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學大全 > 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評價標准

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評價標准

發布時間:2021-03-14 09:35:18

Ⅰ 幼兒集體教學活動評價怎麼寫

一、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評價的含義

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評價,又可以稱為幼兒園教學評價、幼兒園高結構教育活動評價。它是指在教學活動實施後,依據一定的評價標准和指標,為促進幼兒發展、教師專業成長和提高教學質量,對教師的教學行為和效果所進行的價值判斷活動。從評價的對象和內容看,它包括了對幼兒的學習過程與結果、教師的教學所進行的評價。

相對而言,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這種高結構教育活動評價會更多關注教育活動設計者和實施者的「有意義的教學」。


二、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評價的類型

從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常用的評價類型包括外部評價,即由專家、幼兒園管理者或其他教師對教學活動設計和實施者進行的評價;還包括自我評價,即由教師反思自己的教學活動設計、實施和效果。

(一)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的外部評價

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的外部評價的作用
通過外部評價,可以幫助教師了解自己的教學情況和效果,並及時發現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從而進行有針對性的調整和改進。通過外部評價,也可以方便評價者在教師群體設計與組織的教學活動中做出一定的區分和比較,幫助外部評價者,特別是幼兒園管理者了解教師教學活動組織與實施中的不同水平,進行分層指導和培養。

2.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外部評價的方法

在幼兒園教學活動進行評價時,可以採用一些客觀的標准和指標,以量化的方式進行。量化評價的目的主要是進行差異比較,一些外部評價,如:專業人士或幼兒園管理者或幼兒園同行教師對某教師的教學活動評價,一般多以量化的方式來進行,以方便外部評價者對教師在橫向之間做出一定的區分。

然而,由於幼兒園教學活動涉及人的因素,涉及具體的、真實的教育情景,變數及其關系比較復雜,因此,除了量化評價的方式外,更需要藉助質化評價的方式,對幼兒園教學活動實施的有效性做解釋性的理解,為的是提出新的問題,對教育活動設計與實施做出改進,如:同行教師觀摩活動後與執教教師進行教學活動的評析和研討。

3.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外部評價的標准和指標

開展集體教學活動評價時,首先是確定評價標准和指標。由於教學活動是一個由教師與幼兒共同參與和相互作用的過程,所以,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的評價涉及教師的「教」和幼兒的「學」兩個方面。


(二)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的反思

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反思的含義與作用
反思是教師帶著明確的目的,憑借自身感官及其有關輔助工具,直接或間接地從課堂上收集資料,並依據資料分析、研究,從而對整個課堂教學的效果做出評價。自我評價是促進教師進行自我反思的一個重要手段,反思是促進教師成長的階梯。

2.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反思的內容

(1)對教學活動目標的反思:包括對教學活動設計的反思、對教學活動內容的反思和對教學活動組織與實施的反思。

(2)對教學活動實施的反思:包括對教學活動實施過程的反思和對教學活動實施效果的反思。

(3)對教學活動評價的反思

Ⅱ 如何制定幼兒園集體教學質量評估標准

幼兒園教學活動目標是幼兒園活動的指南針,它即是活動設計的起點,也是版活動設計的終點;即是選權擇活動內容、活動組織方式和教學策略的依據,也是活動評價的標准。顯然,在教學過程中教學目標的確定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

Ⅲ 幼兒園教育活動評價的標準是什麼

要了解一所幼兒園的情況,最好打電話,或者當面同園長談談。一般來說,園長不會拒絕一個想讓孩子入園而進行咨詢的父母。提問的面愈廣,愈會讓你了解深入,愈能幫助你做出正確的選擇。你可以同已在這所幼兒園就讀的孩子父母進行交談。你還可以利用幼兒園晚接時間,與幼兒園游樂場里正帶孩子玩耍的父母攀談,盡可能獲取你所想要的信息。
帶孩子一起去參觀幼兒園,問問孩子是否喜歡這個新學校。在面對面的談話中,可以問如下兒個問題:
1、幼兒園有哪些附加活動?(比如:外語、音樂、體育等)
2、一個老師照顧多少個孩子?(通常一個老師照顧7個孩子比較合適)
3、過去兩年中幼兒園職工的更換頻率為多少?
4、經常會組織郊遊嗎?(比如:去動物園、博物館等)
5、會不會有些外人((比如:觀摩團的老師)來參觀幼兒園,還是說孩子會生活在一個相對獨立的世界
6、幼兒園會不會注意健康飲食、有沒有專門的營養師?
7、幼兒園會不會經常給父母匯報孩子的成長狀況﹖如果孩子有了困難或其它不良的表現時,幼兒園是否會主動同父母聯系?
8、幼兒園是否經常讓父母參加一些活動?比如:父母開放日、父母會、節日慶祝活動等。
9、這家幼兒園是不是比較擅長兒童教育?它是怎樣教育孩子的?
10、孩子的適應期將是多久?(專業人士建議,至少6天到3個星期.

Ⅳ 能夠結合實際分析一個好的教學活動包括哪些評價指標(幼兒園課程)

(一)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的外部評價
1.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的外部評價的作用
2.幼兒版園集體權教學活動外部評價的方法
3.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外部評價的標准和指標
(二)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的反思
1.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反思的含義與作用
2.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反思的內容

Ⅳ 怎樣對幼兒園教育的進行評價

二十一世紀是信息爆炸的時代,是人才輩出的時代,時代呼喚的是具有創新精神與無窮發展潛力的新人類。集體教學活動又能為幼兒提供多大的發展空間呢?在集體教學活動中又能獲得多少發展的可能性呢?這是值得引起每一位幼兒教育工作者思考的問題。
集體教學活動是幼兒獲取信息、鍛煉提高多種能力的重要渠道。教學專家余文森教授說:「集體教學活動的有效性指通過集體教學活動,幼兒在各方面有收獲、有提高。具體表現:在認知上,從不懂到懂,從少知到多知,從不會到會;在情感上,從不喜歡到喜歡,從不熱愛到熱愛,從不感興趣到感興趣」。有效的集體教學是兼顧知識傳授、情感交流、智慧培養和個性塑造的過程。如何組織合理、有效的集體教學,關於新課程背景下集體教學有效性的策略研究就成為我們教師實施課程改革的切入點。集體教學是集教師、幼兒的活動於一體的活動,其中包含教師的「教」,更重要的是幼兒的「學」。現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對集體教學有效性策略進行探究,希望對一線的幼教工作者有所幫助。
一、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現狀分析
1、陳舊的教學觀對教師的影響根深蒂固。
教學觀是教師對教學的認識或對教學的主張,也就是教師對教學目標、過程、對象的認識。目前幼兒園教育仍受傳統陳舊的教學觀的禁錮。
(1)活動目標單一、不具體。
(2)活動過程乏味,教法單一。
(3)忽視教育對象的主體性。
2、教師對現代教育理念的理解有失偏頗,走向另一個極端。
在呼喚幼兒園課程改革,強調幼兒主體地位、主動學習的今天,一部分教師把課程改革看作是與傳統的決裂,甚至不少教師產生了一些極端想法,認為:提倡在生活和游戲中學習就是否定了傳統單科教學模式;提倡幼兒自我知識的建構就是否定了教師的講解和示範;提倡幼兒的體驗學習就是幼兒的自我游戲,忽視了教師與幼兒的有效互動。
如何在新《綱要》思想的指導下改變這一現狀,探求適宜幼兒終身發展的集體教學活動的有效策略,是當前集體教學活動面臨的現實問題。
二、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的有效性策略
(一)、教學准備策略:
教學准備策略主要指教師在集體教學活動前所要處理的問題解決行為,即在制定教學方案時所要做的工作。具體說,教師在准備教學時須解決如下問題:目標的確定、材料的准備、教法的選擇等。有效的教學准備策略應包括以下幾方面:
1、明確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師幼通過教學活動預期達到的結果或標准,在集體教學中一定要先明確教學目標。目標的確立須從幼兒角度出發,涵蓋態度情感、能力、知識經驗多個緯度,必須是可測的、可評價的、具體的、明確的,適宜大部分幼兒最近發展區,是可以共同達到的。
例如:小班科學領域「認識時間」,某教師目標表述:「認識白天黑夜,了解主要特徵及與人們生活的關系;正確區分白天黑夜」。顯然,目標過於單一,僅重視知識技能的傳授,而忽略其它能力的發展。結合有效教育目標的標准,可做如下改動:「認識白天黑夜,了解其主要特徵及與人們生活的關系;正確區分白天黑夜,嘗試運用時間詞彙;幫幼兒樹立時間觀念,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2、准備操作材料
集體教學中操作材料的作用是舉足輕重的。教師應結合活動要求和幼兒的年齡特點,准備最佳的操作材料,發揮最大效應。
(1)材料的可操作性。集體教學中提供的材料操作性要強,使幼兒願意操作、探索。如:整合活動「有趣的線條」,幼兒可利用線條自由表現,充分體驗創造想像的樂趣。
(2)材料的層次性。同一年齡幼兒發展水平不一致,存在個性、智力、能力上的差異。教師提供的材料要有層次性,使幼兒能選擇適合自己的材料進行操作、探索,有效促進每個幼兒在原有水平上得到發展。如中班社會領域《神奇的筷子》,可提供不同層次的材料:易夾的紙團、難度大的黃豆等,不同層次的幼兒可找到適合自己的操作材料,興趣自然很濃。
(3)材料的豐富性。要讓幼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就須保證足夠的、豐富的材料供幼兒操作。如:大班科學領域「認識磁鐵」,教師動員家長為幼兒准備磁鐵、木塊、布條、玻璃、塑料等。通過動手操作探索其特性,並運用磁鐵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
(4)材料的多功能性。活動中提供的材料盡可能一物多用。如幼兒常玩的套桶,可作為數數、區分大小、排序的操作材料,如加上數字卡,也可作為認數的材料,充分發揮套桶的作用。
3、選擇適宜的教學行為和組織形式
教師的教學行為和活動的組織形式直接影響教學活動的效能,為此,要選擇適宜的教學行為和組織形式。
(1)教學方法多樣化。據幼兒年齡特點,採用豐富的教學方法,如游戲法、觀察法等進行教學。如「認識蔬菜」,應通過視覺、觸覺、味覺進行教學,避免單一說教。
(2)組織形式生活化。將抽象的活動生活化,使幼兒輕松習得知識。如小班排序活動,請幼兒用色彩鮮艷的串珠,按大小、顏色、形狀等標准進行排列,製作彩色項鏈。
(3)教學手段現代化。藉助多媒體進行教學,易幫幼兒釋疑,提高工作效率。如:大班數學活動「目測數群」,傳統的教學幼兒較難理解其意義,通過課件演示,使抽象的問題具體化,枯燥的問題生動化,復雜的問題簡單化,但並不是所有的內容都適合課件演示。我們須抱著「揚棄」的態度,使現代化教育手段和傳統教育教學有機結合,提高教育教學的整體效益。
(二)、教學過程的實施策略:
教學過程的實施策略,主要是指教師為實施教學方案而發生在集體教學活動內外的一系列行為。集體教學行為包含兩方面的內容:一是管理行為,二是教學行為。
1、管理行為。集體教學的管理行為是為了使教學能順利地進行而創造各種有利條件及為了確保單位時間內的教學效益的活動。
2、教學行為。教學行為包含兩種:一是直接指向目標和內容,可以事先做好准備的行為;二是直接指向幼兒和教學情景,無法事先做好准備的偶發事件。
幼兒園教學活動中的有效教學行為應該是:
(1)形成教師與幼兒、幼兒與幼兒間積極、有效的互動。
A、營造輕松愉快的活動氛圍。如大班數學活動《娃娃超市》,教師不作限制,只要求幼兒注意輕拿輕放,愛護玩具。幼兒自由選擇喜歡的玩具,主動介紹玩具的玩法……,輕松、愉快的活動氛圍是師幼有效互動的前提。
B、注重以同伴的身份參與幼兒活動,實現真正的師幼互動。
C、注意適時、適度的干預。教師不要過多的干預,盡量讓幼兒自己思考、嘗試解決問題。促進幼兒知識的建構,幫幼兒掌握知識,發展能力。
(2)關注幼兒的個別差異。首先要善於觀察、了解幼兒,找出幼兒學習的最近發展區。其次,對觀察的結果客觀分析,找出適合的教育手段和方法,及時調整教育策略和要求。如:一部分幼兒對於10以內的數量,目測即能說出總數,因此,可隨機調整學習內容「練習按群計數」,落實因人而異的教育。
(三)、教學評價策略:
教學評價策略主要指對集體教學活動過程與結果做出的系列價值判斷行為,是過程性評價。
1、評價應科學合理。避免採用統一的標准評價不同發展水平的幼兒。
2、評價應具有針對性。避免在一次活動中不斷出現「不錯」「很好」等詞語。
3、評價應指向教育活動的全過程。
幼兒集體教學活動是幼兒課程中不可或卻的一部分。新的課程觀告訴我們:「幼兒不是被動的接受知識,而是建構和發現知識;不是知識的旁觀者,而是知識的主動建構者和創造者。幼兒的這種角色不是教師賜予的,而是作為學習者天然具有的」。要使幼兒園的集體教學活動真正做到有效、高效,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讓我們共同努力!

Ⅵ 如何制定幼兒園課堂教學活動評價標准

摘要:幼兒園教學活動目標是幼兒園活動的指南針,它即是活動設計的起點,也是活動設計的終點;即是選擇活動內容、活動組織方式和教學策略的依據,也是活動評價的標准。顯然,在教學過程中教學目標的確定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然而我們的教育實踐者在組織教學活動時往往過於重視教學活動的過程而忽視了教育目標的設定,以至於目標制定過大或與幼兒的實際能力及教材的內容不相符合,沒有發揮教育目標的指導作用,因此本文作者根據自己的實踐經驗,淺談一下幼兒園教學活動目標的制定,希望自己的拙見能為大家提供點滴啟示作用。

幼兒園教學活動目標是教育工作者對幼兒在一定學習期限內的學習及結果的預期,是幼兒園教育目的的具體化。活動目標是幼兒園活動的指南針,它即是活動設計的起點,也是活動設計的終點;即是選擇活動內容、活動組織方式和教學策略的依據,也是活動評價的標准。顯然,在教學過程中教學目標的確定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那對於教育活動組織實施的幼兒教育工作者來說如何制定科學的活動目標,從而促進幼兒的發展,作者有一些思考,希望能與大家一起探討。

一、幼兒園的教育活動目標要以《綱要》中各領域的目標為指導

《幼兒園指導綱要》中指出:幼兒園教育目標要以《幼兒園工作規程》和《綱要》中規定的各領域的目標為指導,結合本班幼兒的發展水平、經驗和需要來制定。

幼兒園的教育對象是3-6歲的兒童,此時期是個體發展的關鍵期,具有很強的可塑性,其生理、心理發展需要實施科學教育,才能健康的發展。《綱要》中的教育目標是根據個體發展的不同方面及統一內容不同時期發展特點綜合分析研究而制定,具有較強的科學指導性。如中班活動《濟南夏日一游》是一次以社會為重點領域的活動。此活動可根據《綱要》中社會領域的總目標,結合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來制定目標。即目標一:培養幼兒理解並遵守穿越馬路時要走人行道的交通規則;目標二:通過欣賞濟南獨具特色的「泉」,萌發幼兒愛家鄉的社會情感;目標三:在旅遊中,提高幼兒自我解決問題及互助合作的能力(如旅遊中,有的小朋友身體不舒服,同伴之間要給予安慰和照顧等),這些都是建立在總的社會領域目標的基礎之上的。

二、幼兒園的教育活動目標要根據本班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及認識規律

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格塞爾曾做過一個「雙生子爬樓梯」試驗,在這個實驗中,雙生子T和C:T從第48周起每日進行10分鍾爬梯訓練,連續6周;在此期間,C不作爬梯訓練,只從第53周起開始作爬梯訓練。根據他的實驗結果,C只接受2周的爬梯訓練,就能趕上T的水平。格塞爾的這個實驗表明,兒童的成長是受生理和心理成熟機制制約的,幼兒的身心發展是有一定順序的,這種順序是由先天因素決定的。這種發展規律表現在,到一定年齡,幼兒就會做什麼事情。例如,到一定年齡,幼兒就會走路、爬樓梯,不到這個年齡,機體這方面的能力沒有成熟,即便去提前訓練,也是事倍功半。目標過高,超出幼兒的能力范圍之外,幼兒因能力達不到,完不成任務不能獲得成功感,失去興趣;如果低於幼兒實際水平,幼兒會覺得枯燥乏味,身心疲勞,而失去了參加活動的積極性。因此制定教學活動目標時要結合本階段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遵循兒童的「最近發展區」的原理。如小班上學期活動教材中體育游戲《運沙袋》制定的目標之一是激發幼兒運用身體的各個部位來「走」運沙袋,改成「跑」運沙袋,對於身體協調能力發展較差的小班孩子來講就太難了,孩子會因為沙袋總是在運送的過程中從身上掉下來,失去信心和繼續做下去的勇氣,從而放棄游戲。又如大班健康活動《小青蛙本領強》的目標之一是使幼兒體驗跳躍的動作要領,練習不同的跳法,發展跳躍能力,如果把「練習不同的跳法」去掉,單純體驗跳躍的要領,而平時孩子又經常玩跳躍的游戲,使得孩子失去了長時間練習跳躍的興趣。

同時,教育活動目標的的制定還要遵循幼兒的認識規律,據心理學研究表明,兒童的認識規律一般為:動作——感知——表象——概念。例如小班健康活動《小烏龜爬爬爬》,這次活動的目標首先要建立在認識小烏龜特徵的基礎上,然後了解小烏龜爬行速度慢,而且是四肢爬行的特點,目標之一才能設計為引導幼兒學習手腳著地爬行。

三、幼兒園教育活動目標的制定要建立在深入分析研究教材和幼兒原有經驗的基礎上

幼兒園教育活動目標的制定時要建立在充分地研讀材料、分析材料,對材料所蘊含的意義和對本年齡段幼兒的發展作用有一個比較深層的挖掘和思考。如果教師對教材分析不夠透徹,目標就會出現導向上的錯誤,如中班主題活動《蛇偷吃了我的蛋》,如果不分析故事內容及其蘊含的意義,教師只把目標定為:能認真聽故事,並能復述故事;體驗扮演不同角色進行故事表演的樂趣。而不是引導幼兒認識會生蛋的動物,並理解故事重復的結果預測故事的結局。那麼孩子只能單純的學會講故事,而不是在教師的引

Ⅶ 如何對幼兒園教育活動實施有效性進行評價

二十一世紀是信息爆炸的時代,是人才輩出的時代,時代呼喚的是具有創新精神與無窮發展潛力的新人類。集體教學活動又能為幼兒提供多大的發展空間呢?在集體教學活動中又能獲得多少發展的可能性呢?這是值得引起每一位幼兒教育工作者思考的問題。 集體教學活動是幼兒獲取信息、鍛煉提高多種能力的重要渠道。教學專家余文森教授說:「集體教學活動的有效性指通過集體教學活動,幼兒在各方面有收獲、有提高。具體表現:在認知上,從不懂到懂,從少知到多知,從不會到會;在情感上,從不喜歡到喜歡,從不熱愛到熱愛,從不感興趣到感興趣」。有效的集體教學是兼顧知識傳授、情感交流、智慧培養和個性塑造的過程。如何組織合理、有效的集體教學,關於新課程背景下集體教學有效性的策略研究就成為我們教師實施課程改革的切入點。集體教學是集教師、幼兒的活動於一體的活動,其中包含教師的「教」,更重要的是幼兒的「學」。現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對集體教學有效性策略進行探究,希望對一線的幼教工作者有所幫助。 一、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現狀分析 1、陳舊的教學觀對教師的影響根深蒂固。 教學觀是教師對教學的認識或對教學的主張,也就是教師對教學目標、過程、對象的認識。目前幼兒園教育仍受傳統陳舊的教學觀的禁錮。 (1)活動目標單 一、不具體。 (2)活動過程乏味,教法單一。 (3)忽視教育對象的主體性。 2、教師對現代教育理念的理解有失偏頗,走向另一個極端。 在呼喚幼兒園課程改革,強調幼兒主體地位、主動學習的今天,一部分教師把課程改革看作是與傳統的決裂,甚至不少教師產生了一些極端想法,認為:提倡在生活和游戲中學習就是否定了傳統單科教學模式;提倡幼兒自我知識的建構就是否定了教師的講解和示範;提倡幼兒的體驗學習就是幼兒的自我游戲,忽視了教師與幼兒的有效互動。 如何在新《綱要》思想的指導下改變這一現狀,探求適宜幼兒終身發展的集體教學活動的有效策略,是當前集體教學活動面臨的現實問題。 二、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的有效性策略 (一)、教學准備策略: 教學准備策略主要指教師在集體教學活動前所要處理的問題解決行為,即在制定教學方案時所要做的工作。具體說,教師在准備教學時須解決如下問題:目標的確定、材料的准備、教法的選擇等。有效的教學准備策略應包括以下幾方面: 1、明確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師幼通過教學活動預期達到的結果或標准,在集體教學中一定要先明確教學目標。目標的確立須從幼兒角度出發,涵蓋態度情感、能力、知識經驗多個緯度,必須是可測的、可評價的、具體的、明確的,適宜大部分幼兒最近發展區,是可以共同達到的。 例如:小班科學領域「認識時間」,某教師目標表述:「認識白天黑夜,了解主要特徵及與人們生活的關系;正確區分白天黑夜」。顯然,目標過於單一,僅重視知識技能的傳授,而忽略其它能力的發展。結合有效教育目標的標准,可做如下改動:「認識白天黑夜,了解其主要特徵及與人們生活的關系;正確區分白天黑夜,嘗試運用時間詞彙;幫幼兒樹立時間觀念,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2、准備操作材料 集體教學中操作材料的作用是舉足輕重的。教師應結合活動要求和幼兒的年齡特點,准備最佳的操作材料,發揮最大效應。 (1)材料的可操作性。集體教學中提供的材料操作性要強,使幼兒願意操作、探索。如:整合活動「有趣的線條」,幼兒可利用線條自由表現,充分體驗創造想像的樂趣。 (2)材料的層次性。同一年齡幼兒發展水平不一致,存在個性、智力、能力上的差異。教師提供的材料要有層次性,使幼兒能選擇適合自己的材料進行操作、探索,有效促進每個幼兒在原有水平上得到發展。如中班社會領域《神奇的筷子》,可提供不同層次的材料:易夾的紙團、難度大的黃豆等,不同層次的幼兒可找到適合自己的操作材料,興趣自然很濃。 (3)材料的豐富性。要讓幼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就須保證足夠的、豐富的材料供幼兒操作。如:大班科學領域「認識磁鐵」,教師動員家長為幼兒准備磁鐵、木塊、布條、玻璃、塑料等。通過動手操作探索其特性,並運用磁鐵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 (4)材料的多功能性。活動中提供的材料盡可能一物多用。如幼兒常玩的套桶,可作為數數、區分大小、排序的操作材料,如加上數字卡,也可作為認數的材料,充分發揮套桶的作用。 3、選擇適宜的教學行為和組織形式 教師的教學行為和活動的組織形式直接影響教學活動的效能,為此,要選擇適宜的教學行為和組織形式。 (1)教學方法多樣化。據幼兒年齡特點,採用豐富的教學方法,如游戲法、觀察法等進行教學。如「認識蔬菜」,應通過視覺、觸覺、味覺進行教學,避免單一說教。 (2)組織形式生活化。將抽象的活動生活化,使幼兒輕松習得知識。如小班排序活動,請幼兒用色彩鮮艷的串珠,按大小、顏色、形狀等標准進行排列,製作彩色項鏈。 (3)教學手段現代化。藉助多媒體進行教學,易幫幼兒釋疑,提高工作效率。如:大班數學活動「目測數群」,傳統的教學幼兒較難理解其意義,通過課件演示,使抽象的問題具體化,枯燥的問題生動化,復雜的問題簡單化,但並不是所有的內容都適合課件演示。我們須抱著「揚棄」的態度,使現代化教育手段和傳統教育教學有機結合,提高教育教學的整體效益。 (二)、教學過程的實施策略: 教學過程的實施策略,主要是指教師為實施教學方案而發生在集體教學活動內外的一系列行為。集體教學行為包含兩方面的內容:一是管理行為,二是教學行為。 1、管理行為。集體教學的管理行為是為了使教學能順利地進行而創造各種有利條件及為了確保單位時間內的教學效益的活動。 2、教學行為。教學行為包含兩種:一是直接指向目標和內容,可以事先做好准備的行為;二是直接指向幼兒和教學情景,無法事先做好准備的偶發事件。 幼兒園教學活動中的有效教學行為應該是: (1)形成教師與幼兒、幼兒與幼兒間積極、有效的互動。 A、營造輕松愉快的活動氛圍。如大班數學活動《娃娃超市》,教師不作限制,只要求幼兒注意輕拿輕放,愛護玩具。幼兒自由選擇喜歡的玩具,主動介紹玩具的玩法……,輕松、愉快的活動氛圍是師幼有效互動的前提。 B、注重以同伴的身份參與幼兒活動,實現真正的師幼互動。 C、注意適時、適度的干預。教師不要過多的干預,盡量讓幼兒自己思考、嘗試解決問題。促進幼兒知識的建構,幫幼兒掌握知識,發展能力。 (2)關注幼兒的個別差異。首先要善於觀察、了解幼兒,找出幼兒學習的最近發展區。其次,對觀察的結果客觀分析,找出適合的教育手段和方法,及時調整教育策略和要求。如:一部分幼兒對於10以內的數量,目測即能說出總數,因此,可隨機調整學習內容「練習按群計數」,落實因人而異的教育。 (三)、教學評價策略: 教學評價策略主要指對集體教學活動過程與結果做出的系列價值判斷行為,是過程性評價。 1、評價應科學合理。避免採用統一的標准評價不同發展水平的幼兒。 2、評價應具有針對性。避免在一次活動中不斷出現「不錯」「很好」等詞語。 3、評價應指向教育活動的全過程。 幼兒集體教學活動是幼兒課程中不可或卻的一部分。新的課程觀告訴我們:「幼兒不是被動的接受知

Ⅷ 幼兒園教育活動評價有哪些基本原則

一、評價原則 幼兒園語言教育活動的評價是一種比較微觀、比較真體的評價,與教師聯系更密切,對教師影響更直接。因此,幼兒園教師應當直接參與幼兒園語言教育活動的評價。這樣,教師可以及時了解活動設計和組織實施過程中的不足,討論改進的辦法,不斷提高語言教育活動設計和組織實施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保證評價的深人性和全面性,避免評價過程中評價者和被評價者之間的對立現象。 1.客觀性原則。實施教育活動評價必須採取客觀的實事求是的態度,而不能主觀臆斷或摻雜個人的情感色彩。 2.全面性原則。對語言教育活動的各個構成要素進行全面評價 3.參照性原則。參照性原則是指制定的評價標准要有依據 二、評價內容 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是對幼兒語言學習行為的評價,另一個是對語言教育活動中教師的設計和組織實施行為的評價。 1.對幼兒語言學習行為評價的內容包括以下幾個項目: ①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②這些任務是由具體活動目標直接轉化而來的。 ③幼兒在活動中表現出來的獨立見解情況。 ④幼兒在活動中創造性運用語言的表現。 2..對語育教育活動中教師行為評價主要涉及活動的目標、內容、組織方法和形式、教學輔導材料的利用以及教師與幼兒之間的互動等。具體包括以下幾個項目。 ①目標的達成程度。 ②活動內容和形式的適合程度。 ③活動內部要素的協調程度。 ④效果分析。

閱讀全文

與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評價標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