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小學50米跑步技巧和動作要領
第一步,50米跑,最最重要的三個因素
合理正確的技術動作
孩子能否掌握好合理、正確的技術動作要領,是今後能否達到高水平所必須具備的基本條件。因為短跑是一項周期性的運動,全程要反復跑幾十步。一點微小的錯誤,反復出現,就變成了大問題。
技術動作的規范合理主要表現在跑的動作結構上要更加符合運動生物力學的原理,使跑的技術更好地表現出節省化和效率化。能夠使孩子掌握好合理、正確的技術要領,在訓練中將會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專項力量能力
力量是基礎。幾乎所有的競技性體育項目都離不開基礎力量的訓練。在短跑運動的力量訓練中,應該把一次性力量練習(爆發力)和多次性力量練習(專項力量能力)有機地結合好。我們在短跑的訓練過程當中更需要的是力量持續作用於肌肉的能力,也就是專項力量能力。
速度能力
速度能力是核心。就短跑而言,過去的觀點一般都認為速度訓練是核心。但速度能力才是自始至終都需要緊緊抓住的核心。所謂速度能力,即是保持速度的能力,它跟通常所說的速度耐力是有區別的。
但實際上很有可能在50米以內的短程節奏很好,強度也很高。那麼,這個孩子步頻應該是不錯的;只不過是相對的步頻不好,也就是說他保持速度的能力不夠好。
如果通過針對性的系統訓練,速度能力得到了提高,而他前半程依然能夠保持他原有的步頻和速度;那麼他的專項成績和全程的步頻指標也肯定就相應地上去了。
第二步是必須掌握的技術,一共分為三個階段。
起跑階段
採用蹲踞式起跑方法,起跑的動作過程主要包括『各就位』,『預備』,『跑』,三個環節。
1. 當聽到『各就位』時,兩腳依次前後踏在起跑器的支撐面上,後膝跪地,兩手撐於起跑線後沿,兩臂伸直,兩手距離與肩同寬,四指並攏與拇指成拱形支撐。
2. 聽到『預備』時,平穩地抬起臀部,臀部抬高於肩,重心前移,此時重心主要落在兩臂和前腿的腳掌上,前後腿應保持一定角度,不能蹬太直,兩腿緊貼起跑器,使整個身體如緊壓的彈簧一樣成穩定狀態。
3. 聽到『跑』後,兩手迅速推離地面,兩臂屈肘做有力地前後擺動,同時兩腿迅速蹬離起跑器。
起跑後的加速階段
上體主動前傾,後蹬積極有力,蹬地腿蹬離地面後,起跑後2--3步兩腿沿著兩條相距不寬的直線著地,隨著跑速的加快,兩腿著地點逐漸合攏到一條直線兩側。
起跑後就轉上加速跑,前幾步要小步,保持身體向前傾斜,讓身體重心慢慢地升高,千萬不要一下子抬起身體重心。
在加速跑中要注意:
①掌握好第一步的落地點。
②掌握好步幅,逐漸加大。
③掌握好重心高低和上體的抬起速度。
④掌握好步長與步頻,隨跑速增大而增大。
⑤注意後蹬角度和前擺高度。後蹬角度小,蹬地動作幅度大,則加速快。前擺稍低,加快動作周期的速度。
途中跑階段
跑是支撐與騰空快速交替的周期性動作,動作結構分為後蹬與前擺、騰空、著地後緩沖三個緊密聯系的動作階段。
1. 當身體重心迅速移過支點的垂直面,支撐腿緩沖達到一定限度時,開始後蹬,此時擺動腿擺過支撐腿並迅速帶動同側髖關節向上擺動,支撐腿在擺動腿的配合下,積極蹬地,繼續伸展髖關節和快速有力地伸展膝、踝關節。
2. 著地緩沖,當身體重心移過支點後,膝踝關節應繼續彎曲緩沖,當緩沖到一定限度時,擺動腿略超過支撐腿,大小腿折疊角度最小,在最大緩沖時,膝、踝關節彎曲如被壓緊的彈簧狀態,不但減小了著地時的阻力,也為快速有力的後蹬創造了良好條件。
要注意:眼看前方,不要昂頭或低頭。昂頭,看不見前方路易出現搶道、造成碰撞摔倒和自己失重跌倒危險;低頭,沒有方向感。無論昂頭和低頭都不利維持身體平衡,易產生分力阻礙向前運動。要看準目標,保持鬥志,一鼓作氣,一定要堅持到底,不要半途而廢,或減速跑,特別最後10米左右,最易減速。
終點跑階段
終點跑與途中跑技術相同,應保持自然放鬆的跑法,在進入終點時,上體前傾快速擺臂,在距終點線前一步時,上體極速前傾,以胸,肩部撞壓終點線。
終點沖刺跑方式主要有兩種。
第一種採用沖刺技術,在接近終點線的幾步,身體逐漸前傾,最後一步加大前傾,用胸部或肩部加速鞭打終點線做沖刺動作;太遠或太近沖刺都不好。恰到好處時會有意外收獲,那就是容易引起裁判緊張而按表動作加速,有利提高成績。
第二種方法是直接跑過去。把終點定遠5-7米,保持高 速跑過終點,避免減速沖刺。
第三步就是相應訓練方法
高抬腿跑
重要作用是提高步頻,做這個動作的時候要盡量快速。兩臂前後擺,上身挺直,目視正前方,前腳掌著地,兩腳先後抬起與地面成90度直角,依此姿勢兩腳交替向前勻速前進。在高抬腿跑的過程中,上身應始終保持挺直,逐漸加快抬腿頻率。高抬腿跑能促進50米途中跑的步幅。
小步跑
也是經典訓練動作之一,練的是一種感覺,腳蹬地的感覺。身體重心微微向前,兩眼平視前方,兩臂前後擺動配合兩腿動作,小腿自然伸開用前腳掌著地。支撐腿三關節充分伸展,骨盆前送,兩臂前後擺動配合兩腿動作。小步跑主要增加踝關節的支撐力量,提高跑的頻率,而且能提高人體的協調能力,改善身體各關節特別是踝、膝、髖關節的靈活性。
單腳跳
身體保持直立,兩臂自然擺臂,單腳起跳,前腳掌著地,著地後緩沖連續跳起。行進間單腳跳連續主要促進前腳掌力及踝關節力量,有助於50米加速。
跑樓梯
前腳掌著地,以高頻率來向上攀爬樓梯,距離不要太長,力求短期加速。
擺臂練習
眼睛直視前方,肩部盡量不晃動,手臂大約成90度角,放鬆自然擺動,可以體會不同擺動速度。
起跑訓練
作為一個短距離項目,起跑十分關鍵,可以讓同學幫忙發令,找到一個感覺,提升反應速度。主要訓練反應和精神集中。
韌帶訓練
其實韌帶也是跑步的一個核心,壓好韌帶,成績又會有新的突破。
深蹲
練習腿部肌肉爆發力,還是很有效果的。
㈡ 50米跑技巧和訓練方法
高抬腿,我想這個不用我多說了,許多人都知道動作要領,重要作用是提高步版頻,所以做這個動作的時候要權盡量快速
小步跑,這個也是經典訓練動作之一,練的是一種感覺,腳蹬地的感覺
跑樓梯,以高步頻來爬樓梯,距離不要太長,力求短期加速
擺臂練習,眼睛直視前方,肩部盡量不晃動,手臂大約成90度角,放鬆自然擺動,可以體會不同擺動速度
起跑訓練,作為一個短距離項目,起跑十分關鍵,可以讓同學幫忙發令,找到一個感覺,提升反應速度
韌帶訓練,其實韌帶也是跑步的一個核心,壓好韌帶,成績又會有新的突破
深蹲,練習腿部肌肉爆發力,還是很有效果的
㈢ 小學生50米跑多少達標
根據《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准》的規定,小學生50米跑步的達標成績如下:
1、小學六年級學生50米跑步達標成績:女生為11.00秒。男生為10.20秒。
2、小學五年級學生50米跑步達標成績:女生為11.10秒。男生為10.80秒。
3、小學四年級學生50米跑步達標成績:女生為11.50秒。 男生為11.10秒。
4、小學三年級學生50米跑步達標成績:女生為12.00秒。 男生為11.50秒。
5、小學二年級學生50米跑步達標成績:女生為12.80秒。男生為12.00秒。
6、小學一年級學生50米跑步達標成績:女生為13.80秒。 男生為12.60秒。
(3)小學生50米跑教學視頻擴展閱讀:
《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准》的功能
1、教育激勵功能
《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准》是促進學生體質健康發展、激勵學生積極進行身體鍛煉的教育手段。所選用的指標可以反映與身體健康關系密切的身體成分、心血管系統功能、肌肉的力量和耐力、以及關節和肌肉的柔韌性等要素的基本狀況。
2、反饋調整功能
《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准》是學生體質健康的個體評價標准,並規定了各校應將每年測試的數據按時上報至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准數據管理系統,該系統具有按各種要求進行統計、分析、檢索的功能,並定期向社會公告。
為學生及其家長提供了在線查詢和在線評估服務,向學生提供了個性化的身體健康診斷,使學生能夠在准確地了解自己體質健康狀況的基礎上進行鍛煉;該系統還可為各級政府機關、教育行政部門、學校提供翔實的統計和分析數據,使之了解學生的體質健康狀況,及時採取科學的干預措施。
3、引導鍛煉功能
《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准》增加了一些簡便易行,鍛煉效果較好的項目,並提高了部分鍛煉項目指標的權重,對引導學生進行體育鍛煉具有較強的實效性。
同時通過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准數據管理系統,學生還可以查詢到針對性較強的運動處方,用於自身因地制宜的進行科學的體育鍛煉,提高身體健康水平。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准
㈣ 50米短跑教學視頻或者技巧!明天我就要跑了!急需速成方法!還要說一下起跑姿勢!
50米屬於短跑,是蹲鞠式起跑,有三個口令:各就位(此時運動員走到線那裡蹲下回),預備(答此時半蹲),跑(正式的比賽是打槍)。50米反應挺重要的,預備以後要集中精力注意聽,眼睛往前看,一聽到口令馬上就沖出去,但不要立馬就起身,身體是慢慢起來的,眼睛要往前看,不然容易身體往前傾,這樣容易摔跤,快到終點時也不要減速,要一口氣沖過去,也不要大挎步,這樣其實速度是慢了。熱身的話可以作一些高抬腿,雙腿跳,壓壓腿,還可以作一些反應練習等,但不要拉傷。這些都是我的經驗,祝你好運!
㈤ 50米跑教學視頻和技巧40分今天要
50米屬於短跑,是蹲鞠式起抄跑,有三個口令:各就位(此時運動員走到線那裡蹲下),預備(此時半蹲),跑(正式的比賽是打槍)。50米反應挺重要的,預備以後要集中精力注意聽,眼睛往前看,一聽到口令馬上就沖出去,但不要立馬就起身,身體是慢慢起來的,眼睛要往前看,不然容易身體往前傾,這樣容易摔跤,快到終點時也不要減速,要一口氣沖過去,也不要大挎步,這樣其實速度是慢了。熱身的話可以作一些高抬腿,雙腿跳,壓壓腿,還可以作一些反應練習等,但不要拉傷。這些都是我的經驗,祝你好運!
㈥ 50米短跑教學
你可以先用慢跑改善動作,只用前腳掌。跑的時候休息提高重心。腳尖跑與地面的
接觸面
小,啟動就快,所以速度就快。你可以多提提腳尖,找個台階,做到困再做十下。有條件的話蹲蹲
杠鈴
,做做提重
㈦ 小學一年級體育課50米課跑
小學體育課特別注意的應該是氣氛, 因為如果氣氛不好, 不活躍的話, 可能會影響孩專子以後對體育課的情緒屬.應該讓孩子們在娛樂中去進步, 去成長. 用一些游戲的方式教會他們一點體育上的基本領會. 對於一些體育基礎較差的學生應該多多鼓勵, 不要用那些體育上比較佔有優勢的來比, 這樣會導致學生們對體育的厭惡與自卑. 還有就是公平, 一定要公平, 不要對於某些學生做過多或過少的運動量, 要求也不要太高, 應該以那些比較差的作為標准, 讓差的學生們進步從而跟上那些體育方面較好的同學. 課上內容已能太統一, 不要沒上一次體育課內容都是一樣, 這樣會使學生們對體育課的興趣減退. 應該多元化, 而且課題應該新鮮, 每次嘗試不同的項目, 讓學生們每次都新鮮, 跟有助於培養他們的興趣. 體育課上可以教學生們做一些早操, 或者教會他們怎麼掌握好某些體育項目的基本動作和注意的事項, 多多的講一些故事, 體育方面的 , 從故事上讓他們懂得體育的常識, 發掘學生們的體育精神.
㈧ 50米跑動作要領講解,怎樣練習才能跑得更快(最好是有圖片有視頻的)急求~~
簡單的說就是增加腿部力量尤其是小腿
合理安排訓練時間和強度 以下有個安排你可以參考一下
速度很顯然是影響短跑成績的一個重要因素。以90~95%的強度進行20~60m跑,每組跑4~5次,每次休息3~6分鍾,進行2~3組,這將有助於提高你的速度。同時,改變短跑的起跑姿勢,採取站立式、轉身式和行進間起跑,這也有助於提高你的速度。上面這種提高速度的訓練,應在質量良好的,即平坦、乾燥、硬度適中的道面上進行。溫暖的天氣將有利於提高這種訓練的效率。冷天氣不利於這種訓練,但在完成適當的准備活動後也可以進行。
發展步頻:最佳時期11——13歲。側重於提高肌肉的快速收縮速度,加強對神經系統的興奮與抑制過程的靈活訓練,提高肌肉快速收縮力量與肌肉的放鬆能力。
訓練手段:[1]高速 大幅度擺動腿前後擺動聯系,要求在快速擺動中完成合理的折疊技術,擺動腿大小腿折疊得越緊,半徑越小,擺速越快。
[2]加快腳掌著地速度練習,要求盡可能地縮短騰空時間。
[3]快速擺臂 擺腿練習,要求腿 臂動作協調進行。
發展步長:步長能力的大小主要決定於跑時的後蹬力量 ,後蹬角度,擺動力量,擺動速度,以及髖關節的靈活性等。著重發展大腿的伸肌,屈肌的力量和髖關節的靈活性。
方法:負重換腿跳,負重大步走,負重跑,負重跳台階,跑台階,大幅度的跨步跳(要求擺動腿積極下壓和小腿由前向後積極著地),蛙跳,單足跳等練習,提高跑時的後蹬能力。與此同時,採取高抬腿跑,拉橡皮條高抬腿「車輪跑」,收腹跳等訓練手段,提高擺動速度,並且採取其它一些訓練方法和訓練手段,加強髖關節的靈活性和肌肉的伸展性訓練。
發展絕對速度:必須注重步長和步頻的最佳組合,及跑的技術動作各環節的時間也空間的節奏。
訓練方法:(1)20—40米行進間快跑練習。(2)4*25—50米接力跑,加速跑,追趕跑練習。(3)下坡跑練習。(4)順風跑練習。(5)各種短段落的變速跑練習
(1)行時間跑30—60米,3—4次X2—3組。
(2)短距離接力跑2人X50米或4人X50米,3—4次X2—3組。
(3)讓距離追趕跑60—100米,3—5次X3組。
(4)短距離組合跑(20米+40米+60米+80米+100米)X2—3組。或(30米+60米+100米+60米+30米)X2—3組。
(5)順風跑或下坡跑30—60米,3—4次X2—3組。
(6)短距離變速跑100—150米(30米快跑+20米慣性跑+30米快跑+20米慣性跑),3次X2—3組。
(7)膠帶牽引跑(30—60米,4—5次X2—3組。
(8)反復跑30—60米,4—5次X2—3組。
發展反應速度和動作速度的訓練方法
1
㈨ 50米跑技巧
50米屬於短跑類,起跑首先要注意的,就上道後要集中精力,聽到「預備」時深吸氣,聽到槍聲迅速起跑。
提高短跑成績的幾個重要因素
與短跑成績相關的因素有很多:步頻、步幅、速度、速度能力、爆發力,以及肌肉、關節的柔韌性和協調性;還有運動員的心理素質和技術水平等。其中有三個因素與提高短跑成績最相關。
(一)合理正確的技術動作
運動員能否掌握好合理、正確的技術動作要領,是今後能否達到高水平所必須具備的基本條件。因為短跑是一項周期性的運動,全程要反復跑幾十步。一點微小的錯誤,反復出現,就變成了大問題。假如每一步的步幅能夠加長5厘米,那麼,25步就可以贏得2.5米的優勢。因此,應花大力氣去改進技術。技術動作的規范合理主要表現在跑的動作結構上要更加符合運動生物力學的原理,使跑的技術更好地表現出節省化和效率化。具體在跑的技術形式上的表現是:跑的動作平衡、重心上下起伏較小;上下肢動作配合協調,上肢擺臂積極有力,下肢蹬擺結合、以擺促蹬;跑的向前性和直線性好,並且全程有良好的節奏感等。總之,能夠使運動員掌握好合理、正確的技術要領,我們在訓練中將會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專項力量能力
力量是基礎。幾乎所有的競技性體育項目都離不開基礎力量的訓練。在短跑運動的力量訓練中,教員要把一次性力量練習(爆發力)和多次性力量練習(專項力量能力)有機地結合好。以往我們在力量訓練中,採用比較多的手段一般是大重量、重量次數少的絕對力量訓練。這種方法對爆發力的發展比較好。但在短跑運動中,我們更應該看重專項力量能力的發展。因為一般的力量訓練,重量次數不會超過10次。而根據項目的特點(短跑是一個周期性的運動項目),如果跑50米,至少也需要用25步~28步左右(男子)
(三)速度能力
速度能力是核心。就短跑而言,過去的觀點一般都認為速度訓練是核心。但我認為速度能力才是自始至終都需要緊緊抓住的核心。所謂速度能力,即是保持速度的能力,它跟通常所說的速度耐力是有區別的。具體到訓練手段來講,速度能力是指以最大強度或者是接近最大強度來完成的 50~100米段落跑;它的特點是重復次數不多,間歇時間較長,強度很大。而速度耐力是指強度稍低(80%~90%)的250~500米段落跑;其特點是重復次數較多,要求跑平均強度,間歇時間相對要短一些。有些運動員的後程能力不好,其結果是專項成績也不會很好,分析的結果是該運動員的步頻能力不好。但實際上很有可能該運動員50米以內的短程節奏很好,強度也很高。那麼,該運動員的絕對步頻應該是不錯的;只不過是相對的步頻不好,也就是說他保持速度的能力不夠好。如果該運動員通過針對性的系統訓練,速度能力得到了提高,而他前半程依然能夠保持他原有的步頻和速度;那麼他的專項成績和全程的步頻指標也肯定就相應地上去了。
㈩ 求50米跑的教學視頻
抱歉,我暫時沒有視頻。可注意一下幾方面:1.壓腿,練好柔韌性,有助於步幅的提高內;2.加強身體各部力量練習,尤其是腰容腹力和腿步力量,加大後蹬動力;3.熟練跑步技術,起跑技術,途中跑技術,沖刺技術;4。多練30米跑,要求憋氣快速跑. 可提高速度和爆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