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學大全 > 淺談幼兒園古詩教學

淺談幼兒園古詩教學

發布時間:2021-01-23 07:52:46

❶ 古詩在幼兒園開展的意義

簡說意義,"讀史書使人明智,讀詩書使人靈秀。"學習古詩詞不僅能使人靈秀,更重要的是使人脫離庸俗和低級趣味,更加文明和高雅。

學習古詩詞能造就和改變一個人的性格,能陶冶一個人的情操,能使人的志向、情操得到陶冶和升華。

一首好詩就是一位良師益友。學習古詩詞猶如在花的世界中徜徉,染其色、聞其香、嘗其味,不斷地提高自己的文化修養、凈化自己的靈魂、開闊自己的視野,求得身體和精神上的健康。

其實詩的好處,是終生受用的。中國這么千百年來,能夠流傳到現在的詩詞,像李白、杜甫的,一定是在萬千人中最好的。那些不夠好的早就淘汰了。所以讀的古詩詞,是經過了千百年的篩選、淘汰……

「使窮賤易安,幽居靡悶,莫尚於詩矣。」即是在貧困卑賤的地位之中,還能夠安分不亂動,不想為非作歹,不想貪贓枉法。內心有一種平靜,不追求物慾,不為了追求而心驚膽戰。「幽居靡悶」是說,當一個人幽靜地獨處,就是沒有朋友,也沒有煩悶,有詩作為伴侶。古人說「尚有古人」,就是說當讀古人的詩的時候,古人都變成了朋友,蘇東坡、辛棄疾、陶淵明、杜甫……都在眼前,就不會煩悶。生活出現不幸,把它用詩來表現的時候,那詩是一種藝術,當把悲哀變成一首詩的時候,悲哀就成了一個美感的客體,悲哀憂愁可以借著作詩消解了。所以讀詩詞有莫大的好處。

詩言志、歌詠言,正是因為在詩詞中的學習、漫遊與體驗中,於詩詞中有了自己的感受。感受到了唐·王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之精神,感受到唐·王昌齡:「一片冰心在玉壺」的真情,也領悟了宋·李清照的:「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的孤寂,體會到了清·林則徐:「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的境界。

詩詞的詩力、詩理、詩情、詩趣改變性格,使人能夠在浮躁中恪守住一份心靈的寧靜,重新認識生活,感悟人生。從詩詞中,學會了一份冷靜,一份忍讓,一份寬容,一份堅強。

2.幼兒園寫古詩的目的

三幼兒園大班古詩教案《絕句》作者:一年又一年,引導幼兒理解內容;門外停著將要駛向幾萬里外東吳的船和從萬里東吳駛來的船。

2、泊。) @_@我是分割線@_@ 2.在給詩配畫的基礎上理解古詩的內容,並請幼兒解釋其含義,看一看西嶺的千秋雪是不是含在你的「小窗戶」里了。

活動准備:鳴;上:古詩是描寫人物的還是描寫景色的、停靠,西嶺的景色好像含在窗戶里一樣,經常站在樹枝上展示它動聽的歌喉:向外望去、展開 1。 (1)「窗含西嶺千秋雪」。

活動過程.師幼一起或請個別幼兒朗誦這首關於黃鸝和白鷺的古詩《絕句》、「含」。幼兒用手勢當作「小窗戶」、「泊」的含義、上。

4,或者直接叫一個字「泊」,都停在這里:鳥的叫聲? 你是 從哪裡知道的:羽毛的顏色非常好 看;泊.前兩句採用幼兒給詩配畫的方式.採用字圖搭配的方法理解動詞「鳴」。 鳴,也有從東吳來的、掛圖。

老師朗誦「兩個黃鸝鳴翠柳:從窗戶里向外望去, 這些船有將要駛向東吳的,理解其詩句的內容,幫助幼兒理解古詩中的動詞;停也叫停泊, 幾千年都化不了的雪。 2,學會整首吟誦,經常是排成一行、字卡:停泊。

3、結束 幼兒自由朗誦學過的古詩.知識拓展.師幼自由交流認識的飛禽引入課題;窗含,請幼兒完整欣賞古詩:是一個地方的名字.教師採用字圖搭配的方法。 3: 一、導入 1.後兩句採用看大掛圖的形式。

二。 5,離這里有幾萬里路、畫有古詩內容的小圖片,請幼兒根據自己對詩句的理解和想像畫出這兩句的意思:飛上,當它們成群的飛上天空的時候,這些景色好像含在窗戶里一樣、含、「上」:是一種水鳥:課件;含:黃鸝.教師利用課件引導幼兒簡單了解黃鸝和白鷺?哪個季節的景色,白鷺排成一行飛上晴朗的藍色的天空.老師示範朗誦並演示操作活動教具。

西嶺?他為什麼要寫這首古詩。 3,一行白鷺上青天」。

(2)「門泊東吳萬里船」;千秋雪。白鷺?作者是誰:聚優活動內容:古詩《絕句》 活動目標。

東吳,會用嘴捉魚: 1.激發幼兒對美好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兩個黃鸝在翠綠的柳枝上鳴叫:是一個地方的名字。

❷ 幼兒古詩怎麼教學

應先培養兒童學習唐詩的興趣,可以選擇與寶寶生活接近的古詩詞,學起來簡單易回懂,讀起來答朗朗上口,自然而然就會讓孩子印在腦海里,比如吃飯時將米粒撒到桌子上,就可以教寶寶讀《憫農》。

首先,我們應該選擇與幼兒生活接近的古詩內容。與幼兒生活接近的古詩幼兒學起來易懂、感興趣。如駱賓王的《詠鵝》,鵝是小朋友們最熟悉最喜歡的動物之一。練起來朗朗上口,而且熟悉它的外形特徵,白毛、紅掌、長脖頸,熟悉它高吭的叫聲,熟悉它在河中戲水的景態。因而理解起來比較容易,詩句也就自然而然印在腦海里。又如李白的《靜夜思》,白居易的《賦得古原草送別》等都是比較接近幼兒的生活、膾炙人口、千古傳誦的好作品。

在日常生活中學古詩。將古詩教學滲透到幼兒的日常生活中,幼兒通過學習,受到教育。如每天吃飯時幼兒會將米粒灑到桌子上、地上,無意中浪費了糧食。於是餐前與幼兒一起學習古詩《憫農》,讓幼兒了解我們每天吃的米飯來之不易,是農民伯伯用辛勤的勞動和汗水換來的,我們小朋友要懂得珍惜勞動果實。以後小朋友在吃飯時不小心把米粒掉在桌子上,會情不自禁地說「粒粒皆辛苦」並將桌子上的米粒撿起來吃掉。

❸ 幼兒園公開課心得體會 小學古詩教學心得體會 如何上好公開課

心得體會就是要寫課堂效果,成功地方是什麼,不足的地方是什麼,以後怎麼改進。

❹ 幼兒園可以用什麼方法教幼兒古詩

古詩文,記載著歷史,並傳遞著中國文化。在古詩文中,有很多精髓的東西。比方說,《論語》,《弟子規》等,都會讓我們在誦讀中,學到一些道理。 就像我自己,小時候沒發掘古詩文的文字的美妙之處,只覺得背誦古詩文是一種應付考試的行為。但長大之後,再拿起這些古詩文誦讀一下,會覺得這些文字真的很美,韻感也特強...。這讓我在想一個問題:如何讓兒子學得輕松,而不會從內心中對這些古詩文產生反感厭學情緒那?我想,根本教學思路就是--不能用強逼的方式讓孩子學古詩文。讓孩子自己想學古詩文,讓孩子自己發掘古詩文語句的優美。讓孩子,在玩中學,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學古詩文。 當然了,兒子的老師是不大贊同孩子在這么小學古詩文的。當孩子還在孕育時,我用胎教的方式給孩子傳遞古詩文,傳遞論語篇章。不過,孩子老師不大贊同胎教中給孩子灌輸這些古詩文。老師的話,他不想自己的孩子一出生就是之乎者也的。所以,胎教灌輸古詩文只進行了一天。自大那時起,我沒有給兒子讀誦過什麼古詩文。 當兒子進入2歲時,兒子的姥爺向我們傳遞他的想法---兒子是不是該學學古詩,背誦背誦了?畢竟在國內,向兒子這么大的孩子,早都開始學背古詩,甚至把這么小的孩子能夠背誦幾首古詩當作孩子是否聰明的標准。當然了,我們不認為小時候能夠背幾首古詩就是孩子很聰明的象徵。畢竟身邊也有些孩子,小時候能背古詩,大人們看到孩子這么厲害,當時也覺得很驕傲。但是,孩子不用古詩文,時間久了,這些曾經會背的古詩文已經全部還給作者了。這種情況,到底是說孩子聰明還是不聰明? 既然小孩要學古詩了,那麼就讓他學的輕鬆些。老師給怎麼給孩子教古詩?例如: 王之渙《登鸛雀樓》 白日依山盡 (老師用手畫了一個大太陽) 黃河入海流 (用手擺出黃河水的樣子) 欲窮千里目 (擺出望遠的手勢) 更上一層樓 (用雙手交替蹬樓) 一首古詩文,在老師的動作演繹下,變得生動起來。於是,從那時候起,兒子開始學他人生中的第一首古詩文了。每當兒子學故事詩,我們跟著他一起做動作。慢慢的,兒子也能順著我們溜出一兩句詩詞了。 所以,為了讓孩子有興趣的學古詩文,我們惟有給孩子創造一個輕松的學習環境。讓孩子先喜歡學,才能繼續進行下去。不能為了讓孩子學,而逼他學,這樣做只能讓他對中文產生反感情緒。帶著反感情緒學習,是學不好中文的,也是作為家與老師長不願意看到的結果。 古詩教起來真的是很難,如果利用情景進行學習,幼兒就會產生學習興趣.幼兒學古詩,由於幼兒思維、記憶力都處於具體形象階段,一般的情緒下學古詩,並不感到有多少興趣,如果在青青的草地上,教幼兒一首離離原上草,春天雨後花落時教一首春曉,幼兒就會興趣盎然

❺ 幼兒園古詩的教法

古詩文,記載著歷史,並傳遞著中國文化。在古詩文中,有很多精髓的東西。比方說,《論語》,《弟子規》等,都會讓我們在誦讀中,學到一些道理。 就像我自己,小時候沒發掘古詩文的文字的美妙之處,只覺得背誦古詩文是一種應付考試的行為。但長大之後,再拿起這些古詩文誦讀一下,會覺得這些文字真的很美,韻感也特強。這讓我在想一個問題:如何讓兒子學得輕松,而不會從內心中對這些古詩文產生反感厭學情緒那?我想,根本教學思路就是--不能用強逼的方式讓孩子學古詩文。讓孩子自己想學古詩文,讓孩子自己發掘古詩文語句的優美。讓孩子,在玩中學,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學古詩文。 當然了,兒子的老師是不大贊同孩子在這么小學古詩文的。當孩子還在孕育時,我用胎教的方式給孩子傳遞古詩文,傳遞論語篇章。不過,孩子老師不大贊同胎教中給孩子灌輸這些古詩文。老師的話,他不想自己的孩子一出生就是之乎者也的。所以,胎教灌輸古詩文只進行了一天。自大那時起,我沒有給兒子讀誦過什麼古詩文。 當兒子進入2歲時,兒子的姥爺向我們傳遞他的想法---兒子是不是該學學古詩,背誦背誦了?畢竟在國內,向兒子這么大的孩子,早都開始學背古詩,甚至把這么小的孩子能夠背誦幾首古詩當作孩子是否聰明的標准。當然了,我們不認為小時候能夠背幾首古詩就是孩子很聰明的象徵。畢竟身邊也有些孩子,小時候能背古詩,大人們看到孩子這么厲害,當時也覺得很驕傲。但是,孩子不用古詩文,時間久了,這些曾經會背的古詩文已經全部還給作者了。這種情況,到底是說孩子聰明還是不聰明? 既然小孩要學古詩了,那麼就讓他學的輕鬆些。老師給怎麼給孩子教古詩?例如: 王之渙《登鸛雀樓》 白日依山盡 (老師用手畫了一個大太陽) 黃河入海流 (用手擺出黃河水的樣子) 欲窮千里目 (擺出望遠的手勢) 更上一層樓 (用雙手交替蹬樓) 一首古詩文,在老師的動作演繹下,變得生動起來。於是,從那時候起,兒子開始學他人生中的第一首古詩文了。每當兒子學故事詩,我們跟著他一起做動作。慢慢的,兒子也能順著我們溜出一兩句詩詞了。 所以,為了讓孩子有興趣的學古詩文,我們惟有給孩子創造一個輕松的學習環境。讓孩子先喜歡學,才能繼續進行下去。不能為了讓孩子學,而逼他學,這樣做只能讓他對中文產生反感情緒。帶著反感情緒學習,是學不好中文的,也是作為家與老師長不願意看到的結果。 古詩教起來真的是很難,如果利用情景進行學習,幼兒就會產生學習興趣.幼兒學古詩,由於幼兒思維、記憶力都處於具體形象階段,一般的情緒下學古詩,並不感到有多少興趣,如果在青青的草地上,教幼兒一首離離原上草,春天雨後花落時教一首春曉,幼兒就會興趣盎然

❻ 幼兒古詩教學的幾點感悟

為了提高幼兒的積極性,也為了讓更多的幼兒們了解認識。 例如我在教幼兒們學習古詩《秋夕》時,先讓在幼兒們初步的理解詩意,我們老師最要注重讓孩子們進行反復不斷地、有感情地吟誦。在反復的感情誦讀中,孩子們會積極想像,把自己置身於古詩的意境中,探索古詩的意境美。我記得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幼兒的想像力則概括了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而我們教師的古詩課堂提問不僅是教師的行為,應充分地尊重幼兒的主體地位,教師應充分調動幼兒的主動精神,古詩課堂提問才能由教師的單方面的行為真正變為師幼共同的行為,才能真正發揮應有的功效哦! 再次我們在古詩教學時介紹作者和時代背景不要過細、全,在教學中首先幫助幼兒們集中精力領會詩文的大體意思,讓幼兒們很快進入角色。如果過全過細的介紹作者與時代背景,一是會轉移幼兒們的注意力,正確的方法是選擇與該古詩有密切關系的且有助於幫助理解詩意的內容,左右重點的介紹,使幼兒們了解詩的作者及生活的年代。 啊,古詩教學所給予幼兒的不僅是眼睛的享受,更多的是細節的領悟和心靈的體會&&幼兒們在與古詩進行心靈對話中,在閃爍著人性光輝、充滿大自然和諧和童真童趣的字里行間徜徉時,必定會開闊眼界,豐富內心,升華境界,健全人格。我記得陶行知先生提出要解放幼兒的大腦,就是要開發幼兒的智力,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充分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和聰明才智,引導他們積極地思考和主動地探索。於是我借鑒了陶行知先生的解放大腦的思想,在教學的過程中給幼兒獨自思考和主動探索的機會,從而為幼兒營造了無限開闊和想像的空間,能讓一個不認識字的幼兒通過畫面就能讀出古詩大意。古詩是我國燦爛傳統文化中一顆璀璨的明珠。那麼,如何讓孩子們領略古詩的美,讓孩子們通過古詩的學習,進而受到傳統文化的熏陶呢?在教學的實際操作中,我們的老師往往陷入兩難的境地:講多了,破壞了古詩的整體意境美;講少了,我們的幼兒們們又難以逾越理解的障礙。吟誦古詩,需要的則是反復不斷、要有感情。古詩的圖畫形式多樣,而孩子們讀古詩的熱情和不斷發現其中的樂趣,會讓你見識到什麼叫百讀不厭。回顧這個學期的古詩特色教學工作,可以說是順利地完成了教學任務。

閱讀全文

與淺談幼兒園古詩教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