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小學數學面積和體積和周長和表面積的所有公式!
圖形的周長、面復積及體制積:
⑴周長(外周圍的長度)
C△=三邊長之和
C長方形 =(長+寬) ×2
C平行四邊形=相鄰兩邊長之和的2倍
C正方形=邊長×4
C菱形=邊長×4
C圓=2πr(r為半徑)= πd(d為直徑)
C梯形=兩底長+兩腰長
⑵面積
S△=底×高÷2
S長方形=長×寬
S平行四邊形=底×高
S正方形=邊長的平方
S菱形=對角線乘積的一半
S圓=πr2(r是半徑)
S梯形=(上底+下底) ×高÷2
圓柱體的計算公式如下:
圓柱體側面積公式:側面積=底面周長×高 S側=C底×h
圓柱體的表面積公式:表面積=2πr2+底面周長×高 S表=S底+C底×h
圓柱體的體積公式:體積=底面積×高 V圓柱=S底×h
長方體的體積公式:
長方體的體積=長X寬X高
如果用a、b、h分別表示長方體的長、寬、高則公式為:V長=abh
正方體的表面積公式:
表面積=棱長×棱長×6 S正=a^2×6
正方體的體積公式:
正方體的體積=棱長×棱長×棱長.
如果用a表示正方體的棱長,則正方體的體積公式為v正=a·a·a=a^3
圓錐體的體積=1/3×底面面積×高 V圓錐=1/3×S底×h
❷ 小學學過所有平面圖形的周長和面積
、長方形的周長=(長+寬)×2
C=(a+b)×2
2、正方形的周長=邊長×4
C=4a
3、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S=ab
4、正方形的面積=邊長×邊長
S=a.a=
a
5、三角形的面積=底×高÷2
S=ah÷2
6、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
S=ah
7、梯形的面積=(上底+下底)×高÷2
S=(a+b)h÷2
8、直徑=半徑×2
d=2r
半徑=直徑÷2
r=
d÷2
9、圓的周長=圓周率×直徑=圓周率×半徑×2
c=πd
=2πr
10、圓的面積=圓周率×半徑×半徑
=πr
11、長方體的表面積=(長×寬+長×高+寬×高)×2
12、長方體的體積
=長×寬×高
V
=abh
13、正方體的表面積=棱長×棱長×6
S
=6a
14、正方體的體積=棱長×棱長×棱長
V=a.a.a=
a
15、圓柱的側面積=底面圓的周長×高
S=ch
16、圓柱的表面積=上下底面面積+側面積
S=2πr
+2πrh=2π(d÷2)
+2π(d÷2)h=2π(C÷2÷π)
+Ch
17、圓柱的體積=底面積×高
V=Sh
V=πr
h=π(d÷2)
h=π(C÷2÷π)
h
18、圓錐的體積=底面積×高÷3
V=Sh÷3=πr
h÷3=π(d÷2)
h÷3=π(C÷2÷π)
h÷3
19、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的體積=底面積×高
V=Sh
❸ 小學數學三年級面積周長與畫圖有關
你所圖的面積是正確的,是20個方格,但所畫d的長方形不正確。要求的長方形應該是36個小方格組成的。有幾種可能都正確:36×1
18×2 9×4
❹ 小學各種幾何圖形的面積周長公式及運算律、分述的基本性質、比例的基本性質
平面圖形
名稱 符號 周長C和面積S
正方形 a—邊長 C=
S=a2
長方形 a和b-邊長 C=2(a+b)
S=ab
三角形 a,b,c-三邊長
h-a邊上的高
s-周長的一半
A,B,C-內角
其中s=(a+b+c)/2 S=ah/2
=ab/2·sinC
=[s(s-a)(s-b)(s-c)]1/2
=a2sinBsinC/(2sinA)
四邊形 d,D-對角線長
α-對角線夾角 S=dD/2·sinα
平行四邊形 a,b-邊長
h-a邊的高
α-兩邊夾角 S=ah
=absinα
菱形 a-邊長
α-夾角
D-長對角線長
d-短對角線長 S=Dd/2
=a2sinα
梯形 a和b-上、下底長
h-高
m-中位線長 S=(a+b)h/2
=mh
圓 r-半徑
d-直徑 C=πd=2πr
S=πr2
=πd2/4
扇形 r—扇形半徑
a—圓心角度數
C=2r+2πr×(a/360)
S=πr2×(a/360)
弓形 l-弧長
b-弦長
h-矢高
r-半徑
α-圓心角的度數 S=r2/2·(πα/180-sinα)
=r2arccos[(r-h)/r] - (r-h)(2rh-h2)1/2
=παr2/360 - b/2·[r2-(b/2)2]1/2
=r(l-b)/2 + bh/2
≈2bh/3
圓環 R-外圓半徑
r-內圓半徑
D-外圓直徑
d-內圓直徑 S=π(R2-r2)
=π(D2-d2)/4
橢圓 D-長軸
d-短軸 S=πDd/4
立方圖形
名稱 符號 面積S和體積V
正方體 a-邊長 S=6a2
V=a3
長方體 a-長
b-寬
c-高 S=2(ab+ac+bc)
V=abc
稜柱 S-底面積
h-高 V=Sh
棱錐 S-底面積
h-高 V=Sh/3
稜台 S1和S2-上、下底面積
h-高 V=h[S1+S2+(S1S1)1/2]/3
擬柱體 S1-上底面積
S2-下底面積
S0-中截面積
h-高 V=h(S1+S2+4S0)/6
圓柱 r-底半徑
h-高
C—底面周長
S底—底面積
S側—側面積
S表—表面積 C=2πr
S底=πr2
S側=Ch
S表=Ch+2S底
V=S底h
=πr2h
空心圓柱 R-外圓半徑
r-內圓半徑
h-高 V=πh(R2-r2)
直圓錐 r-底半徑
h-高 V=πr2h/3
圓台 r-上底半徑
R-下底半徑
h-高 V=πh(R2+Rr+r2)/3
球 r-半徑
d-直徑 V=4/3πr3=πd2/6
球缺 h-球缺高
r-球半徑
a-球缺底半徑 V=πh(3a2+h2)/6
=πh2(3r-h)/3
a2=h(2r-h)
球台 r1和r2-球台上、下底半徑
h-高 V=πh[3(r12+r22)+h2]/6
圓環體 R-環體半徑
D-環體直徑
r-環體截面半徑
d-環體截面直徑 V=2π2Rr2
=π2Dd2/4
桶狀體 D-桶腹直徑
d-桶底直徑
h-桶高 V=πh(2D2+d2)/12
(母線是圓弧形,圓心是桶的中心)
V=πh(2D2+Dd+3d2/4)/15
(母線是拋物線形)
❺ 小學數學圖形的周長和面積的計算公式
長方形:S=ab{長方形面積=長×寬}
正方形:S=a^2{正方形面積=邊長×邊長}
平行四邊形:S=ab{平行四邊形面積=底×高}
三角形:S=ab÷2{三角形面積=底×高÷2}
梯形:S=(a+b)×h÷2{梯形面積=(上底+下底)×高÷2}
圓形(正圓):S=πr^2{圓形(正圓)面積=圓周率×半徑×半徑}
圓環:S=(R^2-r^2)×π{圓形(外環)面積={圓周率×(外環半徑-內環半徑)}
扇形:S=πr^2×n/360{圓形(扇形)面積=圓周率×半徑×半徑×扇形角度/360}
長方體表面積:S=2(ab+ac+bc){長方體表面積=(長×寬+長×高+寬×高)×2}
正方體表面積:S=6a^2{正方體表面積=棱長×棱長×6}
球體(正球)表面積:S=4πr^2{球體(正球)表面積=圓周率×半徑×半徑×4}
橢圓 S=π(圓周率)×a×b(其中a,b分別是橢圓的長半軸,短半軸的長).
長方體:V=abc(長方體體積=長×寬×高)
正方體:V=a^3;(正方體體積=棱長×棱長×棱長)
圓柱(正圓):V=πr^2h【圓柱(正圓)體積=圓周率×(底半徑×底半徑)×高】
以上立體圖形的體積都可歸納為:Sh(底面積×高)
圓錐(正圓):V=(1/3)πr^2h【圓錐(正圓)體積=圓周率×底半徑×底半徑×高/3】
角錐:V=(1/3)Sh【角錐體積=底面積×高/3】
柱體:V=Sh(柱體體積=底面積×高)
球體:V=4/3πR^3 【球體體積=4/3(圓周率*半徑的三次方)】
❻ 小學數學面積和周長的區別
周長和面積有什麼不同?在三年級的上學期,同學們學習了周長的概念;下學期內,又學習了面積容。那麼周長和面積有什麼不同呢?下面就為同學們解釋一下兩者的區別:
周長和面積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我們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比較:
1、周長和面積的意義不同。周長是指圍成一個圖形的所有邊長的總和。長方形或正方形的周長就是它們四條邊長度的總和。面積是指物體的表面或封閉圖形的大小。長方形或正方形的面積就是它們所佔平面的大小。
2、周長和面積的計算方法不同。計算長方形的周長和面積,要量出長方形的長和寬,然後用「(長+寬)×2」求出長方形的周長,用「長×寬」求出長方形的面積。計算正方形的周長和面積,要量出正方形的邊長,然後用「邊長×4」求出正方形的周長,用「邊長×邊長」求出正方形的面積。(正方形可以看成是「長和寬相等的長方形」,因為它的四條邊都相等。)
3、計算周長和面積使用的單位名稱不同。測量或計算周長用的是長度單位,常用的長度單位有米、分米、厘米。測量或計算面積用的是面積單位,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在不同的正方形中,周長比較長的正方形面積也比較大。但在不同的長方形中,周長比較長的長方形面積不一定大。
❼ 小學數學周長和面積運算公式
周長:
正方形:4×邊長長方形:(長+寬)×2三角形:三邊之和平回行四答邊形:四邊之和梯形:四邊之和圓形:2π×半徑/π×直徑
面積:
正方形:邊長×邊長長方形:長×寬三角形:底×高÷2平行四邊形:底×高梯形:(上底+下底)×高÷2圓形:π×(半徑的平方)
❽ 小學數學圖形的周長和面積的計算公式
長方形:=ab{長方形面積=長×寬}
正方形:S=a^2{正方形面積=邊長×邊長}
平行四邊形:S=ab{平行四邊形面積=底×高}
三角形:S=ab÷2{三角形面積=底×高÷2}
梯形:S=(a+b)×h÷2{梯形面積=(上底+下底)×高÷2}
圓形(正圓):S=πr^2{圓形(正圓)面積=圓周率×半徑×半徑}
圓環:S=(R^2-r^2)×π{圓形(外環)面積={圓周率×(外環半徑-內環半徑)}
扇形:S=πr^2×n/360{圓形(扇形)面積=圓周率×半徑×半徑×扇形角度/360}
長方體表面積:S=2(ab+ac+bc){長方體表面積=(長×寬+長×高+寬×高)×2}
正方體表面積:S=6a^2{正方體表面積=棱長×棱長×6}
球體(正球)表面積:S=4πr^2{球體(正球)表面積=圓周率×半徑×半徑×4}
橢圓
S=π(圓周率)×a×b(其中a,b分別是橢圓的長半軸,短半軸的長).
長方體:V=abc(長方體體積=長×寬×高)
正方體:V=a^3;(正方體體積=棱長×棱長×棱長)
圓柱(正圓):V=πr^2h【圓柱(正圓)體積=圓周率×(底半徑×底半徑)×高】
以上立體圖形的體積都可歸納為:Sh(底面積×高)
圓錐(正圓):V=(1/3)πr^2h【圓錐(正圓)體積=圓周率×底半徑×底半徑×高/3】
角錐:V=(1/3)Sh【角錐體積=底面積×高/3】
柱體:V=Sh(柱體體積=底面積×高)
球體:V=4/3πR^3
【球體體積=4/3(圓周率*半徑的三次方)】
❾ 小學數學圖形的周長和面積的計算公式是什麼
三角形
面積=底×高÷2
高=面積×2÷底
底=面積×2÷高
正方形
S=邊長×專邊長
梯形屬
S=(上底+下底)×高÷2
高=面積×2÷(上底+下底)
上底=面積÷高×2÷下底
平行四邊
面積=底×高
高=面積÷底
底=面積÷高
❿ 小學階段所有的圖形,面積周長公式
小學數學圖形計算公式
1 正方形
C周長 S面積 a邊長
周長=邊長×4
C=4a
面積=邊長×邊長
S=a×a
2 正方體
V:體積 a:棱長
表面積=棱長×棱長×6
S表=a×a×6
體積=棱長×棱長×棱長
V=a×a×a
3 長方形
C周長 S面積 a邊長
周長=(長+寬)×2
C=2(a+b)
面積=長×寬
S=ab
4 長方體
V:體積 s:面積 a:長 b:寬 h:高
(1)表面積(長×寬+長×高+寬×高)×2
S=2(ab+ah+bh)
(2)體積=長×寬×高
V=abh
5 三角形
s面積 a底 h高
面積=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積 ×2÷底
三角形底=面積 ×2÷高
6 平行四邊形
s面積 a底 h高
面積=底×高
s=ah
7 梯形
s面積 a上底 b下底 h高
面積=(上底+下底)×高÷2
s=(a+b)× h÷2
8 圓形
S面積 C周長 ∏ d=直徑 r=半徑
(1)周長=直徑×∏=2×∏×半徑
C=∏d=2∏r
(2)面積=半徑×半徑×∏
9 圓柱體
v:體積 h:高 s;底面積 r:底面半徑 c:底面周長
(1)側面積=底面周長×高
(2)表面積=側面積+底面積×2
(3)體積=底面積×高
(4)體積=側面積÷2×半徑
10 圓錐體
v:體積 h:高 s;底面積 r:底面半徑
體積=底面積×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