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淺談如何提高小學英語課堂教學質量
根據素質教育的要求,在小學逐步普及英語教學是當前和今後小學教育中的一項重要工作。目前,就如何有效提高小學英語教學質量淺談幾個方面: 一、要有明確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猶如教學活動的「方向盤」和「指南針」。因此,在教學活動中制定明確的目標就顯得尤為重要。課堂上有了准確、具體、可操作的教學目標,教師才能「導」在關鍵處,學生才能「學」在點子上。那麼如何制定教學目標呢?一是根據新課標對小學英語教學的總要求和年級段要求制定教學目標。二是根據本班學生的整體英語水平和學生的個體差異來制定教學目標。教學目標不宜多,教師必須遵循一課一得的原則,在教學中有意識的將學期目標分解為單元目標、課時目標,有計劃、有重點的落實在每一課的教學過程中。 二、要有突出的教學重點 課堂教學時間是有限的,要在有限的時間內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教師就必須集中精力,突出教學重點。在英語教學中,語言的訓練是多方面的,既有聽、說訓練,又有讀、寫訓練。而小學英語則側重於聽、說、讀的訓練及學習英語興趣的培養。因此,教師必須鑽研教材,找出每一課的新語言點,並緊緊圍繞這些語言點設計教學過程,組織課堂教學。 三、要有科學的教學方法 「施教之法,貴在啟導,妙在開竅」。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設計者,主導著教學活動的全過程,充分發揮教師「導」的作用是促進學生「學」的關鍵。所以,教師必須因課而異,因人而異,設計既科學合理又靈活有效、針對性強的教學方法,使學生樂學、易學,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首先,要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建立融洽和諧的師生關系,創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激發和培養學生積極參與英語學習的意識和英語交際的興趣,逐步培養學生開口說英語的習慣和能力。要多用肯定性的評價鼓勵、引導學生,充分調動學生脫口說英語的積極性。如:Good. Not bad. Very clever . Try do it again. Be held please . I think you can do it much better next time.等。這樣,就使學生產生一種成就感,不再認為講英語是高不可攀,從而使學生覺得上英語課是一種精神享受,一種創造性活動。達到了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目的。其次,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必須排除小學生對母語的依賴和干擾,在教學中盡量用英語組織教學,使課堂教學英語化,要盡可能使用簡易的英語,使學生聽得懂,模仿得出。從而把教師的口語變成學生的語言。如:Good morning. Sit down please. Put your hand.等。這些課堂用語和日常用語要有計劃、有步驟的向學生傳授,並充分利用暗示法(暗示語言內容、暗示語言情感、暗示語音),通過眼神、動作、手勢、表情讓學生心領神會,培養學生直接理解、直接學習、直接應用英語的習慣,初步形成直接用英語思維的能力。如學生在校園內聽到鈴聲時頭腦中反映出的是:It』s time for class.而不是該上課了的漢語思維,從而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英語教學。 第三,要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寓教於樂,把學生的學習興趣轉化為學習的動力。小學英語的教學目標和內容都十分強調情景性和趣味性的結合。因此,在教學中,我們也要盡量採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在完成了模仿、重復、對照、變換等語言項目的訓練後,可進行適量的英語交際活動,如表演、猜謎、角色扮演、小組活動等,創造出一種聽、說、讀、寫、演、唱、畫等寓教於樂的教學模式。同時,要隨時注意調整課堂結構,精心組織教學活動,隨機更換教學方法,做到「教有法而無定法」。 四、要有扎實的訓練過程訓練過程是學生經歷由不知到知、由不懂到懂、由不會到會的學習過程。英語課體現訓練過程的標志是培養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一個從易到難、循序漸進、步步深入、逐步到位的教學過程。要精講多練,留給學生英語語言交際訓練的時間,並對學生進行英語語感訓練,讓學生舉一反三,反復訓練,細心揣摩,仔細體會。只有這樣,學生才會在不斷地強化訓練中,逐步熟讀成誦,融會貫通,從而使學生達到脫口說英語的目的。
㈡ 淺談小學英語如何評課
課堂教學是學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教與學,講與練,主導與主體,學知識與學做人,學知識與提高能力,全面要求與因材施教等這都是在課堂教學中引出,在課堂教學中展開,又在課堂教學中運行。那麼,怎樣抓好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呢?聽評課是一種最直接、最具體、最經常也是最有效的研究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方法和手段。聽評課是教師互相學習、切磋教藝、研究教學的重要措施,下面我就這幾年的教學實踐對評課談一些粗淺的看法。
一, 怎樣去聽課,
1 課前要有一定的准備工作。
打算聽誰的課,應該事先問問他教什麼內容,把課本找來預習一下,看看課文寫的是什麼,是怎樣寫的,有沒有難點、疑點;同時自己設想一下,假如讓我教這樣的課文,准備怎樣去教,以便聽課時有個對比。如果聽課不做准備,匆忙走進教室,懵立懵懂地聽,不理解教學者的意圖,不熟悉教材,就不會有較大的收獲。
2, 聽課要認真觀察和記錄。
教師在課堂上不僅要聽,還要看,要仔細捕捉講課者的語言和表情,記下他每個教學環節和教學方法。看教者對教材的鑽研,重點的處理,難點的突破,教學法的設計,教學基本功的展示。看學生的學,要看學生的課堂表現,看學習參與的情緒,學習的習慣。聽課應詳盡記錄課堂的教學過程,也記下自己的主觀感受和零星評析。
3, 聽課後要思考和整理。
教師聽完課後不能一聽了之。應對課堂實況過幾片電影,應進行反復的琢磨。思考的辦法有很多,或翻翻聽課記錄,或與執教者交談,或將幾節「互相牽連」的課做番比較,或寫一篇「聽課心得」,或乾脆將他人執教的內容拿到自己班上試試等。聽課的老師就要善於進行比較,研究、准確地評價各種教學方法的長處和短處,並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吸收他人有益經驗,改進自己的教學。
二,教師如何分析評課
1, 從教學目的上分析。
首先,從教學目標制定來看,要看是否全面、具體、適宜。其次,從目標達成來看,要看教學目標是不是明確地體現在每一教學環節中,教學手段是否都緊密地圍繞目標,為實現目標服務。要看課堂上是否盡快地接觸重點內容,重點內容的教學時間是否的到保證,重點知識和技能是否能得到鞏固和強化。
2, 從處理教材上做出分析。
我們在評析教師一節課時,既要看教師知識教授的准確科學,更要注意分析教師教材處理和教法選擇上是否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抓住了關鍵
3, 從教學程序上分析。
上課要有教學思路,教學思路是教師上課的脈絡和主線,我們平時聽課看到有些老師上不好,效率低,很大一個程度就是教學思路不清,或教學思路不符合教學內容實際和學生實際造成的。除了看教學思路外還要看課堂結構設計。通常一節好課的結構是結構嚴謹、環環相扣,過度自然,時間分配合理,密度適中,效率高。
4, 從教學方法和手段上分析。
評析教師教學方法包括教師「教」的活動方式,還包括學生在教師指導下 「學」的方式,是「教」的方法與「學」的方法的統一。教學方法最忌單調死板,再好的方法天天照搬,也會令人生厭。教學活動的復雜性決定了教學方法的多樣性。所以評課教師既看教師是否能夠面向實際恰當地選擇教學方法,同時還要看教師能否在教學方法多樣性上下一番工夫,使課堂教學超凡脫俗,常教常新,富有藝術性。評析教師的教學方法既要評常規,還要看改革與創新。
5, 從教師教學基本功上分析。
教學基本功是教師上好課的一個重要方面,所以評析課還要看教師的教學基本功。通常,教師的教學基本功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看板書是否設計科學合理,字跡工整美觀;看教態是否明朗、活潑、莊重,富有感染力;看語言是否准確清楚精當簡練,生動形象有啟發性,教學語言的語調是否高低適宜,快慢適度,抑揚頓挫,富於變化;看操作儀器等是否熟練。
6, 從教學效果上分析。
看課堂教學效果是評價課堂教學的重要依據。課堂效果評析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教學效率高,學生思想活躍,氣氛熱烈。二是學生受益面大,不同程度的學生在原有基礎上都有進步。知識、能力、思想情操目標達成。三是有效利用45分鍾,學生學得輕松愉快,積極性高,當堂問題當堂解決,學生負擔合理。
總而言之,聽課評課是一名教師走向成熟的必經過程,在這一方面多做功課,多吸收他人的精華,是非常有必要及成效
㈢ 淺談如何對小學生英語學習進行評價
小學英語課堂評價可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還回可以使他們獲得成功感答,增強自信心,培養合作精神。每個英語教師應該結合英語學科的教學目標,結合小學低段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學習情況,結合英語教學的環節需要,科學地、合理地選擇評價方式,用激勵的語言或方式,激發學生參與積極性,對學生的課堂參與、作業完成、知識點應用能力情況等給出較全面的評價,提高學生學習英語和應用英語的能力。
㈣ 淺談小學英語教學設計的幾點思考
英語教學不僅是一門學科,也是一門藝術,形成英語教學藝術特色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教學設計。現代教學尤其注重設計,科學的教學設計,既是體現教育目的性、計劃性、針對性和預習性所必需,又是順利實施教學方案、調控教學過程的前提,也是確保教學效果、提高教學質量的保證。英語教學設計就是英語教師根據正確的教學思想和英語教育原理,按照一定的教學目的和要求,針對具體的教學對象和教材,對英語教學的整個程序及其具體環節、總體結構及其有關層面所作出的預期的行之有效的策劃。它是英語教師教育思想、思維流程和教學藝術的體現。眾多的教學實踐告訴我們,在學校教學條件有限的情況下,只要教師有心,同樣可以進行樸素卻生動的有效的教學設計;一個教師的基本功的精湛同樣是成就教學精彩的基本元素,如清爽明了的簡筆畫和教師動聽的歌喉也能使教學充滿詩意,吸引孩子們的眼球並提升語言能力。新課程的課堂是具體的,動態生成的,它不是教師完全預設的。所以,我們教師在進行小學英語教學設計時,應認真思考以下幾個層面的問題: 觀念層面:是否充分領會現代教育理念和現代教育技術的核心要素。內容層面:教學設計是否有明確的問題情景和學習路徑。操作層面:是否將學習空間最大限度的留給學生。綜上所述,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設計應充分重視學習者的自主學習,教師在設計教學預案時,要學會主動把自己當成「魚」,只有這樣學會了「換位思考」,能夠預想「魚」的各種感受,才會在觀念上和方法上得到自我提升,也才會真正創造出適合學生發展的教育活動。一、 教學活動設計應該遵循基本的規律:( 1 )輸入——輸出。首先,從語言學習規律看,學生學習時首先要接觸一些語言現象,要體驗、感受、理解這些語言現象,我們把這些稱作英語的語言輸入。然後是操練、實踐和運用這些語言現象,這是語言的輸出。語言的輸出要建立在輸入的基礎上。( 2 )語言操練要由易到難,循序漸進。教學設計中的活動安排應該由簡單到復雜,由容易到難度較高的。前面一個活動是後面活動的基礎,後面的活動是前面一個活動的發展和提升。( 3 )處理好語言學習與語言運用之間的關系。有的老師認為《課標》倡導採用任務型語言教學,任務型教學有一個觀點就是主張在運用的過程中來學語言。二、教學各階段的活動設計建議:( 1 )復習、引入環節的設計? 導入要和後面的教學新內容相關;? 導入要有效激活學生已有知識經驗;? 導入要盡可能簡潔( 2 )呈現、感知環節的設計? 調動學生注意力,引導學生關注即將學習的新內容;? 語言體現一定的重復性,增加學生感知的機會;教師可以設計一定的感知性活動,了解學生感知、理解新語言的情況;? 具有可理解性,融入一定的已學語言,對新內容巧妙解釋,幫助學生理解;? 幫助學生實現短時記憶; 另外,小學生學習英語最怕「難學」,而教師最擔心「難教」。在「難」字解決之後,教學中的其他問題馬上會迎刃而解。因此,在英語教學設計中,難點的處理尤為重要。處理得當,有事半功倍之效. 以上簡短的語言其實不足以全面概括教學設計的方方面面,要做到教學設計的科學,全面,還需要我們去多多的親身實踐。
㈤ 淺談如何提高小學英語教學質量
英語教學是我國義務教育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小學英語教學中,促進新課程改革,這是歷史賦予小學英語教師的重任,也是提高小學英語教育質量為培養英語人才的必然要求。要達到這個要求,就要實施教法與學法的改革。如何針對小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培養學生學習能力,有效開展教學,提高英語教育教學質量呢? 目前,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由於教學方法單一,缺乏較好的英語語言學習環境等現象。小學英語教學質量提高的速度較慢。如「滿堂貫、英譯漢」的教學方法,不僅使課堂氣氛沉悶,學生處於被動接受狀態,而且根本不符合小學生的生理、心理特徵和年齡特徵,也無法滿足他們的學習興趣,以致使學生產生厭倦心理,不願意繼續學習英語。另外在課堂上,學生能聽到英語教師較流利的口語。但學生每周一般只能接觸三到四次,每次僅幾十分鍾,其他任課老師則都是用漢語教學,因此,學生聽英語、說英語、練英語的機會很少,普遍缺乏學習英語的環境氛圍。針對以上教學現象,為提高英語教學質量,有待於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1、利用現代技術教育手段,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一個人對他所感興趣的事物,總是表現出注意的傾向。特別是對生性好動,集中注意力不能持久的小學生來說,多媒體課件絢麗的色彩,逼真的畫面,可愛的卡通形象,常常如磁鐵般,吸引了好動活潑的小學生。如在《we love animals》一單元時,我運用多媒體使zip這只淘氣的小松鼠人性化,提著籃子從森林深處蹦蹦跳跳來到大家面前,落落大方地向大家自我介紹:「My name is zip,What』s your name?」zip靠在大樹上,一隻身著華麗衣裳的bird答腔道:「My name is feifei 」,隨後課文的內容便在兩個可愛的卡通人物中展開,這樣的情境很吸引學生,並且第一印象也很深刻。 2、教學中採用活動途徑,倡導體驗參與。 盡力設計任務型教學活動,使學生在完成任務過程中使用語言,從而進一步學習語言。平時上課時,我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教學過程,大膽讓學生開口。在教學中幫助學生克服學習英語的困難。任何時候都要鼓勵學生,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主動性。如教學《How many》一單元時,我用直觀教學法、實物、圖片、簡筆畫等直觀教具符合小學生的心理特點,為學生提供形象、直觀,多種感官刺激的材料,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以便培養學生的想像力。依據「多元智能」理論,考慮學生的個性發展。讓愛好表演的學生根據課文內容自編短劇;讓美術特長的學生根據所學內容進行英語單詞卡片的製作。 3、教師應該鼓勵和重視「小我」讓其不斷成為學習的主體。 教師的肯定和鼓勵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因和結果。有的老師卻只知道一味批評責罵學生的缺點,這樣嚴重挫傷了學生自我學習的積極性和「小我」的創造性發展。教師對學生的尊重,關心和愛護往往會轉化成為對教師所教學科的興趣和喜愛,所以教師的鼓勵就是學生學習動力的助跑器。當在課堂上大部分同學不敢提問,也羞於答問。我就告訴他們如果不提問就是沒有獨立思考,這樣就得不到老師的表揚,提問多了才是老師喜歡的好孩子。每次把提問看成好孩子的評估標准,在多次表揚下他們也適應了教師提問,更加樂於表達「自我」的想法了。 4、課堂教學中語言英語化。 語言是思維的工具,思維離不開語言,而思維活動總是在語言的基礎上進行的。外語教學只有盡量用外語進行思維,用外語進行教學,增加外語的實踐活動,才能培養出用外語理解和表達思想的能力。因此,盡量避免用母語進行教學,是進行英語課堂教學的原則之一。為了使小學生的思維盡快地與英語聯系起來,在英語課堂組織教學中做到課堂教學語言英語化,以排除對母語的依賴和母語的干擾。用英語組織教學,還可以烘托英語課堂氣氛,增強學生的求知慾,提高學生的聽說能力。這一環節不僅是學生練習聽力的良好機會,也是學生學習與模仿的途徑之一。 5、實現課堂教學交流交際化。 英語教學的目的不單是給學生傳授英語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使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英語課堂教學過程是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內容和思想感情交流的交際過程,學生只有在有聲的語言環境中學習語言,才能更好地激起學習興趣,調動起學生積極性,從而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因此,在交際中學習語言則是最佳途徑之一。首先,要抓好起始階段,養成講英語的習慣。教師在學生學習了一些日常用語後,可將日常交際用語與各單元有關的內容結合起來進行歸類,並結合學生和教材實際情況進行運用。其次,隨著知識量的增加和教學要求的逐步提高,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根據各單元的要求,做到突出重點,有的放矢。教科書由相似內容題材穿插進行,教師在教學中要有所側重,這樣既能抓住重點,又能減輕學生的負擔,並使課堂教學收到較好效果。 6、使用合理的評價手段。 德國教育家斯多惠說過:"教育的藝術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與鼓舞。"這句話充分說明了對學生評價的作用,評價也是一門藝術,好的評價手段不僅可以滿足學生的成功感,而且可以激勵學生產生不斷向上的精神。學習評價可採用多種形式:形式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個人評與他人、小組評組合、等級與評語相結合,在教學中要靈活的使用。這樣,對學生的評價才是全面的、合理的。激勵是教育最基本的功能,成長在充滿激勵氛圍的孩子,會不斷進取。我的評語有:Clever boy/girl. Very good. Well done. Pass. Wonderful...被贊揚的同學看到全班同學對他拍手喊出這些評語時,都是神采奕奕。我還採用書後蓋印兒、發放小禮物等激勵手段。有時,甚至親切的對學生笑笑,摸摸他們的小腦袋,都是對他們的一種鼓勵。學生在課後會互相評比書後的"印績"多少,一種你追我趕、不甘落後的局面逐漸形成。 7、根據學生語言水平和年齡特點,建立課外活動小組並加強對課外活動的輔導。 像學唱英語歌曲,講英語故事,朗讀比賽,表演話劇,小游戲;猜謎等多種形式的活動。這些活動不僅能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並能使學生開闊視野,增長知識。所以,鼓勵學生在課外積極利用一切機會進行英語會話,與同學對話,與家人對話。 作為教師,我們要做的還有很多,還需要不斷學習新課改的有關理論,並運用到教學實踐中去,不斷充實我們的小學英語課堂.
㈥ 淺談如何進行小學英語課堂評價
小學英語課來堂評價可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自興趣,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還可以使他們獲得成功感,增強自信心,培養合作精神。每個英語教師應該結合英語學科的教學目標,結合小學低段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學習情況,結合英語教學的環節需要,科學地、合理地選擇評價方式,用激勵的語言或方式,激發學生參與積極性,對學生的課堂參與、作業完成、知識點應用能力情況等給出較全面的評價,提高學生學習英語和應用英語的能力。
㈦ 淺談如何提高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效果
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學習版興趣是最權好的教師,興趣的保持可以調動學生的求知慾,才會積極主動地學習。只有學生感興趣的東西,他才會積極地進行思維,以最簡單的有效的方法去獲得知識,他才會全身心地投入學習活動,從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小學生對英語學習的熱情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興趣決定的。因而,小學英語課堂教學必須運用快樂教學法,充分利用課件、簡筆畫、實物、圖片等直觀手段進行教學,並結合課文內容,教師配以動作、表情等身體語言,盡量使課堂教學聲情並茂,並適時引入競爭機制,激發學生的競爭性和求知慾,那麼他們就會自信自奮,主動地、積極地投入到學習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