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小學課堂教學方法和技巧
得有耐心 慢慢教
② 小學課堂教學的方法過於簡單,缺乏新意的原因是什麼
集體備課研究的不夠。教師的教育理論欠缺。教師備課不到位。
等等,多種原因。
③ 小學課堂總結的基本方法
一、結合抄實際,落實課程計劃。
二、加強培訓,提高教師素質。
突破課堂教學,落實課程改革。
嚴格按新課程計劃開課設節。做到有課時、有教師、有考評,真正走進課堂,落到了實處。
為確保各學科正常教學,進行嚴格的查堂制度,一經發現甲課換乙課或放羊式教學等情況,立即登記,作為教師教學常規檢查的內容之一,並納入教師工作評價。
開展課堂教學交流與研究活動。一是進行集體備課,以備課組為單位,每周進行一次集體備課,由組內成員輪流主持,研究本周的教學內容、探討教學方法。二是進行課堂交流,每位教師每學期必須上一堂教研課。上課後,及時進行說課、評課,總結成績,找出不足。
把新課程標準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數學課堂教學的新思路、新設想結合起來,轉變思想,積極探索,改革教學,收到很好的效果。
④ 小學課堂教學的特點
講的不能太深奧、孩子還小,理解不了
答對為題用某些物質作為獎勵(如紅花或五角星)到學期末看誰的最多、再按此獎勵
講課過程中不妨穿插點童話寓言、增加課堂的趣味性
⑤ 小學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以及應該怎樣做
一、教學目標模糊來、虛化,教學效率不源高.
解決策略:
1、要把對《課標》的研讀作為校本教研教師業務學習長抓不懈的內容,並在教學實踐中落實,將理念轉化為教學行為.
2、綜觀課標學段目標,把握好學段教學重點,明確各學段的階段目標,才能把握好階段訓練重點,避免盲目教學.
3、統籌考慮教材編排體系,把握單元訓練重點.每一個單元都圍繞一個主題,要把語文基礎知識、基本能力情感方法、習慣態度等融為一體,進行整合訓練,以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
研讀課文,了解學生,把握每課教學目標.根據課文特點和學段目標要求准確確定教學目標.目標既定,課堂教學所有的學習活動都要為實現達成教學目標服務,教學的重點要深究精練濃墨重彩,與目標關系不大的則可捎帶而過輕描淡寫.
在教學中把握住了學段重點、單元重點及每課教學重點就能做到教學目標明確、重點突出、思路清晰.對重點處不惜時間精力進行訓練,做到有的放矢,減少盲目性,教學效率就會大大提高.
⑥ 淺談如何提高小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一、教什麼
課程標准中確立了三維目標:知識與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這就是我們需要教的。課程目標三個維度的關系,我們可以把它理解成是一個事物的三個方面,而不是獨立的三種目標。圍繞三維目標,華東師范大學葉瀾教授在《讓課堂煥發生命的活力》一文中說:「課堂教學應被看作師生共同步入的一種審美境界,一種生動形象的、充滿感情的、充滿智慧的、充滿變化的教育藝術。課堂應既有知識的傳承,更有情感的互動和生命的對話。知識的建構、思維的碰撞、能力的達成與精神的鍛造,構成了課堂上跳動的音符,演奏出和諧美妙的生命樂章,演繹不可重復的精彩故事。」
如果在課堂教學中,只重視知識的傳授,可以說,把知識教到了,似乎也就完成了授課任務,那麼顯然忽視課堂所承載的其他方面。學生的情感是否得到了尊重,學生的智慧是不是被啟迪,學生的思維是否得到了發展。我們的課堂可以是安靜的,但學生的思維積極性應該是活躍和熱鬧的,如果我們穿上新鞋走著老路,課堂必然成為灌輸式的,課堂氣氛是沉悶的,學生接受知識是被動的。三維目標完成也是單一的。
總之,學生的發展是三維目標的整合,缺乏任一維度,都會使發展受損,但這並不意味著三維對學生的發展的貢獻是等值的。因而,要根據各學科的特殊性和學生原有基礎而有所側重。就教學而言,一方面,要注重挖掘學科教材中蘊含的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另一方面,要注重開發課堂教學中生成的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有位數學教師教學《射線》,他精心設計了一個活動情景:首先,教師在黑板上畫上了一條線段的端點,讓學生閉目想像,從這個端點出發可以向左或向右無限延長。然後,教師問學生:生活中有沒有這樣的物體?有的學生答陽光;有的答夜間手電筒光;有的答天空的流星……最後,教師讓學生概括出射線的特點:一個端點,是直的,向一方無限延長。這樣的教學,很自然地實現了數學教學的兩個轉化:把生活現象轉化為數學問題,將數學問題轉化為數學概念,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這才是真正有效的生本課堂。我們的課堂不能唯課本,而是以課本為依託進行多方位的深度延伸,加強與學生的知識世界、生活世界和心靈世界的聯系。其中,既要有內容的延伸、知識點的擴展,也有過程的展示、思維的發散。形式的靈活多樣,增進學生的生命體驗。
二、如何教
首先,教師要吃透教材。吃透教材是備好課、上好課的重要保證,它是本,我們許多教師對課文的理解大都停留在教參對教材的說明理解的層次上,這是遠遠不夠的。在此基礎上還必須進一步地深入地鑽研教材,注重對教材的補充、延伸、拓廣、重組,並注重教材與社會生活和學生經驗的聯系和融合,磨課必不可少。所有名師的教學都充分說明了這一點。全國名師王崧舟老師應邀參加「全國首屆中華經典詩文教學觀摩研討會」,執教[清]納蘭性德《長相思》。王老師首先查閱網路和藏書,積攢下1萬多個評鑒《長相思》的文字。然後又深入研究了納蘭性德的生平,揣摩了《納蘭詞》,閱讀並深入剖析了朱光潛的《詩論》,朱自清先生的《說詩》,倘若沒有細讀的底子,倘若不曾走進納蘭的生平空間,倘若無法將《長相思》和納蘭的其它詞作建構起互文關系,我們一定看不到長相思課堂上的靚麗與精彩。當然,這些背後融入了王崧舟本人對自身的生命感悟、價值的取向。
如果我們也可以這樣深入備課,達到文本的言語出像出自自己之口,文本的精神內涵,好像出自於自己的內心,那麼我們的課堂是不是就可以更加的豐滿、更深刻,在教學的過程中也一定是張弛有度,信手拈來盡可驚。我們也更不必擔心學生提出一些自己沒有知識儲備的問題,胸有成竹,自然自信滿滿。
其次,重點、難點把握好。教學不是一個簡單的流程,要知道本節課,重點是什麼?難點又是什麼?有時重點就是難點,有時重點不是難點,重點的地方怎麼重起來,難點的地方不能繞著走,要把難點深入淺出的破解開。一節課講完了,不能讓學生只是知道有這么個知識,至於如何運用,至於迷惑的地方老師也沒講開。重點不重,難點依舊難,那麼課堂是何來高效,很可能是無效的。長春版小語教材,內容很豐富每冊基本都是安排十二個板塊,有的是十一個板塊。內容文質兼美,但有些內容也很深,如《苦糖》,學生苦澀回憶的缺席,也是情感理解的缺失。怎麼來處理呢?如何讓學生感同深受?這就是教學的難點。
再次,要有一種洗課的意識。當我們的備課足夠深入之後,積累了很多資料,也會產生很多教學構想,這時洗課就很重要。課前的洗課,如同洗菜、洗衣服,去掉不需要的東西,使課堂不臃腫,提高課堂的效率、思考的深度和力度等。
取捨要准。哪些可以不教,一定要有一個意識,一定要學會忍痛割愛。該講哪些,追求一種簡單、豐滿、統一。關鍵是要找到隱含在課文中的線或點,然後四兩撥千斤,牽一發而動全身。比如,執教《清平樂・村居》一課。整首詞這個「醉」字是關鍵,可以設計這樣的環節:醉字組詞:喝醉、陶醉、沉醉。誰醉了?為什麼醉?對我們來說,一家人其樂融融的場景是很平常的,為什麼翁媼會醉?作者也會醉呢?辛棄疾寫這首詞的寫作背景也就自自然然地引入進來了。這一個「醉」字,是全文的靈魂。抓住了它,以它為發散點。整首詞就形散而神不散了。
構建高效課堂不容忽視的問題,是教師情緒對課堂的影響。魏書生老師在《提高笑對人生的能力》一文中說:「積極樂觀,笑對人生,容易使學生受到感染,容易使學生性格開朗、樂觀。」其實,一個老師心境如何,對於課堂教學效果會產生很多方面的影響,我們可以歸納為以下幾種情況:心理學家曾經做過測試,擁有良好心境的教師,由於心境的自我內化作用,會感到班級的「調皮生」也不再那麼讓人討厭,對「後進生」的態度也會有所轉變,這樣就有利於師生關系和諧融洽,課堂氣氛高漲,學生的大腦皮層神經細胞處於亢奮狀態,必然有利於知識的吸收和理解。由此可見,教師心境也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學習動機,必然也就影響了課堂教學效果。教師的情緒可以是昂揚高亢的,也可以是潤物無聲的脈脈溫情,要根據教學內容進行調整。教師的靈魂在場,才能引起學生的共鳴,能帶動學生的思考,才能使心的溝通和碰撞得以實現。
⑦ 小學課堂中運用新模式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小學教育專業畢業論文題目(參考)序號 論文題目1 淺談中小學教師專業化及其發展2 福建小學地方性課程中加入方言文化課的構想3 教師教學風格對小學生學習習慣形成的影響4 廈門市家校合作的現狀、問題及對策5 新課程背景下的文本解讀6 淺談小學「學困生」自我效能感的培養7 美國小學教師教育的基本特點及啟示8 小學習作評改的策略研究9 研究性學習在小學科學教學中應用現狀的分析及其啟示10 中美小學教育本科專業課程設置的比較及啟示11 淺談如何提高小學教師的審美素質12 信息技術與小學課程整和的問題與對策13 集美大學小學教育專業學生科學素養的調查研究14 試論小學生學習習慣的發展特點及其培養15 當前語文課堂評價的誤區與矯正16 不同家庭結構對兒童個性的影響17 教學中批判性思維及其培養策略研究18 女大學生心理健康現狀及其相關因素研究19 網路成癮對兒童心理發展的影響20 小學習作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初探21 試論家庭教育在小學生自我意識發展中的作用22 淺談新課標理念下的課堂教學改革23 教師教學風格對小學生個性形成的影響24 關於小學教育專業本科生職業認同感調查研究25 當前家庭教育的不足對小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26 小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策略初探27 新課改背景下的閱讀教學誤區初探28 淺析中國現代母親教育29 關於課堂提問以學生為主體問題的思考30 傳統個別化教學與網路個別化教學之比較31 福建小學教育專業本科畢業班學生職業意識初探32 廈門市小學生課余培訓調查研究33 研究型教師的成長策略34 淺談小學口語交際課堂教學的策略35 小學數學「實踐與綜合應用」教學的問題及對策36 台灣「感恩教育」教學範例闡析37 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優化小學課堂教學38 小學數學課堂情境教學探究39 淺析當前教師評價體制40 在數學教學中加強情感教學的策略41 小學教師教學語言現狀調查與分析42 重塑當代大學生的人文精神43 淺談小學生良好閱讀習慣的培養44 論推廣少兒經典教育的必要性和成敗關鍵45 放飛語文課堂 開辟求知天地46 「任務驅動型」口語交際教學模式的構建47 中國畫與西方繪畫的造型之比較48 小學生信息素養的培養49 中美小學教育專業本科培養目標的比較分析與啟示50 台灣電視節目對大陸中小學生的影響及其對策研究——以廈門市翔安區為例51 小學課堂教學中運用新模式存在的問題及對策52 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的誤區初探53 廈門市民辦小學現狀調查與研究54 新課程背景下討論法的探索55 關於小學生視野中優秀教師的調查研究56 小學教師「隨班就讀」教育教學能力的研究57 感悟:詞義教學的新策略58 中日生存教育的比較及思考59 小學科學教學中「有結構材料」的研究60 大學生團體心理咨詢內容分類研究61 小學數學教學中游戲的應用與設計62 農村小學開設科技活動課的初步研究——以福建省武夷山地區為例63 21世紀中小學健康教育新思考64 新時期小學班級管理的策略初探65 小學數學概念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66 小學古詩教學要加強審美教育67 信息時代小學美術教學的策略68 淺談小學科學課科學探究活動的現狀和策略69 關於小學口算教學的幾點思考70 台灣小學教師教育的優勢及其啟示71 小學數學生成性課堂資源的開發和利用72 小學生家庭作業布置的誤區及改進策略的研究73 信息技術條件下小學生探究學習能力的培養74 小學數學課堂情境創設的誤區及對策75 小學生數學建模能力培養策略76 教育信息化環境下教師角色的轉變77 試論當前小學的科普教育78 小學生課外閱讀策略探究79 試論小學古詩教學中的情感教育80 試論金庸武俠小說對小學生的影響81 淺談互聯網對中小學生德育教育的影響82 高等數學思想方法的形成和發展及其教育功能——高等數學思想方法提升小學教師素質之見83 「概率統計思想」教育對培養小學生數學能力的影響84 小學教育專業教育實習存在問題與解決對策探討85 海峽兩岸小學段「統計與概率」的比較研究86 生命教育呼喚對話教育87 關於小學校園安全教育問題的若干思考88 Authorware和PowerPoint的比較89 教師在小學習作教學中的角色淺析90 廈門市小學英語教師教學能力調查研究91 電子檔案袋在小學評價中的應用92 淺析小學生收集和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