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幼兒園教研活動應怎樣開展具體步驟。
首先、抄要確定由哪位教師進行襲教學和她要組織的活動內容。第二、教師要精心設計教學活動(就是備課),准備教具學具。第三、教師要選擇班級試講,並請指導教師幫助解決活動中出現的問題。然後i完善教學活動內容。根據實際情況決定試講的次數。第四、教師進行公開教學。第五、課後該教師進行教學反思,觀摩教師進行講評。
② 幼兒園教研活動記錄《如何上好科學課》
世界品牌iSa*ndB*ox A*R沙盒教育課程首次在中國參展 南京國展中心11月8號回~10號 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是有目地、答有計劃地引導幼兒生動、活潑、主動活動的教育過程。幼兒園的教學是幼兒教育活動的一種特殊形式,是實施幼兒園保教目標的重要手段。面對知識經濟的到來,新世紀的人才素質必然有新的標准,受教育者不但要有健壯得體魄、良好的行為品德、社會生存能力以及學習的興趣、習慣和智能,而且要有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是讓幼兒學習粗淺的科學知識,培養初步活動能力,引起幼兒的學習興趣和探索動機。一堂課教師准備的再好,如果不注意激發幼兒的興趣,集中他們的注意力,這樣的課就不會有好的效果。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組織有很多方法。
③ 如何做好幼兒園教學教研
愛心,耐心,細心去對待每一個孩子,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不光教師要細心備好每一個回過程細節,答還要考慮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會發生的一些小問題,這都是我們每一個教師都要考慮的。新的學期開始了,我們要在生活上悉心照顧每一個幼兒,在教育教學中要:「嚴格」要求,嚴:要把握好度,讓孩子尊敬老師,但不是懼怕。讓我們做孩子們生活中的朋友,做他們學習道路上的引路人!
④ 幼兒園教育教學管理包括哪些內容
一、主要內容:
教學常規管理包含教學計劃管理、教學組織管理、教學活動管理、教學過程管理、教研培訓管理、家庭社區管理、檔案管理。
二、重點介紹:(教學計劃管理、教學過程管理、教研培訓管理、)
(一)教學計劃管理(它包含教學計劃的制定和教學計劃的實施)
教學計劃的制訂
1、幼兒園教育教學計劃:(主要是由分管教學的副園長制訂)它應根據幼兒園工作計劃,圍繞教育教學的中心任務,從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和保教質量的角度來制訂。主要包括教師培訓工作(園本培訓、外出培訓),常規教學工作(一日生活的組織、幼兒一日生活常規的培養、環境創設、早操等),教師的專業發展(教學基本功訓練、優質課評比等),幼兒的發展(德育工作、養成教育、發展評估等),制定具體可行的工作目標和措施(月份安排)。
2、幼兒園教研計劃:(由教研組長制訂)。應根據教師、幼兒發展實際確定指導思想,提出教研課題。制定教科研活動的時間、地點、內容、活動形式等。活動後要及時組織教師一起反思活動的效果和改進意見,並提出下次的活動主題。
3、班級保教工作計劃:結合本班幼兒情況(包括幼兒人數,上學期情況分析,生活、學習態度習慣等),制訂本學年(學期)的工作重點和具體的工作措施、月份安排。(養成教育、保教工作、家長工作、安全工作)等方面。計劃應符合實際,具體安排應具有操作性,對實際工作起到指導作用。
4、月計劃:月計劃的制訂應在總結上月工作目標執行情況以及幼兒發展情況的基礎上,提出本月工作目標。月目標與學期目標之間要體現層次分解性,本月目標與上月目標之間應體現漸進發展性;圍繞月目標選擇的教育內容應體現整體性、季節性、適量性,並制訂與之相應的措施。主題活動計劃應包含在月計劃的整體框架下,與月計劃有機融為一體。
5、周計劃:要突出各類活動的安排,注意新舊內容量,五大領域及三大游戲之間的平衡,保證游戲活動和自由活動的時間。
6、日計劃:應從一日活動的整體來設計。一日活動目標明確,安排合理。集體教學活動教材分析通透,依據幼兒年齡特點,精心設計方案,過程清晰,有重點與難點。生活活動、游戲活動、區域活動目標明確,有指導重點。
⑤ 幼兒園教師教研內容
每周幼兒園都舉行些什麼教研活動?
第一周…安全第一,討論如何保護好新來的回幼兒,一些事項答怎麼處理,緊急的情況怎麼安排。並介紹小幼兒各自互相認識,向小幼兒介紹廁所和吃飯的地點。…
第二周…慢慢的教育,幼兒怎麼和其他的小幼兒相處,適當的教育大膽一點,和其他的小幼兒一起玩。…
第三周…學會表演節目,簡單的認識,學會一些基本的事情,按照要求來,學會模仿。…
時刻安全第一。時刻注意各個孩子的情況!
....
⑥ 幼兒園教研的目的與意義
首先,幼兒園教研的目的不是為了構建關於兒童發展和幼兒園教研的新理論,發現新的教育教學規律。教研和科研不同,科研的目的多是為了在基礎理論層面對事物的本質進行追究,而教研,顧名思義是教學研究的意思,是針對某一具體教學行為、教學活動、教學事件和教學段落的研討和分析,其目的不在於構建理論,不在於發現新的教學規律,而在於如何運用這些教學規律對當前的教學活動和教學事件進行分析、評估和探查,進而發現當前教學活動中存在的問題、可以採取的改正策略,等等。從現實的角度來看,當前我國的幼兒園教師盡管總體學歷達標率不算低,但幼兒園教師因為本身承擔著較為繁重的教學任務,加之科學研究水平整體不高,都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幼兒園進行科學研究的活動。
其次,幼兒園教研活動不是為了解決幼兒園教學領域普遍的、本質性的問題。當前我國的幼兒園普遍採用案例教學或活動教學的方式組織教學實踐,這種一定程度上的同質性為教研成果的推廣提供了條件,但這並不能決定幼兒園教研的目的定向。幼兒園教研活動應該立足於本園、立足於具體的教學事件和教學活動,這才是幼兒園教研活動的根基。至於在此基礎上形成的具有普遍借鑒意義的教研成果,並不應該成為幼兒園教研之初的目的。
再次,幼兒園教研活動不是為了獲取教學活動之外的任何事物。幼兒園教研活動必須遵循的第一因素是教育性,任何脫離了這一原則的教研活動都應該被拒絕。其實這一規定性對幼兒園教研活動的開展提供了思想基礎,幼兒園教研活動的開展不是為了表現教研管理人員或園長的高明,而在於創造一個民主、公平的研討環境,讓各位參與教研的主體都能暢所欲言,既不是為了獲取言說的快感,也不是為了獲得高明的稱號,所以應該以理性的討論為引導,在此基礎上著眼於教學活動的開展價值、開展流程、存在問題及改進措施
⑦ 幼兒園教研活動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內容:
1、以園為本的教師培訓體系——系列培訓主題:
(1)重視教師的政治學習和業務學習,立足本園及時對教師進行教育教學理論及專業知識技能的培訓,促進教師不斷地提高自身的政治覺悟、理論修養、專業水平和教學能力;
(2)重視本園骨幹教師隊伍的建設,千方百計培養自己的學科帶頭人,
(3)要有適合本園實際的師資培養計劃,為教師的培訓、進修提高提供必要的保障,
(4)發揮骨幹教師對青年教師的傳幫帶作用,加強對青年教師的培訓、指導和幫助,
(5)在改革中,尤其要注重採取各種「園本培訓」的方式,對上崗教師進行《綱要》、教材的崗前培訓。
2、以園為本的教育科研體系——系列科研主題:
(1)幼兒園要有計劃地定期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研究活動,及時研究和解決教學實際問題,通過教學研究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2)要充分發揮教研組和備課組的作用;
(3)大力加強課堂教學的研究,千方百計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益;
(4)要組織教師積極開展課題研究和教改實施,把現代教育理念、現代教育技術同幼兒園的教育工作緊密地結合起來,切實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
(5)要建立教學成果和教研成果的獎勵機制,激勵教師不斷地創造新的教學和教研業績;
(6)要重視總結、宣傳和推廣本園教師的教學經驗和教研成果,從制度上保障「園本教研」常研常新。
3、以園為本的系列化主題學習,教學研究既要研「教」更要研「學」
(1)要把傳統的學法指導與新時期的「轉變學習方式」密切結合起來,改變過於強調「接受學習」現狀;
(2)倡導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和勤於思考,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習慣;
(3)幼兒園要形成有自己特色的學習指導的內容體系和方法體系;
(4)建立常規化的制度,促使教師人人承擔學習指導的責任。
⑧ 教研活動准備什麼內容好呢幼兒園
推行園本教研是實踐《綱要》的需要,也是《綱要》順利實施的制度保障,更是教師專業化成長和構建學習型組織的有效途徑。在幼兒園教科研活動中,園本教研既滿足幼兒園自身發展的需要,又立足於幼兒園的長遠發展,對促進本園教師的專業成長有著積極的作用和意義。幼兒園的「園本教研」 是以教師為研究的主體、以在幼兒教育教學實踐中遇到的真實問題為研究對象的一種制度,也是一種研究的方式。近年來,我園積極拓展園本教研的內容與形式,重視用「研」的形式解決教師實際工作中的共性問題,幫助教師用先進理念指導自身實踐,從而促進教師自身水平的提高。 一、樹立園本教研的新理念。 1、教研需要真誠的態度。 幼兒園的教研活動重在創立民主的研究氛圍,是鼓勵教師自主學習的舞台,教研活動中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是建立在平等互助基礎上的關系。教研活動中的對話不是園長對教師的指導、也不是師傅對徒弟的帶教,而是一個問題的攜帶者、一個人人面前都平等的關系。只有用真誠、平和的態度參與每一次教研活動問題的探討,建立平等的對話關系,才能真正激發群體智慧,發揮每位教師的潛能。 2、教研需要專業的眼光。 幼兒園的教研活動是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平台,因此,每一個教研活動都應該需要教師有專業的眼光來思考問題。我們要改變傳統教研中讀文章、談體會、統計劃、做教具等被動接受的教研模式,探索利於教師專業發展的研討、對話模式,讓教師在教研中共同研究孩子的行為、共同反思教師的實踐,用專業的眼光去分析、思考,提升教師的教育經驗,成就教師的專業發展。 3、教研需要集體的智慧。 幼兒園的教研活動是集體進行的一種研究與共進的活動。推進課程改革,優化教育質量,對我們每位教師而言,既是一種責任,又是一種挑戰,課改過程中,我們面臨著許多來自於自身實踐、專業能力、家長、孩子等多方面的困惑和壓力,教師間需要營造一個「相互支撐」的環境,讓教師們在事業上互相鼓勵,在人格上互相支撐,共同研究,一起面對。在集體智慧的發揮中形成互相支持、勇於探索、共同進步的教師團隊。 二、開發園本教研的新內容。 在我們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們教師面對的問題和困難層出不窮,如何解決這些工作中的疑惑,滿足教師工作實踐和需求,敞開大門,開展多樣化的專題教研是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捷徑之一。那麼園本教研活動研什麼呢? 「園本教研」是以幼兒園為游戲、教學的基地,以解決幼兒同在改革中面臨的具體問題為對象,以幼兒教師為研究主體,以促進幼兒健康、活潑、充分發展,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為目的的研究活動。以往,我們的教研活動內容主要局限在文章學習、觀摩優秀教學活動的音像資料、專題講座、年級組集體備課、教育教學疑難問題探討、備課筆記的互閱檢查、骨幹教師示範活動、聽課評課等等。這些教研的內容雖然來自於教師一線的實際工作需求,但教研的主題不夠鮮明,比較零散,計劃性、針對性、持久性和系統性不強。很多是以管理者的身份所觀察到的問題,而對於教師來說是否真正感興趣,或是否真正需要解決,能否代表全體教師的心聲等等,管理者往往忽視,以至於讓教師成為被動接納者,教研活動也就顯得沉悶,缺乏共鳴。 讓教師成為園本教研的主人,把教師的問題作為園本教研的內容,是開展園本教研的真正內涵與價值體現。教研活動研究的內容從教師中應征而來,這樣教師成為了教研的主人,她們就願意參加,願意暢所欲言發表自己的看法,提出自己的觀點。一般來說教師自己的教育案例、教學案例為主要的園本教研內容。管理者應把教師的問題歸類,形成主題性的園本教研內容,更能幫助幼兒教師理清自己的教育思路。在研究中引導教師用專業化的眼光看問題,鼓勵教師用教育理論聯系實際的方法分析問題的成因,歸類,尋找症結所在。如果題目過大,與教師實際工作脫節,導致教師缺乏積極性。內容過散也會影響教研的深度和成效。總的來說,園本教研的內容要貼近教師的教育一線工作,瑣碎的問題系統化、主題化,進行專題性的研究,才能真正體現園本教研「以園為本」的理念。 二、探索園本教研的新形式。 園本教研為教師角色的轉變構築了一個理論與實踐的互動平台,已成為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的主渠道。在開展園本教研的過程中,幼兒園不僅應注重對教師的全面引導,更要注重教師自我發展和專業成長的引領。通過對教師們的調查,了解她們對教研活動形式、內容的不同需求,關注教師在教育教學中的實際困難,積極發揮園本教研的引領、交流、學習作用,傾聽教師的心聲,收集教師的困惑,努力順應各個層面的教師需求,拓寬教研活動類型,力求體現教學的真實性、研究的朴實性、以園為本的扎實性。近年來,我們幼兒園重點構建了以下幾種教師關注與需要的園本教研形式: 1、審議式教研 我們幼兒園的課程以《幼兒園綜合活動課程》為主要參考教材。但是在具體的課程實施中,我們發現一些活動內容對於我們農村地區的孩子是不適宜的。為了建構適合自己的幼兒園課程,我們開展集體審議式的教研活動。一般以年級教研組為單位,集體審議《幼兒園綜合活動課程》中存在的不足,通過研討確定需要刪除或增加的主題內容。每開展一個主題,我們就要進行三次審議教研活動。主題開展前審議主題的集體活動教案、區角活動材料的投放、家長資源的利用、環境的創設等;主題開展中,我們集體審議主題的進展中幼兒的發展情況、教師在開展主題中發現的問題、以及意見等;當一個主題進入尾聲的時候,我們又會集體審議主題課程的實施情況,提出修改的意見和建議,以便在下一次實施時避免問題的再次發生。 2、解惑式教研 教師教學實踐中總會碰到一些炙手的熱難點問題,如「繪畫教學的示範與講評」、「律動教學中如何引導幼兒進行創造力的表現」、「故事教學中的提問」等,我們先採用教育沙龍的形式組織教師進行交流探討,運用集體的智慧進行疑難的解惑,然後鼓勵教師通過「實踐---- 反思-----再實踐----再反思」的途徑進行,直到教師獲得較為滿意理想的結果為止。 3、案例式教研 在教師的教育實踐中,一些問題幼兒總是教師的工作難題,因此進行案例式的教研對於改進教師的教育工作有著很大的幫助。如一位中班幼兒早上來園時總是纏著家長不放,一放手就哭個不停;一位男孩子很頑皮,喜歡去騷擾同伴,每天總要弄哭幾位女孩,等等。每月進行一次案例教研,在教師中徵集研討的案例,然後組織教師查找資料,進行集體教研研討,對幼兒的年齡特點、心理特徵進行分析,對症下葯,尋找解決的正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