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學大全 > 小學科學主要教學方法

小學科學主要教學方法

發布時間:2021-03-15 21:51:04

① 綜合分析小學科學教學中教學方法有哪些

(一)探究發現法
(二)實驗探索法
(三)小組討論法
(四)角色扮內演法
科學探究學習的容方法是多種多樣的,科學探究學習的內容是豐富多彩的,科學探究過程目標是不斷變化的。在小學科學課堂教學中,要指導學生以親身經歷為主的學習活動,我們應該注意在「觀察、思考、實驗、討論、應用」等環節的學習和指導,以使學生在像科學家那樣探究科學知識的過程中,真正體驗到學習科學帶給的樂趣,形成正確的科學態度和科學價值觀。

② 小學科學課程包括哪些方面

新科學課程標准主要內容:

1、科學課程內容

物質科學

生命科學

地球與宇宙科學

技術與工程

2、課程基本理念

  1. 面向全體學生,為每個學生提供合適的、公平的學習機會。

2.倡導探究式學習,促進學生主動探究。

3.保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4.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教育部發布通知指出,2017年9月起,全國小學科學課程起始年級調整為一年級,也就是說,從2017年9月份開始,小學一年級就要開設科學課了。

通知要求小學一年級要單獨開設科學課,每周安排不小於1課時,三至六年級的課時數保持不變。新修訂的《義務教育教育小學科學課程標准》也同時發布。

(2)小學科學主要教學方法擴展閱讀:

建設世界科技強國最關鍵的要素是科技人才,而科學教育是培養科技人才的主要途徑。2017年1月19日,教育部發布了《教育部關於印發〈義務教育小學科學課程標准〉的通知》,這是自2001年頒布《小學科學課程標准(實驗稿)》16年後,正式發布義務教育小學科學課程標准。根據《通知》的要求,今後的小學科學教育將有哪些變化呢?

變化之一:小學從一年級開始開設科學課,保障一二年級學生每周至少一課時,三至六年級的科學課學時保持不變。這不僅對於從小激發和保護兒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具有重要的意義,同時也與國際上K-12(從幼兒園到高中畢業)科學教育的主流一致。許多發達國家早在20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就從小學一年級開始開設科學課。

也就是說,從2017年秋季學期開始,我國一年級的小朋友們每周都將上至少一節科學課。同時,小學階段科學課時總量的增加也意味著課程內容的擴充,具體變化和效果還有待新版課程標准深入實施後一探究竟。

變化之二:科學教學實施方面注重實驗教學和實踐探究過程,單獨強調了要增強學生的問題意識。基於科學教育研究專家諾曼·萊德曼教授的研究成果,真正的科學探究一定是從問題開始,探究過程以要解決的問題為主線開展。增強學生問題意識,就是要引導學生樂於發問、善於發問、提出可通過探究來回答的科學問題。單獨強調問題意識,注重實踐探究過程,這些對於提升兒童的科學探究能力將起到重要作用。

變化之三:合理配置科學教師;加大經費投入,保證實驗室建設等需要。小學科學教師的師資問題是困擾我國小學科學教育的瓶頸,不少地區都面臨小學科學教師缺乏理科背景和職業發展受限的問題。而課程內容的擴充和實踐探究的強化很可能為一線小學科學教師帶來新的挑戰。

《通知》中指出要合理配置科學教師,對於加強小學科學教育師資具有重要的指導性意義,也是新的課程標准順利推進實施的重要保障。這意味著,今後越來越多的孩子有專業的科學教師,而加大經費投入將能夠保證滿足孩子們開展科學實驗的需要。

應該說,《通知》對小學科學課程設置、內容、教學實施及師資環境都做了明確的要求,必將引發小學科學教育的一系列變化。我們拭目以待,小學科學教育開啟新時代

③ 小學科學有哪些有效的教學策略

有效教學有三大策略:提高學習效率的教學策略、增進學習結果的教學策略、提升學習體驗的教學策略。一、提高學習效率的教學策略——讓學生學得多、學得快提高學習效率的教學策略其實就是化難為易,把大的目標分解成一個個小的目標,把一件大事分解成一件件小事,這樣你就會發現:從小處著手,從易處著手,事情也許並不很難。怎樣化難為易呢?(一)化抽象為形象1、語言的形象化。語言表達的形象性能夠使聽者的腦中呈現的是一幅幅鮮明而簡潔的畫面,而不是一些抽象的語義代碼。2、圖像的形象化。圖像包括圖片、圖表、草圖、繪畫、攝影、幻燈、電影、電視、計算機等。在無法藉助實物的情況下,圖像直觀是實現形象化的最主要途徑。通過圖像的直觀性可把課文中所描寫的景色所闡述的道理,具體直觀地呈現在兒童面前,使他們獲得生動的形象,為理解課文奠定基礎。尤其是教師自繪圖畫是很有教學價值的。 3、動作的形象化可以用直觀表演、直觀演示、直觀操作。(二)化理論為實踐,從生活中尋找科學性,用學生的生活經驗來解決問題。也可以從實踐中獲得,在操作活動中學習課本知識。(三)化未知為已知,蘇霍姆林斯基說得好:「教給學生能藉助已有的知識去獲取新的知識,這是最高的教學技巧之所在。」 (四)化復雜為簡單,科學的秘密就在於把復雜的東西演變成為若干簡單的東西去做。二、增進學習結果的教學策略——讓學生學得深、學得透(一)由結論到過程,讓學生學深學透的第一要義就是要展示知識本身的產生和形成過程,同時也要讓學生的思維捲入到知識的獲得過程。(二)由知識到問題,把知識轉化成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思考、探究,並圍繞問題進行交流、互動、研討,這樣就能引導學生把知識學深學透。當然,問題要設計得有價值、有意義、有挑戰性、有新穎性,使其能夠有效引領和刺激學生的學習和思考。(三)由已知到未知,「熟悉的地方沒有風景」,教學中要善於把學生從熟悉的地方引到陌生的地方,由已知引到未知,讓學生處在陌生、未知的狀態,以激發學生的思考。(四)由一元到多元,「一元」指的是一元標准、共性認識、普適價值,「多元」指的是多元解釋、個性認識、獨特價值。認識和思維的多樣化和個性化是新課程的重要理念。為此,新課程教學提倡和強調學生對文本的多種解讀、對問題的多種解答和對情景生活的多種體驗感悟。多樣化和個性激活了課堂、激活了思維,有助於學生學得深、學得透,學出個性來。(五)由傳承(接受)到創新(質疑),學習不僅僅是對課本知識的傳承和接受,也是對課本知識的創新和質疑。這樣的學習才會學得深學得透。(六)由依賴性的學到獨立性的學,「學習就是要學會思維。」(杜威)教材的編寫因為要受到書面形式等的限制,總有一定的局限性,這種局限性突出表現在:當教材以定型化、規范化的形式把學科知識內容固定下來時,它必然省略了隱含在其中的有豐富內容的思維過程,這樣就帶來一個矛盾,即內容上包含著深刻的思維和豐富的智慧,而形式上是簡單、呆板、現成的結論、現成的論證,這也就是說,以書本(教材)形式出現的知識,它的思維和智力價值是潛在的。(七)由教知識內容到教思維方法。教師在傳授教材知識內容時,不能只停留在對教材表面的結論和說明的表述上,而是要進一步深入進去,挖掘和揭示這些表面結論和說明的產生與形成的思維過程,並在教學中引導學生的思維深入到知識的發現或再發現的過程中去。三、提升學習體驗的教學策略——讓學生愛學、樂學讓學生越學越愛學、樂學的具體策略有很多,但這些策略一定有其共同的特點和秘訣:富有情趣。情趣是快樂和幸福的源泉,讓學生興趣盎然地參與到教學中來,享受到學習的快樂,體驗到發現的幸福。這是有效教學的動力源泉。(一)教師要喜歡自己所教的學科,上課要投入。 ——這是讓你的學生熱愛學習的前提。(二)挖掘學科知識的內在魅力,讓學生對知識本身發生興趣。——這是讓你的學生熱愛學習的核心。(三)「寓教於樂」,把游戲、藝術引進教學,使教學活動充滿情趣。——這是讓你的學生熱愛學習的敲門磚。(四)體驗成功,讓學生在你所教的學科上獲得成就感。——這是讓你的學生熱愛學習的公開的秘密武器。(五)重建課堂文化,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家的感覺(安全感)。

④ 小學科學的學生學習方法有哪些

2、對生活中的科學現象實踐探索:探究活動是觀察、分析、思考與總結的過程,對於生活中的一些現象與問題,很多學生並不是不喜歡動腦,而是缺少正確的引導與指導。教師要盡量為學生創造良好的探究時間與空間,關注學生們提出的科學現象,並引導學生積極探索現象背後的科學知識。
3、將教育環境科學化:學校是學生的主要學習場所,學生在學校學習和成長,校園環境對於學生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為了培養學生科學探究意識,教師應改變嚴肅的教育環境,設計一些具有豐富意義的文化環境,讓學生置身其中並體驗科學知識帶來的樂趣
4、教學與活動服務於科學教育需求:小學生個性活潑好動,很多教師苦惱於怎麼讓小學生端端正正坐在課堂中學習,與其這樣,不如利用小學生的這一天性,通過開展各種各樣的教學活動讓孩子們在實踐與思考中自主探索知識,這種方式所得出的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會更加有效。同時,教學活動不應僅僅局限在課堂上,科學教育更多的應該是走進自然,走出課堂,讓孩子們在實踐中感受科學的神奇。
5、在生活中讓學習成果得到鞏固: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貫徹,新課標在小學教學中的施行,越來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意識到理論與生活相結合的必要性。小學科學教育的目的是讓孩子們對科學知識有一定的了解與興趣,增強科學意識,探索科學奧秘,用知識解釋周圍的科學現象。
因此,教師要幫助學生在生活中鞏固學習成果,並將知識運用在實際的生活中。對於孩子好奇的問題,例如:下雨打雷不要站在樹下,冬天濕衣服晾在室外結冰後仍然可以晾乾,從冰箱拿出的汽水冒白氣等等,這些日常生活現象的背後隱藏著無數的科學知識。
師生之間的互相溝通交流對於知識的鞏固與記憶有很好的效果,教師應注重日常與學生的交流,鼓勵學生對周圍事物有好奇心。教師就可以利用這些生活現象與常識,鼓勵與引導孩子們深入探索,鞏固課堂知識。

⑤ 小學科學課程的基本教學方法有哪些評價小學生科學素質的基本方式方法有哪些

要想回答你的問題,估計得寫一本書。

⑥ 小學科學教學方法有哪些

1、鼓勵學生多問「為什麼」和積極思考:小學生的一個行為特點是喜歡問「為什麼」,教師可以利用這一特點,引導學生對生活中的科學現象加以思考。

2、對生活中的科學現象實踐探索:探究活動是觀察、分析、思考與總結的過程,對於生活中的一些現象與問題,很多學生並不是不喜歡動腦,而是缺少正確的引導與指導。教師要盡量為學生創造良好的探究時間與空間,關注學生們提出的科學現象,並引導學生積極探索現象背後的科學知識。

3、將教育環境科學化:學校是學生的主要學習場所,學生在學校學習和成長,校園環境對於學生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為了培養學生科學探究意識,教師應改變嚴肅的教育環境,設計一些具有豐富意義的文化環境,讓學生置身其中並體驗科學知識帶來的樂趣

4、教學與活動服務於科學教育需求:小學生個性活潑好動,很多教師苦惱於怎麼讓小學生端端正正坐在課堂中學習,與其這樣,不如利用小學生的這一天性,通過開展各種各樣的教學活動讓孩子們在實踐與思考中自主探索知識,這種方式所得出的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會更加有效。同時,教學活動不應僅僅局限在課堂上,科學教育更多的應該是走進自然,走出課堂,讓孩子們在實踐中感受科學的神奇。

5、在生活中讓學習成果得到鞏固: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貫徹,新課標在小學教學中的施行,越來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意識到理論與生活相結合的必要性。小學科學教育的目的是讓孩子們對科學知識有一定的了解與興趣,增強科學意識,探索科學奧秘,用知識解釋周圍的科學現象。

因此,教師要幫助學生在生活中鞏固學習成果,並將知識運用在實際的生活中。對於孩子好奇的問題,例如:下雨打雷不要站在樹下,冬天濕衣服晾在室外結冰後仍然可以晾乾,從冰箱拿出的汽水冒白氣等等,這些日常生活現象的背後隱藏著無數的科學知識。

師生之間的互相溝通交流對於知識的鞏固與記憶有很好的效果,教師應注重日常與學生的交流,鼓勵學生對周圍事物有好奇心。教師就可以利用這些生活現象與常識,鼓勵與引導孩子們深入探索,鞏固課堂知識。

⑦ 小學科教版科學的教學方法

在教育領域,建立在師生平等基礎上的「有效課堂對話」,已成為近幾年教育教學改革的焦點,它所反映的是一種新的教育思維方式和教育價值取向。然而,對「有效課堂對話」的探究大多集中在語文、英語這類語言類的教學中,在小學科學課中的探究甚少,在農村小學科學中幾乎沒有探究的平台。因此,在農村小學科學中開展「有效課堂對話」的實踐探究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
一、農村小學科學「課堂對話」存在問題剖析——教學理念滯後,「課堂對話」失衡
新課程改革已經推進多年了,但傳統的教學思想至今仍在一部分教師心裡根深蒂固,仍存在只重視現象與結論的死記硬背,為結論而教,為結論而學,扼殺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學生的主動性、自主性、過程性、創造性。不少人重視教師的講解分析,忽略學生的感情體會;重視智能的提升,忽略學生價值觀念的形成和培養。從而導致「課堂對話」關系失衡,主要表現在幾個方面:
1.「課堂對話」思維僵化
創設一個學生認可、接納,且能激活學生思維的教學氛圍,是師生「課堂對話」之源。但在農村小學科學課上,往往出現教師沒有真正把握「有效課堂對話」內涵,只停留在淺層認識的操作上,師生「課堂對話」交流呆板且程序化。這就使得學生在對話時思路不清,思維僵化,甚至是呆滯,直接影響課堂對話的有效。
2.「課堂對話」內涵淺薄
教育哲學家金生弘在他的著作中提出了一種全新的「你——我」對話與理解式師生關系模式。他認為在教學中都應把對方看作與自己「平等對話溝通」的主體,是一種全身心投入的「深度討論」,而不是看似流暢,卻始終停留在同一層面,並未在內涵上有所深入的淺薄「課堂對話」。
3.「課堂對話」形式單一
課堂對話的形式不能狹義地理解為師生之間、學生之間言語層面的交流,更重要的是思維層面的對話,而思維層面的對話更多地是體現在學生對科學知識的探究的過程之中,不是忽視了「課堂對話」形式的多樣性,內容的規范性和科學性,實證意識淡薄單一的「課堂對話」。
二、促進農村小學科學課「有效課堂對話」的方法與策略
在農村小學科學課堂中,像上面幾種「課堂對話「那樣,教師把「課堂對話」理解或演成為師生之間的一問一答、師問生答。在這種問答式的「課堂對話」中,學生常常被一個接一個的連環問牽著鼻子走,教師依然保持著話語權,對話者的主題性被削弱,廣泛性被制約,積極性被挫傷。這樣的「課堂對話」形式,獲得的結果便是無法提高「課堂對話」的有效。
那麼,如何提高「課堂對話」的有效呢?
1.平等對話,營造生成空間
要促成「有效課堂對話教學」的動態生成,努力做到:
1.創造民主和諧的「有效課堂對話」教學氛圍
如果我們的課堂還是師道尊嚴,對於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不回答,不予理睬,或馬上表現出不高興,不耐煩,那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一定大打折扣。因而要讓我們的課堂充滿生氣,師生關系一定要開放,教師要在教學中真正建立人格平等、真誠合作的民主關系。同時教師要高度重視學生的一言一行,在教與學的平台上,做到教學相長,因學而教,樹立隨時捕捉教學機會的意識,就必定會使我們的課堂教學更加活潑有趣,更加充滿生機,也更能展示教師的無窮魅力。
2.教師引領,深入對話內涵
在農村,小學科學「課堂對話」要鼓勵學生成為科學探究的主體,而教師則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
在「有效課堂對話」過程中,該如何發揮教師的作用,豐富對話內涵呢?筆者認為,只有教師的引領,才有助於幫助促進師生對話的深入。
在農村小學科教學中,教師的語言在課堂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特別是在關鍵問題的引導上,在對話中,教師的語言對於學生的思維的啟發作用是非常大的。教師可以在與學生的對話中,幫助學生理清思路,不斷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可以用幾句甚至一句話,引發全班學生進入更深層的探索;當然,也可能因為一句不恰當的語言,把全班學生的思維停留在泛泛的層面上,使課堂教學流於表面。因此,農村小學科學教師如果能靈活地運用好自己的教學語言藝術,就能幫助學生建構並明晰相關概念。
3.自我暗示,加強對話規范
在小學科學教學中,只有師生的對話建立了一定的規則,並且幫助學生理解並認同這些規則,教師才能在課堂中按照一定的規則開展秩序井然的交流研討,幫助學生學會對話,從而獲得更「有效的課堂對話」。具體方法可包括:
——明確規則,鼓勵自我調整。在探究活動中,學生必須遵循一些規則。例如,小組合作探究討論時,教師播放輕音樂,當音樂一停,就要求學生馬上停止對話,停止小組探究討論活動;在活動前聽清楚活動的目的和要求;在各組匯報和對話時認真傾聽,並積極提出自己的意見和補充。
——適時調整,培養對話膽量。高效的科學探究活動,需要教師清楚每一項探究活動的目標。當學生在觀察時,發現觀察目標不明確、或對話碰到問題時,教師需要適時調控教學預案的程序,而針對學習主體在探究活動中遇到的障礙,進行有針對性的對話指導,這樣不僅能使探究活動沿著正方向的發展,而且使課堂對話活動取得較高的效率。
當然,在農村小學,要提高科學「課堂對話」的效果,除了上述策略外,還受教師本身的科學素養、教學機智等因素的影響。它需要一個長久探索積累的過程,並不是短期就能改變的。

⑧ 小學科學的教學方法

探究方法、觀察方法、製作方法、講授方法
教學中有比較,猜想等等

⑨ 小學科學整理復習的教學方法有哪些

一、先計劃後學習
學習是一個系統工程,是由淺入深、由少到多、逐步深入的過程。只有訂好計劃再學習,學習才是有計劃、有目的、有針對性的,才能克服學習中的盲目性、忙亂性。
二、先預習後聽講
有的同學認為,反正老師要講,課前預習是多餘的;有些則認為,反正有些內容看不懂,預習等於「瞎子點燈白費蠟」……這些看法往往是造成學習成績下降的原因之一。關教授說,首先,預習是課前「偵察」,可打有準備之仗;其次,預習可使新舊知識聯系,有利於掌握新知識;再次,預習可以克服聽課的盲目性,提高學習效率;最後,預習可使聽課更專心,與老師配合更默契,從而提高自學能力。此外,預習的科目以自己學習上有困難的基礎學科為主,每天預習所花的時間,要服從整體計劃。
三、先復習後做作業
古人雲:「溫故而知新」。復習是鞏固、消化和深化學習內容的重要環節,回家後應把當天學的知識認真復習一遍,該記的記下來,該理解的理解透了,然後再做作業。做作業時,第一不要看書,第二不要問別人,第三要有時間限制,只有這樣,作業才有實際價值。假如每次作業都是先復習,然後像考試一樣對待,那就等於一天一次考試,就不會出現作業100分、考試答不上來的情況了。
四、先調整心態後參加考試
考試的心態非常重要,同樣水平的孩子,以不同的心態走入考場就會有不同的結果。心態良好、鬥志昂揚就會促進思維,臨場發揮就好;心態不好、緊張焦慮就會抑制思維,臨場發揮就不佳,所以考前一定要調整好心態。

閱讀全文

與小學科學主要教學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