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學大全 > 小學科學教學訣竅

小學科學教學訣竅

發布時間:2021-03-16 14:47:56

Ⅰ 淺談小學科學教學中的幾點做法

小學科學新課程標准明確提出: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探究既是科學學習的目標,又是科學學習的方式。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是學生學習科學的主要途徑。科學課程應向學生提供充分的科學探究機會,使他們在像科學家那樣進行科學探究的過程中,體驗學習科學的樂趣,增長科學探究的能力,獲取科學知識,形成尊重事實、善於質疑的科學態度,了解科學發展的歷史。探究作為學習方式,它是一種教與學的策略。很多教師在課堂上都很重視讓學生親身經歷探究活動,獲得發展。但是,怎樣的探究活動才是有價值的,這個問題很值得我們深思。
有一節三年級的科學課,教師引導學生探究液體的相同和不同。講台兩側擺滿了各種實驗材料。有食用油、水、牛奶、蜂蜜、蠟光紙、小燒杯、玻璃片、木板、塑料小天平等。學生開始試驗之前,老師提出的問題是:食用油、水、牛奶、蜂蜜有什麼不同?學生根據平時的生活經驗說出了很多看法,比如:顏色、透明度、味道、稀稠程度、喝下去的感覺、用途等等。學生的思維頓時活躍起來。接下來,就讓學生動手做實驗。學生一下子蜂擁到講台上領取材料,想領什麼材料就領什麼材料。學生頓時忙開了,課堂上很熱鬧。聽課的老師問一個同學,你們在研究什麼呀?學生搖搖頭
這節課,教師准備的大量工具和材料,是想讓學生通過實驗發現各種液體更多的不同,體會到探究的樂趣。由於教師沒有讓學生確定自己要探究的課題,致使學生盲目地忙亂了一節課,無論是在科學概念方面,還是在科學態度、方法和探究方面,得到的東西很有限。
對於小學生來說,探究絕不等於不要教師的指導,不是完全放手給學生,有人認為探究就是讓學生獨立研究,只要老師指導了,就不是探究。那種「學生想研究什麼就研究什麼,學生想怎樣研究就怎樣研究」的做法實際上是不符合小學生學習實際的。
新課程改革重視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能力。在學生提出了許許多多的問題之後,該怎麼辦?這些問題是否都有研究的價值,是否都能當堂研究,學生是否具備研究能力,這就需要教師指導他們整理、篩選,然後確定研究的問題,要讓學生明確自己在研究什麼,並緊緊圍繞這個問題收集信息。
一個完美的科學探究活動,應該是「學生自己發現可研究的對象,提出問題,進行假設,擬定實驗計劃,收集相關資料,進行實驗,分析結果並進行匯報、交流」。每位科學課教師都希望自己的學生能夠完成這樣的科學探究活動。但是,真正做到這一步,需要一個能力形成的過程,如果只有探究的激情,而缺乏探究的方法,漫無目的地去操作,那麼,只能說是科學課教師失去了應有的指導作用,是「有量無質」的探究活動。
作為科學課教師,要根據實際情況,放慢「探究的腳步」。在教學設計過程中,根據學生探究能力的水平,設計由扶到放的一系列活動。不僅要引領學生經歷探究,更要注重探究活動的效果,讓學生從中在各個方面得到最大的發展。當然,在科學探究能力培養的過程中,仍然需要依賴於學生的自主參與,緊密結合科學知識的學習,通過動手動腦,親自實踐,在感知、體驗的基礎之內形成科學探究的能力,而不是簡單地通過講授教給學生。這才是我們在科學教育中所追求的「科學探究」、「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與「科學知識」三維教學目標的系統達成。

Ⅱ 怎樣教好小學科學

小學科學課是一門融自然知識,物理知識、化學知識於一體的綜合性學科,科學課的教學,有許多內容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如果教師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注重師生互動、學生互動,那麼課堂教學就會變得死氣沉沉、枯燥乏味.因此,在科學課的教學中,教師應大膽嘗試,激發學生興趣,引導學生互動,鼓勵學生質疑探究,讓學生自覺領悟科學探究的思想,體驗獲取科學知識過程的快樂,產生學習科學知識的濃厚興趣,初步形成科學的態度和價值觀.通過第二階段的培訓,我認為上好小學科學課,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一、充分利用科學課實驗教學的開放性,激發學生興趣.科學課的實驗教學許多內容涉及探究性活動,而學生探索活動的空間除了教室外,更多的應是大自然.因為大自然中蘊含著無限的秘密.因此,要大力提倡科學課回歸大自然,做到室內外結合、校內外結合、課內外結合,要讓學生到大自然中自己去「摘」取科學.二、強調學生之間的互動、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科學探究活動,教師要引導學生參與提出問題、提出假設、作出計劃、進行調查、進行研討、進行評價等.通過學生親自參與,親自經歷,親自體驗,才會有更深刻的感受,才能真正感悟科學的真諦.如《聲音的產生》一文,在教學過程中,當讓學生說出一些能發聲的樂器後,就讓學生討論:「它們是靠什麼發聲的?在發聲時這些物體會產生什麼現象?」於是,學生盡情「玩」手中的樂器,觀察它們的發聲部位、觀察發聲時的變化現象等,互相交流、爭論,最後總結出:聲音是靠物體振動產生的,物體在發聲時都會產生振動現象.為了鞏固本節課的內容,還可以讓學生感受身邊的科學,要求學生用不同的方法使周圍的物體發出聲音,互相配合,共同完成.於是有的撕、搓手中的紙片,有的敲擊塑料瓶,有的彈皮筋……學生主體地位的發揮使他們了解和掌握了更多的有關聲音的知識,同時也訓練了獲取知識能力和方法,得到了獲取知識的成就感.三、強調教師要大膽放手、只掌控教學的方向.學生對周圍繽紛的世界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積極的探究欲.科學教學應該是全體學生主動參與和能動的過程,教師要讓他們自己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這樣比單純講解更有效.我們不要把學生束縛在教室里,教室外才是學科學的廣闊天地;我們不要把鈴聲當做探究科學的起點和終點,課後也有探索和發現的無限良機和靈感.探究科學的活動不是一節課能完成的,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也不是一蹴而就的簡單之舉.所以要上好科學課,教師要樹立開放的觀念,盡量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靈活安排學生的學習時間,合理利用、積極開發課程資源,不再是一味地「教教材」.要根據學生在探究研討活動中的進程,掌控好教學的大方向,隨時注意調整自己的角色和位置,當好問題情景的創造者、探究活動的促進者、學習矛盾的挑起者、課堂方向的調控者.四、強調學生的質疑探究、培養創新精神 一切創造都來源於實踐,一切真知都來源於疑問.因此,在科學課教學中,我們不僅要讓學生親自操作實驗,用各種器官去感知實驗現象的發生、發展、變化過程,而且要鼓勵他們大膽的創設情景、設計實驗方案、解決實際問題.從設計到解決的過程,就是他們多種思維綜合發展的過程,也是創新精神的萌芽誕生的過程.只有讓學生從頭到尾去體驗全過程,他們的創造潛能才得到開發、創造能力才能以培養.總之,教師要想上好科學課,至關重要的一點就是要真正理解什麼是科學,並且以科學的態度對待之,以科學的方法教學之,以科學的精神探索之,這樣,教師才能教得有效,學生才能學得有趣.

Ⅲ 小學科學教學方法有哪些

1、鼓勵學生多問「為什麼」和積極思考:小學生的一個行為特點是喜歡問「為什麼」,教師可以利用這一特點,引導學生對生活中的科學現象加以思考。

2、對生活中的科學現象實踐探索:探究活動是觀察、分析、思考與總結的過程,對於生活中的一些現象與問題,很多學生並不是不喜歡動腦,而是缺少正確的引導與指導。教師要盡量為學生創造良好的探究時間與空間,關注學生們提出的科學現象,並引導學生積極探索現象背後的科學知識。

3、將教育環境科學化:學校是學生的主要學習場所,學生在學校學習和成長,校園環境對於學生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為了培養學生科學探究意識,教師應改變嚴肅的教育環境,設計一些具有豐富意義的文化環境,讓學生置身其中並體驗科學知識帶來的樂趣

4、教學與活動服務於科學教育需求:小學生個性活潑好動,很多教師苦惱於怎麼讓小學生端端正正坐在課堂中學習,與其這樣,不如利用小學生的這一天性,通過開展各種各樣的教學活動讓孩子們在實踐與思考中自主探索知識,這種方式所得出的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會更加有效。同時,教學活動不應僅僅局限在課堂上,科學教育更多的應該是走進自然,走出課堂,讓孩子們在實踐中感受科學的神奇。

5、在生活中讓學習成果得到鞏固: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貫徹,新課標在小學教學中的施行,越來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意識到理論與生活相結合的必要性。小學科學教育的目的是讓孩子們對科學知識有一定的了解與興趣,增強科學意識,探索科學奧秘,用知識解釋周圍的科學現象。

因此,教師要幫助學生在生活中鞏固學習成果,並將知識運用在實際的生活中。對於孩子好奇的問題,例如:下雨打雷不要站在樹下,冬天濕衣服晾在室外結冰後仍然可以晾乾,從冰箱拿出的汽水冒白氣等等,這些日常生活現象的背後隱藏著無數的科學知識。

師生之間的互相溝通交流對於知識的鞏固與記憶有很好的效果,教師應注重日常與學生的交流,鼓勵學生對周圍事物有好奇心。教師就可以利用這些生活現象與常識,鼓勵與引導孩子們深入探索,鞏固課堂知識。

Ⅳ 小學科學的教學方法

探究方法、觀察方法、製作方法、講授方法
教學中有比較,猜想等等

Ⅳ 如何把小學科學課上好

如何上好小學科學課,如何讓學生學得主動、認真、愉快,對於貫徹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教育方針,培養「四有」的社會主義主義公民,提高全民族素質有著重要的意義。在教學中,我們以《小學科學課程標准》為指導,結合教材特點和當地自然和社會環境以及我們學生的實際情況,做了一些嘗試。現在寫出來與各位同仁共享。不當之處,請各位老師予以批評指正。
一、要更新教育觀念,確立正確的課程理念:
1..主動學習 : 學生的學習是一個了解科學知識的功能與價值的過程,是一個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自主開發的過程,是疑問、困難、障礙、矛盾的暴露過程和心智、個性、成果、喜悅的展示過程的統一。 2.、我們應更多的關注課堂:課堂教學是學生 最主要、最經常、最大量地獲得教育的途徑,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課堂對於師生猶如戰場對於將士。向課堂40分鍾要高效益,是科學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和學生心往神馳的境界。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深刻領悟:「學科學對生活和終身發展有用。」3.定準角色: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參與者、引導者、促進者和合作者, 教學過程是師生互教互學、主動開發、共同提高的科學課的雙向互動的創造性過程。 4.面向全體:以學生整體素質的發展為本,兼顧優秀生、中等生和後進生,創設良好的科學教學氛圍,讓科學課堂教學充滿活力、情趣和智慧。
二、要有強烈的新課程所要求的目標意識。
教學目標有預設目標和生成目標,有直接目標和間接目標。至於原來我們特別關注的知識,它只是用來整理的其中一個目標,不是學生學習的唯一或主要目標。如:科學三上年級的《我的大樹》一課教學中不是追求學生對大樹的知識究竟知道多少,而是引導學生如何確定觀察內容,如何充分利用各種感官進行觀察,讓學生通過活動體會和領悟「什麼是觀察」「觀察和看有什麼不同」,學會如何收集信息,如何匯報交流等等。學生在活動中通過看、摸、聞、聽等多種方式全身心的感受和體驗;用測量的方法知道大樹的粗細、高矮等有關信息;用文字、圖畫、採集標本等方法記錄收集到的信息;用形象的語言和動作向大家描述大樹……這些活動不僅使學生對自己觀察的大樹有了直接的認識,對科學探究活動的過程和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也培養了他們的觀察能力和對科學的興趣,科學素養也就在這樣的活動中形成了。 因此,在科學課堂上要有強烈的新課程所要求的目標意識,沒有目標意識或目標偏失的課就是沒有質量的課。
三、要優化教育資源,整合具體的操作過程,並要重視教學設計在實施中的合理性。
小學科學是一門具有活動性特點的比較綜合的新課程,這就要求教師課前對教學內容進行活動化的處理,把課堂教學過程設計成一個個有關聯的活動組合。上課時要求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有效的活動組織和指導工作,根據探究價值的大小引領學生積極參與科學活動,並在多向互動中培養學生以「探究為核心」的科學素養。 科學新課程標准中指出:在小學階段,對科學探究能力的要求不能過高,必須符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由扶到放,逐步培養。在具體的教學實施過程中,可以涉及科學探究的某一個或某幾個環節,也可以是全過程。因此,科學課堂教學是一項靈活性比較大的工作,不同的教學內容就有不同的教學重點和教學環節。
四、要體現學生和教師是課堂教學的「雙主體」
針對新課程標准所提出的科學課要體現學生主體與教師指導、活動的趣味性與探究性、活動的量和質這三對關系是否和諧。學生主體與教師指導的關系的具體表現之一是:尊重孩子的學習意願和教師控制教學進程的關系。在課堂教學中,一方面教師要尊重孩子做出的回答、選擇以及結果、結論,而學生的活動往往非教師所能控制,因此任意性的學生主體作用將直接影響後續教學的方向和質量;另一方面教師必須把課堂教學引向課程目標、教學目標,因此教師的引領必不可少。但引得多了,學生主體就淡化了,引得少了,學習效率就下降了。本人認為:教師在處理這對關系時要承認學生和教師是課堂教學的「雙主體」,即教師是在學生主體活動中發揮著主體作用,及時介入、及時提煉,做到心中有譜;活動的趣味性與探究性的關系表現在:趣味性的活動不一定具有探究性,而探究性的活動也不一定具有趣味性,兩者往往不可兼得。本人認為:教師在處理這對關系時要從學生的特點、生活和學習基礎等實際情況出發進行考慮,允許學生探究生成性的大家都興趣的又有價值的問題。至於事先考慮好的問題,教師應根據需要有機地穿插在教學過程中,在不影響教學目標達成的前提下,讓學生自由選擇自由探究。另外,教師還可以針對不同學生的興趣把課內的多種有價值的探究性問題延伸到課外,做到趣味性和探究性的統一;活動的量和質的關系主要表現在活動的結構及內涵的研究上。科學課就是有一個個有關聯的活動組成的,這些活動存在著一定的結構性,好的結構不但能使活動達到好的效果。也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五、要充分利用現代電化教學手段。 《課程標准》要求我們在教學中要遵循「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發展為主線」的現代教學理念。因此,我們根據目標和內容,結合小學生對新奇事物具有好探究的心理特徵,運用音響、幻燈、電視等現代化教學手段,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慾望,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我們有意指導學生看中央電視台的《動物世界》、《人與自然》、《致富經》等電視欄目,激發學生對科學的興趣。人們常說:「百聞不如一見」,在教學有關植物的根、莖、葉和動物方面的一些內容時,又把這方面的內容製成幻燈片,學生的學習由原來書中的抽象講解,變得栩栩如生,一目瞭然。學生掌握起來也輕松、愉快。
六、要重實驗操作、讓學生主動發展。在教學中,我們強化演示實驗,提高教學效果。實驗具有直觀性、趣味性、知識性。做好一個演示實驗會比抽象籠統講解更具體、更有吸引力,學生觀察實驗操作時都精力集中,甚至留下終身難忘的記憶。如《浮力》的教學,我們准備了一個裝滿水的水槽,手中拿一木塊,問學生:將木塊放入水中,會是什麼樣呢?學生有不同的說法,都紛紛說出自己的結論。當我們演示時,學生聚精會神地觀察,證實自己的結論是對或錯,這樣學生會留下深刻的印象。然後讓幾個學生上來演示,用手向下按木塊,說說手有什麼感覺,這時我們告訴學生這種向上推的力就是浮力。再讓學生想想,如果把鐵塊放在水中又是什麼樣的結果呢?(沉下水底)是不是下沉的鐵塊就沒有受到水的浮力的作用?學生思考後,我們再演示。用測力計先測出鉤碼的重量,記錄下數據,然後將鉤碼放入水中,再看此時測力計的數據有什麼變化, 得出數據,既真實、又可信。最後,師生共同分析,讓學生自己得出結論。由於學生參與其中,記憶深刻,大大地提高了學習效果。
七、要激發學生的求知慾、保護學生的自尊心。 求知慾是對新事物進行探究的心理傾向,是激發創造活動的「誘發劑」, 是進行創造性思維活動的原動力。好奇心則是求知的大門。為了培養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在教學中,我們從學生感興趣的材料著手,有效地喚起學生的求知慾,使學生一開始就處於積極思維、主動探索的位置上,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找出問題的答案。尊重學生提出的各種問題,把學生當成學習的主人。如教學《物體的熱脹冷縮》時,課前,我們有意把一個乒乓球弄癟,課堂上,我們向學生求教:「老師剛才打球時,不小心把球弄癟了,誰能幫老師修復一下。」這時有幾個同學說:「老師,你把球放在杯子里,再倒點熱水,球就會鼓起來。」有的同學說會不會喲?這時,我就找個同學按他說的方法做。等球鼓起來,教室里一片歡呼聲。我們就抓住時機問:這是什麼原理呢?你們知道嗎?今天我們來研究一下好嗎?學生一下子都活躍起來了。對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老師要加以保護,不能因學生的想法幼稚而嘲笑、斥責。教學中,無論學生思維成就的大小,都要給予鼓勵。
總之,在科學教學中應充分體現學科特點,根據教學實際充分挖掘科學的教育功能,結合小學生的實際情況,在教學中切實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學生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實驗能力和探索創新能力,不斷提高學生的綜合科學素質。

Ⅵ 淺談對小學科學教學的幾點建議

小學科學新課程標准明確提出: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探究既是科學學習的目標,又是科學學習的方式。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是學生學習科學的主要途徑。科學課程應向學生提供充分的科學探究機會,使他們在像科學家那樣進行科學探究的過程中,體驗學習科學的樂趣,增長科學探究的能力,獲取科學知識,形成尊重事實、善於質疑的科學態度,了解科學發展的歷史。探究作為學習方式,它是一種教與學的策略。很多教師在課堂上都很重視讓學生親身經歷探究活動,獲得發展。但是,怎樣的探究活動才是有價值的,這個問題很值得我們深思。
有一節三年級的科學課,教師引導學生探究液體的相同和不同。講台兩側擺滿了各種實驗材料。有食用油、水、牛奶、蜂蜜、蠟光紙、小燒杯、玻璃片、木板、塑料小天平等。學生開始試驗之前,老師提出的問題是:食用油、水、牛奶、蜂蜜有什麼不同?學生根據平時的生活經驗說出了很多看法,比如:顏色、透明度、味道、稀稠程度、喝下去的感覺、用途等等。學生的思維頓時活躍起來。接下來,就讓學生動手做實驗。學生一下子蜂擁到講台上領取材料,想領什麼材料就領什麼材料。學生頓時忙開了,課堂上很熱鬧。聽課的老師問一個同學,你們在研究什麼呀?學生搖搖頭„„
這節課,教師准備的大量工具和材料,是想讓學生通過實驗發現各種液體更多的不同,體會到探究的樂趣。由於教師沒有讓學生確定自己要探究的課題,致使學生盲目地忙亂了一節課,無論是在科學概念方面,還是在科學態度、方法和探究方面,得到的東西很有限。
對於小學生來說,探究絕不等於不要教師的指導,不是完全放手給學生,有人認為探究就是讓學生獨立研究,只要老師指導了,就不是探究。那種「學生想研究什麼就研究什麼,學生想怎樣研究就怎樣研究」的做法實際上是不符合小學生學習實際的。
新課程改革重視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能力。在學生提出了許許多多的問題之後,該怎麼辦?這些問題是否都有研究的價值,是否都能當堂研究,學生是否具備研究能力,這就需要教師指導他們整理、篩選,然後確定研究的問題,要讓學生明確自己在研究什麼,並緊緊圍繞這個問題收集信息。
一個完美的科學探究活動,應該是「學生自己發現可研究的對象,提出問題,進行假設,擬定實驗計劃,收集相關資料,進行實驗,分析結果並進行匯報、交流」。每位科學課教師都希望自己的學生能夠完成這樣的科學探究活動。但是,真正做到這一步,需要一個能力形成的過程,如果只有探究的激情,而缺乏探究的方法,漫無目的地去操作,那麼,只能說是科學課教師失去了應有的指導作用,是「有量無質」的探究活動。
作為科學課教師,要根據實際情況,放慢「探究的腳步」。在教學設計過程中,根據學生探究能力的水平,設計由扶到放的一系列活動。不僅要引領學生經歷探究,更要注重探究活動的效果,讓學生從中在各個方面得到最大的發展。當然,在科學探究能力培養的過程中,仍然需要依賴於學生的自主參與,緊密結合科學知識的學習,通過動手動腦,親自實踐,在感知、體驗的基礎之內形成科學探究的能力,而不是簡單地通過講授教給學生。這才是我們在科學教育中所追求的「科學探究」、「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與「科學知識」三維教學目標的系統達成。

Ⅶ 如何提高小學科學教學質量的一點建議

一、小學科學課教學常規管理
1、備課
認真研讀小學科學《課程標准》,明確教學目標,制定學期教學計劃,安排好教學進度。深入鑽研教材,閱讀教師用書等相關資料,弄清教材編寫意圖及思路,明確「觀察」、「實驗」、「思考」、「製作」等活動要求。
2、上課
科學課的教學不再是把知識簡單地向學生灌輸,而是設計活動,引導學生在對自然事物的探究中,通過搜集事實、整理事實、形成概念的科學過程中獲取知識,在這個過程中獲得技能與方法,並逐步形成科學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課堂教學要體現科學課程特點,堅持以科學探究為核心。探究的一般程序是:提出問題、猜想假設、制定計劃、操作實踐、收集信息、思考整理、得出結論、交流表達、拓展應用。
(2)、堅持「用教材教」的原則,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可適時進行教材內容調整、教學材料替代,但不得隨意提高、降低標高,不得隨意增加、刪減教學內容。
(3)、教學中認真做好觀察、實驗、製作等項活動的組織工作。
(4)、教師教學力求語言准確、生動、簡練、富有感染力。努力讓課堂好玩、有趣,啟發學生積極探究。
3、作業
(1)、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可適當布置一些作業。形式包括材料准備、觀察、記錄,製作或課後延伸學習等。布置課內、課外的探究活動作業前,要強調安全。
(2)、對學生的作業及時檢查,認真批改和評價。
4、輔導
1、課堂上的輔導要面向全體學生,要滲透於教與學的各個環節。既要有集體輔導,又要有個別輔導。
2、輔導參加興趣小組活動或科技創新大賽活動的學生,要有目的,有計劃,有內容,講求實效。
5、考核
1、小學科學課程是以培養科學素養為宗旨的科學啟蒙課程,教師要關注過程性評價和發展性評價,著力培養學生科學素養。
2、進行單元檢測,以學論教,反思教學效果,調整教學方式。
二、教學教法及教學研究
小學科學是以培養學生科學素質為宗旨的一門學科,它涵蓋了科學觀念、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的目標。新課標理念下,在教學實際中,教師應轉變觀念,改變教法,創設恰當的課堂教學情境,讓學生在實踐、探究的環境中學習科學。同時,採用媒體教學,鼓勵學生課外研究,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對科學的學習興趣。
(一)、注重科學課的情境導入,激發學生探究科學的興趣。
在課堂教學中要向全體學生提供充分的探究機會,使他們在快樂的探究過程中體驗學習科學的樂趣,增長科學探究能力,獲取科學知識。教學實踐中,課前創設一定的教學情景導入新課,對引發學生探究興趣,激發兒童學習的好奇心和上好本節課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是引發學生進行科學探究活動的不竭動力。因此,教師備課要精心設計好導入激趣這一環節,通過猜謎語、故事和游戲等活動,給學生以懸念和激情,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思考力和想像力。
(二)、課堂教學中多給學生實踐與探究的空間。
實驗教學是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動手操作能力、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的重要途徑。教師要鼓勵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為學生創設一片自主學習的天地,真正使學生成為科學探究的主體,使學生的創造力得到鍛煉。
(三)、靈活選用教法,優化課堂教學。
科學課的主陣地仍是課堂教學,合理、靈活的教學方法,能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更能優化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科學課的教學方法很多,但要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和教學活動中認識活動的特點進行分類,科學課中主要有觀察、實驗、考察和討論等基礎認識活動,相應地就有指導學生認識這些活動的教學方法。而科學課教學活動有一個明顯的特點:就每一節的認識活動都有明顯階段性,每一節課的學習都要經力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過程,所以要根據每一節中認識實踐活動的階段來靈活選擇教學方法,以獲取知識的結果。
(四)、採用電教媒體,進行輔助教學。
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現代化教育技術應運而生,多媒體也走進了小學的課堂,為課堂教學提供了現代化的教育手段。它能將無聲的文字變成有形畫面,通過媒體使形、色、美、光、靜、動有機融合,更快、更准確、更形象地傳遞教學信息,使潛藏的形象顯現出來,變得更生動、更直觀,強化了感知,促進了理解,有效地把感性認識轉化成理性認識,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實現教學目標。
(五)、自製教具,促進實驗教學。
科學課是教學質量好壞,還取決於是否做實驗或實驗能否成功,需要做的實驗不做或實驗不成功,不能觀察到實驗現象,也得不出實驗結論,一味的空洞說教,學生難以得到感性認識,更不能上升為理性認識。因此,每一種現象都必須通過成功的實驗來實現。要實驗就必須有相應的教具或儀器,而農村小學由於經濟條件的制約,只配備了部分儀器和教具,加上教材內容的不斷更改,使相當一部分實驗無法開展,嚴重影響了自然教學質量,針對這一實際問題,可以利用各種廢舊材料,經過精心設計,製作出簡便有實用價值的教具學具,來彌補實驗教學儀器的不足,確保實驗教學的開展。
三、中小學學生科學學習習慣的銜接
小學科學是科學教育的啟蒙課程階段,初中科學是入門課程階段,兩者存在著相互依靠、前後延續的關系。由於中小學教師相互之間缺少溝通,在教學理念、教學方法上都存在很大的差異。一些學生進入初中後感到很不適應。近年來也有部分地方的教師開始關注中小學科學銜接問題,然而,勢單力薄無法進行區域性的真正意義上的銜接。不管怎樣,作為小學科學教師我認為應該在科學教學中注重學生良好科學學習習慣的培養,這將對學生適應初中的新環境大有幫助。科學學習習慣包括很多方面。小學階段重在良好習慣的初步養成。初中則要求學生將學習習慣內化,重在實驗的規范操作、問題的自我思考和解決、自覺記錄學習要點、自覺預習和復習、獨立完成作業,成為一種自覺的行為,形成個性化的趨勢。形成穩定、良好的學習習慣是中小學科學學習習慣的銜接點。這種良好的學習習慣就是能夠自覺有效地學習研究。學生進入初中後就能更快適應任務繁重而節奏快速地學習。小學科學教師,在培養學生良好科學習慣時,特別要注重:假設、猜測、理由、證據、假說、實證等過程,給學生一種嚴謹的科學探究習慣。還有兩次實驗法等,我們在小學階段就樹立良好的實驗習慣、良好的調查習慣、正確的探究程序,對於初中的科學教育開展是很有益處的。

Ⅷ 小學科學教師應該具備怎樣的教學基本功

而科 學教師不僅應具備所有教師都具備的課堂教學(諸如備、講、批、輔、考、評研等)、「三 字一話」(粉筆字、鋼筆字、毛筆字、普通話,即規範字、普通話)、語言表達(語言的規 范性、准確性、針對性、條理性、啟發性、生動性、審美性、獨創性等)、電化教學(器材 操作、軟體製作及適時使用等)等基本能力外,還應有其自己的職業特點和基本素質。

  1. 探 究能力探究既是科學學習的目標,又是科學學習的方式。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是 學生學習科學的主要途徑。這就要求老師其一本身要有探究意識;其二知道什麼是探究,明 確怎樣探究;其三能夠引領學生進行科學探究。假如一個老師缺乏探究的慾望和激情,對身 邊的自然事物、自然現象視而不見,對科學技術的發展和進步漠不關心,不會發現問題、提 出問題、解決問題,怎麼可能會指導學生像科學家那樣進行科學探究呢?在小學階段,兒童 對周圍的世界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科學教師要以自己的身體力行來保護、保持這 種好奇心和探究欲。首先要熱愛生活,永葆一顆不泯的童心,參與孩子們的科學學習,諸如 一起捕捉小動物、一起種植花草樹木;再則養成凡事愛問「為什麼」的問題意識,「怎麼解 決」的思維習慣,不弄清楚不罷休的探索精神。在潛移默化中學生的科學素養發展了,自己 的專業能力也提高了。

2.學習能力「加強學習」是社會發展對每一個人的基本要求。會學習、 善於學習、能夠終生學習則相對科學教師而言則意義更加深遠。成長中的少年兒童,具有強 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不僅喜歡問「這是什麼」、「為什麼」,而且思維活躍,提出的問題 往往讓老師意想不到、始料不及。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老師一次、兩次答不上 來還情由可原,如果經常答不上來,老師在學生心中的形象將大大的打了折扣。因此,科學 教師不僅要像其他教師那樣認真學習教育理論、課改經驗,學習課標、教材和教師用書,而 且要博覽群書,使自己具備廣博的自然科學知識。

閱讀全文

與小學科學教學訣竅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