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七年級下冊語文北師大版筏子的課後題第三大題
正好我們剛學過,,不過今天沒有帶語文書,,
⑵ 初一下學期語文第二課《筏子》的這幾個成語的解釋:一瀉千里,萬馬奔騰,濁浪排空,風平浪靜,乖風破浪,
1、一瀉千里
yī xiè qiān lǐ
【解釋】瀉:水往下直注。形容江河奔流直下,流得又快又遠。也比喻文筆或樂曲氣勢奔放。也形容價格猛跌不止。
【出處】唐·李白《贈從弟宣州長史昭》詩:「長川豁中流,千里瀉吳會。」宋·陳亮《與辛幼安殿撰書》:「大江大河,一瀉千里。」
2、萬馬奔騰
wàn mǎ bēn téng
【解釋】成千上萬匹萬在奔跑騰躍。形容群眾性的活動聲勢浩大或場面熱烈。
【出處】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錢多處白丁橫帶》:「空中如萬馬奔騰,樹杪似千軍擁沓。」
3、(濁浪排空)不是成語。
4、風平浪靜
fēng píng làng jìng
【解釋】指沒有風浪。比喻平靜無事。
【出處】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卷七:「僧問:『風恬浪靜時如何?』師曰:『吹倒南牆。』」
5、乘風破浪
chéng fēng pò làng
【解釋】船隻乘著風勢破浪前進。比喻排除困難,奮勇前進。
【出處】《宋書·宗愨傳》:「愨年少時,炳問其志,愨曰:『願乘長風破萬里浪。』」
6、提心吊膽
tí xīn diào dǎn
【解釋】形容十分擔心或害怕。
【出處】明·吳承恩《西遊記》第十七回:「眾僧聞得此言,一個個提心吊膽,告天許願。」
7、目不轉睛
mù bù zhuǎn jīng
【解釋】眼珠子一動不動地盯著看。形容注意力集中。
【出處】明·馮夢龍《警世通言》卷十一:「老婆婆看著小官人,目不轉睛,不覺兩淚交流。」
8、馬不停蹄
mǎ bù tíng tí
【解釋】比喻不停頓地向前走。
【出處】元·王實甫《麗春堂》第二折:「贏的他急難措手,打的他馬不停蹄。」
9、驚濤駭浪
jīng tāo hài làng
【解釋】濤:大波浪;駭:使驚怕。洶涌嚇人的浪濤。比喻險惡的環境或尖銳激烈的斗爭。
【出處】唐·田穎《玉山堂文集·海雲樓記》:「人當既靜之時,每思及前經所履之驚濤駭浪,未嘗不惕然。」
10、化險為夷
huà xiǎn wéi yí
【解釋】險:險阻;夷:平坦。化危險為平安。比喻轉危為安。
【出處】唐·韓雲卿《平蠻頌序》:「變氛沴為陽煦,化險阻為夷途。」
11、如履平地
rú lǚ píng dì
【解釋】履:踩。像走在平地上一樣。比喻從事某項活動十分順利。
【出處】唐·裴鉶《周邯》:「因夷人賣奴,年十四五,視其貌甚慧黠。言善入水,如履平地。」