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湘教版)
一、全冊教學分析
本冊教材根據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的規定,兒童年齡與生活的實際,以及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精神編寫的,它力求突破知識單一的傳統教學模式,注重促進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能力,只是在相互關聯中得到發展,以較好的落實三維目標。
全冊共分為四個單元,第一單元《我們生活在一個地球村》,意在使兒童了解地球的基本知識,熟悉世界海陸分布等情況,理解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重要性,了解中國的面積、行政區劃、地理位置,讓學生知道各國在經濟上互通有無的重要性,正確對待互聯網。第二單元《地球生病了》,使學生有意識地關心和愛護人類共同的生存環境,學習一些常見自然災害中的自救知識,理解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重要,增強學生自覺主動保護物種的意識和情感,幫助學生逐漸養成節約和合理使用自然資源的良好習慣。第三單元《世界問題還不少》,使學生懂得和平的重要意義和價值,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生活,正確對待科學技術,初步了解聯合國的性質和宗旨以及重要作用等。第四單元《新的生活就要開始了》,意在使學生能夠逐步學會確定自己的生活和學習目標,並據此獨立安排自己的生活,發展他們的自主性和獨立性,讓他們健康快樂地成長。
二、全冊教學要求:
1、了解地球的基本知識,熟悉世界海陸分布等情況,理解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重要性,了解中國的面積、行政區劃、地理位置,讓學生知道各國在經濟上互通有無的重要性,正確對待互聯網。
2、使學生有意識地關心和愛護人類共同的生存環境,學習一些常見自然災害中的自救知識,理解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重要,增強學生自覺主動保護物種的意識和情感,幫助學生逐漸養成節約和合理使用自然資源的良好習慣。
3、和兒童一起走進多樣化的世界。培養學生開闊的視野、寬容的心態,正確認識其他文化,積極吸取外來文化的養分,更好的發展本民族的文化傳統。
4、使學生懂得和平的重要意義和價值,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生活,正確對待科學技術,初步了解聯合國的性質和宗旨以及重要作用等。
5、使學生能夠逐步學會確定自己的生活和學習目標,並據此獨立安排自己的生活,發展他們的自主性和獨立性,讓他們健康快樂地成長。
三、教學重難點:
1、引導學生直面並審視生活中的各種問題,學會確定自己的生活和學習目標,學會獨立。
2、以現實生活中的經驗話題,逐步向學生打開成人生活的大門,在參與和探索中成長。
3、從各個不同方面和角度展示社會的多樣性,把兒童培養為優秀文化的一代新人。
4、向學生展示新的自然觀,使學生愛護環境,保護地球。
四、提高質量措施:
1、教法與時俱進,適應學生的實際,以及新課改的需要。
2、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使課內與課外有機的結合起來。
3、充分利用各種教學資源。
4、經常開展與課堂有關的活動。
5、強調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五、全冊教學進度安排表:
第一單元 我們生活在一個地球村 第1周至第3周
第二單元 地球生病了 第4周至第6周
第三單元 世界問題還不少 第7周至第12周
第四單元 新的生活就要開始了 第13周至第15周
❷ 六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計劃
1. 每天早上復6:20起床,用10分鍾將頭制天要背的課文溫習1—2遍,7:00從家出發。
2. 上課認真聽講,積極發言,做好筆記。
3. 認真仔細寫作業,不對答案,認真對待每一門課。
4. 寫完作業後,復第二天上課的內容。
5. 對於副課及歷史、地理、生物每學完一習當天的內容並預習課後,要用心去作自己買的課外習題書,作的時候要做到不抄答案,不看書,憑借自己所學的去做。如果遇到不會的題,也不能馬上看答案或看書,要等到全部做完後,再去找答案,並及時背過。
6. 對於主課及數學(代數、幾何)、語文、英語、物理和政治,每學完一單元或一課時,要對比《優化設計》的講解部分進行進一步的加深理解和鞏固,並要做練習題,寫時仍不能抄答案,寫完後可交老師批改或對照答案,找出錯誤及時糾正。
7. 遇到不懂得要及時問老師或問同學,弄明白。
8. 每天晚上聽30分鍾英語,訓練自己的聽力。
9. 把所有課程學習鞏固好,達到能考個好高中的成績.
加油吧!相信我自己!
❸ 急求小學一至六年級的上、下學期品德教學計劃、總結!!!!!救我
品德與社會第六冊教學計劃
2007.3
一、教學總目標:
《品德與社會》學科總目標是促進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為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成為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
二、主要內容:
1、知道新中國成立和改革開放以來取得的成就,加深對共產黨的熱愛。
2、了解交通發展狀況,感受交通在人們生活中的重要作用,關注交通發展帶來的問題。
3、要學生明白,世界各國之間的經濟交往。以及它所帶來的生活的變化,這些雖然學生並不注意,但是確確實實能感受得到的。
4、了解我國的經濟開放的政策、歷程,以及現在世界上發揮重要作用的一些國際組織。
重難點:
新課標指出《品德與社會》這門課程有著非常強的社會性。它以兒童的社會生活為主線,逐步擴大學生的生活領域,結合社會生活、社會環境、社會關系,組織教學內容。它的綜合性非常強。涉及的教學內容的要素是綜合的,涉及的社會領域是復雜的,交叉的。同樣的內容後續年段重復出現,要求提高,螺旋上升。
學生情況分析
高年級是小學生知識、能力、情感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尤其是五年級學生,他們對自我、他人、家庭、社會有了一些淺顯的認識,養成了一定的好的行為習慣,隨著他們社會生活范圍的不斷擴大,進一步認識了解社會和品德的形成成為迫切的需要。因本課程的開放性、活動性、實踐性較強,絕大部分學生樂於這一門課程的學習,能積極與到本課程的課內外的學習活動中去。
措施:
(一)、將社會中的知識轉化為生活問題。
美國教育家布朗及其合作者認為:學習的環境應放在真實問題的背景中,使它對學生有意義。這里的「真實問題背景」大部分是指實際生活或者模擬的實際生活。小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生活經驗,同時他們對周圍的各種事物、現象充滿好奇。教師就要緊緊抓住這種好奇心,結合教材的教學內容,創設情境,用學生熟悉的生活經驗作為實例,引導學生利用自身已有的經驗探索新知識,掌握新本領。
(二)大膽想像,解決生活問題。
品社課不應局限於知識傳授,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通過教學把社會生活化,把社會知識實際化,不僅使學生體會到社會與生活緊密聯系,還使學生應用社會中學到得知識去觀察、分析現實社會,解決日常生活問題,進而形成勇於探索、勇於創新的科學精神
教學進度:
周次 課文 課時 備注
1 從四大發明說起 2
2、 圓明園在哭泣 2
3、 悲憤的吼聲 2
4、 中國人民站起來了 2
5、 春天的故事 2
6、 期中檢查,檢查反饋 2
7、 走進新時代 2
8 高峽出平湖 2
9 西部大開發 2
10 日新月異的交通 2
11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2
12 國際組織 2
13 期末復習 2
14 期末檢查 2
15 檢查反饋 2
1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