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總結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計劃
一、指導思想:
在語文教學中,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要以馬列主義和科學的教育理論為指導,聯系學生現實生活,加強語文實踐,積極進行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
二、本學期教學總目標和要求:
小學語文教學應立足於促進學生的發展,為他們的終身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礎。小學語文教學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和中華優秀文化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豐富語言的積累,使他們具有初步的聽說讀寫能力,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在教學過程中,使學生受到愛國主義教育、社會主義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學思想方法的啟蒙教育,培育學生的創造力,培養愛美的情趣,發展健康的個性,養成良好的意志品格。本學期一年級教學總目標和要求:
(一)漢語拼音
1、學會漢語拼音,能讀准聲母、韻母、聲調和整體認讀音節,能准確地拼讀音節,正確書寫聲母、韻母和音節。
2、能藉助漢語拼音識字、正音、學說普通話。
(二)識字與寫字
1、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願望。
2、認識常用漢字400個,會寫100個。
3、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能按筆順規則寫字。字寫得正確、端正、整潔。
4、初步養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
(三)閱讀
1、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
2、學慣用普通話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學習藉助讀物中的圖畫閱讀。
4、對讀物中感興趣的內容,樂於與他人交流。
(四)口語交際
1、學說普通話,逐步養成說普通話的習慣。
2、能認真聽別人講話,努力了解講話的主要內容。
3、能與別人交談,態度自然大方,有禮貌。
4、有表達的信心。積極參加口語交際,踴躍發表自己的意見。
三、學生基本情況簡要分析
一年級(3)班全班26人,其中男生11人,女生15人。學生在幼兒園就已經初步接觸過漢語拼音,但不系統、不規范、發音不夠准確。由於學生來自不同的幼兒園,受一些客觀因素的影響,學生的知識經驗、認知水平和語言表達能力都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個別學生在幼兒時期就已經認識了許多漢字,具有主動識字的願望;大部分學生能認少量漢字;個別學生連自己的名字也不能正確書寫。部分學生能就感興趣的內容提出簡單的問題,個別學生有表達的自信心,能積極地發表自己的見解,而部分學生則缺乏自信,較為膽怯,學習的主動意識不夠,對意願的表達較為模糊。
四、提高教學質量的主要措施
1、對於5、6歲剛上一年級的孩子,掌握抽象的漢語拼音,顯然是困難的,也是枯燥乏味的,針對學生年齡的特點,結合《語文課程標准》,力求做到漢語拼音的教學具有趣味性、富有童趣,讓學生在和諧的課堂氣氛中掌握漢語拼音。
2、識字是閱讀和作文的基礎,在低年級語文教學中至關重要。低年級學生容易記住一些具體的、形象的、有顏色的材料,所以在識字的教學中,將加強形象化、直觀性,引導學生去學。通過形象、直觀的教學,加上豐富的意象,學生就能掌握所學的漢字。
3、「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將閱讀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同時,把閱讀教學從課堂延伸到課外,再把課外閱讀所得運用於課內,二者緊密結合,協調發展閱讀能力。
4、在教學中,積極引導、鼓勵學生質疑,把學生引入問題的天地,讓他們各抒己見,勤於質疑發問,在問題、求解答的過程中提高口頭表達能力。同時,低年級語文教材中,課文內容豐富,並有一定的懸念,可以利用這一有利因素,引導學生展開想像,給學生創造情境,鼓勵學生大膽去說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總結
隨著時間的流逝,轉眼一學期又過去了。新課程進入我校已有一個學年了,它猶如一股春風,為我們的教育注入了新機,也給我們帶來了嶄新的教學舞台。期末臨近,回想這學期以來的教學工作,感覺真累,但也伴隨著收獲的快樂。
這學期以來,我按照期初制定的課改方案有條不紊地開展工作。互相聽課,認真聽取同年段老師的意見,改進教學方式。定期做好工作總結,總結教學經驗,把經驗點滴投入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在觀察、猜測、探究、討論、交流等過程中,獲得所應掌握的語文知識,使語文學習活動成為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努力貼切當前語文課程改革的重要理念。
在本學期的教學過程中,在學生開展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在學生情緒激昂、忘情投入的時候,難免會有「吵鬧」的問題,可能會出現「我想……我要……我能……我來做……我還有……我認為……」。這是,我都盡量不輕易否定學生的思維成果,不把自己的意見強加給學生。於是學生都能自始自終情緒高昂地參與整個教學過程,感受到學習的快樂。在教與學的過程中,對於學生提出的不同結論,如果講得有道理,我都給予肯定,讓學生有機會坦陳自己的想法,尊重孩子的思維成果,不輕易否定孩子在認真思維的基礎上的答案。同時在學生進行發散思維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相互鑒別,把發散的思維再回擾起來,這樣就有利於培養學生思維的系統性、嚴謹性和深刻性。
總之,在這學期的教學過程中,本人始終堅持以新課程的標准實施教學,堅持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提倡合作學習精神,引導學生從生活源泉中不斷吸取發展思維和語言的養料,在文字教材和生活教材的結合中,開辟了課程學習的廣闊天地。不過還應該說的是在取得成績的同時,也出現了教學上的許多不足,眾多的學生是可以接受新課程的教育方式的。一小部分學生由於年齡上的差異,以及家庭教育的空缺,學習上就有點困難了,因而班級里就有了兩個極端的現象。當然,今後我還會在教學中不斷改進,以適應教育改革的新浪潮。
轉自:http://hi..com/tang7838/blog/item/bc49f1d3efa67936960a1676.html
②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工作總結
小學一年級數學工作總結範文
一年級數學教學工作總結
我們都已熟知:數學是學習現代科學技術必不可少的基礎和工具。由於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數學的功能不斷擴大。它在日常生活、生產建設和科學研究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因此,掌握一定的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是我國公民應具備的文化素養之一。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學習數學要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這樣才能學以致用。如脫離生活而只知盲目計算,就會變成紙上談兵,變成書獃子,鬧出大笑話。那麼,怎樣讓小學生在學習數學時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用所學的知識和方法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呢?
數學知識的抽象性很強,而小學生卻是以形象思維為主。為此,本學期我在教學新知時盡量利用生活中的感情材料進行直觀教學,使學生便於理解和掌握。如:在教學「簡單減法應用題」,我先拿來5塊糖,把其中2塊送給一個同學,再讓學生根據我的做法用兩句話表達出它的意思,此時學生能說:有編一道5塊糖,送給x x 同學2塊,還剩3塊。在這道題的基礎上我又讓學生根據自己喜歡的物品,自由地應用題,學生很快就編出了很多,我抓住機會告訴學生像這樣的題目在我們的數學里叫做應用題,從而初步了解了應用題的概念,同時也體會到了數學的美麗。再如: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時,我先介紹常見的教室里的書櫃、粉筆盒、墨水瓶等實物後問:誰知道它是什麼形狀的?在此,同時也讓學生進行討論、探索長方體跟正方體的特徵,一下子說出了很多,最後,我要求學生用小手親自摸一摸正方體和長方體。這樣,學生對抽象的長方體和正方體有感性的具體認識容易記憶,懂得運用,為學習它們的表面積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所以我在本學期的教學努力做到:
1、根據兒童發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徵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的能力。重視以學生的已有知識經驗和生活經驗為基礎,提供學生熟悉的情景,幫助學生理解並能掌握數學知識。
2、增加聯系實際的內容,使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用心感受數學的美麗。
3、注意選取富有兒童情趣的學習素材和活動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得愉悅的數學學習體驗。
4、重視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合作交流與自主探索的氣氛中學習。
5、把握教學要求,促進學生發展適當改進評價學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學生課堂發言的「奇思妙語錄」等。
在本學期,我所擔任的一年級數學的兩個班的同學都存在著智力上的差異,由於每個兒童的生活條件、家庭背景、心理水平、思維方式等不同,他們對同一數學問題可能有不同的思路和策略,不能過分強求一致。所以我注重演算法多樣化,允許每個兒童以自己不同的方式去學習數學。例如:教學「9+5」進行「湊十」時,可以是「4+5+5」也可以是「9+1+4」或者「4+4+1+4+1」等。針對學生的解答的方式,再引導學生用自己最喜歡的方法來解答。對能解答出得數的同學我都給予肯定,通過不同的方式進行表揚和鼓勵,讓他們體驗到創造之樂,增強了對數學美麗的正確認識,也增強了學好數學的信心。同時,也讓學生體會到很多數學問題是從實際中來的,知道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懂得它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是對生活的一種高級歸納和總結,是一門有著無限美麗之處的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