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幼兒園小班手工活動《誰在森林裡》教案
活動目標:1、通過游戲情境,師生討論,探索長長麻花和圓圓燒餅的製作方法。
2、遷移搓長、壓扁、擰等技能,嘗試用泥塑出其他長長、圓圓的食品。
3、喜歡泥塑活動,能大膽想像。
活動准備:橡皮泥人手3份;泥工板人手1塊;鋼琴曲、開汽車音樂;實物麻糕、麻花;小猴胸飾一個;小吃店場景;活動過程:一、參觀小猴小吃店,引起幼兒興趣1、小朋友們好。今天我遇到了一件很開心的事,你們猜是什麼?我開了一家小吃店。什麼店?裡面的東吃可多了,趕緊跟我去參觀一下吧。(開汽車)2、看,小猴小吃店到了。進去了可不能亂動哦,我的客人可不喜歡亂糟糟的小吃店。來,請進吧。看看我的小吃店有什麼?(幼兒說說自己看到的)3、(配教進來)小猴,今天我的寶寶過生日,來了許多的客人,他們都想吃麻糕和麻花,你的店裡怎麼沒有啊?
4、哎呀,小朋友,你們看到麻糕和麻花了嗎?這可怎麼辦(引導幼兒說出做)二、幼兒第一次探索1、那我們快到廚房做吧2、貓媽媽,我們的麻糕和麻花做好了,你來選吧。(貓媽媽挑選好的)3、咦,你不是說有很多客人嗎,怎麼只買了幾個?(我的客人喜歡圓圓的麻糕、長長的麻花。不圓的麻糕、不長的麻花他們不喜歡)4、哦,原來這樣。那我們來學一學吧。
三、老師示範講解1、認識實物麻糕和麻花2、老師示範製作:怎樣做出圓圓的麻糕呢?一塊泥分兩半,揉啊揉揉揉軟,揉成一個圓球球,再用小手壓壓扁。看,什麼做好了?(麻糕)3、示範麻花:麻花怎麼做呢?一塊泥搓呀搓,搓成一根長條條,拎起來擰幾下,變成一根長麻花。
4、我是怎麼做麻糕的(麻花)三、幼兒第二次探索1、要求:這一次可要把麻花和麻糕做好了,這樣貓媽媽的客人就喜歡了。
2、幼兒操作,老師指導。
3、(貓媽媽)這次你們的麻糕和麻花做大真好,我全都賣了(鼓勵、表揚幼兒)4、你們這么棒,真好我缺少廚師,你們都做我的小廚師吧。
5、小廚師們,還有很多客人想吃其他長長的、圓圓的點心,你們指導還有那些點心是長長的、圓圓的嗎?
四、幼兒第三次操作1、幼兒操作,老師指導2、趕快把點心送到我的小吃點吧。
Ⅱ 小班 手工活動:幼兒園,我來了教案
幼兒園教案:我來了 教師:屈老師 目標:鼓勵孩子大膽說話。 玩法: 1.師:「XX小朋友來了。」 2.幼兒:「唉,我來了。」(一隻小胳膊舉起,小手晃動) 3.師:「你今天是怎麼來的。」 幼兒:「我是自己走來的。」 師:「你真棒。」 「我是奶奶抱來的。」 「我是坐爸爸汽車來的。」 師:「你坐的是什麼汽車?」「汽車是什麼顏色的?」 「我坐的汽車是——」 「……」 幼兒:「我是高高興興來的。」 師:「呀!你真棒!你說了一個非常好聽的詞,再說一遍,然後請全班小朋友說一說。」 點評: 1.應答游戲鍛煉孩子大膽說話。這種形式孩子喜愛,興趣較濃。 2.培養了孩子的觀察力,學習了新的形容詞。 3.孩子在聽別人應答時也向同伴學習了口頭語。 (更多教案盡在:屈老師教案網)
Ⅲ 如何進行幼兒園手工教學活動
摘要:「手工」是指用手操作、表現手藝的工作。手工活動關繫到大腦的發育,手的動作和思維活動有直接聯系,手的活動越復雜就越能刺激大腦皮層上相應運動區的活動,從而使思維活動水平越來越高。 關鍵詞:手工教學;撕貼;剪紙;染紙;泥工 著名兒童心理學家朱智賢教授在他的《兒童心理》專著中指出:「幼兒從4歲開始,精細動作技能已開始發展,主要表現在兒童的手部上,同時這一時期兒童的觀察力、想像力等也都能發展起來。」作為教師,要從幼兒這個年齡段開始,挖掘幼兒巨大的學習潛能,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手工活動,讓幼兒掌握多種技能技巧,從而最大限度地發揮幼兒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一、撕貼教學可發展小班幼兒小手的靈活性 撕貼是發展幼兒手部肌肉靈活性的有效形式。此方法比較簡單,對剛剛入園不久,沒有經過美術訓練的幼兒來說比較容易掌握,可作為首先選擇的教學內容。如:撕貼蘋果樹。老師畫好蘋果樹圖樣,並准備紅色紙撕成細長條形,讓幼兒練習把長條紙撕成小碎塊,然後粘貼在蘋果樹上。從撕到貼,需要幼兒手的靈活、協調。幼兒對撕貼很感興趣,撕得快,貼的干凈,雖然都將蘋果樹貼滿了蘋果,但出現的效果卻不一樣,有的畫面雜亂無章,而有的畫面卻一目瞭然,清新爽意,每個小蘋果都貼的位置恰當。在幼兒有了撕貼的經驗後,可以加入一些稍難一點的撕貼教學,比如撕貼秋天的大樹、熱帶魚等內容。老師示範後,讓幼兒自己完成撕貼的整個過程,幼兒都表現出較高的學習興趣,不但小手越來越靈活,而且撕貼的技能也逐步提高。 二、剪紙教學是培養小班幼兒創造力的較好手段 剪紙教學往往被人們認為是中大班幼兒的手工活動內容,小班幼兒根本不會使用剪刀。然而事實證明,小班幼兒不僅能學會正確使用剪刀,而且在教學中還能通過剪刀培養幼兒的創造能力,這關鍵在於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 初上剪紙課教幼兒使用剪刀,可先讓幼兒剪直線,即老師可以在紙張上折出痕跡或畫出直線,讓幼兒沿著折出的痕跡或畫出的直線進行練習,如剪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幼兒會使用剪刀後,可讓幼兒按畫好的輪廓線剪紙。如老師在彩色紙上畫好星星的輪廓,讓幼兒先沿線剪後,再貼在剪好的月亮旁邊,組成了一幅「星星和月亮」的畫面。 為了鞏固幼兒使用剪刀,還可要求幼兒回家後在舊圖書上找喜歡的圖樣,把他們剪下來貼在一起,組成一本「畫書」。新年到了,為了增加節日氣氛,教師可以教幼兒學剪窗花,上課時,重點教幼兒折的方法,因為折是剪得基礎,再教幼兒怎樣剪,在什麼位置上剪,結果出乎教師的預料,在參與剪紙的幼兒之中,只有兩位幼兒不會剪,其他幼兒都剪出了有規則的圖案。經過幾次練習後,大多數幼兒都掌握較好,有個別能力強的幼兒還剪出像大人一樣整齊、精細的圖樣。 由此證明,小班幼兒完全有能力使用剪刀。在剪紙過程中,幼兒的手和腦並用,想像力、創造力、動手能力都得到了有效的發展。 三、染紙教學可發展小班幼兒對色彩的感知力 染紙是一種較復雜的手工活動,通過染紙可以讓幼兒體驗到顏色的奇妙變化,發展幼兒對色彩的感知及興趣,激發幼兒學習色彩的積極性。 初進行染紙活動時,可先讓幼兒做「染紙玩色」的游戲,為幼兒准備了白紙,紅、黃、藍顏料,毛筆等材料。教師先示範在白色紙的一邊用毛筆任意蘸上三種顏色,然後將紙對折壓平,打開後,竟然神奇的出現了一隻美麗的蝴蝶。幼兒被這種有趣的形式吸引,很快投入到自己動手操作中去,教師啟發他們在紙上按不同方向塗不同顏色。 在塗色過程中有一個重點問題要讓幼兒掌握,那就是塗色時動作一定要快,不然,顏色幹了,再對折壓平也無濟於事。幼兒經過練習,染出了許多畫面,有的畫像機器人,有的畫像一件毛衣,一把扇子,一棵古老的樹干……孩子們一會兒說像這,一會兒說像那,連老師看了孩子的畫也要琢磨一會兒。幼兒的想像力、創造力完全體現在他們的染紙作品中。 四、泥工教學可培養小班幼兒對手工的興趣,提高幼兒的智力 在人們的思想中總認為3、4歲的幼兒年齡小,動手能力差,只能做一些簡單的泥工內容,如:搓根小棒,壓個圓餅乾等,其實這樣做不能發掘孩子真正的智力潛能,上簡單的泥工課,幼兒對泥工興趣也不大。 小班的幼兒手指小肌肉尚未發育好,動作不靈活,沒有足夠的力量和能力將泥捏出需要的形象來。因此,我們幼兒園通過反復實踐和尋找,發現泡泡泥不但柔軟容易揉捏,而且易於保存,最終將泡泡泥確定為我們幼兒園手工課活動的使用材料。 剛入園的幼兒,上泥工課時我們應該給幼兒一團泥,他們一定會非常高興地反復捏弄著玩。讓幼兒任意玩弄泥塊的課題,符合幼兒泥工亂捏階段(無秩序階段)的發展規律,正好與繪畫上的塗鴉期並行。這樣,他們在手工的天地里成了生活的小主人,不但認識了材料性能,還做了自己想要做的事,從而促進了大腦的發育,使智力通過玩泥迅速提高。 教師可以多設計一些游戲性的主題課,讓幼兒在游戲中掌握基本技能。如「請娃娃來我家」的課題,以游戲形式讓幼兒任意做一樣點心招待娃娃,就比只做一樣糕點更能發揮他們的積極性。如在教幼兒做「梨」時,讓幼兒有節奏地念兒歌來模仿動作: 一二三四團呀團, 二二三四搓呀搓。 三二三四壓呀壓, 四二三四抹抹光。 隨著兒歌的節奏,幼兒很快就做好了「梨」。下課後,還不時地念兒歌做各種動作。就這樣,幼兒在游戲中掌握了泥工的基本技能。 教師還可根據節日的特點,從製作節日食品入手,來選擇有趣的泥工教學內容,讓幼兒在玩中掌握團、壓、捏、柔、串等多種泥工技能。如在國慶節後,重陽節前夕,可選擇泥工「糖葫蘆」作為幼兒手工課的內容,紅紅的泡泡泥被孩子們團的圓圓的,用小棒細心的將「山楂」串起來,還真像「糖葫蘆」。農歷八月十五中秋節到了,可選擇泥工製作月餅這個內容,讓幼兒把各種各樣的泡泡泥團圓壓平後,用瓶蓋、雪花玩具等材料在上面壓上花紋,孩子們的想像力得到發揮,做出了花樣各異的月餅。通過以上活動,培養了幼兒動手製作的興趣,動手能力也大大的提高。五、總結總之,在小班開展各種手工教學活動具有一定的可能性和必要性。能否使幼兒的小手更靈巧,想像力更豐富,色彩感更強,興趣更高,取得良好效果,需要教師有目的、有意識的去培養。我們應該讓幼兒多參與各種手工活動,讓孩子在手工活動中充分表現自己,勇於實踐,大膽嘗試,從而達到培養幼兒良好習慣,促進幼兒智力發展的目的。
Ⅳ 幼兒園手工教學活動必須從哪幾個方面入手
從技能劃分 撕:可以提供彩色紙,撕面條,或者按要求撕。小班開始的初步技能 蓋印:小班居多,可以用鄉土素材來做,譬如樹葉。 剪:剪直線,曲線。一般從中班開始鍛煉。 折疊:貫穿大中小班,對角折,齊邊折。 粘貼:學會蘸漿糊,抹均勻。這是不建議用膠棒的。 拼貼:在這基礎上將單一的物件拼成具象的作品
Ⅳ 幼兒園創意手工活動如何促進幼兒和諧發展
(一)建立有層次的目標框架,以總目標為基礎,建立體現幼兒年齡差異、富有操作性的各年齡階段目標. 總目標 1、讓幼兒喜歡參與創造性手工製作活動,能在各種材料及各種表現形式中主動創造. 2、在製作活動中,樂於探索,逐步形成幼兒的藝術創造個性. 3、提高幼兒的手工製作的基本技能,熟練運用掌握的手工技能和工具材料,想像、創作出新穎、獨特有創意的優秀的幼兒美術作品. 4、提高對周邊環境的審美評價能力,激發美化生活的願望,養成細致耐心、持之以恆、勇於探索的良好習慣. 分目標小班 : 1、創設良好的創意手工活動環境和心理氛圍,培養幼兒對手工活動的興趣. 2、發展幼兒小手的靈活性,左右手操作能力得到提高,促進幼兒左右腦的發育. 3、讓幼兒學習簡單的撕、粘、捏、折、剪等操作技能,在「創意手工」活動中逐步提高造型能力. 中班 : 1、增加「創意手工」的教育內容,進一步激發幼兒對創意手工活動的興趣. 2、進一步發展幼兒手眼協調以及手部肌肉控制的能力,進行刻、拼、拓、扎、貼等技能練習.讓幼兒自主學習,自由探索,促進每位幼兒在創意手工活動中有個性地發展. 3、通過「創意手工」系列活動,培養幼兒對美的觀察力、理解力、感知力、鑒別力,加深對美的形式認識,積累大量關於美的形象的經驗. 4、培養幼兒做事專注、認真、仔細、耐心的良好品質. 5、引導幼兒講述自己的創作情感和自己的新發現,從各個角度介紹、分析、評價、展示自己和他人的作品(如內容、想像、新奇、獨創、造型、色彩等等),提高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和審美能力. 大班 : 1、讓幼兒系統學習「創意手工」的各種表現形式和內容.培養幼兒熟練地運用各種形式進行創意手工創作活動. 2、提高幼兒運用各種生活、自然、廢舊材料進行形的概括、組合、變形的能力,進一步提高幼兒動手能力及觀察力、想像力和創造力. 3、通過「創意手工」教學活動,進一步訓練幼兒手工製作的表現能力. 4、有計劃、有針對性地對幼兒開展「創意手工」教育活動,發展幼兒欣賞、評價美的能力. 5、通過優化「創意手工」活動的教學方法,培養幼兒之間健全的人際關系和良好的合作與競爭能力. (二)精心選擇創意手工材料(包括幼兒創意紙工、創意泥工、玩具創意製作、自然剪貼、「變廢為寶」創意製作等),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地制定一整套創意手工教學內容,形成系統化,並充分挖掘教育內容中所包含的「素質元」,培養幼兒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 1、創意紙工幼兒運用不同的工具、表現技法以及各種材質不同的紙創造性地進行撕紙、剪紙、折紙、立體製作(厚紙)等活動,製作出平面或立體的具有新穎、獨特效果的紙工作品,發展幼兒手的動作的精確性、靈活性,培養幼兒的實際操作能力、形象思維能力、創造想像力和空間方位知覺能力,養成耐心細致、干凈整潔的操作習慣. 2、創意泥工幼兒用粘土、橡皮泥、面團等為主要原料,用手和一些簡單的工具創造性地塑造各種物體、動物等平面或者立體的作品.通過幼兒的動手塑造,手腦並用,促進手腦活動的協調,使孩子的智力及手部的靈活性都得到發展. 3、玩具創意製作 幼兒用紙、布、針、線、自然材料,或無毒無害的廢舊材料以及地方性材料創造性地製作簡單的玩具,通過讓幼兒進行各種各樣的探索實踐操作活動,調動幼兒進行手工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促進幼兒創造性思維的發展.並從中體驗到創造的快樂. 4、「變廢為寶」創意製作以飲料瓶(罐)、禮品盒、一次性杯(盤、碗)等廢棄物的直觀、具體、形象等特徵引發幼兒借形(借物)想像,動手創造出各具特色的新作品.在有計劃、有目的的動手製作活動中,引導幼兒將「廢」變為「有用的東西」,從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和創造力,提高幼兒的環保意識.
Ⅵ 幼兒園手工創意總目標是什麼
(一)建立有層次的目標框架,以總目標為基礎,建立體現幼兒年齡差異、富有操作性的各年齡階段目標.
總目標
1、讓幼兒喜歡參與創造性手工製作活動,能在各種材料及各種表現形式中主動創造.
2、在製作活動中,樂於探索,逐步形成幼兒的藝術創造個性.
3、提高幼兒的手工製作的基本技能,熟練運用掌握的手工技能和工具材料,想像、創作出新穎、獨特有創意的優秀的幼兒美術作品.
4、提高對周邊環境的審美評價能力,激發美化生活的願望,養成細致耐心、持之以恆、勇於探索的良好習慣.
分目標
小班 :
1、創設良好的創意手工活動環境和心理氛圍,培養幼兒對手工活動的興趣.
2、發展幼兒小手的靈活性,左右手操作能力得到提高,促進幼兒左右腦的發育.
3、讓幼兒學習簡單的撕、粘、捏、折、剪等操作技能,在「創意手工」活動中逐步提高造型能力.
中班 :
1、增加「創意手工」的教育內容,進一步激發幼兒對創意手工活動的興趣.
2、進一步發展幼兒手眼協調以及手部肌肉控制的能力,進行刻、拼、拓、扎、貼等技能練習.讓幼兒自主學習,自由探索,促進每位幼兒在創意手工活動中有個性地發展.
3、通過「創意手工」系列活動,培養幼兒對美的觀察力、理解力、感知力、鑒別力,加深對美的形式認識,積累大量關於美的形象的經驗.
4、培養幼兒做事專注、認真、仔細、耐心的良好品質.
5、引導幼兒講述自己的創作情感和自己的新發現,從各個角度介紹、分析、評價、展示自己和他人的作品(如內容、想像、新奇、獨創、造型、色彩等等),提高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和審美能力.
大班 :
1、讓幼兒系統學習「創意手工」的各種表現形式和內容.培養幼兒熟練地運用各種形式進行創意手工創作活動.
2、提高幼兒運用各種生活、自然、廢舊材料進行形的概括、組合、變形的能力,進一步提高幼兒動手能力及觀察力、想像力和創造力.
3、通過「創意手工」教學活動,進一步訓練幼兒手工製作的表現能力.
4、有計劃、有針對性地對幼兒開展「創意手工」教育活動,發展幼兒欣賞、評價美的能力.
5、通過優化「創意手工」活動的教學方法,培養幼兒之間健全的人際關系和良好的合作與競爭能力.
(二)精心選擇創意手工材料(包括幼兒創意紙工、創意泥工、玩具創意製作、自然剪貼、「變廢為寶」創意製作等),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地制定一整套創意手工教學內容,形成系統化,並充分挖掘教育內容中所包含的「素質元」,培養幼兒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
1、創意紙工
幼兒運用不同的工具、表現技法以及各種材質不同的紙創造性地進行撕紙、剪紙、折紙、立體製作(厚紙)等活動,製作出平面或立體的具有新穎、獨特效果的紙工作品,發展幼兒手的動作的精確性、靈活性,培養幼兒的實際操作能力、形象思維能力、創造想像力和空間方位知覺能力,養成耐心細致、干凈整潔的操作習慣.
2、創意泥工
幼兒用粘土、橡皮泥、面團等為主要原料,用手和一些簡單的工具創造性地塑造各種物體、動物等平面或者立體的作品.通過幼兒的動手塑造,手腦並用,促進手腦活動的協調,使孩子的智力及手部的靈活性都得到發展.
3、玩具創意製作
幼兒用紙、布、針、線、自然材料,或無毒無害的廢舊材料以及地方性材料創造性地製作簡單的玩具,通過讓幼兒進行各種各樣的探索實踐操作活動,調動幼兒進行手工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促進幼兒創造性思維的發展.並從中體驗到創造的快樂.
4、「變廢為寶」創意製作
以飲料瓶(罐)、禮品盒、一次性杯(盤、碗)等廢棄物的直觀、具體、形象等特徵引發幼兒借形(借物)想像,動手創造出各具特色的新作品.在有計劃、有目的的動手製作活動中,引導幼兒將「廢」變為「有用的東西」,從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和創造力,提高幼兒的環保意識.
Ⅶ 幼兒園活動設計手工用布(做衣服)教案,詳案
我認為應該注意教案內容的靈活性。由於我們教學面對的是一個個活生生的有思專維能力屬的學生,又由於每個人的思維能力不同,對問題的理解程度不同。常常會提出不同的問題和看法,教師又不可能事先都估計到,在這種情況下,教學進程常常有可能離開教案所預想的情況。因此教師不能死扣教案,把學生的思維的積極性壓下去,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改變原先的教學計劃和方法,滿腔熱忱地啟發學生的思維,針對疑點積極引導。為達到此目的,教師在備課時,應充分估計學生在學習時可能提出的問題,確定好重點、難點、疑點和關鍵.。學生能在什麼地方出現問題,大都會出現什麼問題,怎樣引導,要考慮幾種教學方案。出現打亂教案現象,也不要緊張,要因勢利導,耐心細致地培養學生的進取精神。
Ⅷ 如何進行幼兒園手工教學活動
手工活動,特別是折紙等需要有序進行的操作,教師的講解示範非常版的重要。教師的示範權講解要根據幼兒的反應來控制,對於較難的環節要用幼兒能夠理解的語言進行講解,操作環節要讓每個幼兒都看地清楚明白,有些方法的重復可以讓幼兒自己來嘗試,再根據他們的問題進一步講解演示。孩子們掌握了一定的技能,積累了一定的感性經驗,經過老師的啟發和指點,他們才能插上想像的翅膀,讓頭腦中的童話世界盡自己的能力在手下展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