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古箏花指接抹指法的時候,抹前面的音必須全部刮完嗎
解答:
不必全部刮奏完的。
若是全部刮奏完畢的話,一般就用大指彈奏這個音符了。
一般留一根琴弦,或者兩根琴弦,都是允許的。
有一個練習,可以多練習。
如,花指完畢,留兩根琴弦,先彈奏抹,再彈奏大指所靠的那根琴弦托。
合起來,就是,花,51。這是一個小撮的間隔。
第二個,花指完畢,留一根琴弦,先彈奏抹,再彈奏大指所靠的那根琴弦,托。
合起來,就是,花,56。這個練習注意,要錯開,大指與食指,不能相互打架。
這兩個練習,讓要花指和抹的指法,銜接到無縫。
以後再彈其他曲子,足矣。
若有不明,可再追問。
望此解答,釋卿之惑。——中國古箏學院
❷ 如何學古箏|學古箏入門-托指法教學-夾彈法(視頻)
古箏基礎教學指法教學之託的夾彈法,方法是:大指向身體的正前方撥弦,彈完後自然落在前面一根琴弦上。 托指法有兩種彈奏方法:一種是夾彈法,夾彈法一般用於傳統曲目的彈奏;另一種是提彈法,提彈法一般用於現代箏曲的彈奏。 (這里所說的支撐就是傳統演奏方法的扎樁) 大家在練習放弦過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沉肩垂臂,肩膀放鬆,不要聳肩; (2)手腕放平,手臂打開呈45度角左右以放鬆舒服為宜,不要過於打開,或者夾緊手臂; (3)半握拳時手指放鬆,不要過於緊張; (4)掌關節微微突出,不要塌陷;(5)大指用義甲尖放在弦上,距離前岳山一寸左右,注意指甲入弦不要太深;(6)無名指的放弦位置根據手大小而定,在保持半握拳手型的前提下,手大些的學生無名指離大指稍遠些,手小的則近些; (7)養成左右手放弦的彈奏習慣;不要因為右手的彈奏而忽略左手的擺放。 2、托指法彈奏(第二步托指法彈奏): 首先正確放弦,將大指的義甲尖放在中音5上,輕輕地向身體正前方撥弦,彈完後自然落在前面一根琴弦上。 大家在練習彈奏過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1)放弦手型正確,放鬆;(2)大指用義甲尖正面觸弦;(3)大指向身體正前方彈奏,彈完後落在前面一根琴弦上;(4)輕輕地彈奏,不要太強;太強的話容易造成手指緊張。 顫音指法教學 勾指法教學-提彈法 勾指法教學-夾彈法抹指法教學托指法教學-夾彈法托指法教學-提彈法
❸ 怎麼學古箏|怎樣學古箏-托指法教學-提彈法(視頻教學)
古箏基礎教學指法教學之託的提彈法,方法是:大指向食指方向撥弦回。 分布講解:答 第一步:放弦。(以中音5為例)右手半握拳,手腕放平,手臂打開;將大指輕輕地放在中音5上,無名指自然支撐到琴弦上,其餘手指放鬆;左手平放在琴碼左側琴弦上。初學者建議扎樁來固定手型,當手型穩定後則不需要無名指支撐彈奏。 第二步托的提彈法彈奏。首先正確放弦,將大指的義甲尖放在中音5上,輕輕地向食指方向撥弦。 大家在練習過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放弦手型正確,放鬆; (2)用義甲尖正面觸弦; (3)大指向食指方向彈奏; (4)大指彈奏時注意各關節突出,不要癟指; (5)大指彈奏時控制好力度,輕輕地彈奏; 顫音指法教學 勾指法教學-提彈法 勾指法教學-夾彈法抹指法教學托指法教學-夾彈法 托指法教學-提彈法
❹ 古箏的勾、抹、托、是怎麼運用的
1.勾 :
演奏時中指向里撥弦。中指向里撥弦的動作,以中指指根第三關節為動點,帶動全指向里略成斜下方的運動。應注意第一第二關節不彎曲,呈自然放鬆狀態,同時在放鬆中蘊藏著一定的力量。就是以放鬆為基礎,並保持一定的力進行彈奏。勾的觸弦角度,應始終立足於彈弦,而不是象勾子一樣勾弦。只有用斜下方的彈弦,才能取得良好的音芭和音質。
勾常用於與大指的相互配合撥弦,也常用於與大指和食指的相互配合撥弦;有時也用於音音或上行音階旋律進行的。在一些綜合指法如「撮」、「重撮」、「重勾劈托」以及「三勾輪抹」中都包含有勾的撥弦指法。勾在箏曲中象托一樣,廣泛地加以使用,它是箏曲中僅次於托的一種常用指法。
2.托 :
演奏時大指向外撥弦,即向低音的方向撥弦。撥弦角度以向斜下方用力為宜。且忌大指的第一關節和第二關節彎曲向斜上方用力「扣」弦。托的動作,是通過肩臂手及假指甲自然巧妙而協調一致的運動。彈奏的手指小關節不彎曲,以大指的根部為基點,自然用力。向斜下方撥弦。
連續托指稱為「連托」。可以用指不離弦連續托指的方法,也可用跳彈(每彈完一音手指起來再彈)的方法,前者聲音連貫,後者聲音結實且有助於指力的訓練。 托是箏演奏法中的基本指法,它用於單音或音階旋律下行的演奏,在「重勾劈托」以及下行「歷音」等指法中也要用到托的撥弦方法。
3.抹 :
演奏時食指向里撥弦。抹常用於配合大指或大中二指的演奏,也用單音或上行音階的撥弦。「食指搖」和「三勾輪抹」指法中都包含有抹的指法。 抹單獨使用時,常用大關節向斜下方撥弦。它與其它手指配合撥弦時,由於速度和手形的限制,則採用小關節(第二、三關節)彎曲略斜上方撥弦。採用這種方法時,應注意音色的統一和觸弦的靈活。
拓展資料:
古箏又名漢箏、秦箏、瑤箏、鸞箏,是中國漢民族傳統樂器中的箏樂器,屬於彈撥樂器。它是中國獨特的、重要的民族樂器之一。它的音色優美,音域寬廣、演奏技巧豐富,具有相當強的表現力,因此它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現在也出現了小古箏、攜帶型古箏、迷你古箏、半箏、新箏、十二平均律轉調箏。古箏是一件伴隨中國悠久文化,在這肥沃的黃土地上土生土長的古老民族樂器。屬彈撥樂器,結構由面板、雁柱(一些地段也稱之為箏碼)、琴弦、前岳山、弦釘、調音盒、琴足、後岳山、側板、出音口、底板、穿弦孔組成。
箏的形制為長方形木質音箱,弦架「箏柱」(即雁柱)可以自由移動,一弦一音,按五聲音階排列,最早以25弦箏為最多(分瑟為箏),唐宋時有弦十三根,後增至十六根、十八弦、二十一弦等,目前最常用的規格為二十一弦;通常古箏的型號前用S163-21,S代表S形岳山,是王巽之與繆金林共同發明,163代表古箏長度是163厘米左右,21代表古箏弦數21根。
❺ 古箏中抹指、勾指、托指、的符號
抹:食指向內撥弦
勾:中指向內撥弦
托:大指向外撥弦
古箏傳統的常用演奏手法版採用右手大、食、中、無名權四指撥弦,演奏出旋律、掌握節奏,左手演奏法還有在箏柱左側順應弦的張力、控制弦音的變化,以調整音高,完善旋律。箏的指法頗多,右手有勾、托、劈、挑、抹、剔、打、搖、撮等,左手有按、滑、揉、顫等。
具體指法符號如圖所示:
(5)古箏抹指教學視頻教程擴展閱讀:
古箏流派
傳統的箏樂早期被分成南北兩派,即「南箏」(潮州箏)和「北箏」(河南箏和山東箏)。中國箏北方以河南、山東學派為代表,南方主要以台灣箏學派為代表。
隨著時代的發展,20世紀又在南北箏的基礎上分別衍生出其他幾大箏派,即「台灣、山東、河南和浙江」四大流派,到當代流派的區別已經很小了,幾乎每個流派都兼具各家之長。現一般分為九派,茫茫中國十一派流,各派的箏曲及演奏方法各具特色。
❻ 古箏食指點奏的正確彈奏方法視頻
你可以搜索《小小竹排》古箏教學視頻,裡面有。
❼ 古箏雙指搖教學視頻
http://www.musiceol.com/news/html/2008-4/2008439114136456124.html
❽ 古箏基本技法——勾、抹、托的三個手指練習
那不就是快四點么,我有譜子跟視頻,可以幫到你哦,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