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小學作文教學設計 如何教小學生寫作
小學生入門寫作主要有兩大困難:一是「寫什麼」?(選取寫作材料),二是「怎麼寫」?(寫作方法與技巧)。作為入門應先解決第一個問題,然後才能講究寫作技巧,因為前者是基礎,好比河水之源,如果沒有源頭,哪來涓涓細流乃至滔滔長河?三年級是小學生作文的「入門」階段。由於剛剛開始學習寫作文,往往出現這種情況:學生的組詞、造句還講得過去,但作文中的取材僅限於轉抄和編造。這樣發展下去是不妥的。其一,學不會觀察生活、表現生活;其二,一旦養成習慣,會使思維懶惰,思路狹窄,材源枯竭,影響其思維品質、智力、心理等方面的健康發展。那麼,如何引導學生寫作入門解決材源問題呢?我們提出如下幾點看法: 一、要引導學生寫生活中的真人、真事、真情和真景。生活中的作文材料很多,但生活中的人、事、情和景,初寫作文的學生往往缺少「抓」和「寫」的意識,需要老師或家長的點撥、揭示加指導。如我校去年元旦前夕要召開文藝晚會,布置同學們自帶小紅花,可老師沒教過花的做法,有一位家長教會了他的女兒做紅花,當這位小學生帶著紅花上學時,同學們求她幫助,她幫同學們做紅花。事後,有的同學表示送她小「禮物」。雖然她喜歡小「禮物」,但是沒要。老師知道這件事後,就指導她把這件事寫成作文《我幫同學做紅花》。由於寫的是自己親身經歷的事,她寫成的作文,內容充實,還挺有思想的。 二、給孩子創造積累寫作材料的條件。平時,學生只能天天重復著「家中——路上——學校——路上——家中」的過程,生活的范圍有限,所以學校和家長應利用周末和節假日,領孩子去公園、野外等見世面,領略和感受積極的、豐富多採的社會和自然生活。但要有益於教育孩子,其中一項便是為寫作文積累材料。例如,在今年暑假中,某家長帶他的女兒去野外捉蟈蟈,臨行前布置了寫作要求,讓她注意觀察和記憶。回來後,她寫了作文《捉蟈蟈》,較生動地寫下了捉蟈蟈的過程和動作,很有情趣。 三、給學生講些直接感受不到的作文材料。受生活的地點、環境等條件所限,有許多素材是學生直接看不到、得不到的,卻是可寫的。這類材料需老師及家長的講述,指導課外閱讀等進行積累。有一位學生家長在去某沿海城市出差回來時,給他的孩子帶回來許多「禮物」,如:各種貝殼、小(海)石頭、小紀念品等。女兒最喜歡那串珍珠項鏈,她認為很貴。其實僅幾元錢,使她很驚奇。這位家長抓住時機,向她講了珍珠的人工養殖以及我國海上育珠事業的過去和現在,鼓勵她以此為材寫成作文《爸爸送我的禮物》,既訓練了寫作,又進行了愛祖國、愛科學的教育。 四、要讓學生學會剪輯原有的寫作材料。固然生活中的真人、真事、真情和真景是小學生入門寫作的主要材料,但不要因此束縛他們的自我發揮和想像,而是要讓學生們學會將已有的材料進行合理的剪輯、必要的取捨。有一位學生游過秀水公園後,在寫《我愛秀水公園的美麗風光》草稿中提到「在草叢中撿到一隻死去的蜻蜓」,這是真實的,但對文中的「美麗風光」起了削弱作用。老師對此進行了指導,經過修改,學生的作文是:「我走上拱橋向東望去,湖面上是一片荷花和荷葉,交映相輝。葉面上的水珠兒在陽光照射下,如珍珠般閃閃發光。忽然一隻紅蜻蜓飛來,落在一支卷著的荷葉上,我想起了古詩『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這一小小的剪輯,使作文增加了藝術性。總之,老師及家長應相互配合,共同創造條件,指導學生通過多種途徑觀察生活,獲取並積累寫作素材,讓學生在入門寫作時,感到「材」有源頭滾滾來。 小學生初學寫作的三個放開 小學生初學寫作,就像剛學步的孩子,走得搖搖晃晃,顫顫巍巍,甚至摔跤,但父母總是大膽放手,不斷鼓勵,終於孩子會走了,並且走得穩穩當當。如果我們的老師能像父母呵護剛學走路的孩子一樣,學生就都會作文,也都願意寫作文了。但事實上,我們的老師在學生作文剛起步時就設置了很多的障礙,提出很多的要求,結果學生越寫越不會寫,越寫越不願意寫。老師在作文教學中形成的思維定勢,對「好作文」定了很多條條框框的約束,恰恰忽視了學生的性情、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智力水平。結果,由於人為地拔高,不斷地限制,作文越教越死,學生越學越怕。 實際上,小學階段,應大膽地「放」,讓學生想寫什麼就寫什麼;想到哪裡就寫到哪裡;想怎麼寫就怎麼寫,隨意發揮,不拘一格。
Ⅱ 小學書法課第一節課教案該如何寫
1、初識「永」字八法
2、字好=點畫美+結構美,想要寫好字也必須「靜」回
3、講課時形象一點答
4、不要求學生練多,但要求學生要用心去練好
5、自己准備一點小字帖和作品紙,比如五言絕句
我是一個書法學生,我學了8年,我覺得這樣會讓學生對自己產生信心,也會對書法產生很濃的興趣。
Ⅲ 如何培養低年級學生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 教學設計
培養低年級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
寫字是一項重要的語文基本功,它和識字的關系非常密切,是鞏固識字的手段。學生掌握學過的字,能寫的整潔、端正、行款整齊、具有一定的速度,不僅可以使他們在校期間能更好的完成各種作業,而且對每個學生今後的學習和工作也是大有裨益的。培養小學生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意義重大,非同一般。那麼,作為教師的我們怎樣才能培養出學生好的書寫習慣呢?我認為下面幾個方面是培養小學生書寫習慣的關鍵環節。
一、培養學生正確的寫字姿勢
培養正確的寫字姿勢是寫好字的先決條件,也是保障學生身體健康發展的重要措施。小學生的骨骼正處於逐漸完成的過程,比較柔軟,容易彎曲變形。如果不重視培養正確的寫字姿勢,他們在寫字時就會歪頭、斜肩、駝背。時間長了,就容易造成脊柱側彎和眼睛近視,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極為不利。因此,必須從學生上一年級開始,就讓他們知道,什麼姿勢是正確的,什麼姿勢是不正確的,深深懂得寫字姿勢不正確對身體的危害是非常大的。教學之中,教師應把培養正確的寫字姿勢,作為識字教學一項重要的、持久的任務常抓不懈。對學生一定要嚴格要 求,嚴格訓練,隨時提醒,及時糾正。此外,為了幫助學生能更好的掌握正確的寫字姿勢,可以教學生讀一首《寫字歌》:「學寫字,要注意,頭要正,肩要平,身要坐直,紙放正,一尺一拳距離要記清,手離筆尖一寸高,寫字認真心要靜。」
二、培養良好的寫字習慣
培養學生認真的寫字態度非常重要。學生必須按照教師所教的寫字方法進行刻苦訓練,做到一絲不苟,始終如一。但不能急於求成,應循序漸進,逐步提高要求。先要求學生寫的正確、端正、整潔,再要求行款整齊,逐步提高寫字速度。絕不能歪歪扭扭、潦潦草草。另外,還要教育學生愛惜寫字用具,教給他們使用和保管各種寫字用具的方法,如怎樣削鉛筆,本子怎樣放,寫毛筆字時如何研墨、蘸墨,寫完字後怎樣清洗筆、硯和妥善保管寫字用等。這些良好的習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養成的,教師要耐心細致地指導學生。
三、注重書寫興趣的培養
興趣是做好每一件事情的基本保證。針對小學生來說更是如此。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習興趣是學習活動中最現實、最活躍的成分。學生一旦有了學習興趣,就會產生「不斷探索」「渴望獲得」「如飢似渴」等動力現象和行為。許多事實可證明:小學生不感興趣的事是絕對做不好的。為此,我們要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就必須注重小學生書寫興趣的培養。
首先,認真給學生上好每一節寫字課。寫字課是專門訓練學生寫字的課程。時間較集中,容易造成感化學生的氛圍,非常利於指導。寫字課教學的一般過程是:指導、示範、練寫、批改、講評。這幾個環節是相輔相成的,缺一不可。必須認真利用這幾個環節創設良好的課堂氛圍,使課堂充滿樂趣,讓學生在活躍的氣氛中進行規范的書寫訓練。其次,教師盡量利用書寫訓練開展具有情趣的活動。激勵學生對書寫產生濃厚的興趣,以便更好地把精力投入其中。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鍛煉並逐步提高。還要在教學中多介紹從古至今的許多書法家或書法 愛好者練字的趣聞,如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幾十年如一日,一池清水變「墨池」,唐代書法家歐陽詢坐卧於石碑旁摸索比劃竟達三天三夜等。這樣既教育學生學習勤學苦練的精神,又引導學生與自己的惰性做斗爭。所以,教師在進行寫字教學時,一定要採用靈活多變的方式方法來組織教學,給予學生耐心細致的指導和無微不至的關懷。是學生真正對書寫產生濃厚的興趣,從小養成認真書寫的良好習慣。
總之,培養小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不能一蹴而就。它是一個循序漸進,逐步提高的漫長過程。老師們必須付出艱辛的勞動,持之以恆,常抓不懈,方能使每一位學生能真真正正地掌握漢字書寫的各種技巧和技能,從小養成認真書寫的良好習慣。
Ⅳ 小學語文教案設計寫字指導這一板塊有何設計意圖
指導孩子正確的書寫方法,培養孩子良好的書寫習慣和認字能力。
Ⅳ 小學寫字課中綜合實踐活動方案如何設計
小學書法(寫字)教學指導 [306]
小學書法教學設計 五年級上冊《女子旁和子字旁》教學設計 [240]
新課標下小學中段寫字教學規范初探 [167]
寫字課教案 彎鉤的寫法 [227]
鋼筆楷書基礎 [206]
書法課教案(全) [348]
硬筆楷書筆畫特點與書寫 [336]
鋼筆楷書筆畫的特點與寫法 [214]
字頭的寫法 書法課教案 [265]
口字旁的寫法 寫字課教案 [172]
鉤的寫法(寫字課教學設計) [163]
寫字課教案 橫撇彎鉤的寫法 [199]
小學寫字課教案 冂、門、口框 [177]
寫字課教案 半包圍結構 上包下 [127]
小學寫字課教案 《卧鉤的寫法》(七冊) [138]
小學寫字課教案 豎鉤的寫法 [125]
小學寫字教學工作實施方案 [239]
小學寫字教學工作總結報告 [135]
形體左斜或右斜的字 [440]
寫字教案 撇在字中的變化 人教版 [128]
寫字課教案 常用的偏旁部首-蟲字旁 [184]
寫字學科教案 貝字底 月字底 [100]
寫字學科教案 橫折的寫法 人教版第五冊 [226]
小學寫字課教案 第11冊 [134]
一年級寫字教案 [219]
二年級寫字課教案 [217]
三年級寫字課教案 [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