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幼兒園五大領域教研活動記錄表
幼兒園五大領域:社會、科學、健康、語言、藝術領域。
包括:
活動主題、活動目標、活動准備、活動過程、活動延伸。
② 幼兒園教育教學活動記錄表怎麼做
班 級 小一班 執教老師 王 活動名稱 安安全全玩滑梯 活動時間 11.9.15. 活動目標 1、學會用正確的方法玩滑梯; 2、懂得用不正確方法玩滑梯易造成傷害; 3、初步養成一定的安全意識。 活動准備 戶外滑滑梯;毛巾 活 動 過 程 記 錄 1、導入活動,激發興趣。 兔媽媽(老師扮):今天天氣真...好,小兔子們,媽媽帶你們出去玩。看,那是誰?(小狗)他們在干什麼?(滑滑梯) 2、介紹滑梯及其玩法。 (1)狗媽媽是怎樣教小狗玩滑梯的?為什麼要這樣玩? (2)人多的時候應該怎樣玩滑梯? 小結:玩滑梯人多時要先排好隊,一個跟著一個,不擁擠推拉。從樓梯這邊上去兩手扶好了,一層層地往上爬。眼睛看好樓梯,爬到頂,坐穩後,兩手扶著滑梯兩邊,兩條腿並攏,再滑下來。如果不這樣好好玩滑梯,做不正確的動作,就會發生危險。 3、幼兒練習玩滑梯,教師指導幼兒按正確的方法玩滑梯。 (1)兔媽媽:剛才我們看了小狗滑滑梯,你們會不會象它們那樣玩? (2)兔媽媽:孩子們,你們想不想再玩一遍?這次,你們玩的時候,媽媽給你們每個拍張照,看誰滑的好。(及時糾正幼兒不正
③ 幼兒園教學活動觀摩記錄怎麼寫
班區域活動觀察記錄表活動時間 活動名稱區域活動活動目的活動准備區角名稱補充材料活動過程
④ 幼兒園教研活動記錄《如何上好科學課》
世界品牌iSa*ndB*ox A*R沙盒教育課程首次在中國參展 南京國展中心11月8號回~10號 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是有目地、答有計劃地引導幼兒生動、活潑、主動活動的教育過程。幼兒園的教學是幼兒教育活動的一種特殊形式,是實施幼兒園保教目標的重要手段。面對知識經濟的到來,新世紀的人才素質必然有新的標准,受教育者不但要有健壯得體魄、良好的行為品德、社會生存能力以及學習的興趣、習慣和智能,而且要有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是讓幼兒學習粗淺的科學知識,培養初步活動能力,引起幼兒的學習興趣和探索動機。一堂課教師准備的再好,如果不注意激發幼兒的興趣,集中他們的注意力,這樣的課就不會有好的效果。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組織有很多方法。
⑤ 幼兒園周活動計劃,觀察記錄怎麼寫
觀察內容: 上午第一節課是環保課,小朋友們學習了認識綠色產品。下課了,看見小朋友們圍在一起,不知在討論著什麼新鮮事。於是,我就轉到他們旁邊,輕輕地做下來聽著。徐源說:「我媽媽買的很多水果都是綠色食品,媽媽說吃了綠色食品對人體沒有害處的。」 「對,我奶奶平時買菜的時候也是買的綠色蔬菜,綠色蔬菜上面沒有農葯的,爸爸告訴我說吃了有農葯的蔬菜就會中毒的」錢予函說。「那我們幼兒園吃的蔬菜肯定也是綠色蔬菜和綠色水果,不然小朋友怎麼也沒事呢?」徐源笑著說。「那當然,我剛才看見我們外面的超市裡也有很多綠色食品的標志呢,要不要我們一起去看看啊?」「好啊,走吧!」說完,他們都走開了。 情況分析: 平時活動的時候,通過圖文並茂的書,向幼兒介紹一些知識,能夠讓幼兒更深刻地了解上課所學的內容,下課後能主動地談一些與活動有關的事情,這樣就會更清楚的了解了綠色食品。這說明在他們的腦海里已樹立了綠色消費的意識在以後的活動中,要讓幼兒能親身體驗綠色食品對我們人類的益處。 具體措施: 1、教育幼兒買食品盡量買綠色食品。 2、創設相應的環境,在游戲區中或多添加一些綠色食品,和家長一起外出時,通過綠色食品的標志,正確尋找出綠色食品。 下午活動 觀察內容 撕紙活動《美猴王》 觀察對象 中三班幼兒 觀察形式 小組活動 觀察目的 幼兒能否用撕紙的手法表現出猴子。 觀察過程 (一) 在活動中教師讓幼兒在充分觀察的基礎上,進行討論、想像、模仿後,請大家來撕猴子:「小朋友觀察地真仔細,說出了、做出了許多猴子的動作,下面就把自己說到的猴子撕出來吧!」可大多數的孩子不知所措,少數孩子 撕著單一的圓形,其餘的孩子也都跟著學。教師不斷地提醒撕成「3」形,大家又忙著模仿教師的行為,自己開始說的、做的基本都沒有表現出來。 反思 原來以為,師生討論猴子的環節,不僅能讓教師了解幼兒掌握猴子特徵的個體水平,也能是教師與幼兒,幼兒與幼兒之間的學習互動,通過這種互動,使幼兒更清晰地掌握猴子的特徵。可從實際結果來看,這種互動還不是最有效的,其原因可能是幼兒對藝術作品的感受、表現帶有直覺成分,這種直覺往往轉瞬即逝,而師生通過討論,幼兒對自己想到的猴子特徵說過就忘,所以教師應創設一個基本的創作示意圖。 觀察過程 (二) 在「紙吧」中提供了三種猴子的圖譜(見後),教師引導幼兒學會看圖譜後,幼兒自己也邊說邊看,進行了練習。在練習中,教師不斷用言語一步一步地提示,幼兒對於圖示一中的猴子基本能表現出來。但盡管教師針對幼兒在撕第二、第三中猴子時進行了引導,可 幼兒並不能表現出猴子的臉部特徵來。 反思 在本次活動中,幼兒通過說、看、學,已經掌握了一定的經驗素材,在自己原來的經驗技能基礎上有一定的發展,但幼兒對教師理想中的幫助行為還缺乏明確的認識,不知道自己怎樣的動作才能改變紙張的形狀。換言之,教師為幼兒搭建的支架還不夠多、不夠高,不能幫助幼兒順利達到最終的學習目標。怎樣才能讓幼兒將猴子順利地表現出來呢?我們決定通過示範、比較、合作研究的教學策略來嘗試搭建更為合適的支架。 觀察過程 (三) 教師示範撕了第三種猴子,並與文文(用圖形組合拼貼的方法撕出的猴臉 )進行比較,與幼兒共同討論、商量:文文用什麼方法撕出的猴臉?怎樣做的?老師用什麼方法撕的?怎樣在撕頭的時候連著耳朵一起撕?小朋友討論之後,躍躍欲試,都拿起了紙進行了嘗試,有部分幼兒沒有弄明白的,就先觀察其他幼兒撕紙過程,再進行了嘗試。在本次活動結束時,已有三分之二的幼兒能夠表現出猴子的臉部特徵(有用第二、三種方法的,也有用圖形拼貼組合的)。 反思 從本次活動來看,教師這次搭建的支架是成功的、有效的。通過示範、比較,幼兒初步懂得了線條與圖形組合及自己手部動作的規律:要將線條變化與自己手部動作變化相結合。同伴間的相互觀摩、討論、合作研究,及時調整了幼兒獨自解決問題的難度,使幼兒在合作過程中豐富了經驗,發展了認知策略。 活動反思 教師要正確把握知道的「度」,必須找到幼兒的最近發展區域。在學習活動中,幼兒的活動目標在教師心中是明確的,幼兒最終的行為如何,教師心中也是有所 了解的。教師必須搭建合適的支架,自主發展不等於自由發展,教師指導得少或不指導,並不能保證幼兒的充分自主發展。在開始學習時,成人必須為幼兒提供充足的支架,給予幼兒一定的指導,包括提出詳細的要求、正確的示範、必要的動作技能練習等,直到幼兒能夠自己操作。在我們成人看來這好象是把簡單問題復雜化了,但對幼兒來說恰恰是把復雜問題簡單化、明了化。
⑥ 幼兒園教師愉快的春節教學觀摩活動記錄
五月份的優青班學習給我帶來了不同的感受和思索角度。作為一個觀摩者,我和其他老師們觀摩了四位老師認真准備、執教的學習活動,從她們身上學到了很多;作為一名由閔行、奉賢組推薦出的臨時教研組長,我承擔了教研活動的主題預設和組織。本來我覺的我們身在不同的幼兒園,接觸的機會少,可能到教研活動的時候會出現冷場等情況,所以在正式開展教研活動前,有些忐忑不安。但是等到教研活動真正開展時,我發現每位老師都能積極發言,都能將自己的想法大膽的表達出來,讓我感受到了濃厚的學習氛圍。最後程老師提的建議令我感到相當有用。 就像程老師說的一個教研活動是否有效,與教研組長的組織有著非常大的關系。結合程老師給出的建議,我覺的教研活動的有效性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考慮。 首先,教研活動需要一個適宜的主題。 也就是在組織教研活動前,教研組長先要分析學習活動存在什麼問題,需要一個什麼樣的切入點,讓組員有話好說,讓學習活動中存在的問題通過此次的教研活動得到改進。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教研活動的適宜切入點會讓教研活動更有效。 第二,在教研活動時善於發現問題和困惑,給予必要的理論支撐。 在教研活動時教研組長要敏銳的關注組員最關心的問題和最顯著的問題,以及可能對學習活動存在的困惑,結合時下的教育理論,教研組長要調動組員將自己的知識元認知和新的教育理念進行磨合,沖撞,建構成新的知識結構。只有教師感受到其價值和其可行性,才會付出意想不到的能量。 第三,教研組長的組織與小結需要不斷推進教研活動的層次。 教研組長是教研活動的帶領人,所以教研組長的組織和小結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層層遞進。教研組長在小結的時候,可以是對組員的討論進行及時的理論總結,也可以是在組員發現困惑時,讓大家一起就困惑進行討論,允許組員有不同的意見,有智慧的碰撞,對組員的討論給予及時的梳理。教研組長在小結、提升、梳理的時候,一定要和本次的教研主題相結合,從基本的要素上去梳理核心問題,這樣的教研活動才是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