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學大全 > 小學童話故事教學

小學童話故事教學

發布時間:2021-01-21 13:16:43

⑴ 如何進行小學語文的童話教學

童話作為兒童文學的一種特殊樣式,具有一些不同於其他文學作品的特質。童話之於兒童,是童年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糧。「它是在現實生活的基礎上,用符合兒童的想像力的奇特的情節編織成的一種富於幻想色彩的故事」。也就是說,童話具有虛擬的人物和環境,離奇的情節,並且幻想是它最重要的特徵,是核心,沒有幻想就沒有童話。 在語文教材中,編入了大量的童話作品,比如常人體童話:《賣火柴的小女孩》、《凡卡》等;擬人體童話:《小蝌蚪找媽媽》、《兩只小獅子》等;國外著名的擬人體童話:《丑小鴨》、《烏鴉喝水》等;超人體童話:《七色花》、《漁夫和金魚的故事》等。 在童話作品的教學中,教師的任務就是引導學生感悟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形象,體會其中的審美情感,讓學生體會到一種審美的愉悅。作為「文學」的童話,教師理應遵循文學本身的特點進行教學並盡可能地在教學過程中將其文學之「美」充分顯現出來。教師潛移默化的引導,使學生通過審美體驗和審美感悟得以實現。 這樣,在童話體文章的教學中,就不能以簡單的課文分析、乏味單調的認知活動作為課堂的主要形式,因為這樣就忽視了學習主體內在的對文學形象的感知、體悟與理解的心理過程,不僅直接影響學生對文章本身的理解,而且使其不能獲得真正的文學美的熏陶。 綜上,我們可嘗試運用以下教學方式: 一、讀——體會文學語言美 教師以生動活潑、飽含情感、富有兒童色彩的語言為學生讀童話,充分展現文學的語言美及其蘊含在語言之中的情感美。這樣不僅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更能以真情牽引情感,以情感激發想像。 其次,教師要善於指導學生讀,讀那些語言優美、情感豐富的段落。讀出狐狸的狡猾語調,大灰狼的兇狠,小白兔的活潑,老牛的善良等。通過這樣足夠量的言語實踐,更好地幫助學生品味並實踐文學語言的情感美與形式美,使他們「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二、感——體悟文學情感美 教師充分運用各種方法與手段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情感,使他們在情感的促動下牽引想像,進而在飛揚的想像中產生更加豐富的情感體驗。如:利用音樂或畫面,渲染氣氛,創設教學情境,營造寬松自由的課堂氛圍等。 這一再現並感悟文學形象的過程,往往充滿激情、充滿想像、充滿靈感。它不僅有助於豐富學生的內心情感世界,培養想像力,使他們體悟到童話文學的情感美與形象美,而且直接關繫到他們對童話本身的理解與接受程度。因為,審美熏陶、道德感化、理性思考都與對文學形象的認知、體驗和感悟密不可分。通過「感」的過程去點燃學生心靈的火種,而決不能以抽象瑣碎的分析替代這個體驗、感悟的心理過程。 三、演——感受文學形象美 「經驗和接觸是真正的導師」,在發展兒童的智能方面,兒童對客體的認識是從實踐活動開始的。因此,「演童話」不失為一種好的教學方法,它可以為學生提供無限廣闊的思維、想像和創造的空間。 「演」,會促使學生更主動地去理解文章,把握形象,充分感受到童話文學的形象美,同時又在特有的情境之中進行了生動的言語訓練。 揣測表演技巧以及理解角色心理的過程不僅能促進學生心理素質、社交能力和創造力的發展,還能使他們產生豐富的美感體驗,並學會欣賞自己,感受成功。 四、思——領悟文學意蘊美 引導學生思考並討論童話內容,使他們能通過語言透過形象認識到童話所傳達出的文學意蘊美。面對同一篇作品,不同的心理基礎與生活經驗會導致學生解讀方式的不同,從而獲得的體驗和感悟也就不同。在引導思考的過程中,教師要力求「導而弗牽」,不可輕易框住學生的思維,強求統一答案。 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不應僅停留在教材本身所傳達出的文字信息上,而更要關注文學接受過程中學生可能獲得的那些觸及其精神生活的某些更為本質的東西,這才是更有價值的東西。要「鼓勵學生發表獨立見解」,「逐步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創意的閱讀,……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 五、講——初識文學表達美 在課內外閱讀的基礎上,教師可以有步驟地引導學生練習講童話。比如,可以先從復述入手,指導他們先學會合理的展開故事情節,進而融入情感,加入表情色彩。 在此基礎上,啟發、引導學生根據已有的情節去續講童話,引導學生發揮想像獨立編(講或寫)童話。通過這樣的活動,使學生充分體會到童話文學的情節美、表達美,有助於他們豐富詞彙,鍛煉表達能力,發展想像,培養創新思維。 六、品——品味多彩的生活美 組織學生對課外閱讀(或觀看)過的童話作品進行初步的賞析與品評,並在此基礎上指導他們去閱讀(或觀看)一些優秀童話作品。教師了解並利用學生在課外通過閱讀、影視、網路所接觸到的大量童話作品,通過討論與正確的引導,使他們感受到豐富多彩的生活美,進而逐步認識社會,認識生活的意義與生命的價值。

⑵ 如何搞好小學童話教學

「孩子們的思想感情,最突出的一點是幻想,幻想貫穿著整個童年的生活。」童話體裁課文發生以情節完整曲折,形象生動鮮明。幻想豐富奇特、誇張強烈動人語言簡潔活潑,表現手法多樣的特點,深愛廣大少年兒童的喜愛。它能讓孩子們在理想世界裡暢游,這正好順應了兒童的心理特點和愛幻想的天性,為兒童打開了一扇通向幻想王國的大門。但是現今我們很多教師教學童話時習慣於深入文本,習慣於微言大義。他們往往抓住一兩句話大做文章,意圖讓學生從淺顯的文字中挖掘出好多深刻的內涵。這樣的教學童話,是完全違背作者的寫作意圖的,一節課下來學生學得興致全無,教學效果也甚微。所以提高童話教學實效性是發展中低段學生閱讀能力不可缺少的一個方面。在教學中建議採用「聽、讀、演」教學模式,以便更大地適合小學生年齡特徵和認知水平,讓小學生真正地走進童話,感受童話中的真善美,提高學習童話課文的實效性。 一、以聽激趣 愛因斯坦有句名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古人亦雲:「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樂之者。」興趣對學習有著神奇的內驅動作用,能變無效為有效,化低效為高效。我們所教的對象是一群活潑可愛,天真無瑕的孩子,他們的理性思維尚未發育成熟,但他們的感性思維豐富,他們愛唱、愛跳、愛動、愛表現。他們喜歡富有神奇色彩的童話故事,孩子們總喜歡在故事中找到自己的快樂,希望自己也能擁有童話故事中白馬王子的英勇,白雪公主般的美麗,魔鏡的魔力,聖誕老人的智慧和法力。要牢牢地吸引著少年兒童的注意力,使他們產生主動學習的願望,在教學童話課文過程中,我們要把激發學生對童話的興趣作為教學的首要任務。 激起學生的興趣可採用聽故事的形式。一次班會上偶然發現學生對聽看故事饒有興趣,於是我決定在講授《巨人的花園》前先錄制好《聰明的小裁縫》課件給學生講這個故事。有精彩圖片與課前的充分准備,孩子都聽得津津有味的。故事的結局是兇狠的巨人自食惡果。這時我發問:孩子們,如果當初巨人知錯了,他以後的日子會如何呢?今天老師也跟大家一起讀一讀另一個巨人的故事,於是就自然而然地引出了課題,同時勾起孩子氣的好奇和興趣,課堂就在孩子們濃郁的興趣中展開了。緊接著我讓孩子們在音樂的襯托中聽聽課文,在聽之前要求孩子們要認真聽,聽完說說:你聽懂了什麼呢?你覺得巨人是怎樣的一個人?通過師生的交流學生便能大致了解課文內容。音樂的襯托下,加上之前故事的精彩,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以讀燃情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童話故事曲折有趣,語言淺近、生動、簡練、質朴。對於發展兒童的語言,是有著積極作用的。尤其是中低年級的語文教材中,有許多生動有趣的童話寓言,在朗讀教學中,不妨像電視動畫片里的配音演員那樣,把語言的音調作一些有趣的誇張,學生會興趣盎然。不要怕模仿不像,只要燃起學生讀書的熱情,想讀書的激情,把握好字里行間的感情就行了。我們可以運用了富有變化的朗讀形式,引領學生入情入境,朗讀水平自然而然就可得到很快的提高。提高朗讀的實效,要從以下幾方面做好努力: (一)充滿童趣地讀 《小蝌蚪找媽媽》一課中「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大腦袋,灰黑色的身子,甩著長長的尾巴,快活地游來游去。」這一段對小蝌蚪群體嬌態的描述,迎合著兒童對小蝌蚪新奇、好玩的情趣。朗讀時要語音親切豐厚,語氣新奇諧趣。具體地說,「大腦袋,黑灰色的身子,甩著長長的尾巴」三個短語的朗讀速度要逐個加快。這樣,不僅可以使兒童聽者對小蝌蚪有一個完整系統的形象,還可以使他們感受到小蝌蚪嫵媚多姿、新奇有意思。自然地沉浸到喜聞樂聽的情趣之中去。 (二)分角色地讀 童話故事可以有很多種讀法,其中分角色朗讀是童話教學的重要方法。分角色朗讀不僅可以讓學生更好地進入學習內容的情境,還可以使同學們能夠更好地理解童話中所蘊涵的意義。如在學習《去年的樹》可以指導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要求學生分別讀出所扮鳥兒、樹根、門先生、小姑娘等角色的恰當語氣,並在讀之前適當提示:鳥兒在尋找大樹時的急切、失望以及尋找到「大樹」時和即將離開時悲傷的語氣;「樹根」、「門先生」、「小姑娘」要讀出難過和同情的語氣。使學生在這樣的反復朗讀中,結合課文具體語言環境,提高朗讀能力,增強語感,理解課文內容,並能感受到鳥兒對朋友最真摯的感情。又如《黃鸝和山雀》課文中小黃鸝對老黃鸝所說的話例:「媽媽,給我吃,給我吃!」,讀音要細而高,以形象小黃鸝的小;讀的速度要快,以形象小黃鸝急切要食的神態。對於小黃鸝與山雀所說的話:「山雀阿姨,您怎麼吃樹皮呀?」要用細而高的語音讀,以表現小黃鸝幼稚、短見、多奇的特點。對於老黃鸝所說的話:「這是卷葉蟲。這種害蟲真狡猾。它吐出比,把嫩葉捲起來,自己躲在裡面吃葉肉。」和山雀所說的:「孩子,你們不知道。這不是樹皮,是梨椿象。它們專門偷吃果汗,壞透了!」讀音要低而混厚,速度要慢一點兒,以形象「長輩人」坦誠穩重,識多見廣,和聲善氣。這種靈活恰當的語音變換,可以使文章中角色的個性明朗,給兒童的感受真切、新奇、深刻,使之越聽越愛聽。

⑶ 如何開展小學英語童話故事教學

很多孩子的童年,都是在故事中長大的。小時候我們愛聽故事,長大後,我們常常給孩子講故事。故事中神奇有趣的情節常常讓孩子們流連忘返。可以說,「故事是兒童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對於發展兒童的語言,豐富兒童的情感和想像力有著巨大的促進作用。」 在開展英文經典童話故事教學中,我們發現學習英文童話故事,不僅可以增加孩子的知識面,擴大孩子的詞彙量,提高孩子的閱讀水平,還可以讓孩子在表演童話故事的過程中運用英語,體驗英語的無窮魅力,更可以讓孩子在學習英語的同時學習為人處事的道理。下面從三個方面談談英語經典童話故事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作用。
一、 演故事,長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英語經典童話故事教學中,我們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的特點,特別挑選了符合學生心理特徵的英文經典童話故事。在中低年級,我們會挑選與動物有關的童話故事,如:《The Wolf Is Coming》、《Little Red Riding Hood》、《Three Little Pigs》等;而在中高年級,故事的選擇會更加廣泛、內容會更加豐富。在進行故事教學前,我們會根據學生的英語知識水平,改編故事降低語言難度,但不改變故事的寓意。
如在三年級進行《Little Red Riding Hood》故事教學時,因為三年學生剛剛開始接觸英語,所認識的英語詞彙非常缺乏,為了減低閱讀難度,提高學習興趣,筆者根據學生的已有知識,把童話故事改編成語言簡單的劇本。在教學中,筆者根據學生的特點採取教師演繹故事的方式呈現劇本。簡單的語言、神奇的童話色彩,加上筆者的傾情演出,緊緊抓住了學生的眼球,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了學生參與故事表演的慾望。在扮演故事中,每一個孩子都激情高漲,就連平時不愛講話的同學都樂意起來扮演小鳥、小兔……每個孩子都從學習故事中享受英語帶來的樂趣,在表演故事中體驗成功的喜悅。
二、學故事,識單詞
故事本身就是一個情境,故事中的情節,能夠幫助學生理解單詞詞義、提高學習單詞的效率。在進行英語童話故事教學時,我們把故事中一些常見的單詞提取出來,讓學生根據圖片或者老師的動作、表情等提示來猜測單詞的意思,並通過有趣的游戲進行鞏固學習。如在《Little Red Riding Hood》案例中,筆者把文章中常用的單詞如bird、rabbit、wolf、hunter、forest提煉出來,並讓學生進行單詞與圖片配對活動,以此幫助學生明確單詞的意思。在《Three Little Pigs》童話故事教學中,筆者讓學生根據圖片和故事上下文推斷出straw、stick、brick、house等生詞的意思。在《Snow White and the Seven Little Men》故事教學中,筆者引導學生通過上下文猜測queen、mirror、magic、poisoned等生詞的詞義。
在教學《PEP小學英語》教材時,我們驚喜地發現,由於很多單詞學生在學習童話故事的時候已經接觸過了,再次學習這些單詞時,學習難度降低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就更加高漲,人也顯得更有自信。
三、學故事,明道理
童話故事,尤其是寓言故事,通常都會蘊含一個道理。利用英語經典童話故事,對學生滲透情感教育,讓學生學習為人處事的道理,是我們課題的一個重要內容。在進行英語經典童話故事教學中,我們主要選擇了寓言故事,特別是《伊索寓言》和《格林童話》中的名篇。並對這些故事進行改編,以適應學生的英語水平,降低學習難度,但我們一定會維持寓意的不變。這樣,學生不僅可以在英語故事中學習英語知識,也獲得做人的道理。
如在學習《Little Riding Hood》之後,筆者問學生:「What do you learn from the story?(你從故事中學到了什麼?)」有的學生說:「不要隨便和陌生人講話。(小紅帽與大灰狼對話)」有的學生說:「要像小紅帽一樣當個有禮貌的孩子。」等等。又如《The Lion and the Mouse》告訴我們「不要輕視弱者」,「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我們要互相幫忙」。
學習了故事中的道理以後,在日常教育中,我們常常用寓言故事來教育學生。當學生犯了錯誤時,我們不需要長篇大論,只要簡單地說出故事的名稱,學生就能明白自己的過錯。學習知識與道德教育相結合,真是一舉兩得。

⑷ 小學學過的童話故事有哪些

小學學過的童話故事有很多,有神筆,馬良,還有7個小矮人的故事。

⑸ 小學童話課文怎麼教

童話,一個充滿詩情畫意的字眼,一種令所有兒童歡欣鼓舞的文學體裁,它承載了兒童多少美妙的「奇思妙想」,寄託了兒童多少神奇的「精神體驗」。作為兒童心貼心的文學,最喜聞樂見的課文類型,今天的語文教師該怎麼教?

一、在忠實原著基礎上准確解讀文本

中外童話故事有很多,不同時期針對不同年齡段兒童的譯本就更多。為了准確解讀童話故事的文本,必須像宗教信徒般虔誠地忠實童話的原著。《漁夫的故事》編者可能是出於文本篇幅的考慮,也可能出於學生的年齡特點,節選了原著《一千零一夜》(納川譯)中的一部分,並且刪減和「篡改」了許多晦澀難懂的地方。仔細品讀比對,兩者的語體風格、行文方式也有很大不同。再看人物形象,文本給我們呈現的是一個兇殘、狡猾、沒有人性的魔鬼。典型的語句就是:「一聽所羅門早死了,魔鬼立刻凶惡地說:『漁夫啊,准備死吧!你選擇怎樣死吧,我立刻就要把你殺掉!』」你再讀原著《一千零一夜》,故事的續寫部分寫到:魔鬼為了不再回到膽瓶,送給漁夫四條魚,漁夫因此得到國王的許多賞錢。你看,魔鬼也有「善」的一面,他遵守諾言,實現了對漁夫的承諾。我理解魔鬼的形象不是「狡猾」,而是「善變」。如果你不讀原著,魔鬼形象的理解就不會全面和深刻。

二、在整體把握文脈基礎上發展想像

幻想是童話最本質的特徵,是童話的核心所在,靈魂所系。可以說幻想是童話的全部,因為童話都是虛構的,沒有了幻想,童話也就沒有了生命。《漁夫的故事》就是作者幻想漁夫打撈了一隻裝有凶惡魔鬼膽瓶的故事。魔鬼從瓶中來,聰明的漁夫又讓它回到膽瓶,多麼神奇和不可思議!在本課教學的開始,我先讓學生初讀童話,講述故事的梗概,然後運用帶「瓶」字的四字詞語概括童話故事的文脈(捕魚撈瓶→放魔出瓶→誘魔入瓶→投瓶入海)。從語句概括到詞語概括,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學生從整體上把握了故事離奇曲折的情節和天馬行空的幻想。在教學的最後,我讓學生運用本節課學到的童話寫作方法進行童話創作、續寫童話。學生有了對故事文脈整體的把握,續寫童話便有了「根基」,肆無忌憚、古怪離奇的想像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和全情迸發。

⑹ 小學童話故事教學設計導入方式一般怎麼好

案例不僅要說明教學的思路,描述教學的過程,還要交待教學的結果--某種教學措施專的即時效果,屬包括學生的反應和教師的感受,解決了哪些問題,未解決哪些問題,有何遺憾、打算、設想等。以「問題」為主線,有矛盾、沖突甚至「懸念」,能引起讀者興趣和深入思考。

⑺ 小學怎麼寫童話故事

童話:是通過豐富的想像丶幻想和誇張,來塑造形象丶反映生活,對兒童進行思想丶道德教育的一種文學樣式。童話,講述的是虛擬的故事,並不是真實的。其中的"人物",也是假想形象,並非真有其人。但它所表現的人、事、關系、道理,卻是現實生活的反映。
寫童話需要有擬人化的形象
童話里的形象,大多是擬人化的。童話中,無論是動物、植物,其他東西,都可以像人一樣會思考、會說話、會做事、會生活。列寧說過:"兒童的本性是愛聽童話的。你給兒童講故事時,如果其中的雞兒、狗兒都不會說人話,兒童便沒有興趣。"
第三:寫童話需要有奇妙、曲折丶動人丶完整的故事情節。
由於童話創作的.主要手法是想像、幻想、誇張和擬人,因此,童話的情節都非常奇妙,洋溢著濃烈的浪漫主義色彩。如《神筆馬良》的故事,說的是窮孩子馬良,憑頑強刻苦的精神,得到了一支神筆。他拿著這支神筆幫助貧苦大眾,智斗財主、皇帝,讓人讀後無不稱快。
3、童話的寫作和要求:
優秀的童話都不是憑空產生的,都是作者細心觀察現實生活中的人、事、物後,通過"幻想處理",創作出來的。寫童話不僅需要細心觀察,還要經過一個"幻想處理",也就是"生活幻想化"的過程。只有經過這個過程,生活才能成為童話。在創作童話時,還要注意五點要求:
第一:童話中的幻想是生活的反映,因此要植根於現實。
第二:童話中的誇張一定要突出事物的本質。脫離事物本質的誇張,只能讓人感到荒誕、不可信,也就失去了童話的教育意義。
第三:童話中的擬人,一定要抓住事物的特徵,符合動植物的特徵。
第四:在一篇童話中,表現手法要多樣,這樣會使你的童話故事顯得生動感人。
第五:語言簡潔活潑,符合兒童的語言特點。

⑻ 小學語文如何進行童話閱讀教學

「孩子們的思想感情,最突出的一點是幻想,幻想貫穿著整個童年的生活。」童話體裁課文發生以情節完整曲折,形象生動鮮明。幻想豐富奇特、誇張強烈動人語言簡潔活潑,表現手法多樣的特點,深愛廣大少年兒童的喜愛。它能讓孩子們在理想世界裡暢游,這正好順應了兒童的心理特點和愛幻想的天性,為兒童打開了一扇通向幻想王國的大門。但是現今我們很多教師教學童話時習慣於深入文本,習慣於微言大義。他們往往抓住一兩句話大做文章,意圖讓學生從淺顯的文字中挖掘出好多深刻的內涵。這樣的教學童話,是完全違背作者的寫作意圖的,一節課下來學生學得興致全無,教學效果也甚微。所以提高童話教學實效性是發展中低段學生閱讀能力不可缺少的一個方面。在教學中建議採用「聽、讀、演」教學模式,以便更大地適合小學生年齡特徵和認知水平,讓小學生真正地走進童話,感受童話中的真善美,提高學習童話課文的實效性。 一、以聽激趣 愛因斯坦有句名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古人亦雲:「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樂之者。」興趣對學習有著神奇的內驅動作用,能變無效為有效,化低效為高效。我們所教的對象是一群活潑可愛,天真無瑕的孩子,他們的理性思維尚未發育成熟,但他們的感性思維豐富,他們愛唱、愛跳、愛動、愛表現。他們喜歡富有神奇色彩的童話故事,孩子們總喜歡在故事中找到自己的快樂,希望自己也能擁有童話故事中白馬王子的英勇,白雪公主般的美麗,魔鏡的魔力,聖誕老人的智慧和法力。要牢牢地吸引著少年兒童的注意力,使他們產生主動學習的願望,在教學童話課文過程中,我們要把激發學生對童話的興趣作為教學的首要任務。 激起學生的興趣可採用聽故事的形式。一次班會上偶然發現學生對聽看故事饒有興趣,於是我決定在講授《巨人的花園》前先錄制好《聰明的小裁縫》課件給學生講這個故事。有精彩圖片與課前的充分准備,孩子都聽得津津有味的。故事的結局是兇狠的巨人自食惡果。這時我發問:孩子們,如果當初巨人知錯了,他以後的日子會如何呢?今天老師也跟大家一起讀一讀另一個巨人的故事,於是就自然而然地引出了課題,同時勾起孩子氣的好奇和興趣,課堂就在孩子們濃郁的興趣中展開了。緊接著我讓孩子們在音樂的襯托中聽聽課文,在聽之前要求孩子們要認真聽,聽完說說:你聽懂了什麼呢?你覺得巨人是怎樣的一個人?通過師生的交流學生便能大致了解課文內容。音樂的襯托下,加上之前故事的精彩,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以讀燃情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童話故事曲折有趣,語言淺近、生動、簡練、質朴。對於發展兒童的語言,是有著積極作用的。尤其是中低年級的語文教材中,有許多生動有趣的童話寓言,在朗讀教學中,不妨像電視動畫片里的配音演員那樣,把語言的音調作一些有趣的誇張,學生會興趣盎然。不要怕模仿不像,只要燃起學生讀書的熱情,想讀書的激情,把握好字里行間的感情就行了。我們可以運用了富有變化的朗讀形式,引領學生入情入境,朗讀水平自然而然就可得到很快的提高。提高朗讀的實效,要從以下幾方面做好努力: (一)充滿童趣地讀 《小蝌蚪找媽媽》一課中「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大腦袋,灰黑色的身子,甩著長長的尾巴,快活地游來游去。」這一段對小蝌蚪群體嬌態的描述,迎合著兒童對小蝌蚪新奇、好玩的情趣。朗讀時要語音親切豐厚,語氣新奇諧趣。具體地說,「大腦袋,黑灰色的身子,甩著長長的尾巴」三個短語的朗讀速度要逐個加快。這樣,不僅可以使兒童聽者對小蝌蚪有一個完整系統的形象,還可以使他們感受到小蝌蚪嫵媚多姿、新奇有意思。自然地沉浸到喜聞樂聽的情趣之中去。 (二)分角色地讀 童話故事可以有很多種讀法,其中分角色朗讀是童話教學的重要方法。分角色朗讀不僅可以讓學生更好地進入學習內容的情境,還可以使同學們能夠更好地理解童話中所蘊涵的意義。如在學習《去年的樹》可以指導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要求學生分別讀出所扮鳥兒、樹根、門先生、小姑娘等角色的恰當語氣,並在讀之前適當提示:鳥兒在尋找大樹時的急切、失望以及尋找到「大樹」時和即將離開時悲傷的語氣;「樹根」、「門先生」、「小姑娘」要讀出難過和同情的語氣。使學生在這樣的反復朗讀中,結合課文具體語言環境,提高朗讀能力,增強語感,理解課文內容,並能感受到鳥兒對朋友最真摯的感情。又如《黃鸝和山雀》課文中小黃鸝對老黃鸝所說的話例:「媽媽,給我吃,給我吃!」,讀音要細而高,以形象小黃鸝的小;讀的速度要快,以形象小黃鸝急切要食的神態。對於小黃鸝與山雀所說的話:「山雀阿姨,您怎麼吃樹皮呀?」要用細而高的語音讀,以表現小黃鸝幼稚、短見、多奇的特點。對於老黃鸝所說的話:「這是卷葉蟲。這種害蟲真狡猾。它吐出比,把嫩葉捲起來,自己躲在裡面吃葉肉。

閱讀全文

與小學童話故事教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