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幼兒園大班音樂歌曲《康乃馨》
活動目標讓幼兒知道牙齒的重要作用及與健康的關系,初步了解形成齲齒的原因,並掌握「保護牙齒」的方法。活動准備每人一塊餅幹活動過程一、猜謎語,引出課題。二、請小朋友每人吃一塊餅干。提問:1.你們是怎樣吃餅乾的?別的東西又是怎樣吃到肚子里的?2.小朋友除了吃東西要用牙齒,牙齒還有什麼用處呢?(引導幼兒發散思維,對積極回答的幼兒給予肯定和表揚)3.剛才小朋友吃過餅干,請小朋友互相看看牙縫里多了什麼?(殘渣、碎屑)如果不弄掉會使牙齒變得怎樣?三、讓幼兒討論:怎樣才能保護好自己的牙齒呢?教師小結:保護牙齒,就要保持口腔清潔,堅持早、晚刷牙,飯後漱口,不吃過硬的東西,吃過冷的東西後,不能馬上吃熱的東西,睡覺前不吃糖果或其它東西,這樣牙齒就會又白又整齊。四、欣賞兒歌《保護牙齒》活動二學刷牙活動目標一、知道牙膏和牙刷的名稱及用途。二、學習正確刷牙方法,知道要愛護牙齒。活動准備一、牙膏、牙刷各一份,牙齒模型。二、事先排好情境表演。活動過程一、請幼兒觀看情境表演。二、老師:小朋友你們說應該怎麼呢?(讓幼兒自由發言)對,我們一起幫助小白兔刷牙好嗎?三、提問:你們看到表演中都有誰?山羊公公去干什麼?他為什麼要去醫院撥牙?小朋友想一想有什麼法能不把牙撥掉呢?四、教師小結:剛才你們也看到山羊公公啦,他以前從不刷牙,牙就被細菌蛀壞了,很痛苦。如果我們小朋友從小不刷牙,也會象山羊公公一樣,剛才,你們說要幫助崐小白兔刷牙,那麼,我們小朋友要首先學會刷牙。五、小朋友,刷牙用什麼用具呢?(啟發幼兒說出牙刷、牙膏的名稱,教師出示牙刷、牙膏,讓幼兒說出它們的用途。)六、學習正確刷牙方法。教師出示牙齒模型,老師邊演示邊講解刷牙方法,上牙往下刷,下牙往上刷,嚼面來回刷。教師指導幼兒用正確方法刷牙。七、教師小結:小朋友們真聰明,都學會刷牙了,那麼,以後,每天早上和晚上都要刷牙,做一個講衛生的好孩子。是不是都能教給小白兔正確的刷牙方法?活動三歌曲《保護牙齒》
❷ 大班健康牙齒的秘密說課稿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大班科學活動《我們的牙齒》
一、說教材:
《綱要》中明確指出:「幼兒的科學教育是科學啟蒙教育,重在激發幼兒的探索興趣和探索慾望。」保護牙齒是大班普通的科學內容,活動內容較為枯燥,於是我在教學形式上下了工夫。一是從幼兒熟悉的事例入手,利用可利用的教學資源,讓幼兒親身體驗齲齒的形成原因以及了解預防齲齒的有關知識,從而達到教育幼兒堅持早晚刷牙,養成早晚刷牙的良好衛生習慣的目標。二是利用實驗材料、圖片、課件等多種操作材料來提高教學效率和效果。因此,針對幼兒的這一活動特點,我設計了《我們的牙齒》這一活動。
二、說教學目標;
大班幼兒對事物的表面的觀察已積累了一定的經驗。我們也知道,幼兒對活動的需要幾乎比對事物的需要更強烈。對幼兒而言,動作就是思維。因此,結合大班幼兒科學教育的特點,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觀察了解牙齒的結構、數量和特點,願意做齲齒檢查和治療。
2.了解保護牙齒的常識,關注自己牙齒的健康,知道保護牙齒的重要性。
3.通過活動體驗,切身體會到正確的刷牙方法有利於健康成長,體驗健康潔白的牙齒給人帶來的快樂與美德:能克服牙齒檢查與治療帶來的恐懼心理,表現願意接受牙齒檢查或治療的意思。
三、說重難點:
根據大班幼兒的實際情況,我將目標了解保護牙齒的常識,關注自己牙齒的健康,知道保護牙齒的重要性作為了本次活動的重難點。
四、說教學准備:
為了更好的完成教學目標,我做了知識方面的准備和物質方面的准備。
知識方面的准備:
1.知道本班幼兒保護牙齒的情況。創設保護牙齒宣傳角。
物質方面的准備:
1.准備教育掛圖《有用的牙齒》、
2.牙齒模型教具、蘋果
五、說教法:
教育心理學認為「學習者同時開放多個感知通道,比只開放一個感知通道,能更准確有效地掌握學習對象。」根據幼兒的學習情況,本次活動我運用了觀察法、提問法、表演法等教學方法。利用觀察法是因為這個年齡段的幼兒思維具有明顯的具體形象性特點,屬於典型的具體形象性思維。從幼兒認識事物的特點和語言本身特點來看,在幼兒園語言教育中貫徹直觀性原則非常重要。以看圖片的形式直接刺激幼兒的視聽器官,能使教學進行得生動活潑,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採用提問法是因為提問能引導幼兒有目的地、仔細地觀察,啟發幼兒積極思維。我運用啟發性提問讓幼兒將看到的具體形象的圖片用語言描述出來,是解決活動重點的有效方法。提問法是語言活動中都能用到的方法,通過提問觀察並回答,讓孩子更方便的理解故事的內容。表演法讓幼兒在通過學習對話的同時演繹故事中不同角色的話,更容易的使幼兒理解不同形象的心理活動,方便孩子理解故事的發展情節以及故事的內容。
六、說學法
遵循幼兒學習的規律和幼兒的年齡特點,在《綱要》新理念的指導下,整個學習活動,始終以幼兒為主體,變過去的「要我學」為現在的「我要學」。遵循由淺入深的教學原則,幼兒在看看、聽聽、想想、說說、玩玩的輕松氣氛中掌握活動的重、難點。幼兒將運用觀察法、表演法等。觀察法是幼兒通過視、聽覺感官積極參與活動,幼兒通過觀察圖片直接獲得印象。表演法是幼兒在學習中理解故事形象的心理變化,是幼兒練習說話的好機會。
七、說教學過程:
結合幼兒園教育工作原則和本次活動的目標,我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
(一)游戲激趣,導入課題。
首先我用激情的語言引起孩子的興趣,小朋友請注意,老師給大家猜個謎語,「手掌珍貴似明珠,行動笨拙傻乎乎,樣子像狗愛玩耍,下水上樹有功夫。」這是什麼動物呢?(小熊)一開始活動,我就讓幼兒做他們非常熟悉且十分喜愛的游戲——猜謎語,把小熊的外形特徵和生活習性運用兒童語言編成謎語,喚起小熊在幼兒大腦中的印象,為進一步學習做鋪墊,因為幼兒對小熊比較熟悉,很快就能猜出來,因此大大地增強了自信心,感受到是在一個輕松愉快的環境中學習,從而較好地激發了幼兒學習的積極性並且較自然地引出課題。
(二)欣賞故事,了解故事內容
讓幼兒帶著問題聽故事:「今天老師給你們講一個故事,名字叫《小熊拔牙》。小熊為什麼要拔牙呢?」教師有表情的講述故事。這時幼兒邊聽故事邊看課件,來了解故事內容。聽完後老師提問:故事的名稱、故事中有誰?小熊為什麼會牙疼呢?最後都有誰來幫助小熊拔牙齒呢?又發生了什麼?有誰知道我們自己的牙齒是什麼樣子的?
三、直觀形象導人內容
展示牙齒的掛圖或模型教具,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幼兒觀察了解牙齒的形狀、排列順序,交流牙齒的分類名稱,並點數同伴切牙、尖牙和磨牙的數量。
(人的一生總共有兩副牙列,第一副牙列稱為乳牙列,是由20顆乳牙排列而成。從出生6個月左右開始萌出第一顆乳牙,到2歲半左右20顆乳牙萌出完畢。自6-7歲至12-13歲,乳牙逐漸拖落而被恆牙所替代。恆牙是繼乳牙脫落後的第二副牙列,若因疾患或意外損傷而致脫落後再無牙替代。近代人第三磨牙有所退化趨勢,故一般人恆牙數在28-32個之間。
四、通過體驗和觀察來認識牙齒
1、請幼兒品嘗蘋果片並引導幼兒回答。
(1)你是用了哪些牙齒把蘋果咬下來的?我們叫它什麼牙呢?(門牙)門牙長在哪裡?
(2)我們用了哪些牙齒把蘋果嚼碎的?我們叫它什麼牙?(磨牙)磨牙長在哪裡?(請幼兒模仿吃雞腿)
(3)我們怎樣吃雞腿?哪些牙齒把雞腿撕下來的?我們叫它什麼牙?(尖牙也叫犬牙)尖牙長在哪裡?
五、在游戲《猜猜我是誰》中,加深對牙齒的初步認識。
小朋友,猜猜我是誰,我住在嘴巴的中間,長得方方的(門牙):我長得尖尖的,住在門牙的兩邊(尖牙):我長得比較大,住在嘴巴的最後面(磨牙)。
❸ 我要講一個有關牙的故事,適合大班小朋友,可是不知道怎麼講了求助
熊媽媽對小熊說:「媽媽有事要出門去,過兩天才能回來,你乖乖地在家裡玩,記住不許拿餅干,不要喝蜂蜜,還有,別忘了刷牙。。。。。。」小熊不等媽媽說完,就嚷嚷起來:「好啦,好啦,我都知道啦!」媽媽笑著摸累摸它的頭,出門去了
小熊樂得又蹦又跳:「媽媽不在家,這下我可以大吃了。」它打開櫃子,拿出了一盒餅干,一把一把地往嘴裡塞。剛吃完餅干,它又抓了一把糖球吃了起來。吃完了還覺得吃不夠,它就東找找西看看,終於在櫃子下面找到了一罐蜂蜜和一瓶果醬。小熊裂開嘴笑了。它舀了一勺蜂蜜往嘴裡送:「啊!真甜!」小熊又舀了一勺果醬送到嘴裡:「啊!真香!」它越吃越愛吃,便端起蜂蜜大口大口地喝,把一罐蜂蜜全喝到肚裡去了。到了晚上睡覺前,它又吃幾塊巧克力,沒有刷牙,就上床睡覺了。
小熊的嘴裡傳出嘀嘀咕咕的說話聲,原來是細菌們在開會,紅頭細菌說:「你們聞聞,小熊的牙齒有多香呀。」綠頭細菌說:「是啊,又香又甜,還粘糊糊的,吃起來可真舒服。」黑頭細菌說:「我們把家安在這個又貪吃、又不刷牙的小熊嘴裡,怎麼樣?」紅頭細菌和綠頭細菌齊聲叫好。「咱們說干就干。」它們拿來了錘子,往小熊牙里打洞。洞打好了,它們伸出尖尖的腦袋,使勁往牙里鑽,玩得好開心。小熊痛得從夢中醒來:「哎呀呀,牙齒好疼呀!哎呦,哎呦!」細菌們聽到小熊的哭叫聲,高興極了,它們手舞足蹈,又蹦又跳,把小熊疼得直叫喚。
媽媽回來了,連忙帶小熊上醫院。兔醫生讓小熊把嘴開。兔醫生仔細瞧了瞧小熊的牙齒,皺著眉頭說:「小熊,你的牙齒蛀了。」小熊急得直哭。兔醫生說:「別害怕,讓我給你治治。」它給小熊打了麻葯,然後路拿起一把又長又大的鉗子鉗住小熊的蛀牙,使勁一拔。可是牙齒一動也不動,小熊疼得哇哇直叫。兔醫生叫小豬小狗來幫忙,它們拔呀拔呀,還是拔不動,兔醫生又叫來小貓小松鼠,大家再一齊用力,哎呀,蛀牙給拔斷了,還有半截留在裡面。小熊疼得雙腳亂跳。最後,大家想方設法用力拔,總算把半截蛀牙拔出來了。紅頭細菌、綠頭細菌、黑頭細菌也跟著被拔出來。
兔醫生問小熊:「現在還疼嗎?」
小熊說:「不疼了。」兔醫生說:「以後可要好好保護保護牙齒了,要不,牙齒都會蛀掉,就要這樣拔掉。」
小熊問:「醫生,以後怎樣才能不讓牙齒蛀掉呢?」
兔醫生說:「要想不讓牙蛀掉,就要養成飯後漱口、早晚刷牙的好習慣;刷牙時要上上下下、里里外外全都刷干凈;睡覺以前不能吃糖果、餅乾等,因為糖果、餅干是細菌的好養料,吃了以後再不刷牙、不漱口,細菌就會蛀壞牙齒。」小熊聽了直點頭。
從這以後,小熊再也不貪吃甜食,也不討厭刷牙了,它每天早晚都認認真真地刷牙,飯後也認認真真地漱口,牙齒再也不疼了。
❹ 大班老師主題學習,寶貝知道了牙齒的重要性,知道了怎麼保護牙漱口刷牙的重要性。家長怎麼回答
你可以告訴寶貝,早晚要刷牙,三餐飯後要漱口。
❺ 大班幼兒掉牙應該如何處理
小麗在一個星期一的早晨既興奮又委屈地告訴老師:「昨天我到醫院去拔牙齒了,我媽媽不敢拔,醫生給我拔的時候我哭了,還流血了」話中似乎還有牙齒痛的感覺,用手捂著小臉,手裡拿著用餐巾紙包著的掉下來的牙齒,一臉的委屈。站在傍邊的哲哲說「牙齒換掉了,沒有什麼可怕的老師,我換了4個牙齒了,有點痛有點酸,但是我不哭」,還沒有換牙的慷慷則指著自己的門牙說:「我的這顆牙在動了,老師,什麼時候可以換了?」
確實,幼兒正處於換牙時期,而且要經過較長的時間,他們想知道、想了解換牙的感受和換牙時期保護牙齒的方法,於是,教師鼓勵幼兒去收集和了解有關換牙方面的材料和信息,並設計了《幼兒換牙記錄》調查表,了解幼兒對於換牙方面的經驗和興趣,教師積極參與到收集材料和信息的活動中,拿來了牙膏和牙刷以及有關的廣告資料。在日常生活中,參與幼兒的討論和交流。對每位幼兒的換牙情況進行及時的了解和記錄。在此基礎上,設計了以下的活動。
活動目標:
1.在討論和交流中,了解一些換牙的常識和保護牙齒的方法。
2.知道換牙是正常現象,體會牙齒健康對身體的重要性。
活動准備:
1.活動前進行《幼兒換牙調查》,幼兒換牙記錄卡片。
2.保護牙齒的圖片或幻燈圖若干。
3.換牙的字卡,牙齒模具,幼兒收集的牙具展示在教室里。
4.幼兒收集的製作宣傳畫的裝飾材料,記錄表1張。
5.實驗用品:雞蛋2個,醋和杯子
活動過程:
一、導入:找和「牙」組合的詞
教師出示「牙」的字卡,請幼兒猜可能是什麼詞,出示「換牙」的詞字卡。
二、找一找:誰換牙了
1.出示記錄表,請幼兒將換牙記錄卡片貼出
2.引導幼兒觀察:看了小朋友的換牙記錄,你有什麼想說的,有什麼想問的?
3.誰換牙了?換了幾顆牙?誰多誰少誰沒有換?為什麼?
三、議一議:換牙我不怕
1.說說換牙的感受(唱歌、說話、吃東西有不方便的地方)
2.為什麼換牙?換牙的時候有什麼不方便?換牙的時候要注意什麼?
教師小結:換牙是正常現象,沒有什麼可怕的,說明小朋友長大了,被換掉的是乳牙,新長出的是恆牙,恆牙是要陪伴我們一生的。在換牙時,不要用舌頭舔,不要用手摸,否則長出的牙齒不整齊了。
四、說一說:怎樣保護牙齒
1.健康的牙齒對我們的身體有什麼用?(幫助我們咀嚼食物;幫助我們說話;潔白整齊的牙齒讓我們看起來精神)
2.為什麼有蛀牙?蛀牙就是換牙嗎?
小實驗:將雞蛋浸沒,觀察醋腐蝕蛋殼,使蛋殼變軟的現象,引導幼兒了解齲齒蛀牙形成的原因。
3.如果恆牙不小心碰掉了,或者蛀掉了,就再也長不出新牙,那很難受的,所以我們要保護好牙齒。你知道有什麼保護牙齒的好方法嗎?(幼兒自由討論)
4.教師和幼兒一起總結保護牙齒的好方法:
圖片(或教師製作的幻燈圖)展示小結:保護牙齒的好方法有多吃蔬菜、檢查牙齒、早晚刷牙、用正確的方法刷牙、飯後漱口、選擇合適的牙刷和牙膏;不咬硬物、不多吃糖、不用手摸等。
五、畫一畫:保護牙齒的好方法
1.小組合作製作保護牙齒的宣傳畫,利用幼兒收集的材料進行裝飾和製作。
2.介紹小組的宣傳畫
3.將宣傳畫張貼在教室或幼兒園的門衛或其他班級。
反思:
1.本次活動是在幼兒研究和討論的基礎上進行的,前期做了大量的幼兒經驗積累和材料的收集工作,教師設計《幼兒換牙記錄》調查表,調查幼兒的換牙情況,幼兒換牙的感受,保護牙齒的好辦法,鼓勵幼兒材料的收集和討論,為幼兒做小實驗,為幼兒的活動做了積極的准備,為幼兒以後的活動積累生活經驗。
2.活動的重點是引導幼兒積極討論和交流保護牙齒的好方法,換牙的注意點,鼓勵幼兒互相合作交流和合作製作保護牙齒的宣傳畫;在活動的環節安排上討論和角落——操作和合作——感受和成功,幼兒參與的積極性高。
3.製作活動的操作,要求幼兒3名幼兒之間的合作,針對大班幼兒合作意識的培養目標而進行的。
4.活動的開展,引導幼兒積極主動的活動,整合數、左右、前後等內容教學,還引導幼兒以積極的情感投入換牙活動中。幼兒參與活動是積極有效的。
5.活動中教師對於幼兒提出的問題回應和提升上能注意,但是還有欠缺,注意在以後活動中的把握和提升。在教師的語言小結上注意精練和概括。
❻ 幼兒大班戶外體育虎口拔牙教案
幼兒園大班健康教案:保護牙齒 活動目標: 1、知道酸性物質會腐蝕牙齒; 2、能說出幾種齲齒的危害; 3、通過看動畫片,學習牙防五步曲,知道保護牙齒的常識; 4、培養幼兒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活動准備: 1、雞蛋殼、餅干、杯子、醋、鏡子 2、課前兩天將雞蛋殼浸泡在醋里(和幼兒一起); 3、產生齲齒的過程圖片和牙防五步曲的圖片 4、牙模型、牙刷各一個 5、動畫片〈虎口拔牙〉〉 6、字卡若干 活動過程: 一、通過看動畫片,引出主題;為什麼老虎一個勁的直叫喚,原來是他喜歡吃甜食,又不講衛生不刷牙,時間久了,細菌在他的牙齒上鑽了幾個洞洞。 二、尋找齲齒產生的原因 1、老師請小朋友吃餅干,然後漱漱口,然後觀察一下干凈的水會發生什麼變化?(我們都知道人們吃完東西後會有食物殘渣留在牙縫里)出示圖片 2、「我們的嘴裡有一種細菌會使這些食物殘渣變酸(出示圖片)如果時間長了,我們原來健康的牙齒會怎樣呢?先讓幼兒動腦想一想會怎樣,然後出示圖片(出示圖片) 3、「把准備好的雞蛋殼,讓幼兒親手用筷子輕輕地敲一敲,感覺怎樣?(硬硬的)然後觀察看看杯子里是什麼?那是我們前兩天浸在醋里的雞蛋殼,看看現在又什麼變化? 4、討論:為什麼雞蛋殼會變黑變軟了呢?(醋是酸的會腐蝕雞蛋殼中的鈣,所以雞蛋殼就變黑變軟了) 5、師小結:我們人的嘴裡有一種細菌會使食物殘渣變酸,時間久了,這些酸就象醋腐蝕雞蛋殼一樣,將我們牙齒里的鈣腐蝕掉,牙齒就會變黑,產生齲洞,也就是齲齒,我們也叫它蛀牙 三、齲齒有哪些危害呢?學習牙防五步曲,知道正確的護牙方法 四、游戲「保護牙齒有康康」(結束)方法:選一幼兒扮演『蛀牙蟲』,一位幼兒扮演『牙防衛士康康』,其餘幼兒扮演『牙齒』跟在『康康』後面,『蛀牙蟲』去抓『牙齒』,『牙防衛士』要攔住『蛀牙蟲』保護『牙齒』。通過實驗和游戲讓孩子懂得怎樣保護好牙齒。
❼ 趕走四害健康教案大班
【活動設計背景】
根據本班幼兒本次的體檢情況,有一部分幼兒都不同程度的患了齲齒,家長要求教師平時多引導幼兒注意漱口、刷牙,培養幼兒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為了幼兒對齲齒有更深刻的認識和了解,我設計了這一教育活動。
【活動目標】
1、知道齲齒形成的原因及保護牙齒的重要性,懂得如何保護牙齒。
2、學會正確的刷牙方法,養成早晚刷牙的良好的衛生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知道保護牙齒的重要性,懂得如何保護牙齒。
教學難點:學會正確的刷牙方法.
【活動准備】
牙刷、蛀牙圖樣、牙齒模型、一周刷牙記錄表、兒歌、幼兒自備(牙刷、鏡子)各一
【活動過程】
一、了解牙齒的作用
1、猜謎語:小小石頭硬又白,整整齊齊排兩排,天天早起刷干凈,結結實實不愛壞。
2請幼兒說說牙齒的作用。
3、小結:牙齒可以吃飯、咀嚼食物、說話離不開牙齒、牙齒還影響美觀等
二、了解齲齒形成的原因及保護牙齒的重要性,
1、請幼兒觀察自己的牙齒,說說牙齒的形狀、顏色。
2、根據幼兒的回答引導幼兒認識齲齒,出示蛀牙圖樣加深幼兒印象。
3、請有蛀牙的幼兒說說蛀牙了有什麼感受。
4、討論並說說為什麼會有蛀牙,應該如何預防蛀牙?保護牙齒?
5、師小結:早晚刷牙、睡前不吃零食、注意口腔衛生、定期檢查、學會正確的刷牙方法。
三、學習正確的刷牙方法
1、出示牙齒模型認識牙齒構造。
2、教師示範刷牙並講解刷牙方法。
3、出示兒歌《刷牙》,幼兒手拿牙刷跟教師邊念兒歌邊模仿刷牙動作。
4、總結:牙齒對每個人來說非常重要,牙齒不好不僅影響美觀,還影響食物消化,直接影響健康。因此,我們應該從小養成刷牙、漱口的好習慣,天天刷牙,有個健康的身體。
四、課外延伸
1、幼兒在活動投放區利用牙齒模型練習刷牙。
2、家長配合記錄幼兒一周的刷牙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