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優化小學科學教學方法的思考
一、關注學生的學習情緒。靈活調整教學進程,及時調整教學策略,幫助學專生擁屬有良好的情緒狀態
二、關注學生的學習方法。
1、關注材料的發放順序與時機2、關注學生的探究方法
三、關注學生的思維方式。
學生在現象觀察或材料研究中會發現問題;在回憶、思考中會推測問題;在交流、討論中會爭論問題;在提出解決辦法時需設計方案;在實踐活動中要解決問題。
在教學方法上從「小事」入手;從教學的每個細節中多思考、多探究、多實踐,以小見大、見微知著,向細節要質量,更好地促進學生的科學探究活動。
② 淺談如何開展小學科學課的有效教學
一、教學目標的有效性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前提.
二、課堂教學策略的有效性是專提高屬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關鍵.
三、有效的課堂教學評價是提高課堂有效性的保障.
課堂教學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具有極強的藝術性。科學教師應以「一切為了孩子的發展,教學為學生服務的」的宗旨,設計每一教學環節,甚至一句話,一個動作,一個微笑„„讓學生的自主性得到最大的發展!使「一切為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不再成為一句空話!
③ 小學科學的教學方法
探究方法、觀察方法、製作方法、講授方法
教學中有比較,猜想等等
④ 淺談小學科學教學中的幾點做法
小學科學新課程標准明確提出: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探究既是科學學習的目標,又是科學學習的方式。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是學生學習科學的主要途徑。科學課程應向學生提供充分的科學探究機會,使他們在像科學家那樣進行科學探究的過程中,體驗學習科學的樂趣,增長科學探究的能力,獲取科學知識,形成尊重事實、善於質疑的科學態度,了解科學發展的歷史。探究作為學習方式,它是一種教與學的策略。很多教師在課堂上都很重視讓學生親身經歷探究活動,獲得發展。但是,怎樣的探究活動才是有價值的,這個問題很值得我們深思。
有一節三年級的科學課,教師引導學生探究液體的相同和不同。講台兩側擺滿了各種實驗材料。有食用油、水、牛奶、蜂蜜、蠟光紙、小燒杯、玻璃片、木板、塑料小天平等。學生開始試驗之前,老師提出的問題是:食用油、水、牛奶、蜂蜜有什麼不同?學生根據平時的生活經驗說出了很多看法,比如:顏色、透明度、味道、稀稠程度、喝下去的感覺、用途等等。學生的思維頓時活躍起來。接下來,就讓學生動手做實驗。學生一下子蜂擁到講台上領取材料,想領什麼材料就領什麼材料。學生頓時忙開了,課堂上很熱鬧。聽課的老師問一個同學,你們在研究什麼呀?學生搖搖頭
這節課,教師准備的大量工具和材料,是想讓學生通過實驗發現各種液體更多的不同,體會到探究的樂趣。由於教師沒有讓學生確定自己要探究的課題,致使學生盲目地忙亂了一節課,無論是在科學概念方面,還是在科學態度、方法和探究方面,得到的東西很有限。
對於小學生來說,探究絕不等於不要教師的指導,不是完全放手給學生,有人認為探究就是讓學生獨立研究,只要老師指導了,就不是探究。那種「學生想研究什麼就研究什麼,學生想怎樣研究就怎樣研究」的做法實際上是不符合小學生學習實際的。
新課程改革重視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能力。在學生提出了許許多多的問題之後,該怎麼辦?這些問題是否都有研究的價值,是否都能當堂研究,學生是否具備研究能力,這就需要教師指導他們整理、篩選,然後確定研究的問題,要讓學生明確自己在研究什麼,並緊緊圍繞這個問題收集信息。
一個完美的科學探究活動,應該是「學生自己發現可研究的對象,提出問題,進行假設,擬定實驗計劃,收集相關資料,進行實驗,分析結果並進行匯報、交流」。每位科學課教師都希望自己的學生能夠完成這樣的科學探究活動。但是,真正做到這一步,需要一個能力形成的過程,如果只有探究的激情,而缺乏探究的方法,漫無目的地去操作,那麼,只能說是科學課教師失去了應有的指導作用,是「有量無質」的探究活動。
作為科學課教師,要根據實際情況,放慢「探究的腳步」。在教學設計過程中,根據學生探究能力的水平,設計由扶到放的一系列活動。不僅要引領學生經歷探究,更要注重探究活動的效果,讓學生從中在各個方面得到最大的發展。當然,在科學探究能力培養的過程中,仍然需要依賴於學生的自主參與,緊密結合科學知識的學習,通過動手動腦,親自實踐,在感知、體驗的基礎之內形成科學探究的能力,而不是簡單地通過講授教給學生。這才是我們在科學教育中所追求的「科學探究」、「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與「科學知識」三維教學目標的系統達成。
⑤ 關於小學科學課堂核心概念教學的幾點思考
1.把握學生的前概念
現在的學生處於一個多媒體時代,他們可能會通過電視、書籍、報刊、網路等渠道了解到自然現象和人類的一些科學產品,當然在他們的日常活動中也會產生一些自己的認識了解,而這些印象必然會被他們帶入課堂。這些印象就是他們在學習科學概念之前的「日常概念」,也可以稱之為前概念。在幫助學生構建科學核心概念之前,首先要了解學生的前概念。了解學生前概念的方法有很多種,比如書面測試、訪談分析、個別交流、畫圖等。這些方法的採用可以視實際情況有選擇地使用。當然這些方法並不是隨意用的,要針對實際情況有選擇性地使用。
比如,畫圖非常適合在課堂上暴露學生的前概念,這個方法比前幾種方法簡單易行,一張白紙,一支筆,不會對學生產生一些暗示,而且這個方法已被大多數老師運用在課堂上了解學生的前概念,因為有時學生的想法是很難只用語言文字表達出來的,利用畫圖的形式可以讓我們更加貼切地了解學生的想法。因為有時學生所說的並不完全符合他們的所想,並不能完全表達他們所要表示的全部意思。利用畫圖可以更多地暴露他們隱藏於大腦中的隱性思維。
2.找准概念生長點,引導感知科學核心概念
基於學生並不是空著腦袋走進課堂的,他們的腦袋中存在著一些前概念,這些前概念有的可能是錯誤的,但它包含著學生原有的經驗和假設,這些原有的經驗和假設正是核心概念的生長點。科學教學活動過程就是要改變學生原有的前概念,通過深入地探究活動讓學生直面自己的錯誤概念引發認知沖突,通過各種構建活動,建立起新的概念體系,達到核心概念建構目標。這些活動可以是通過讓學生獲得必要的感性認識來消除錯誤的前概念,也可以是讓學生經歷認知沖突,消除錯誤的前概念,還可以是為學生提供符合客觀事實的事物,發展學生不完整的前概念。但是科學核心概念的建構還要藉助完整的探究過程來實現。
3.通過探究幫助學生構建核心概念
幫助學生核心概念的建構過程也要遵循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順序以及他們個體科學概念發展的水平。近年來,為了改變以知識傳授為主的現狀,培養學生對科學學習的興趣,廣泛提倡採用基於探究的教學方法。在教學活動中發現通過探究活動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構建核心概念。當然探究活動的設計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設計好的探究活動才能很好地達到目的。
4.促進學生深化科學核心概念
深化科學核心概念,就是把科學知識技能內化為學生自己的東西,轉變成他的一種素養,通過實踐發現有這樣兩種深化方法。
概念圖構建法,它利用圖示的方法來表達人腦中的概念思想,把隱藏於人腦中的東西變得現行化、可視化,便於交流與表達。這種方法可以幫助學生理清他所掌握的科學概念,加深記憶。並且可以區分出大概念和小概念及它們之間的關系。
⑥ 如何實現小學科學的有效教學
一、教學目標的有效性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前提.
二、課堂教學策略的有效性是提版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關鍵權.
三、有效的課堂教學評價是提高課堂有效性的保障.
課堂教學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具有極強的藝術性。科學教師應以「一切為了孩子的發展,教學為學生服務的」的宗旨,設計每一教學環節,甚至一句話,一個動作,一個微笑„„讓學生的自主性得到最大的發展!使「一切為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不再成為一句空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