散文首尾呼應的結構。 3.幼兒再次完整地邊看圖邊欣賞錄音散文一遍。鼓勵幼兒看著圖跟隨錄音一起朗誦,並加上簡單的動作。 4.活動延伸: 幼兒五人一組,自製小圖書。提醒幼兒注意畫面的布局,並標上頁碼,最後附上封面,裝訂成冊。將幼兒自製的繪本投放到閱讀區,供幼兒區域活動時繼續學習朗誦和表演。 案例分析: 《秋天的雨》是一首非常優美的散文詩,王老師與李老師依據散文製作的課件很好地抓住了散文詩中「情」、「景」的完美交融,其中色彩艷麗、形象生動的畫面,充滿感情的朗誦,鋼琴伴奏,使散文充滿了詩情畫意,把文學作品的美表現得淋漓盡致,深深地吸引了幼兒。在看動畫片的興趣調動下,幼兒專注地注視著屏幕,一幅幅動人、逼真的動畫畫面充分調動了幼兒視、聽、說等多種感官,使幼兒進入一個情景交融的虛擬的感覺世界,同時感受到了散文詩中語言、文字所表現的韻味,從而極大地提高了幼兒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教師靈活運用課件的優勢,始終抓住幼兒的興趣,注重幼兒對詩歌的感受,讓幼兒來主動學習。通過重復播放、定格觀看等方法,在具體形象的生動畫面中,把看、聽、說統一起來,使幼兒進一步提高了對詞彙、句子的運用能力及表達能力。可以說在這首散文詩的教學中,多媒體課件的作用功不可沒。但張老師沒有運用多媒體課件,卻取得別樣的一種效果。她充分利用掛圖,讓幼兒將這篇較長的散文詩的脈絡理得很清楚,對散文三段體的結構和每一段所側重的點又細化得很到位。更重要的是,掛圖的製作用了小朋友人人能畫的小圖標,對於大班幼兒在區域活動自製小圖標鞏固對散文詩的掌握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真正做到讓幼兒自主學習。 《綱要》在語言領域教育內容與
⑸ 幼兒園健康我愛我身體教案怎麼寫
活動目標:
1、初步認識身體的主要部位,知道頭、手、腳的主要作用。
2、能愉快地參加活動,並迅速指出身體的相應部位。
3、對自己的身體產生興趣。活動准備:幼兒用書、教學掛圖
活動過程:
一、教師出示教學掛圖,引導幼兒認識身體的各個部位及其作用。
1、教師:今天袁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張掛圖,小朋友一起來看看,圖上有什麼。(娃娃)
2、小朋友能把娃娃身體的各個部位找出來嗎?
(指頭)這是娃娃的什麼?小朋友的頭在哪裡?
請小朋友摸摸自己的頭。我們的頭有什麼作用呢?(請幼兒自由地說一說)
3、(指手)這是娃娃的什麼?小朋友的手在哪裡?請小朋友伸出自己的小手。我們的手有什麼作用呢?
4、(指腳)這是娃娃的什麼?小朋友的腳在哪裡?請小朋友跺跺自己的小腳。我們的小腳有什麼作用呢?
5、教師小結:我們的頭可以思考問題;小手會拿畫筆畫畫、拿勺子吃飯、拿杯子、搬椅子;小腳也很有用
,會走路、跑步、踢球。
二、游戲「我說你指」。
1、教師:小朋友們對自己的身體都很了解了,現在我們來玩「我說你做」的游戲。我說到身體哪個部位,
你們就迅速指出自己身體上的這個部位。
2、教師先慢後快地說出身體部位,請幼兒指認。
3、教師小結游戲情況
三、活動延伸。
可在課外游戲中組織兩人一組玩「我說你指」的游戲,讓幼兒進一步了解自己的身體。
⑹ 有沒有幼兒園教師講課用的掛圖,可以發聲的!
《幼兒園有聲活動掛圖》是國家「十五」、「十一五」教育科研課題的研究成果。該掛圖按3-6周歲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分大、中、小三個階段,為幼兒園設計了三套掛圖。掛圖採用兒歌、故事、歌曲的文學藝術形式,呈現了語言、科學、社會、藝術和健康五大領域知識,為幼兒園創設多種區域活動空間,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為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自主游戲提供了有效的探究渠道。整套掛圖配有高新技術的光學識別點讀筆,具有點到哪裡就讀到哪裡的特點,是幼兒園教師教學的好助手,也是學前兒童自主學習的「知心」夥伴。
⑺ 誰有幼兒園中班安全教案(十隻小貓咪)的教學掛圖啊急急急!!!
自己畫就行了,不用太誇張
⑻ 如何製作幼兒園兒歌教學掛圖
首先, 你得瞭解兒歌的內容. 接著, 根據內容自己畫一幅畫, 能盡量把內容中提到的東西都畫進去; 這樣是方便你在教整首歌前, 先將每個新的詞語教給孩子, 讓他們先熟悉單一的東西的說法或念法 再來, 既然是辛苦製作的, 也不希望教一次就毀了吧, 你可以用透明膠帶把它整個護貝起來, 既可保持長久,也方便清潔和收納. 如果你要利用掛圖來玩一些游戲的, 你可以先做一些小卡 (有關兒歌內容的單字卡之類的), 背面貼上魔鬼粘, 大的掛圖就可以簡單一點, 在大掛圖相應的地方也貼上魔鬼粘; 當你先教過孩子那些單字卡後, 在唱整首歌的時候, 你可以跟孩子玩這樣的游戲: 當歌曲唱到特定單字時, (例如bus,)你就讓音樂暫停, 請小朋友將正確的bus圖卡貼在掛圖相應的位置上. 這個活動可以讓每個孩子都參與到, 你可以試試看~~
⑼ 幼兒教學掛圖的形式要求,主要是哪些方面
(轉),希望對你有幫助 一、實錄與分析 (一)介紹研討來源,拋出研討點。 主持人:我們大家都知道,幼兒園健康教育實際上包含了兩個部分,是哪兩個部分呢? 台上台下教師:體育和健康教育。 主持人:對。今天我們所要研討正是幼兒園健康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健康教育。通過前期的調查,我們了解到,教師們在實際工作中,不願組織這類活動,大家的困惑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問題(展示PPT):幼兒園健康教育活動包括哪些內容?教師怎樣選擇和確定其深度和難度?健康教育活動要怎樣開展才更具趣味性和實效性?如何把握健康教育與科學活動的關系?今天,我們就針對這些問題來進行研討,希望通過今天的研討,為大家今後組織健康教育活動提供有效的參考和幫助。 (二)研討的第一階段:明晰健康及健康教育的相關理念和教育價值。 1、請參研教師用幾個詞語描述一個健康幼兒的形象。 教師1:自信 教師2:活潑、樂於交往 教師3:身體健康、動作協調、 教師4:勇敢 活潑快樂 教師5:性格開朗、體質強健 教師6:勇於面對困難 主持人:,健康既包含著身體健康,又包含著心理健康。「一個健康的幼兒,既是一個身體健全的幼兒,也是一個愉快、主動、大膽、自信、樂於交往、不怕困難的幼兒。」(展示PPT) 分析:通過對健康幼兒形象的描述,大家進一步了解了健康的基本內涵,即包括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老師們對這一理念已形成了共識,但在交流的過程中,個別老師談得較散,沒有按照要求說「詞語」,作為教研主持,我應該及時介入,強調發言的要求,幫助老師們抓住關鍵詞。 2、幼兒健康教育目標的價值取向是什麼? 主持人:《綱要》中健康領域的總目標共有四條,這四條目標中有哪幾條是對健康教育部分的表述呢? 台上研討教師1: ④條都是的。 台上研討教師2:條都是的。 台上研討教師3:健康教育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方面是健康、一方面是身體鍛煉。第四條的內容主要是涵蓋在身體鍛煉方面,所以答案是前三條。 主持人:的確, ① ② ③目標是對健康教育的表述。從《綱要》當中目標的表述來看,我們可以發現,我們國家其實是非常重視健康教育的。通過對健康領域目標的分析,我們現在至少可以達成這樣的共識: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們不能重體育,輕(台上台下教師:健康),而是要做到健康教育與體育(台上台下教師:並重) 主持人:接下來,我們分析一下,這三條目標隱含了什麼樣的教育價值呢? 台上研討教師:第一,身心和諧。第二,保護與鍛煉並重。第三,注重健康行為的形成。 …… 主持人:說得很對。看來大家都對目標分析很透徹。健康領域的目標告訴我們,幼兒的身體健康與心理健康是密不可分的兩個方面,掌握必要的保健知識,提高保護自身的能力是幼兒健康教育的重點;注重健康行為的形成是幼兒健康教育的核心目標。 分析:明確健康教育的價值取向,可以幫助教師們准確把握健康教育的目標任務,設計和組織健康教育活動才會有方向。通過對《綱要》中健康領域目標的分析,老師們也更加認識到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當談到健康教育的目標隱含了什麼教育價值時,老師們爭先恐後地作答,答案也非常准確一致,說明大家是有備而來的。 (3)展示ppt,請參研教師說說哪些是健康教育內容。 主持人:明晰了目標的價值取向,需要以實際的教育內容作為載體去達成我們的目標。那究竟是健康教育內容有哪些呢?我這里有幾個小題目 ,先來考考大家。(展示PPT) 問題一:幼兒園健康教育的主要內容是:A、幼兒日常生活習慣教育B、幼兒身體認識與保護教育C、幼兒飲食營養教育D、幼兒安全教育 老師:ABCD。 老師:ABCD 。 (齊答):ABCD。 問題二:日常生活習慣包括:A、洗手、刷牙的基本方法B、關心周圍環境的衛生C、手帕或紙巾的使用D、活動用具的整理,保持玩具整潔 台上研討教師(齊答):ABCD都是。 問題三:下面這些是健康教育內容嗎?(判斷對錯) A、了解身體外形,認識與保護五官B、認識常見食物,探究它們的特徵C、認識安全標志,遵守交通規則D、玩大型器械時能注意安全 台上研討教師1:ABC都是對的。 台上研討教師2:ABCD都是對的。 台上研討教師3:ACD都是對的。 台上研討教師4:ABD都是對的。 主持人:請大家各自闡述自己的理由。 台上研討教師1:答案D似乎不像健康領域內容,我不能確定,有些模糊。 台上研討教師2:4個答案好像都對,但對於答案B我不敢完全肯定。 台上研討教師3:答案B的前半句是健康的內容,但後半句好像不太像,似乎更加像科學活動的內容,好像健康活動中不需要認識食物的特徵。 台上研討教師4:C的答案有點像科學活動內容,但不能確定,對這個答案的對錯我有些拿不準。 主持人:答案C和D都是關於安全教育的,它們屬於健康教育的范疇嗎? 台上研討教師(齊答):C和D都是對的。 主持人:現在我們的焦點集中在第二個問題上。我們請科學領域的教學能手李俊子老師來談談自己的觀點。 李俊子:健康教育活動和科學活動雖然都有認識食物這一內容,但前者重在引導幼兒對食物的主動接納,後者重在探究食物的特徵。所以,我認為B不是健康教育的內容。 …… 主持人引導大家回顧健康教育的內容( 大家隨PPT一起念) 分析:從老師們回答問題的情況來看,大家對於第一、二個問題沒有分歧,而第三個問題卻出現了多種答案,說明老師們對健康教育活動的具體內容還不太了解,有些模稜兩可。最後的矛盾焦點集中在問題B。反映出老師們對健康教育和科學教育的認識還有些混淆。也證明了設計此問題的必要性。李俊子老師的發言引導大家追溯到了健康教育與科學教育的核心教育價值。此時,問題便迎刃而解了。 (4)請參研教師自由發言,說說健康教育對幼兒的終生發展有何重要意義。 台上研討教師1:健康的身體,是幼兒今後的學習、生活、工作的基礎。 台上研討教師2:大膽、自信的幼兒能更快、更好的適應集體的生活、表現自己。 台上研討教師3:樂於交往的幼兒在今後的成長過程中,能更好的適應社會。 台上研討教師4:勇敢的孩子能更好的面對困難,在今後的學習、工作、生活當中能更加樂觀,心理更加健康。 …… 分析:健康教育對幼兒發展的意義不言而喻,設計此環節是為了使大家更加強化這種認識,並能把這種意識遷移到教育實踐中去。 3、研討第二階段:討論健康教育活動的設計要點。 (1)談談健康教育的目標如何確定。 以小班健康活動《認識眼、耳、口、鼻》為例,比較健康活動與科學活動中觀察認識型活動的目標側重點有什麼不同? 台上研討教師1:以《眼、耳、口、鼻》這一活動為例,健康活動更加偏向於對五官認識,以及引導幼兒了解如何去保護它們。 台上研討教師2:科學活動的側重應該在引導幼兒發現五官的位置、了解五官的作用。 …… 台上研討教師3::我們這次執教的活動,目標的定位是「學習一些簡單的保護眼、耳、口、鼻的方法,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我們覺得這應該是健康教育活動的目標側重點。 李俊子老師:作為科學活動來設計,我會把目標定位在了解眼、耳、口、鼻的名稱、外形特徵以及在臉部的位置的過程中,強調幼兒觀察能力的培養。比如:觀察的有序性、細致性。 主持人:前期,我們在幼兒園也做了相關的教研,我們把健康與科學觀察認識型作了一個比較,研討結果和今天不謀而合(展示ppt)。健康教育活動側重於讓幼兒習得自我保護的方法,做到科學、正確地用眼(耳、口、鼻),並逐步養成習慣。觀察認識型科學活動側重於幫助幼兒習得觀察事物的方法。 分析:目標是活動的起點和歸宿。目標定位是否准確,將直接影響活動的教育效果。健康教育活動與觀察認識型科學活動有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