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利用主題情境圖 使二年級學生有效解決數學問題
從新教材中看出新教材同老教材有很大的區別,新教材無論從內容的選擇還是呈現方式上,都很好的體現了「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理念,尤其是低年級數學教材中,一幅幅絢麗多彩的圖畫,一個個生動有趣的故事情境圖無處不在,它們圖畫和色彩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這不僅僅給枯燥的數學賦予了生命,融入了生活氣息,同時也為我們教師的教學設計提供了豐富的可資借鑒的課程資源,大大的提高了課堂的教學效率.
情景圖材料中所描述的情景,所包含的數學思想,所呈現的數學問題,都會對學生的人本對話產生刺激。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教師對於「新鮮事物」——情景圖的理解直接影響學生對情景圖素材的認識。因此,教師應先理解情景圖,優化情景圖,並開發為學生的情景圖材料,
1、看懂情境圖
所謂看懂情境圖,包括兩個層次:
第一層次,看懂圖的意思,認識圖上的素材。
教材中的圖增多,可能由於各種原因會出現老師學生看不懂的物體。如
第二層次,理解圖的意思。
教材中的情境圖並不是教學中唯一的選擇,它只是幫助學生學習的工具。如果有比教材的情境圖更好的素材,我們也可以進行替換,但前題是必須充分理解情境圖所表達的意思。
教材第18頁「第幾」的教學,情境圖中是有5個人在排隊買票,背包的阿姨是第2個,小男孩是第3個。通過情境圖的教學,學生能夠認識到誰排在第1
,誰排在第3等等,但對於這幅情境圖我們可以經過處理使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比如讓5個學生實際來排隊,把圖片情境變成現實情境,還可以分組說一說自己在小組里是第幾個,變旁觀者為參與者,讓每個學生都融入到情境中學習,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包括教材91頁「認識鍾表」,我想老師們在教學時肯定會採用生活中的鍾表讓學生學習吧!這已經理解了教材並進行了相應的處理。所以在理解情境圖設計意思的基礎上,可以讓情境更貼近學生的生活,提高教學效果。2、用透情境圖
當我們在教學中選取了教學資源時,就應該把它用透、用好。如果每一節課的情境圖都用透了,我們的課就不會存在時間有多餘的情況,相反,如果給學生足夠的空間和時間,他們從圖上的發現往往會出於老師們的意料。
心理學家布魯納說:「學習的最好刺激就是對所學知識的興趣。」提高學生的興趣,是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基礎。小學生對世界充滿了新鮮感,好奇感,根據他們的年齡特點要盡可能運用生動、形象的材料進行教學,讓他們的眼睛亮起來,嘴巴動起來。情境圖正是一幅寓知識、思想、情感於一體的圖畫,它有人物,有情節,色彩鮮艷,
主題鮮明,深受學生們的喜愛。因此,
課上要充分利用情境圖,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為他們提供觀察和操作的機會,使他們有更多的機會從周圍熟悉的事物中去學習知識和感悟知識。
例如,在教學「認識符號〉、〈、=」時,我先在屏幕上出示情境圖,學生們立刻被活潑可愛的小動物吸引住了。這時伴放運動員入場的旋律,我充當運動會的解說員:「今天,森林裡可真熱鬧!這里正舉行一場森林運動會,小動物們紛紛報名參加。你們看,誰向我們走來了?」學生們很興奮,有的已經控制不住自己,紛紛大聲地說了起來。於是,我請學生們站起來回答,有的說了小動物分別是多少,有的根據生活經驗進行了比較,說出了小兔和小猴同樣多等,學生們思維活躍,誰都想說一說,老師在旁加以引導,他們很快就認識了「〉、〈、=」的讀法和含義。3、處理情境圖
從某一個角度講,教材上的情境圖是死的,只是一個教學資源的模板。要用好教材中情境圖的潛在資源,還需要對情境圖進行適當的處理。
在實踐中,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現狀:老師費勁心計、辛辛苦苦組織的設計情景圖,結果卻不受學生歡迎?這說明教師對學生還不夠深入了解,沒有真正關注孩子的內心需求,營造支持學生學習的積極的心理氛圍。所以教師在教學情景圖前一定要考慮是否適合當地的孩子,深入了解孩子們到底喜歡什麼,找到看圖內容與興趣的結合點。教材中的情景圖多是半成品,往往以結論式的呈現而少了過程,靜態的情景圖又受篇幅、教學內容、目標的限制不可能把多元的生活因素都體現在一幅情景圖中,且並不一定適合每個孩子的學習。這樣利用現有情景圖資源,從呈現的形式、方法乃至內容做必要的處理和加工是非常有必要的。
新課程教學法》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
[2]聶艷軍主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實踐與反思》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
[3]陳清容主編《小學數學教學活動設計》北京大學出版社
[4] 張定強主編《小學數學教學策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5]《別把「情景圖」教學上成「看圖說話課》/郭宗躍 田奇述/《小學教學設計》
② 請問人教版pep小學英語的主情景圖該如何講是learn還是talk的講法
是lea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